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人们进行商品买卖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内以货币为媒介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产物。
人们对市场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而不断深化、充实和完善。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正如列宁所说:“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国内市场是由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189页)。
而且市场的含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
“市场”最初的含义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就是买卖,“场”就是场所,“市场”即买者和卖者于一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分工更加精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货币职能的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换并不固定局限在某些场所,而可以采取电话、电报、邮汇、电汇、传真等多种形式和方式达到商品交换的目的,因而,市场这一定义,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微观市场学观点看,即从卖方立场来研究买方市场。
那么,市场是由那些具有特定需求或欲望,而愿意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求或欲望的全部的潜在顾客所构成。
从宏观市场学观点看,市场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而把市场的概念定义为:市场是具有需求欲望和购买能力而进行交易活动的个人、企业和组织这一需求主体与商品所有者这一客体的关系。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是指主要由市场价格调节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的高级的、成熟的发展阶段。
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另一种是计划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单一的、纯粹的市场方式或计划方式,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
如果某一社会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计划方式为主,就叫计划经济;如果以市场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经济就称为市场经济。
房地产市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某城市通过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空间,提 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住宅小区的建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
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成功案例二:某商业地产项目的社会效益
总结词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VS
详细描述
某商业地产项目不仅提供了优质的商业设 施和服务,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还 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 机会。同时,该项目还促进了区域内的消 费和交流,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关注产品质量、保护环境、提供就业机会等,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从而 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相互促进
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支持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竞 争优势。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某城市的住宅小区建设
03
需要深入研究房地产市场的长 期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政 策制定和企业发展提供科学依 据。
THANKS
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的社会效益,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实现可持续发 展。
02 房地产市场的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
房地产开发投资
房地产销售与租赁收入
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 要动力,通过建设住宅、商业和工业 地产等,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房地产开发商通过销售和租赁房产获 得利润,消费者通过购房或租房获得 经济收益。
04
房地产市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的关联性
市场供需关系对社会效益的影响
供需平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当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平衡时,房价稳定,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居民安居乐业。
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
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都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换,实现资源的分配和价值的评估。
社会经济则是指在公共利益、社会保障等政策方向下,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福利的保障。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自由度和丰富多彩的竞争环境。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关系、信息传递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评估。
市场经济因此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最优化的资源分配。
市场经济也深受企业家精神的影响,重视创业、创新和创造价值。
社会经济的特点则是着重公共利益、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等方面,在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社会福利、社会扶贫等方面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社会经济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平等,鼓励人们共同贡献社会,改善社会生活和环境。
社会经济重视公共性和长远性,追求社会发展的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制约。
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有助于追求更好的社会福利和更公正的社会资源分配。
但是市场经济也有着失灵现象,比如市场垄断、自私行为、信息不对称等,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
社会经济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
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之间的较量,是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深刻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也受到了威胁。
比如,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一些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被私人占用和市场化,从而形成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衡。
社会经济应该紧抓市场化经济的机遇,将市场机制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通过政策法规的引导和调节,实现公共利益和市场效率的平衡。
总之,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是两种经济模式的呈现。
市场经济强调效率和自由度,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分配和价值评估,实现利益最大化和竞争优胜。
社会经济强调公共利益和社会保障,在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社会扶贫等方面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国家力量的不断增强,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指社会矛盾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对比发生了转变。
本文将从经济领域、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首先从经济领域来看,《中国共产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要观点,这意味着经济领域中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
