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做个爱读书的老师
做一个爱学习的教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爱学习的教师读书心得第一篇:做一个爱学习的教师读书心得做一个爱学习的教师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当我们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上三尺讲台时,我们就会欣喜地感受到,原来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工作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而要想做一个有激情,有智慧,有幸福感的教师,我们就应该做一个爱学习的人。
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之路上,有两位著名的人物,即“北魏南冯”北魏指的是北方的魏书生,南冯指的是南方的冯恩洪。
魏书生曾是辽宁盘锦中学的校长,在外担任着38项职务,尽管工作繁忙,他依然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和两个班的班主任。
魏书生一年在外讲学4月之久,他不用别人代理班主任,不用别人代课,他不在班级管理依旧井井有条,语文课按部就班,魏书生为什么这么牛?原来他的班级管理全部运用了心理学原理并演绎到了极致。
他的班级管理有一整套的管理细则,从上课学习状态到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从日常学习到考试成绩积分管理,从道德品质到一些行为习惯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案。
我记得很清楚的一点是如果学生不写家庭作业就写1000字的说明,这是多么有创意的惩罚。
1000字的说明绝对比家庭作业要难得多,有这样的制度学生敢不写作业吗?反观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就缺乏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也没有一套规范的管理指导。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课间教室乱成一团,间操课学生的队伍不像样的原因。
我的班里也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对学习没兴趣,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讲文明,没有集体责任感,如果我们都能像魏书生老师一样制定出有创意的管理制度,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所有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学习儿童心理学,学习管理的艺术。
冯恩洪是上海浦东新区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学校总校长,1980年6月份,上海知名《文汇报》曾整版篇幅报导了他对德育改革的探索。
文章发表后,竟有19万字的文章反对他的观点,这是他感觉到改革光凭热情,光凭感觉是不行的,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从1980年7月1日起,他给自己定计划,每天自学一小时,先学习后休息。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篇一本学期,我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范文.doc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范文【心得体会】当读书成为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于是每每见到好的书籍、报纸杂志便欣喜不已。
一年前,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接触了《中国教师报》,从此我便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书香冬季”史峰老师的《无“读”不丈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被深深的感染了。
仔细回顾了自己的读书之路,追本溯源则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师范上学的时候,就常听老师们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多读些书,为自己的水桶加满水”之类的话。
可是那时候却不以为然。
而多年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体会更深的是,一桶水也有不够的时候。
这是时候才真正明白--读书对我是那么重要。
曾多次悔恨自己,没有握住身边逝去的日子,美好的学生时代就在一次次蹉跎中白白流逝了,留下现实无尽的懊悔。
每次上完课后这种感觉变得更为强烈。
词语的晦涩,使原本生动精彩的故事,变得平淡无味;言不达意,让学生听得也不够透彻。
孩子们对语文的热情慢慢冷却。
望着那一双双为求知而不满的眼神,我心里着急万分。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
想要我们的话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多读书是必由之路。
我下定要看书的决心,就为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好在我的语文课上能充分发挥。
双休日一到,泡上一杯暖暖的茶,强迫自己静下心,重新拿起那一本本不曾被我重视而一直放在角落里的书,抖掉上面的灰尘。
打开书,静静地阅读。
我才明白,我为自己打开的不仅仅是书,而是一个个崭新的世界。
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
从书中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还更清楚的了解了多位语言大师,他们运用语言的技巧让我如获至宝。
渐渐地我喜欢上读书,我为书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沉醉,为书里人物的命运而牵肠挂肚。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更让我鼓起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8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
因此,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这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
个性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
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期望,这与我校一向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学校一向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
此刻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
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潜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
这样的课堂看似十分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
2023年《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2023年《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2023年《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1一提到<<中国教师报>>,我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早相识《中国教师报》缘于偶然。
一开始接触我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
因为《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她以“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和“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办报宗旨,引导教师成长。
而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我广泛地阅读了与教师教学业务相关的书刊杂志其中给我帮助最大,我最喜欢的是《中国教师报》。
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这里有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有课改先锋的经验介绍和优秀案例,有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客观深入的分析等等。
其中关于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总让我倍受启发。
