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五年级上册科学备课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3. 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

4.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科学概念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教材导学: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其他研究资源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究。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 引导学生讨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科学的实践过程。

第二课时: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则1. 导入活动回顾上节课讲解的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小型科学实验。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让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课时: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进行的实验。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记录科学实验的数据。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需要观察和记录数据的科学实验。

第四课时: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1. 导入活动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方法。

2024年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多场合应用)

2024年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多场合应用)

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多场合应用)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一、前言本教案为五年级科学课程上册的全册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教案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册内容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科学探究方法等四大板块,共15个单元。

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包括若干个课时,每个课时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实验、探究等科学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学会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4.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4.家长评价: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校共育。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册共15个单元,每单元约需2-3课时,具体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七、教学资源1.教材: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

2.教学辅助材料: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3.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本单元课时安排:
1.病毒1课时
2.细菌1课时
3.真菌1课时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2、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利用显微镜对微观事物进行观察。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4、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5、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6、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7、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8、在探究中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
教学
重点

难点
1.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第一部分:全册复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全册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全册复习内容第一单元:物质世界1. 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以及物质的溶解、沉淀、过滤等现象。

2. 复习物质的分类,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混合物等概念。

3. 复习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化合物、分子等概念。

第二单元:生物世界1. 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2. 复习植物的分类,包括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3. 复习动物的分类,包括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1. 复习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2. 复习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公转、四季变化等。

3. 复习宇宙的构成,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

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1. 复习简单的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等。

2. 复习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 复习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包括摩擦力、浮力等。

第三部分:复习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 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四部分:复习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通过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度,检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2024新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2024新版
4. 向第三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小苏打,搅拌并观察小 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食盐和糖 在水中较易溶解,而小苏打在水中较难溶解。这说明
物质的溶解性与其化学性质有关。
物质性质变化规律总结
01
规律一
物质的状态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例如,物质从固态到液
态需要吸收热量,从液态到气态也需要吸收热量;相反,物质从气态到
月相定义
01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形状和亮度的总称

月相变化规律
02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
月等八个阶段循环往复。
月相变化原因
03
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照在月球表面的部分不断变化
,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也在不断变化。
宇宙探索历程简介
古代宇宙观
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包括天圆地方、地心说等 观念。
3.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保 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4.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 情况,包括萌发时间、萌发率 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观察记 录,分析不同种类种子的萌发 条件和萌发率,得出结论。
植物生长条件研究
研究目的
探究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水分、土 壤等条件,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
研究材料
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04
物质变化与性质研究
物质状态变化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材料
冰块、热水、温度计、烧杯等。
物质状态变化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测量并记录冰块的初始温度。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青岛版教案内容:一、课题: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知道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性质的分类。

2. 物质变化的判断。

教学难点:1. 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2. 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镊子等。

2. 实验药品:水、盐、糖、醋、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如固态、液态、气态等,以及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融化、沸腾、溶解等。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如盐在水中的溶解、醋与石灰水的反应等。

5. 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题:生物的分类与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知道不同类别生物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分类的方法。

2. 不同类别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1. 生物分类体系的掌握。

2. 生物特征的分析。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各类生物的图片。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生物标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如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以及各类生物的特征。

3. 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5. 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题: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知道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结构。

2.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地球内部结构的掌握。

2. 宇宙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地球结构示意图、宇宙星空图等。

2. 教学器材:地球仪、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外观,激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好奇心。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 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家的工作- 研究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掌握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的基本科学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家的工作2.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3. 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的基本科学思维方式4. 科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三、教学重点- 研究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掌握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的基本科学思维方式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科学家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示范实验法:教师进行科学实验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和提问3.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科学家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引入: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3. 探究: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提问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科学实验的结果和经验,培养科学思维方式5. 拓展:通过延伸案例和问题,拓展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六、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合作情况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的实验报告3. 回答问题:提问学生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检验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科学家案例和实验示范的多媒体设备以上为《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的内容安排,请参考。

(精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备课参考

(精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备课参考

(精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备课参考第一单元:生命在于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和重要性;2. 能够正确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原理;3. 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科学探究: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原理;2. 运动形式和规律:运动的分类及特点;3. 运动与健康:运动对身体的益处;4. 运动小能手:培养学生喜爱运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资料阅读等方式,介绍生命在于运动的原理和运动的分类;2. 实验探究:借助实验器材和教具,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形式和规律的实验探究;3. 观察讨论: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运动对身体的益处;4.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喜爱运动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与测验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思考和观察情况;2. 问答测验: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运动原理和运动分类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2. 实验器材和教具;3. 活动游戏材料。

