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观点(绝对经典力作)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性的思想理论体系,它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激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影响了世界,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带您重新审视这一经典学说。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矛盾规律的普遍性,主张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和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事物。

通过科学实践和理论的反复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的发展视为一种必然性,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所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

其中包括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致性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些规律为指导,对社会历史的演进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四、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前进的。

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对社会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这两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实践的指导原则。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复习,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理论。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系统,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矛盾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衡和和谐。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一矛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引发各种次要矛盾,推动社会的不断变革。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过程中,没有例外;特殊性则强调每个矛盾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得以发展和进步。

矛盾的斗争是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改造社会的基础。

同时,矛盾的统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

矛盾的统一指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种认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结构。

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人们在生产中使用的工具、技术和资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与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与运动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得物质与时间、空间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有限性与无限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得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得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得本质与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得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得东西变成现实得东西。

意识得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得性质:其一,正确得意识促进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得意识阻碍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得这一作用就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得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得生理过程。

人得精神就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就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得共同得本质得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得统一就是无限多样得统一,就是包含着质得差别得统一;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就是运动与发展得充满联系得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就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得同一性与斗争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得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得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动力得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一、唯物的观点1、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绝对、无限;相对、有限的统一)3、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可知论二、辩证的观点1、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辩证法基本思想2、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总特征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内因、外因;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内容、形式;本质、现象三、实践的观点1、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特点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真理:客观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四、实事求是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生产力是最革命因素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群众路线——党的根本路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八、阶级的观点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九、资本主义一定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2、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条件:人(工人阶级)、财(社会财富)、物(社会化大生产)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理想的观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共产主义的性质: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灭亡;⑤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⑦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哲,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原则。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来探讨马哲的基本原理。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又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辩证逻辑是认识和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三、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

实践论还强调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造世界的关键。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不仅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社会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观察物质世界的要素分为两个方面:物质与意识。

物质尺度的实践活动是发展人类社会的基础,通过物质生产的改变,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活动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和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制度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领域的矛盾和冲突,历史的推动力在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味着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取决于经济基础的变革。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将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强调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的社会进步一直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阶级斗争的本质是从社会经济基础的矛盾和冲突中产生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的剥削关系,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第四个基本观点是人的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主义坚信,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和解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被束缚于经济利益、私有财产和阶级压迫之下。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消除一切剥削和压迫,创造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社会环境。

这样的社会环境将使每个人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体自由和社会和谐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观点(绝对经典力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观点(绝对经典力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哲学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归纳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因素,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客观能动性和无限性等特征。

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包括自然界的物质和人类社会的物质。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主张人的认识是能动的,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认识的形式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形象直观到抽象概括的过程。

认识要符合实际,即要以实践作基础,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方法论。

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历史辩证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相互联系的,历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

四、阶级斗争的法则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历史的推动力量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过渡,是社会制度更替的历史规律。

五、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改造世界的动力。

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实践和科学实践。

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六、历史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历史发展有其总体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不可违抗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其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具有改造社会的能力。

七、阶级斗争的前进性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具有前进性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追求建立无阶级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事物的运动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既要参加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内容: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回到实践不断上升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10、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如下: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社会演化的过程,受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决定。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2.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认为事物是永远变化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3.阶级斗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认为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4.社会意识形态: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一致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被认为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所驱动的,无产阶级应该培养自己的革命意识形态。

5.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发展理论。

6.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最高目标,强调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7.无产阶级专政:认为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应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国家权力来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以上是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总结,其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而有所变化。

第 1 页共 1 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马克思在思辨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与哲学相关的观点和理论。

其基本观点和精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基本的、根本的客观存在,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是指对立统一的法则和质量互变的观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互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论是依据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矛盾和斗争。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无产阶级作为历史发展的先进阶级,可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四、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唯一的客观的认识来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因此,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必须符合实践的要求。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根本目标。

这不仅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人的思想、文化、自由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观点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人类认识、阶级斗争、实践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当代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加快推进着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我们可以从历史唯物论中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实践论中认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从唯物辩证法中理解世界的本质,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中认识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中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整理(哲学必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整理(哲学必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整理(哲学必背)一、辩证唯物论基本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把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二者统一起来。

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地与劳动群众的实践相结合。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关于客观世界和认识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发展的本质,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感性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只有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存在的基础,社会、意识和精神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没有从虚无中创造出思维和意识,人类意识和思维本身就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的思维和意识活动是物质发展的表现。

2、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

辩证法是一种方法论,它认为事物并不是单纯的、静态的存在,而是一种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从否定到肯定、从局部到整体的统一发展过程。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阐明事物的本质。

在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中,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而矛盾是一切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在实践活动中,辩证法不仅要求人们客观地分析和处理矛盾,而且要求人们主动地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

3、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个重要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劳动力、科学技术等的总和,它是物质文明的基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生产关系则指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关系,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人们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深刻领会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正确把握和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前人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一、物质与意识物质:客观存在的一切,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高级产物。

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

三、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的途径。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二、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

三、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具有时代性。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

二、历史思维历史思维要求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三、阶级分析阶级分析要求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四、群众观点群众观点要求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批判性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它对世界观、方法论和解释力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本文将从形而上学、唯物史观、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一、形而上学和唯物史观作为一种反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论,形而上学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唯物史观,即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具有根源于物质生活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或个人意志的导致。

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阶级地位的制约和影响。

这一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和阶级斗争的普遍性,激励着人们进行社会变革和推动社会进步。

二、辩证法和矛盾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辩证法作为思维和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而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中最重要的是矛盾统一规律。

这是指矛盾的双方在斗争和对抗中,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达到一种新的统一状态。

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辩证性和复杂性,为我们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和动态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历史发展是社会经济条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对立和斗争的历史过程。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宏观战略的基础。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唯物史观、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

它所提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矛盾统一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认识社会和历史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观点。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客观的、现实的,是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七、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八、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是指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它以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强烈呼唤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核心观点。

一、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二、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剩余价值论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工人,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而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产生了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呼吁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另一个重要观点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是被剥削和压迫的阶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解放。

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目标,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四、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追求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的以无产阶级为主体、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实现了人类社会的自由、平等和共同富裕。

五、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还关注国家与革命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种暴力工具,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需要通过消灭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六、国际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团结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团结。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无产阶级必须进行团结合作,联合起来对抗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学术素养。

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进行探讨。

一、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辩证法,它是辩证法在哲学上的体系,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矛盾运动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矛盾的本质和矛盾的转化规律,以实现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解放。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

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演进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曲折性和平衡性。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肯定了人的能动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

三、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中的阶级斗争是指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由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对抗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阶级斗争的存在是由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在于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四、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它是理论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实践的探索和实践的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真理。

实践观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主张对实践的科学引导和实践的创造性改造。

五、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存在,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总结!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那他的原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静止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时空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物质世界具有永恒性。

时空的有限性是指物质存在的各种具体形态在时间和空间上又都是有限的。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辩证的唯物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量、度。

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4.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哲学基础。

3.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意义。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四)历史唯物论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

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4.人与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