过去,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现在则是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
因此,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我们重视和应对。
其次,在社会结构方面,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矛盾上。
过去,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小。
然而,城市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却日益凸显。
现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衡。
这是一个更为复杂和敏感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第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表现在文化价值观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
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
而现在,主要矛盾则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中国发展的道路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但同时也需要保证公平和社会福利的均衡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总结起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在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从经济领域来看,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问题。
在社会结构方面,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衡是当前主要矛盾之一。
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市场经济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重视和处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出现这种经济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工具生产方式落 后。拥有大量财富的地主封建主,也遵循自给自足的生活方 式没有进行组织生产交换。
资本主义时期的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时期的市场经济
生产和销售完全遵循自由市场和自由价格的经济生活方式资 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一种新型的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方向小农经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
封建时期小农经济
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 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表现:农民农时而做,闲时生产一些手工产品供自己或者地 主使用。城市小,商品交换极少。
表现:社会财富资本逐渐集中在大资本家的手中,生产方式 由小农经济转变到工厂手工业再到机械大工业。
发展: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先后出现了自由竞争型、垄断竞争型 和 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型三种模式
不可调和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 表现是: 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 小的矛盾; 2.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美国的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集合全体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更好的生活服务的经济 体制。由人民的民主集中制选举领导,国家统一制定生产计 划。 特点:相比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大的不同就是集中 人力财力统一计划生产为的是全民的利益。它会以全体人民 利益为重。 像环境问题,这种没有利润的行业。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法解 决。
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和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和市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中的市场概念市场是一个半自由化、去中心化的经济体系。
在社会主义中,虽然政府拥有一定的干预权,但市场的力量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负责了资源的配置、价值的体现、价值创造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1. 社会主义需要市场。
市场是生产力的体现,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以便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2. 市场需要社会主义。
市场的自由自在会导致一些负面效应,如垄断、恶性竞争、环境污染等。
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政府可以利用自身执政的权利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的运行质量和社会的公平性。
3. 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市场经济的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而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两者之间往往会发生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市场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的公正性。
三、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近年来其经济体系逐渐向市场化转型。
1980年代初,中国开展了改革开放的实验计划,通过摸索经济改革的途径向市场经济转型。
此后,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机制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点:1. 政府干预。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一定程度上会干预市场的运行。
在中国,政府通过政策干预和宏观调控来调整市场经济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市场的公正性和稳定性。
2. 公有制和私有制并行。
中国不仅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也有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这种经济体系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增强竞争力。
3. 市场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致力于让市场经济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社会大众,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保护产权和促进公平竞争的经济体制。
它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依然是主体,国家保持了对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的控制,并且通过股份合作制和劳动合作制等形式,促进了城乡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得到健全,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受到了市场调节。
政府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市场监管等手段,引导市场经济朝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
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公平的分配原则,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它承载着国家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和担当,保障着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权益。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对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保障,通过养老金、医疗救助等方式,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有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安心地生活和工作,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减少因疾病、失业等原因造成的社会风险,激励人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各行各业中,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摘要]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历经萌芽、形成、确定和发展以及新发展等演变阶段,“联姻”论和“市场主导机制”论可以视为其标志性理论。
