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播体制与中国电视剧产业化发展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电视剧市场的竞争格局
1 2 3
竞争主体
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竞争主体主要包括国有制作机 构、民营制作公司和外资制作公司等。
竞争格局
国有制作机构在资金、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民 营制作公司则更加灵活,外资制作公司则具有国 际化的视野和经验。
竞争策略
优秀电视剧作品及其影响
《甄嬛传》
《人民的名义》
这部古装剧以其严谨的历史考据、精致的 制作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 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作为反腐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该剧深入 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 关注和讨论。
《欢乐颂》
《琅琊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部现代都市剧以其贴近生活的剧情和鲜 活的角色塑造,成功地吸引了年轻观众群 体,成为了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人才培养
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化进程中,注重人才培养,为未来的发展储备 了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06 中国电视剧的未 来展望
技术创新对电视剧发展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电视剧制作效率和画质清晰度, 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观影体验。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为电视剧创作 提供更多可能性,如沉浸式剧情体验、交互式叙事等。
文化交流
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合作拍摄
中国电视剧与海外制片方、导演和演员合作拍摄,共同打造国际 化作品,提高了中国电视剧的国际影响力。
学术交流
通过国际影视节、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中国电视剧从业者与国际 同行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我国电视剧的产业困境及其根源
声屏世界摘要:在我国成为电视剧生产大国之后,电视剧生产强国之路还任道重远。
长期以来,我国电视剧产业面临市场结构失衡、媒介寻租现象突出、创新疲软、行业浮躁四重困境,制约了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究其根源,电视剧的功能定位:目标双重性(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并未改变。
电视剧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剧的生产、交换也应该解放思想,提高效益。
关键词:电视剧产业市场困境规制电视剧是整个电视行业中最早实行制播分离,也是产业化发展最成熟的节目类型。
2010年,电视剧收视占所有节目收视总量的31.8%,占所有电视广告收入的50%以上,①是收视份额最高的节目类型。
但是纵观近年来的荧屏表现,电视剧的创新力远远落后于收视总量排名第二的综艺节目,收视份额也日益疲软。
与之相应的是,21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剧产量以每年1000集左右的速度增长,2003年产量首次超过1万集,2009年电视剧年产量达到11469集,全国平均每天播出电视剧800多集,无论生产量还是播出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②然而,在成为电视剧生产大国之后,精品电视剧却不见增多,烂剧当道、雷剧风行成为了新常态。
随着技术和规制政策的变革,电视剧各方参与主体的平衡被打破,电视剧产业面临的困境日益突出,产业变革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电视剧的产业困境一、市场结构失衡。
2013年,全国生产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一共441部,其中只有209部上线播出,制作播出比2.1:1(国外成熟市场的制作播出比基本为1.2:1)。
一边是影视制作市场的繁荣,一边是资源的严重浪费,现有的电视台总数和播出政策决定了当年发行的电视剧中只有不到一半能被市场消化,电视剧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有利于促进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但是我国电视剧的买卖双方地位不对等,这一买方市场不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而是由规制政策决定的。
具体来说,电视剧的最主要买方———电视台作为垄断特权的享有者和体制内的主体,只有进入壁垒没有退出壁垒;而电视剧的卖方———影视制作公司(主要是民营制作公司)是完全市场主体,除非生产出十分优秀的影视作品,否则不具议价能力,这就造成了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和地位的不平等。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步发展阶段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初期,电视剧主要以舞台戏剧的形式呈现。
1958年,中国第一部正式的音乐舞台剧《白毛女》在电视上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
接着,一系列道德教育片、历史剧、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集相继问世,如《武大郎与潘金莲》、《红灯记》等。
二、改革开放与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剧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引进外国影视片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中国的电视剧开始受到国际影视产业的影响。
同时,中国电视剧在题材、创作手法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风格,呈现出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三、荧屏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阶段,被誉为荧屏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众多经典的电视剧问世,如《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这些电视剧在剧情、角色设定、服装等方面都具备了高水准的制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与追捧。
