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监管路向何方

合集下载

中国种业: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中国种业: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中国种业: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作者:佟屏亚来源:《种子科技》 2018年第11期开篇转借英国作家狄更斯著《双城记》开头语,表达对当前中国种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看法: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很快就要上天堂了!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也许就要下地狱了。

其谓天堂,就是说中国种业改革正在迈步一个市场化、法制化的环境;其谓地狱,就是说种业改革任务依然障碍重重、步履维艰、任重道远。

现在的中国种业或许正处在这样的一个交叉口上。

中国种业,路在何方?中国种业迈步最好的时代伴随着绿色通道、联合试验体以及引种备案制的实施,农作物品种审定实现又一次重大跨越,新品种呈现爆发式增长,标志着中国种业正迈入一个黄金发展期。

从国家宏观视角审视,这是中国种业发展最好的时代,因为一切尺度都变成了价值尺度,创新者会如鱼得水,创造者将大行其道!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增强。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只有保障了种业安全,粮食安全的“根基”才有可能稳固。

现在,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我国已经全部实现了品种自主选育,玉米自主品种的面积占到90%以上,蔬菜生产自主品种的市场份额占80%以上。

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良种覆盖率超过97%,我国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

种业自主创新力提升。

一个品种可以成就一个产业,谁拥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品种,谁就拥有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

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取得了品种创新的突破,收获了制度创新的成果。

大力推进种业“放管服”改革,开通品种绿色通道,完善品种审定标准,建立品种登记和经营主体备案制度,全面完成科研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事企脱钩”,极大地释放了种业发展的活力。

品种入市权交给企业,品种选择权交给市场,品种判定权交给农民,品种由短缺变为饱和甚至过剩,开启种业全面自由公平竞争新局面。

种子企业竞争力提高。

随着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企业数量大幅减少。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当前,中国的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

种子市场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假冒伪劣种子的存在、种子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

为了确保种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加强对其监管工作。

目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种子市场监管力量不足。

由于各级政府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量不够充实。

地方农业部门在种子市场的监管中存在不统一、不完善的情况,监管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得到有效遏制。

种子市场监管手段不够科学高效。

当前,种子市场监管主要依靠人工排查和抽检,效率较低。

监管手段不够科学化、信息化,无法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违法行为。

种子市场监管的制度不够健全。

种子市场监管涉及多个部门,但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密切,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

监管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及时得到查处。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度,增加投入,完善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能力。

推进种子市场监管手段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应建立种子市场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和监测。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

完善种子市场监管制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监管责任和职能分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合作。

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行为。

应加强对种子市场的宣传教育工作。

积极宣传种子市场监管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他们对假冒伪劣种子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和挑战,必须加强监管力量、推进监管手段科学化和信息化、完善监管制度,并加强对种子市场的宣传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摘要】随着种子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包括监管政策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随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建议一:加强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应对建议二: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督力度;应对建议三:加强种子市场信息公开和交流。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内容并展望未来,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保障种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新形势、现状、存在问题、应对建议、背景介绍、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种子市场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技术升级,种子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与种植效益息息相关。

当前种子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假冒伪劣种子的泛滥、监管力度不够等,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提升种子质量和种植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强化监管,加大惩处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才能有效遏制假冒伪劣种子的流通,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还需加强种子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种子企业的自律意识,促进种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在本文中,将针对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以期为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部分结束。

2. 正文2.1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种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企业数量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农业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对种子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摘要】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种子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指出监管漏洞和问题。

随后提出了四点应对建议: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信息披露与公示以及加强执法力度。

这些建议旨在提升种子市场监管效能,保障种子质量和市场秩序。

在结论部分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起更加健全的种子市场监管体系,确保种子质量和粮食安全。

【关键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新形势、现状分析、监管漏洞、问题、应对建议、加强监管力度、监管机制、信息披露、公示、执法力度、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种子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种子市场存在着一些监管漏洞和问题,导致了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种子泛滥等现象。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了解决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信息披露与公示,加强执法力度等措施。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有效提升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水平,保障种子市场的正常运转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监管漏洞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建议,以期为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种类繁多,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种子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使得监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

