三川土族史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和周边地区的历史紧密相关。
迁徙之际,完成了由东向西民族大迁
一、吐谷浑汗国时期
徙的历史使命。
土族是古代鲜卑族的直系后裔。
《资治通鉴》载吐谷浑于晋元帝建
公元283年(西晋太康四年)慕容部单 武元年便在枸罕西北的罕幵原广大阪

于涉归病死,慕容部发生内乱,叔侄兄 辞世,在位34年(公元284年-317

干镇。阿干,土族对兄长的称谓,吐谷 地名敬称人是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习
浑西迁后,其弟经常想念兄长,特写了 惯,“帝帝”,土族指称祖父、祖先、祖
一首《阿干之歌》,1948年在此地发现, 历史上阿干堡、阿干河、阿干山之名由
辈,故“河州帝帝”是以先祖敬称吐谷 浑可汗。“吐谷浑年七二卒,有子六十
此而来)。吐谷浑部落从阿干镇一带再 人.长曰吐延嗣。”公元329年,吐谷浑
申同幺族.2019•春雪写

2
族 史 喊
till
里J毎钩』^
主吐延被羌酋姜聪所刺,其子叶延 嗣位,成为吐谷浑第三代主。史称 叶延“颇视书传”“长而沈毅,好问 天地造化、帝王年历”,深受中原汉 文化的影响。为尊祖,“因姓吐谷 浑、亦为国号”.叶延成为吐谷浑国 的第一代国王叶延时期,吐谷浑 疆域从洸河以西的甘南,四川北部 的松潘、理县,青海的黄南、海南一 带向西北扩张.但统治区域主要在 “黄河以南”,大夏国赫连定和南朝 刘宋都曾先后封吐谷浑首领为“河 南王”,故称“河南”或“丫可南国”。这 时的吐谷浑与氐、羌人杂居融合, 吐谷浑的名字也逐渐成为他们的 共同称号。史记中的枸罕即今甘肃 临夏县,广大阪即今小积石山,位 于积石山脉东侧,其山多地广水草 丰饶利于牲畜游牧,吐谷浑部众必
须跨居黄河两岸据河守险.拱卫汗 庭,由此可以说三川是吐谷浑到达 青海后最早居住的地方。吐谷浑部 众在这地广人稀的草原上放牧,游 牧至今甘肃临夏积石、东乡县等黄 河南岸一带。
叶延时期.为向西北两海为中 心的地区扩展.征服黄河这个天然
屏障.吐谷浑人运用当地木材,分 别在积石(今大河家的临津关)和 树敦(青海贵南县东玛羊曲)黄河 最窄处,修建了较为坚固的铁链木 结构“河厉桥”.打通了吐谷浑大队 人马通往西北的要道,成为吐谷浑 最先踏入青海和三川地区的佐证。 “河厉”土语为雄鹰、老鹰,意为桥 形似雄鹰展翅。这段历史被后人编 成“花儿”歌词“大河家街道里牛拉 车,车拉了搭桥的板了”,至今仍在 西北地区广为流传。
大凌河流域南迁,史称“西附阴山”,走 汗庭所在的广大阪位于黄河之南,与
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公元313年(晋永 嘉之末),吐谷浑部从阴山南迁,先是
黄河之北的三川地区只有一河之隔。 吐谷浑可汗逝世后安葬于枸罕当地,
“南迁陇右”,然后“度陇而西”,最初到 枸镇(今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阿 说的“河州帝帝”当指吐谷浑枸罕,以
书记载,公元503年“至伏允可汗 时.有拓跋赤辞者固守河州积石山 一带”。早在吐谷浑可汗时期土族 先民的姓氏就已存在,但没有详细 的历史记载.至宋代历史文献中才 出现了一些吐谷浑部落首领姓名。 到明朝土族先民长期受汉文化的 影响,开始大量运用以部落或家族 为符号的姓氏。
三川地区包括官亭、中川、杏 儿、甘沟、前河、满坪六乡镇,总面 积近50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 万.其中土族近5万人,主要居住 在中川、官亭一带30多个行政村 中。三川土族中,王、朱、鄂、祁、鲍、 杨、喇、吕、张、文、赵等姓氏现为大
申国£族-2019-春雪写
CHINA'STU NATION MATY
姓,从一些历史遗存中可知王、朱、 祁、杨、鄂、吕等姓氏的祖辈居住三 川时间最长。据一些老人回忆,相 传他们的祖先骑着马、赶着牛羊、 唱着《苏卜尔乌拉》来自于遥远的 东方,居住河州后北渡来此。三川 人口居多的王、朱、祁、杨、鄂等姓 氏原都有各自祖莹。朱氏家族号称 朱家八户(八个小村庄),是笔者生 长的地方,其祖莹在原朱土司衙门 遗址西侧,因土司祖莹尊称为尚 堂,占地20多亩,从北到南共有坟 墓30多排,随着人口增长、家族分 支和莹地受限,朱氏家族启用家族 支系墓地,分离后至今最多的家族
CHINA'S TU NATIONMTTf
史海程妙
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特有的少数 “西渡洸水”,最终“止于枸罕”(今甘肃
民族,他们世代生息在黄河谷地 临夏县新集镇古城村),并在枸罕原西
上,三川地区是青海省民和县土族主 北的广大阪设立可汗庭,史称“创居广
要聚集区,其历史渊源与整个土族的 大阪”,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民族
据吕建福《土族史》记录,吐谷 浑部到枸罕地区时,从最初慕容部
落分化的7个部落,随之西迁的乌 桓、鲜卑等6个部落,共同组成后
世传说的吐谷浑十三姓部落。吐谷 浑部的慕容部落有7个,包括吐谷 浑氏(慕容氏)、可朱浑氏、乌洛兰
氏、乙那娄氏、莫那娄氏、叱奴氏、 期尼氏。可朱浑氏在北魏改单姓作 “朱”;叱奴氏后仍以音译取单姓为 叱.或异译祈、祁,后依汉姓习惯, 书作“祁”;期尼氏,异译仇氏、叱 吕,到北魏叱吕氏改单姓“吕”,吐 谷浑时期尼氏初简作“尼”“泥”,以 后“尼”“泥”于汉文均不雅,亦按北
弟间争夺汗位,鲜卑族首领慕容廃与 年),封谥晋王。广大阪是吐谷浑汗国
一 帝
其异母兄吐谷浑不和。西晋太康五年 在青藏高原最初创立的首府,广大阪,

