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开拓者!》简评

合集下载

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

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

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作者:陈霜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陈霜(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啊,拓荒者》是薇拉·凯瑟第一部描写美国中西部移民开拓者艰苦创业生活的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幼年时随父亲移居内布拉斯加大草原,父亲去世后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畏艰险,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科学管理,最后获得丰收,与大地和谐融洽生活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深刻的生态思想。

本文用我国著名学者鲁枢元的生态批评理论对该小说中的生态元素进行解读。

关键词: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生态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7-0171-02薇拉·凯瑟(1873~1947)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一生创作了16部中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短篇小说、文学传记和文艺评论著作。

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西部大草原独特魅力的伟大女作家。

在这些作品中,凯瑟充满深情地描写了19世纪末美国中西部开拓者(大多是来自欧洲的移民)来到美国后的艰苦创业生活。

这种富于特色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使得她和她的作品受到西方评论界的重视和推崇。

《啊,拓荒者》是薇拉·凯瑟第一部能够体现这种写作风格的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瑞典人亚历山德拉·伯格森幼年时随父亲移居内布拉斯加大草原,父亲去世后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畏艰险,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科学管理,最后获得丰收,与大地和谐融洽生活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深刻的生态思想。

本文拟用我国著名学者鲁枢元的生态批评理论对该小说中的生态元素进行解读。

鲁枢元在《生态批评的空间》里,把生态学分为三个层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自然生态学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社会生态学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精神生态学以人的内在的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

解析《啊,拓荒者!》的爱情情结

解析《啊,拓荒者!》的爱情情结

88解析《啊,拓荒者!》的爱情情结熊盈盈 南昌理工学院摘要:薇拉•凯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她致力于中西部边疆生活的研究,创作了“内布拉斯加小说系列”,其中《啊,拓荒者!》是她最重要的杰作,这篇文章对《啊,拓荒者!》的爱情情结进行分析,主要从主人公亚历山德拉与卡尔、埃米尔与玛丽亚两对恋人来阐述理智与情感的关系。

关键词:薇拉•凯瑟;《啊,拓荒者!》;亚历山德拉薇拉•凯瑟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研究美国中西部拓荒生活的伟大女性作家。

她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写出19世纪末美国中西部拓荒者在与自然的斗争,用她的第一部作品创造出英雄顽强的精神及其历史变迁的故事,使作品闪耀着崇尚精神美的艺术之光。

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真实,使得她和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西方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他们把她与亨利•詹姆斯、福克纳、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等文学大师相提并论,盛赞她为美国立国以来最伟大的女作家①。

《啊,拓荒者!》作为薇拉•凯瑟最独特的杰作之一,这个故事将在人类发展史上重演,古老又年轻,平凡又扣人心弦。

它描述了是女主角公亚力山德拉一生最重要的斗争:当她小时候和家人搬到内布拉斯加州时,从十二岁开始就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在她父亲去世、家境败落的情况下,亚历山德拉度过了艰难的时期,挑起了家族的重担,最后以她的智慧和坚持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在狂野的“无粮”岁月里,她还养了三个弟弟。

然而,当家族开始成型并蓬勃发展时,亚历山德拉的两个弟弟变得自私和残酷,为了他们的家人与她竞争家产,她的情感追求也因为他们的贪婪而受到阻碍。

当最终培养出最受敬仰和学业有成的小弟弟埃米尔时,她却不得不忍受埃米尔死亡的痛苦。

在所有的自然和人为的攻击下,亚历山德拉对生活保持着坚定的信心,顽强地、勇敢地、自信地行事,这是由于她对土地和自然的爱,这也来自于她对生活的广泛体验,以及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人生态度。

《啊,拓荒者!》中两对人物的爱情,既反映了普通人的一面,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也反映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5000字短篇小说优秀

