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造假防范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1. 引言1.1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通过篡改会计记录、虚构业绩等手段,以达到欺骗投资者、股东和监管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目的。
会计造假的危害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和发展造成影响,更可能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者利益受损,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会计造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现象,需要深入分析其定义与表现形式、危害与影响、原因分析、防范措施以及治理机制。
只有全面理解会计造假的本质和特点,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治理水平,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深入探讨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问题,为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稳定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会计造假的定义与表现形式会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利益目的,通过故意虚增收入、虚报资产、隐匿负债或利润等方式,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造假,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的行为。
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资产减值问题:企业可能通过评估资产价值不实来虚增资产,或者故意隐瞒资产贬值的事实,以保持企业资产净值不受损害。
2. 收入与支出操纵:企业可能会通过虚构收入或操纵支出来操纵财务数据,从而掩盖真实业绩。
3. 资产负债表的伪装:企业可能通过调整账户余额或变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使其看起来更有利于企业。
4. 利润的虚增:企业可能会通过虚构交易或调整会计政策来虚增利润,使企业看起来更具竞争力。
5. 现金流量的操纵:企业可能会通过人为干预现金流量表的数据,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现状。
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段进行欺诈。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加强监管,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会计造假的危害与影响会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影响。
会计造假会导致企业财务报告的失真,影响到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
浅谈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与建议
浅谈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与建议会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谋取私利,通过篡改财务报表或者其他会计记录,达到虚假陈述财务状况的行为。
会计造假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也会扭曲市场竞争,损害国民经济利益,对企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危害。
防范会计造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浅谈一些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成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与程序,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和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体系。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预防会计造假的首要步骤。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财务审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对内部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培训,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文化,增强员工的诚信意识,提高员工对财务造假的抵制能力。
二、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对于防范会计造假至关重要。
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保障,防止系统被黑客或其他人员恶意攻击,造成数据泄露、篡改等问题。
企业应当加强对系统操作权限的管控,制定明确的系统使用权限表,限制不同人员对系统操作的权限,防止发生内部人员利用系统漏洞或滥用权限的情况。
三、加强财务报表的审计与审核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披露的重要财务信息,对外界的投资者、债权人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与审核工作,对于防范会计造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应当积极配合并聘请专业的审计师事务所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认真审核,发现可能存在的会计造假行为并及时纠正。
企业应当主动公开并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四、加强行业自律与监管行业自律是指在行业内由企业自行主导的、自愿执行的一系列规范行为,通过行业自律组织、行业公会等方式,制定行业内的行为规范、执业准则等,促使行业内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行业整体的诚信水平。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造假是指企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虚假记账、编造交易等手段,在财务报告中虚报收入、利润或减少负债等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违规,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损害整个市场的秩序和公平性。
对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造假的影响非常严重,不仅会直接损害企业的利益,还会让股东、投资者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方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会计造假行为还会动摇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是财务管理和监管机构的重要职责。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权限限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会计造假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也是防范会计造假的关键。
会计人员是财务报告的编制者和保管者,他们的能力和职业操守直接影响着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财务报告编制规范的培训,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人员可能存在的不端行为,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管和规范也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途径。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规范,可以有效地约束并监督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减少会计造假的可能性。
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使公司管理层自觉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财务审计的监督和规范也是防范会计造假的有效途径。
财务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合规性的核查,是防范会计造假的最后一道防线。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约束其审计行为,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造假行为。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造假是会计领域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它指的是国内外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项目、数据和报告方面的有意篡改或修改,以提高公司财务表现。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造假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
因此,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防范会计造假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稳健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首要的。
企业应建立规范的管理程序和流程,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完善制度及流程企业通过完善制度及流程,来规范会计工作。
逐步完善制度流程,厘清会计流程,实行会计凭证的备查制度,建立索引卡片,规范增删改操作等,从而确保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教育培训企业应该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并为其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会计准则和内控制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强化其职业道德,以避免会计记录的故意失实和误导性。
4. 审核制度企业应建立稳健的财务审计制度,明确审计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安排会计人员的时间,及时发现和纠正记录错误。
1. 强化法律法规宣导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合规意识。
同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加强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
2. 加强审计工作加强审计工作,充分利用财务审计、内部审计、资产评估、律师、会计师等多种资源进行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现和打击能力。
3. 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通过资本市场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公开企业财务信息,对可能会导致会计造假的行业进行监督管理,防范全社会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发生。
总之,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对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从上述措施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监管机构赢得信任。
论述会计造假的成因与防范
2017.12.1-2017.12.31:学生完成论文选题;
2017.12.20-2018.1.10:学生、指导老师、教研室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8.1.10-2018.2.20: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8年2月29日前毕业论文收集资料,写出初步提纲;交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7.相关参考文献:
[1]翁瑞甜.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商业经济,2015(12):152-153.