(公元284年,吐谷浑元年),吐谷浑分 土族语“广”指沟岔,“大阪”指山岭,联

部称汗,率所属部落1700帐以及随迁 称则指山间川地,其地在枸罕西北的
的十几个鲜卑、乌桓部落,从辽宁西部 罕幵原,应在现积石县境内的吹麻滩,
CHINA'S TU NATIONAUTY
朝书作“吕”。今三川土族吕姓, “吕”仍读“尼”音,如官亭吕家人、 吕家沟、吕家巷道仍读尼家人、尼 家沟、尼家巷道等。随迁的乌桓部 落.可考知有王氏、常氏、悉如氏 等王姓由库辱官氏姓今中川土族 王姓,亦称库王一家,据称库姓、王 姓均可,西迁之乌桓王姓后成为吐 谷浑大姓。随吐谷浑西迁的其他鲜 卑部落,主要是所经地的宇文部、 段部和白部的一些部落。今土族文 姓、阎姓、吴姓据称源于匈奴,文姓 为宇文复姓的简化。常氏.亦当乌 桓部落.同王氏随吐谷浑西迁,宋 朝时亦为望族,今甘肃卓尼土族中 为大姓。吐谷浑部落中还存有纳、 何、罗、高、解、明、杜等姓氐成为 吐谷浑部的基本组成部分。后来他 们和十三姓部落共同开辟西羌之 地,建立吐谷浑汗国。一些留守积 石山一带的可朱浑氏、叱奴氏、乌 桓氏、宇文部和段部等吐谷浑部落 逐渐游牧聚集在地势更为平缓、气 候更为适宜的古羌人久居之沿黄 地区.把守黄河天险和守护吐谷浑 可汗在积石广大阪的陵墓,成为入 居三川地区的第一批土族居民。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