市场社会主义在大胆否定西方主流派市场经济理论赖以成立的制度假设、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以及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模式等方面,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理论提供了富于启迪的思想资料。
但是,在对待公有制的态度、立论的理论基础及其主张的科学性和现实性等问题上,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存在着本质区别。
[关键词]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模式;公有制市场社会主义是当今颇具影响的一种国际性思潮,其影响力早已突破学术研讨的范围,并对一些国家的实践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国外市场社会主义无疑存在某种关联,但又与其存在本质区别。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常常有人将两者相提并论,有时甚至混为一谈。
这种做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有鉴于此,对两者进行比较,厘清其关系,辨明其异同,显得很有必有。
一、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及标志性理论作为一种思潮,市场社会主义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一直存在和发展到今天,其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第一,市场社会主义的萌芽时期。
市场社会主义的最初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市场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穆勒(1806~1873)。
此后,空想社会主义、基尔德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兴起及其流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传播等多方面因素,为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进一步萌发提供了思想土壤。
瑞士洛桑学派的帕累托和巴罗内,奥地利学派的维塞尔,以及第二国际领导人考茨基等,较早提出和探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行性问题。
第二,市场社会主义逐步形成的时期。
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建立及其经济实践,而直接原因则是西方20世纪30年代前后爆发的关于社会主义计划可行性和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大论战。
市场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对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其运行过程中,市场机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由选择,以及商品价格的市场调节。
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包括了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多个方面。
1.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充分竞争、资源配置有效、动态变化、价格机制调节,这些特点形成了市场经济对经济领域内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能够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和降低市场成本。
当市场竞争愈加充分时,企业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上生存,所以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应用、产品设计等都会逐渐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
其次,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由市场作为调节器进行调节的,它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无效配置。
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指资源的分配要合理、客观、可持续,避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浪费和无效使用。
最后,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和价格机制调节使市场自动化程度增强,市场的敏感度和机动性提高。
当价格变化时,市场可立刻调整、自适应,达到高效的市场平衡状态。
2.市场经济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当市场经济与社会联系在一起时,它也能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调节,提供了就业和财富创造的机会,为个体和国家创造了经济收益。
经济收益再次流动到社会其他领域,满足了社会对于物质生活的需要。
其次,市场经济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拓展了社会视野。
市场经济中,企业可以跨越国界,进行资源共享和多边合作,它将带来一个开放的经济结构,唤起社会对于文化多样性、国际交流和产业转型等有利问题的思考与追求。
最后,市场经济还有一些更加深入的影响。
它提倡的是自由选择,促使了个体自主思考的必要性;而且市场经济通常也拥有其自身的道德准则,例如市场经济激励个体竞争井出色表现,聚焦工作和创造力,而非对于肤浅的利益追逐;市场经济同样使人们更加自发业务的自我约束、自我素养以及勤奋跟上进心,都是非常宝贵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推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其在中国的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它促使经济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利益来决定生产和投资,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种体制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政府对资源的过度干预,激发市场的创造力和活力,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强调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和法律,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和制度保障。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可以引导和调整市场行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公平正义,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同时,它还注重效率,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
这种体制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率,实现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企业自主决策和市场竞争,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竞争力。
这种体制下,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它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来挤压低效、低附加值的企业,推动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注重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它要求经济的增长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意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事后调节,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实质:价值规律调节)计划配置是事前调节。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最重要的是企业,企业自主决定。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3.市场行为的竞争性,带来一定缺陷。
(1)自发性,如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2)盲目性,如盲目跟风。
(3)滞后性。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最高经济效率)(5)市场运转的有序性。
三、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1)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2)价格变化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3)时常的导向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变化的。
2.供求机制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会反映价格的变化。
3.竞争机制。
4.风险机制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竞争力,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使用。
四、市场体系(一)基本内容最基本的内容、三大支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1.商品市场:市场交换的主要内容。
2.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资源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二)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1.统一的市场(1)协调、均衡;(2)地域间是一个整体。
2.开放的市场(1)对国内开放;(2)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互衔接。