[2]桂德军.会计诚信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52-52.
[3]李建军.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74-74.
[4]朱秋月.谈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144-144.
[5]牟思创.试论会计造假防范及其治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2):150-151.
[6]李若拙,王萍.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商场现代化,2015(08):203-204.
[7]赵燕玲.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J].商情,2011(26):8-8.
[8]郝晓娟.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5):187-188.
[9]李晓红.浅谈会计造假的危害及原因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95-96.
[10]林海.麦道夫案:令美证监会反思的金融骗局.检察风云,2016(17):60-61.
[11]潘虹.试论会计造假与治理措施.商场现代化,2013(23):157-157.
[12]赵连灯.企业会计造假的动因及防范对策.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59-60.
浅谈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与建议
浅谈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与建议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防范会计造假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根本的防范措施。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特点,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合法合规。
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明确的权责划分、严格的财务审批程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等,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只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地防范会计造假。
二、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会计人员是负责记录和核算企业各项业务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会计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对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心中有数,不可轻举妄动。
企业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和监督,确保他们不因为私利而对财务报表进行篡改和伪造。
三、加强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企业了解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
通过财务审计,企业可以发现财务报表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
企业应该严肃对待财务审计,委托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独立、客观、全面的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信。
企业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主动提供审计需要的信息和数据,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各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在风险管理中,要特别重视财务风险,对可能导致会计造假的各种因素要有所警惕,加强风险控制的力度。
企业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做到风险管理的全程监控和全员参与,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建立举报制度和奖惩机制对于防范会计造假,举报制度和奖惩机制同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会计造假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诈骗行为,它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
失真,从而误导投资者和用户。
为了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下面提
供几个方法和建议:
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
效地管理风险、保护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企业应该根据
业务运作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案,并对其实施、监
督和改进。
2.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其具有审慎、诚实、公正的精神。
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
惩罚机制,激发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并防止其受到不当诱惑。
3.加强内外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的
缺陷和风险,防范和治理财务犯罪行为。
外部审计是保证财务信息
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之一,审计机构应该秉持公正、客观、独立、
审慎的原则,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
4.加强信息披露。
企业应该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重要信息,让投资者和用户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避免其根据虚假财务信息做
出的错误决策。
同时,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和追责力度,对违规企
业进行惩罚。
5.加强技术防范手段的应用。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预防和发
现财务造假行为。
最后,企业应该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弘扬诚实、守信、公正的企业文化,以及加强对员工的监管和管理,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
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范文
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近年来,会计造假问题屡屡出现,不仅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也对社会信任体系造成了巨大威胁。
加强会计造假防范和治理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1、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可能采取一些违规的会计方法,例如虚构应收账款、虚假调整资产负债表等,来掩盖实际营业状况。
2、管理层决策错误或压力过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市场下滑、竞争加剧等,管理层为了避免企业负面效应,会采取一些不正当行为,例如不规范的资本开支、虚构收入等。
3、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容易在会计报表上产生虚报和误导的情况。
二、会计造假防范的方法1、加强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完善财务报表审核流程,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反腐败法规。
