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7总供给与总需求

合集下载

第33章宏观经济学原理-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33章宏观经济学原理-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33章宏观经济学原理-总需求与总供给之前考察的是长期经济的情况,从这章开始,我们考虑短期经济下的模型,主要有以下两个变量:- 用真实GDP衡量的经济中的物品与服务的产出- 用CPI或GDP平减指数衡量的物价总水平我们使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分析整个经济的波动。

整个模型并不是简单的供求模型,总需求与总供给都会衡量所有市场上所有企业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左边的GDP总量表示总供给等式右边部分表示总需求首先观察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从左到右会呈现向下的趋势?为什么物价水平越低,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越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所以有三个不同但相关的原因说明了为什么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消费者更富有了,这刺激了消费品需求- 利率下降,这刺激了投资品需求- 通货贬值,这刺激了净出口需求但是总需求曲线也会向左或向右移动,主要驱动因素有以下几点:- 消费变动引起的移动:例如储蓄习惯、投资收益、税收政策等会改变人们手里钱的金额,总需求曲线就有可能会发生相应变化- 投资变动引起的移动:任何一个改变企业在物价水平既定时想投资多少的事件也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例如新的科技产品、企业对未来经济的态度、投资税收政策、货币供给等- 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移动:国家决策者的直接决定会影响总需求进行移动,减少国家购买会使得往左移动,修建更多的基础建设会往右移动- 净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净出口的事件也会使得总需求曲线移动。

例如卖的更少、卖的更多、汇率变化。

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可是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总供给就是指一个经济中的物品与服务生产,即真实GDP。

那为什么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呢?因为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生产(真实GDP)取决于它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可得到的用于把这些生产要素变为物品与服务的技术。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r
亦反是。
r1
结论: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 r0
右移。反之亦反是。
引申: i、g、x使IS右移,y
增加,称为“注入”;相 P 反,s、t、m使IS左移,y P0
减少,称为“漏出”。
E1 E0
IS0 IS1
Y0 Y1
Y
E0
E1
AD0 AD1
20
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
r
前提: P不变,M变动
∵假设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迅 速或立即自行调剂, 使得实际工资(W/P)总处 于充分就业所应有的水平。
实际工资(W/P)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古典学派一般研究事物的长期状态, 而在长
期中, 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被认为是具有充分 的时间来进行调整的。
40
四、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0
国际替代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它国家生产的 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 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 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来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 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减少。
P↑→本国商品相对昂贵,外国商品相对
便宜 →出口↓,进口↑
企业将选择一个就业水平
N0, 使劳动的边际产出等 y
于实际工资, 此时, 利润最
大。
利润
企业就业低于N0时, 劳动
的边际产品就将超过实际
工资, 因而存在着增加利 润的机会。反之, 利润会
O N0
减少。
Pf (N,K )
工资 总额WN
N
29
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W
Nd Nd (
表示劳动需求量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
系。
引申:潜在产量又称充分就业的产量 Y*——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
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
所能生产的产量。
生产函数也有长、短期之分
二、AS与生产函数
❖西宏方观经生济产学函家数假:定假宏定观一生个产经函济数社式会有在两一条定重的要技的性 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
公式: AD=C+I+G+(X-M) 总需求=GDP=总支出
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
(二)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表示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 的关系,表示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社会 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函数表达式:y=AD=f(P)
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扩张的货币政策与AD线移动
r
LM
LM1(P0)
E1
IS
Y P
P0
AD AD1
Y1 Y2
Y
结论: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
前提:P不变,M变动 过程:M↑→LM右移→Y↑,若P不变
→AD右移。反之亦反是。 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上升;反
之亦反是。
AD曲线移动小结
变化
AD曲线
自发投资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成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 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与横轴的交点即为充分 就业的产量。
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
上升,就会减少对该国商品的消费,从而导致该国出口(X)减少;同
时,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增加对外国商
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M)增加;一增一减,该国净出口下降,导致
总需求减少。