四、多元化与优质剧目崛起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各种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电视剧纷纷涌现,涵盖了历史、都市、农村、武侠、军事等各个领域。
同时,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也逐渐提升,不仅在剧本创作上注重深度与内涵,还在拍摄技术、视觉效果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五、网络影视的兴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影视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得电视剧内容的主要途径之一。
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在网络上首播,各大视频平台竞相推出自制剧集。
网络影视的兴起不仅为电视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创作人员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附件:本文附有相关的图片、图表和统计数据,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程。
法律名词及注释:1:第一个法律名词:版权法注释:版权法是保护原创作品的法律,对电视剧的著作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第二个法律名词:广播电视法注释:广播电视法主要规定了对广播电视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对电视剧的播放、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我国电视剧21世纪体制变革遇到的问题
我国电视剧21世纪体制变革遇到的问题随着我国电视剧产业化的深入发展,从目前我国制播体制的现状来看,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制播体制改革仍不彻底,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继续改进与完善。
当下制播体制建构的影响因素,包括规制政策、制作系统、播出系统以及制播环节的有效联系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制播环节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制播体制改革亟待推进。
1.政策缺乏稳定性、透明性与权威性。
制播模式的演变与制播体制改革与国家政策的变动息息相关。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具有对国家行为的依赖性。
我国电视系统突出的表现就是,规制政策缺乏稳定性、透明性与权威性。
政府推动电视台与所属制作公司的剥离,因为没有透明性、权威性的规制政策,造成多年以来,剥离只能成为一种口号,台属制作公司难以剥离,难以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阻碍了制播分离模式的实质性建构;频道分营制度的推行,公益性频道与经营性频道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同样依靠电视剧播出,以获得广告收入为主要目的;还有政府常常出台临时性的制作、播出方面的通知、规定、意见等等,如2004年突然将涉案剧调出黄金档,让大量制作公司一夜之间血本无归,让播出机构也束手无策,与制作公司以及广告公司签订的协议,成了一纸空文,广告收入锐减。
这种缺乏稳定性、权威性的规制政策,阻碍了制作环节、播出环节的专业化发展。
另外时至今日,规制政策没有建立公平的制播环节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制作公司特别是民营制作公司的合理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推动规制政策的法制化建构,是顺利推行制播体制改革的合理途径。
2.制作机构、播出机构呈现散、弱、小的格局。
一个优质的电视剧产业,制作系统、播出系统应该是形成垄断竞争局面,并共同形成电视剧产业垄断竞争格局。
美剧、韩剧产业都形成了电视剧产业垄断竞争格局,美剧产业基本上由4大电视网按照纵向整合的方向控制,同样,韩剧产业也是由3大集团垄断,韩剧由于垄断形成的资本积累被用于扩大化再生产而不是被消耗在竞争当中,可以使三大集团有实力制作高质量的电视剧而不必担心过大的竞争压力;而政府对3大集团的监管和扶持又表现出公共电视服务的价值取向,保证3大集团在市场争胜的同时也在市场失灵区域有所贡献。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中国电视剧是中国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以来,中国电视剧在内容、制作、表现手法等方面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和改变。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电视剧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社会主义主题为主。
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多以历史题材和军事题材作为切入点,强调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传统的长篇电视剧成为这一时期主流,通过多集的方式讲述故事,塑造了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形象,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电视剧的内容和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一大特点是国产剧开始走出国门,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展示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电视剧的海外市场拓展。
同时,神话剧、穿越剧、都市剧等新题材和新风格的电视剧逐渐崭露头角,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在制作水平和内容创新方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进步。
高清晰度、特效技术的运用,使得电视剧在视觉效果上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主旋律题材、社会问题剧、年代剧等多样化的题材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一部部优秀的电视剧涌现出来,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议论和热烈的讨论。
同时,中国电视剧面临着一些挑战。