3.竞争的市场公平竞争。
4.有序的市场标准化、规范化。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一、引言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遍的两种经济形式之一。
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为主导,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试图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
这篇文章将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产生背景、经济机制等方面,探讨这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市场经济的定义市场经济是指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市场机制的核心在于价格,市场经济追求优质、多样、低价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竞争、供求之间的平衡去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持市场经济的机制和效率,着重强调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保障的一种经济形式。
四、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的背景市场经济在西方国家的发生背景是贸易和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在民主制度基础上,亦即市场经济在无形之中约束了政府的权力。
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则源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这个政策被视为中国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机制市场经济的机制基于自由市场竞争,可由消费者权利的行使推动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为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提供广泛的机会去满足多样的需求,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多样的选择并对价格形成贡献。
注意,自由市场存在一些发展限制,例如市场垄断和高度集中的产业部门,由于缺乏真正的竞争,从而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不合理。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加强反垄断制度,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图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让市场机制与计划经济有机结合。
这意味着,政府不再仅仅是作为监管机构,而是参与社会经济的决策制定,并在分配的过程中实行更为公平的规定。
例如,让私有企业有必要的社会责任,以更好地促进公共利益,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方案来获得奖励等。
六、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联系和区别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以市场机制为核心,追求优质、多样、低价的产品或服务,压缩不必要的浪费。
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
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它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而社会经济则是以社会为导向的经济体系。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定义、特点、优缺点以及它们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
一、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它的核心是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价格和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的自由化、竞争的激烈化、效率的提高和创新的加速。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以保证市场的公平和有序。
二、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市场经济的优点是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创新的加速、竞争的激烈化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市场经济的缺点是市场失灵、资源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市场的发展,保证市场的公平和有序。
三、社会经济的定义和特点社会经济是以社会为导向的经济体系,它的核心是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
社会经济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的公平化、社会责任的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参与,以保证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四、社会经济的优缺点社会经济的优点是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社会责任的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
社会经济的缺点是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竞争不足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足等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社会的发展,保证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五、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应用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在现代经济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创新和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经济在社会公益、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市场和社会的发展,保证市场和社会的公平和有序。
六、结论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它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都有其优缺点,政府需要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市场和社会的发展,保证市场和社会的公平和有序。
市场经济对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的塑造
市场经济对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的塑造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不仅仅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状况,同时也对社会文化与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和市场交易规则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塑造了社会文化与价值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市场经济对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的塑造。
一、市场经济与竞争文化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
在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样的竞争态势也对个人产生了影响。
人们开始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追求自我价值和成功。
这种竞争意识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一种竞争文化。
在这种文化中,个人视竞争为一种动力,注重个人的优势和自我实现。
二、市场经济与物质消费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商品丰富多样,个人拥有更多的选择。
这也引发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人们开始注重物质享受,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消费观念的改变,从简单的满足基本需求逐渐发展为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这种物质消费观对社会文化与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人们对价值和快乐的认识。
三、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保护。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个体的自由选择和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这种个人主义思潮通过市场经济的推动不断强化和扩大。
人们更加注重个体权利、个人利益的实现,追求自由和独立。
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容易导致社会关系的冷漠和疏离。
四、市场经济与商业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商业活动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商业活动的开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形成了一种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注重效益和利益最大化,强调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
