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近年来,英语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小学语文教育仍然在英语教育中
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研究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显得格外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升学学困生转化需求及孩子转化策略,以指导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

经过一系列调研和分析,本研究确认了新一代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并提出了有
效的语言转化策略。

首先,建立思维转换心态,让孩子们从被动走向主动,有意识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建立主动学习情景,让孩子们在可行的情景下跳出困局,将字词的基本掌握转化为实际的应用,以及提高综合能力。

最后,督促孩子们多多参与,熟坚实知识结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

本次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学困生转化过程,同时还为现有教育模式提供了参考:首先,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改变偏重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其次,实现教育成果的多样性与多层性,关注学生技能及思维方式的发展;最后,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统一的考核体系,加强师资和教材支持。

总的来说,此次“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孩子们创
造条件,通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挖掘孩子们潜能,实现孩子们小学语文困境的转化,实现量化质化的学习效果。

《学困生转化研究》结题报告【内容详细】

《学困生转化研究》结题报告【内容详细】

《学困生转化研究》结题报告阜宁县郭墅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主导思想: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

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1)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习。

(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

(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1.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25教育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当今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经常出现,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给予补救的学生。

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的呼唤,学困生共同的特点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但造成困难的原因各有不同。

学困生这一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学困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小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的研究是指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困生概念及形成的原因:1.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或学习积极性很差的学生。

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班里,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好了,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任务。

那些学习成绩落后、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

转化策略是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去喜欢学习的方法或活动。

做什么事都要对症下药,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对于不同的学困生要制定不同的转化策略。

只有用对了方法,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转变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合适的转化策略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困生形成的原因:(1)学校的原因。

①评价方式片面,学校依然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教师则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教师为了追求成绩,采用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毫无兴趣可言,同时上级对教师的检查名目繁多,教师也忙于应付检查,对学困生的辅导自然较少,导致他们知识脱节,无从补起,教师也渐渐对学生丧失信心。

《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题报告揭西县上砂镇华南学校课题编号:Yw17-xx011b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或者根本写不出作文,这已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

所谓作文“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方法运用或家庭教育不力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歧视或偏见的学生个体或群体。

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

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作文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作文任务有非常大的难度。

能让小学作文“学困生”写好作文,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确实得花费一番功夫。

研究小学生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对于今后的作文教学是有非常大的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大有帮助。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的、主动活泼地发展。

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通的学生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

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能够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

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作文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作文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小学学困生生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生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生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作者:扎西旦增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8期一、课题研究背景“后进生”这一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

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社会原因:我校位于山南市区,学生有一部分是农民进城打工,将子女带进城就读,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

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开展关于“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1、“学生学习困难”的涵义所谓学生学习困难是指目前一些智力正常或超常儿童在某个科目或某类科目方面获得或应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上,有一个甚至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或困难,未能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给予补充和矫治的学生。

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在这里我们仅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来探究其原因。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是在气质、创造力、观察力、意志力、处理难题能力、考试焦虑度和心理健康等个性因素上有较大缺陷。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精选11篇)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精选11篇)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精选11篇)在当下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困生转化工作”课题结题报告篇1【内容摘要】: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

教师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转化,这样,才能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

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不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

有些学困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

所以,能不能做好学困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

课题组成立以来,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从调查入手,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负担、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并进行了细致的跟踪教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许多教师、班主任不仅有效提高对学生指导、教育能力,同时提升了处理和学生关系的能力,有效的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选定“学困生转化工作”做研究的课题,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决定的,这个课题已结题,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原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把成长困难学生称为“难教儿童”。

学困生转化策略结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策略结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策略结题报告篇一:“学困生”转化策略结题报告“学困生”多元转化策略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理论意义有学校存在,有教育存在,学生的发展就会存在差距, 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还有一定市场的情况下,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

可以说,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并促进他们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领域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所做的重要工作。

既然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回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校和班级出几个学困生,不足为奇,但对学生家长来说,把教好学生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学校就有责任把每一个学生教好。

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教育论著《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的序言中说:“教育: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一一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这“一切的人”,理所当然也包括学困生。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和转化都存在的许多的差别与问题。