商业化的压力、市场需求的变化、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电视剧的内容创作也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多元化,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题材到多元化、从传统封闭到开放国际化的过程。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电视剧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之一,也为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未来,中国电视剧还将在内容、技术、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展,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高质量的电视剧作品。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内容和制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涉及了观众市场的拓展和影视产业的整体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端的普及,影视作品在观众中的传播和分享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于电视剧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主流 新形态 新走向——中国电视剧、网络剧产业观察
策划人语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之路电视剧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在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文化需求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时代,面对新的传播格局和受众变化,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电视剧的质量,是电视剧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2021年4月27日,“新时代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
本次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北京京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论坛上,行业人士聚集一堂,碰撞交流思想智慧,共同探讨新时代精品电视剧创作之路。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出席此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爱奇艺、阿里文娱优酷、华策集团、东阳正午阳光等电视剧制作播出机构负责人,围绕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精品电视剧创作和传播,推动中国电视剧在新时代焕发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本刊记者应邀出席论坛,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制作了本专题。
策划人:沈金萍8 传媒∷MEDIA 2021.6(上)代的政治要求密切配合,推动剧集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共识。
剧集创作与生产:走向高质量发展行业治理与导向趋向全媒介覆盖,产业动力机制的形塑力量渐趋多元化和微粒化,竞争格局由多面块垒形成同向合璧。
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极速变革的语境下,电视剧、网络剧沉淀了新的产业特征和美学风向,找到了弥合主流叙事与市场接受之间的柔性表达路径,特别是在突破文艺实践的表达半径与争取观众内容共振方面,探索均衡性、结构化、多窗口的新主流价值范式,为社会发展带来更新颖、更持续的文化推动力量。
生产与创作:减量提质与去库存化。
从供给端来看,减量减产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流趋向。
当前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思路
质节 目资 源 向优 秀卫 视 聚集 , 变 了传统 “ 改 中央 台 、 省 台、 市 台 ”的三分 开 下 的资 源配 置 方式 ; 秀卫 视纷 城 优
纷 瞄准 叫好又 叫座 的精 品大剧 , 瞄准影 响力 巨大的央视 开年大剧 和 “ 五个 一工 程”。
步, 它对于 中国 民族 性及 地域文化 的着 力刻 画必然会对 国产 电视 剧 的未来发展 产生 巨大影 响。 河南 省政府列 被
剧业 的迅猛发展 。大批社会 力量、社会资金进入 电视剧
领域 。 民营 电视 剧制作 机构 由 2 0 0 1年 的 4 2家发展 到 3
入 “0 8年十 大 文化 工 程 ”的 《 林 寺传 奇 》, 紧依 20 少 紧 托 少林寺 独特 的人文 、地 理 的优势 资源 ,精心 制作 , 强
剧题 材上 最 大的 一个 改变就 是现 实 主义 题材 电视 剧 更 加丰 富。 20 0 8年 , 国备 案公 示剧 目中, 实题 材 占公 全 现
示总数 的 6 .% 占据 了 电视剧 创作 的主导地位 。同时 , 74 , 农村题材 和青 少年 电视剧题材 电视 剧 20 0 8年也 保持 了
20 08年上 半年 , 除不 可抗拒 的影 响 , 括 四川卫 排 包 视 在 内的省级 卫视阵 营全面提 升的基 础 ,均 来 自大 片。 我 国 电视 剧 产业 未 来 的繁荣 ,也要 依靠 大 片 。 《 关 闯 东 》 称 “ 片策 略 ”引领 下 的一 部精 品 , 堪 大 这部 大 戏 无 论 演 员表 演 、 本 、 美都 显 示 了国产连 续剧 的长 足进 剧 舞
经过几 十年的发展 , 目前 电视 剧 已经成 为 中国产业
制播分离与中国电视业改革的方向
着电视 资源 的社会化 ;对 电视台来说 ,制播 分离意味
着 电视节 目生产方式的变革 ;对电视产业来说 ,制播 分离意 味着电视产业链的延伸 ;对部分 电视 人来说 ,
制 播 分 离 则意 味 着 身 份 的 转 换 。上 述 说 法都 有道 理 , 但 在 我 看来 ,制 播 分 离 对 中 国 电视 市 场 的意 义 只有 一 个 ,那 就 是 :垄 断 减 弱 ,竞 争 加剧 。 因 此 ,总 体 上 对
制播合 一 ,即制 作与 播 出的 主体 是 同一个 法 人组织 ; 制播 分离 ,即制 作和 播 出的 主体 是不 同的 法 人组织 ; 制播 分立 ,即制 作和 播 出的 主体 是分 而不 离 、合 而不一 的 共 同体 。 上 述三 种 制播 模 式 各有利 弊 ,本 无 所谓 孰 优孰 劣 。采 取何 种模 式 ,端 看 电视媒 体 自 己的实 力 与市 场 环境 以 及 经营 战 略或 战 术 ,而且 绝 非一 或 不 变 。但 是 , 由于 中国 电视 媒体 采 取 了几 十年 的 制播 合 一模 式 ,电视 管 理体 制和 电视 人 的思 维 已经 习以为 常 ,乍 一实 行 制播 分 离或 者 制播 分 立模 式 ,很 有 点不 自在
