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鉴赏(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高二选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②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2.过程与方法朗读、点拨、背诵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1.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柳宗元,字子厚。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高二选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高二选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2.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背诵柳宗元,字子厚。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掌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体会作者语言的魅力。

技能目标:能体会并运用景与情的关系,掌握鉴赏愁情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坎坷。

【教学重点】能体会作者语言的魅力,评价并鉴赏景中蕴含的情。

【教学难点】能掌握鉴赏诗歌愁情创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同台竞技,激趣导入学生回忆以前学过或听过的“登高”这一主题的诗歌,以“飞花令”的方式让左右两组竞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预设:《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登飞来峰》《观沧海》《望岳》《登岳阳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登鹳雀楼》【设计意图】通过左右两组竞赛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话题引入到历朝历代的诗人对登高的喜爱上,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以愁入文1、诵读诗歌,寻找诗眼A、正音,学生集体朗诵诗歌。

B、范读,听名家朗诵,体会情感。

C、再读,体悟情感,控制语速及节奏。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进入情感,以节奏和语速的控制引导学生。

2、知人论世,了解原因【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清晰的对比出柳宗元的官场岁月,从而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作者与作品之间的练习,因而更容易理解作者内心包含的愁情。

3、合作探究,层层分析问题:从哪些词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愁情?(点明哪个词并解释原因)全体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合作讨论并分析其中的一联,根据讨论,学生可一人回答,也可几人回答,组与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

预设:首联:高楼——忧愁而登高。

接——连接远地,繁华之外尽荒凉。

大荒——偏远之地。

海天——以比喻的方式写出了愁的辽阔与高远。

愁思——直抒胸臆的愁情。

茫茫——表达作者的茫然无措。

颔联:风雨——坏天气。

惊风、密雨——突如其来且又多又密。

乱飐、斜侵——打击与迫害。

芙蓉、薜荔——美好的事物受到打击。

芙蓉水、薜荔墙——自出水而无碍、依高墙而有情,却依然避无可避。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以宋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并分析这篇古文,帮助学生了解宋代的社会背景,品味柳宗元的文化品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1. 了解宋代社会背景,认识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和责任;2. 分析柳宗元的创作手法和文学风格,理解其思想观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4.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分析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2. 学会运用相关的文学术语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历史典故和修辞手法;2. 掌握古代叙事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简要介绍柳宗元以及其在宋代的地位和作品特点。

- 引出本文的题目,并简单解释其中的地名和寄托意义。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让学生自主阅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文本解析与讨论(20分钟)- 分析文中的历史典故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4. 课堂练习(15分钟)- 提问学生关于文章的细节、意义和表达方式的问题,进行课堂互动。

- 让学生就柳宗元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

5. 拓展阅读(15分钟)-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柳宗元的作品或者相关的宋代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 引导学生思考柳宗元的文学地位以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柳宗元的作品或者宋代文学的读后感。

- 强调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文学术语进行分析和表达。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还能分析其中的历史典故和修辞手法。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登柳州城楼寄漳外连四州教案2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登柳州城楼寄漳外连四州教案2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教学目标❖了解柳宗元及背景;❖把握诗歌抒发的情感和手法;❖复习巩固情感题答题步骤和手法题的答题步骤;❖复习巩固思乡怀远诗表达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三、朗读诗歌四、理解诗歌大意五、鉴赏诗歌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什么诗?2.思乡怀远诗的写作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3.这首诗的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有什么作用?4.读全诗,结合背景,说说作者的愁思因何而起?5.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6.沈德潜《唐诗别裁》:“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你是怎样理解“风、雨”的?7.你怎样理解芙蓉和薜荔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8.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写景的?9.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六、小结:1、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有哪些?2、这首诗使用的手法有哪些?七、课堂练习:复习巩固思乡怀远诗抒发的情感1、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本诗作于诗人客居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3、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①,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②。