5000字短篇小说优秀

5000字短篇小说优秀篇一:全国优秀中同短篇小说奖.cn 2021年01月08日15:55 中国作家网一等奖《人到中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天云山传奇》《被害者李铜钟的故事》《蝴蝶》二等奖《土壤》《逃命队伍的女兵们》《大墙下的红玉兰》《啊!》《蒲柳人家》《淡淡的晨雾》《开拓者》《三生石》《甜甜的刺莓》《惊心动魄的一幕》汪浙成、温小钰(女) 邓友梅从维熙冯骥才刘绍棠张抗抗(女) 蒋子龙宗璞(女)[土家族]孙健忠路遥《收获》1980年第6期《十月》1979年第1期《收获》1979年第6期《收获》1979年第2期《十月》1980年第3期《收获》1980年第3期《十月》1980年第6期《十月》1980年第3期《芙蓉》1980年第1期《当代》1980年第3期谌容(女) 叶蔚林鲁彦周张一弓王蒙《收获》1980年第1期《芙蓉》1980年第3期《清明》1979年第1期《收获》1980年第1期《十月》1980年第4期2. 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评审委员.cn 2021年01月08日15:56 中国作家网《高山下的花环》《赤橙黄绿青蓝紫》《洗礼》《人生》《黑骏马》《祸起萧墙》《相见时难》《那五》《太子村的秘密》《燕儿窝之夜》《苦夏》《射天狼》《流逝》《普通女工》《张铁匠的罗曼史》《驼峰上的爱》《沙海的绿荫》《远去的白帆》《你在笑什么》《山道弯弯》李存葆蒋子龙韦君宜(女) 路遥[回族]张承志水运宪王蒙邓友梅谌容(女) 魏继新汪浙成、温小钰(女) 朱苏进王安忆(女) 孔捷生张一弓冯苓植朱春雨从维煕顾笑言谭谈《十月》1982年第6期《当代》1981年第4期《当代》1982年第1期《收获》1982年第3期《十月》1982年第6期《收获》1981年第1期《十月》1982年第2期《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当代》1982年第4期《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小说界》1982年第1期《昆仑》1982年第1期《钟山》1982年第6期《小说界》1982年第3期《十月》1982年第二期《收获》1982年第2期《十月》1981年第3期《收获》1982年第1期《花城》1981年第2期《芙蓉》1981年第1期.cn 2021年01月08日15:56 中国作家网《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今夜有暴风雪》《迷人的海》《美食家》《棋王》《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远村》《拂晓前的葬礼》《烟壶》《北方的河》《祖母绿》《市场角落的“皇帝”》《燕赵悲歌》《绿化树》《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凝眸》《神鞭》《啊,索伦河的枪声》《腊月·正月》《老人仓》李存葆梁晓声邓刚陆文夫阿城铁凝(女) 郑义王兆军邓友梅张承志张洁(女) 韩静霆蒋子龙张贤亮张一弓朱苏进冯骥才刘兆林贾平凹矫健《昆仑》1984年第6期《青春》增刊1983年第1期《上海文学》1983年第5期《收获》1983年第1期《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十月》1983年第2期《当代》1983年第4期《钟山》1984年第5期《收获》1984年第1期《十月》1984年第1期《花城》1984年第3期《丑小鸭》1983年第8期《人民文学》1984年第7期《十月》1984年第2期《钟山》1984年第5期《昆仑》1984年第5期《小说家》1984年第3期《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4期《十月》1984年第5期《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附:1983年—1984年名单全国优秀长诗奖评委会名单主任委员:巴金副主任委员:冯牧唐因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王西彦朱寨李纳(女) 李准陈丹晨吴泰昌严家炎胡石言黄秋耘蒋和森韶华缪俊杰4. 1985—1986短篇小说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cn 2021年01月08日15:57 中国作家网《桑树坪纪事》《军歌》《一路风尘》《小鲍庄》《红高梁》《爸爸,我一定回来》《灵旗》《你别无选择》《馕神小传》《风泪眼》《红尘》《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早晨》朱晓平周梅森王小鹰王安忆莫言达理乔良刘索拉宋清海丛维熙霍达张笑天《钟山》1985年第4期《钟山》1986年第6期《收获》1986年第2期《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芙蓉》1985年第1期《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10期《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小说家》1986年第4期《十月》1986年第2期《花城》1986年第3期《花城》1985年第3期5. 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杰出获奖作品.cn 2021年01月08日15:45 中国作家网《班主任》《神圣的使命》《窗口》《我们的军长》《湘江一夜》《足迹》《顶凌下种》《愿你听到这支歌》《弦上的梦》《伤痕》《从森林里来的孩子》《骑手为什么合唱母亲》《辣椒》《取经》《满月儿》《最宝贵的》《献身》《墓场与鲜花》《眼镜》《姻缘》《抱玉岩》《“不称心”的姐夫》《看守日记》《芙瑞达》《珊瑚岛上的死光》刘心武王亚平莫伸邓友梅周立波王愿坚成一李陀宗璞卢新华张洁张承志张有德贾大山贾平凹王蒙陆文夫萧平刘富道孔捷生祝兴义关庚寅齐平于土童恩正《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上海文艺》1978年第7期《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汾水》1978年第1期《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文汇报》1978年8月11期《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上海文艺》1978年第3期《作品》1978年第7期《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作品》1978年第8期《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鸭绿江》1978年第7期《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2期《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6. 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cn 2021年01月08日15:47 中国作家网《乔厂长上任记》《小镇上的将军》《剪辑错了的故事》《内奸》《李顺大造屋》《彩云归》《我们家的炊事员》《阿扎与哈利》《记忆》《悠悠寸草心》《谁生活得更美好》《战士通过雷区》《信任》《蓝蓝的木兰溪》蒋子龙陈世旭茹志鹃(女) 方之高晓声李栋、王云高母国政樊天胜 (张弦) 王蒙张洁(女) 张天民陈忠实叶蔚林《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十月》1979年第3期《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北京文艺》1979年第3期《雨花》1979年第7期《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北京文艺》1979年第6期《人民文学》1979年第4期《人民文学》1979年第3期《上海文学》1979年第9期《工人日报》1979年7月15日《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陕西日报》1979年6月3日《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话说陶然亭》《因为有了她》《我爱每一片绿叶》《我应该怎麽办》《重逢》《罗浮山血泪祭》《办婚事的年轻人》《空谷兰》《雕花烟斗》《独特的旋律》《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邓友梅孔捷生刘心武陈国凯金河中杰英包川[白族]张长冯骥才周嘉俊[哈萨克]艾克拜尔·米吉提《北京文艺》1979年第2期《人民文学》1979年第10期《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作品》1979年第2期《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十月》1979年第2期《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12期《当代》1979年第2期《上海文学》1979年第2期《新疆文艺》1979年第3期7. 1980散文集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cn 2021年01月08日15:48 中国作家网《西线轶事》《乡场上》《月食》《三千万》《笨人王老大》《一个工厂秘书的后记》《陈奂生上城》《灵与肉》《夏》《南湖月》《天山深处的“大兵”》《你是共产党员吗?》《空巢》《春之声》《结婚现场会》《丹凤眼》《红线记》《小贩世家》《西望茅草地》《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活佛的故事》《镢柄韩宝山》《心香》《勿忘草》《最后一个军礼》《手杖》《彩色的夜》《美与丑》《海风轻轻吹》《卖蟹》徐怀中何士光李国文柯云路锦云、王毅蒋子龙高晓声张贤亮张抗抗(女) 刘富道李斌奎张林冰心(女) 王蒙马烽陈建功罗旋陆文夫韩少功张弦[蒙古族]玛拉沁夫张石山叶文玲(女) 周克芹方南江、李荃京夫王群生[藏族]益希卓玛(女) 吕雷王润滋《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3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11期《北京文学》1980年第7期《新港》1980年第5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朔方》1980年第9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7期《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9期《当代》1980年第3期《北方文学》1980年第3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北京文学》1980年第8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雨花》1980年第1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10期《上海文学》1980年第1期《人民日报》1980年7月12日《汾水》1980年第8期《当代》1980年第2期《四川文学》1980年第4期《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11期《延河》1980年第1期《红岩》1980年第2期《人民文学》1980年第6期《作品》1980年第12期《山东文学》1980年第10期8. 1981年全国性优秀短篇小说.cn 2021年01月08日15:49 中国作家网《内当家》《卖驴》《一个猎人的恳求》《飘逝的花头巾》《女炊事班长》《路障》《黑箭》《普通老百姓》《山月不知心里事》《少年chen女》《大淖记事》《头像》《蛾眉》《黑娃照相》《爬满青藤的木屋》《飞过蓝天》《本次列车终点》《金鹿儿》《拜年》《最后一篓春茶》王润滋赵本夫[鄂温克族]乌热尔图陈建功简嘉达理刘厚明迟松年周克芹舒群汪曾祺林斤澜刘绍棠张一弓古华韩少功王安忆(女) 航鹰(女) 鲁南王振武《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钟山》1981年第2期《民族文学》1981年第5期《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青春》1981年第8期《海燕》1981年第10期《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鸭绿江》1981年第2期《四川文学》1981年第8期《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北京文学》1981年第4期《北京文学》1981年第1期《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十月》1981年第2期《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新港》1981年第4期《山东文学》1981年第8期《芳草》1981年第3期附:一九八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委员会名单主任:巴金副主任:张光年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丁玲(女) 王蒙孔罗荪冯牧刘白羽刘剑青沙汀严文井李清泉陈荒煤林默涵欧阳山草明(女) 贺敬之唐弢袁鹰谢冰心(女) 葛洛魏巍9. 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cn 2021年01月08日15:50 中国作家网《拜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八百米深处》《明姑娘》《哦,香雪》《不仅仅是留恋》《种包谷的老人》《敬礼!妈妈》《女大学生宿舍》《三角梅》《赔你一只金凤凰》《火红的云霞》《七岔犄角的公鹿》蒋子龙梁晓声孙少山航鹰(女) 铁凝(女) 金河何士光宋学武喻杉王中才李叔德吕雷[鄂温克族]乌热尔图《人民文学》1982年第3期《北方文学》1982年第8期《北方文学》1982年第2期《青年文学》1982年第1期《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人民文学》1982年第11期《人民文学》1982年第6期《海燕》1982年第9期《芳草》1982年第2期《解放军文艺》1982年第6期《长江文艺》1982年第1期《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民族文学》1982年第5期篇二:文章体裁分类实用版 (5000字)文章体裁分类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最新 论惠特曼《草叶集》对郭沫若《女神》的影响-精品

