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区际联系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4 区域联系
一、选择题(2019·贵州省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杭州湾与亚马孙河口、恒河河口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有钱塘江大潮等奇特景观,气候环境非常复杂,台风或者强风、乱流,大风大浪非常常见。
2008年5月1日通车运营的杭州湾大桥,借鉴了杭州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理念,以不走寻常路的“S”型线路闻名于世。
大桥全长36千米,海上长32千米,而实际连接桥头两端的直线距离是26千米。
下图为杭州湾大桥景观图。
据此回答1~2题。
1.该桥设计为“S”型大桥的主要原因是()A.桥梁跨度大,中途设置休息站B.地质条件复杂,预防地震C.顺应水流方向,抵抗路面横风D.增加美学价值,提高旅游收入2.大桥多处设计为拱形桥面的作用有()①减缓行车速度,保障行车安全②提升设计美感,体现建筑美学③尽量为潮水进出留出通道④增加桥身重量,保障桥体牢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1题,该桥设计为“S”型大桥是指桥身的形状,并不是因为要在中途设置休息站而建;海上环境复杂,并非地质条件复杂,且该设计并不能预防地震;该区域的潮水大且来势汹汹,建成“S”形可以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垂直,可以减少潮水对于桥墩的冲击作用,确保大桥的安全,同时该设计还可以顺应水流方向,抵抗路面横风;该设计是为了交通,并不是为了旅游。
故选C。
第2题,大桥多处设计为拱形桥面,可以减缓行车速度,保障行车安全;可以提升设计美感,体现建筑美学;拱形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为潮水进出留出通道;增加桥身重量不是优势,桥身整体设计成“S”形状可以保障桥体牢固。
故选A。
答案:1.C 2.A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
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
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
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密度大B.工业密度大C.景点密度大D.建筑密度大4.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主要是为了()A.保持温度恒定B.节约建设用地C.减轻地面震动D.减少水土流失解析:第3题,高铁以旅客运送为主,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A正确;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图示信息没法确定工业、景点和建筑密度,B、C、D错误。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地域联系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设备投资大ꎬ灵活 性差
原 油、 成 品 油、 天 然气 等 气 体 或 液 体状货物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的步骤 在选择运输方式时ꎬ要根据运输方式各自的特点及货物
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ꎬ寻求最佳的运输 方式ꎬ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97
2.交通运输布局 ( 1)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城市交通干线两 侧ꎬ与 市内干 道 系统和其他对外 交通有方便直接 联系的地方
地形开阔平坦ꎬ坡 度 适 当ꎬ 天 气 较 好ꎬ地 势 较 高ꎬ 距 城市 较 远 但 交 通 便利的地方
������������������������������������������������������������������������������������������������������������������������������������������������������������������������������������������������������������������������������������������������������������������������������������������������������
受地 形、 气 候、 地 质、 水 文 等 影 响 较大
经济、 社会、 技术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 托影响较大ꎮ 另外 还需完善的配套设 施和 高 效 率 运 作 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 受经济发展水平 制约
人口稠密ꎬ经济发 达ꎬ人 流、 物 流 频 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河港:河宽水深ꎬ位 于或靠近城市陆路 交通便利的地 方ꎻ 海 港: 有 背 风、 避 浪、水 深 的 海 湾 且 交通便利的地方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解析分类汇编:11.第十一单元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一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与人类活动[2014·安徽卷]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
完成23~24题。
图7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23.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安徽地理及土地利用相关知识。
根据安徽的地形分布进行分析,可知安徽南部为丘陵山地、西部为大别山区,因此Ⅲ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而根据安徽的城市分布可知Ⅰ为城市化地区。
24.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24.A[解析] 三类区域中,区间人口迁移主要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山区的铁路建设成本高,城市化地区的商业网点密集,也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
2014·北京卷图6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9~10题。
图69.①②③④依次示意()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9.A[解析] 各区域的菜系反映了不同地方的饮食特色,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往往是其发源地,故川菜馆集中区主要在四川,与①图相符;湘菜馆集中区主要在湖南,与②图相符;粤菜馆集中区主要在广东,与③图相符;西餐属于外来饮食文化,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与④图相符。
10.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10.D[解析] 各菜系特色餐馆并不仅限于本区域,而是向周边区域不断扩散,这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对外扩散;饮食文化扩散对农业地域类型不产生影响,城市服务范围与城市等级有关,与餐馆的扩散无必然联系;餐饮业的不断分散会增加一些地方特色食材的运输成本。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区际联系与区域
协调发展(三)
(三)产业转移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
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
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
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
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