第17章总供给和总需求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第17章总供给和总需求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y
(潜在产量)y*
y=f(N,K )
y0
0
N0 N N* (充分就业量) 图17-3 宏观生产函数
重要性质:
1)总产出量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2)总产出随就业量增加而按递减的比率增加(边 际报酬递减规律)
y y* y0 y=f(N,K )
0
N0 N* 图17-3 宏观生产函数
N
2.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1.人力资源: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构成 2.自然资源:土地、森林矿产、海洋等一切可以用 于生产和提供服务的东西
3.资本积累:厂房、设备、高速公路等等人工生产 出来的有形生产资料 4.技术水平:投入和产出水平的转换关系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 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 之间的关系。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使 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产, 则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f(N,K) (17.4)
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 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y =f(N,K) (17.5)
(17.5)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 经济社会的总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
二、古典总供给曲线图
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货币工资随劳 动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y F (N , K )
*
*
*
P
y* 、yf 为潜在产量 其中, 表示使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0
yf
y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 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三、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P AD1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y
AD
y0
y8
3、从IS–LM模型导出总需 求曲线: • 链条:P变动→M/P变动→LM移
动→Y变动
• 初始状态:P0、LM0 、 E、Y0、A(Y0,P0) • 价格下降至P1:P1、LM1、 F、Y1、B(Y1,P1) • 价格上升至P2:P2 、 LM2、G、Y2、C(Y2,P2)
• 连结CAB,得AD曲线。
(一)总需求函数的表达: 影响总需求数量的因素很多,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仅仅分析价格水平对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的影响,因 此,总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Y=AD=f(P)
P为价格水平;
Y为产出水平或国民收入,即需求总量。
因此,总需求函数表示了实际国民收入(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 的关系。 它是指在某个特定价格水平上,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W Ns ( P
)

Nd
(W P
)
2020/2/21
22
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AS曲线的预备知识
• 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 • 各个经济学流派关于厂商和劳动者对价格水平变化反应的假设不同,
得到的总供给曲线的形态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了宏观经济政策主张 上的区别。
• 我们主要介绍古典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 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
2020/2/21
5
三、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
1、总需求曲线: 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 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根据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的结论,总需求曲线是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个别商品的需求函数曲线不同,总需求函数曲线表 明了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 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或产出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_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宏观经济学重点_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02
总供给曲线特性分析
长期总供给曲线形状及原因
长期总供给曲线形状
长期总供给曲线通常呈现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表示在充分就业水平下,总产出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
原因分析
长期内,生产要素(如劳动 较为缓慢,因此总供给能力相对稳定。此时,价格水平的变化主要影响总需求而非总供给,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 呈现垂直形状。
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因素
生产成本
包括原材料、工资、租金等成本。当这些成本上升时,企业会减少 生产,导致短期总供给减少。
预期价格水平
企业对未来价格水平的预期会影响其当前的生产决策。如果预期未 来价格上升,企业可能会增加当前的生产,从而增加短期总供给。
技术进步
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加短期总供给。
政策制定和执行难度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国内外经 济形势、政治因素等,这使得政策制定和执行存在难度, 也考验着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指导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微观基础与宏观经济的融合
未来宏观经济学研究将更加注重微观基础,探索微观主体行为与 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以更全面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宏观经济学研究将更加依 赖这些技术,以提高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面对全球化趋势和共同的经济问题,未来各国之间的宏观经济学研 究将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提高我国宏观经济学研究水平,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稳定
全球化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动,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然而,这也增加了金融 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性,需要各国加强金融监管和合作。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与总需求
N
N1
N2
Nd=Nd(W/P)
O
(W/P)o
(W/P)1
W/P
2、劳动的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函数:Nd=Nd(W/P) 式中:Ns表示劳动的需求量;W/P表示实际工资。Ns和W/P呈正方向变动。如上图 所示
W/P
(W/P)1
Ns=Ns(W/P)
N
N1
N0
O
(W/P)0
W/P
(W/P)2
Ns=Ns(W/P)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1)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研究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均衡关系。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是指令社会资本家预期因雇佣一定数目的工人所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得到的卖价。总需求价格是指社会购买这些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不仅不能按预期的卖价出售商品,而且会有大量商品卖不掉。这时,资本家将减少产量,解雇工人。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因有利可图,将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当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既不增雇工人,也不解雇工人,社会的总产量、总就业水平就在这个时候确定下来。
从上图可知:价格水平与总需求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1、利率效应(又称为凯恩斯效应)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又称凯恩斯效应。 可见,价格水平与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实际余额效应(凯恩斯称为财富效应) 价格上升时,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用货币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人们将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减少,这种效应叫实际余额效应。因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实际余额效应又称为庇古效应。

