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习题(Word版有答案)

【部编新课标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习题(Word版有答案)

11 醉翁亭记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琅琊.(yá) 酒洌.(lì)饮少辄.醉(zhé)B.林霏.开(fēi) 伛偻.(lǒu)云归而岩穴暝.(míng)C.山肴野蔌.(sù) 晦.明变化(huì)林壑.(hè)D.树林阴翳.(yì) 水声潺.潺(cán)觥.筹(gōng)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野芳发...而幽香( )(3)负者..歌于途(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5)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下列加点的“而”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4.按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以“”和“”二字提挈全篇。

结尾部分用“”一句把二者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主旨。

(2)从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脱化出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而不知人之乐孰为汝多知乎D.{射者中,弈者胜求石兽于水中6.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配套K12】[学习]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

【配套K12】[学习]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

11、醉翁亭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练习巩固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并理解欧阳修宽阔豁达的胸襟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虽然现在我们身处教室,无法亲临安徽滁州,但有一件法宝可以帮助我们。

是什么法宝呢,对,想象。

我们就以《醉翁亭记》为基础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庆历年间的安徽滁州,去饱览醉翁亭风光,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二、读课文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偻( ) 洌( ) 朝( )而往 3、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

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分析课文1、齐读第1自然段。

结合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

蔚然。

深秀,。

山行。

峰回路转:回,。

【高效】最新人教版九年级(2018部编版)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醉翁亭记精品课件【教学必备】

【高效】最新人教版九年级(2018部编版)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醉翁亭记精品课件【教学必备】

资料链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 琊山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 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它是 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 修而建。亭东有一巨石横卧,上刻“ 醉翁亭”三字,亭西宝宋斋内藏刻有 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两块。亭 西侧有古梅一株,传为欧阳修手植, 故称“欧梅”。
2018/9/5
精品
5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背诵 全文。 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 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2018/9/5
精品
6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动手标记
1.利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结合语境,扫 清阅读障碍。 2.熟读课文,把握停顿节奏,读出感情,读 熟内容。
壑 hè 霏 fēi 偻 lǚ 弈 yì
琅 láng 晦 huì 肴 yáo 颓 tuí
琊 yá 暝 míng 蔌 sù 觥 gōng
筹 chóu
翳 yì
2018/9/5
精品
9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之蔚然
环绕 幽深秀丽 全、都 走 树林 山谷 茂盛的样子 拟声词,形容水声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课文朗读
2018/9 巧
1.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
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 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
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
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 、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 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 。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优秀课件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优秀课件
(3)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
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
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 解释它的意思。
“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的真相大白。
此句多为后人延用。苏轼的 《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 上翻新而成为名句的。
3、作者由亭名谈到了自己的自号,作者为什么自号“醉 翁”?
饮少辄醉,而年 没有说,这样为后文设置了悬念。 2、初步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不是醉于酒,而是陶醉于山水。 陶醉于山水便高兴地端起了酒杯,这正 是他洒脱达观的表现。
林壑 翼然
hè yì
i 蔚然 wè 晦明 huì
潺潺 chá n 辄醉 zhé
环滁 chú 野蔌 sù 觥筹交错 gōng 伛偻 Yŭ lǚ 琅琊 lá 阴翳 yì ngY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 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 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 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 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

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1、感受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理解“与民同乐”的内涵。

2、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寓于景中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

同学们,你们有过哪些美好的旅游经历?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自由发言)和大家一样,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家也喜欢纵情山水,并用优美的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到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二、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二、检查预习虚词注解“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醉翁亭记》(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醉翁亭记》(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11 《醉翁亭记》教案(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1.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其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齐诵全文。

2.提问重要文言词语、句子的含义。

上节课,我们被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清新流畅的文字所折服。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文本,感受其精妙的内涵。

二、精读赏析,合作探究1.朗读全文,思考: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有写景也有记事,那么文中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明确:醉翁亭周围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1)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指名朗读,想象其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结合描写景物的具体语句赏析。

(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明确:第1段,作者从空间着手,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由俯及仰,依次描写。