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减缓就业
压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11题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11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图为美国阿拉斯加地区两种输油管道铺设方式。
有近一半的输油管道架空修建并采用泡沫塑料保温,管道两侧支架上设有“热棒”(图甲),在平坦地带也采用“之”字形铺设(图乙)。
读图完成1-3题。
1. 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在平坦地带采用“之”字形铺设的原因是()A. 为管道可能发生的纵向移动和横向移动预留空间B. 增加管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轻管线附近单位面积地面的承受压力C. 增加管线长度,减缓输油速度,防止管道爆裂D. 为了避开沼泽和沟谷等地形复杂之处2. 图中输油管道没有埋在地下而是架空兴建,主要原因是()A. 地形复杂B. 沼泽众多C. 动物迁徙D. 冻土广布3. 输油管道两侧“热棒”的主要原理是()A. 冬季提高表土温度B. 冬季降低表土温度C. 夏季提高表土温度D. 夏季降低表土温度2、我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始输油。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
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2.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3. 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有( )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3、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
如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2023广东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11 区域发展与区际联系
2023广东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突破练十一(2022·福建莆田二模)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城镇发展适宜性分级图。
图中区域城镇发展适宜性分为三级:Ⅰ级不适宜、Ⅱ级中度适宜、Ⅲ级高度适宜。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城镇发展适宜性等级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B.地形C.气候D.水文2.摩尔曼斯克的城镇发展适宜性等级高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有()①土壤肥沃②地形平坦③地理位置优越④港口常年不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2·江苏苏锡常镇一模)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合作基础等因素,沪苏浙有关市、区与皖北地区各市结对合作帮扶,激发皖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缩小长三角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下图为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示意图,图中相同底纹为结对市、区。
据此完成3~5题。
3.促使沪苏浙有关市、区与皖北地区各市结对合作帮扶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政策D.资金4.侧重考虑资源禀赋因素合作帮扶的一对是()A.上海闵行—安徽淮南B.浙江宁波—安徽蚌埠C.江苏徐州—安徽淮北D.浙江杭州—安徽宿州5.江苏南京市与安徽滁州市结对合作帮扶最具优势的条件是()A.空间位置邻近B.自然环境相同C.发展水平相当D.文化习俗相近(2022·山东潍坊一模)顿河是位于俄罗斯西部的一条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5%~80%,该流域南部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
1949年以来,顿河流域先后建成了伏尔加—顿河运河、齐姆良斯克水利枢纽和众多水库。
下图示意顿河流域水系分布。
据此完成6~8题。
6.顿河上游春季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春季降水量大B.春季气温高C.冬季积雪量大D.春季用水少7.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相比,顿河流域南部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土壤较肥沃B.水源较充足C.地形较平坦D.热量较丰富8.顿河流域开发对亚速海的影响是()A.海水盐度降低B.海域面积缩小C.渔业资源减少D.通航能力减弱(2022·广东深圳二模)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广东省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的欠发达地区纷纷建立产业转移园以吸引来自珠三角的企业。
2022版新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试题--专题十一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解析版)
2022版新高考总复习--专题十一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专题检测—A组时间:25分钟分值:46分秦直道(下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宽度为20~60米。
修筑过程中,工匠将黄土粉碎、焚烧,加入盐碱,并反复碾压夯实建成路基。
明代之后秦直道几近废置,但路面上却少有杂草。
2017年11月全线通车的包茂高速,在图示路段与秦直道大致并行。
1.秦直道未沿直线修建主要是为了( )A.避免河谷切割B.获得开阔视野C.邻近粮草产区D.降低工程造价答案A图中秦直道明显避开了大的河谷,主要是为了避免河谷切割破坏道路,减少维护成本,A正确;修建道路的目的在于便利通行,获得开阔视野不是交通线修建的主要目的,B错误;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秦直道沿线地势一般较高,缺乏灌溉水源,不是粮草产区,C错误;秦直道线路弯曲,长度增加,可能会增加工程造价,D错误。
2.秦直道路面少有杂草的主要原因是( )A.军民定期维护B.土壤紧实缺水C.沿线降水稀少D.风沙活动频繁答案B由材料秦直道“修筑过程中,工匠将黄土粉碎、焚烧,加入盐碱,并反复碾压夯实建成路基”可知,道路的土层紧实,透水性差,土壤缺水导致路面杂草较少,B项正确。
由材料“明代之后秦直道几近废置”,军民定期维护不是路面杂草少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条件完全满足草类的生长,C项错误;风沙活动对当地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导致路面上少有杂草,D项错误。
3.包茂高速图示段不在秦直道基础上修建,主要是由于秦直道( )A.沿线地势起伏大B.自然灾害多发C.沿途聚落数量少D.线路长度太长答案C对交通出行的需求是现代交通线路选择时的最主要因素,高速公路应该连接沿线的重要城市,而秦直道沿线聚落少,交通需求小,C正确。
秦直道避开了河谷,因此沿线地势起伏不大,A错误;包茂高速图示段穿过多个河谷,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可能比秦直道更高,B错误;线路长短不是此处交通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区际联系专题检测
专题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江苏高考)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
下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A.运输时效高B.单次运量大C.单位运价低D.绕行路程远答案 A解析与海运相比,铁路运输速度快,故时效高,A项正确;铁路运输单次运量小,运费高,B、C两项错误。
