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
1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sd展--以东北地区为例[鲁教版]1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 低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农业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 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 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高地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 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作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 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返回
4.矿产资源种类 多,储量大 东北区矿种比 较齐全,已发现有 120个矿种,已探明 总量的有100余种。 其中储量居全国前 三位的达45种。
返回
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作物生长,因此品 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 家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 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 米的优势。
2、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 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 农闲时,发展事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
发展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 各种因素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东北区资源 特点与评价
气候资源 农业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北部大兴安岭北坡为寒温带 。Fra bibliotek气候温和
本区大部分 属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1)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建坑口电站B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 .加强水运D .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2)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A .煤炭的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A .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B .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 .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D .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探究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生态环境建设:在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主要交通现建设区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土地复垦等工作,简历集约经营的搞笑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调整产业结构 4、治理“三废”【典型例题2】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A.原料工业B.加工工业C.采煤业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班级: 姓名: 考号:高二地理教学案 编号:9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编写人:郭竹青 审核人:高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10月6日【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看课本找到以下问题,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2、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状况和面临问题与解决措施【回顾知识】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对农业的影响:(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差异、雨热配合)—决定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2、商品粮基地基本条件:(1)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商品率高;(2)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3、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技,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商品率。
(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冬季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低温对于农业发展是否“百害而无一利”呢?提示:不是。
例如,气候寒冷,形成冻害导致农作物减产,但同时低温使作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农产品的品质比较高。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 F长白山。
[连一连]将三大区域与对应的分布地区连线。
[辨一辨]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农产品,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
(1)耕作农业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2)兴安落叶松、红松、荔枝、鹿茸等是林业和特产区的主要农产品。
(×)(3)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是畜牧业区的主要农产品。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1)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提示: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农业生产基础好,运输方便。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活动:2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活动:3
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以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人工播种优质,改良畜种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地区专业化生产
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供给仍很紧张。 (3)东北地区提高粮食总量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加上低温等自然灾害。 (4)参考“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相关内容。
热量
水分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农业布局特点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
农业布局特点
畜牧业区 农牧条件好,品种优良
活动:1
耕作业
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2013.10.12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最好
农业生 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 区
主要作物、树种、畜种等分布
畜牧业 区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及部分林 区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 三河地区 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
畜 牧 业 区
呼伦贝尔草原
三 河 马 三 河 牛
东北红牛
1、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原因是( ) A 地形多种多样 B 气候条件的制约 C 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D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 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启示: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完成P61思考题
2、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 (农闲时间长)。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 有什么关系? 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 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 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 米优势。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
↓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农业
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回顾必修二的基本知识) 市场
自 然 条 件
气候 气候 土壤
地形
水源
农 业 区 位
生产技术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利用、改造 发展、变化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干旱区
湿润区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垂直温度带
地区 温度带 北部 寒温带
中部 中温带
≥10℃的 积温 1000℃
1000~3600℃
农作物 春小麦、大豆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 水稻、甜菜、亚麻
区域农业发展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一)自主预习:问题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农业的大方向:需考虑自然条件、条件、条件,以及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区域内部的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条件、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和的统一。