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尤美;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2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写道:“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好处。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11 醉翁亭记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环滁.()晦.明()伛偻..()觥.筹()林霏.()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蔚.然(茂盛)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辄.醉(就)B.林霏.(雾气)佳木秀.(茂盛、繁茂)醉翁之意.(情趣)C.晦.明(暗)岩穴暝.(昏暗)寓.之酒(寄托)D.负.者(失败)伛偻..白发(脸色苍老)..(腰背弯曲)苍颜3.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负者歌于途C.多会于此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5.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二、课内阅读训练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第一课时)
(板书:醉翁亭记欧阳修)
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他家境贫困,四岁丧父,母亲用荻草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他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酣畅,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②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即述之以文,以文述之。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③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其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熟读成诵。

【配套K12】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
学习
难点
理解作者以“醉”写“乐”的笔法,理解“醉”与“乐”的关系。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思想。
学法
指导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来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三、课堂小结
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扫唐五代文坛浮艳文风,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这篇散文便是他对文学主张最好的艺术实践。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优美的画面、淳朴的人情,也展现了先生那旷达自适、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
环节四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3)本段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领略众宾之欢。
(1)课文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
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谓:太守自谓也(命名)太守谓谁(为,是)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拓展阅读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拓展阅读 新人教版

第11课《醉翁亭记》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短篇也使用了多种修辞。

请试着写下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①,以名其子。

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③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④。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释】①叔孙胜狄:叔孙得臣打败狄人。

②扶风:地名,即凤翔府。

③雨麦:空中麦落如雨。

④有年:丰年。

⑤忭(biàn):欢欣。

《喜雨亭记》(节选)①比喻:雨麦于岐山之阳。

译文:在岐山的南面空中像下雨一样落下麦子。

②排比:A.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译文: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的名字。

B.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译文:官吏在衙门相互庆贺,商人在市场相互歌和,农民在田野相互欢庆。

③对偶: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译文:忧伤的人因此而高兴,患病的人因此而痊愈。

【译文】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

古人有喜事,就用喜事给事物命名,表示不忘。

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的名字。

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营建官邸。

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空中像下雨一样落下麦子,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

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

到了三月乙卯日下雨了,甲子日又下雨,百姓还是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天降大雨,下了三天才停。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3]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3]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1 醉翁亭记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新课错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2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2新人教版
11 醉翁亭记

宋翁
欧 阳 修
亭 记
一、教师导入
江西滁州的琅琊山上有一座著 名的亭子,因宋代欧阳修而声名远 播,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作一 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 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二、知其人,知其事
1、关于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 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是北宋中 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 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 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 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 《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 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生4:总写山水之乐──赏景之乐──与民 同乐──自知其乐
段落间严谨的结构层次
——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 (山、水、亭、名、太守) 第二段:朝—暮—春—夏—秋—冬; 第三段: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
太守乐
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的含意?
① 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是酒醉,更 指“陶醉”,实际借山水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② 在写“太守宴”之前,写“滁人游”是为了表 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滁州,由于自己的 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滁州 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③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 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 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 人和的欣慰。
四季变幻之美。 作者选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醉
翁亭的四季变化。芳草萋萋,幽香扑鼻 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 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 凋零是冬景。四幅画面变化有致,又互 相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 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巧用“乐”字 写出精彩课文同步讲解素材 新人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巧用“乐”字 写出精彩课文同步讲解素材 新人

巧用“乐”字写出精彩——赏析《醉翁亭记》的写作技巧在《醉翁亭记》一文中,作者多处提及“乐”字,如果细加品味,你会发现这个“乐”字绝对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一、赏心悦目之乐例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例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例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点拨:文章开始,作者首先为我们描绘了醉翁亭的远景,因为亭在琅邪山,所以作者就从这里落笔,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丰姿,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作者又饶有兴趣地写到了醉翁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无论是写近景还是远景,作者的笔调是轻松的,心情是愉悦的,时时处处透露出赏景的欢乐,读来令人深受感染。

二、寄情山水之乐例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点拨: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先写早晚晴阴变化,后写四时景物的不同,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如上面这个句子便巧妙地展示出山间春、夏、秋、冬四季之景,句句落实,一字不虚;最后,作者用“乐亦无穷”四字作总结陈述,又暗示出作者寄情山水的志向,一举两得,实为点睛之笔。