最新 论惠特曼《草叶集》对郭沫若《女神》的影响-精品

论惠特曼《草叶集》对郭沫若《女神》的影响内容摘要:惠特曼《草叶集》对郭沫若《女神》抒情主题的影响包含五个方面:一是黑暗势力的摧毁;二是理想世界的蓝图;三是人与劳动的颂歌;四是对科学技术、文明进步的肯定;五是自然风光的图画。

关键词:惠特曼《草叶集》郭沫若《女神》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郭沫若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1]“他那豪放的自由诗使我开了闸的作诗的欲望,又受了一阵暴风雨般的煽动。

我的《凤凰涅??》、《晨安》、《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便是在他的影响下做成的。

”[2] 一.黑暗势力的摧毁惠特曼的民主精神首先表现在废奴立场上,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废奴战争,为北方联军的胜利战斗呐喊。

内战前的《面团人之歌》(1850)和《在朋友家里受了伤》(1850)勇敢地揭露了奴隶主和他们的代言人。

在南北战争时期,诗人的诗篇是革命的号角,歌颂反对奴隶主战士的英勇行为,把林肯当做反蓄奴制的战士、民主的代表来描写(《当紫丁香在庭中开放的时候》、《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内战后,诗人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和道德的堕落,鞭挞了资产阶级各类人物的残酷和贪婪(《致政府》)。

诗人对蓄奴制下惨遭压迫的黑奴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在《自己之歌》中,作者描写了他怎样救助一个为争取自由而受伤逃亡的黑奴,让他复元后到北方去,而且赞叹了黑人健美的身躯、圣洁的灵魂和远大的前程。

在《敲吧!敲吧!鼓啊》这首诗中,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把战争放在首位,奋勇走上前线。

诗人还把目光投向世界,写下了一些声援欧洲和世界人民革命的诗篇,如《欧罗巴》、《永挂在心头的一个思想》、《向世界致敬》等。

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争取自由的斗争充满胜利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女神》的民主精神首先表现在对一切阻碍新生和解放的黑暗腐朽势力的极端痛恨上,并力图将他们摧毁。

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

薇拉·凯瑟《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

Vo l.32No .7J ul.2011第32卷第7期2011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薇拉·凯瑟(1873~1947)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一生创作了16部中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短篇小说、文学传记和文艺评论著作。

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西部大草原独特魅力的伟大女作家。

在这些作品中,凯瑟充满深情地描写了19世纪末美国中西部开拓者(大多是来自欧洲的移民)来到美国后的艰苦创业生活。

这种富于特色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使得她和她的作品受到西方评论界的重视和推崇。

《啊,拓荒者》是薇拉·凯瑟第一部能够体现这种写作风格的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瑞典人亚历山德拉·伯格森幼年时随父亲移居内布拉斯加大草原,父亲去世后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畏艰险,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科学管理,最后获得丰收,与大地和谐融洽生活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深刻的生态思想。