2、认真贯彻会计准则:企业应认真贯彻会计准则,对收入、费用、成本、资产和负债等方面进行准确的记录和计量,在会计政策的确定上,应坚持规范、真实和合法的原则,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3、增强社会监督力度: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到会计监管和风险评估中,提高行业自律和规范性。
三、会计造假治理的措施1、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治理机构、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股东和董事会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和有效性。
2、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应加强信息技术支持,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财务信息的快速和准确性,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理会计造假问题。
3、加强外部审计:企业应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实现财务报表查证和内部审计相互独立,避免利益冲突和监管漏洞,提高对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能力。
四、结语会计造假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和社会信任体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风险和影响,加强会计造假防范和治理,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管机制和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和信息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本文阐述了会计造假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危害,分析了会计造假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和治理措施。
要加強会计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实施诚信工程。
标签:会计造假;治理;防范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和政府部门做出决定的重要根据。
然而,会计造假行为也日益猖獗,存在于各种经济活动之中。
众所周知,会计造假所形成的虚假信息会严重影响各类决策者的行为,难以发挥会计信息会计活动在市场中的作用,从而毁坏市场运行规则。
一、会计造假概述会计造假是指会计从业人员或者企业负责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相关主体的利益,篡改会计凭证,制作虚假会计报表,进而违反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的行为。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企业负责人必须要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不得出现信息失真。
会计责任主体要清楚自己的责任,认清法律的界限,一旦事发,单位负责人不能以各种借口来推卸责任,必须承担罪责。
会计造假有两种形式:其一是会计事项的造假,其二是会计报表的造假。
前者通常是为了盗窃公司财产,使其为个人所得物,后者是有意的篡改会计报表,这些财务报表带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致使盈利增多的假象,从而股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被欺骗。
会计造假主体是指介入会计造假的组织参与者,对后果负责的人,假账的根源在于会计人员,但造假需要各方面条件:会计知识,实施手段等,同时必需有合适的环境,因而绝不是一个会计人员能单独完成的。
会计造假主体应包括制作假账和相关违法行为的主谋、共谋和执行者[1]。
会计造假主体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相应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不同的造假主体在造假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职责,共同参与会计造假。
二、会计造假的表现形式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国有资产不足、经济领域潜在风险加大、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企业筹资困难等,极大地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进程,这些情况或多或少都与企业会计造假行为有关。
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企业会计造假的手段包括:
1. 改变货币计量基础:企业在计算财务数据时,可选择不同的货币计量基础,如成本计量、市价计量等,如果企业想要通过改变货币计量基础来隐藏财务状况,就会造成信息失真。
2. 延迟确认收入或确认成本:企业在确认收入或成本时,可以选择拖延时间,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成本,这些方式都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3. 赊账和坏账处理:企业可以通过将账款挪用来改变账龄和账面金额,或者通过虚构坏账进行财务造假。
4. 资产价值虚增或虚减: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产估值方法、虚构资产等手段来虚增或虚减资产的价值。
为了防范这些财务造假手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包括审计、评估等环节。
2. 鼓励透明和诚信经营,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管。
3. 坚持公正、谨慎、透明原则,避免夸大收入和资产价值。
4. 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培训和监督。
[精编]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研究
[精编]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研究标题: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研究一、引言随着商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日益受到关注。
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因此,如何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1.利益驱动:这是会计造假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企业可能通过虚报收入、隐瞒费用等方式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的信任,从而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2.内部控制缺陷: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如内部审计不力、权力过度集中等,将为会计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3.法律制裁不力:对于会计造假行为,如果法律制裁不够严厉,那么企业或个人就有可能冒险一试。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1.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计、权力制衡等,以减少会计造假的机会。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第一道关口,提高他们的素质,可以有效地防范会计造假。
3.加强法律制裁:对于发现的会计造假行为,应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制裁,提高违法成本。
四、会计造治的治理1.强化监督:包括企业内部监督、外部审计监督以及政府监督等,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实施问责制度:对于发现的会计造假行为,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对相关管理层进行问责,形成有效的威慑。
3.建立诚信文化:通过建立诚信文化,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五、结论会计造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治理。