三、官民宴饮之乐例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点拨:在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太守与人民的宴游之乐。

在写作时,作者故意宕开一笔,不直接写宴席,却从捕鱼酿酒写起,别有情致。

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无论是肉还是菜,都就地取材,不用外求。

这样写,除了夸赞滁地的富足、表明宴饮的简朴之外,还表明宴饮的双方并非是为了宴而宴、饮而饮,而在于突出官民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清明的政治景象以及作者希望“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寄情于景,妙不可言。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拓展阅读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拓展阅读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到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答案
学习至关重要。
【译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②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喜雨亭记》(节选)
①比喻:雨麦于岐山之阳。译文:在岐山的南面空中像下雨一样落下麦子。②排比:A.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译文: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的名字。B.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译文:官吏在衙门相互庆贺,商人在市场相互歌和,农民在田野相互欢庆。③对偶: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译文:忧伤的人因此而高兴,患病的人因此而痊愈。

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学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学案 新人教版

醉翁亭记【美好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4.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美好积累】一、自主学习1.走进作家作品2.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僧(sng)辄(zh é)瞑(míng)伛偻(y l)携(xié)肴(yáo)蔌(sù)觥筹(gng chóu)阴翳(yì)弈(yì)酿泉(niàng)翼然(yì)岩穴(xué)晦明(huì)朝暮(zho mù)酣(hn)颓然(tuí)3.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同步训练1.重点字音、词义积累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滁.()林壑.( ) 潺.()潺辄.(. ) 岩穴.()晦.()明朝.()暮伛.()偻.()酒洌.()宴酣.()阴翳.()②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林壑.尤美()(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饮少辄.醉()(4)醉翁之意.不在酒()(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7)苍颜..白发()(8)树林阴翳..()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射者中,弈者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

你知道是哪几句吗?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句句是写亭,句句是记太守。

纵观全文,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2~4段,完成7~10题。

7.解释加点的词。

(1)临溪而渔.渔:________________(2)颓然乎.其间者乎:________________(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________________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意思。

(1)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第1段描写山间的美景,先写__________变化之美,再写__________变化之美,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10.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巩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②,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③《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④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⑤,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⑥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⑦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背景资料】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遭波及,被贬出京,至滁州当地方官。

曾巩这篇文章,写山水之乐,而论及公之“贤”难遇,含蓄地反击当时的政客,并借此安慰处于逆境中的欧阳修。

【注】①涯:旁边。

②嘉:秀丽。

③韩子退之:即韩愈。

④夷狄:边远地区。

⑤宜:适当合宜。

⑥寄:寄寓。

⑦托:寄托。

11.解释加点的词。

(1)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2)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3)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4)一山之隅.,一泉之旁()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3.曾巩在文中认为“醒心亭”能够“醒心”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义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答案解析1.答案:① chú hè chán zhé xué huì zhāo yǔ lǚ liè hān yì② (1)山谷(2)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就(4)情趣(5)茂盛的样子(6)雾气(7)脸色苍老(8)遮盖2.【解析】选C。

正确停顿应为“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

(3)早晨出去游玩,傍晚回来,一年四季的景色不一样,人们的乐趣也没有穷尽。

4.答案:(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答案(示例):①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6.答案:文章的主旨是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通过写山水、记亭子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所以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7.答案:(1)捕鱼(2)这里相当于“于”(3)离开8.答案:(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9.答案:朝暮四季10.【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这些“乐”进行归类,然后分别说明。

分析时需要找出相关段落,仔细研读课文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再结合课文的主旨作答。

答案:从诗中描写的“山水之乐、禽鸟之乐”反映出醉翁亭的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好;从“宴酣之乐”反映出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待人亲切自然、随和,善与人相处;从“游人之乐”反映出滁州人生活和平安宁;从“太守之乐”反映出作者治理滁州的功绩、与民同乐的思想和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11.答案:(1)径直 (2)滋生蔓延 (3)怨恨 (4)角落12.答案:(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

(2)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在他的文章之后寄托名声,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所以解题前应对选文内容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然后根据文意找出关于“醒心”的部分,最后找出相关段落作答。

答案:在醒心亭上可看到“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14.【解析】选C。

由文中语句“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岂公乐哉?”可知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附【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修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