针对该问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只是各人表现有所不同。

如果给予适当的培养和指导,大部分人都能使八项智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学校教育中,不应该有所谓差生的存在,只有各具特点,不同方向发展的可造就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使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最优秀的,要彻底抛弃以往片面的智能观。

要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学生,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宽容学生困生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被传统智能观认为是“智优”、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却表现平庸;相反,有不少被认为是“一般”,甚至是“差生” 的人进入某一个行业却可能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社会,每一项竞争实际上都是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的竞争。

因此,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的三要素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而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观点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权威主义”、“精英主义”的价值观,造成“学困生”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得以有效保障。

长期以来,一些“学困生”被忽视了,许多教师对他们鄙视,甚至认为他们是包袱,总是“怨天忧人”、“自叹命苦”,而没有去关注他们,去发现他们自身存在的巨大潜能,没有找准最根本的原因和应对的策略,任由他们一步步落后下去,使得广大“潜能生”最终成为了“无能生”,而不是“显能生”。

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彻底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在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农村小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顺应学生家长的口味,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教师和家长甚至急功近利,对学生或子女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恐惧、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成为“学困生”。

中高年级此种现象照样出现,新的“学困生”又不断产生。

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等进行研究。

3、质量立校,提升学校形象的需要。

我校离城区不远,学生流失现象严重,重视教育的家长一般选择让孩子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本地就读的学生家长则忙于进城赚钱,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造成了孩子对学习的不重视。

还有,因为我校师资队伍老龄化,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只注重考试的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只重视打“时间仗”、“题海仗”,作业负担过重,致使抄作业、拖拉作业现象比比皆是。

《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滞碍,为了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效,我申报并探究了本课题,希望我的探究对今后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需要我们长期而坚定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态度决定高度,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保障。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个学生应该坚持的品质,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将受益于终身。

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学生肯定学习状态不佳,成绩较低,而且往往伴随厌学心理。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在我所担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班级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严重,部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他们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难以完成学业任务,而这些学困生又是不容被忽视的。

(2)要在初中施行和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实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尤其是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语文的基础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如:口语表达、理解能力、写作等能力。

所以说,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差,那么他的理解力就相对弱,他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就会出现审题不清,无法下手完成,最后可能影响到他的学习自信力,导致对学习没有兴趣。

(3)转化语文学困生,让他们走进生活。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生活在人的社会,难免要与人打交道,与人交流,当我们要与人交流时,就会要用到语文。

虽然我们都会说话,但话有很多种说法,可以委婉的说、可以随意的说、也可以生死熟虑的说,但说的效果可能就不同了。

学好语文,更好的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对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二、研究的理论假设。

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对于我的教学工作是一个辅助,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更是刻不容缓的事,语文学习的转化,有可能带动其他科目的学习,当学生学习有了自主性,那么学习对于他来说可能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当学习的自信树立起来的话,他就会爱上学习,会努力学习。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的背景目前人类正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整体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把“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就颇丰,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涉及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研究很少。

目前尚缺乏对语文学困生问题的系统理论阐述,只有零星的关于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研究。

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是吻合的。

我校虽是一所城镇学校,但学生来源复杂,外来打工子女、留守学生多,现有1678名学生,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约占22%。

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和辅导。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教师不对症下药,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造成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班级的语文学困生一定会呈上升趋势。

语文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2.研究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

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养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的习惯,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性评价观。

作为一个课题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变过去仅靠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的断定,为依据科学的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变过去对学困生研究的自发性、随意性为自觉性、系统性。

在我们县城学校中,类似于我校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我校的成功研究将会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给兄弟学校学困生的转化树立信心。

我们的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贡献,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教育公平所作的最基础的工作。

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及其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总结

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及其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总结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课题申报《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及其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总结《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及其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总结语文组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一)学困生现状据有关研究,学困生在很多班级普遍存在。

学困生孤单失群,他们抗争失败再抗争,以致恶性循环,陷入心理危机中。

学困生因种种原因,为班级同学所排斥。

他们在班级里没有知心朋友,终日生活在别人的冷眼里,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他们有时做了好事,也极有可能被人曲解,往往成为班级同学的众矢之的,或成为被忽视的一族。