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监督和法律制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公平、透明、诚信的商业环境。
六、建议1.针对利益驱动问题,建议企业在制定奖励机制时,应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避免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价值。
2.对于内部控制问题,建议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时,应重点关注权力制衡和内部审计两个方面。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隐瞒、误导、篡改或虚构重要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目的。
会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探讨会计造假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预防会计造假的措施1.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会计造假的第一道防线。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严格执行。
企业还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有效性。
2.加强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发现会计造假行为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选择具有良好声誉和专业素养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减少审计风险。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预防会计造假的重要举措。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使员工能够通过诚实守信获得合理的报酬和晋升机会,减少因为财务目标压力而造假的动机。
对于发现和揭露会计造假行为的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保护,鼓励员工主动监督和报告不正当行为。
4.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员工对会计伦理的认识和遵守。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培训机制,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操守和风险意识。
1.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规范和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信披审核,及时发现和查处会计造假行为。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要依法严厉处理,对于涉嫌会计造假的企业,有关部门应加大调查力度,严肃追责,维护市场秩序。
2.建立举报机制建立健全的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举报会计造假行为。
监管部门应建立热线举报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举报活动的顺利进行。
对举报线索进行及时查处,严格保密,给予举报人适当的奖励,树立举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惩治力度对于发现的会计造假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厉惩处,绝不姑息。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论文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论文1000字摘要:会计造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对公司的运营和投资者的判断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阐述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防范与治理措施,提出加强信息披露、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执法力度以及提高总体的法制水平等措施来预防和治理会计造假问题,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会计造假、防范、治理、信息披露、规章制度一、背景及意义会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编造或夸大财务数据、隐瞒或误报资产负债、营业收入、成本等财务信息来达到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目的的行为。
会计造假已成为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造成了财产损失、政治风险和社会不信任等严重后果。
会计造假事件的频发加剧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不信任,更加突出了明确的治理问题。
因此,加强对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显得至关重要。
二、原因分析1.缺乏诚信意识缺乏诚信意识是造假行为的根源。
会计人员没有对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形成认知,对公司和投资者都不负任何责任,从而降低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这种情况导致了部分会计人员报表编制过程中,夸大收入和利润,而漏报或隐瞒负债,从而导致了一些虚假和虚构的数据,直接导致了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
2.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监督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监督是导致会计造假事件持续出现的原因之一。
在效力不高、执行难上加难的情况下,企业工作人员很容易采取一些不负责任,甚至不道德的做法来达到企图提高公司绩效的目标,这些会计人员对企业在具体业务中违反规定行为的故意漏洞和故意违反局限等情况的发掘乃至经验的沉淀等方面缺少制度和法律监督,从而形成了一些不规范和不合法的行为。
3.控制不力在大量的内控监管缺失和不规范,使得内部信息交流留下了空子。
会计信息完整度和准确性的不确定性,让管理人员无法掌握重要的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发现数据异常,提高了会计造假的可能性。
此外,在具体人员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过多的奖励制度,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让工作人员对规范性控制缺乏尊重和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会计造假的推波助澜作用。
会计造假防控措施有哪些
会计造假防控措施有哪些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会计造假行为的防控。
会计造假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还会给企业信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会计造假防控措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会计造假防控措施。
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企业组织结构和各项工作规范的总和,旨在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得以保护。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发现会计造假行为。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制度,并进行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此外,应建立有效的审计和核查机制,加强对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财务报表的监管,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财务会计人员是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主要处理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此外,应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激励诚实守信的财务会计人员,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 引入第三方审计为了有效地发现会计造假行为,企业可以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工作。