如:“和谐课堂”、“创新思维”、“网络资源”、“发散思维”令我耳目一新;放飞理想、轻松作文、激情课堂令我激情迸发;“对话”、“成长”、“教师论坛”让我怦然动心。
报上,一篇篇教师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让我豁然开朗。
我经常在备课或评卷感到疲乏之时去阅读,让自己放松一下;在遇到一些困惑无能为力之时去阅读,寻找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去慢慢去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引领我走在课改的前沿,报纸上许多同行的先进课改经验常常被我借鉴到自己的课堂,特别是引进一些科研型教师的教学理念,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效果。
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中国教师报》给我心灵的洗礼。
许多优美的__让我感到不已。
读了《肩上的分量和心中的责任》一文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呵护,是一种唤醒,是将心灵点燃,这些与我们的高效课堂理念相一致。
小学教师读报心得-读《中国教师报》后有感
小学教师读报心得-读《中国教师报》后有感;读后感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今天我与学生关系的民主与和谐,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属于美丽而有丰富内涵的她——《中国教师报》。
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一、《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孩子;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孩子,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孩子,包容所有孩子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孩子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爱懂事、听话的孩子,更要对那些调皮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孩子多一份爱。
我们对孩子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孩子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样做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刚分到我班时成绩很差,上课总迟到,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听班干说他午休或自习期间随意出入教室,班干管他,他还嘀嘀咕咕地在那自言自语说,我就出去能把我怎么的。
通过《中国教师报》,我了解到对于这种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爱感化他。
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了他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现在他的成绩基本能跟上班上的节奏,学习态度也端正了,坏毛病都改了。
二、《中国教师报》让我对学生更宽容;我自小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点也不宽容,也常常令自己不开心,影响情绪。
是《中国教师报》,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要学会宽容对待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孩子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当渐渐蹲下来看学生,赏识学生时,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的,正等待着老师去发现,去挖掘。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矗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
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
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
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
”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生。
”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
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2在《中国教师报》里我看到了《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这篇文章,老师最怕什么呢?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
中国教师报阅读感想
中国教师报阅读感想中国教师报阅读感想当用心看了一本名篇后,大伙儿一定都获得许多,必须转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很有可能你如今毫无头绪吧,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梳理的中国教师报阅读感想,热烈欢迎大伙儿参考与参照,期待对大伙儿有一定的协助。
中国教师报阅读感想1第一次靠近《中国教师报》,你那丰富多彩的版块,精致的设计方案,接近文化教育一线的教学课件,高瞻远瞩的技术专业文章内容……深深吸引住着我,在字里行间中获得了你授予我内心的灌溉。
在你这儿,我用心去感受同行业们那看起来普普通通而又不平凡故事,一瞬间也要我冒出真实地感受。
原先当一门一般的老师还可以那么开心,那么精彩纷呈,就在这里不知不觉好像也唤起了我那隐藏在心里里的那一份萌芽和激-情。
让我明白了老师不仅是“立德树人”,更应有一颗授予义务、安装包容的心……就是你——《中国教师报》要我带上一颗童真更为爱惜我的孩子。
承担对少年儿童开展早期教育重担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像天使之一样把母亲的爱和新萌的心融为一体,在小孩年幼的内心中撒下一颗颗爱的种籽。
假如把儿童形容成花瓣,幼儿圆就如同一个庭院花园,在这里庭院花园中会出现娇气的玫瑰花、素雅的兰草、华丽的牡丹花、无所畏惧的桂花……而做为新萌的大家除开要用心关爱他们,还需要适时地给花朵们上肥、修枝、锄草,不断因“花”施教,才可以享有“百花争艳”的获得。
有些人说“态度决定成功与失败”。
在小孩的眼里,教师便是神,她无人能敌。
因而,一个的目光,一个笑容,一个相拥都将变成小朋友们眼里爱的传递方法。
就是你,要我更为明白文化教育的造型艺术,“蹲下和孩子说话”、“给孩子一个相拥”、“给孩子犯错误的机遇”,用关心和赏析来解决好每一个关键点。
就是你——《中国教师报》要我带上一份义务去包容我的孩子。
她们如同一张张薄纸,纯真幸福,惦记着这最开始的一笔将我来认真来勾勒,我猛然便会觉得担负起的重任是多么的崇高。
宽容是什么?是你告诉我,包容是一种胸襟,一种气概。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8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有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有感(一):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很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不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感谢你――《中国教师报》!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多数版面登载的都是像我们同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应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切的生活、真切的工作、真切的教课,切近我们的实质。
所以,不论版式仍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空暇的光阴,老是舒适的,我跟平常同样喜爱顺手翻看报纸,这日顺手打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
个性报导分为四篇:检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
而这几篇里面感人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他们对课改的热忱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议课程改革的看法不约而同,瞬时触动了我这根麻痹的神经,引起我的思虑: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学校一直倡议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
