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背景下的高职教育
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摘要】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的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当前高职教育在工业4.0时代的挑战,并分析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后,论述了在工业4.0背景下探索高职教育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和策略的探讨,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展现了高职教育应如何深化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培养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
对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进行展望,呼吁行业、学校和政府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有望为高职教育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业4.0、装备设计制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挑战、问题、改革路径、策略、案例分析、深化改革、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工业4.0时代的到来,带来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装备设计制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人才不仅具备传统的技能和知识,还需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工业4.0的发展需求。
当前,高职教育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教学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阻碍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交流。
探索和研究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对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可行的路径和策略,深化高职教育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培养改革,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探讨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探讨工业4.0的到来,使得全球范围内都在进行着产业转型升级,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改革和升级的压力与机遇。
本文将就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进行探讨和建议。
一、工业4.0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挑战工业4.0的到来,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要求,提出了对工人技能和素质的新要求。
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囿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工人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而工业4.0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研发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工业4.0背景下的制造业日益追求定制化生产和智能化制造,这就要求工人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而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工人终身学习的培养。
1.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业4.0背景下,传统的工匠精神依然是制造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一个方向就是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高质量的工匠精神,重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热情和敬业精神,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2.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业4.0时代,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二个方向就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能力。
3.注重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在就业后就会有过时的可能。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三个方向就是注重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
要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工业4.0框架下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教育与工业界的需求脱节
课程设置陈旧
在工业4.0时代,技术和市场需求变化迅速,但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更新缓慢 ,难以跟上工业界的步伐。这导致毕业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工业4.0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但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学生 缺乏实际操作机会,难以培养具备工业4.0所需技能的人才。
课程内容的更新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在工业4.0时代,科技和知识更新 速度大大加快,高等教育课程需 要及时跟上这种更新,否则将培 养出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人才。
跨学科课程需求
工业4.0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要 求高等教育机构开设更多跨学科 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多元化的知 识和能力。
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需求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工业4.0时代更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这要求高等教 育在课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然而很多学校由于资源和资金限制, 难以做到这一点。
03
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
教育资源短缺
资金投入不足
在工业4.0时代,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更新教学设 备、引进先进技术,以及开展与工业界合作的项目。然而, 很多高校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师资力量匮乏
随着工业4.0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需要具备相关背景和技能 的教师。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缺乏具备工业4.0相关知识和经 验的教师,这制约了高等教育在工业4.0时代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面对国际竞争 ,提高国际影响力。
展望未来,提出高等教育与工业4.0融合的建议
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高校与企 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资源 共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 与实践项目,提高其实践能力和 创新思维,培养适应工业4.0需求 的人才。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工业4.0”的概念指的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其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实现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变。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德国作为工业强国,对于“工业4.0”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积极的行动。
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就以其实用性和灵活性而闻名,在“工业4.0”时代更显其优势。
德国加强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在改革“工业4.0”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而职业教育则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趋势。
为了做到这一点,德国通过建立起联邦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机构(BIBB)、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BAG)等组织,加强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并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机会。
德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能力。
在“工业 4.0”时代,除了专业知识外,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为了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形成自己的实践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鼓励学生在多个领域学习,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培养出更综合全面的人才。
德国注重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4.0”时代,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职业教育需要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
为此,德国职业教育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学生和老师进行不断的学习和进修,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德国还注重职业教育的更新和改革,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工业4.0”时代给中国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些启示。
中国职业教育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趋势,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机会。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探讨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探讨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工业4.0的背景出发,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探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改革方向和建议。