本文拟用我国著名学者鲁枢元的生态批评理论对该小说中的生态元素进行解读。

鲁枢元在《生态批评的空间》里,把生态学分为三个层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自然生态学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社会生态学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精神生态学以人的内在的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

一、自然生态解读自然是独立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一切活动始终要遵循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彼此关怀和联系的,而不是统治、征服和单纯的利用。

因此小说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幅独立的风景图。

“汉诺佛小镇在狂风中挣扎,不让自己被风刮走。

”荒野上,“一架风车冷清地迎风矗立,一间蛰伏在山谷里的草皮房子。

”作为内布拉斯加草原组成部分的村庄、村庄中的房子,甚至小得不显眼的风车,都是独立的生命,他们“蛰伏”、“挣扎”,全都被赋予了生命的意志和能量。

《阿,拓荒者!》所构建的矛盾并置世界

《阿,拓荒者!》所构建的矛盾并置世界

德 拉 ・伯 格 森 . 为 她 勇 敢 机 智 , 满 求 知 欲 、 因 充 想
象 力 和 意 志 力 。连 续 三 年 的 干旱 使 邻 居 们 陷八 绝 望 的 边 缘 , 纷 变 卖 土 地 返 回 城 里 。 可 是 亚 力 山 纷 德 拉 却 做 出 决 定 , 款 收 赔 周 围 广 大 的 土 地 。 虽 贷 然 她 解 释 不 清 为 什 么 相 信 地 价 终 有 一 日会 上 涨 而 使 全 家 富 有 起 来 , 却 能 “ 觉 到 这 个 机 会 在 她 感 到来 ”第 4 ( 6页 ) 。可 以说 亚 力 山 德 拉 富 有 创 造 性 的看 法 , 的实 践能 力和 那 种解 释 不 清楚 的土地 她 赋 予 她 的 暗 示 , “ 原 变 成 了 十 六 年 后 的 “ 使 荒 附 近 的 土 地 ” 第 二 部 的 标 题 ) 拓 荒 者 与 土 地 之 间 ( 的 这 种 独 特 、 至 神 秘 的 关 系 促 成 亚 力 山 德 拉 实 甚 现 了 作 “ 立 的 庄 园 主 而不 是 谋 生 艰 难 的 农 民” 独 ( 4 第 6页 ) 心 愿 她 从 井 然 有 序 的 大 自然 运 行 的
在 后面 的衰落 社会 腐败 的办 法 。 】 |
实 际 上 , 瑟 早 在 第 一 部 边 疆 小 说 《 , 荒 凯 啊 拓 者 』 ( Pin e s ) 》 o o e r 已开 始 承 认 西 部 并 非 是 理 想 的
乐 园 在 麦 田 . 雀 , 角 叶 杨 所 引 起 的 无 暇 遇 思 云 三
找 到 了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己 独 有 的 风 格 、 材 和 主 题 。 虽 然 探 受 题
亨 利 ・詹 姆 斯 心 理 小 说 与 移 民 主 题 的 影 响 , 她 可 置 换 了其 小说 中美 国人 在 欧洲 的 套路 , 其 发展 将 成 为 欧 洲 移 民在 美 国 , 别 是 在 西 部边 疆 的故 特 事 ”。同时 她置换 了 自 1 9世 纪 小 说 家 库 柏 以

从《拓荒者》探讨库珀的生态思想

从《拓荒者》探讨库珀的生态思想

从《拓荒者》探讨库珀的生态思想作者:刘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4期摘要:《拓荒者》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冲突的关系。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小说中蕴含的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库珀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拓荒者;库珀;生态思想【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4-074-011.引言小说《拓荒者》将背景设置在1793年美国的早期的纽约郊区,讲述主人公“皮袜子”纳蒂·班波与印第安人简单生活同拓荒者们资产阶级文明社会之问的冲突。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小说中蕴含的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库珀的生态意识。

正如克雷格所说,《拓荒者》就像所有其他的《皮袜子故事集》一样,是生态批评的重要文本。

克雷格同时指出生态批评是在二十一世纪研究库珀作品的最好方法之一。

2.小说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拓荒者》可以被视为环境意识的小说。

事实上,自然环境并不只是小说的背景,相反,它作为小说的一个要素。

“河,树林,隐藏的矿泉,不只是一个背景他们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充满故意或神秘的个性,有时朋友有时敌人。

”。

鸟类、鹿、松鼠、树木和其他自然元素都有自身的利益,应该得到满足和尊重。

具体地说,库珀认为非人类世界同样有权利享受福利,这对于整个生态圈都是健康的。

随着美国的发展,土地迅速扩张,西部疆土给美国带来了大量的丰富资源,给白人拓荒者带来了财富。

他们来到西部地区,将自身的文明带给原始的西部,但同时也破坏了西部美好的自然风光。

拓荒者们所奉行的正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认为人类才是世界的中心,自然只是人类征服改造的对象。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通过比利和理查德体现出来。

他们作为拓荒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和征服自然。

小说中随处可见他们征服自然的行为。

比利认为这个国家被树木覆盖就无法得到改善,他将树木视为眼中钉。

他也表达他对荒原的仇恨和憎恶,他视荒原为一个危险的敌人,必须攻击和征服。

惠特曼《草叶集》诗选作品赏析

惠特曼《草叶集》诗选作品赏析

惠特曼《草叶集》诗选作品赏析哦,船长,我的船长!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

港口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

可是,心啊!心啊!心啊!哦,殷红的血滴流泻,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哦,船长,我的船长!起来吧,请听听这钟声,起来,——旌旗,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