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

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
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
目录
• 总供给理论 • 总需求理论 •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 政策应用与建议 • 案例分析
01
总供给理论
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 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所能够生产的全 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出,它反映 了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
全球需求。
当前案例:中国的经济政策与实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中国应对经济下行的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 业融资成本。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近年来,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 现变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平衡供需关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能够提供的 总产出。
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常、向上倾斜和垂直型。在正常型总供给曲线中,当价格水平上升 时,总供给会增加;在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中,价格水平上升时,总供给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 在垂直型总供给曲线中,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总供给都不会发生变化。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当 物价水平下降时,总需求增加。
总需求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 念,它描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居民、企 业、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消费、投资、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些因素的变化 会影响总需求的变化。总需求曲线反 映了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是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01
02
03
生产要素的供给

宏观经济总供给总需求的曲线

宏观经济总供给总需求的曲线

宏观经济总供给总需求的曲线一、概述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和总需求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总供给指的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而总需求则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在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关系,即它们可以用曲线来表示。

二、总供给曲线1. 定义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价格水平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多;反之亦然。

2. 形状一般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呈现出正斜率。

这意味着当价格水平上升时,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会随之增加。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资源紧缺或技术落后),总供给曲线可能会呈现出负斜率。

3. 移动当发生某些变化时(如技术进步、资源丰富等),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会随之变化。

这时,总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

如果是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反之亦然。

三、总需求曲线1. 定义总需求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多;反之亦然。

2. 形状一般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呈现出负斜率。

这意味着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会随之减少。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政府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可能会呈现出正斜率。

3. 移动当发生某些变化时(如收入增加、利率降低等),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会随之变化。

这时,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

如果是收入增加等因素导致的提高了购买力,总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反之亦然。

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1. 市场均衡在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市场均衡的关系。

当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2. 失衡如果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市场就会出现过剩;反之亦然。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Y
Y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SAS)向右上方倾斜。 原因关键在于决定总供给的价格因素—— 货币工资在短期内不具备充分的灵活性。 名义工资完全无伸缩性,也就是不论价格如何 变动,工人的工资始终保持不变,那么短期总 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横轴平行或者接近与横轴 平行的水平线。
P2
SAS
总量短缺
Y*
AD Y
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关系
1.失业均衡
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 衡状态。 2.充分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等于长期潜在产量 的均衡状态。 3.超充分就业均衡 超充分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 量的均衡状态。
P
LAS SAS
P2 P1 P0
Y0
Y
Y2
Y
一个社会由失业均衡转为充分就业均衡,再由 充分就业均衡转化为超充分就业均衡,这一过 程构成了经济的扩张时期。超充分就业均衡处 在扩张期的顶峰阶段,此时现实的总产量大于 潜在的总产量,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表明 了经济的繁荣。然而,繁荣不可能持久,宏观 经济会由超充分就业均衡转为充分就业均衡, 再由充分就业均衡转化为失业均衡,这一过程 就是经济的收缩时期。失业均衡形成了收缩期 的谷底阶段,这时现实的总产量小于潜在的总 产量,失业率高于自然率,反映了经济的衰退。
一个社会长期的总产量取决于既定的技术水 平和这个社会现有的生产要素的存量。
Y F K, L


在古典经济中,经济的产出称为潜在的产 出水平。长期总供给曲线(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LAS) 表现为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

经济学第七讲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学第七讲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i K A0 Y
Kd
Y
Ms Pk
h k
i
Ms Pk
h A0 kd
hY kKd
Y
MKd 1 (kKd h) P
(
A0 Kh k K d h
)
Y
α P
β
12
例如
• 已知 IS : Y 7000480i
LM :
Y
2
00 P
0
5
2
0
i
• 则:
AD:
Y
960 P
3640
13
A D 曲 线: Y
α P
Ns
Ns(
W P
)
(
W P
)2
(
W P
)1
N1 N2
25
劳动市场均衡Nd=Ns
N
d(
W P
)
N
s(
W P
)
NS
(
W P
)1
均衡工资率
ND
N0
均衡就业量
26
三、古典总供给曲线
1. 总供给函数:价格水平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需时间长短,分为三 种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IS-LM 分析模型是假定价格P是不变的
是Keynes理论,是治理萧条经济的理论 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实际产 出水平和就业水平就会提高
但实际经济并不总是处于萧条状态
当总需求提高时,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本章要说明国民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 的关系
3
第七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 6.1 总需求(AD)曲线 • 6.2 总供给(AS)曲线 • 6.3 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 6.4 总供求模型的总结

