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练习三(依题型 精表达)

合集下载

诗歌赏析表现手法题例

诗歌赏析表现手法题例

诗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用典、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结合)(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白描等表现技巧。

一)、借景抒情法借景抒情又可称之为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等,是古诗词最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只要提到景,就可以将其归为借景抒情一列。

尽管有时关于表现手法的提问重心不同,但答借景抒情至少是不错的。

试举两例:其一:武昌阻风(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船,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近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问: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满腹的相思和愁绪。

其二:见杜鹃花白蜀国曾闻子规鸟,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问:诗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答:触景生情,表达了苦苦的思乡之情。

(二)、托物言志法托物言志也常被称为借物抒怀、托物喻人等,是作者通过对花、鸟、鱼、虫、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的褒贬臧否来含蓄地表达志向或抒发对世事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试举两例:其一: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借物抒怀,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

其二: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答:托物言志,借白梅不与凡桃俗争高低的高洁品格抒怀写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怀表达了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三)、运用典故法用典又叫用事,也可理解为借古讽今,多是作者将具有警策作用的神话传说、古人古事、名言警句等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推出新,表达对世事、世人的看法。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

送别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3分)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

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练习题(含答案)古代诗歌鉴赏教案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故事激趣:传说中,XXX有个聪明的妹妹XXX,其诗才在XXX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

XXX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XXX不屑,讥之曰下品”。

XXX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XXX哑然。

XXX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XXX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XXX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当。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形。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

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炼字”给诗歌带来的妙处。

二、试题研析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你觉得颔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头脑感情?答:“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平常,就更加凸起了题中“早”字。

诗人涵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应时而发,在XXX台上独占鳌头的头脑感情。

2、炼字佳句赏析:XXX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XXX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题目:XXX改“飞来”为“纷纷”,为什么好?答: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析——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有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析——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有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析——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有解析)【答题模式】⑴描绘诗中景物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专项练习】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________的乐趣。

(2)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1)在微风细雨中拄拐春游(2)和风细雨(3)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蓬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4)我体会到作者欣赏美丽的春光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读诗句”杖藜扶我过桥东“可知诗人的乐趣在于在微风细雨中拄拐春游。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词语的能力。

杏花雨”“杨柳风”,有风有雨,春天的风雨给人温暖的感觉,所以可以用词语和风细雨来形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

通过理解词句可知前两句的画面是: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4)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弄清诗句含义。

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点评】(1)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确定关键词,在自己积累的词语提取答案。

(3)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诗歌赏析练习题及讲解

二年级语文诗歌赏析练习题及讲解

二年级语文诗歌赏析练习题及讲解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赏析诗歌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二年级语文诗歌赏析的练习题及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练习题一:下面是一首诗,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稻田》黄灿灿的稻穗一串串摇曳着暖黄的稻鸟翱翔在田野上问题:诗中的稻田是什么颜色的?有哪些动态的描写?还有哪种鸟在田野上翱翔?讲解:这首诗以稻田为背景,通过描写稻穗的颜色和动态,展现了一个美丽的田园景象。

诗中提到了黄灿灿的稻穗,用形容词“暖黄”来描绘,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其中“摇曳着”一词描写了稻穗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情景。

诗中还提到了稻田上飞翔的鸟,用词“稻鸟”来形容,给人以生动的印象。

练习题二: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彩虹》天空一道弧线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优美地展开问题:诗中的彩虹由几种颜色组成?这些颜色优美地展开在哪里?讲解:这首诗以彩虹为题材,通过列举彩虹的七种颜色,形象地展示了彩虹在天空中的美丽景象。

诗中提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展示了彩虹丰富多彩的色彩组合。

而这些颜色是优美地展开在天空上的。

练习题三: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世界》大地是一座宽广的舞台有高山巍峨有河流蜿蜒有草原一望无际人们在这里唱歌、跳舞问题:诗中的舞台由什么构成?人们在舞台上做些什么?讲解:这首诗通过描述大地是一个宽广的舞台,描绘了人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场景。

诗中提到了高山、河流、草原等自然景观,构成了这个宽广的舞台。

而人们在这个舞台上唱歌、跳舞,这表达了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快乐生活的状态。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及讲解,相信大家对二年级语文诗歌赏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通过多读诗歌,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诗歌赏析练习题

小学语文诗歌赏析练习题
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下列哪个诗句出自李白的《庐山谣》?
A.庐山谣
B.谣庐山
C.山谣庐
D.庐山谣
7.下列哪个诗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下列哪个诗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九、应用题(2道,每题2分,共10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下列诗句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请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下列诗句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十、思考题(1道,共10分)
请结合您所学的诗歌赏析知识,体的方法和建议。
2.请根据诗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作图。
#小学语文诗歌赏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10道,每题2分,共20分)
[考点:唐朝诗人及其代表作品,诗歌意境的理解]
##二、判断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考点:诗人风格的识别,诗歌主题的把握]
##三、填空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考点:诗歌内容的记忆,诗句意义的理解]
5.辛弃疾的诗作以婉约、柔情著称。
##三、填空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
1.杜甫被誉为“诗圣”。
2.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4.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参考答案在最后)(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