儿童天性有向上、向善的需求,希望归属群体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他们积极向上,热情高涨,但持久性不够。

他们虽经努力,但常半途而废,最终因不能具备归属群体的某些条件(如成绩好,品行好),而不能完全归属班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结,陷入不安全的恐惧中,感到同学们对他们有敌意。

自我意识强的儿童奋起反抗,与同学和老师对立,甚至与一切集体活动对立。

自我意识弱的同学期望挤入群体内,他们或趋向同学,讨好依从;或避开同学,孤独退缩。

但常有的挫折感最终使他们自暴自弃,沦为班级的边缘人,他们仅希望不被打扰,在班级生活中度过漫长单调的重复时光。

(二)发展趋势分析1.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要摒弃盲目竞争主义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使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以合作者和朋友的关系相处,彻底消除班级不正常的等级之分。

首先,教育者应尊重儿童。

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平等要求相互尊重,只有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才能真正合作。

教师应率先垂范,从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开始,让学困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受到他是与其他同学一样是被老师关注着的。

在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引导下,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试行:(1)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动态,在合作性的小组学习中学困生往往是过于活跃或捣乱而造成小组成员对他有厌烦感或对他的见解不屑一顾,严重影响了小组学习的质量。

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获奖科研报告

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获奖科研报告

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获奖科研报告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的教育教学体制已经逐步推进,由于学困生在平时的语文成绩中都出现不大理想的情况,渐渐变得自卑,在语文课堂中也不会积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中的表现也是尽量不会主动思考,教师也会有所忽视。

所以,语文教师需要从自身做出转变,先转变思想的认识,再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对语文学困生的引导教学,再根据学困生反映的问题适当地为他们制订出符合其学习需要的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国内外研究现状: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

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无法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据有关研究,学困生在很多班级普遍存在。

学困生孤单失群,抗争失败再抗争,以致恶性循环,陷入心理危机。

学困生因种种原因,为班级同学所排斥。

这些学生大多数因为学习语文的基础较差,平时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在课堂中表现不积极,逐渐对小学语文失去学习兴趣,最终让语文教育变得艰难。

笔者从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如何转化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作出探究。

一、学困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1.与其家庭有关孩子最好的导师就是父母,如果在小时候因为他们的父母很忙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关怀,导致孩子本来在很需要父母的时候却不在身边,最后出现了自闭、不爱说话的现象,让其丧失了语文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的,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2.与其学校有关虽然说已经实行了新课程教学的方案,但是要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却也因为一些因素影响了语文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现在大多数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满堂灌”教学,不给学生留自主学习时间,让其丢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后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时,也没有创新,就是简单的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去重复,这样,学习语文困难的学生就越发不会提起兴趣学习。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

而在我校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或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到了小学高年级之后,同一班级中的学生语文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语文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2、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小学高年级同一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语文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是一所近郊山区小学,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家庭氛围造成语文学困生日益增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因此,我确立了这一课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教师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形成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教育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让语文学困生也能和其他同学齐头并进,真正落实学生的全体、全面发展。

学困生转化课题结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课题结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洛南县东街小学石健康一、课题的提出: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

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

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须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198教育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经济和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追求教学的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了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把“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总是有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差,理解方式上的偏差或学习方法错误,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若不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他们极容易形成一个后进生群体。

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沦为后进生,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其后果十分严重。

后进生普遍厌倦学习和学校生活,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轻者自暴自弃,重者惹事生非,甚至发展成为流生,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严重阻碍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因此,我们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自身行为上真正转变教学观念,预防并减少学困生的产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的态度,让他们走出不想学习的阴影。

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安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

我们认为探索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语文学困生:在学习语文学科上存在困难的学生。

具体地说:语文学困生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在语文学习中(如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等)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困生提供表现的空间和时间,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帮助其克服自卑感、增强信心、磨练意志、迈向成功。

案例分析,要以点带面,探索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总结、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教师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形成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教育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让语文学困生也能和其他同学齐头并进,真正落实学生的全体、全面发展。

三、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的解读:关键词之一:“小学高年级”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五、六年级。