一、工业4.0的背景工业4.0是指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
在工业4.0时代,生产系统实现了全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生产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和智能化。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工业4.0的到来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和需求。
二、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在我国,职业教育一直扮演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技能培训模式上,缺乏对工业4.0的理解和适应。
2. 教师队伍不足。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化和高素质的教师资源。
3. 教育与产业脱节。
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现象,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不匹配。
4. 理论和实践脱节。
目前职业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工业4.0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1. 技能要求的提升。
工业4.0时代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更加高级化和复合化,传统的技能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2. 教育体系的变革。
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工业4.0时代的需求。
3. 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改革方向和建议为了应对工业4.0时代的挑战和问题,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主要的改革方向和建议包括:1. 推动职业教育实施以工业4.0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德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其职业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
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被世界视为典范,其与企业零距离结合的特点,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实际工作,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技工。
在工业4.0时代,德国的职业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和趋势,这些动向和趋势对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一、技术科学更新在工业4.0时代,技术科学的更新和变革是不可避免的。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课程设置,引入更多新的技术科学知识,以适应新的工业模式和需求。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开始引入3D打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也让德国的劳动力更加适应工业4.0时代的发展。
二、跨学科融合工业4.0时代要求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而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与此保持同步。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等专业正在加强跨学科融合,学生将接受更为全面的知识技能培训。
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也接受通识教育和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更符合工业4.0时代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实践教学强化工业4.0时代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而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就以其强调实践教学而著称。
在工业4.0时代,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强化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学生将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进行实地操作和项目实践。
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中,学生不仅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还要在企业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这种强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符合工业4.0时代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
四、软实力培养工业4.0时代的职业教育不仅需要硬实力的培养,更需要软实力的提升。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工业4.0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作为全球经济体中的一员,德国一直以其先进的制造业和高效的职业教育而闻名于世。
在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工业4.0”时代下的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其启示进行探讨。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传统与特点德国一直以其卓越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著称。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由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三方合作体系。
学徒制度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
在这个体系下,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工作场所中学习并获得实际操作的机会,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还包括行业与企业的紧密对接、实用性强、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等。
这些特点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受到全球关注和借鉴。
在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也需要随之发展和更新。
以下是工业4.0时代下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1.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工业4.0的到来,数字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
德国职业教育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培训,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2. 跨学科的知识结合工业4.0时代的生产过程需要工程师、实验室技术人员、编程师等不同领域的人才共同合作。
德国职业教育需要加强跨学科的知识结合,培养具备跨领域技能的人才。
3. 灵活的职业路径在工业4.0时代,传统的职业发展路径可能会发生变化。
德国职业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灵活的职业发展观念,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以适应日益多元化的职业要求。
工业4.0时代下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可以借鉴和应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中。
1. 重视实践经验在工业4.0时代,实践经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探讨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探讨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工业4.0的概念日益受到关注。
工业4.0是指以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它将深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教育是培养工业4.0时代急需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
一、适应工业4.0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工业4.0的核心是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这些特征的人才,具体包括: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和技术发展,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掌握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都是适应工业4.0时代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业4.0要求工作者具备更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操作环境和机会。
还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比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工业4.0强调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实践项目和科研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满足工业4.0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四、开展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五、加强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教育工业4.0时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要加强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教育。
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实践项目和实验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六、提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应用能力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要提高学生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应用能力。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探讨
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探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基于工业4.0的要求,改革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基于工业4.0的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1. 技术水平的提升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要求人才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重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