宣商分立 ,以宣制商。这个阶段从20年8 00 月制播分离 口号消失 ̄20 年lN2 日上海文广集 团裂变为上海广 09 O 1 播电视台和东方传媒集团 ( 前者控股后者),至今未终 ,估计还要经过5 0 到1年的过渡,才能完成。
宣 商 分离 ,互 补互 利 。也 就 是公 商二 元 电视体 制在 中国践 行 阶段 。这个 阶段 将 随 中 国政 治体 制改 革 进程 的 加 快和 公 民社会 的逐 步 确立 ,从2 1年前 后正 式起 步 ,也 可能 经过 l年 到2年 的巩 固和 完善 。 09 O O 中国 电视 产 业 目前 正处 在 上 述 第三 个 发 展 阶 段 的 后期 ,大 多数 电视 媒 体 提 出 的制 播 分 离 实 际上 都 是 制 播分
电视剧内容产业化的商业模式与发展研究
电视剧内容产业化的商业模式与发展研究一、简述电视剧内容产业化的商业模式电视剧内容产业化的商业模式可以分成几类:1.版权代理模式:电视剧版权代理公司在收购或者代理各种优秀电视剧的版权,通过向电视媒体或者新媒体平台租售版权获利。
版权代理公司可以整合电视剧制片公司、导演、编剧、演员等各种电视娱乐产业资源,加快内容输出的速度和质量,实现版权利益的化繁为简。
2.自制电视剧模式:自制电视剧是指制片公司自主研发、制作、宣传电视剧,或者与电影工作者、电视编剧、文学作家等进行跨界合作创作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在过去,电视剧自制模式主要是面向传统电视台的播出,但随着新媒体互动和短视频等形式的兴起,自制模式也扩展到了其他业态,比如自媒体、OTT等。
国内很多热播电视剧制片公司,如腾讯视频、荔枝FM、芒果TV等,都在进行自制剧的探索和尝试。
3.平台出资合作模式:平台出资在电视剧内容产业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平台出资模式是指平台出资制片方进行电视剧创作及出品,并在自身平台或者其他社交平台推广。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平台自身的电视娱乐产业资源,避免类似版权代理模式中盲目收购版权导致的版权亏损风险。
4.导演/编剧授权模式:导演、编剧授权在电视剧产业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
相比于版权代理等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导演、编剧的创作力量。
当一个优秀导演或编剧所创作的电视剧作品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他们就很可能成为行业中的新宠,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电视剧内容产业化的发展趋势1.全媒体化在电视剧内容产业化的发展中,全媒体化已经越来越成为趋势。
原先的传统电视剧播出方式逐渐发展成了整个娱乐产业生态系统,从传媒平台渠道到设备终端的完整链条,甚至开始涉及互动场景,提示数字娱乐的结构转型。
2.内容转化传统电视剧都是线性的方案,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移动端的普及,传换型手段中,在不同平台上的内容转移以及增值服务已经成为电视剧产业的主要动力之一。
国产互联网电视剧播出平台对中国电视产业的影响与推动力
国产互联网电视剧播出平台对中国电视产业的影响与推动力近年来,国产互联网电视剧播出平台在中国电视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平台不仅改变了传统电视剧的传播方式,还催生了一批优质国产剧集,对中国电视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力。
首先,国产互联网电视剧播出平台为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传统电视媒体的播出受制于时间和频道的限制,观众选择面较窄。
而互联网电视剧平台则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提供更广泛的电视剧选择,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随时观看心仪的剧集,享受更自由的观看体验。
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良性竞争,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国产互联网电视剧播出平台的兴起,催生了一批优质的国产剧集。
相较于传统电视台,电视剧平台更加注重观众需求,更加积极地尝试新题材、新风格的剧集。
这些平台可以通过精准的用户数据分析,了解观众喜好,挖掘出更具市场潜力的题材和内容。
互联网电视剧平台的兴起,也为新生导演、编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激情。
这种催生优质剧集的模式,有效提升了中国电视剧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国产互联网电视剧播出平台还对电视剧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
传统电视剧依靠广告和赞助收入维持运营,而互联网电视剧平台则通过会员制、付费观看等方式获得收入。
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互联网电视剧平台可以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内容质量,减少广告干扰,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互联网平台还可以通过版权销售、衍生产品开发等途径增加收入,提高电视剧行业的盈利能力。
这种商业模式的推广,也为电视剧产业提供了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最后,国产互联网电视剧播出平台在推动中国电视剧走向国际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使得国产互联网电视剧平台具备了突破传统趋势的机会。
这些平台能够通过在线播放和全球观众的共享,为中国电视剧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机遇。
独播剧:从“制播分离”到“制播联动”——论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体制的转型与契机
拙播 川制 是 I 尖 I
进频道
化敞略 、番省绒 观
落宾顿道段 略迮 . 计城差芹 竞 均一蹦重大 举 .也是 各个 £
烦逋 7阁打 选l 蛆 , .以提 升r 告市场占柏份 额的 具体 措施 ] -牌 我 仃 认为 . 】 咆观品牌具有 以下酬个 特征:】 稀缺性 . “ 、 即 人 无我 ;2 、优 质性 ,即 人有我优 ;3、独特 .即 人优
视剧 这一 核心 资源展 开 的争 夺战 , 将对 中 国电视 的频 道 生态产 生怎 样 的影 响? 电枧 副激增 是构 建频 道棱 心竞 争 力的唯
一
和正 确选 择 吗7 本 刊为 此连 续 两期 展 开不 同 观点 的碰 撞 。 本期 这 组文 章 是从 肯定 角度 着 眼 的
独播 剧 : ‘ 从
兑,以往 大多研究 集畸 : 时 一曲牛 产 . 鞍 涉及 节 L的 _J 探 J
播 出 .耶 么近 年 强.I 于 “ 播分 离 I 争论而使碍 l I i _ } _ 』 娟 . 这种捧 时j - 磷 l砌 及生产 与蠕 巫 r
有所 赝鞋 . 弛插 制 受则将I 辑与频道核 L 荒 门紧衙畦 I z L ,
视
机构 对 十有 般 认 ,内钎堤正彤式 , 唰乍 : .『 { 于电 刚播 【勾 币要 崽义 ,