现在细想起来,仿佛自己不过盲目地跟着他人走,这条路走得很费劲、很迷惑。
刚开始的教课中,我比较着重基础知识的教授,而忽略学生潜力的培育,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解说,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略园地里面的口语社交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修养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专心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课风格。
让学生怀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但我有时发现自己真的不过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切去关注过孩子在议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指引他们如何议论。
这样的讲堂看似十分的喧闹,而实质上还不如从前脚扎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切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切意识化。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中国教师报》有感如果人生的丰富可以用色彩来比喻,书报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广阔可以用无垠来形容,书报就是普照大地万物的阳光。
《中国教师报》,就是这样的一份报纸。
她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让自己在烦琐的教学中得到心灵的启迪,她是我教学工作的“源头活水”。
初为人师时,为了一节课的出色完成,我常常设计教案、反复备课到深夜。
望着满天星斗,倾听夜虫轻鸣,在疲倦时翻一翻中国教师报,总能从中得到放松,收获灵感!在平凡的耕耘中,我迎来了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春节,可是学生的成绩却与理想相差甚远。
我失望了,我开始反思。
初战折戟之后,挥一把辛酸的泪水,我相信,在挫折面前,年轻不怕失败!于是,我走进了《中国教师报》,夏蚊满屋的夜里,我埋头“齿啃”,从“现代课堂周刊”中学习课堂艺术,从“教师论坛”中分析课堂问题,从“杏林春晓”中汲取生活故事,从“阅读”中寻找我的“教学勇气”,任汗水淌过面颊,任蚊虫肆意叮咬,如痴如醉地沉迷。
记得,无数个课间,我为后进生单开“小灶”;无数个早晨,我带领学生朗朗而读;无数个饭后,我逐个给学生面改作业。
我感到我和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融为了一体,我感到我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我的爱一样不可分割,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工作的愉悦轻松。
《中国教师报》,你不仅仅让我快速的在成长,还让我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
刚分到这里任教时,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懂,又当班主任,让我在工作中连连撞墙。
不过通过《中国教师报》的学习,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促成了我现在的得心应手。
同时我带的班级无论是在班级管理,学风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使我不得不感谢你,是你伴随我成长,促使我进步,助我取得成功。
在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特别对那些后进生,我经常用鼓励的目光、温柔的语气去激励他们,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让他们回答。
当他们取得一些进步时,我就带着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
做一名爱读书的老师
做一名爱读书的老师第一篇:做一名爱读书的老师做一名爱读书的老师闲暇时经常捧起书有意无意地读,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教师,我们真的需要读书。
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读书因而成为人类的神圣话题。
人类始终是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发现、在读书中成长——尽管每个时代人类的阅读主题会有变化,阅读方式会有不同,但对读书的钟爱始终不会改变。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的阅读就具有更特别的意义,可以说“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关系着我们的未来”。
教师不读书,不思考,如何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方可为师。
教师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
一个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必将有赖于永不满足的读书实践。
我深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改实践需要前沿性的理论支持。
这需要我们每时每刻去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的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使教师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语,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读书,能改变教师的人生,从而使教师思考人生,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读书,是教师可贵的生活品质,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
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当下,人们读书往往受到影视文化的冲击,荧光屏前的吸引力实在太大。
但荧光屏前的欣赏,只能是便捷的快餐、可口的零食。
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式,更是提高文学素养的最佳途径。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7篇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7篇读中国教师报有感1科学文明的进步,物质技术的发达,信息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与网络的普及使得今天人们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彻底变化。
以往单纯的课程教学不再成为人们获取新知、接受教育的唯一。
相应地,在教育领域,广泛地教育信息媒体正在悄悄地丰富我们的生活与大脑神经。
从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有幸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从这份报纸上我看到了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跟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教师的真实写作,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从阅读这些报纸,给我的感触很多,收获很大。
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了这样一篇__“为人师表、坚守道德”,其中的一些话很有道理: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
这份职业不同于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产品不合格了可以重新生产;这份职业不同于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种植的禾苗不言语、不思想…..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会思想的活泼可爱的孩子。