为你,岸上挤满了人群——为你,无数花束、彩带、花环。

为你,熙攘的群众在呼唤,转动着多少殷切的脸。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你头颅下边是我的手臂!这是甲板上的一场梦啊,你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我们的船长不作回答,他的双唇惨白、寂静,我的父亲不能感觉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没有生命,我们的船已安全抛锚碇泊,航行已完成,已告终,胜利的船从险恶的旅途归来,我们寻求的已赢得手中。

欢呼,哦,海岸!轰鸣,哦,洪钟!可是,我却轻移悲伤的步履,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我听见美国在歌唱我听见美国在歌唱,我听见各种各样的歌,那些机械工人的歌,每个人都唱着他那理所当然地快乐而又雄伟的歌,木匠一面衡量着他的木板或房梁,一面唱着他的歌,泥水匠在准备开始工作或离开工作的时候唱着他的歌,船夫在他的船上唱着属于他的歌,舱面水手在汽船甲板上唱歌,鞋匠坐在他的凳子上唱歌,做帽子的人站着唱歌,伐木者的砍,牵引耕畜的孩子在早晨、午休或日落时走在路上唱的歌,母亲或年轻的妻子在工作时,或者姑娘在缝纫或洗衣裳时甜美地唱着的歌,每个人都唱着属于他或她而不属于任何其他人的歌,白天唱着属于白天的歌——晚上这一群体格健壮、友好相处的年轻小伙子,就放开嗓子唱起他们那雄伟而又悦耳的歌。

《草叶集》这部以自然界最平凡、最普遍而密密成群、生生不息之物命名、面向人类社会芸芸众生的诗集,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的代表诗作集,内涵深广,气象恢宏。

苏轼破体的看法

苏轼破体的看法

苏轼破体的看法1. 苏轼的破体啊,那可真是大胆又新奇!就好比他在文学的画布上肆意挥洒色彩,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风景。

想想他把词的豪放与诗的深沉融合在一起,那是多么了不起啊!《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就是这样的经典之作吗?2. 苏轼破体,哇,这简直是对传统的一次大冲击!就像一个勇敢的开拓者,在未知的领域闯出一片天。

他把散文的笔法用到词里,那效果,啧啧,《水调歌头》就是最好的证明啊,难道不是吗?3. 苏轼破体这件事,真的是太让人惊叹了!简直如同在文学的海洋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能突破文体的界限,让各种元素相互交融,《江城子》里不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吗?4. 哎呀呀,苏轼破体真的是太牛了!这就像是给文学世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把诗、词、文的特点随意组合,多厉害呀!《定风波》不就是这样独特的存在吗?5. 苏轼破体,这是多么有魄力的举动啊!如同在文学的天空中放飞五彩斑斓的风筝。

他大胆地改变文体的规则,《西江月》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6. 哇塞,苏轼破体真的太震撼了!就好像给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巨石。

他把不同文体的优势汇聚起来,创造出别样的精彩,《蝶恋花》不就是这样的成果吗?7. 苏轼破体,这绝对是文学史上的一大壮举啊!好比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他突破束缚,自由发挥,《浣溪沙》不就是见证吗?8. 嘿,苏轼破体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文学的乐园里尽情玩耍。

他对文体的创新,那可真是让人佩服,《卜算子》不就是一个生动的展现吗?9. 苏轼破体,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啊!如同在茫茫文海中发现了一座宝藏。

他不拘一格地创作,《临江仙》不就是很好的体现吗?10. 苏轼破体,那真的是太厉害啦!简直是在文学的舞台上跳出了最绚丽的舞蹈。

他的这种突破和创新,是多么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啊!看看《渔家傲》,不就能感受到那种独特魅力吗?我的观点是:苏轼的破体是极具开创性和影响力的,他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

《啊,拓荒者!》:现代性的乡土赞歌

《啊,拓荒者!》:现代性的乡土赞歌

《啊,拓荒者!》:现代性的乡土赞歌张健然内容摘要:作为美国地域文学的典范,《啊,拓荒者!》并非评论家通常所称的逃逸和背离现代性,相反,它精准地体现出现代性的历史进程。

小说中,边疆拓荒是现代性的地域性效应,美国化则得益于现代性产生的流动性,是现代性的本土化效应,而现代女性主体的崛起补正了现代性历史以男性为中心的误区。

小说通过表征现代性之于乡村地域和乡村人的认知产生的影响,表明乡村并非现代性的“他者”,而是合理地对前现代进行“祛魅”,表达了对现代性的接受和认同。

关键词:《啊,拓荒者!》;现代性;薇拉•凯瑟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项目“当代美国西部小说中西部神话的改写研究”(批准号:17YJC752040)、四川外国语大学青年校级项目“薇拉•凯瑟地域小说的世界主义研究”(批准号:SISU201639)的成果。

作者简介:张健然,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美国文学。

Title: O Pioneers!: A Local Paean of ModernityAbstract: As an epitome of regional American literature, O Pioneers! is not an escape and devia-tion from modernity as generally claimed by critics. Contrarily, it precisely embodi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modernity. In the novel, the pioneer movement in the frontier is the regional effect of modernity, while Americanization, benefiting from mobility entailed by modernity, is its localized effect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female subject rectifies the mistake in the male-centered histo-ry of modernity. By exploring the influences of modernity on the rural region and the countrymen’s cognizance, this novel proves that the rural region is not the “Other” of modernity. Instead, it ac-cepts and identifies with modernity by means of rational “disenchantment” of the pre-modern. Key Words: O Pioneer!; modernity; Willa CatherAuthor: Zhang Jianra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College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China), specializing in American literature. E-mail: zhjr2004@一直以来,学界倾向于将薇拉•凯瑟(Willa Cather, 1873—1947)的地域写作视为“保守”、“落后”、“反现代”的文类,并称她为“逃避主义者、怀旧主义者和哀挽主义者”(Reynolds 1)。