一些不法商家往往以次充好,以次充多,出售劣质种子,给农民种植造成了一定损失,严重影响了种子市场的秩序与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种子市场监管工作越发凸显其重要性。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良种子的供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而不合格的种子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导致农业生产的损失。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促进种子质量和产业健康发展,对于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障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的发展,涌现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将对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一、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1. 种子市场乱象依然存在近年来,尽管我国对种子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种子市场上的乱象依然存在。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假冒伪劣的手段,销售劣质种子,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甚至对农作物生长环境造成污染。

一些商家违规销售转基因种子,也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种子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但是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方面,由于监管力量不足,一些地方和企业在种子市场上屡屡违法乱纪,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一些不法商家可以通过改变包装、更换标识等方式逃避监管,使得监管工作更加困难。

3.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种子市场面临新的挑战。

一方面,新兴的种子生产技术和新品种的不断涌现,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全球种子市场的竞争加剧,使得我国的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更加复杂和严峻。

二、应对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建议1. 加强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能针对种子市场上存在的乱象,需要加强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能。

一方面,加大对种子市场的检查力度,加强对种子市场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行为。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监管能力,采取种子追溯系统、电子监管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种子市场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在新形势下存在着一些现状和挑战,需要采取一些应对建议来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种子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种子市场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包括生产商、经销商和农民等,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信息不对称,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

生产商可能不公开种子的质量和产地等信息,导致农民难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种子。

种子市场的经营主体众多,监管工作难以覆盖到位。

随着农民合作社、经销商、跨国公司等多样化经营主体的涌入,种子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监管工作面临监管主体过多、覆盖面广的问题,导致监管资源分散、难以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监管。

种子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灰色产业。

由于种子市场潜在的利润巨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到位的空隙,从事假冒伪劣种子的生产和销售。

这些假冒伪劣的种子不仅质量低劣,还可能对农作物产生严重的影响,给农民带来损失。

在面对上述现状的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建议来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种子市场的信息公示制度。

通过建立统一的种子信息数据库,使所有种子的质量、产地、适应地区等信息公开透明。

通过加强对种子质量监测和检测技术的研发,提高对种子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种子市场的准入管理。

建立统一的准入门槛和申请审批制度,对准入种子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产地检查。

对于没有资质或者存在不合规行为的企业,要及时予以取缔和追责。

加强对跨区域、跨境种子运输的监管,防止跨区域贸易带来的疫病传播和种质资源的破坏。

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

通过加强对种子市场中经营主体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检,重点关注假冒伪劣种子、超范围种植种子等不合规行为。

建立健全种子市场的追溯制度,对于发现问题的种子可以追溯到生产、经销环节,追究相应主体的责任。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问题和策略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问题和策略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问题和策略一、对策及建议1.加强法律宣传,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合同意识和风险意识,严格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2.强化准入制度,确保种子质量强化种子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商品种子入市准入。

建立强制性种子质量抽检制度,实现对农作物种子流通入市场环节质量全面监测,尤其要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的抽检密度;二是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准入。

进一步明确规定种子生产经营者必须具备的资金、设施、设备、专业技术水平等条件,限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提高种子生产经营者入市的门槛。

3.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日常监管健全和完善种子管理体系,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及经营网点的监督和不定期检查,对无证生产经营种子或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要跟踪监督,立案查处,发现一件,处理一件,依法取缔;对违法情节严重,给农民造成损失的,不仅要赔偿经济损失还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案要案实行挂牌督办,公开通报和曝光案件查处结果,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4.建立投入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建议各级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内设立一定数额的种子市场监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种子质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质量纠纷案件查处、种子市场检查交通费用、生产经营人员培训及种子法律法规宣传等,保障种子市场执法经费,提高种子市场监管能力。

二、栽培技术要点锦稻105(AB104)品种属多穗、大穗型中晚熟品种,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在栽培管理技术上,要围绕提高成穗率及结实率上采取相应的(前促、中控、后保)栽培措施。

辽宁、华北中晚熟稻区,应以旱育稀植为主,配合盘育抛秧或摆秧。

晚熟稻区可旱种、麦稻复种或晚育晚栽。

西北中晚熟稻区可旱育插秧,盘育抛秧或摆秧,新疆中晚熟及晚熟稻区可水直播。

辽宁稻区,本田在播期及插秧期、密度、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播期及插秧期:中晚熟稻区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晚熟稻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旬插秧;⑵密度:薄地宜插29.7厘米某9.9~13.2厘米,每穴2~3苗;平肥地29.7厘米某16.5~19.8厘米,每穴3~4苗;肥地29.7厘米某23.1~26.4厘米,每穴4~5苗。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在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应对建议。

