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1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它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这种诗歌形式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传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此外,我还发现,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反思今天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加强对诗句深层含义的解读,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举例:如“次”、“悬”、“生”、“入”等词汇,在古文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本义和引申义。
(2)诗句的深层含义解读: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深入挖掘诗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举例:诗句“潮平两岸阔”中的“潮平”寓意人生的平坦顺利,而“两岸阔”则象征无限的发展前景。
(3)诗歌手法的运用与创作:学生需学会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古文诗歌的创作热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次北固山下》的全文阅读与理解;掌握诗歌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运用,如对仗、夸张、拟人等;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境及作者情感;学习古文中的一些常见词汇和句式;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本章节将重点围绕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展开,从字词解释、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作者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第课时1.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2.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4.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重、难点】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导入新课⇒研读《次北固山下》⇒探究《天净沙·秋思》⇒背诵对抗一、指导探究《次北固山下》[设计意图] 学生在指导学习上一首古诗的基础上,展开自主学习探究,探究朗读节奏、诗歌意境等,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1.作者简介及解题。
【多媒体出示。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次,诗中是停泊的意思。
王湾,洛阳人。
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
此诗当于此时写就。
2.(1)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多媒体显示。
】〔明确〕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自主探究活动。
探究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明确〕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做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课时:1课时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和背诵《次北固山下》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妙和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背诵《次北固山下》课文。
2. 学习和运用生词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学习和运用生词和句型。
2.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抒情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文《次北固山下》、多媒体课件、黑板、粘贴纸、笔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次北固山下》的诗歌名,让学生猜测课文的主题。
2. 学生描述自己对山水风景的理解和感受。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跟读。
2.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并介绍课文背景知识。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问题回答。
3. 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填入合适的词汇。
4.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解释问题。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写在黑板上。
2. 教师引导学生评论课文的意境和抒情之情,并提问学生相关问题。
(五)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山水风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段画面所传递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然风景的美妙和人对自然的敬畏。
(六)总结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师评价学生对自然风景的表达和理解。
六、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幅山水画,并以《次北固山下》为灵感,写一篇描述自然风景的作文。
2.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通过欣赏和朗读,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七、布置作业:1. 背诵《次北固山下》诗歌,并模仿朗读录音进行朗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备课标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诵读古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3.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
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
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
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观沧海》描写了诗人登山望海所看到和想到的景象,大海吞吐日月,其气势雄伟,尤为壮观。
诗人以此来展示自己阔大的胸襟和豪迈乐观地进取精神,抒发自己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而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隐藏在对景物地描写之中。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把眼前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学习本诗,重在朗读背诵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冬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教案二】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词四首》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 , 体味诗词意境。
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 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 ,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 , 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 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 , 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 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的气势充沛 , 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 , 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 , 蕴含理趣。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 , 带感情地朗读 , 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 , 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 内涵丰富, 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 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 从形神入手, 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 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观沧海》 , 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 , 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 , 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 , 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 ,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 , 以古老的《诗经》发端 , 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 今天 , 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曹操(155—— 220), 字孟德 , 沛国谯郡人 ,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次北固山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8页。
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体悟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多媒体运用:电脑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
(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投影: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新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优质课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四时美景,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古诗教学,重在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诵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想象描绘诗歌中的情景之外,还要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中传达出的不同乡愁,探寻乡愁不同的原因。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寄寓的浓浓思乡之情;2.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疏通诗意、领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咏颂不尽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词名句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是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穿越历史的长河,去体会千年之前一位游子的思乡之情吧。
【走近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背景资料】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所作。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新人教版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教学三维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 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歌的内容并理解诗歌的情感。
难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色彩。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诗歌《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名作《乡愁》。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
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乡愁诗。
现在,让我们把时光穿越回唐朝,看一看诗人王湾是如何表达他心中的思乡之情,一起走进《次北固山下》。
板书:次北固山下,王湾二、知识积累师:大家需要知道王湾是唐代诗人,洛阳人。
师:老师来范读一下诗歌,请大家注意老师的读音和停顿。
师: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划分一下这首诗的节奏。
师:五言律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师: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律诗的相关知识?师:关于律诗,还有几点知识老师需要强调一下。
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把它记在本子上。
律诗有五言七言之分,五言称为五律,七言称为七律。
每首八句,每两句合起来称为一联,共四联。
四联依次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师:还有几个生字需要注意一下:“海日生残夜”的“生”,“归雁洛阳边”的“雁”。
三、整体感知师:请大家放声朗读诗歌两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师: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诵一下这首诗歌。
师:请大家放声齐读一遍诗歌,初步感知诗歌。
师: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一下诗文大意,前后四个同学一起合作,有问题举手示意。
师:请这一组同学依次说一联诗文的大意。
四、重点研读师:同学们对新知识掌握的非常快,我们现在来重点分析一下这首诗。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王湾》教案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王湾》教案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背诵、默写《次北固山下》这首诗。
-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如“客路”“行舟”“潮平”“风正”“海日”“江春”等的含义。
- 掌握律诗的基本特点,包括对仗、押韵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意境。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分析诗歌的情感和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学素养。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例如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描写了海上日出,旧年未尽新春已至的景象。
“生”和“入”字把昼夜更替、季节交替的自然现象写得生动形象,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妙处,就能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
掌握律诗的格律特点。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在对仗、押韵、平仄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如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拗,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一联,掌握律诗对仗的特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和哲理。
诗中既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新旧交替、时光流逝的哲理思考。