第三方审计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
通过引入第三方审计,企业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并有效地防范会计造假的风险。
4. 加强内外部监管和合规意识内外部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监管和检查,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企业应加强对内外部监管的配合,并自觉接受监督。
此外,企业应加强对合规意识的培养,确保所有会计处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因为违反规定而引发的会计造假行为。
综上所述,会计造假是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但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引入第三方审计和加强内外部监管和合规意识等措施,企业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然而,由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会计造假防控措施,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故意夸大收入、利润和资产,或者故意隐瞒负债和费用,以达到虚假融资、税收逃避、违约规避或者股价操纵等目的的行为。
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和金融秩序。
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是企业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首先需要从机制上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所制定的、为识别、评估、管理和监控风险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系列组织措施。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防范会计造假,其中包括完善的授权和程序管控、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分析、健全的信息传递和监控机制等。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会计造假的可能性。
企业还应该通过内部审计等方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会计业务进行规范管理,也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举措。
会计准则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只有规范的会计准则才能减少会计造假的空间。
国家和行业组织应该不断完善和修订会计准则,确保其符合实际经济环境和国际惯例,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企业也应该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会计准则培训,提高员工的会计伦理素养和专业能力,增强他们对规范会计准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加强外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也是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管制度,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督。
对违反会计法规和准则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予以处罚,并公开曝光,形成威慑效应。
也应该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机构等,进行对企业的独立审计和监督,发现和揭露会计造假行为,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除了以上措施,企业还可以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开题报告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目录1. 引言:会计造假的背景和重要性2. 会计造假的类型和手段3. 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影响4. 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5. 会计造假的治理策略6. 结论:建立透明、诚信的会计环境的重要性1. 引言:会计造假的背景和重要性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通过故意篡改数据、隐瞒真相或利用会计漏洞等手段,以达到欺骗投资者或监管机关的目的。
会计造假对企业和整个市场都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和不可忽视的风险。
会计信息是投资者、管理层、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决策的基础,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将导致投资决策的错误和市场的不公正性,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2. 会计造假的类型和手段会计造假可以分为收入操纵、费用操纵、资产操纵和负债操纵等不同类型。
具体的手段包括虚构收入、变相增加费用、夸大资产价值、隐藏负债等等。
这些手段往往通过人为干预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而实现。
公司可能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来提高业绩,或者夸大资产的价值以获得更多的贷款。
3. 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影响会计造假往往源于企业面临压力或动机,其中包括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避免承认业绩下滑、融资困难、规避监管等。
会计造假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投资者的信任丧失、公司声誉受损以及投资者的财务损失。
会计造假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破坏市场秩序,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
4. 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为了预防会计造假,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的职责分工、有效的审计流程和严格的报表审核。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
企业还应加强对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并主动接受第三方的审计和监督。
5. 会计造假的治理策略除了防范措施外,对于已经发生的会计造假,需要及时进行治理和处罚。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另要加强舆论监督和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对真实财务信息的辨识能力,减少因会计造假而造成的风险。
会计师的财务造假防范
会计师的财务造假防范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会计师扮演着财务报表准确性和透明度的守护者角色。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会计师也会陷入道德、伦理和经济压力的漩涡之中,从而参与到财务造假的行为中。
本文将探讨会计师的财务造假防范,以确保会计事务的诚信和准确性。
1. 了解财务造假的风险和识别标志首先,会计师应该了解财务造假的不同形式和技巧。
这包括虚增收入、隐瞒负债、资本化开支、突出一次性项目等手法。
了解这些风险和识别标志可以帮助会计师更好地防范财务造假。