1. 法规制度不完善:当前我国种子市场监管的法规制度相对滞后,种子市场投资门槛低、准入门槛不严,导致市场竞争混乱,不法商家层出不穷。

由于缺乏细化的法规制度,监管部门在执行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2. 监管力量薄弱:我国种子市场监管主要由农业部门负责,但由于农业部门对种子市场监管的纵深力量不足,导致监管的疏漏和监管行政效能低下。

3. 监管手段滞后:当前我国对种子市场的监管手段主要以现场检查和日常巡查为主,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持,如DNA指纹鉴定等,无法快速准确地对种子的品质进行检验,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4. 惩罚力度不够: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的惩罚力度相对不够,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惩处,导致市场秩序无法有效维护。

二、应对建议1. 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大对种子市场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需要细化监管规定,明确各主体的权责,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

2. 加强监管力量建设:加大投入,提升农业部门的监管力量。

增加监管人员数量,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推动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

3. 采用先进的监管手段:推动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与科技的融合,引入先进的监管手段,如DNA指纹鉴定、追溯系统等,提升监管的准确性和效能。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发展新的监管技术。

4. 加大惩罚力度:建立健全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处罚机制,对严重违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形成威慑效应。

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示,增强社会监督。

5. 提升监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智能化,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升监管效能。

怎样解决中国种业遇到的“卡脖子”问题

怎样解决中国种业遇到的“卡脖子”问题

怎样解决中国种业遇到的“卡脖子”问题作者:佟屏亚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19期自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命题之后,如同向中国种业发出嘹亮的进军号,让种业人士肩负起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感。

2021年是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局之年,通过频频会议、专家献言以及媒体报道,围绕着解决中国种业“卡脖子”问题出现许多观点和建议。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力度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以“种业使命,南繁未来”为主题,共商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共谋种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认为,种质资源管理和利用不力是种业“卡脖子”首要问题,要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加快资源普查和抢救性收集,推动资源登记和交流共享。

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挖掘真正有用的基因,创制有突破性的种质,在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院士认为:“丰富的种质资源是优质品种选育的前提条件,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与利用则是品种创新的基石。

当前的首要工作是充分进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快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

但只是把这些资源收集起来不是我们的行动目标,关键还需要加强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精准鉴定,深度发掘重要性状基因及其有利变异,强化满足育种家所需求的新种质创制,提升优异种质资源共享和利用水平。

”有专家指出,防止种质资源流失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大量的物种通过各种途径流失。

一是官方交换。

主要是在所谓“互惠互利”基础上进行的资源交流,每年对外提供作物种质资源1 400份(次)。

二是“合作研究”。

有些科研人员以合作研究为名,“公开”地携带各种珍稀农作物种质资源出境。

三是商业行为。

外国(或境外)公司或科研机构通过收购、合作、考察等方式获取种质资源,特别是野生资源或野生亲缘植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隐秘进行的,甚至是偷窃和走私,从中谋取商业利益。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业品种改良的推进,种子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态势,新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商家通过非法手段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和种业发展。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保障种业健康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种子市场监管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种子法》和《种子市场管理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职责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够等。

监管力量不足。

种子市场众多、分布广泛,监管人员相对不足,很难做到全面监控,容易给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机。

监管手段相对陈旧。

当前,一些不法商家采用的违法手段越来越隐蔽,仅依靠传统的执法手段已经难以有效打击。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

完善法律法规。

应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立法工作,明确监管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协调机构,提高监管的协同效应。

加大监管力度。

应加大对种子市场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加强培训,提高监管水平。

还要加强对种子企业的管理,提高其自律能力,减少不法商家的生存空间。

创新监管手段。

应加强对种子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种子市场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市场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要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加强对种子市场的全面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种子市场意识,让他们能够辨别真伪,选择优质种子。

要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农技推广站等农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广种子市场的信息,提高农民的种子购买水平。

当前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监管问题,促进种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种子市场是种子生产、销售、流通与利用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必须及时调整监管策略,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当前我国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主体众多,注册登记不规范。