六、教学延伸1. 指导学生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探究,加深对运动形式和规律的理解;2. 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运动惯;3. 组织一次健康运动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

七、教学反思本单元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和游戏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在于运动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通过评价和测验,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延伸教学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4、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七、板书设计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线图潜望镜的制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篇一: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五年级第五册科学全册备课一、对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

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

二、我认为主要体现三个要点:〈1〉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3〉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究为核心,其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为载体,使学生生活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简单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初步感受自然界事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初步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解决问题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

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午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和正面影响。

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物质变化的应用实例
01
生活中的物理变化
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制作温度计;利用物质的导电性质制作电线等

02
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燃烧提供热量和光照;酸碱中和用于清洁和去污;金属生锈需要防护等

03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例如,氢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气球;铜具有导
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和焊接等。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不断变化,从而形成昼夜交 替。
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南北半球接受 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四季变化。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变化
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宇宙探索的历程和成果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现代宇宙观的形成。
04
物质变化与性质
物质的变化过程
物理变化
物质在形状、状态等方面发生变化,但化学组成不变。例如,水 的三态变化、金属热胀冷缩等。
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组成上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例如,燃烧、生锈、 酸碱中和等。
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
物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质与分类
植物长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形成花芽 ,进而开花、结果,完成生殖生长。
营养生长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茎 和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 断生长壮大。
植物生长的条件
光照
温度
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有的需要 强光,有的需要弱光。
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酶的活性。不 同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有的喜温,有 的耐寒。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本店铺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篇一: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五年级第五册科学全册备课一、对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

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

二、我认为主要体现三个要点:〈1〉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3〉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究为核心,其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为载体,使学生生活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简单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初步感受自然界事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初步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解决问题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

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午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和正面影响。

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

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

数据收集与分析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动物行为变化与 环境因素的关系,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动物行为与环境 适应性的关系,理解自然选择对动物 行为的影响。
04
物质变化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 味、状态、密度、硬 度等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 系:如金属导电、塑 料绝缘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酸 碱性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 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 精神。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 重科学事实和证据,注重实验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0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生长过程
01
02
03
种子萌发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条件下开始萌发,长出根 和芽。
幼苗生长
幼苗在阳光、水分和养分 的滋养下,不断生长壮大 。
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03
地球与宇宙科学
下册将探讨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等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
题。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册学习,我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 学的基础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蚂蚁、蜜 蜂、猫等,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日常行 为,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
绘制动物行为记录表,记录观察日期 、时间、动物种类、行为类型等信息 。
观察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借助放大镜、录音 设备等工具,详细记录动物的行为特 征。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上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上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一、教案: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传播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激光笔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尺中的传播路径。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光的传播特点。

三、巩固知识(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光的传播特点。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光的传播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光的传播特点。

2. 观察生活中的光的传播现象,下节课分享。

二、教案: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产生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尺子、瓶子。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扬声器、音叉、尺子、瓶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扬声器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2.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音叉、尺子、瓶子等物体的振动现象。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产生原因。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上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上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一、教案主题:《探索物质的三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让学生掌握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三态概念。

2. 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1. 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冰、气球、沙子。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温度计、杯子、容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冰雪融化、水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总结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三态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用于冷却、水蒸发用于降水等。

二、教案主题:《观察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和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种子、泥土、水、肥料。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栽培容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了解植物生长的起点。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种植植物种子,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和需求。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作物种植、绿化环境等。

三、教案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原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课题1 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

2. 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观察和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难点:1. 设计实验和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观察和实验。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注意事项。

5.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课题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实验仪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进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实验。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5.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题3 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 观察和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观察和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生物和环境材料。

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生物和环境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

【导语】科学,是已系数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包括⾃然语⾔与数学语⾔。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标】 科学概念:种⼦发芽需要⼀定的条件。

过程与⽅法:经历设计种⼦发芽实验的过程,⽤对⽐实验的⽅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 【教学重点】种⼦发芽需要⼀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对⽐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法,研究影响种⼦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种⼦若⼲,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 ⼀、讨论种⼦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植物的⼀⽣是从种⼦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谈种⼦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分组⾃由讨论后,谈⾃⼰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获得养料,需要浇⽔,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的各种观点) 3、师:⼤家谈了⾃⼰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设计种⼦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实验来证实呢?⼤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家选择⾃⼰最想研究的⼀个条件进⾏研究,⽽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案。

3、学⽣⾃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统计。

(预设:⽔组,光组,温度组,⼟壤组等。

) 4、以其中⼀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发芽产⽣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三、阅读书种⼦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选⼤⼩差不多的绿⾖种⼦,分别放在两个盒⼦⾥,每盒放⼊2-3颗绿⾖,并垫纸⼱。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备课微小的生物教材分析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互相协作精神。