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会计师应该与公司管理层合作,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系统包括制定并执行适当的财务政策和程序、设立审计委员会、实施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等。
这些制度和措施都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3. 加强审计程序和技巧审计程序和技巧是会计师保护财务报表诚信的关键。
会计师应该按照审计准则和标准,采取适当的程序来检查和核实财务记录的真实性。
此外,会计师还应该不断提高审计技巧,包括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等,以更好地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
4. 提倡道德和职业操守道德和职业操守是会计师职业的核心价值观。
会计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积极提倡公司内部和整个行业的道德操守。
此外,公司管理层也应该重视道德的重要性,建立道德激励和惩戒机制,确保员工遵守职业道德标准。
5. 实施独立的审计机构监管为了确保会计师的财务造假防范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独立的审计机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独立性和职业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6. 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公司应该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审计委员会应该由独立于经营管理层的董事组成,并拥有充足的财务和审计知识。
他们应该积极履行职责,对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进行监督和预防。
7. 加强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是预防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Shangai zhong qiao college毕业专题报告论文题目:执行时间: 年月至年月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系、专业:指导教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引言一、绪论(一)会计造假的概述(二)会计造假的主要表现(三)会计造假的危害二、会计造假的现状及可能出现的趋势(一)会计造假的现状(二)会计造假的可能出现的趋势三、会计造假的原因(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三)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四)相关人员的主观因素四、会计造假的动机(一)政治动机(二)利益动机(三)借贷动机(四)融资动机(五)炒作股票的动机(六)偷、漏税金的动机五、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的措施(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职业道德(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四)加强独立审计作用,提高独立审计质量六、打击会计造假的意义七、总结八、参考文献九、致谢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尽管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但总有一些人想方设法的钻空子,这也说明会计造假的现象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有更加猖獗的趋势。
总而言之,这不断打击的措施,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
要想有效的遏制这种现象,还必须不断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各界的监督,内外兼顾的从它的根部源头抓起,在危害更严重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
会计造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扰乱了经济秩序,滋长腐败,又打击了投资者信心,损害了会计人员形象。
企业会计造假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危及到国家、企业和社会个人的利益,可能成为制约中国改革政策选择、改革中的资源配置和改革后的绩效评估的"瓶颈"。
因而,有效解决会计造假问题,已成为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对会计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朱镕基总理更是亲自作出了不做假账的批示。
只有建立起更完善的会计制度、监督制度,并且当会计诚信成为全社会共识的时候,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越来越好,我国的经济才能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造假会计监督防范措施职业道德论企业造假防范与治理黄心如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也使会计标准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特别是近年来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在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会计行业的弊端也随之日益彰显出来,会计造假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很多会计人员的一种通病。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会计造假的案例,不仅我们国家是这样,国际上许多国家也是如此,这就使整个会计行业的信誉都受到颠覆,成为了民众的热门话题,使得会计造假现象亟待解决。
本文紧扣会计行业现存的不良现象,以会计造假为主线,系统的从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现状、带来的危害、以及治理的措施等方面来阐述会计造假。
本文还通过结合一些案例,来充分的反映会计造假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深刻的揭露造假现象,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话题,从而使更多的人来监督,以达到减少会计造假现象发生的目的。
一、绪论(一)会计造假概述会计造假是指会计造假的策划、组织、指挥、参与和具体实施,也就是假账的涉案和后果承担。
假账是会计人员直接制造的,但造假既需综合知识、做假技巧、胆量,更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背景,因而一般绝不是一个会计人员能完成的,会计造假主体应包括炮制假账和相关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谋和执行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的改变,会计造假主体的构成亦变得复杂起来,其动因和作案手段也出现多样性和复杂化的趋势。
(二)会计假账的主要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的作用越来越大,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已日益成为企业管理者、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但同时,会计造假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从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1929年美国的股市大崩溃再到近几年美国安然、世通的造假事件,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造假案件,造成了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
会计造假已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会计造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
(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造假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
(3)账外设账。
(4)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
