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生物八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word教案 (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及最新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

一.新知探究1.什么是推测?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还需要丰富的和。

2.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3.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讨论。

1.原始大气由哪些气体构成?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2.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4.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的部分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生命起源的海洋化学起源说。

2.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三、基础演练1.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②生命起源于陆地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3.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A.核酸B.蛋白质C.氨基酸D.葡萄糖4.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A.原始大气、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陆地C.原始大气、原始海洋D.原始海洋、原始海洋5.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6.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梅洋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四.课堂检测1.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相比,不含有()A.水蒸气B.氨C.氧气D.甲烷2.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此实验为以下哪一项推测提供了证据?()A.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氨基酸B.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的基本单位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D.甲烷、氨、氰化物、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是构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3.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B.从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的出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怎样进行的,米勒的实验结果足以说明问题;D.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科学家们还在进行不懈的探索。

人教版生物八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word说课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word说课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课稿安新县安州中学周季春Ⅰ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介绍了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后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的过程的几种学说,虽然这节课并不是初中生物阶段的重点章节,但它有很强的开放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它又为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很强,而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特点,层层设疑,悬念叠出,使整个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推测等方法的能力;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求新和敢于怀疑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实事求是.相互尊重.共同提高的科学态度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种论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测的能力;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求新和敢于怀疑的能力教学难点:学生对生命起源的过程的理解.5.教法分析(1).启发式教学法(2).观察法和讨论归纳法(3)通过上网报纸和书籍等,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4)迎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挥教师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学生6.整体构想:本节课的知识性不是很强,最主要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了全方位开放性课堂,从寻找论据,提炼论点全部都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在里面只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最后以PK赛的形式将课堂推向高潮,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Ⅱ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通过上网、报纸和书籍多种途径收集支持和推翻生命起源说的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目的是锻炼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分组。

2.过程实施(1)导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具神秘色彩的事物是非常感兴趣的,我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给学生讲女娲造人的故事导入第一种假说: “神创论”,很快的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跟教师一起融入课堂,并提出问题:地球上原本就有生命吗?它是怎样产生的呢?支持“神创论”的人是怎样认为的呢?让学生提炼出“神创论”的观点是:神创造了原始生命。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利用实验、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生命起源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设计问题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的敬畏之心,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程,掌握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点。同时,我会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我还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刚刚形成时,环境与现在的地球有何不同?这样的环境是否适合生命的存在?
3.提出问题:那么,生命是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诞生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生命的起源过程,包括原始大气、原始海洋、化学进化等知识点。
2.通过实验、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生命起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
【能力目标】
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难点:米勒实验的装置和原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制作课件,搜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学说资料。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起源的的观点:神创论
宇生学说
热泉生态系统
自然发生说 1、原始大气的成分:没有氧气
化学进化学说 2、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形成
3根据米勒等人的实验: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二、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原始大气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原始生命
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本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在生命起源假说的讨论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关注生命科学。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充满好奇,但又觉得这个话题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生命的起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此外,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如生命的起源动画、化石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认知。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生命是如何从无生命物质中产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如何起作用的?”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创设小组讨论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生命的起源过程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5.知识与价值观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和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生命的起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
3.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品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品教案
不会,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现在的海洋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环节三
拓展延伸
【中国天眼探索地外文明】
阅读相关资料。
知识拓展。
环节四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总结主要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
环节五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1.沸水所在装置模拟了什么?
沸水模拟原始海洋。
装气体的球型瓶模拟了什么?
甲烷、氨、氢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冷凝器冷却水模拟了什么?
冷凝器模拟降雨。
为什么要加放电装置?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2.科学家在装置的哪个部分发现了哪种有机物?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在装气体的球型瓶装置中发现了小分子有机物。
说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3.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没有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生存的环境条件。
【过渡】原始地球虽然没有氧气,但科学家推测在原始地球的恶劣环境下,生命正在一点点孕育。为此,科学家们不断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索,让我们一起跟随米勒的脚步,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
【展示图片】展示米勒及其实验装置,请同学们思考分析:
3.从实验结果看,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学生认真观察米勒实验装置示意图,分析各部分模拟的原始地球条件。
让学生逐渐明确化学进化的过程。
【分析归纳】
【提出问题】米勒实验能证明哪个过程?
虽然这一学说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是可能的,但有机物生成原始生命仍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尚未有充足的证据。