为人师表-----这一道德规范,非常朴素,教师虽不是名星,但教师的一言一行有许多天真的双眼在看着;虽不是名家,但一举一动影响着无数稚嫩的心灵,如果教师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学生怎能“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应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坚守自己,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教师的眼中,后进生是最令人头疼的群体,从《中国教师报》上让我了解到了“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其实,只要我们充满爱心、细心和耐心,就会发现后进生都是未经清洗的玉石,是等待着春雨滋润的小草,只要找准方法就可转化他们,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有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用关爱去感化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三、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在我参加工作以来,《中国教师报》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两个多月的亲密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她犹如一位长者,引领我在工作业务中不断进取。
更如一位智者,时刻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可谓着“初生牛犊不怕虎”。
站在小学课堂上,我以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毕业生,面对一群“小屁孩”应该能运筹帷幄,不在话下。
然而,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小学科学的课堂,我面对的是无法压制的吵闹和不被重视的学习态度。
这一切犹如当头一棒,浇灭了我内心的所有激情,于是,我茫然,困惑……然而,就在一次无意的机会,我看见了静静躺在办公桌角落的《中国教师报》。
一次随意的阅读,我被《中国教师报》深深吸引,像《现在课堂周刊》,《教育家周刊》等版块,字字句句鼓励着我,犹如海洋上的灯塔,指引我们教师前进的方向;又犹如喧嚣城市中安静的家,无时无刻都充溢着丝丝的暖意。
该报刊中,有六大板块,像《区域教育周刊》,《现代课堂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教育家周刊》…每个版块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针对性,从教学的不同角度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
最让我觉得受益的'是特别报道《课改》,尤其是最近的几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话题中不断地重申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要性和价值。
很多的科学教育者始终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断进取。
像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的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为主题的“殷都杯”演讲比赛,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改这条路上发挥先锋作用,要倡导变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蜕变成新课改理念下的以“学”为中心。
努力在课堂中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那样学生就会回报你无限的精彩…向着“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新教师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
2020年《中国教师报》读后感(推荐5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推荐5篇)下面由的作者为你提供《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的写法。
在我参加工作以来,《中国教师报》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两个多月的亲密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她犹如一位长者,引领我在工作业务中不断进取。
更如一位智者,时刻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可谓着“初生牛犊不怕虎”。
站在小学课堂上,我以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毕业生,面对一群“小屁孩”应该能运筹帷幄,不在话下。
然而,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小学科学的课堂,我面对的是无法压制的吵闹和不被重视的学习态度。
这一切犹如当头一棒,浇灭了我内心的所有激情,于是,我茫然,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无意的机会,我看见了静静躺在办公桌角落的《中国教师报》。
一次随意的阅读,我被《中国教师报》深深吸引,像《现在课堂周刊》,《教育家周刊》等版块,字字句句鼓励着我,犹如海洋上的灯塔,指引我们教师前进的`方向;又犹如喧嚣城市中安静的家,无时无刻都充溢着丝丝的暖意。
该报刊中,有六大板块,像《区域教育周刊》,《现代课堂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教育家周刊》…每个版块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针对性,从的不同角度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
最让我觉得受益的是特别报道《课改》,尤其是最近的几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话题中不断地重申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要性和价值。
很多的科学教育者始终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断进取。
像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的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为主题的“殷都杯”比赛,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改这条路上发挥先锋作用,要倡导变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蜕变成新课改理念下的以“学”为中心。
努力在课堂中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那样学生就会回报你无限的精彩…向着“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新教师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
要有白居易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首先,《区域教育周刊》版块主要报道了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教育实况、教育新闻,让我的眼界开阔,提醒不要局限于眼下的工作,应该跟上社会的需求,及时改进自己的业务,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精彩3篇)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精彩3篇)中国教师报征文篇一前些日子,当我了解到正在举行《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征文比赛时,内心一阵狂喜,心想终于能借此机会表达内心对《中国教师报》的钟爱与感激,它可是我的精神上的好食粮,生活中的好伙伴,或者说它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我与《中国教师报》刚刚结识在去年的秋季。
去年的9月,我满怀憧憬,满怀壮志来到了现如今任教的一所比较简陋的小学。
这里的教室不是如我所憧憬的那般宽敞明亮,道路不是如我所预想的那般宽阔平坦,同事不是如我所期待的那般年轻有活力……实不相瞒,当时我的内心萌生了些许的失落,些许的彷徨,些许的迷惘,甚至些许的动摇,正当我心生“悔意”之时,我结识了《中国教师报》这位工作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是它拨开了沉寂在我内心许久的那片乌云,拯救了我近乎绝望的灵魂,照亮了我并不宽阔的人生之路。
的确,读一份好报,就如同与一群高尚的人对话,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初来乍到的新任教师而言。
每到一期,我都认真细致的研读,渐渐懂得了报纸所阐述的办刊理念“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慢慢的熟悉了她的栏目和风格,我觉得这里是了解教育世界的一扇窗口,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思维跳跃展示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驰骋思想,飞扬激情。
《中国教师报》“阅读” 、“健康人生”、“对话”、“新课程”、“校长峰会”等栏目上的一篇篇教师心得体会与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一则则充满人问关怀的新闻报道,观点,让我不禁凝眸沉思。