关键词之二:“语文学困生”第一、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语文学习中有一定困难;第二、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等等)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上述困难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合格水平)或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关键词之三:“策略”指根据转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工作中,研究采取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关键词之四:“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一般来说,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有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会产生困难。

本课题就是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开展的。

通过调查、分析、对比、研究,找到他们成为语文学困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方法,帮助他们找到解决语文学习困难的方法,从而重新树立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教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人际关系背景、成长经历等的调查了解。

2、教师对语文学困生个案分析。

3、语文学困生落实素质教育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参与学习等能力的调查以及对比分析研究。

4、教师对语文学困生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的运用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我校(小坪学校)五、六年级的学生六、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1、研究过程:(1)申报阶段(2011年5月-6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1年7月-8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3)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

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

同时,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12年4月-5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浅谈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教育转化“学困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爱的教育》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广泛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调查法。

通过对本校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3)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这一课题的研究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第二步,对产生这些障碍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消除障碍的方法,探究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途径。

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最终完成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4)问题研究法。

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就会碰到大量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资源。

了解问题的成因,回到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或在教育实践中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检验,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调查、观察、谈话等几个步骤的准备,我确定了刘兴剑,何存意等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展开调查、统计、观察、访谈,找出了造成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1、家庭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家长思想陈旧,对孩子教育不重视。

如今社会,许多学生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但在农村,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小学时期的教育很不重视,特别是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许多家长根本就是空白;家长素质不高,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现在农村这批学生家长大文化素质都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根本就束手无措。

他们也想更好地教育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会运用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孩子;生活逼迫,无力监管孩子。

在农村里,有一大部分的孩子家长都是在外打工的,大部分家长,无奈的把孩子留在了家里,交给年迈的长辈带,于是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

(2)家庭矛盾。

夫妻感情不和睦,影响孩子学习,如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等。

(3)家长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

有些家长成天打牌赌钱,价值观不正确,或生活能力差,家庭的影响成了负面的,怎能带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校原因(1)评价方式。

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他们很少对语文学困生进行赞扬、鼓励等正确性的评价,甚至对回答错误的学困生进行挖苦讽刺。

这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消极作用,有的学生就因为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从而对语文学习会产生消极情绪。

(2)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语文学困生。

如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某些知识时就有困难,但由于教师片面地把少数学生懂了以为所有学生都懂了,从而掩盖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真相;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而这等于放弃了语文学困生。

(3)教学评价。

根据多元理论,同一个人在不同方面的学习是有差异的,而有些教师却将有差异的学习者的学习结果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并没有给予全面的评价,只是片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使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长期这样,学生当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之成为学困生。

3、自身原因(1)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学习也是如此。

有一部分孩子从小就对语文不感兴趣,不喜欢语文,所以不在语文学习上下功夫,不背不记,不专心,做小动作,最终成为语文学困生;也有一些学生受家长或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从而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旦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语文学习困难。

(2)学习习惯。

语文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爱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拖拉,或者跟本不写作业,也有的语文学困生经常为了玩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

久而久之,成为语文学困生。

(3)学习方法。

正确、科学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些语文学困生学习机械、呆板,总是死记硬背,不整理所学知识,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

(4)个性特征。

语文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将语文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努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剖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我觉得要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转变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2、关爱语文学困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才会对你所带的这一门课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转化语文学困生,就必须关爱他们,尊重他们,注意发现学困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

在爱的感召下,相信他们会更好地学习语文。

3、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对语文学困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他们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4、改变评价方式,激发自信。

由于学困生缺乏自信,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如上语文课时多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有时回答不正确,也尽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语文学困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书信大赛、寻找错别字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语文的作用,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6、家校联合。

家庭教育缺失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可以组建“家长学校”,定期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进行一些个案分析,从实践到理论,丰富家长的见识,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在家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更好地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八、课题研究反思在持续将近一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凝聚着教师的心血。

但我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1、语文学困生转化成绩不均衡,部分学生转化成效不明显。

2、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高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还要加强理论学习,从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意义、方法策略两方面入手,自觉地把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有重点地、持续地开展下去。

兰州市西固区小坪学校刘有成2012年5月30日《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刘有成20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