丝路班列沿亚欧大陆桥运行到中亚和欧洲,比海上丝路路程近,D项错误。
2.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A.完善交通网络B.做强能源产业C.改善环境质量D.增加就业岗位答案 D解析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会促进安徽的对外贸易,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D项正确。
(2019·潍坊模拟)停车难是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甚至人口只有几万、十几万的乡镇和县城也会有停车难的烦恼。
车位比例是指每辆汽车所对应的平均车位数量,如图示意我国大中小城市与发达国家的车位比例情况。
据此完成3~5题。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是车位( )A.面积小B.数量少C.缺口大D.太偏僻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车位比例是指每辆汽车所对应的平均车位数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地增长,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特别是大量的私有汽车的出现,城市停车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停车设施供需严重失衡,即对于我国而言,车位比例比发达国家小,车位缺口大,导致停车难。
故选C项。
4.我国中小城市比大城市车位比例小,但停车相对容易的原因可能是中小城市( )A.车位数量较充足B.汽车数量较少C.路边允许自由停车D.轻轨建设超前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车位比例是指每辆汽车所对应的平均车位数量。
我国中小城市比大城市车位比例小,但停车相对容易,主要由于中小城市相对而言汽车数量较少。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9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含答案解析)
(9)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重难点知识分析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资源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资源消费东西平衡2.西气东输路线没有经过()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A.欧洲B.俄罗斯C.新加坡D.日本乌伦古河流域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区,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河流末端形成的湖泊)。
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径流量逐渐减小,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1969年,当地凿通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之间的分水岭,修建了“引额济乌”补水工程,乌伦古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示意乌伦古河流域位置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径流量逐渐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减少B.蒸发加剧C.植被减少D.需水量大5.“引额济乌”补水工程修建后,乌伦古湖和吉力湖盐度()A.两湖都降低B.乌伦古湖降低,吉力湖升高C.乌伦古湖降低,吉力湖不变D.乌伦古湖不变,吉力湖升高6.“引额济乌”补水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有()A.缓解水资源短缺B.补充乌伦古河径流量C.减缓湖泊沿岸地区荒漠化D.改善河湖航运条件“十三五”期间,我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已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产业分布格局,目前许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发展区域。
表示部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布局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河北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B.冀中南产业聚集区C.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地D.广西贵港产业基地8.目前,大多数电动自行车企业选择迁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地,主要是看中其()A.原料B.劳动力价格C.技术D.交通条件9.广西贵港产业基地与其他区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A.生产技术B.产品质量C.产品类型D.客户群体图为两广地区的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在我国“东糖西移”格局中,广西是广东省甘蔗种植和制糖业的主要承接区。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十一区际联系练习
专题十一区际联系构建网络整体认知考点一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交通运输[考情报告]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常以区域交通图、文字材料(交通建设热点新闻)为背景,图文结合,侧重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题型灵活多样。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
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思维流程尝试作答(1)B (2)A (3)D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2.运用综合思维掌握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1)宏观选线方面考虑因素具体内容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①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②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③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④合理布局交通网;⑤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的制约(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附解答 区域可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 ℃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夏季风D.海陆位置【答案】A【解析】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最高温在7 ℃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
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
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漠化B.乙地——沙漠化C.丙地——水土流失D.丁地——土壤盐碱化【答案】C【解析】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