教育工作者的真切经历,班级管理心得体会、学生管理智慧精选等短小精悍文章深深的吸引着我,一次次与坛友对话,与编辑交流,似乎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某次在《课改研究周刊》中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校长,他就是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的王红军校长,他开设了“校长聊天课”在轻松的环境中体察学生的心灵,借助非正式教育手段游戏和以谈话形式为主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的表达平台。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老师报读后感1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老师报》,并参与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头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老师报》的电子版展此刻我面前时,我立即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资料吸引住了,刚扫瞄完首页,我就开头喜爱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老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阔一线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老师疲乏不堪》;有的宣扬先进老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老师汪金全》;有的反映老师的呼声、维护老师的权益,如《老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助广阔老师提高教学和管理潜力,增添自身素养,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
一年来,《中国老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伴侣,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老师报》有许多版块,可我最喜爱的是“老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老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由于可怕同学犯错,想方设法让同学能全做对。
从结果看,同学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同学是“被胜利了”。
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同学去尝试,这样同学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透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同学自己发觉错误并自我调整。
让同学经受“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助同学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学问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常常会发生这种状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老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现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尝,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思索尝试错误,不允许同学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
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同学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确定会有错误发生。
错误也是把握学问、技能必经的过程。
老师不需要更不能由于可怕同学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挡同学犯错。
同学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做个爱读
书的老师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做个爱读书的老师
当读书成为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于是每每见到好的书籍、报纸杂志便欣喜不已。
一年前,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接触了《中国教师报》,从此我便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书香冬季”史峰老师的《无“读”不丈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被深深的感染了。
仔细回顾了自己的读书之路,追本溯源则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师范上学的时候,就常听老师们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多读些书,为自己的水桶加满水”之
类的话。
可是那时候却不以为然。
而多年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体会更深的是,一桶水也有不够的时候。
这是时候才真正明白--读书对我是那么重要。
曾多次悔恨自己,没有握住身边逝去的日子,美好的学生时代就在一次次蹉跎中白白流逝了,留下现实无尽的懊悔。
每次上完课后这种感觉变得更为强烈。
词语的晦涩,使原本生动精彩的故事,变得平淡无味;言不达意,让学生听得也不够透彻。
孩子们对语文的热情慢慢冷却。
望着那一双双为求知而不满的眼神,我心里着急万分。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
想要我们的话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多读书是必由之路。
我下定要看书的决心,就为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好在我的语文课上能充分发挥。
双休日一到,泡上一杯暖暖的
茶,强迫自己静下心,重新拿起那一本本不曾被我重视而一直放在角落里的书,抖掉上面的灰尘。
打开书,静静地阅读。
我才明白,我为自己打开的不仅仅是书,而是一个个崭新的世界。
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
从书中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还更清楚的了解了多位语言大师,他们运用语言的技巧让我如获至宝。
渐渐地我喜欢上读书,我为书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沉醉,为书里人物的命运而牵肠挂肚。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更让我鼓起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老舍笔下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令人深深地同情,不禁迸发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季老的《牛棚杂忆》更是让我们明白许多事情,了解了“文革”的可悲,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走好前面的路……
央视着名节目主持人说:“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读书确实可以改变一
个人。
”读书确实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课堂。
让我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能够口若悬河。
孩子们听的起来觉得有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了,课堂学习氛围日益浓烈。
又有人说,无论教育怎么改革,高效课堂模式怎样建立,老师的语言功底是不可缺少的。
及时而准确的引导,精彩而有力的点评,都离不开我们老师心底里的这桶水。
然而这桶水如果不添,也会有用尽的时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必须要为自己找到这源头活水。
是呀!《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发现不足,然后再不断地读书,这样我们才算是拥有源头活水,才能用这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教起书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事半功倍。
书就是那灯,读书照亮了前进的路;书就是那帆,读书推动人生的船。
书就
是那源头活水,读书就是在心里打一孔泉眼,让那涓涓细流,不停地滋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