注释①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

榆溪:榆林塞。

此处代指边塞。

②苍苍:空阔辽远。

别路:离别家乡之路。

迷:迷失。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侍梁、陈、隋三朝。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阻力太大,又被分发到边远州郡当刺史。刘柳同行至
衡阳分路而去,柳宗元到柳州后便迫不及待登上城楼
寄怀漳汀封连的战友。我们这节课重点分析诗人借眼
前物象寄寓怎样的情感。(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诵读感知,体会情感。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1.听朗读,标划停 顿与韵脚。
与 2.以本诗为例,分析诗人在眼前的自然物象中寄寓了怎样深刻而隐微的情感,然后总 方法 结同类题提问方式与答题技巧,并实践操作。
情感 1.析字炼词,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意识。 态度 2.知人论世,懂得诗蕴含的隐微曲折的情感。
与价 值观
教学重 引导学生品味诗寄寓的愁思。 点
教学难 品鉴兴寄深微手法。
大荒,指边远荒凉的地方,诗中指被贬谪之地。
海天愁思,愁思若苍茫的海天。
茫茫,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诗人登楼远望,周围都是荒凉偏远之地,望到极
处,海天相接,一片茫茫,愁思也若这苍茫海天奔涌
而来。 2.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提问:该联描写了夏日怎样的景象进一步表现愁
5.女生齐读,想象颔 联描写的景象。
——朱熹 译:兴就是先举其他事物,引发出自身的感悟。
6.指名女生声情并茂 地读,体会诗人愁肠。
7.指名男生读,感受 诗人内心起伏。
8.齐读,感受愁思。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从水鸟伫立在沙洲之中而引入那苗条贞静的姑
娘,就是青年男子所追求的对象。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起兴的诗句?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提问: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律诗分为哪几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情感;2.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流程:引——读——说——析——写学习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提问背诵:《虞美人》(2 人,齐背)2、由《虞美人》引入本课封建时代的爱国文人雅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在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痛苦呻吟。

(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文,把握情感: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诗歌1—2 遍(字音,感情)。

2、学生个别读,齐读,找出词眼。

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请大家找出本词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明确:“愁”。

整首诗一以贯之的就是愁思、愁绪。

诗歌开篇便“愁思茫茫”,笼罩全篇。

三、再读诗文,知人论世:1、学生默读诗文,认真思考作者为何而愁?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①学生介绍并补充;②教师明确: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 。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公元八O五年,“永贞革新” 失败了。

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此诗便作于柳州。

有《柳河东集》等。

2、全诗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内容。

①1—2 人描述诗句内容;②明确诗文内容: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2.学会理解和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

3.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古典诗歌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故乡的人文情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购买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材、教案、课件等,准备讲义、PPT 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备齐教材,扫描阅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引起学生对这位唐诗大师的兴趣。

2. 学习诗歌(30分钟)教师让学生朗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掌握词汇和表达方式。

3. 诗歌赏析(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历史、审美角度,分析和理解《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

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背景、结构、主题和意境等,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4. 拓展练习(30分钟)教师出示其他古代诗歌或现代诗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赏析,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认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对学生成绩的要求,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工作。

四、课后作业1.记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

2.读一读《唐诗三百首》中的其他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分析其含义、结构和意境。

3.回家后,探访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所住的城市、乡镇或村庄的历史文化、人文建筑等信息,写一篇200字的家乡游记文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课程背景本教学设计是基于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教材,选取了唐代诗人阮籍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首诗进行教学。

该诗是阮籍在唐代扬州的一次登高远眺所作,描述了眼前广阔的景象,以及对远方四州亲友的思念之情。

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的登高诗和阮籍的文学特色,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唐代的登高诗和阮籍的文学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1.教师介绍唐代登高诗的特点和阮籍的文学特色;2.教师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教师让学生学习背诵诗歌,并解释生僻字和词语的意义。

课文朗读1.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让学生逐句朗读,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2.教师针对每一句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3.教师带领全班逐句跟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课文分析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诗人的感情在哪些地方表达出来?诗中的美景如何描绘?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是什么?;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并呈现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作文练习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就诗歌中的一句话展开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作文交流和互相修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1.讲解法:由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了解;2.朗读法:通过朗读和模仿,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平;3.分析法:让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互动法:通过问答环节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2.通过作文练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3.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把握好讲解和互动的比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2.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3.教师还可以增加其他教学方法,如绘画、音乐等,让学生在多种艺术形式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1】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1】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②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2.过程与方法朗读、点拨、背诵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1.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和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体案 教师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体案  教师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习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本诗以哀景写哀情的特点。

课前预习案二、知识链接1.背景链接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病死,太子李诵继位为顺宗,改元永贞。

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革除弊政,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一些地方节度使勾结,于永贞元年(805)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贬王伾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

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

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

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

2.象征与比喻相似处:象征和比喻有不少类同之处,它们都由比喻与被比喻,象征与被象征的事物或道理两者所构成,往往都用具体的事物,使人产生形象的感觉、鲜明的印象,从而对所接受的事物或道理感到更亲切、更深刻。

不同处:(一)象征是文章的写作方法,而比喻则是用词造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象征一般是约定俗成的。

例如:火炬象征光明,又可以象征意志和情绪的热烈、高涨与坚定。

红色象征革命,又可象征喜庆。

这些都为大家所公认。

只有在写作上运用象征手法,才由作者特殊选定。

如高尔基用海燕的形象来象征战斗的无产阶级;茅盾选用白杨树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众。