由于我国种子市场涉及到从农民到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经销商等各个环节的多个市场主体,使得登记注册的程序复杂,容易出现乱象和不规范现象。

二是无序竞争和低劣品种滥种现象突出。

当前种子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常常采取价格战、虚假宣传等手段,从而导致市场良种质量下降。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大量滥种低劣品种,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良种资源。

三是监管手段滞后,监管效果不够明显。

由于种子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监管手段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监管效果不够明显。

狭义的监管措施主要是对市场进行随机抽查和监督抽检,难以全面监管市场;广义的监管措施主要是发布政策和法规,但受到执行力度的限制,导致政策难以落地实施。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管理。

建立健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制度,对种子生产、销售、流通与利用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完善种子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的程序和要求,减少不规范现象的发生。

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加强市场准入条件的审核和监管。

在市场准入条件方面,要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审核和监管,确保市场准入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要加强对种子品种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淘汰低劣品种,保护市场的良种资源。

三是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

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和监管手段,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要加强对市场的随机抽查和监督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秩序。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种子市场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及应对建议进行探讨。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子质量不稳定。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存在以次充好、夹杂杂种等问题,使得种子质量不稳定,很多农民种植后出现问题。

2. 种子检验手段不全面。

当前的种子检验手段主要是通过目测、发芽率测试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有限,很难发现种子中的混有外来物种、转基因等情况。

3. 监管责任不明确。

当前的种子市场监管责任划分不清晰,涉及的部门多且交叉,导致监管工作分散、效果不佳,缺乏整体协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应对建议:1. 强化企业自律。

要鼓励种子企业建立健全自我检验、自我纠错机制,强化企业的质量责任意识,确保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 完善种子检验手段。

要加强对种子检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种子检验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品质。

3.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机构的合作。

要明确各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起有机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果。

4. 增加监管力度。

要加大对种子市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违规销售、虚假宣传等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同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有力的震慑。

5. 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

要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种子质量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农民购买正规渠道、合格种子。

6. 提高种子市场准入门槛。

要加强对种子企业的准入审核,提高准入门槛,遏制不法企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对合规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增加研发投入,增强竞争力。

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各方合作,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企业自律意识和农民的辨别能力,才能确保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种子资源。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1. 引言1.1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种子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种子市场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

种子市场的种类和种子品种不断增多。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各类作物的种子种类也在不断扩大,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种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各家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推出新品种,加大研发投入。

种子市场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近年来,一些不法企业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给种植农户带来了质量和安全隐患。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竞争激烈、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的特点。

要保障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监管工作,促进行业规范化和市场有序化。

1.2 监管工作面临的挑战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挑战。

种子市场的参与主体众多,监管难度大。

不同规模的种子企业、经销商、种植户等涌入市场,监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种子市场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经营行为,例如假冒伪劣种子、销售未经审批的转基因种子等,给种子市场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不断带来新的挑战,监管部门需要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和手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需求。

监管人员素质和监管体制也面临挑战,需要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监管体制,确保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确保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重要性种子市场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保障。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良种子的选育、生产、销售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逆性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种子市场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假冒伪劣种子、混杂品种等情况,不仅会让农民蒙受经济损失,还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种子市场也日渐繁荣。

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存在品种鉴定难题。

在传统的种子市场中,种子的鉴定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判情况。

而在如今科技发达的时代,应该借助现代鉴定技术提高鉴定效率和准确性。

建议加强种子市场的技术创新,开发新型种子鉴定技术,提高种子鉴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存在假冒伪劣问题。

随着种子市场的发展,不法分子也乘机进行假冒伪劣种子的销售。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威胁到了我国的种植业发展。

建议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假冒伪劣种子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宣传教育,提升农民对种子市场的认知和辨识能力。

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传统的种子市场中,信息的流通主要通过线下渠道进行,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

建议加强种子市场的信息服务,推动信息的在线转型。

通过建立种子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种子价格、质量评估等信息,使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到种子市场的信息,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监管还存在监管部门力量不足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建议加大对种子市场监管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监管能力和水平。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共同推动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科技创新。

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较多,但也有相应的应对建议。

加强种子市场的技术创新、加大假冒伪劣种子的打击力度、推动信息的在线转型以及加强监管部门力量建设,这些都是当前需要重视的方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推动我国的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种子市场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种子市场虚假宣传现象较为突出。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常常采用虚假宣传手段,夸大种子的质量和产量,误导农民进行购买。