解析《啊,拓荒者!》的爱情情结

解析《啊,拓荒者!》的爱情情结

解析《啊,拓荒者!》的爱情情结作者:熊盈盈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7期摘要:薇拉·凯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她致力于中西部边疆生活的研究,创作了“内布拉斯加小说系列”,其中《啊,拓荒者!》是她最重要的杰作,这篇文章对《啊,拓荒者!》的爱情情结进行分析,主要从主人公亚历山德拉与卡尔、埃米尔与玛丽亚两对恋人来阐述理智与情感的关系。

关键词:薇拉·凯瑟;《啊,拓荒者!》;亚历山德拉薇拉·凯瑟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研究美国中西部拓荒生活的伟大女性作家。

她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写出19世纪末美国中西部拓荒者在与自然的斗争,用她的第一部作品创造出英雄顽强的精神及其历史变迁的故事,使作品闪耀着崇尚精神美的艺术之光。

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真实,使得她和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西方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他们把她与亨利·詹姆斯、福克纳、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等文学大师相提并论,盛赞她为美国立国以来最伟大的女作家(1)。

《啊,拓荒者!》作为薇拉·凯瑟最独特的杰作之一,这个故事将在人类发展史上重演,古老又年轻,平凡又扣人心弦。

它描述了是女主角公亚力山德拉一生最重要的斗争:当她小时候和家人搬到内布拉斯加州时,从十二岁开始就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在她父亲去世、家境败落的情况下,亚历山德拉度过了艰难的时期,挑起了家族的重担,最后以她的智慧和坚持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在狂野的“无粮”岁月里,她还养了三个弟弟。

然而,当家族开始成型并蓬勃发展时,亚历山德拉的两个弟弟变得自私和残酷,为了他们的家人与她竞争家产,她的情感追求也因为他们的贪婪而受到阻碍。

当最终培养出最受敬仰和学业有成的小弟弟埃米尔时,她却不得不忍受埃米尔死亡的痛苦。

在所有的自然和人为的攻击下,亚历山德拉对生活保持着坚定的信心,顽强地、勇敢地、自信地行事,这是由于她对土地和自然的爱,这也来自于她对生活的广泛体验,以及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人生态度。

《啊,拓荒者!》中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啊,拓荒者!》中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啊,拓荒者!》中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作者:王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3期摘要:小说《啊,拓荒者!》被誉为维拉·凯瑟拓荒题材系列小说的开山之作。

本文旨在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最后得出结论,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社会及生态问题。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性;男性作者简介:王媛(1989.5-),女,四川人,现工作于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外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维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历史上最出名且多产的作家之一。

其代表作《啊,拓荒者!》中描述了一批美国边民的边疆故事,以及這片土地怎样考验他们,改变他们,甚至于在一些情况下,打败他们的故事。

本文针对书中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男女关系的描写,结合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书中人物进行分析。

1.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关注社会中出现的环境和性别问题。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一部分社会矛盾来自于根植在西方传统等级社会中对于女性和自然的压迫,而破坏自然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多于男性。

女性与自然生而密切,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尊重女性并且从女性角度来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有:首先,女性与自然关系更紧密,任何强调男性统治地位的行为都是对自然的不尊重;第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互有联系,并享有同等生存权利,无尊卑之差;第三,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无论有没有人类,都应保持物种多样性;最后,为了缓解男人和女人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当遵循生态女性主义。

2.《啊,拓荒者!》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所谓进步都是基于对自然的开发。

然而,根据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是她们的朋友,并试图与她们合作。

下面的讨论旨在比较小说中男女角色对自然的不同态度。

小说中有三个主要男性人物(John Bergson、Lou、Oscar),都是负面人物。

大地之歌——浅析薇拉凯瑟《啊,拓荒者!》

大地之歌——浅析薇拉凯瑟《啊,拓荒者!》

- 250-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大地之歌——浅析薇拉·凯瑟《啊,拓荒者!》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廖翌钦【摘要】小说《啊,拓荒者!》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

本文通过分析文中主要男性角色艾米与土地的交织关系,探讨作品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共生相融的思想。

【关键词】薇拉·凯瑟 《啊,拓荒者!》 人与土地《啊,拓荒者!》中艾米是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高原的瑞典移民柏格森家族中的小儿子。

作为书中主要男性形象之一,他与土地的纠葛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共生关系。

围绕着他身上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都跟他所眷恋和热爱的土地联系紧密。

一、河边记忆成就温暖亲情文中艾米与长姐亚历山德拉自幼感情十分亲厚。

而这温暖的亲情的形成与西部荒原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在这任何事物都自由生长的土地上,自然的魅力展现得更加恣意,不断给予拓荒者的启示与感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与人的关系也悄然地得以深化。