而比喻,一般都是特定的,由说话或者写文章的人所特定使用的。

(三)比喻不分地域,也很少有什么民族特色;而象征则往往带有民族特色和地区色彩。

例如,中国人用红色象征喜庆,而有的国家却以白色象征喜庆。

(四)象征一定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抽象的意念和思想感情,而绝大多数的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两者都是事物,只不过常见和不常见或者更加具体形象罢了。

(五)被象征的意念或思想感情往往是不容易简单说明或不便说明,如高尔基的《海燕》以及鲁迅《药》的结尾中关于花环的描写,用的都是曲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一、引言柳州城楼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一座历史古迹,同时也是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

该城楼建于明代,位于柳江畔,是柳州市的象征之一。

登上城楼,可以俯瞰整个柳江流域的美景,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柳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教案旨在通过登上柳州城楼,引导学生了解柳州市的历史文化,并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柳州城楼和漳汀封连四州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柳州城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了解漳汀封连四州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3.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柳州城楼的历史和文化柳州城楼始建于明代,已有数百年历史。

它曾作为柳州的防御工事,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登上城楼,可以看到柳江流经城市的壮丽景色,也能感受到城楼的厚重氛围。

柳州城楼还是一座文化遗址,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

学生们可以在城楼内观看展览,了解柳州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发展。

他们还可以通过解读文物和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深入了解柳州城楼的文化价值。

3.2 漳汀封连四州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漳汀封连四州是指漳州、泉州、汀州和连州四个古代州名,这些地区在历史上都曾是重要的行政区划。

漳州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泉州也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曾经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汀州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州,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连州则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山水风光而闻名。

这四个州的文化各具特色,通过学习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教学活动4.1 参观柳州城楼安排学生们前往柳州城楼参观,观看相关的展览,了解柳州城楼的历史和文化。

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们观察城楼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展览中的文物和图片。

4.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柳州城楼和漳汀封连四州的历史和文化。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步骤、方法,能够完成对诗歌的独立赏析。
2.目标设计(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①了解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情感
②品读赏析,掌握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③感悟诗歌背后博大的思想境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习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及内容结构分析,重点难点分析)
第二环节
提供资料:沈德潜云: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探究问题:联系诗歌的颔联,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评论的?
学习效果:明确象征手法——诗句以自然景象暗指人事,狂风暴雨中的景象实乃作者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完成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步骤4:诗歌到诗人,进入诗歌探究(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
设计意图:触动学生思维,激发其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
4.学情分析(学生现状与需求分析)
尽管学生们从上小学开始就学习诗歌,到如今已是高二的学生,但由于这些古典诗歌离我们时代久远,学生们对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状态知之不多,使得多年来诗歌鉴赏就是老师讲授、学生生硬接受的过程。接触陌生的诗词依旧无从入手,茫然无措。我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程度是能够理解浅显诗歌的内容,基本把握诗歌情感,但对于表现手法则含混不清,对柳宗元的了解也仅仅限于初中学过的《小石潭记》,只知道柳宗元被贬永州。但是对于诗歌鉴赏部分《高考考试说明》在理解、鉴赏的基础上又加了一项内容为探究。这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赏析方法,让学生看到陌生的诗词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进一步达到自主赏析探究的程度。进而使学生慢慢地走进诗歌的天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背后博大的思想内涵。
柳宗元:一贬再贬,命途、情感均是大起大落

高中语文苏教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环境及诗人的遭遇;
2、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分析诗歌所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部分唐诗的基础上,对诗歌有了一定的分析方法,本节课主要对诗歌分类中的登临诗进行重点分析,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诗歌的特征以及此类诗的思想情感。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登临诗的意象特征,赏析登临诗的景物描写,及复杂的思想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一、登临诗概念
登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所谓登临诗,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楼、山、亭、台、阁等)而生发某种或某些情思的诗词。

二、题目特征
登临诗题目上主要有以下两种表述:
一种题目直称“登某处”或“上某处”,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登岳阳楼》、王安石《登飞来峰》、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鉴赏(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示了一幅情景
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

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
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
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


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
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
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但当他们赶到
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
到柳州之时写的。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

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

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
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

“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

于是感
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
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

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
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
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
近处所见。

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

就描绘风
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


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
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
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锚谩e牢岱ù笄
靶拶猓非世俗之所服。

”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
格的美好与芳洁。

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
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

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
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

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
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

这怎能不使
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

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
发的联想。

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
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
连四州。

“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
视野各异。

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

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
于“工对”的范围。

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
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
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
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

这就很自然地
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

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
气较直。

作者的高明之处。

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
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
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

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
四州”。

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

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