人教版八下生物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人教版八下生物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神创论——在证据面前,不攻自破二、化学起源说:1、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氢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无氧气和臭氧层。

2、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最大区别:没有氧气2、根据米勒等人的实验: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3、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简单的有机物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原始生命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

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这样设计是依据如下论述:“由于所有的科学概念均依赖于实验和观察的证实,所以从原则上讲,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定律等科学核心概念已经经过了广泛的证实,因而在他们被检验过的那些领域似乎不大容易发生变化。

在那些数据尚不完整,理解尚不充分的领域(例如人类进化的细节和全球变暖问题),新的证据一旦出现很可能要导致现有概念的变化或当前冲突的解决。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 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 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识的系统化。

达标练习进行达标测验、讲评与补偿
练习。

并布置有层次性的课外
活动任务。

达标练习。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八下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八下生物教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八下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本章内容讨论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等自然科学课题。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阐述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这一过程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教材从地球演变讲起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的起源。

这节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学的好教材。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一课时教案实例八年级生物教案●第六章生命的历史●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人类的探索生物不能由目前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产生,目前的生物只能通过繁殖产生。

(二)原始地球1.高温、地壳薄、有原始大气,后来才有水。

2.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无氧气和臭氧层。

(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1.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较大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界膜原始生命2.生命诞生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四)几个主要年份46亿年前形成原始地球38亿年前形成原始海洋35亿年前形成原始生命。

六、习题与解释1.随堂练习(1)第一个用实验证明生命不能自然发生的人是( ) (a)米勒(b)雷地(c)巴斯德(d)达尔文(2)原始地球上的物质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生成小分子有机物直至产生生命物质所需的条件有( ) (a)高温(b)闪电(c)紫外线(d)以上都是(3)非生命物质演化为生命的场所是在( ) (a)原始海洋(b)原始土壤(c)原始大(d)原始陆地2.课后练习(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说明了。

(5)米勒的实验及后来许多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用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来合成各种氨基酸,这些实验用来证明。

(6)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有、、、等气体,没有、和。

(7)原始生命起源于物质,原始生命在形成的。

是进化的结果。

(8)科学家推测,地球形成于年前,原始海洋形成于后前,原始生命形成于年前。

人教版生物八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word教案1

人教版生物八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word教案1

生物: 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下)知识目标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能力目标1. 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过程;2.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2. 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

学习方法1.推测判断;2. 小组讨论辩论;3. 分类归纳学习工具1.图片资料;2. 学生讲述有关生命起源的故事;3.Internet 上的资源学习过程课前准备(事先 1 周安排)课前召开各班生物课代表和生物兴趣小组长会议,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传说、故事、新闻、媒体报道等。

课时1:分析推测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

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不攻自破。

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米勒实验。

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T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

然而,目前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据。

许多科学家认为从科学实验来找到能够作为“化学进化学说”的证据,难度很大;在这种现状下,促使科学家另辟新径,寻找新的途径来探索生命的起源。

推测判断三:宇宙起源学说学习结论:人类在不断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地球外天体存在生命是完全可能的。

课时2: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进行科学推测慕具备一下条件:1要有确凿的遅据;2要苞严密的逻辑;3慕脊丰冨的联想的想象.课外拓展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来自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的最新报道,并与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