(5)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6)违法违纪手段隐蔽,做假技术不断发展。
(7)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
会计造假这个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要找出会计造假的原因,并研究行之有效的治假措施已成为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会计假账的危害1.经济危害首先,很大程度上导致微观决策失误;很大程度上形成宏观调控错位;很大程度上阻碍市场体制完善;很大程度上削弱国家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中国接轨国际经济。
2.社会危害很大程度上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产生社会信用危机;很大程度上影响职业道德建设.3.政治危害一定程度上影响执政党的政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威信;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政治稳定;二、会计造假的现状及可能出现的趋势(一)会计造假的现状“会计”这个职位很早就存在了,我个人认为会计造假的现象就是会计的衍生体,在会计产生之时它也存在了,只是在以前没有这么明显的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已。
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也愈演愈烈了,当前,会计行业、会计人员中不少人给世人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失信、违规、践踏信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屡屡发生,导致会计的信息质量不高,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已不是什么造假的稀有手法,它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
例如:2009年黑龙江省财政厅对全省394个单位的《会计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结果发现在会计信息质量上,企业共虚列资产100496万元,失真度2.64%;虚列负债110525万元,失真度4.42%;虚列所有者权益73153万元,失真度5.6%。
企业隐瞒、虚列主营业务收入18970万元,失真度0.82%;虚列成本费用34410万元,失真度1.52%;变造虚假利润91857万元,失真度90.63%。
在检查中还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同样存在虚列资产和负债问题,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收支两条线”执行不到位,预算外收入没有按规定存入财政专户,而是直接列入单位投入经费,支出项目混乱,经常性支出挤占专项支出,管部门挤占所属单位经费。
上述的这些数据还是一个省的造假情况,如果纵观全国各省,那造假的数据远不止这个数值。
由此可知,我国会计造假的现状已到达多么的惨不忍睹的地步,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威胁。
(二)会计造假可能出现的趋势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现象是在一直存在以来从没有根治过造成的,它就像是一股“蓄势待发的恶势力”,如果一旦爆发就是一发不可收拾,因而要在它可能爆发之前遏制它的发展势头。
这些状况的发生都是由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制造出来的,在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下,在相关机构的监督下,会计造假这样严重,这是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责任,由于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无视法律法规的威严、为了满足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弄虚造假,伪造账目,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还损害了社会大众的利益。
他们贪图一时的利益,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就添加了许多阻力,在众多这样的“他们”推动下,阻力是日积月累的,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阻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只会害人害己。
三、会计造假的原因(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会计人员造假分为两种人:一种是被领导强迫做假帐;第二种是自愿帮领导作假账。
企业经营者往往是追求单位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自己的身份来向会计人员施压,强令会计人员作假账,来躲避相关管理机构的检查与监督,以实现单位利益最大化。
老实踏实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也许一生都只能过着普通的生活,有一部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低,当在利益的诱惑下,就无法坚持自己的原则,自愿帮老板作假账,不顾后果,铤而走险,为的只是顺从老板,因为这样可以讨好老板、可以在经济上得到正常情况下不可能的好处、可以升官发财以至于平步青云、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等等。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单位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导致相关的职务和权限没有得到有效的牵制,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知法犯法给国家的打击造假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会计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会计造假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已根深蒂固了,只是刚开始没有暴露得这么明显罢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弊端就全都暴露无遗了,作假账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了,他作假账,你作假账,我也作假账,从而导致假账泛滥而且作假的部分不是很大,被发现的机率很小,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造假者也就是无忌惮了,而且就算查出来,受到制裁的人也很少。
现在的社会,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的人出钱让人顶罪;或是官官相护,走点关系这造假也就不了了之了。
近年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形式相当严峻,在这种环境下,大部分企业生产萎缩、利润下降,有的还出现亏损,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在持续经营的压力下,有部分单位负责人为隐瞒亏损、保持收益,不惜进行财务欺诈、粉饰业绩,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并向会计师事务所施加压力。
金融危机下会计师事务所面对沉重的执业压力,不得不在报表上出具错误、不真实的审计意见。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企业之间不公平竞争,对会计造假也有推波助澜的趋势,国家急需采取政策遏制它的发展势头,引领会计行业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三)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进行会计造假要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但在这个前提下,为什么还有人知法犯法呢?原因是会计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单位负责人之所以敢冒风险作假,是因为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要远大于风险成本。
2000年7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五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