对由同
整体 。 j造 、 护和延仲 , 1 维 悻 对于c 『 整俸竞争力的形 … _ I 乜
I 戎引提 郁 l 币芟均现 实懋义 学 最 恤 :
列这 类疆 进 了枵力 由校l 1 ’ . 三 j 把形
’
到
电视剧
仕 艺 域 } 要 刊 似 则 ‘传播件制 术 传领 ,常撂 简 宴 复 j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电视成为了一种新兴媒体,电视剧也随之开始发展壮大。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电视剧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技术限制和经验不足,初期的电视剧制作粗糙简单,以纪录片和话剧改编为主。
然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却因为真实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深受观众的喜爱。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国电视剧开始进入了巩固期。
中国的著名作家、导演们纷纷开始涉足电视剧创作,并将小品、小品连串、舞台剧、传统戏曲等元素运用到电视剧中。
上世纪70年代初,伴随着发展,电视剧面临了思想解放大潮,引入了新文化运动,电视剧开始深入探索人性、社会问题等具有复杂性的主题。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电视剧,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被称为“国民剧”。
80年代电视剧的成功,使得中国电视剧逐渐从国内走向国际,开始在东南亚等地播出。
同时,技术的进步和制作水平的提高,也为电视剧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新一代导演、编剧和演员纷纷加入电视剧的创作队伍,运用新的拍摄手法和剧本风格,不断探索电视剧的创新。
同时,中国电视剧也开始引入国际合作,与欧美等地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高品质的电视剧作品。
在经济的发展促进下,中国电视剧产业也开始蓬勃发展。
由于不断增加的拍摄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电视剧变得更加商业化。
有许多制作公司开始注重利益和商业价值,走向投资回报较高的商业制作路线。
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电视剧产业链环节的问题,如剧本水平下降,明星效应过度突出等。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如《琅琊榜》、《人民的名义》等,不仅在国内获得高收视率,也在海外市场赢得了广泛赞誉。
与此同时,网络电视剧的兴起和发展,也为电视剧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达途径。
总的来说,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巩固、黄金以及多元化发展阶段。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更加注重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塑造,选择适合角色的演员,避免 过度追求流量明星。
高质量与国际化发展
提升作品质量
01
鼓励创作者们注重剧本创作和故事内容,以高质量的作品赢得
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国际化发展
02
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优秀电视剧的制作经
验,推动中国电视剧走向国际市场。
打击盗版难度大
盗版行为往往发生在互联网上,打击 盗版需要技术手段和政策支持,但目 前还存在诸多困难。
05
中国电视剧的未来趋势
个性化与精细化制作
创作风格多样化
鼓励创作者们发挥创意,突破传统制作模式,为观众呈现更多元 、丰富的电视剧作品。
制作流程精细化
提高制作团队的专业度和精细化程度,注重每一个制作环节,从剧 本打磨到后期制作,力求精益求精。
平台竞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视频平 台也成为电视剧竞争的重要战场 。
02
电视剧类型分析
古装剧
古装剧在近年来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市场的一大热门类型,特别是大制作、大投入的 精品古装剧,如《甄嬛传》、《芈月传》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
古装剧在剧情、人物塑造、服装、道具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吸 引了大量观众的喜爱。
电视台对于播出电视剧的时间有严格限制 ,某些题材和内容的电视剧可能无法在规 定时间内播出。
对于海外市场,中国电视剧的出口受到一 定限制,这使得中国电视剧在全球范围内 的影响力受到一定影响。
盗版问题
盗版现象严重
由于监管不力和技术手段的落后,中 国电视剧市场存在大量的盗版侵权行 为,这给正版电视剧的播放和收益带 来了巨大冲击。
产业链整合
优化电视剧产业布局,整合上下游 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 整体竞争力。
国产电视剧制播模式研究
国产电视剧制播模式研究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国产电视剧的产业化发展日趋成熟。
电视剧作为电视节目中较为典型和传播广泛的节目形态,其发展历程代表了电视行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前沿成果,而电视剧制播模式是否顺应和促进市场的发展是制播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
由于市场发展水平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电视剧在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制作、播出、营销都不尽相同。
国产电视剧市场不尽科学的制播分离模式导致国产电视剧产量大、精品少、内容单一的现状。
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主体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并作出了新的尝试。
本文梳理了国产电视剧制播模式的发展沿革,并比较研究美、英、日、韩四国典型的电视剧市场不完全的制播分离、边拍边播、自产自销的模式。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电视剧制播模式的改革提出思考和建议,即完善电视剧行业立法,建立科学完整的电视剧产业规范;播出机构参与电视剧制作环节,加强买卖双方合作;提高从业者市场准入;重视产品受众定位,规范行业机制;加强整合营销,树立国产电视剧品牌。
以期能够改良国产电视剧制播模式中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部分,使国产电视剧行业能够更科学发展,创造出更多精品。
浅析中国电视剧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爱情公 寓 》 打着 “ 借 鉴”的名义 从台词