2. 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业4.0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具备技术专长的人才,更需要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跨领域的工作环境中胜任。
3. 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工业4.0带来了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的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使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4. 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工业4.0时代需要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使人才培养更符合产业的需求。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和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二、改革方向1. 优化课程设置针对工业4.0的发展需求,优化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增加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与工业4.0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理念,提高其适应工业4.0的能力。
3. 跨学科融合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协作能力。
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组织跨学科的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其跨学科综合能力。
4.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和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
工业4.0下的智能制造和职业教育
中国制造2025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制造2025》出台 明确制造强国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既要重点发展又要为其他领域提供制造装备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化
数字化
自动化
电气化
进而工业4.0(智能化)的串行发展,而应该是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并行发展的 道路。
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智能工厂” 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首要目标是工厂标准化
设备
客户
信息物理系统 CPS 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库存
产品
由传感器、嵌入式终 由传感器、嵌入式终 端系统、智能控制系 端系统、智能控制系 统、通信设施等组成 统、通信设施等组成
生产线
供应链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
电话 电报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人在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决策
计算机辅助可视化----》计算机辅助智能---》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各国在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位置
美国、德国等
高端
品牌 核心技术 标准/专利
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关键元 器件等、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
韩国、日本等 中端
德国工业4.0
“工业4.0”的四大主题: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德国工业4.0
“工业4.0”提供智能服务的新模式
核心:CPS系统(通过协同计算元部件来控制各种物理实体的系统); 智能服务:智能产品+状态感知控制+大数据处理,将改变产品的现有销售和使用模式,增加网上租用、
科研课题论文: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110663 职业教育论文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装备设计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随着媒体的热炒,工业4.0已经深入千家万户,中国版工业4.0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xx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级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只有依靠先进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硬件支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与制造业有机融合,逐步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方向稳步发展,才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
而我国工业设计、数控、模具等装备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人才,在原有的条件下数量上都紧缺,就更不要说质量了。
高职教育是快速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摇篮,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的技术工程师。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专业办学难度逐年加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先进教学设备明显不足,很难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专任教师和实习实训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也相对薄弱,政府的投入能力有限,基本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由于体制问题,无法顺利达成与企业长期合作关系;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
自2008年以来,全国高考人数基本呈下降趋势,而各大院校的招生比例却逐年加大,所以各大院校为争取名额不再择优精华。
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合作教育形式,充分整合利用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从而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目标定位高职教育通过职业化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装备制造类人才的培养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技术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并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在实践中修订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师资力量引进与提升自20 世纪90 年代,高职教育迅猛发展,诸多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最为突出的就是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
工业4.0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探索
工业4.0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探索师壮壮(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摘 要]依据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工业革命必然引发学校教育领域相应的变革,学校教育改革与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
通过对工业4.0理念的提出进行概述,总结工业4.0理念下社会生产的特征,结合我国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工业4.0所呈现的社会生产方式与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基本一致,分析历次工业革命期间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发生的转变、探索工业4.0与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契合点;让我们以工业4.0探寻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新途径。
[关键词]工业4.0;高职教育改革;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2)07-0122-04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4.0Shi Zhuangzhuang(Shaanxi Youth V ocational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68)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Marxist view that things are generally connecte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school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reform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a certain extent. By summarizing the proposal of the concept of industry 4.0, summar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produc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industry 4.0, and combining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t is found that the mode of social production presented by industry 4.0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hina's Higher V 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realizing people'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Analyze the changes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methods during the previous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explore the coincidence between industry 4.0 and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Let's explore a new way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with industry 4.0.Key Words: Industry 4.0; Higher V 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dustrial Revolution; Marxis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年3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初探——基于知识与能力的视角