商业活动的繁荣催生了一系列商业企业、商业组织和商业模式,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和商业思维。
总之,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对社会文化与价值观产生了广泛影响。
竞争文化、物质消费观、个人主义和商业文化等都是市场经济塑造的一部分。
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市场经济是指在供需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的经济形态。
而社会公平正义则强调在社会中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一定程度的公平和正义。
市场经济和社会公平正义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的关系需要寻求平衡和协调。
一、市场经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促进1.效率资源配置: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的自由调节,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当市场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时,社会公平正义也能得到保障。
因为高效配置资源能够让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对社会公平正义有着积极影响。
2.激励机制:市场经济为个体提供了追求个人利益和奋发向上的机制,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整体社会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人们提供更多公平竞争和发展的机会。
3.经济增长: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经济的不断增长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经济的繁荣与公平正义密不可分,经济的增长为公平正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市场经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挑战1.资源不平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
市场经济擅长以资本积累和市场竞争为核心,但在分配结果上存在差距。
这种不均衡分配可能导致贫富差距加大,阻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2.社会福利缺失:市场经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时,可能忽视对社会福利的关注。
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需求,导致某些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福利,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难以实现。
3.市场失灵:市场经济也有着一些缺陷,当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或外部性时,市场机制可能失灵,导致资源分配无法达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个别市场的不完善也会对社会公平正义产生负面影响。
三、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平衡1.政府调控: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调整市场经济中的不平等现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阐述市场经济在社会中的功能
阐述市场经济在社会中的功能
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市场经济在社会里到底有啥功能。
你瞧啊,这市场经济就像是个神通广大的魔法师。
先说它能让东西多起来,各种各样的商品那是琳琅满目。
好比说,原来咱买个啥稀罕玩意儿都难,现在呢,啥都有!你想要啥,市场上就能给你找着啥。
这市场经济还能让大家都有活干,有奔头。
你看那些个开工厂的、做买卖的,一个个忙得热火朝天。
咱普通人也能凭着自己的本事找个挣钱的门道,不管是出力的还是动脑的,都能在这大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还有啊,市场经济它能促进创新。
为啥?因为大家都在竞争啊!谁不想自己的东西比别人的好,能多卖点钱?所以就拼命地琢磨新点子、新技术,这一来,咱社会的发展可不就快了嘛。
再说说价格,市场经济里这价格可不是随便定的。
东西少了,价格就涨;东西多了,价格就降。
这就好比一个指挥棒,引导着资源的流向,让资源都能去到该去的地儿。
反正我觉着吧,这市场经济在咱这社会里的功能那真是多了去了,就像一个大引擎,带着咱的生活往前跑,越跑越好!。
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
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是当今世界上两种广泛应用的经济模式。
它们在资源配置、价值链形成、生产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联系。
本文将从概念、特点、优势和局限性等多个角度来比较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
一、概念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模式。
它以私人拥有、自由竞争和市场交换为基础,通过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进而影响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
社会经济是指政府通过计划、指导和管理等手段参与经济活动的经济模式。
它以公有制和有限竞争为基础,通过国家干预来调控市场,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特点市场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资源自由流动、价格由市场决定、竞争推动创新和效率优化等。
市场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权。
社会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
社会经济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益的最大化,并保障基本民生和社会公正。
三、优势市场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市场自由竞争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品品质的提升。
社会经济的优势主要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支持和社会保障等手段来调整资源配置,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社会公平和稳定。
四、局限性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外部性问题。
市场经济往往会出现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引导。
社会经济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和创新的限制。
社会经济模式下,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掌控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僵化和产业创新的不足。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各自有其特点、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国家发展阶段和经济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经济模式,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均衡与社会福利最大化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均衡与社会福利最大化市场经济是当前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制之一,其特点是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市场经济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市场的均衡,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中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以及如何最大化社会福利。
一、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求关系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供需两方的数量和价格得到协调。
市场均衡通常包括两个要素:供给和需求。
供给是指市场上所有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市场上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均衡的实现需要同时满足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条件。
市场供给的条件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技术水平、产能等因素。
生产成本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供给量,不同的技术水平和产能也会使供给曲线发生变化。
市场需求的条件主要包括消费者收入、品味偏好、产品替代品等因素。
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会导致需求量的增加,品味偏好和对替代品的需求也会影响到市场需求。
当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时,市场均衡就能够实现。