这会导致农民投资种子的成本增加,种植效益下降,对农业生产产生不良影响。

种子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

一些农民购买的种子没有经过质量检验,存在质量问题,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

这不仅浪费了农民的投入,也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种子市场监管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

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不足,监管手段不够灵活和及时,导致监管工作效果不理想。

面对上述现状,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建议进行应对:一方面,完善种子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对种子市场中企业的准入条件和程序,并建立准入黑名单制度。

对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行为严惩不贷,通过这种方式来净化市场环境,保障农民的权益。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量的建设。

增加监管部门的人员编制,提高监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果。

应加强种子市场的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种子市场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通过开展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种子的相关知识,帮助农民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种子。

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加大对种子质量的监督和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和查处质量不合格的种子。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确保农民购买到质量可靠的种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

我们应加强市场准入制度,增加监管力量,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质量监督检验,从而提高种子市场的监管效果,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

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现状及应对建议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种子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种子具有一定的先天特性,其质量和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种子市场监管也备受关注。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种子市场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及应对建议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1. 种子市场发展迅速,新业态层出不穷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种子市场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除了传统的种子生产和销售业态外,还出现了众多新业态,如互联网种子直播、种子电商平台等。

这些新业态给种子市场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 种子市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虽然我国种子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质量安全问题。

一方面,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采用劣质种子,从而损害了农民利益;一些种子因为保存条件不当或者加工工艺不严,也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

3. 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滞后当前,我国种子市场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滞后。

种子市场监管主要由农业部门负责,但是受限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监管力量较弱,导致一些不法商家得以逍遥法外。

由于种子市场发展较快,监管手段也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市场监管的需要。

4. 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秩序混乱我国种子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秩序也比较混乱。

目前,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种子管理法规,但仍存在一些空白和不足之处,给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机,加剧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5. 存在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在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着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

由于监管职能和权责范围的不同,导致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不畅,监管工作的效率有所下降。

二、应对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量为了加强种子市场监管,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起健全的法律体系。

河南省种业市场监管现状及对策措施

河南省种业市场监管现状及对策措施

河南农业2023年第13期供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讲解、咨询等相关服务,更不利于新品种的推广和种植。

2.种子品种繁杂。

一方面,县域范围内种子市场销售的种子品种少则十几种,多则二、三十种,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而农户没有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来源,不知如何选择。

另一方面,由于种子生产和销售不在同一时期的特殊性,其销售具有很大的超前和盲目性,给种子市场的监管带来不小挑战。

(二)监管人员不足,职业素质亟待提升近年,因为单位机构改革,各地种子监管部门职能进行了调整。

但由于种子监管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量增加,监管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没有充足的人手,部分监管工作延迟或无法完成。

2017年以来,44.4%的省辖市监管种子加工企业不足1000家次,其中,最少的3个省辖市7年分别只检查了152家、147家和22家,10年以来,27.8%络、媒体、公众号及微信等技术,通过短视频和在线讲座的方式,向种子经销商和农户宣传和科普种子相关知识。

相关政府部门应向经销商普及种子相关法律知识、质量管理和经营管理等知识,增加其法律意识,并要求种子经销商守法经营,从而减少坑农害农事件发生;此外,要告知农户何识别假冒伪劣种子,不随意购 买种子,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扩大监管范围,规范种子市场环境基于当下的种子市场环境,种子监管单位应切实加 大监管力度,对存在的一系列违法现象严肃处理,将违法行为扼杀于摇篮中。

种子监管部门要从源头抓起,主动深入种子加工企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相关法律为依据,引导企业合法经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协助企业完善管理机制,督导和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大力鼓励企业建立缺陷种子召回机制,减少农民经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3年第13期济损失。

此外,种子监管部门更要加大对种子加工、销目前,大多数农民的信用观念培养主要来自于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优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优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优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种植业的发展,种子市场也日益成为农业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农作物的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优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以保障种子质量和市场秩序的稳定发展,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种子生产、经营和流通环节是保障种子质量和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种子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批和质量控制,并建立健全种子产地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监控体系,以确保种子生产环节的质量和安全;对于种子经销企业,要加强对其资质的审批和管理,建立健全种子流通监管体系,严格对种子的质量和来源进行审查和追溯,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市场合法合规。