囵 课 程 与 教 学
现 知识 迁 移 的人 , 才能适应“ 工业 4 . 0 ” 背 景 下 的 智 能
2 0 1 7 1 1 职 业 教 育 研 究
以选 择一 种难 度较 高 的教 材 通过 教学 加 以训 练[ 6 1 。 因 此, 基 于 形式 教育 论 的视 角 , 知觉 、 观察 、 推论 、 记忆 等 官能 或 能力是 与 生俱 来 的 , 并且 可 以通 过训 练 得 到强
的课程 目标 进行研 究 , 有利于使职 业教育明确课程 方向, 培养 出符合 时代 需求的技术人才。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讨 论, 在“ 形式教育 ” 与“ 实质教育 ” 之争 中屡被提及 , 基于对知识和能力 的分析与探讨 , 职业 教育应在完善学 生基础 知识之上, 实现专业能力系统 化、 通用能力普及化 、 职 业能力综合化 的课程 目标。 关键词 : 工业 4 . O ; 智能化 ; 形式教育 ; 实质教育 ; 课程 目标
识储备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 离开 具体 内容 奢谈一 般 能 力 的训 练是 荒唐 的 , 一个 具 有灵 活转 岗能力 的人 必然 是 以足够 的知识 储 备为 基础 的 , 不 能只 着 眼于特 定 的
产业结 构背 景之下 , 有 必要调 整其 课程 目标 定位 。
一
、
“ 工业 4 . 0 ” 背 景 下 知 识 和 能 力 的 重 建
工作技 能 与生产 技 术 。因此 , 只有那 些 能够将 所 掌握
的大 量 专业 理 论 知识 运 用 到 实 际生 产 中并 且 能 够实
瑞 士达沃 斯 召开 的世 界 经济 论坛 把 “ 第 四次工 业
作者 简介 : 李伟( 1 9 9 2 一) , 男, 华 东师范 大学职 业教 育与成人 教 育研 究所 2 0 1 5级硕 士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为职响 ” 作 为 会议 主题 , 可见 , “ 工 业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职业教育的格局。
作为“工业4.0”的发源地,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颇具经验和优势,重新开放和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技术和理论学习中十分突出,注重让学生学习实际操作的技术,并为职业教育设立了完整的学制体系,以确保学生在四年制的职业高中毕业后能够顺利地获得正规的证书和资格,然后在职业领域迅速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随着新兴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德国也在加速改革职业教育,通过新动向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职业教育领域。
例如,德国医疗保险公司DSK和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合作成立职业学校,专门为护士和临床医学技术人员提供最新技术和最优质的培训和进修课程。
同时,德国政府还推动开设多种新型学习课程,如虚拟现实课程、工程教育等,以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职业教育需求。
德国各州还计划将职业学校与初中和高中学校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和发展经验为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重视实践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其次,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证书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和优势。
最后,注重创新和开拓,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以满足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环境中的发展要求。
总之,“工业4.0”时代下,各国都需要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以适应新时代的恶劣环境。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和经验,以期在新时代的环境中发掘和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转型,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数字化、自动化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德国一直以其严谨的职业教育体系著称于世,那么在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又将如何应对新的变革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从中汲取启示,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1. 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更加贴合在工业4.0时代,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德国职业教育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与企业的合作上,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调整教育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还加强了对新兴技术和行业的学习,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2.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开始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项目实践。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跨学科的学习在工业4.0时代,许多行业都呈现出了跨学科的发展趋势。
德国职业教育开始推动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1. 重视实际需求,与企业合作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推动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结语工业4.0时代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德国作为世界职业教育的楷模,其在工业4.0时代的职业教育动向和做法无疑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我们应当重视与企业的合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涯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中国职业教育能够在工业4.0的浪潮中迎接挑战,不断创新和进步。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
“工业4.0”时代:德国职业教育新动向及启示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德国一直以其优质的职业教育系统和高效的产业链管理模式闻名于世。
作为工业强国,德国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以满足制造业的需求。
在工业4.0的浪潮下,德国的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入手,探讨工业4.0时代下德国职业教育的新特点和启示。
一、数字化技能的重要性在工业4.0时代,数字化技能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智能制造、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机械技能,还需要掌握数字化、网络化技术。
德国的职业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也开始注重数字化技能的培养,例如增加了数字化制造、智能控制系统等课程,以满足制造业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
这也给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工业4.0时代,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技能,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跨学科知识的培养工业4.0时代,制造业的智能化和高度自动化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和综合。
传统的机械技能和电气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工人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例如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技能。
德国的职业教育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在企业进行实习,获得实际操作经验。
这也给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启示,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三、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工业4.0时代,制造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本身转向了创新和智能化。
除了技术技能外,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工业4.0背景下高校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研究
工业4.0背景下高校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研究工业4.0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工匠精神正在逐渐淡化,工业4.0的发展更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匠型人才。
如何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工业4.0的特点,探讨高校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工业4.0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工业4.0是指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工业生产的全面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工业4.0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工匠精神主要强调对于技艺的精湛掌握和传承,而在工业4.0的环境下,工匠精神更需要结合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校教育在培养工匠精神时,需要结合工业4.0的背景,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研究1. 强化实践教学工匠精神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能力。
高校教育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在制作、操作、维修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工业4.0环境下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在工业4.0背景下,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科研创新课程、组织科研创新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科研项目中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3. 开展工匠精神教育课程高校教育可以专门开设工匠精神教育课程,通过讲授工匠精神的内涵、历史、现状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观念。