3.范围:、、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1)~(3)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3)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合作探究[例1] 右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⑴.四个区域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A.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⑵.关于图示农业基地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大力开垦黑土和沼泽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依靠科技提高单产③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④淡化农业土地开发,使该地逐步转化为我国最大综合工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自我检测读右图,完成4~6题。
4.1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林业
畜牧业
2、
(1)水稻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的地方 (2)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人类可以 最大限度地发掘自然资源的潜能。
3、(1)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①克服了牲畜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
②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寒冻 ③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 充分利用资源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 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 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 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 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 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 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林木、人参、养鹿、 林蛙、食用菌、中 草药材、水果及山 野菜等特色经济作 物,实现由原料型 生产向原料和产品 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0·合肥一模)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苹果春华秋实,花期和生长期受气温影响显著。 花期气象灾害少,生长地无霜期长,有利于苹果高产 和糖分积累。
(1)分析A地寒潮发生的年平均次数多于B地的主要原 因。 (2)简述C地苹果单产和质量优于A地的气候条件及其 成因。 (3)说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及类型的区域差 异。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 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 方法: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
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 西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区 山区
农 业 发 展 方 向 重 点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2022-2023高中地理 寒假作业4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清朝,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有水之处,大半有鱼。
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
近年来,特色冷水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水库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鲑鳟鱼类、河鲈、河蟹等名优品种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35%,“绿色、品质渔业”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
读清代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能体现清朝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A.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多B.产鱼地集中在湖泊C.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D.产鱼地东多西少2.与现代相比,清朝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旺盛 B.冷藏保鲜技术先进C.渔业资源丰富 D.水网密布,水量充沛3.有利于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A.水质好,品种优B.饵料充足,人工饲料投放少C.交通便利,市场广D.渔获量高,输出量大【解析】本题考查渔业资源开发。
1.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朝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少,产鱼地集中在河流,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产鱼地西多东少,C正确。
2.从图文材料可知,河流众多,有水之处,大半有鱼,清朝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水网密布,水量充沛,现代更多的是人工渔业资源丰富,现代人口更多,市场需求旺盛,冷藏保鲜技术更先进。
D正确。
3.有利于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位于偏远地区,受人类影响小,水质好,品种优,A。
相对东部地区来说饵料、交通、市场和渔获量及输出量都没有优势。
【答案】1.C2.D3.A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是东北地区新兴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区的核心区。
当前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和水稻等为主,2000-三江平原粮食产量由1197万吨增至3605万吨,其中玉米产量增幅1409万吨,水稻产量增幅1276万吨。
下图示意2000-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三江平原的粮食生产A.农作物单一化特征明显 B.玉米单产较水稻高C.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D.地区专业化程度降低2.驱动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变化 B.农业政策 C.机械化水平D.市场需求3.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 B.彻底改变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C.土壤肥力下降 D.导致气温和积温升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的首要任务。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
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水稻、玉米、小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以春小麦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试题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试题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也不大【答案】B【解析】东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东部,A项错误。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降水呈减少趋势,南北差异大,故C、D项错误。
东北地区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和黑龙江、东有长白山地和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等具有山环水绕的特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黑土分布广,具有沃野千里的特征。
故B项正确。
【考点】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认知能力。
2.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经大面积开发,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但近年出现诸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等环境恶化现象,于是国家决定不再垦荒,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三江平原分布的沼泽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赤道分异规律B.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D【解析】三江平原地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该区域沼泽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冷湿、地形低洼,地表长期积水有关,这与局部特殊的地形有关。
冷湿的气候、冻土的分布为地表水长期存留提供了一定条件。
【考点】三江平原沼泽的地域分布规律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2】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河流,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A.嫩江B.松花江C.鸭绿江D.图们江【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东北部,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嫩江是松花江的支流,鸭绿江、图们江均不流经三江平原地区。
故A、C、D三项错误,B为正确选项。
海南省海口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农业发展方向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1。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第一课时
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较 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 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 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事业,增加农业收 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思考
4、东北地区地形与农业: (1)、东北地区的主 要地形单元有哪些? (2)、这些地形 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 影响?
