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 机械效率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2.3机械效率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2.3机械效率 教案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会灵活运用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及其变形进行有关的计算。

2、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能总结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当今社会,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效率。

例如:老师上课要讲教学效率,学生上课要讲听课效率,学习要讲学习效率等。

使用机械做功也要研究机械效率,那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分组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弹簧测力计和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和钩码分组做两个实验,在两个实验中分别利用测力计和滑轮将两个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

并计算出两次拉力所做的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进行新课(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以上两个实验进行讨论①哪部分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功?教师点拨:此实验的目的是把两个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

对两个钩码做的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功。

②哪部分功是我们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教师点拨:我们不想做的功,例如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克服绳的重力做了功、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克服这些我们所做的功,我们想不想做?③拉力做的功,都做了哪些功?教师点拨:克服钩码的重力做了功,克服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做了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了功,克服绳的重力做了功,克服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做了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3节机械效率,主要讲述了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掌握了功、功率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认识不足,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理解不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学会计算机械效率,知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认识机械效率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实验法:进行机械效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过程。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测力计、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如电梯、汽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机械效率。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引导学生从减小额外功、提高有用功等方面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优秀教学案例
1.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2.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机械效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生动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教学:本节课利用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机械效率的变化,加深了对机械效率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机械效率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重要性,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同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魅力。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和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械效率的重要性,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
3.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实验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内涵,如“什么是机械效率?”、“为什么会有额外功?”、“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等。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械效率的原理。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让学生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下物理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物理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物理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电梯、汽车等,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效率。

2. 探究式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记录实验数据。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效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梯的机械效率。

5. 创作与展示:学生分组创作,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关于机械效率的手工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1. 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研究机械效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人教版物理八下12.3《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12.3《机械效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12.3《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2. 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能运用机械效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深入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运用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使用绞车提升重物,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介绍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计算机械效率。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板书设计:板书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关系。

7.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绞车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2)解释为什么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计算一个斜面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并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2. 答案:(1)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100%(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因为总有额外的能量损失,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力、减小空气阻力、提高提升速度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3机械效率我设计的这节物理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设计思路方面,我采用了从实际情景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机械效率,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测力计、滑轮组、斜面。

学具: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比如一个货物需要搬运,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机械来提高效率。

2. 讲解: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内涵和意义。

3. 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机械效率,可以自由选择教具和学具。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5. 数据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包括输入功、输出功、机械效率等。

6.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机械效率,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在实验中体验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机械效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尝试设计更多的实验来验证机械效率,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实验器材的准备和调度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还不够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环节,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具和学具,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机械效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机械效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效率1 / 32 /3 组织学生讨论:(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 机械效率的三个特征:没有单位 总小于1 用百分数表示 3.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展示起重机工作时的图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途径有三条:(1)减轻机械自重 (2)减小机械间的摩擦 (3)允许情况下增加物重 4.例题部分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 的货物提高4m 。

如果额外功是9600J ,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起重机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 (2)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总结、评价 (三)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组织学生讨论寻找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过程、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到结论通过多媒体显示下列问题:1.提出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它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或越低) 3.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包括: (1)实验器材(2)实验设计图(教材109页)(3)实验原理 η= w 有用 / w 总=Gh / Fs (4)需测物理量 G h F s (5)进行实验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测量斜面较缓、较陡、最陡时的机械效率 4.收集数据记录表格(教材110页) 5.分析和论证结论:斜面越陡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 斜面越缓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 6.评估与交流小组讨论:怎样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三、迁移拓展一保洁工人,要清洗一高楼的外墙,他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升降,已知工人的质量为60kg ,保洁器材的质量为20kg ,人对绳的拉力为300N ,吊篮在拉力的作用下1min 匀速上升了10m ,求:(1)此过程中的有用功; (2)拉力F 做功的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此题特殊:当人站在吊筐中时,虽然绳子的自由端在定滑轮上,但仍然算作绳子的段数n 。

四、总结收获3 / 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第三节机械效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并会进行相应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以及它在生活中的意义。