到剧 情 “ 改 良”了许多经典美 剧 , 被观众
戏 称为 “ 美剧混 合体 ”, 其引发 的争议甚
盲动式 的批量 生产方式 导致大量 电视剧
1 0 2 o 1 3  ̄ z as 0 1
耪 塌嗡跨
的题材 泛滥与撞车 , 不 仅造 成了同类型 电
事性兼具 的高质量 电视 剧本 。 在 电视剧生 产链 中 , 由于 “ 委 托订制 ” 模 式对 电视剧 编剧 的束缚太 大 , 所 以进一步提高 电视剧
想着 如何去 限制其 流通 ,保 护 自己的利 益, 而是更应该学习 国外优秀 电视剧的制
为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的电视
“ 抄袭 门”的剧本所拍 出的电视剧不仅体
现 出 我 国 电视 剧 剧 本 原 创性 亟待 提 高 , 更
由于 电视 剧所能够 为 电视 台带来 收
视率 , 从 而 增 加 电视 台的 品 牌 影 响 力 与 广
剧产业 正在经 历一个史无 前例 的高速发 展 时期 。 但 在高速发展 的繁荣背 后 , 我们
一
意 义上 的教育工具 , 但仍然具有潜移默化 的文化熏陶与价值观塑造的功能。 但现在
众 多历史类 电视剧却缺乏对历史的尊重 , 以娱乐历史为卖点与爆点 。近一年 以来 ,
电 视 荧 屏 上 充 斥 着 众 多 关 于 抗 日主 题 的 电视 剧 。 这 些 电视 剧 不 仅 虚 构 了 “ 徒 手 撕
告收益。 国内各大 电视 台都将 自己的黄金
时段让位于电视剧的播放。 一 旦 一 个电 视
台所播 m的某 个类型 的电视剧受 到观众 的热捧 卜 j 关注 , 其他 地区的电视台就会 马 上跟进播放 这个类型 的电视剧 。 这种 “ 一 窝 蜂”竞 争结果 就是跟 播 、 跟拍 成风 , 同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和实力,在中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 场潜力。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总的来说呈现出较为良好的态势。 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观念、产业意识得到加强。
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经营领域广泛地采用商业化手段,逐步减少和取消行政性手段,特别 是在采购、发行、广告等环节,几乎完全实行了商业化的运行方式。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单 位具有了营利能力和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
Page ▪ 9
(4)产业主导期(1999年——至今)
1999年,国办82号文件明确了广播电视部分的产业性质和集团化发展方向,规 定有线电视实行网台分离,有线电视网络专门从事传输经营,并实行产业化改造。
1999年,中国第一家广播电视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 2000年12月,中国第一家省级广播电视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成立,成为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创新、实行集团化运作的标志。 2001年12月6日,中国最大的广播影视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在北京成立。
广播电视产业化,就是广播电视产品的生产、经营、播出等活动按照 产业部门的行为规范合理运作。
Page ▪ 3
一、改革形势对产业化的呼唤
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单纯的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此,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开始兴起。
1987年,上海的广播电视系统提出了“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建设事业”的新观 念,并引进了社会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业在从事行业内部相关业务的经营活动之外,还开始把经 营的触角延伸到了跨行业领域。如上海广播电视局创建“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 司”,发行股票410万股,筹集资金2亿元,建造了“东方明珠”电视塔。
制播分离:电视产业的必然发展进程
圈 BJGGYEU II UNA AA N H NN W
彭
博 ,周伯华 :制播分离 :电视产业的必然发展进程
我 国的 电视节 目基本上实 现 了栏 目化播 出。节
分明的激励模式吸引真正有能力的节 目出品人 ,制 作适合受众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精品节 目。
3 .保证 节 目质量 ,节省 开支
制作。18 ,随着英 国第 四频道 的出现 ,委托 92年
制片制度开始建立。电视公司使用独立节 目制作公 司制作的节 目可以降低成本 , 并能增加节 目的多样
性 。对 “ 制播 分离 ” 的定 义 ,各 报 道 基 本 采 用 这 样 的说 法— —把 电视 台承担 的制 作任务 分离 ,由社 会上 的电视节 目制作公 司承制 ,电视 台只管 节 目的 购买 和播 出。这 里 ,强 调 的是 把 电视 台 的制 作这部 分完全 剥离 ,交 给 民营 的节 目制 作单位 或 承包 给独
作 方与 电视 台双赢 的局面 。 . . 4 .取舍 分 明 ,集 中力量办好 优势节 目
目的制作。除了新闻类节 目由电视台 自己制作 ,娱
乐 和教 育类节 目可 以 由节 目制 作公 司参 与制作 。这
样不仅促进了节 目编排、播出的合理与规范,而且 节 目能够 有 的放矢 的使 观众根 据喜好各 取所需 。
的 必 然之 路 。
关键词 :制播 分离;电视 台 ;节 目
中 图分 类 号 :G2 6 2 0 .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7 - 0 ( 00 1-120 6 25 9 2 1 )00 0 -2 4
一
、
制播分 离的概念
状态 ,全 国的 电视 台多达 三千多家 ,许 多 电视 台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2012年第1期(总第266期)制播体制与中国电视剧产业化发展●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杨旦修一、电视剧管理体制、制播体制与制播模式电视剧管理体制是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对电视剧产业领域进行管理的组织制度。
电视剧产业主要由制作和播出两大环节构成,对制、播环节及其关系的管理,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规范与制度,就是制播体制。
电视剧制播体制无疑是电视剧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解决的是电视剧制作机构与播出机构的关系问题。
这个关系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包含很多因素,正如有学者在谈到电视节目制播体制时认为:电视节目制播体制既受到电视播出机构和制作机构管理体制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不同播出机构、制作机构性质上的差异,不同节目类型的传播特性,播出机构和制作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差异等都会对制播体制产生影响 ①。