工业4.0背景下的高职教育
一、工业4.0概述工业4.0最早是德国在《高技术战略2020》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使工业以及整个人类生活能够适应智能化网络。
十三五时期正是生产制造智能化、数字化迅猛发展的阶段,如何迎战工业4.0,不仅是工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职业教育的方向。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
而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是"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
工业4.0是大数据革命、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对企业进行智能化、工业化相结合的改进升级,是中国企业更好的提升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自从第一台蒸汽机的诞生,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人类逐渐利用机器从繁重的劳动中脱离出来。
随着工业生产不断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机器,不但代替人类体力劳动,而且代替部分脑力劳动。
中国在接下来的10年当中也计划采用更多的机器人进入到制造产业,中国制造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智能制造时代。
十三五时期,我国产能急速发展,机器会全面超过人类,将是一个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时代。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看,高职教育与工业发展是离不开的,工业4.0会使制造业更具有竞争性,也就是我们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在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社会,不仅需要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及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由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培养大量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大量高技能的高职教师,由此可见,工业发展和高职教育是息息相关。
中国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创新机会,这个机会来自气势汹涌的工业4.0大潮,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也是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高等职业教育在此次竞争中担当重要角色,担任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二、工业4.0对高职教育的影响1.工业4.0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工业4.0是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在这样的关系下,将会影响一些学科建设,如电子信息类、通信类、机械类等等,也会诞生很多的相关专业,我院已经申请了“物联网专业”“云计算专业”以及“工业机工业4.0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侯晓静1,郭庆2,杨书华1,张颖3(1.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天津300400;2.霍尼韦尔(天津)有限公司,天津300450;3.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训练部,石家庄050000)摘要:通过介绍工业4.0的历史,以及工业4.0背景下技术发展趋势和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分析了工业4.0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体现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才培养以及对教师要求等方面,从而认清当前形势,做好高职教育。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在人类发展史上,工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自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不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教育体系、劳动力结构、公民生活方式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因此,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推进对于以培养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为主要职能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影响,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整个工业化过程的推进伴随着职业教育总体规模的扩张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张原,2012)。
自进入2010年以来,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2013年 4 月,“工业4.0”的概念第一次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2016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把“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作为会议主题,并发布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的就业、技能和劳动力战略》的报告。
报告提出,目前,世界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阶段。
基因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纳米技术、3D打印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预示着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涉及所有领域的深刻革命。
而随着整个工业体系的调整,大部分职业及其需要的技能也将经历根本性转型。
因此,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以技术革新为特征的工业革命,其更是对未来工作、技能和教育根本性变革的源动力。
从这一角度出发,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必须尽快作出相应变革,培养适应新技术革命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首先,加快培养适应新兴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智能化生产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根本特征,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可以把工人从程序化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集中在创新和增值业务上。
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专业更新和层次发展,更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技能和素养,以加快培养智能制造、3D生产等新兴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其次,建立终身化的培训体系,加强对现有工人的技能提升培训。
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应用,将会导致就业市场日益分化,出现低技能、低收入和高技能、高收入两个极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4.0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作者:侯晓静郭庆杨书华张颖来源:《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摘要:通过介绍工业4.0的历史,以及工业4.0背景下技术发展趋势和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分析了工业4.0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体现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才培养以及对教师要求等方面,从而认清当前形势,做好高职教育。
关键词:工业4.0;中国制造2025;高职教育;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2-022-05一、工业4.0概述工业4.0最早是德国在《高技术战略2020》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使工业以及整个人类生活能够适应智能化网络。
十三五时期正是生产制造智能化、数字化迅猛发展的阶段,如何迎战工业4.0,不仅是工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职业教育的方向。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
而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是"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
工业4.0是大数据革命、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对企业进行智能化、工业化相结合的改进升级,是中国企业更好的提升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自从第一台蒸汽机的诞生,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人类逐渐利用机器从繁重的劳动中脱离出来。
随着工业生产不断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机器,不但代替人类体力劳动,而且代替部分脑力劳动。
中国在接下来的10年当中也计划采用更多的机器人进入到制造产业,中国制造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智能制造时代。
十三五时期,我国产能急速发展,机器会全面超过人类,将是一个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时代。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看,高职教育与工业发展是离不开的,工业4.0会使制造业更具有竞争性,也就是我们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在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社会,不仅需要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及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由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培养大量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大量高技能的高职教师,由此可见,工业发展和高职教育是息息相关。
中国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创新机会,这个机会来自气势汹涌的工业4.0大潮,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也是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高等职业教育在此次竞争中担当重要角色,担任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二、工业4.0对高职教育的影响1.工业4.0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工业4.0是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在这样的关系下,将会影响一些学科建设,如电子信息类、通信类、机械类等等,也会诞生很多的相关专业,我院已经申请了“物联网专业”“云计算专业”以及“工业机器人专业”新专业,在近年的招生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更加热衷填报新专业。