2.加强对种子质量的监督检验建立健全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加强对种子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确保种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于不合格的种子,要及时对其进行清退和淘汰,杜绝不合格种子的流入市场,保障种子的质量和市场秩序。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有关产权、品牌、质量、营销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的生产和销售行为,保障种子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稳定发展。

1.优化种子管理相关政策法规针对目前我国种子市场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加强对种子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健全种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种子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规定,推动种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推进种子产业化发展加大对种子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种子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种子行业的优化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跨部门协调和联动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种子市场的健康发展。

4.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种子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种子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向国际标准看齐,提高我国种子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浅谈对种子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可行方式

浅谈对种子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可行方式

浅谈对种子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可行方式种子市场的有效监管是确保良好种子供给和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阶段,农民对高质量、适应力强的种子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种子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种子市场监管的现状、监管目标和可行的监管方式进行讨论。

目前中国的种子市场监管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地方存在无证生产、销售种子的现象,甚至出现假冒伪劣种子的情况。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导致农民购买到质量不合格的种子,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民的经济利益。

对种子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势在必行。

种子市场监管应该有明确的目标。

保证种子的品质和适应性。

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受种子品质的影响,因此种子市场监管应确保种子的品质符合标准,适应不同地区的环境。

保护农民利益。

农民是种子市场的主要消费者,他们应该有权知情、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并获得合理的价格和服务。

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市场的公平竞争能够激发种子市场创新和发展。

加强种子市场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能够提高种子市场参与者的知情能力,促进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监管目标,可行的监管方式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执法、建立多元监管体系和加强信息公开。

完善法律法规是有效监管的基础。

我国已经颁布了《种子法》等相关法律,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监管细则和标准。

只有建立明确的法律框架,明确各方责任,才能实现对种子市场的有效监管。

强化监督执法是保证监管实施的重要手段。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种子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以震慑市场的不法行为。

建立多元监管体系能够提高监管的效果。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协调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可以建立种子市场监管的联席会议机制,由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监管政策和措施,并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加强信息公开是提高市场透明度的关键。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种子市场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发布,及时公布种子的品质、价格和适应性等信息,方便农民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谈 观 察 营销

种 业健 康 发展 , 离不 开 高 效 的监 管 体 系 。2 0 1 5年 4月
/ 编辑: 李晓娟 /
2 0日提 请 全 国人 大 常委 会 审 议的《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种 子 法
( 修 订草 案 ) 》 ,从 简化 管 理环 节、 强化 全 程 监 管 、 加 大 法律 处罚 力度 等 方 面 着手 , 推动简 政放 权 , 完 善 监 管体 系 , 在 业
要 完 善法 律法 规 , 弥 补监 管缺 失 , 管 理部 门需 当
好“ 守望者” 。
张世煌(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 系首席科 学家) : 修订 的《 种子法》 草案 与现行《 种子法》 相
比, 加 大 了对违 法 行 为的处 罚 力度 , 但 还远 远不
因此 , 本 次《 种 子法》 修订 提 出非 主要农作 物 够 ,对 侵犯 知 识产 权 和欺 骗农 民的行 为还 是有 品种应 实行登 记制 , 既是重大 变化 , 也 是亮点 。 些 迁就 。市场 经 济下 发生 的行 为 问题 只 能靠法 其一 , 从 保 障生 产安 全 、 保 护创 新 以及保 护 律 的严 厉 惩罚 去 纠正 ,法 律本 身 也属 于 市场 经 农 民 的角度看 , 作物 无所 谓 “ 主要 ” 与“ 非 主要 ” 。 济 的要 素 之一 。 所 以, 关键 是 动用市 场 的力量 去
何 企业 委托 、 生产 多大 面积 的哪个 品种 。 受委托 管 理 部 门应 做 生产 安 全 “ 守望者” 制种 的企业 , 备案 时应 出示 委托 书 。 这样 备案是
为 了加 强制 种市 场 的管 理 。 二是 便 于控制 私繁 滥制 。单 纯 的种 子生 产
邹芳 刚 ( 江 苏省种 子 管理站 站 长) :
张 掖制 种 ,可 以 自己持生 产经 营许 可证 到 当地 没 有认 真 阅读修 订 草案 。另 一种 意见 是种 子 管
和农 民租地 制种 ,也可 以直 接委 托 当地 的种子 理机构 提 的 ,认 为 不办 种子 生产 许 可证加 大 了 这 对种 子生产 重点 县 、 省 的种 子管 理 生 产企 业制 种 。种 子生产 企业 不 用先 到县 区种 管理难 度 。 机 构来 说 , 减少 了审核权 和许 可权 。权 力 小 了 , 子 管理 机构 申请 ,审核通 过后 再 到省 里 的种子 应 把 力量 重点 放在 市场 监管 上 , 查 管 理局 办许 可证 , 可 以省 去很 多时 间 。 但 生产种 但 责 任还 在 , 处私繁 滥制 , 打击 套牌侵 权 。 子 前应 向所 在地 县 级种 子管 理机 构备 案 ,也就 是 要告 知 当地 , 我在 你县 的 哪个 乡镇 哪个村 、 受