市场均衡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价格和数量的统一,即市场上的价格能够使供给与需求相等,供求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社会福利的概念是指社会整体的福祉程度,它包括市场参与者的个体利益、公平分配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
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需要在市场均衡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
1. 促进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机制,它能够促使企业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提供更多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和法律手段来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以确保市场资源能够有效配置。
2. 政府干预尽管市场竞争能有效推动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但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可能运行不完全。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保障公共利益。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贫富差距的调节,并采取行业监管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市场经济的名词解释
市场经济的名词解释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中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和交换是在市场上进行的。
以下是一些市场经济的关键名词解释。
1. 市场:市场是指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地点,可以是实体的地方(如商场、街头摊位)或虚拟的网络平台(如电子商务网站)。
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交换。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和出售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和支付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的形成和市场的均衡。
3. 均衡价格: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会导致价格的形成。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市场价格围绕着均衡价格上下波动,供求状况的变化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4. 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是指没有政府干预和限制的市场竞争环境。
自由竞争有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之间在竞争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在选择中追求自身最大的利益,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5. 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是指个人或企业拥有的、可以用于生产和交换的物质或无形的资产。
私有财产权利使个人或企业有权控制、使用和支配财产,鼓励个人和企业投入生产资本,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创新。
6.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调节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决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价格机制反映了供需关系的变化,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相应的决策。
价格机制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的生产调整。
7. 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指市场经济中的一系列法律、规则和制度,用于保护产权、约束市场行为和维护公平竞争。
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增加经济活动的预见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其中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自由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私有财产和价格机制起到调节和协调作用,制度环境确保市场稳定和公平竞争。
市场经济的名词解释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定位“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有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王天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摘要】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逐渐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并始终以市场机制指导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
然而,就在这令国人欢欣鼓舞的时刻,道德困境在不知不觉中愈发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道德的经济价值被遮蔽,市场之手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乱想时有发生。
明确“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的定位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的发展实现健康可持续。
【关键词】市场经济市场社会道德困境一、引言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的概念,其最为本质的含义即是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而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只能完全由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引导。
经过商品经济长时间的充分发展,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商品经济逐步完成了华丽变身与升级,蜕变为它的高级形态,即如今经济舞台上具有无限生产力的“市场经济”。
同时,因“市场经济”具有与生俱来的,如:各商品所有者之间在自由平等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等价交换;经济主体由股份制企业代替独资或合伙企业,克服企业资本的狭隘性;一切生产要素与产品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形成万千企业与个人对稀缺性社会资源广泛而激烈的竞争等等诸多“优秀品质”,使得它一踏入人类社会,就被穿戴着凤冠霞帔,以示尊崇。
市场经济给这个蔚蓝的曾经寂静的美丽星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与人类发展的跃进。
然而,就在我们面对喜人的各种经济指标报告而洋洋得意之时,又是否会发出“这是以能源和环境换来的GDP”的感叹;是否会发现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社会矛盾在不知不觉中潜藏酝酿的危险;是否会感觉自己的心境不再容易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如往日的踏实简单。
为什么在解决温饱,有着如此之多物质品类的今天,却时常让我们的选择无所适从、困顿茫然?又为什么商品的质量危机,企业的信用危机以人及与人之间交往的信任危机频频被推向媒体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是时候让我们适当地放慢前行的脚步,回望曾经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同时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叩问尘封多年还未泯灭的良知。
我们的“市场经济”不仅要追求资金的快速运转,资本的大规模集聚,物质财富的竭力创造,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具有“道德”支撑的“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市场”在经济领域里的地位在短时间内的确无法撼动,但“市场”不要一时“好奇”而进入了“社会”这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市场”的思维逻辑只适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而对于和谐的社会建设往往不那么有效。
它会使人们产生“拜金主义”成为金钱的奴隶,一切仅以金钱的多少来考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忽视了“良心”、“社会责任”以及“道德”这维系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因素。
正如法国前总理若斯潘的观点: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不能渗透和支配全部的社会生活,否则那将是经济的“灾难”,人类社会的“灾难”。
二、市场经济对传统道德及价值观的冲击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承认市场经济的地位以来,实践证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确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使生产力出现了指数级的快速增长,人们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调动。