2、能力与方法:会利用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进行应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往楼上运大米选择不同的方法,认识到生活中的任何事都讲求效率,尤其是学习方面,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二、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现实情况当中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现实情况中机械效率地计算三、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功的必要因素,往上提升重物和水平拉动物体时所做的功➢提出问题: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往楼上运大米,哪种方法好➢出示本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及所要达到的能力➢有用功和额外功●实验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引导学生归纳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省功,而且要费功。

1、有用功(W有):为了达到工作目的,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

2、额外功(W额):为了达到工作目的,我们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所有功,即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三者关系:W总= W有+W额5、推论:因为有额外功,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而且要费功➢讨论运大米问题,学生回答1、对做的功是有用功,W有=;2、第一种方法中,做的功是额外功;3、第二种方法中,做的功是额外功;3、第三种方法中,做的功是额外功;结论:这三种方法中,第种方法所做的额外功最少,因此应选用第种方法。

➢机械效率(η)●观看课本中视频及内容,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

●课堂讨论(学生演板,教师点拨)1、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2、机械效率有可能大于或等于1吗?为什么?3、往高处提升重物,有用功如何计算?水平移动物体,有用功如何计算?4、总功如何计算?5、额外功如何计算?➢课堂反馈练习1、计算第一个实验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2、自学教材中的例题3、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起重为什么做的有用功是多少?如果额外功是966J,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本节小结,归纳知识点➢布置作业(导学案的课后巩固)➢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作为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探索世界。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探究问题,从而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将机械效率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计算器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让孩子们了解到机械效率的概念。

短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机械效率的存在。

2. 探究式学习(10分钟)我会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记录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中,输入的力和输出的力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10分钟)我会通过PPT,详细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

4. 实践练习(10分钟)我会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份实践练习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将机械效率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机械效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12.3机械效率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12.3机械效率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介绍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如滑轮组的摩擦、物体的重量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3.通过公式和实例,讲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如滑轮组的摩擦、物体的重量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现实际问题,如机械设备的效率低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问题导向的深入探究: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是什么,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的实践操作: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优秀教学案例
5.多元化评价: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过程、合作意识等,进行全面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
3.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如摩擦、重力等,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4.能运用所学的机械效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育信息化手段,如多媒体演示、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问题能深入思考、善于总结。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4.组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合作意识等,进行全面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节“机械效率”,内容主要涉及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功、功率等基本物理概念,对机械设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机械效率这一抽象概念,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新人教版(new)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新人教版(new)

12。

3机械效率教学过程设计我们利用斜面做功时,目的是把物体抬到一定高度处。

我们不把它竖直提升,而是沿着斜面把它拉上去,这是为了省力。

演示:请看这里,沿斜面拉物体时,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如何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的方案。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完成下表:实验次数斜面坡度斜面材料斜面高/m小车重/N有用功/J斜面长度/m拉力/N总功/J机械效率1较缓2较陡,回答问题。

直接提升重物做的功为有用功,而沿斜面拉物体的拉力做的功为总功.学生思考,提出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学生继续猜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工科思维,注重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这是否与摩擦有关?并让学生自由发言。

2. 概念解释与示意图展示教师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所做的有用功与所消耗的总能量之比。

并通过示意图展示机械效率的概念。

3. 公式推导与计算练习3.1 教师通过搭建实验装置,展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和数据,从中推导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3.2 让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4. 讨论与分析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讨论与分析,探究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

5. 实践操作与设计5.1 教师设计一个实践操作任务:利用给定的材料和设备,设计一个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简易机械装置。

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效率。

5.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并介绍设计的装置。

其他组进行观摩和评价,以促进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6. 归纳与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

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机械效率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提问与答疑教师在课堂结束前,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和解释。

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示意图展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 机械效率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 机械效率教案

12.3 机械效率【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动滑轮,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

4、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5、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定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实验器材】多媒体材料、(动滑轮、钩码、直尺、弹簧测力计 30套)【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楼房,再探动滑轮:数2/J等吗?如不等,有)利用机械时,人们不希=多媒体小结例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100N 的物体,提高了3m ,拉力F 是60N ,那么该滑轮组做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额外功是多少?[分析与解答] 使用滑轮组的目的是提升物体,所以滑轮组将重为100N 的物体提高了3m 所做功的功为有用功。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拉力做的功为总功。