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观念;通过对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更好地利用有益的微生物。

贯彻让学生亲历科学、了解科学的理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观念;通过对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学习,更好地利用有益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关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基础知识;了解病毒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2.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要在实验方法、时间上给予适当的指导;3.使学生能区别细菌和真菌;了解食物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和食物保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细菌的不同形态,掌握细菌的结构特征。

教学重难点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2.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要在实验方法、时间上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学时间《病毒》…………………………一课时《细菌》…………………………一课时《食用菌》…………………………一课时共3课时第一课病毒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3、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教学重点:病毒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教学难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提问: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1.病毒的结构、形态、传播方式、繁殖方式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 教师使用课件并讲解.3. 学生讨论,根据讨论情况有层次答疑.4.狂犬病的症状、脊髓灰质炎的症状、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5.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与人类的关系6.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病毒的发现过程:在用电子显微镜证实病毒以前,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的时候,在人体内没有发现可能引起这种病的生物,他认为一定是这种病的病菌太小,所以无法看例,后来证实他的推测是正确的。

1892年俄国的细菌学家伊凡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为了抓住引起这种病的“病菌”,他用连最小的细菌也不能通过的陶过滤器来过滤液汁,因为这种“病菌”通过了过滤器,所以他当时认为过滤器一定出了毛病,使病菌通过了。

1897年荷兰的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了伊凡诺夫斯基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于是他断定病原菌很小,能通过过滤器,因此他把这病原菌称为“过滤性病毒”。

直到1935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斯坦利从烟草的捉取液汁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证实了病毒的存在。

20世纪30年代末,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

认识了它的形态结构。

通过病毒发现过程简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并能描述如何预防。

(四)评价标准1、对病毒的结构了解程度,能否简单绘画2、能否简单描述病毒繁殖过程3、对如何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了解程度板书设计:病毒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特点传播方式、繁殖方式教后小结及反思:第二课细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

想到这些,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

师: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

师: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生:是单细胞。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师:你所观察到的细菌有细胞核吗?生:没有。

生:有细胞核但不完整。

(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有保护作用。

)(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师:谁知道米饭为什么会变味?估计夏季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间会变味?生:因为米饭中有细菌,细菌繁殖速度快。

一天的时间米饭会变味。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那么,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生:因为米饭有营养。

生:因为米饭里有糖。

生:因为细菌也是生物,也要吃食物,也要消化。

师: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

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生:细胞分裂。

师: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

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

)生:现实生活中细菌能繁殖这样多吗?师:不可能。

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

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

生:流行性感冒传播速度快是不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问得真好,说明你的思路很开阔,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所以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但我要说流行性感冒有的是由细菌引起的,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

生:病毒不是细菌,冬天细菌繁殖也这么快吗?师;同样是细菌,冬天和夏天繁殖速度为何不同呢?生:因为,细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

生:在夏天为什么腌肉、罐头能长时间地保存?生:腌肉中盐分比较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腌肉可长时间的保存。

罐头经过高温消毒灭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没有氧气细菌无法繁殖。

师:我们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

师:大家回忆一下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生:自养。

师:(展示水绵图)大家想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否一样?生:不一样,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靠摄取现成的营养来生活。

师:同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起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烂,如果将两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它们是否还能生存?生:能,因为细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生:能,因为细菌适应环境能力强。

师:不能,因为痢疾杆菌只能寄生在生物体内,而枯草杆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体内。

师: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

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细菌包括哪两种异养方式?生:寄生、腐生。

师:细菌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见,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但是同学们真的很聪明,一想到身边的有关细菌的例子,就能理解细菌的生活习性,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生:地球上一些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师:一提到细菌就感到害怕和厌烦。

这种观点全面吗?生:不全面。

师: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生:细菌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比如,有些细菌能帮我们清垃圾,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杆菌能制醋。

生:枯草杆菌能分解枯草。

生:我认为细菌多数还是有害的,如,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师:既然大家各持已见,到底细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把讨论留到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大家看如何?板书设计:细菌形态: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

细菌种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是单细胞。

教后小结及反思:第三课食用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描述食用菌的主要特征。

2.知道单细胞食用菌的结构。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

4.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5.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教学重点: 知道食用菌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

教学难点:常见的食用菌。

教学准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食用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观察蘑菇.二、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 菌丝,柄, 菌褶,菌盖. )是怎样吸收营养的?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有哪些?四、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

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

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

事实上,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

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