故答案选C。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A 、B 、C 分别表示 ( )A .海洋污染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B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 全球变暖C .全球变暖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D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答案】D【解析】超采地下水、引用水过量,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在内陆地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入侵;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超标排放污水等,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染。
4.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 .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 .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 .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答案】B【解析】由示意图可以确定,海岸带侵蚀后退是由于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蚀加强及近岸泥沙减少造成的。
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过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现代史(课件)(共34张)
知识梳理
民主与法制建设 (1)“依法治国” 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 针。
②颁布了1982年宪法,并进行了多次修订。
③相继出台了《选举法》《民事诉讼法》《行政 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 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①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 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①1984年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
改革全面展开。
②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实践 ①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
权。
③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得到 发展,两岸交流不断增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1)政策调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
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具体表 现为不结盟政策。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 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C项。 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高等教 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B项;大专 院校录取新生人数的增长,并不表明已经 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D项。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PPT
解析 第(1)题,主要从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角度回答。我国西北 缺水严重,农牧业发展较为落后,调水后可以极大地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改善气候条件。第(2)题,根据材料描述,调水工程路线较长,途经地区地 质地貌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后期养护较为困难,且对沿途生态破坏难 以控制,水源地多为国际性河流,资源协调存在一定困难。第(3)题,主要 从农业生产的农忙季节、水源地的水文状况角度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 集中在春、夏、秋季进行,此时调水作用较大;水源地海拔高、气温低, 冬季结冰无法调水,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有永久性冰川融水,水 量较大。第(4)题,若回答利,主要从施工难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 沿线气候改善等角度分析;若回答弊,则从运输过程损耗大、导致沿线地 区水循环紊乱以及水质污染等角度回答。
专题十四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将位于中国大连的生产车间回迁美国硅谷
电器设备
专题十四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专专题题十 十四四通区区用际际联联电系系与与区区器域域协协调调发发开展展 始在美国纽约和肯塔基建立工厂,生产精密电池 IT 电子
专题十四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专题十四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A.美国
B.工厂所在地
C.日本和欧洲
D.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解析 从表中可知,美国“回巢”制造业主要是 IT 电子、电器设备、
汽车等,这些企业建立海外工厂,是由于海外工厂所在国家的劳动力丰富
且廉价,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低,但其产品销售市场主要是美国。
解析 答案
10.美国“回巢”制造业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A.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型 B.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C.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 D.技术和资源密集型 解析 从表中可知美国“回巢”的工业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业。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区际联系教案
区际联系(对应学生用书第75页)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方法2.交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3.产业转移的规律1.某交通线路选择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建设难度低,建设成本较低;占用耕地少,连接主要城市;促进资源开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等。
2.某商业网点选址的原因:靠近主要交通干线,交通便利,便于人流、物流的集散。
3.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促进转出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增加转入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转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西气东输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对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有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1.汶川大地震救灾时,我国全是利用公路、铁路来抢运救灾物资的。