影响因素
特
点
对农业的影响
工业
工业基础好
农牧兴工,工促农牧
交通
交通发达,对 外联系方便
依托农业技术优势 ,发展外向型农业 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 化大规模生产;生态 破坏小,发展绿色农业 和大农业
人口与 历史
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较晚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到两 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新疆南部(南疆)已建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
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区位、 自然、社会经济等 各种因素
确定区域农业 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 因地制宜布局小区 域农业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 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 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农事活动:春播、 夏管、秋收
气候
农作物品种: 喜凉作物 农作物生长季 节:4—10月
?思考
2、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 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 些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在种植农作物的品种有限;
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 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教材第66页活动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教材第68~69页活动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发展立体经营。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足,加之降水丰沛,非常适宜甘蔗生长。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
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
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
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2.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重点)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3.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难点) 1.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2.以某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特点、问题及整治措施学生用书P196一、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①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 (1)气候大部分属于②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满足③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弊易受④低温冻害影响(2)地形:包括高原、⑤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⑥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⑦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一方面使得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经营规模大;另一方面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微探究1 我国东北地区生产的大米吃起来口感要好于南方大米,为什么?答案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时间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二、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1)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
(2)⑧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2)D 大兴安岭,E ⑫小兴安岭,F ⑬长白山。
(3)畜牧业区⑭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⑮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⑰专业化生产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⑱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第一课时)
(3)土壤肥沃 )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黑土耕层有机质含 量为2.5%~7.5 2.5%~7.5%, 量为2.5%~7.5%, 全氮含量为0.15 0.15%~ 全氮含量为0.15%~ 0.35%, %,是我国耕层 0.35%,是我国耕层 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 量最高的土壤。 量最高的土壤。肥沃 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思考: 思考:东北地 区年降水量和 年平均气温分 布呈现什么规 律?
降水量由东南 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 递减
农业布局特点
热量 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水分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
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我 的 舞 台 我 做 主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 迅速提高的条件? 2、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 进程的两个阶段?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珠江夜景
图说天下
四川
走进珠江三角洲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澳门
香港
海南
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讨论内容:
1、自学中的疑点 2、探究一、二、三 3、预习自测:CBAC
要求:
6分钟
1、小组长首先安排任务,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3-5分钟), 然后组内共同讨论,做到全员参与,高效讨论,克服假讨论和不用心讨论。 讨论完毕教师对讨论情况做出评价。 2、边讨论边做记录,注意总结本组好的答题方法,学科组长反馈未解决 问题。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展示、点评的准备。 4、讨论完毕坐下整理完善导学案或按自己的计划学习。
导 学 案 反 馈
小 组 1组★★★
2组 ★★ 3组 ★ 4组 ★★★ 5组★ 6组★★★ 7组★★ 8组 ★★
优 秀 个 人 任萍 王倩 赵林香
陈裕鑫 任锦 陈纪玉 陈梦雪 邓婕 刘杰 丰孜轩 பைடு நூலகம்廷清 宋天婵 刘清华 李志超 刘璐 杜文丽 刘凤
9组★★★★ 周立芳 秦新倩 王孝禹
存在问题: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归纳的不准确;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两个阶段的优劣势 分析不到位。
第一节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生)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考纲导航】1、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2、了解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和途径的能力。
5、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知识梳理】(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地理条件1、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⑵地形、土壤条件——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⑶社会、经济条件(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商品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五)、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展方向:⑴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型例题】【例题1】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山东胶州测试)搞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肯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缘由是()A.热量和水分较足够而且协作好,雨期短,光照条件好B.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C.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D.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都比南方好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A.春小麦、大豆B.冬小麦、玉米C.棉花、水稻D.高粱、亚麻答案:1.A2.A(2019·河北定州中学测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实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将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主要为城市化地区,对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法实施强制性爱护。