因此,面对着市场经济诸多的“丰功伟绩”,社会普遍笼罩在崇拜甚至是盲目迷恋“市场”的氛围中。
认为“市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为伟大的发现,如万能的救世主一般神圣。
当前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市场”的调节操纵下得到解决,取得令人满意的和谐与完善。
“市场”也就在这备受宠爱与赞扬的环境中“成长”,市场规则与逻辑渐渐突破了经济领域,不断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延伸,就连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念也被牵涉其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言:“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生产关系中,汲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所有商业都是罪恶的”。
在公元前5世纪,一位希腊哲人曾经用“黄金,蛀虫和铁锈都无法侵蚀,但人类的灵魂,却被这至高无上的财富所侵蚀”来描述供商业文明发展的交换媒介——黄金。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而商业与商人无疑也被列为了社会的最底层,不被世人所看好。
类似的诸多历史记载不胜枚举。
引人深思的是,它们为什么都会不约而同的将商业或者说是经济的发展与人类道德对立起来?似乎最开始,人类在逐利诱惑与道德坚守方面都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并从中寻求平衡,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历史性问题。
如今,这种“义”与“利”之争的矛盾愈显突出和重要,市场经济对传统道德及价值观带来的冲击不言自明。
我们知道,原有的计划经济是在国家指令的支配下有计划的运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更加关注的是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往往不受重视。
然而,市场经济承认经济资源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
因此,市场经济一开始在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就受到了经济参与者的普遍认同。
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开始盛行,并逐步走向了抛弃集体主义的另一个极端。
更多的人们在“利己”与“利他”中,完全选择“利己”,将一切建立在满足自己贪婪欲望的基础上。
这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提供滋生的温床。
当人类完全被财富、欲望冲昏头脑之时,将会是市场繁荣以一场虚假繁荣谢幕“悔之晚矣”之期。
三、道德水平与本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笔者认为道德之于本国经济发展犹如血液之于人体本身一样重要。
道德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看似无法与数以千百万亿计的财富相匹敌,却时常能为一国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带来相反的结果。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9)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与人均GDP美元数据具有正的相关关系。
鉴于世界范围内现今还没有较为系统合理的考核一国道德水平的指标体系,我们暂且以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作为一国道德素质的衡量标准。
因为,人均教育支出高的国家,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国民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相应会有所提高。
依据以上逻辑分析,道德水准高的国家,其经济规模和经济状况也相对较高。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又会进一步增加人均教育的投入,这将是一个自我强化的正循环。
所以,道德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应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时刻关心的另一重要指标。
四、市场经济繁荣发展背后由于道德缺失引发的危机行文至此,有必要再次提及上文的“义”与“利”的概念。
简而言之,“义”即是所谓的“牺牲自身利益而利他”;“利”就是指“与人性之善相对立的,不惜牺牲他人利益而利己”。
自古以来,“义”与“利”的权衡与争论就没有止息。
的确,我们不应走向其中任何一个极端。
但因人类源于动物界的不可改变的事实,些许遗留的“兽性”更容易使我们向“利”的一面倾斜。
我国孔子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苏格兰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言之切切: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到道德观念的约束。
不可伤害他人,而要帮助他人。
日本的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在其《论语与算盘》一书中,也曾提出:算盘要靠《论语》来拨动,致富只有在道德的约束下,才能一直致富的具有长远眼光的观点。
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代代学者都在为“道德”争取地位而“奔走呼告”。
不得不承认,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高发展的年代,道德滑坡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
接下来,笔者将选取备受关注的几个社会事件,更加详细地探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背后由于“市场职能”定位的模糊导致道德缺失进而引发的各种社会危机。
1、产品质量危机2008年虽已离我们远去,但由“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中国毒奶粉问题的后续相关报道至今仍未停止。
令我们痛心的是,如上海熊猫、陕西金桥甚至具有广泛认同的内蒙古伊利、蒙牛等知名品牌也进入了乳制品行业的“黑名单”。
一时之间,百姓哗然。
我们惊异于每日走上餐桌的牛奶质量,如此堪忧;每日哺育可爱婴幼儿的奶粉竟是“生命杀手”。
细细想来,企业之所以会在奶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或其他对人体有害得成分,不就是以期用最小的成本,最大化的提高产量和利润吗?在某种程度上讲,这并不违背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但是,这种做法必将受到来自社会各方利益群体的质疑和批判,因为这严重违反了“道德”。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造成国内消费者对国内奶制品产品质量的不信任,整个产业因此蒙羞;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严重损坏。
企业本想采用所谓“低成本、高收益”的“投机”之法,却最终无法逃过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因其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作为市场参与者一员的他们,也不得不“自食其果、承担损失”。
这就是人人利他而实现自利,人人利己而导致自亏的现实例证。
产品质量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奶制品行业,企业的“无德”,已成为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因此,当前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严格的道德培养和道德考量。
如若没有足够的警惕与重视,最终必将殃及的是我们自身的利益。
2、责任危机医疗,是我们日常生活时而要接触并关系切身利益的又一件大事。
一直以来,素有“白衣天使”的医护工作者都是备受世人崇敬的群体。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医护工作者用大爱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他们与死神赛跑和抗争,留下了许多感动着天地的美丽故事。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医患关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医生要求患者理解,患者无奈地抱怨着医生。
各种医疗过失、医疗事故频频现于报端;因医院“乱收费”而出现的“可笑的”检测项目和化验单更是成为茶余饭后百姓们的谈资;同时,随着陕西省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医生贩卖婴儿案细节的公诸于世,不得不将医德再次推到公众和媒体的聚光灯下,成为被拷问的对象。
生命是神圣的,生命的权利是不容许冠以商业的噱头而随意买卖和交换的。
某种程度上,医生操纵着人们的生命时长,也许一时的疏忽大意,就将断送一个继续享受每天日出日落惬意的可能;就会将一个家庭、多位亲人推向痛苦的深渊。
所以,医生这份职业是高尚的,就应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与之相应。
不应以市场逻辑来思考“救死扶伤”,“市场”之手也不应继续蔓延,“金钱律令”在这里不可以恣意妄为。
3、信用危机当前,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被普遍认为是对此前不加批判地崇拜市场的做法所作出的一个道德裁定。
曾经叱咤风云的金融财团的几近崩盘以及对大量紧急援助的需求,都毫无疑问地引发了人们对市场的重新思考。
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贪婪的欲望仍旧无法得到完全满足,人们每天也都在随着资产数量的变化而或悲或喜。
同时,大量的金融工具得以创造,原本是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降低交易费用,殊不知,实则是我们为自己挖个坑设了套,最终还不是沦落为其羸弱的附庸。
历史告诉我们,信用是经济得以维系的基础,货币有了社会的公信力才可以成为交换的媒介;金融工具有了信用的支撑才会有双方的买卖;人们只有在充满信任的环境下才能进行良性竞争,实现双赢。
没有道德做后盾的经济不可能实现持续的繁荣;没有道德裹挟的躯体,无异于行尸走肉,必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