(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答案】(1)D(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D(4)甲诗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含蓄表达思念故友,感慨岁月的情感;乙文借幽深凄清之景委婉抒发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解析】【分析】(1)A. 甲诗作者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B. 甲诗为酬答诗。

C. 甲诗不是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及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构造:(五)材料取舍:。

二、可以推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方、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大。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比照,。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三)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三)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三)古代诗歌鉴赏25.(2015·湖北省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陵峡孙原湘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①碧从帆底尽,楚台②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峰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注]①郢:古代楚国的地名,郢树指江岸上的树木。

②楚台:古代楚国地名。

在今湖北秭归县东。

(1)“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_________(2)本诗是如何体现“壮游”的?试以诗歌后两联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将静态的“郢树”“楚台”写为动态,而将动态的行船写为静态,表现诗人舟行峡中的独特感受,新颖别致。

(从情景交融、夸张和比拟等角度分析亦可。

)(2)“壮游”体现在诗人摹壮景、抒壮情。

通过描绘峡断风怒,江水咆哮,山高岭峻,云遮雾障的西陵峡险绝风光;表达了对奇绝壮观大自然的惊奇、赞叹的豪壮之情。

_________26.(2015·贵州省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送客归京唐·白居易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宋·贺铸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

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1)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①本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②“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③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

(完整word)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案 精华版

(完整word)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案 精华版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二)—-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示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1】宋·赵佶裁剪冰绡【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3】。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4】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

【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3】蕊珠宫女:指仙女。

蕊珠,指天上仙宫。

【4】凭寄:托谁寄。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1】,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2】,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1】午桥:在洛阳南面。

【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

C.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

D.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

(2)下列诗句与第一首词中的“淡著胭脂匀注”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多情只有春庭月。

(唐·张泌《寄人》)B.月移花影约重来。

(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C.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D.日边红杏倚云栽。

(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3)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 诗歌鉴赏 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 诗歌鉴赏 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诗歌鉴赏练习题3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2)①“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②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

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2.课内阅读。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在词中是指什么?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

这句既写送________,又送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喻为____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第一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1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2008福建卷)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2008浙江卷)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杨老师***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25、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画堂春秦观(2008山东卷)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①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6、(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7、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精选 诗歌鉴赏 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精选 诗歌鉴赏 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精选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__(咏物哲理)涛,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

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______,________。

2.课内阅读。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在词中是指什么?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

(3)①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________)。

A.和风细雨 B.毛毛细雨 C.连绵阴雨 D.疾风骤雨②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 四个字和“________ ”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4.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

A.草色B.鲜花(2)“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花犯·苔梅①王沂孙②古婵娟③,苍鬟素屬,盈盈瞰流水。

断魂十里。

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

故山岁晚谁堪寄。

琅玕④聊自倚。

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罗浮梦⑤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

又唤取、玉奴⑥归去,余香空翠被。

注:①范成大《梅谱》云:“古梅……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

”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

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

③婵娟:形态美好。

④琅玕:翠竹。

⑤罗浮句:罗浮梦,梅花梦。

半蟾,弯月。

幺风,状如凤凰而小,故称幺凤。

⑥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描写苔梅苍古清奇的美好形态,苔须如发衬其素色雪容,流水清澈映其盈盈清姿。

B.词人暮年遭家国丧乱,见苔须飘零更觉孤寂,不禁忆起寒浪孤舟,身披绿蓑寻梅的情景。

C.“云卧”表梅之高洁,“蓝衣”写苔丝的形状,“护春憔悴”的悲吟中透露出感伤的心境。

D.词人从梦中醒来,残月挂空天色欲晓,一片清冷空寂;但花去香留,又觉得心里有所安慰。

(2)有人评价王沂孙的词“托物寄意,运意高远”,请赏析“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这几句的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解析】【分析】⑴句意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运用比喻,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

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⑵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

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显示出轻巧和淡静。

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练习三(依题型精表达)
【知识归纳】: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

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

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步骤】1.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2.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3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表达技巧型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

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

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比兴、拟人、夸张、双关、互文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

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

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

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清新飘逸、秀美明丽、自然朴实、恬淡、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含蓄委婉、刚健、雄奇、雄浑豪放旷达、苍凉、沉郁、悲壮、沉抑浑雄、凄美、婉约缠绵、简练生动(凝炼简洁)、明快、幽默诙谐、富有节奏的韵律美……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现场检测】
运用上述知识,赏析下列两首诗词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这首七绝是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吴音:吴地的方言(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

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媪:翁,老年的男子;媪,老年的女子。

老年夫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