记录好学习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各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一致认同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
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尝试运用证据作出推测。
(三)师生对话,快乐学习
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播放化学进化的视频)
生3:原始界膜相当于原始细胞膜,将大分子物质和周围的海水分割开来,形成独立体系。
生4:当独立体系出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值活动后,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
生5:原始生命诞生在原始海洋里。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采用教师引导、讲解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设计的
(播放米勒模拟实验视频)
师:看完了实验过程,我们来看一下米勒的实验装置。
(展示实验模型)
师:关于这个模拟实验,请同学们思考这些问题:(课件展示)
1、烧瓶中的沸水模拟原始地球的什么环境?
2、水蒸气有什么作用?
3、烧瓶中混合气体模拟的是什么?
4、火花放电模拟的是什么?
5、冷凝器可使反应后的气体与水蒸气形成液体,这模拟了什么过程?
问题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测,发散思维的能力。
小实验非常形象直观,学生从视觉上形象的感受到了原始界膜存在的意义。
(四)证据分析,推测雏形
师:这张图片是距今35亿年类似细菌的化石,根据图片推测,原始生命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形式?和现在地球上哪种生物比较相似?(给学生有效的提示:原始生命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是自养还是异养?)
师: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的起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珍惜生命资源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其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勇于面对困难,追求真理。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
教学方法:运用生物进化树,结合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梳理生物进化历程,认识生命多样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主题:分析生命起源的假说,探讨生命化学进化过程。
2.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3.讨论内容:
(1)生命起源假说的优缺点分析。
(2)生命化学进化过程中,无机物如何生成有机物,有机小分子如何合成有机大分子等。
第一课时:生命起源的假说与证据
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生命的起源问题。
2.基本概念:讲解生命起源的假说,如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化学进化论等。
3.证据分析:介绍地质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支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4.课堂实践:分组讨论,分析各种生命起源假说的优缺点。
第二课时:原始地球环境与生命化学进化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基本概念,包括生命起源的假说、证据及科学研究方法。
2.掌握原始地球的环境特点,了解地球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3.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理解生命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变。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3)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通过讲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地球上的生命为什么会如此丰富多样?”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1.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的奥秘。
2.强化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动、形象的事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命的起源及生命在地球上的发展历程,掌握生命起源的基本学说,如化学进化论等。
2.了解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及其在生命树上的位置。
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探讨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有一定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4.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进化等,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物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精品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精品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我便利用这个特点,层层设疑,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教学重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海洋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地球起源与生命进化》视频1:视频中展现了哪些内容2:在地球上,生命千姿百态,那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跟着前人的脚步,探索生命的起源的奥秘。

学习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展示原始地球想象图1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2、生命起源的观点1——神创论1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叫神创论,同学们你听过那些关于神创论的传说2展示神创论图片教师总结:无论是东方女娲造人的传说还是西方有关亚当夏娃的神话,都有一个共同点,人是神创造的,那么神是怎么来的,人想象出来的,所以这个观点科学么,当然是不科学的。

3、科学的方法——推测(1)推测:科学的证据、严密的逻辑推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了解到生命的出现是相当漫长的,不会这样短的时间内产生,我们仍然在不断探索,我们将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

4、生命起源的推测2——宇生说(1)说到宇宙,你们想到什么呢(2)同学们想一想那么外星生命有没有可能来到地球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在课本上合作找一找有哪些证据能够证明我们刚才的猜想呢教师: 这两位同学推测得也不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米勒的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渗透生命是物质的、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以及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通过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参考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首先提出生命物质与世界上其他各种物质一样,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生命物质的发生即生命起源,生命物质的发展即生物进化。

引出生命起源的课题。

2、关于生命起源的教学,开始可组织学生讨论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各样的说法。

要求学生把他们知道的各种说法的主要内容、论点简述出来,并对各种说法进行简单的评价或提出各种说法的论据。

如果学生说不全,教师可做为参与讨论者,与学生一起议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将学生不知的或知之不全的内容提出来。