少时艾米与姐姐在河边共赏野鸭戏水的景象是艾米一生的难以忘怀的画面,更是成为了艾米与姐姐亲情的永远羁绊。

当年的场景时时浮现在两人的脑海。

他们“自己爬到河边一块杂草丛生的蛸壁顶上,在榆树荫下吃午餐。

由于一直没下爾,河水洧浅见底,在闪闪发光的沙子上奔流,出现一个个涟漪。

对岸垂柳下面有一道小湾,那里水比较深,流得这么慢,好象在阳光下睡着了。

在这小河里有一只单身的野鸭;在明暗掩映之中游泳、潜水、整理羽毛,逍遥自在地嬉戏。

他们坐了很长时间,观望那孤身的飞禽自得其乐。

”(109)美妙的河边景色中那只戏水的野鸭是如此地自由自在。

而这成为艾米永久的记忆,独特野鸭自然常常出现在艾米与家姐的谈话之中。

“‘亚历山德拉,’艾米忽然说道,‘你还记得我们那次在河下游看到的那只野鸭吗?’他姐姐抬起眼来。

‘我常想到她,总是觉得她好象还在那儿,就象我们看见她时一模一样。

’”(126)自由的野鸭一直停留在艾米的心间,给他一种莫名的力量。

从文中得知,不管经意与否,只要是提及河边景象,二人总能会谈到那只独特的野鸭。

《啊,拓荒者!》中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啊,拓荒者!》中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摘要: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啊,拓荒者!》中的人物形象,从女主人公对待自我女性身份和与其他女性的关系等来分析其女性意识,从她对待土地的态度来分析其自然观,结果表明:女主人公由于受到父权制世界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缺乏对女性身份及自然的正确认知,因而性格中曾经存在着男权倾向,排斥女性身份并以征服和利用土地来满足自我利益;但随着其认知的深入,主人公逐渐接受自我身份,并产生了对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层认知。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以描写西部大草原和拓荒者生活而享有盛誉的女作家。

她一生共发表了16部中长篇小说,60多篇短篇小说、诗歌及散文。

女性和自然是她的拓荒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主题。

《啊,拓荒者!》就是薇拉·凯瑟以此为主题的第一部成功作品,多年来从女性主义,浪漫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等角度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解读;其女主人公亚历山大德拉,一直以来被誉为凯瑟笔下最具有拓荒精神的完美女性。

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应运而生。

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西方父权制文化体系在压迫自然和压迫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性的关系,而导致这种双重压迫的思想根源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它批判父权制二元认识论,赞美女性本质,强调对女性与自然的重新认知;并倡导在遵循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原则下建立一个消除性别压迫,缓解生态危机的和谐社会。

它以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宗旨,在文学批评中得以初步运用。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传统文学的渗透引发了评论界对以往作家作品的重新解读,薇拉·凯瑟和她的《啊,拓荒者!》就是其中一例。

本论文正是尝试采用生态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重新分析《啊,拓荒者!》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得出不同结论。

一、强烈男权倾向的女性青年时期,在性别意识和自然观念上,女主人公表现出明显的男权倾向:成长于父权意志为中心的家庭,男权理念的长期内化,使亚历山大德拉能够被认可为父权意志的继承者。

流动中的身份艺术:《啊,拓荒者!》中的现代女性

流动中的身份艺术:《啊,拓荒者!》中的现代女性

海外艺术 |10流动中的身份艺术:《啊,拓荒者!》中的现代女性□周婧/文《啊,拓荒者!》聚焦于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的拓荒奋斗历程,描绘了女性在美国社会现代化初期的迁移中确立自主身份的过程,展现了现代女性的身份艺术。

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女性的流动,作者薇拉·凯瑟以德拉的流动性体验揭示了女性对现代身份的诉求。

本文基于约翰·厄里的流动性理论,探析《啊,拓荒者!》中现代女性书写,认为凯瑟从西进运动中的女性维度,肯定了女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展现了理性,聪慧,细腻,有毅力的现代女性形象。

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John Urry )基于建立“一种由运动、变化而驱动的社会科学”的想法,首次提出流动性范式(Mobilities Paradigm ),当前也引发了文学批评领域中的文学流动性研究。

流动性范式认为,流动性给女性在现代化进程当中带来更大的自由,同时也注意到性别差异导致的流动不均衡与区隔性等问题[1]。

微拉·凯瑟在《啊,拓荒者!》中聚焦于西进运动中的女性维度,以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在拓荒中的成长经历为主,强调了女性在西进运动当中的流动性体验和确立自身身份的过程。

本文基于约翰·厄里的流动性理论,探析小说中的现代女性书写,一方面可以从微观上把握薇拉·凯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有助于探析空间流动对女性确立现代化身份的意义。

1 流动性体验:德拉与现代女性薇拉·凯瑟是西部女性文学的开拓者。

其“边疆小说”的开山之作《啊,拓荒者!》描绘了文学史上女性在西进运动中的经典角色——亚历山德拉。

小说以德拉的流动性的体验,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身份的多元化艺术,同时也展现作者对传统女性稳定,代表着家庭的身份形象的质疑。

约翰·厄里在其专著《流动性》(Mobilities ,2007)中,将流动的具体表现所指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包括因家庭生活,迁徙等原因进行了身体旅行[2],也是瑞典移民德拉在小说中主要的流动形式。

拓荒女性之歌——维拉·凯瑟小说《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女主人公的自我成长

拓荒女性之歌——维拉·凯瑟小说《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女主人公的自我成长

拓荒女性之歌——维拉凯瑟小说《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女主人公的自我成长杨韩钰【摘要】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维拉·凯瑟是如何诠释拓荒女性在拓荒中追寻、发展和完善自我的。

追溯维拉·凯瑟两部小说《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描述拓荒女性在荒野中追寻自我,创建生活的经历。

探讨拓荒女性发展自我、追寻自由精神的历程,并分析了拓荒女性完善自我的过程。

%This thesis,mainly from feminist approaches,explores Cather’s concept of pioneer women’s seeking,developing and fulfilling the self on the frontier,and traces women’s self-development in the two famous novels:O pioneers! and My Antonia.For one thing,it examines pioneer women’s experiences of seeking the self and establishin g the ideal life.For another,it focuses on pioneer women’s progresses of developing the self and searching the spiritual stly,it emphasizes pioneer women’s fulfillment of the self.【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3)003【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维拉·凯瑟;《拓荒者》;《我的安东尼娅》;拓荒女性;自我发展【作者】杨韩钰【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1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一)维拉·凯瑟及其作品维拉·凯瑟(1873—1947)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短篇小说家,诗人,记者,评论家和编辑,曾于1923年凭作品《我们中的一个》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啊,开拓者!》简评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小说《啊,开拓者!》中东西部城填与乡村的对比、女性与男性的对比,以及友情式爱情与激情式爱情的对比,来解读这一文学作品。