第七章 总供给、总需求与价格调节

第七章 总供给、总需求与价格调节
❖ 同时,如果我们把等式右边移动到左边来, 就可以得到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
Pt Pt1 f (Yt1 Y )
Pt 1
Y
7.5 价格调整的过程
同时,通货膨胀不仅是市场压力的结果,它 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一 种预期(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f (Yt1 Y ) e
Y
7.5 价格调整的过程
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
(1)“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
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这 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 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 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 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 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 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
P1
Nd(W1/P1 )
N
N1 N2
Y
Y=f(N)
Y1
AS
Y1 Y2
Y
45。
Y
O
Ma
N1 N2
Y1 Y2
古典的 AS-AD 模型:
7.3 AS-AD模型
AS P
❖ AD不创
造就业
和产量
P1
❖ Y取决于 P2 S。
0
AD2
AD1
Y*
Y
7.3 AS-AD模型
凯恩斯的 AS-AD模 P
AS
型:
❖ AD创造
7.5 价格调整的过程
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
(3)“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 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 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 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 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物价上涨率 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宏观经济学 7第六章

宏观经济学 7第六章
• 2、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 –(1)过程:G↑、T↓→IS右移→Y↑、若P不变→AD右 移。反之亦反是。 –(2)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政府政策
1.财政政策
P
2.货币政策
P0
AD0
AD1 Y
0
Y0
Y1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与第十五章 重要的不同就在于坐标,IS—LM模型是坐落在r-Y坐标中,
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考察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
入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 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AD=C+I+G+(X-M),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
动市场同时均衡的
模型
P
–AD曲线已经表明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均衡。
–AS曲线则表明劳动
P0
市场的均衡。
• 二、均衡的变动
– ——AD、AS受各种 因素影响而移动
O Y0
AS
AD Y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P AS
P0
P1 AD2
AD1
Y1 YF
Y
凯恩斯情形
古典情形
• 货币中性: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 化,实际变量(产量、就业)不发生任何变化。
y=f( p )
AD曲线的几何推导r M k Y
hP h

总供给和总需求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总供给和总需求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是实现长期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如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的主要原因包括经 济周期波动、政策失误、外部冲击等。 例如,经济过热可能导致总需求过度, 而经济衰退则可能导致总需求不足。
素的影响。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移动方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方向取决于总供给变化的方向,总供给增加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总供给减少时,总供给 曲线向左移动。
移动原因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积累、经济体制改革等长期因素,以及短期内的生产冲击、气候 变化等短期因素。
Part
03
总需求理论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通过增加总需求,创造更 多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 市场活跃度。
通货膨胀的预防和控制
通货膨胀
由于货币供应过多或总需求过旺,导致物价普遍 上涨的现象。
控制手段
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减少总需求, 降低物价上涨压力。
ABCD
预防措施
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和 就业水平。
稳定物价
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通货膨胀。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当价格水平下降时,货币的 购买力增强,消费者和企业会增加购买和投资,从而推动总 产出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货币供应量增加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会导致利 率下降,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增 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预期未来收入增加
如果消费者和企业家预期未来收 入会增加,他们可能会增加当前 的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曲 线向右移动。

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的理解

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的理解

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的理解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基本理论,用于解释经济运行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简单来说,总供给是指所有生产者和企业愿意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量,而总需求是指所有消费者和企业在同一时间内愿意购买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认为,经济体中的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增加会导致总供给的增加,而需求的增加也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者预期、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

当生产者对市场的预期变好,他们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能力,从而增加供给。

此外,生产成本的变化也会影响总供给。

例如,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供给会减少。

技术进步也可以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力,从而增加总供给。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消费者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净出口等。

消费者支出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它受到收入、财富、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当收入增加,消费者支出增加,总需求也会增加。

投资支出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购买资本货物和增加生产能力的总额,它受到信心和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支出是政府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它是由政府的预算决定的。

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它受到国际贸易、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如果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则市场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降,部分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导致总供给减少。