(×)2.京沪高速公路许多路段以桥代路,其目的与西南地区的高架桥相同。
(×)3.上海港因其港阔水深,不淤不冻,而成为世界优良港口。
4.海尔集团进入欧洲建立生产企业是看中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5.许多劳动密集产业近年来纷纷撤离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上升。
(√)6.目前我国国内的产业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
(√)7.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生产的天然气.(×)8.我国西电东送北路通道输送的主要是黄河中上游的水电。
9.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工程的建设可以完全解决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
(×)10.我国流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商贸活动的日益繁荣。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联系
区域联系一、选择题1.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具备的优势是( )A.人才储备充足B.交通运输便利C.基础设施完善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 D读下图,回答2~4题。
2.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3.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4.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俄罗斯B.欧洲C.新加坡D.日本答案 2.C 3.A 4.A读“自然区域图”,回答5~6题。
5.东部季风区划分成a、b、c、d四个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土壤B.水分C.热量D.植被6.下列关于f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灌溉农业区的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B.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C.降水量空间分布严格遵循自东向西递减的规律D.河流短小,多季节性河流,无外流河答案 5.C 6.A近年来,广东顺德的美的、格兰仕、海信科龙等家电、机械企业纷纷在安徽布局,并以此为基地向全国扩张。
下图为“顺德主要家电、机械企业向安徽转移状况分布图”。
据此回答7~8题。
7.广东顺德许多家电、机械企业纷纷落户安徽的主要原因有( )①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②科技研发实力居世界领先地位③靠近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④产业配套条件好,基础设施较完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大量产业向安徽转移,可能会对安徽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安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②有利于安徽生态环境的改善③有利于改善安徽劳动力的就业状况④有利于安徽产业结构的升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7.B 8.D(2018·牌头中学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五条虚线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区际联系构建网络整体认知考点一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交通运输[考情报告]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常以区域交通图、文字材料(交通建设热点新闻)为背景,图文结合,侧重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题型灵活多样。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
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思维流程尝试作答(1)B (2)A (3)D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2.运用综合思维掌握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1)宏观选线方面(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对产业活动的影响考向 1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2019·河北保定期末)自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350千米/小时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高速铁路在中国大陆迅猛发展。
下图为我国已建成城市高铁客运量空间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影响我国城市高铁客运空间格局的首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自然资源D.经济发展水平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我国高铁线路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运输量大,对交通运输需求大,故D项正确。
2.目前我国已通车的城市高铁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可能是( )A.京沪高铁B.武广高铁C.哈大高铁D.沪昆高铁答案 A解析高铁沿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居民出行乘坐高铁的人数多,高铁盈利能力强。
四个选项中,京沪高铁沿线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客运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故A项正确。
3.与传统铁路运输相比,高铁的显著特点有( )①运输效率高②环境污染大③占用土地多④服务质量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与传统铁路运输相比,高铁运输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占用土地少、服务质量好,①④正确。
故选B项。
考向 2 桥梁、隧道建设(2019·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二)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大背景下,2018年8月琼州海峡跨海隧道工程正式向囯家发改委申请立项。
该隧道连接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是一条公路和铁路两用的跨海通道,并在跨海大桥和跨海隧道两种方案中最终选择了跨海隧道。
上图为悬浮隧道示意图,悬浮隧道悬浮于一定深度的海水之中,受海底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较小。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琼州海峡建设跨海通道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B.科技水平C.海底地形D.气象水文答案 A解析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是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大背景下申请立项的,可解决海南“出入岛”困境,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科技是保障,自然条件是重要因素。