对于电视剧制播体制来说,电视剧制作机构与播出机构的性质、准入政策等管理体制对电视剧制播体制如何建构具有同样的作用。
电视剧制作机构是电视剧产品的生产组织,为电视台提供电视剧节目资源。
电视剧制作机构的性质一般分为国有、民营或者私营、混合所有制三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电视剧管理体制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在大部分国家,电视剧制作机构都是私营性质的,它们一般被命名为独立制作机构或社会制作机构。
在我国,情况比较复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国家通过政策法规,明确禁止设立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这个阶段电视剧制作机构都是国有性质; 1995年广电部颁布第16号令《影视制作经营机构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个人、私营企业原则上不设立影视制作经营机构。
“原则上不设立”意味着政府不再禁止私营电视剧制作机构的设立。
随后,1995年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管理规定》、1997年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2000年的《电视剧管理规定》等进一步默许了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发展。
直到2003年,政府决定完全放开对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准入,对民营制作机构持积极鼓励态度,首次向8家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颁发电视剧制作长期制作许可证(甲种)。
由于政府逐步放松规制,我国电视剧行业至今出现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电视剧制作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
其中国有电视剧制作机构有很大部分是电视台或广电集团所属、所管、所控的,混合所有制也大部分是电视台或广电集团参与的,而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大部分是由民营文化公司或广告公司转型而来,或者是由民营企业实施战略转向、多元化经营而设立的。
电视台是电视剧产品的播出组织,是电视剧产品实现产业价值的基本渠道。
在我国,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由县、不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设立,其中教育电视台可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设立。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
国家禁止外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和中外合作经营的广播电台、电视台。
”②可以看出,我国电视台都是国有事业性质,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组织,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电视台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运行方式,但没有根本改变电视台国有事业性质,所以我国电视台在播出行业具有垄断地位,并具有自然垄断经济特管理透视电视研究·TV RESEARCH73MANAGEMENT PERSPECTIVE 征。
电视台一方面要承担舆论导向的政治任务,一方面要减少国家负担,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行业定位使我国电视台作为播出机构以一种准市场主体身份参与不完全的市场竞争,效率低下。
我国电视剧播出机构独特的性质与管理体制推动了中国特色电视剧制播体制的形成。
中国特色电视剧制播体制的建构,是由多重因素促成的,有电视剧制播环节自身发展的要求,有国家电视剧产业政策以及市场需求,更有我国电视剧制作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多元化性质的复杂呈现,以及播出机构从事业性质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性质再到实施频道分营制度变迁等因素。
电视剧制播体制是电视剧产业体系中制作与播出环节关系建构的运行机制,是整个电视剧产业运行机制的重要一环,是制播环节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实现形式,关系着电视剧管理体制的成败,也关系着电视剧产业的兴衰。
电视剧制播体制是电视剧制播行业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即按照市场机制配置制播资源,形成产业价值。
制播体制作为制播关系的组织制度,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就是制播模式。
正如有学者认为:电视剧的制播体制是电视剧产业链上制作与播出关系的重构,而其制播体制又具体外化为相应的制播模式,有可能某一种制播模式就构成了一个特定时期的制播体制,也有可能是几种制播模式的并存构成了某一时期的制播体制③。
从国内外电视剧制播模式的发展来看,制播模式有两种,即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
制播体制、制播模式与电视剧管理体制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视剧产业化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来看,电视剧制播体制改革有一个规律,即制播分离模式建构的制播体制,是推动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当然制播分离模式在不同背景的电视剧管理体制下,会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分离是最本质的内容。
实际上,制播分离模式就是电视剧产业链条社会分工的具体表现。
这符合社会分工是经济社会中产业化发展基础的法则。
二、放松规制推动电视剧制播分离模式的形成电视剧制播体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来源于电视剧管理体制的限定,而电视剧管理体制是在政府规制下建构的。
国家赋予特定政府部门管理电视剧产业领域的规制权力,制播体制属于政府对电视剧产业规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政府指导、监督和约束电视剧产业所有权、经营机制、传播行为、市场操作等内容的规定及其实施④。
所以制播体制改革的推进取决于政府规制的实施。
一般来说,政府对电视剧制播体制的规制,希望制播体制按照政治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方向建构,即建立能够全方位控制的制播合一体制。