相反,如果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则市场需求过于旺盛,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增加,部分企业可能会增加生产,导致总供给增加。

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也可以应用到微观经济层面。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也是解释价格和数量关系的基本原理。

供需平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通过供给与需求的调节,市场能够自我调整,实现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

详细描述
货币政策是政府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刺 激总需求,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抑制总需求。财政政 策是政府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 动的一种手段。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可以刺激总需求, 而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则抑制总需求。此外,政府还可 以采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措施来调整总供给结构, 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案例三:财政政策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影响
总结词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 和总供给。
详细描述
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来刺激总 需求,例如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福 利等措施可以增加总需求。同时,政府支出 和税收也会对生产成本和物价产生影响,进 而影响总供给。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 调整税收政策和政府投资来影响产业结构和
它反映了经济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 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 出口等四个部分。
总需求的影响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 模和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也是影响 总需求的主要因素。
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对投资有显著影响,利率下 降通常会刺激投资增加,从而增加总 需求。
货币供应量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 本,从而增加总供给。
生产要素的供应
生产者的预期
生产要素的供应充足与否也会影响总供给 。如果生产要素供应不足,企业可能会面 临生产瓶颈,从而影响总供给。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也会影响总供给。如 果生产者对未来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可 能会增加产出,从而增加总供给。
总供给曲线
03
总供给
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的市场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假设: 货币工资刚性:不论价格如何变动,名义工资均不变 价格一旦上升,企业就可以在成本完全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社会
所需的任意水平的产量,或者说企业在现行工资水平下获得他 们所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总供给曲线AS
AS 凯恩斯AS:水平线(货币工资刚性) 凯恩斯主义AS:向右上方倾斜(货币工资粘性、货币幻觉) 古典AS:垂直线(货币工资弹性)
总需求曲线移动
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构成的, 任何计划总支出的变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 - 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总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 - 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总需求曲线向左下移动
总需求曲线移动
r
r
LM
LM0 LM1
IS0 IS1
PW P
NNds劳动供过于求WWP
NY
PW P
NNds劳动供小于求WWP
NY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
P
P
P1
P1
P0 P2
W1 W2WW0 /P
P0 P2
N
wF
N
Ns
NF
NF
Nd W/P wF
AS
YF
Y
YF
Y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函数
物价总水平变化对总支出的影响 - 税收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会导致人们名义收入增加, 从而使税负增加,可支 配收入下降,进而消费和投资 水平下降。 P 名义收入 T C 、 I AD - 进出口效应,物价总水平上升会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国内投资水平下降。 P 出口 、进口 (X-M) AD
试求(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和利率
总需求曲线斜率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变动一定幅度会使均衡的支出水平 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从IS-LM分析中推导出来的AD曲线的斜率就反映了货币实际余 额的一定量变化对收入和支出均衡水平的影响程度。
如果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实际货币余额的一定量变化对均衡的收 入和支出水平有较大影响,那么AD曲线将是比较平缓的。反 之,AD曲线则比较陡峭。
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的。 推导过程:Y-产出量→N →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实际工资→ P
生产函数
• 短期生产函数
Y
Y f (N, K)
Y代表总产量,N代
表投入生产的劳动
就业量,K代表短期
内不能改变的资本
数量。
0
图4 总生产函数
Y f (N,K)
N
全国就业总量与GDP
- 收入恒等式
yci
- 消费
c80 0.9y
- 投资 - 货币需求
i72020r00
L(0.2y40r0 )P0
- 货币供给
Ms 500
总需求函数
从产品市场均衡看:
- IS 曲线
从货币市场均衡看:
- LM曲线
r 8000.1y 2000
r0.2y500/P 4000
总需求函数