在工业4.0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加精准的定位自身专业,使专业的设置更加贴近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一方面满足高职院校招生需求,尤其是目前生源紧缺的情况下,学生家长帮孩子选择学校时,更加看重专业;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新专业的设立为“一带一路”技能人才的输出提供保障;再有,新专业的设立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在这样的形式下,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应该认清形势以及担起责任。
十三五期间,国家继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尤其在专业建设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必须要能够预示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抓住机遇,在新专业设立时更加贴近实际。
2.工业4.0对高职课程建设的影响工业4.0来源于物联网,又比物联网更加宽泛,是“互联网+制造”的产物,即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高职学生来说,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课程。
例如:物联网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现以传感器技术为例说明工业4.0对高职课程建设的影响,传感器技术这门课程是我院电气专业、电信专业、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核心课程,传统教学目标以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为主,而非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也是学科类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学科建设。
在工业4.0的影响下,高职课程建设应趋于工程实际,应将课程重新进行整合,如图2.1所示,传感器其实就相当于人类的感官,眼睛会看、耳朵会听、嘴可以品尝、鼻子会闻、皮肤会感觉,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那么对应的测量对象分别是光感、声控、生物、气敏、压力,这样将传感器技术这门课程建设分为对应的传感器,如图1所示,与实际物联网中的应用结合,所对应典型的工作项目就是工业机器人,对课程进行开发,以项目为载体,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提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然对于别的专业课程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建设,体现工学结合。
工业4.0背景下,对于高职教学的要求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学校应根据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通过调研,了解实际工作中对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需要哪类的高职人才、需要掌握何种专业技能等,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如图2所示,以应用电子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例,通过职业岗位群的调研,得到企业要求劳动者所具有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得到应用电子专业所需要建设的核心课程。
现以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电子线路专业课为例,根据工业4.0对课程要求,以及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应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包括收音机制作、抢答器的制作等,在相应基础上进行拓展,比如移动电话机电路板检修等等,如图3所示。
在相应项目选取上,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考取无线电调试工中级证书,为持证上岗提供条件。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都有所提高,无线电调试工取证率也达到98%。
3.工业4.0对高职教学方法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知识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常见的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以外,还有情景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工业4.0代表的是智能化,那么在教学方法中要与智能化相接轨。
如典型案例教学法即项目教学法,选定典型案例,使学生首先了解应用,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扩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实际项目更加易于学习吸收。
那么高职教师所举案例应来自工程实践,例如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在原先的教学实例中大多基于实际按钮操作,工业4.0智能化的要求,将实际按钮虚拟于触摸屏之上,那么教师就不能拘泥于陈旧实例,而应该紧随新技术、新标准及新要求。
整个课程设计要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及开放性,如图4所示高职课程设计理念。
再如讨论法,需采用分组讨论,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而言,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是一个团队能够存活的关键,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角色分配,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如学生可以担任设计者、制作者、检修者、测量者等,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这个单元中共同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此次项目所要求的任务,共同完成项目要求,以及自身所承担责任,各尽其责。
讨论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如图5所示,整个教学过程是个闭环系统。
4.工业4.0对高职教学手段的影响在工业4.0的背景下,新的职业技术不断出现,会应产生大量新的职业,新的职业要求,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已经无处不在,计算机不但是与外界联系的工具,也是学习工具。
学生不只是通过教室上课,从教师传授知识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延续传统的学习方法,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学习知识,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慕课、微课不断出现,学生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学到大量知识,作为教师也应掌握信息化这种技能,使用这样的一种媒介来进行教育。
如今在职业教育领域刮起的信息化教学之风,鼓励教师在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中大量采用信息化手段,如网络课程的流行以及各类型信息化大赛的举办,无不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手段。
此外,就是终身学习,中科院院士刘昌明院士曾说过“在我一生的科研生涯中,与其说是一名院士,不如说我始终是一名学生”,做到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我们必须要教育我们的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在短期内也要进行一些按需学习,这样现今公司需求以及产品的标准才能更好地进入学生的知识体系当中。
对于90后而言,他们很早就接触的信息媒介,如移动设备、平板电脑等,这为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可能。
我院已与清华在线合作了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的开发,照本宣科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拥抱新技术将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工业4.0带给高职教学手段的变化。
5.工业4.0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工业4.0的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重点在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技能,来应对时代的变迁。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应培养他们应用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尤其是“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在国与国竞争压力白热化的今天,相同的原料,相同的生产线以及管理制度,中国工人却无法生产出发达国家同等质量的产品,问题其实就出在缺乏“工匠精神”上。
怎样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让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世界的质量标杆?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不断培植“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一技之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如何厚植学生的文化底蕴?首先,要将职业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其次,加强人文教育、力戒高职文化教育功利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优秀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将职业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
俗话说“一技可以傍身”,一技之长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技术技能,许多学生报考高职院校就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只有“专”与“精”兼备才能称得上“长”。
培养学生一技之长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生求学的核心目的。
短短3年的高职教育,能将毫无实践经验的学生培养成一位大国工匠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技术能力等,给学生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提供有效支持。
职业院校要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长、职业倾向、知识结构等影响因素,为学生选配合适的职业技能导师,在学生全面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突出发展个人的一技之长,使学生真正精通一门技艺,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指明方向。
6.工业4.0对高职教师的要求十三五期间,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扩大,大批的八零后、九零后进入高职教学队伍,他们有专业知识,毕竟大多数人是本科以上学历,还有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但是缺乏教育理论基础以及企业工作经验,大多数毕业生都是从高校进入就职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