2.与跨海隧道相比,跨海大桥可能会影响琼州海峡上的( )A.管道运输B.陆路运输C.海上运输D.航空运输答案 C解析跨海大桥的桥墩立于海中,桥面横亘在海面之上,直接影响琼州海峡的通航能力和船只的航行安全,但对管道运输、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没有直接的影响。
3.琼州海峡跨海通道首选悬浮隧道的原因是( )A.琼州海峡宽度大、海水腐蚀性强B.悬浮隧道经济效益好、观赏性强C.悬浮隧道施工难度大、造价高D.琼州海峡地质复杂、气候恶劣答案 D解析琼州海峡海底地质条件复杂,靠近地震活跃地带,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西移路径上,夏季多强风天气,台风危害大,悬浮隧道受海底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小,故成为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首选方案。
海水对隧道和桥梁等都具有腐蚀性;隧道位于水下深处,观赏性差;施工难度大、造价高不是首选的原因。
考向 3 现代物流业与航空运输(2019·河北保定摸底)无人机快递,即通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无人驾驶的低空飞行器运载包裹,自动送达目的地,可以提高配送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目前无人机的载重量一般不超过3公斤,续航时间20分钟左右,恶劣天气和人为破坏是目前无法避免的两大难题。
下图为工作流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合无人机配送的区域是( )A.城市中心商务区B.机场周边的农村C.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D.高速公路附近的居民点答案 C解析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使用无人机配送可提高配送效率,C项符合题意。
城市中心商务区、机场周边的农村、高速公路附近的居民点交通便捷,人口稠密、交通流量大,使用无人机配送会对当地生产、生活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故A、B、D三项错误。
2.目前无人机派送快递还没有被大范围使用,主要制约因素是( )A.成本B.技术C.效率D.市场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无人机配送载重量小,续航时间短,这说明无人机配送技术不成熟,无法大范围使用,故B项正确。
考向 4 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2019·四川南充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斯加(下图)输油管连接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普拉德霍湾油田和南部不冻港口瓦尔迪兹,南北全长接近1 300千米,1974年开工,1977年建成。
管道架空兴建,而非埋于地下,管道在地面成“之”字形延伸。
道尔顿公路修建于1974年,全长666千米,与贯穿阿拉斯加州的输油管道平行并连接费尔班克斯和普拉德霍湾油田。
这条公路几乎所有路段都是砾石路面,没有用混凝土或沥青进行铺筑。
(1)阿拉斯加开采的原油采用管道运输而未用公路运输,简述用管道运输的优点。
(2)分析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架空兴建,而非埋于地下的原因。
(3)指出在道尔顿公路上驾驶面临的自然威胁。
(4)分析道尔顿公路的建设对阿拉斯加石油开采和运输的意义。
答案(1)运输量大,运价低;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好。
(2)防止冻土因冻结和融化对管道的损坏;管道易受自然力量损坏,架空铺设便于检修。
(3)地势起伏大;严寒、冰雪(道路积雪结冰);暴风;冬半年的极夜等。
(4)管道铺设前无其他现代化的陆上交通运输,道尔顿公路的修建可以保证输油管道的建设与维护;北冰洋沿岸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缺乏工农业产品供应,需要修建公路运输油井上的机械材料和补给石油工人的生活用品。
解析第(1)题,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量、运速、连续性、成本等方面考虑。
第(2)题,该地纬度高,冻土广布,对管道影响大;架空便于管道维护。
第(3)题,面临的困难一般考虑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地质、气候、昼夜长短等方面分析。
第(4)题,建设公路有利于物资的运输,方便管道建设;保障建设工人的生活用品供应。
考点二结合“区域认知”,巧学资源调配[考情报告]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影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常以区域图、图文材料(资源跨区域调配热点新闻)为载体,侧重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2018·浙江1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
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
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下表为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材料三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1)简述甲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
(2)指出印度河径流补给来源地,并说明不同时段的主要补给类型。
(3)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必要性。
(4)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
思维流程尝试作答(1)位于棉花生产基地,接近原料产地;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产品需求量大。
(2)来源地:河流上游(河源区)山地(高原)。
时段类型:4~6月积雪融水;7~9月降水、冰川融水;10月~次年3月地下水。
(3)径流量西多东少;径流量年内变化大;东部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东部更干旱,更需要灌溉用水;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东部地区的耕作熟制。
(4)有利:洪水灾害威胁减轻。
不利: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等。
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自然资源种类多样,其中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均适合跨区域或跨国际进行调配。
首先,分析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区域差异。
其次,从社会经济需求的层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
如下图所示:2.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输水、输油、输气、输电线路的选择受诸多因素影响。
3.结合区域认知,落实人地协调观,全面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1)从调入地区与调出地区两方面进行分析(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考向 1 我国的输水、输电工程(2019·湖南六校联考)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小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B.工程线路短,水质好C.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答案 B解析西线工程线路最短,穿越巴颜喀拉山脉,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输水,水质好且工程线路短,但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开凿输水线路,工程量大,无法自流到黄河,A、C两项错误,B项正确;工程地点位于青藏高原,经济基础较差,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