将IS-LM方程联立得:
- 总需求曲线
y 400 01250 P
即: 如果 P = 1, y = 5250 如果 P = 1.25, y = 5000 如果 P = 1.3, y = 4962
说明:均衡产出水平会随物价总水平变动而反方向变动
某经济存在以下经济关系:
消费:C=800+0.8Yd,税收:T=0.25Y,投资:I=200-50r,政 府支出:G=200,货币需求:L=0.4Y-100r,名义货币供给: Ms=900
水平反向关系。
图6 货币工资率
W0 W0 W1 P0 P1 P0
W1
W0 W/P
古典的或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也称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其几何形状为一条 位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P
AS
P1
P0 P2Y YF源自古典的或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表明,在长期,实际产出量主要有潜在产出决 定,因而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 实际工资相应调整后,产出量不会相应变化。
总需求曲线斜率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取决于IS、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斜率不变, IS曲线陡峭,AD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AD曲线平缓; d大,IS曲线平缓:
P m L1不变 L2 r d大 I AD Y AD缓 d小,IS曲线陡: P m L1不变 L2 r d小I AD Y AD陡
总需求函数
物价总水平变化对总支出(总需求)的影响 - 利率效应(interest-rate effect),价格总水平上升,将 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 P m r I AD - 实际余额效应(real-balance effect),物价总水平上升, 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购买力下降,并导致总需求变化。 P 资产的实际购买力 C 、 I AD
总需求曲线斜率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取决于IS、LM曲线的斜率: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陡峭,AD曲线平缓;LM曲线平缓,
AD曲线陡峭; h小,LM曲线陡峭:
P m L1不变 L2 h小r I AD Y AD缓 h大,LM曲线平缓: P m L1不变 L2 h大r I AD Y AD陡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 凯恩斯主义者假设货币 P
工资具有粘性,总供给
曲线是一条平缓的向右 上方倾斜的线。总需求
P2
曲线的右移虽然仍可以 P1 使价格稍有提高,但对
国民收入的增加却起着
重要的刺激作用。
0
AS
AD2
AD1
Y1
Y2
Y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总需求曲线
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 经济萧条与经济繁荣:LAS
建立前提: - 短期 - 未实现充分就业 - 货币工资粘性,因为劳动合同的限制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 货币工资粘性模型 - 假设:
- 名义工资保持不变,价格水平的上升降低了实 际工资,使劳动成本降低
- 实际工资下降促使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 - 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提高了产出水平 - 就业由企业需求的劳动量决定
古典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劳动力市场均衡或非均衡时的价格 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 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把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放在一个以纵轴为价格水 平,横轴为国民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就得到总供给-总 需求模型。
Nd(W/P) Ns
Y
N1 N2
Y2
Y1
N1 N2
NP P2 P1
N
AS
Y Y1 Y2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 货币幻觉模型 - 工资可以迅速调整,但工人误把名义工资当做实际工资; - 劳动需求取决于实际工资,而劳动供给最终取决于名义
工资 - 价格水平上升引起名义工资增加,会使工人认为他们的
实际工资更高,从而促使他们提供更多的劳动,但实际 上,名义工资的上升将小于价格水平的上升
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可求得三个市场同时 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古典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 古典总供给-总需求
P
模型,物价水平会随
总需求变化,但总供 给并不会变化。总供 P2
给对物价水平没有弹
性,总需求不会创造 P1
就业和产量,总供给
决定总需求。
0
AS
AD2
AD1
Y*
Y
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
P
b
P1
a
P0
0
Y1
Y0
AD Y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AE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E0
价格水平为P0,总 支出水平为AE0 ;
价格水平为P1,总 支出水平为AE1 。
E1
0 P
P1 P0
0
a b
b a
Y1 Y0
AE0(P0) AE1(P1)
(a)
Y
(b)
AD Y
总需求函数
r
从IS-LM图形导出总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 线交点决定了均衡的实际工 0
资率水平和均衡就业量。
NS E
Nd
N0
N
劳动市场
货币工资曲线
P 货币工资率W和价格水平及
实际工资率水平W/P关系如
图:曲线向右下倾斜,表示
当名义工资一定时,价格水 P0 平下降,实际工资率W/P上
升。
P1
结论:实际工资与名义工资 0 同向关系;实际工资与物价
7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 型
本章取消价格不变的假设,着重说明产量和价 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要说明这种关系,就需要把劳 动力市场、社会总生产函数引入前面说过的IS-LM 模型,同时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同 时达到决衡时产量和价格的关系,完整地建立起决 定产量和价格的模型。
总需求函数
P
与SAS不移动,AD1右移至
AD2;
P3
• 经济萧条阶段:SAS与AD1 交于E1,这时价格为P1,总产
P2
量为Y1,Y1<Y*,如政府采 P1
年份 2019 2019 2009
全国就业总量 (万人)
76990
GDP(亿) 249529.9
774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