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战建华
【期刊名称】《公共管理评论》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正>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74页,35.00元,ISBN 978-7-213-03443-5卡尔·波兰尼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
他在1944年出版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以下简称《大转型》)是一部极具思想穿透力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对市场自由主义最强有力的批判(导言),被
【总页数】6页(P207-212)
【作者】战建华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91
【相关文献】
1.市场经济与社会秩序——卡尔·波兰尼《大转型》的时代议题解读 [J], 张波
2.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J], 路阳
3.寻找卡尔·波兰尼的"互惠经济"--关于市场转型理论研究范式的探讨 [J], 邓伟志;秦琴
4.社会与市场——重读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 [J], 黄春春
5.卡尔•波兰尼经济伦理思想的阐释与批判
——以《大转型》为中心的探讨 [J], 龚天平;刘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转型
市场模式的演进
交换和交易
市场
远距离贸 易
地方市场节的市场与虚列商品
该时期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指一种在市场独自控制、调节和指导下的经济 体系;商品生产和分配的秩序,则托付给这一自我调节的机 制。(来自于这样的期望:人类的行为方式是以实现最大的 金钱收益为导向的) 社会结构的一次彻底转变 1.把社会分为经济和政治两个领域; 2.市场经济只能存在于市场社会之中,包括劳动力、土 地、资金在内的所有产业要素→结果:社会自身的本质服从 于市场的法则
斯品汉姆兰
1795-1834年阻碍建立英国劳动力市场的斯品汉姆兰法令, 该法令确立了对贫苦者的津贴,意味着提出“生存权”的要 求。这一法令直到1834年地《济贫法修正案》才终结,后者 被当成现代资本主义的起点,因为排除了形成劳动力市场的 阻碍。 虽然是为了捍卫穷人和农民免受市场的侵袭,其后果却并不 总是正面的:它促成了“大众的非人化,开始使整个国民生 活失去了活力,并严重地束缚了工业自身的能量。”人地形 象被某种可怕的灾难玷污了。该法令的补贴,实际上使得穷 人赤贫化,且造成普遍的道德退化。
作者意向
波兰尼倒是对欧文情有独钟,认为只有欧文意识 到社会与国家的区分,也拒绝从动物的角度理解 社会。新的经济原则正在破坏着他从前的经济存 在所嵌入其中的那些痛自然和人的关系。欧文呼 吁立法干预和社会保护。
机制:经济力量与非经济力量的均衡(钟摆运动 论点:一种脱嵌的、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 “均衡”势力
西班牙的放纵
圈地运动
英国的管制
工业革命
利润的追求
市场经济确立
社会与经济制度
波兰尼从英国圈地运动回溯起,这其中关键的变化是,生 存的动机被逐利的动机取代。但在19世纪之前,市场经济 从来扮演的是社会的从属性角色,人类的经济是嵌入在他 的社会关系中的。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根本无法从自利的 角度去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相反,人们的行为原则是互 惠、再分配和家计。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摘要: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作为一名优秀历史经济学家,他基于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思考着历史和现实、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关系。
其中他提出的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经济和社会的从属关系,本文主要论证卡尔·波兰尼的这一思想观点以及对于今天我们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嵌入;经济;社会Abstract:Karl Polany as one of the best historical economists,he is based on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thanking the deep relationship of them. In which he presents a major point of views is subordina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This paper mainly argues on the idea and which for today'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raw lessons from a meaning.Key word:Embedded;Economics;Sociology一、卡尔波兰尼眼中的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嵌入”这个词汇首先由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一书中最先使用的。
“原则上,人类的经济是浸没在他的社会关系之中的。
他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富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
只有当物质财务能够服务于这些目的时,他才会珍视它……在每一种情况中,经济体系都是依靠非经济动机得以运转的。
”这是卡尔·波兰尼“嵌入”原理也是卡尔·波兰尼思想的核心原理之一。
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社会与市场的博弈
社会与市场的博弈理论及其历史——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摘要】本文从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视角,系统介绍了卡尔·波兰尼对于社会与经济二者关系的论述,探讨了波兰尼的“嵌入”理论、“双重运动”理论以及国家的作用等理论,从而为社会与经济的博弈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文中根据劳动力、货币、自然的商品化过程将历史上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其博弈过程,并指出其博弈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最后根据博弈历史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且总结了对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应该持有的理性态度。
【关键词】社会与市场《大转型》自由主义博弈历史一、引言及文献综述(一)引言卡尔·波兰尼被公认为是杰出的经济史家,在他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The Great Transfo rmatio n-The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以下简称《大转型》)中,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分析的历史的视角,也为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提供了一个渠道。
时至今日,阅读这本具有著作仍然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新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波兰尼的思想广泛而且深入,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
虽然其理论却较少地被各个学科的正统和主流派别所提及和研读,同时其作为社会主义者的身份似乎也从未得到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正式承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大转型》这门书中,波兰尼开创性的将市场的分析视角扩展到“市场与社会”两者之间关系的框架里面(以前的理论为纯粹的经济学市场理论或者社会学方面的思想理论),并且发掘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于1944年出版的著作。
这本书以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这本书的读后感是深刻而又复杂的,下面是我的个人体验和理解。
波兰尼在书中提出了他的“双轨制”理论,即国家和市场在现代资本主义中发挥着不同但互补的作用。
国家主要负责维持社会稳定和公正,保护人民权益,而市场则是生产和分配资源的机制。
国家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基础。
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波兰尼认为,市场机制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市场机制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国家开始干预市场,通过立法和规制等手段来调整市场。
这种干预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标志性特征。
波兰尼还关注了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民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通过政治参与争取自己的利益,这种政治参与最终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形成。
在作者对现代经济制度的探讨中,他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其的反思和探讨。