下图为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学问,回答3~5题。
3.图中农业主产区均为限制开发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有误的是()A.主体功能是供应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应平安和生态系统稳定B.把农产品主产区作为限制开发的区域,是为了切实爱护耕地,发呈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C.允许适度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允许进行必要的城镇建设D.加强土地整治,加速扩大耕地面积4.以下区域与其他区域粮食类型不同的是()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B.河套灌区主产区C.甘肃新疆主产区D.东北平原主产区5.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甘肃新疆主产区的优势在于()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雨热同期,协作较好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纬度低,病虫害少答案:3.D4.D5.C(2019·江西上饶测试)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完成6~7题。
6.限制该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7.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B.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②地发展立体农业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答案:6.C7.C(2019·湖北荆门模拟)利用耕地重心移动轨迹图能刚好获得耕地重心迁移信息,并直观反映耕地分布变更特征。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区 耕作农业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布的地形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 原和辽河平原
农林牧产品
我国重要粮食产区, 玉米、大豆、小麦、 水稻等
我国最大林区,木材、 中药材、苹果梨、柞 蚕茧、苹果等 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 地,牛、羊、马
林 业 和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 山区 特 产 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 原西部及部分林间 畜 牧 业 区 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东北商品粮基 小麦:三江平原、 地的突出特点 松嫩平原 地区专业化生产 玉米:松辽平原 水稻:辽河、松花江 流域大型灌区和东部 山区河谷盆地
四.农业发展方向 产生 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 1.农业发展中产生 原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 境退化 的生态环境问题 具体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 表现: 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 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 2.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面向国内外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强化 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
地形: 平原、高原和山地三大地形单元,可 2.地形、 进行农业多种经营 土壤条件 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 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良好的工业基础: 为农业提高生产资料和市场 3.社会、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 经济条件 便,东北亚经济合作: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发展外向型农业 农业经营规模大 发展绿色农业和 大农业
(2)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牧民收入,大力 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抓好天然林保护,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3.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地理条件阅读教材P60至P62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正误判断:(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是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中最难改造的。
()(2)热量不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提示】(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教材整理2农业布局特点阅读教材P62最后一个自然段至P64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②平原区耕作层厚度大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④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
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优势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暖流的影响
3.东北地区所处的气候区是()
①湿润地区②半湿润地区③半干旱地区④干旱地区⑤季风气候区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⑤D.①③⑤
4.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5.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6.与东北地区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A.韩国、俄罗斯B.韩国、日本
C.日本、俄罗斯D.日本、蒙古
7.东北地区地跨的温度带是()
A.暖温、中温、寒带
B.亚热、暖湿、中温带
C.暖温、亚寒、寒带
D.暖温、中温、寒温带
读“东北区略图”:回答8~10题。
8.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B.气候干旱所致
C.微生物活动微弱D.秸杆还田
9.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
A.a B.b C.c D.d
10.a平原宜农荒地的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的措施是
A.引水灌溉B.排水减湿
C.发展水田D.土体脱盐
二、综合题
1.读“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半部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两地冶金、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2)图中③是我国工业基地;④是美国南部工业中心。
它们的出现反映了当前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
(3)图中A农业带是,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
是。
(4)图中B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它在土地资源上具有优势。
(5)甲图中自西向东对应的地形是、、
,其农业分别是、、
,这种农业类型的更替主要由方面自然因素影响。
乙图中自苏必利尔湖畔向南对应的农业带分别
是、、(写出北部三个即可),这种农业带的更替主要由方面的自然因素影响。
2.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卫开发和建设这块宝地。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
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1)甲地形区的名称是
(2)乙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
3.读“浙江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入低且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工业,请列举两个以上的工业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_____。
A.原料B.市场
C.技术D.动力
(4)最近,该地茶叶遭遇“绿色壁垒”,出口受阻。
你认为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2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C 4.D 5.D 6.B 7.D 8.A9.A10.B
二、综合题
1.(1)近原料、燃料产区
(2)大庆休斯敦在新的原料、燃料地出现新兴工业中心
(3)乳畜带市场
(4)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
(5)高原山地平原畜牧业林业及特产加工耕作业水分条件小麦带玉米带小麦带热量
2.(1)松嫩平原
(2)①四周被山地和丘陵包围,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河流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且集中夏季。
③上游多条主要支流汇聚,致使流经该市的干流流量增大。
(3)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适应性差;技术、设备更新滞后,产品竞争力弱;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对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1)水稻、冬小麦油菜光热、水资源充足
(2)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增产缓慢;农村生活能源短缺,植被破坏严重,生态遭破坏。
(3)水果罐头、食品加工、茶饮料、毛竹加工等 B
(4)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利用WTO 有关条款加以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