已知拉力大小为60N ,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3m=6m ,1003300W Gh N m J ==⨯=有用,6032360W Fs N m J ==⨯⨯=总,300100%100%83.3%360W JW Jη=⨯=⨯≈有用总。

由 W W W =+总有用额外可得:36030060W W W J J J =-=-=总额外有用。

例2:如图所示,物体G=30N ,在水平向右拉力F 的作用下,以10c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运动。

已知拉力F=6N ,滑轮组在使用时机械效率为80%,则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及5s 内拉力F 所做功的大小各为多少?[分析与解答]从题意分析,克服地面摩擦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与物体的重力无关,即W f s =⋅有用;绳自由端拉力F 所做的功为总功,因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故3W F s =⋅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2. 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以及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提升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提升重物时所做的功分为哪两部分,进而引出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以及机械效率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公式计算机械效率。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提升重物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公式计算机械效率,并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效率,并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机械效率与有用功、额外功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机械效率的概念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情境中的机械效率,并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情境一:用滑轮组提升重物,重物重20N,滑轮组重5N,绳子段数3段,每段绳子拉力为10N。

情境二:用杠杆撬起重物,重物重30N,杠杆长度2m,阻力臂1m,动力为15N。

2. 答案:情境一:机械效率=80%,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轻滑轮组的重量、增加绳子段数等。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二、教学重、难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

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张图片。

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机械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生成概念】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环节三:巩固提高【深化理解】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是否能够达到100%。

通过总结学生回答得到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如何提高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工作效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主动探究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机械效率。

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求提高效率。

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

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1.有用功和额外功:教师演示: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将G=4 N的钩码匀速提升1 m的高度。

两次拉力所做的功相同吗?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不相同。

使用动滑轮的弹簧测力计其拉力所做的功会多一些。

教师让学生对比两次做功的不同之处,讨论不同的原因,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不但对重物做功,还会对动滑轮做功,会克服摩擦做功,由此自然引入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概念。

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用W有表示。

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不得不做的功,用W额表示。

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功,用W总表示。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为W总=W有+W额。

实例分析:实例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对哪个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对哪个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实例2:打捞掉到井里的水桶,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

对哪个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对哪个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结合上述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工作目的出发,分析有用功和额外功,使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含义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2.机械效率: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教案:12.3《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以及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各种各样的机械吗?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呢?2. 概念讲解:(1)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 = W_out / W_in。

(2)解释机械效率的意义: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机械的能量损失越少,机械的工作越有效。

3. 计算方法讲解:(1)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机械的输出功和输入功,然后代入公式η = W_out / W_in,即可计算出机械效率。

(2)举例说明:假设一个机械的输出功为 100J,输入功为 200J,那么它的机械效率为η = 100J / 200J = 0.5,即 50%。

4.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1)减小摩擦:通过使用润滑剂、减少接触面积等方法,减小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能量损失。

(2)优化设计:合理设计机械的结构,使其运行更加顺畅,降低能量损失。

(3)定期维护:定期对机械进行维护,保持其良好状态,降低能量损失。

5. 例题讲解:(1)题目:一个斜面高为 5m,长为 10m,物体沿斜面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 2kg,重力加速度为 10N/kg,求斜面的机械效率。

(2)解题思路: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然后计算物体滑下斜面时的动能,计算机械效率。

(3)解题过程:W_in = mgh = 2kg × 10N/kg × 5m = 100JW_out = 0.5mv^2 = 0.5 × 2kg × (10m/s)^2 = 100Jη = W_out / W_in = 100J / 100J = 1答: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10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2.3 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2.3 机械效率-教案

课堂教学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引导自学合作探究过渡:功的原理(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相同吗?下面我们用实验模拟提升重物。

【探究实验】——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匀速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匀速地提升相同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请各小组讨论一下需要测量哪些量,用什么测量工具,怎样测量?提问:这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么?【结论】使用动滑轮不省功。