2 6.
= i = 黑 ■
农 作 物 种 子 质 量 事 故 率 远 高 于 主 要 农 作 物 种 对 侵 犯 知 识 产 权 的 行 为 不 能 迁 就 子, 并 且 由于是 经 济作 物 , 一些 蔬 菜种 子 质量 事 故 造 成 的损失 远大 于大 田作 物 。 怎 么办 ? 关键 是
近 年来 ,主 要农作 物 种子 市场 秩序 得 到 明
型企 业不 用 办理许 可证 ,但 要 制种 就要 和有 生 显 改善 , 但无 法 回避 的是 , 以蔬 菜 为主 的非 主要 产经 营许 可证 的企 业签 订委 托 生产合 同 。如 果 农作 物种 子市 场秩 序不容 乐观 。 由于监管 缺失 , 制种 者 自己没有生 产 经营许 可 证 ,又 没有委 托 在 非 主要农 作物 种 子生 产经 营领 域 , 侵权 制假 、 书, 就 是 私繁滥 制 。 现 行《 种 子法 》 对生 产许 可证 缺 乏诚 信 的“ 破 窗 效应 ” 突 出。 在生产 上 , 非主要
界 引发 广泛 关 注 。针 对“ 两证 合一” 、 “ 非主要农作物登记 ”
和“ 加 大 违 法 处罚 力度 ” 等 焦
点 问题 , 业 界 专 家 给 出 了 他 们
的看 法 。
种业 监管 路
生产经营“ 两证合一” 有“ 两利”
李 立秋 ( 中国种 子协会 副会 长 ) : 申领 者 的硬件 要求 很全 面 ,但 对所 生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 的
来源 要求 不 严 , 只要求 “ 申请领 取具 有植 物新 品 种权 的种子 生产 许可 证 的 ,应 当征 得 品种权 人 。一 些没 有 品种权 的品种 , 很容 易 这次《 种 子 法》 修 订 草案 中 , 将种 子 生 产 许 的书面 同意 ” 被 私繁滥 制侵 权 。 可 证 和种 子 经 营许 可 证 “ 两证合一” , 即企 业 只 在《 种子 法 》 修订 草案 征求 意见 时 , 对“ 两证 需 办一 个证—— 在注册 地 办种 子生 产经 营许 可 合一 ” 也 提 了一 些意 见 。 一 种意见 是 种子企 业提 证, 即可 在适宜 的地 方开展 种子 生产 和经 营 。 的 , 认 为 “ 两 证合 一 ” , 还要 到 种子 生产 地去 办 生 这 样改 的 目的 , 一 是减 少行 政许 可 , 减少 企 岂不 更麻 烦 了?这 是 一种误 读 , 业麻 烦 。 例如 , 一个 玉米种 子经 营企业 要在 甘肃 产 经 营许 可证 ,
主要 农 作物 种 子会 引发 生 产事故 ,非 主要农 作 惩罚 违规 企业 和个 人 。 物 种子 同样 也会 ;主要 农作 物 品种 创新 需要 保 以往 各地 公 安机 关 和司 法机 构缺 乏 执法 依 护, 非 主要农 作 物 品种 创 新也需 要保 护 。 据; “ 种业流氓 ” 的侵 权 成本 极 为低 廉 , 而企 业 其二 , 从 品种 审定 改革 的角度 , 本 次修 订把 维权 的社 会 代 价极 为 高 昂 , 企业 没 有 了维 权 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