例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新旧事物交替的哲理,如何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准确地体会这些情感和哲理是教学的难点。
1 诵读法- 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初读时,要求读准字音,如“悬(xuán)”“雁(yàn)”等;再读时,注意节奏,五言律诗一般为“二/三”节奏,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后读出诗歌的情感。
2 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固山的风景图片、长江的壮丽景色等,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例如在讲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时,展示长江在潮水涨满时,两岸开阔,江面上一艘帆船顺风行驶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情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4 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还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古诗有一定的阅读体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古诗鉴赏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想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想象法: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讲授法: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5.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次北固山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次北固山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次北固山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3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教学设想: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味,以朗读作为整节课教学主线,设置情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杨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次北固山下》,诗题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次,停泊,诗题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说明这首诗是旅途中所作。
明确:停泊在北固山下。
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
如果你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身在旅途,你会有什么感受?请学生谈感受。
好在现在交通发达,即便你在天涯海角,飞机也会很快将你送回家。
可古时候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那只有任由思乡之情流淌心间了,许多诗人将思乡之情倾泻笔端,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今天所学习的《次北固山下》便是唐代诗人王湾在旅途中表达故园之思的佳作。
简介五言律诗知识二、朗读1、散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三、理解诗句大意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意思。
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优美。
四、理解主题,品味诗歌语言,指导朗读。
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
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
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提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愉快,舒畅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扩张心胸,朗诵前四句。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表格教案 (2)-精选教育文档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案次数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课题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颔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时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3、整体感知
1.初读《次北固山下》
(1)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2.听读诗歌,给《天净沙·秋思》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1新人教版
第4课古诗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能背诵并默写全诗。
2、感知本诗的基本内容。
3、感悟诗中淡淡的乡愁,培养爱家、爱故土的情感。
学情分析1.普通班的语文素养比较薄弱。
2.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需要教师的指导。
重点难点1、感知本诗的基本内容。
2、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
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诗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也是一首乡愁诗。
二、作者介绍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曾任过洛阳尉。
现存诗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三、题目解说诗题中的“次”字作“停宿”讲。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诗人一路行走,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乡愁。
四、理解诗文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齐读诗歌。
3、初步感知,理解诗文。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明确:首联写旅途所见大江两岸的景色。
以对偶句发端,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明确: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阔”;“风正”,帆才能够“悬”。
“潮平”又为下联“江春”一语做铺垫。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明确: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运用对偶,生动地描写出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的哲理。
“生”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命,“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触景生情,引发人们产生对未来美的遐想。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明确:尾联照应首句,表现了诗人淡淡的思乡愁绪。
五、赏析诗文《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诗有何妙处?明确(1)、用词凝练精妙。
“潮平两岸阔”的“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勇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四首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诗歌学习和欣赏,培养起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方面的修养。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律诗、乐府诗等一般的诗歌常识。
2、提高自己对古代诗歌方面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在诵读、品味中,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学习《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王湾是唐代诗人,他流传至今最有名的诗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传这首诗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样的诗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2、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3.文章体裁。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每句有五个字,叫五言律诗。
每句有七个字,叫七言律诗。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1、读准字音2、视频朗读3、读准节奏,注意押韵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教师范读,注意重音4、声情并茂,自由美读5、全班齐读,读出情感四、赏读,探寻意境美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部编)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阅读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优质教案_77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释疑解难。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释疑解难,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诗以言志,歌从心起。
”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介绍律诗小知识)▲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六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每首8句,每2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二、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通过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诗歌的水平。
4.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
三、作者简介王湾(约公元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
四、品读欣赏(1)听录音(2)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朗读。
(4)学生齐读。
五、释词明义出示疑难词语,学生思考后投影,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
(1)次:诗人途经镇江,在北固山下过夜,“次”理应理解为“停泊”。
(2)客路:指驿道,是陆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部编)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阅读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优质教案_17
七上《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重难点分析】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
(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
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
(幻灯片1:《次被孤山下》的封面。
二、作者介绍:王湾, (公元693年~751年),唐代诗人,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三、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相关诗歌的常识。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四、初步感知诗歌: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诗歌。
次北固山下王湾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品读赏析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
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
教师点拨: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
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诗四首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背诵并默写全诗。
2、感知本诗的基本内容。
3、感悟诗中淡淡的乡愁,培养爱家、爱故土的情感。
学情分析
1.普通班的语文素养比较薄弱。
2.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需要教师的指导。
重点难点
1、感知本诗的基本内容。
2、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也是一首乡愁诗。
二、作者介绍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曾任过洛阳尉。
现存诗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三、题目解说
诗题中的“次”字作“停宿”讲。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诗人一路行走,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乡愁。
四、理解诗文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齐读诗歌。
3、初步感知,理解诗文。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
明确:首联写旅途所见大江两岸的景色。
以对偶句发端,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
明确: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阔”;“风正”,帆才能够“悬”。
“潮平”又为下联“江春”一语做铺垫。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
明确: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运用对偶,生动地描写出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的哲理。
“生”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命,“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触景生情,引发人们产生对未来美的遐想。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
明确:尾联照应首句,表现了诗人淡淡的思乡愁绪。
五、赏析诗文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诗有何妙处?
明确(1)、用词凝练精妙。
“潮平两岸阔”的“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勇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
写的恢宏阔达。
“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一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意味。
(2)、“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诗人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破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六、朗诵诗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诗文。
2.学生集体朗读诗文。
3.学生集体背诵诗文。
六、本诗小结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七、板书设计
客路:青山外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观景: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思乡之情
海日残夜江春旧年
思乡:乡书归雁
客路:青山外绿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