这样,教师是以一个与学生平等的朋友的身份参与讨论,而不是以一个居高临下的教育者的身份来教育学生。

讨论中如果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了争论,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某种意见,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师应该将讨论或争论引导到化学进化的假说方面来。

为了能使讨论顺利进行,教师可在课下通过板报、课外小组活动或其他方式,将有关生命起源的一些资料、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课前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讨论中引导学生对各种说法进行比较、评价,最后的结论是:化学进化的假说有大量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并为广大学者所承认,因此这种假说更为科学、可信。

由此引出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内容。

3、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教学,可运用谈话法,联系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的旧知识,过渡到生命的起源必先产生有机物的内容上来。

按此思路,教学中可提出这样的问题:①如果通过化学进化,生命一旦产生,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应该是什么?②生命物质的成分中最体现上述特征的是哪些物质?③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哪些物质?在学生回答了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进化的假说认为生命起源必先产生出小分子的有机物,而这些小分子有机物的产生又是有条件的,从而过渡到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的教学内容上。

4、由于学生在地理课上没有学习过关于地球形成的知识,所以教师可运用讲述法来讲述地球大气和地球海洋的形成,以及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其他条件。

最后由学生来归纳总结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三方面的条件:①物质条件即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②能量条件即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③场所条件即原始海洋。

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正是原始地球提供了这些条件,才使得原始大气中的一些无机物,在获得一定能量的条件下,形成了一些有机物,汇集到原始海洋中,为生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这种推测能否用实验来证实呢?如果用实验来证实的话,实验方法上应该有什么特点呢?提出以上两问题,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模拟实验法”的结论,让学生明确非模拟实验是不能证实上述推测的。

5、运用直观媒体讲述米勒实验的装置后,由学生分析装置是如何模拟原始地球状况的?实验结果产生了氨基酸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学生分析回答这两个问题后,教师小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提出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下一课时再进行学习)。

第二课时:1、第二课时的开始可以让学生回忆第一课时所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如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假说为什么能为广大学者所承认?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哪些条件?米勒的实验装置是怎样模拟原始地球状况的?米勒的实验及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等等由学生来回答,接着进行化学进化过程的教学。

2、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教学可按以下图解所显示的思路,运用讲述与谈话相结合的方法,边讲边画边写,最后使学生明确化学进化的四个阶段的大致情况。

化学进化的第一阶段,要强调通过各种模拟实验表明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很可能发生在原始地球的大气之中,有机小分子物质最后汇集在原始海洋之中。

化学进化的第二阶段,要强调化学变化主要是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这一内容可让学生根据旧知识来回答,即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核苷酸聚合成核酸。

还要强调通过各种模拟实验制造出的高分子物质只是类似蛋白质和核酸的物质,因此,只是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了一些线索,表明此阶段的变化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也是可能的。

化学进化的第三阶段,要强调多分子体系形成的可能过程,以及推测多分子体系的三个主要特点,即①多分子体系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核酸等有机高分子物质;②多分子体系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最原始的界膜,已经与周围的原始海洋环境分隔开了;③多分子体系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是能够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活动。

但是要让学生明确,原始的物质交换还不是新陈代谢作用。

化学进化的第四阶段,要强调:①此阶段的复杂性、重要性和长期性;②原始生命的两项最重要的特征;③原始生命的产生既是化学进化的结束,又是生物进化的开始。

3、在化学进化四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给予有效地培养和指导。

例如:(1)指导学生对化学进化过程中,物质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综合。

经过学生的讨论或运用谈话法,最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以下三点规律:①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物质;②从小分子物质形成大分子物质;③从无生命物质演变为有生命物质。