然而,符合政府要求的制播合一体制不适应以追求市场效益为根本旨归的电视剧产业化发展规律。
在市场压力下,我国政府放松规制,推动制播体制改革,也就是推动制播分离模式的建立与健全,在某种程度上去实现电视剧市场效益。
我们探析的“制播分离”仅限于电视剧制播分离。
电视剧是我国电视节目类型中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节目形态,发展到目前,得益于电视剧产业规制的不断放松,电视剧制播分离模式得到巩固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制播分离模式正在走向多元化建构。
电视剧产业萌芽期,鉴于我国电视台系统制作能力的不足,同时政府出于全国文化事业一盘棋的考虑,政府开始允许以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以及戏剧院团等为代表的国营文艺宣传单位参与电视剧制作。
由于国营宣传、文艺单位没有播出渠道,于是在国家行政力量的整合下,与电视台形成了初级制播分离模式。
1992年,广播电视业被国家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之际,各种社会资本进入电视剧制作领域。
同时,为了顺应中国电视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家广电总局于1999年出台了82号文件,其中提出的“网台分离”被公认为是官方对除新闻节目之外的电视节目实施“制播分离”给予的正式确认⑤。
2004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制播分离”的概念,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同时,在电视台已有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频道分营制度,将娱乐类频道作为准市场主体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政策的明晰,推动了我国电视剧制播分离模式的深化发展。
以上信息告诉我们,电视剧产业领域不断放松规制,见证我国电视剧制播体制改革发展的逐步推进。
特别是民营制作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兴起,满足了电视台对电视剧内容资源的渴求,推动了电视剧制作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形成,同时推动了制播分离模式的深化发展。
目前参与电视剧制作行业的是三个方面的制作系统,一是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二是电视台外部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三是电视台所控、所管、所属的电视剧制作机构。
第一、第二种制作系统是没有播出渠道的,所以在和电视台的交易中,建构了制播分离模式。
第三种制作系统按照政府的要求,已经或正在从742012年第1期(总第266期)电视台剥离出来,转企改制,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参与电视剧制作市场的竞争,不仅服务于自己的母体电视台,而且面对整个播出市场,所以通过转企改制成立的台属电视剧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包括母体电视台)形成的制播体制,也可以看做是制播分离的一种形态。
因此,三种不同的制作系统与播出机构建构了多元化制播分离模式。
2009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首次专门针对制播分离做出政策性指导,明确指出电视台要优先发展台属或台控公司的制作经营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所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让电视台系统中可经营的电视剧制作部分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现代企业,并被允许吸收社会资本,参与资本运营,甚至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真正做大做强,代替不具备市场主体资质的电视台去参与市场竞争,制作越来越重要的内容核心资源——优质电视剧,争夺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电视剧制播分离模式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电视剧制作系统专业化发展逐步建构,播出系统的频道分营制度逐步完善,制播两个环节都形成了充分的竞争市场。
另外,制播分离模式的成熟,推动了制播环节中发行环节的专业化发展,发行领域形成了以上海国际电视节、北京国际电视周、四川国际电视节、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为代表的四大交易平台,具有日常运作功能的中国广播影视节目交易中心也建立起来了。
发行业走向专业化建构,又作用于制播分离模式的深化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三、制播分离模式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是电视剧产业化的标志制播分离模式是我国电视剧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一种制播管理体制的具体实现,它是在政府放松规制的引导下,电视剧制作和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或机构)负责经营管理的制度。
电视剧制播分离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电视台把电视剧委托给社会上独立制作电视剧的社会机构制作,或者电视台直接购买电视剧;二是在电视台内部实行部门分工,划分出电视剧制作与播出两个相对独立的机构,部门之间进行成本核算,模拟市场运作。
我国电视剧制播分离模式的深化发展,绝不仅仅是电视剧制作和播出模式的选择问题,它必将带来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的重大变动和改革。
制播分离模式的实质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对电视剧制播体制的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的调整,使之适应我国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或者说推动我国电视剧产业化进程。
具体来说,其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的变革,即按照劳动分工的理论和现代传播的内在规律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我国电视剧产业结构和资源分配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组合,把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方式从封闭、分散、经营、独立的小农经济状态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