关键词:城镇乡村女性男性友情式爱情激情式爱情
《啊,开拓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威拉·凯瑟以美国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它使凯瑟成为公认的撰写西部草原生活的最佳作家。

这部小说开始了她的小说家生涯,也为她今后的创作奠定了方向。

在这部作品中,有主人公与大自然做斗争的历程,融进作者心灵深处与土地相关联的那种炽热的激情,对东部生活的迷茫,以及对友情式爱情的肯定。

它的情节是通过以下几部分的对比来展开的:
一城镇与乡村的对比
在《啊,开拓者!》中,卡尔在恶劣的环境中离开大草原,到了前途未卜的城市。

事业未成的他回到家乡后,对亚历桑德拉说:“在那些城市里有千千万万像我们这样漂泊不定的人。

我们像一堆滚动的石头全都一模一样,因为我们都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任何财产。

我们中有人死去后,人们几乎都不知道该把他葬在哪里……”城市生活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毫无人情味。

相反,亚历桑德拉对农村的土地怀有“如痴如醉”的感情。

为了在这块父辈曾经洒过血汗的土地上坚持下去,亚历桑德拉对土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她阅读报纸、掌握市场行情,从而看到了这片土地的巨大潜力,也使得
“当时分水岭的保护神——那存在于其中的伟大而自由的神灵——肯定是以前所未有地顺从地向一个人的意志低下了头颅”。

主人公在与土地谋生的搏斗中,获得了胜利。

作为21世纪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凯瑟所擅长描写的,正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下被掩盖和吞噬了的人类古老的文明。

她也正是在养育自己的故土中,找到创作的源泉与力量。

正如书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威拉·凯瑟倾注了对土地的热情。

作者的信念就是,只要土地还在,就有希望。

凯瑟向往静止的理想世界,平日闭门谢客、深居简出,甚至不同意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

美国评论家美克斯威尔·盖斯马曾对凯瑟这样评论:“以凯瑟的价值、标准、趣味、爱好来衡量,她的声音是平等的社会结构中一个传统的贵族的声音,是工业社会中一个注重农业的作家的声音,是不断物质化的文明中一个精神美捍卫者的声音。


二男性与女性的对比
女主人公对生活的憧憬,体现在她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不懈的奋斗精神。

作者从女性角度对女主人公进行讴歌,正是为了说明她们作为独立存在的主体创造自我价值。

在不少作家笔下,妇女的形象总是和繁衍后代、操持家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被视作低男人一等。

而凯瑟却通过对男性的挖苦、揶揄甚至抨击,来表示其对男性懦弱胆怯的蔑视。

凯瑟笔下的第二代拓荒妇女,靠自己的劳动拥有了财产,也拥有了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

凯瑟是在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家庭中成长
起来的,她父亲是个不太成功的律师,显然不适应狂野的西部,她家的主心骨是她的母亲和外祖母。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凯瑟力图表现女性试图从根本上摆脱对男人的依附,男性形象在她的作品中不过是反面衬托,他们在故事中的地位和成就,都无法与女性相提并论。

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凯瑟事业的成功,以及她所描绘的成功女性,正是对大男子主义横行的社会的抨击。

虽然在当时,她的作品并没有得到同代作家,如海明威的认可,但是如今,她却与海明威一起被列为最著名的作家。

三、友情式爱情与激情式爱情的对比
拓荒妇女不以男性庇护下的婚姻为归宿,在自立、自强的前提下,建立以友谊、理解为基础的婚姻。

通过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凯瑟想要告诉人们:丢开激情和浪漫,妇女只有通过自己的个人成就和智慧,才能最终获得幸福。

《啊,开拓者!》中对爱情的描写着墨不多,然而,小说中两位人物的爱情既反映了普通人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也反映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亚历桑德拉年轻时与比她小五岁的邻居卡尔相爱,由于年龄差距和生活的不安定,这种感情只能处于朦胧状态。

父亲的早逝使她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把全部心思花在开拓和种植上,她的青春与美貌便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悄悄流逝。

亚历桑德拉只有在取得个人的成就后,才真正开始追求自己的爱情。

婚姻虽然在她40多岁时才降临,但是一旦认定,就不允许任何外来力量的干涉。

当她的兄弟提醒她不要在她这样的年纪被卡尔骗
走财产时,她却说:“这一切与任何人都毫不相关,完全是卡尔和我自己的事。

你们去镇上问问你们的律师,看你们用什么方法可以限制我处置我自己的财产……”亚历桑德拉能在世俗偏见中始终保持对卡尔的无限信赖,他们的关系更多的是基于共同度过的岁月和回忆,他们之间的爱情几乎是柏拉图式的,理智主导着一切。

两人一起度过了黯淡的童年和青少年,在患难中互相安慰、互相支持。

唯有卡尔真正理解土地对亚历桑德拉意味着什么,并能充分赏识她在经营农场中表现出来的非凡才华。

反过来,也只有亚历桑德拉,能在世俗的轻蔑、偏见、怀疑和非议之中始终保持对卡尔的无限信赖,不论他是否“成气候”,她只要他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爱情不同于一见钟情的爱慕和追求,它如金子般闪光、金刚石般坚固。

《啊,开拓者!》一书以极大的热情,描述了来自欧洲的移民们热爱生活、眷恋大地、在美国历经千辛万苦扎下根来的高尚精神。

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亚历桑德拉等人物不但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不可磨灭的普遍意义。

人们正是从他们身上汲取着希望和力量,同时也给后人深刻的教益和启迪。

参考文献:
[1]董衡巽:《美国现代小说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2]李公绍《20 世纪美国文学导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