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

(2)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记方法。

在化学进化四个阶段的表述中,用了四个不同的动词,应该让学生分析四个动词的不同含义,尤其对前三个近义词更要分辨清楚。

“生成”有从无到有的含义,即原来没有有机物,而现在新生出来了有机物。

“形成”有从小到大的含义,即有机物从小分子形成高分子。

“组成”有从部分构成系统整体的含义,即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了多分子体系。

“演变”有变化繁多、时间漫长的含义,即演变的过程极其复杂、漫长。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清楚四个动词的含义,再结合物质变化的规律,识记四个阶段就很容易了。

(3)指导学生联系前面学习过的新陈代谢类型的知识,分析原始生命的新陈代谢类型可能是哪一类。

由于原始生命刚刚诞生,还不可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像硝化细菌那样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它只能直接从原始海洋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因此,从同化作用看,其代谢类型可能是异养型的。

由于原始生命所处的原始地球大气是第二代大气,属还原性大气,大气层中没有氧,因此,从异化作用看,其代谢类型可能是厌氧型的。

如果能引导学生做出上述的分析,或由教师讲述与学生分析相结合而得出结论,不但能复习巩固过去学过的旧知识,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于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的教学内容,可安排在化学进化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来学习,以说明化学进化中从小分子有机物形成高分子有机物。

但要给学生说明,我国的研究成就,不是模拟实验,而是人工合成,所以不能证实第二阶段的变化。

这部分教学内容也可安排在最后来学习,强调研究成果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无论是哪种安排,都要让学生明确这些重大成就的意义,不但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方面的进展,而且对于人类研究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规律,并为将来人工制造新的生命物质,改造和创造生命,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此外,学习重大成就的知识,要注意指导学生联系旧知识,让学生分析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分子结构概况,使前后知识建立起联系。

5、第二课时完成后,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当堂进行反馈和矫正(检测方式和内容略)。

小资料一、关于生命起源的几个假说:1、特创论(或神造说)。

这一假说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生命是上帝或神按照一定的目的,一次性地创造出来的。

这一假说极为简单地把生命的起源推到了一个不可知、也无法证明的上帝和神的身上,这是在有科学之前,由于人类的愚昧无知而提出的。

这一假说把生命起源的问题,划归神学的范围,因而是极不科学的。

2、自生论(或自然发生说)。

这一假说是很多人根据一些错误的观察而提出的,认为生命是自然而然地由非生命物质产生的,而且是从非生命物质中突然产生出来。

例如,中国古代有“腐草化萤”、“朽木化蝉”、“白石化羊”等说法;希腊有“泥土变鱼”的传说;17世纪欧洲有“腐肉生蛆”的说法等。

这一假说本来出自原始社会人类的自然观,认为生命来自非生命物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但因为是观察粗糙、错误而得出的结论,所以这一假说实际上又否认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转化条件,因而否认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界限。

3、生源论(或生生说)。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用一系列实验证明了,生命是不可能自然发生的,生命只能由同类生物通过繁殖而产生。

这一假说虽然证明了“自生论”是错误的,但又否认了非生物转化为生物的可能性,从而否认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按这一假说的看法,生命不能自然发生,只能以繁殖的方式产生,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一假说是无法解释的。

4、宇宙生命论(或泛生说)。

这一假说提倡“一切生命来自生命”的观点,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飞来”。

这一假说认为,宇宙太空中的“生命胚种”可以随着陨石或其他途径跌落在地球表面,即成为最初的生命起点。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已发现的星球上,自然状况下是没有保存生命的条件的,因为没有氧气,温度接近绝对零度,又充满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射线等,因此任何“生命胚体”是不可能保存的。

这个假说实际上把生命起源的问题推到了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去了,同时这个假说对于“宇宙中的生命又是怎样起源”的问题,仍是无法解释的。

5、新自生论(或化学进化说)。

这个假说也主张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产生的,但与“自生论”不同,认为生命是在漫长的宇宙进化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到某一阶段的产物,不是现在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的。

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问题,从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古生物学、古生物化学等多学科,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这一假说提出:在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地球上由没有生命的无机物逐步发展成今天的生命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