【推论】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

【问题导学、引领认知】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导学内容。

有用功(w有):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w额):没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w总):有用功与总功之和。

W总=W有+W额【深化认识】——分清三种功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对水做的功,额外功是对桶做的功,总功是拉力所做的功;2.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要测量拉力和运动的距离,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量拉力、用木直尺测量距离(注意做好标记)。

明确实验目的和做法,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各小组交流研讨:使用动滑轮时做的功较多,是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导学内容:1.在上面实验中,无论是否使用滑轮,钩码都被提升了,这部分功是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表示。

2.若用滑轮组提升钩码,还不得不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二)机械效率1.机械效率定义2.机械效率计算公式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对桶做的功,额外功是对水做的功,总功是拉力所做的功过渡:下面是几种提沙子上楼的方法,请大家分别说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问题导学、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导学内容。

二、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η表示。

2、公式:总有WW=η3、η<1说明:机械效率反映反映了机械性能的优劣。

八年级下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 教案

八年级下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主备教师课时 1 课型新课课题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法讲授、实验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动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二次备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

需把沙子运到三楼,看看哪个选的办法最好?图1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

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经过讨论明确第一种方法太不方便。

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它比第二种方法用的力小。

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少。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

思考: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板书:一般来说,机械对外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机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怎样探究这个问题?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线
教学过程互动与反馈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提出问题: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
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
2.怎样探究这个问题?
二、活动:再探动滑轮
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2.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

4.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 次数 手的拉力F/N 手移动距离
s/m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1 2 3
5.分析实验数据:
⑴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⑵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⑶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关于机械效率的概念 1.几个基本概念:
有用功W 有用_____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
额外功W 额外_____克服摩擦力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总功W 总_____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 2.三者之间的关系:额外有用总+=W W W
3.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即: %总功
有用功
机械效率=
100⨯
计算公式: %100⨯=

有用W W η
4.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第二课时:
四、关于机械效率概念的巩固和计算
例1.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 .机械效率总小于1
C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 .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例2.如图所示,在50N 的水平拉力F 作用下, 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 ;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则1min 内拉力做的功为 ___________ J .
例3.各种机械在使用时产生额外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右图中三种做功情况(设滑轮规格相同),产生额外功最多的应是____图。

若钩码(m=50g)在三种情况中均被提高1米,各种情况机械做的有用功均为_____,由此可判断出_______图的机械效率最大。

(g 取10N/Kg)
边实验边填表。

分析实验误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误差就会小一些。

⑴不相等
⑵手拉绳做的功多
⑶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答:B
五、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同一个滑轮或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提起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越重,或使用动滑轮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六、课堂练习:
1.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进行了两
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的高度
h/cm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F/N
弹簧测力计
移动的距离
s/cm
1 2 10 1.5 20
2 5 5 3.0 10
⑴实验中应拉弹簧测力计.
⑵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 ;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实验时的机械效率.
⑶若不计摩擦,该动滑轮的重为______________。

2.工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所示,汽车车厢底板高度h=1.5m,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着斜面把重力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拉力F为_____N;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3.如图所示,小冯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l,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Wl=W2 ηl=η2 B.W1=W2 ηl<η2
C. W1<W2 η1>η2 D.W1>W2 ηl<η2
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着一只木块P沿水平面以0.5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N。

若每只滑轮重1N,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在2s内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____J。

七、作业:
课本P40 1、2
课课练
补充:
1.某工人利用动滑轮在20s内将3000N的物体匀速提高4m,已知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80%,求:
(1)这名工人所做的总功是多少焦?
(2)他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少焦?请同学根据公式讨论,然后小结。

答:F=900N η=75%
(3)他的输出功率是多少瓦?
2.用图示的装置提水,已知动滑轮重4N,桶重6N,
桶中的水重50N,摩擦不计,则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

3.如图所示,用一个动滑轮拉动一个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面匀速运动,物体A重为20N,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F为2.5N,则在2s
内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J,滑轮的机械
效率是_____(不计滑轮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