在作者看来,市场经济对于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社会不平等、生态危机、文化价值的淡化等。
这些问题并非市场经济自身的问题,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反思和解决。
波兰尼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析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迁。
他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综合分析也启示了我对于世界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深刻地理解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仅是市场力量的作用,而是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波兰尼的理论框架下,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市场和政府的看法,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比我想象中的复杂得多。
波兰尼《大转型》读书笔记相关
波兰尼:《巨变——现代政治、经济的起源》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 1886-1964)生于维也纳,一个匈牙利犹太中产阶级家庭,十几岁时随家迁回布达佩斯,1906年入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法律。
1908年波兰尼被选举为新成立的布达佩斯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团体“伽利略学圈”的首任主席,此后他一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1914年,参与组建了了“国家公民激进党”。
一战爆发后,他参军上前线,1917年带伤回到布达佩斯。
1919年,他离开匈牙利前往维也纳,开始他长期的流亡生活。
在维也纳期间,他参与编辑中欧最重要的经济和金融杂志《奥地利国民经济》。
1933年希特勒上台,波兰尼又被迫流亡去了英国,成为工人教育协会的讲师。
1941-1943年间,他得到一笔研究资金,在美国福蒙特州伯灵顿学院完成了《大转型》,这本书1944年首先在美国出版。
二战结束之后,波兰尼到美国,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史的副教授。
退休后,波兰尼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与妻子一起颐养天年,1964年逝世。
本书写作背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全球经济的转折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文明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的以自由市场经济为纲领的旧工业文明的垮台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
波兰尼亲身经历这个变革,并认为对这场变革,尤其是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变革,影响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是:一、政治权利的平衡;二、国际金本位制度;三、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四、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这本书则主要针对第三点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而写。
其中一核心观点是,现代国家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说白了,也就是政治结构和经济制度往往会相互作用。
在18-19世纪时期,工业革命引发经济变革,即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形成。
而经济变革要求政治结构调整,于是出现了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主体,因为后者能够保障前者快速的发展。
但是,当前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社会结构失调、阶层差距扩大,这时候后者为维护稳定反过来限制前者。
大转型感悟
站在兔毛的顶端——以方法论眼光读《大转型》感悟乔斯坦·贾德在他的《苏菲的世界》中说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兔毛深处,哲学家的使命就是努力站在兔毛的顶端去发现真正的世界。
而每个研究人类社会科学的学者同样需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站在“兔毛”的顶端:用最宏观、最系统、最全面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
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历史学家,都一定要把握住所有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因素,才能真正把握人类社会本质,解释清楚人类社会中的问题。
这就是我从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中所得到的感悟。
在本书的前言中,信息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道“波兰尼强调了自由劳动力市场、自由贸易和自发调节的货币机制这三个信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波兰尼把市场看做一个更为广阔的经济的一部分,并且把这个广阔的经济看做一个还要广阔的社会的一部分”……弗雷德布洛克所做导言中也说到“波兰尼反复说一种脱嵌的、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是一项乌托邦建构;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结构”……不难看出,之所以斯蒂格利茨说“波兰尼所提出的问题和视野并没有丧失它的卓越性”,源于他分析问题的广度。
我认为其广度体现在三个方面:将经济研究与历史社会研究相联系;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待经济变迁;从多方讨论市场制度。
首先波兰尼将经济研究与历史社会研究紧密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单纯研究经济问题。
波兰尼在第四章中提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具有一种互通有无、互相交易的秉性。
这种所谓的个体交换的秉性,导致地方市场和劳动分工的必然出现,由此形成远程贸易和地域分工。
因此,在自由放任的前提下,市场经济将能够自发形成,并自主运转和成长,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而波兰尼的看法是,在我们的时代之前,没有任何哪怕只是在原则上由市场控制的经济曾经存在过,通过交换来获取利益和利润这样一种动机,此前从未在人类经济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从而波兰尼批判亚当斯密“对早期人类经济心理的假设是错误的”,波兰尼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人类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物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
卡尔_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经济学家
……
!""#$ %
“双重运动” 波兰尼的 理论是他分析资本主义文明演化及特征的核心框架。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特 (或脱离) 殊的文明变异, 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 事实上是一种区别于以往历史时代的非嵌入 社会关系的 一种裂变, 它将人的盈利动机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文化法则, 一种普遍化的社会意识形态, 超越于人们 的一切社会生活, 超越于人类历史上的互惠、 再分配及家计关系之上, 成为完全以自利动机为衡量标准 不仅使市场直 的社会准则, 经济动机取代非经济动机并支配经济机制的运转 $ % & 。这一转变的直接后果, 接脱离于既有的社会制度及文化传统约束, 而且使市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宰, 成为一种新的市场神话。 社会所有行为和活动都需要服从于经济价值与市场的操纵, 导致社会、 文化、 经济、 政治等领域关系的错 位, 构成 ’# 世纪以来我们时代的根本变革 $ # & ’"( ! ’)’ 。自由放任的自我调节市场从根本上瓦解了人类生存 环境的基础, 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于是, 直接对抗自我调节市场的社会保护运动必然兴 起。 直到 波兰尼的社会保护运动, 一方面是指 ’# 世纪以来的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立法运动, 二战后西欧福利国家的兴起。另一方面是指不断兴起的民主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运动的宗旨在 于重新实现社会对市场的控制, 或将市场的作用限制在社会能够控制的限度内, 避免市场恶性膨胀而最 终导致人类社会走向自我毁灭。为克服自我调节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端而出现的社会保护运动,构成这 “双重运动” 一历史时代的最为显著的制度化特征。 波兰尼的 理论不但对科学解释 ’# 世纪文明演化具有 重要的价值, 而且对于有效应对人类 *’ 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种种挑战, 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 论意义。 "+ 波兰尼实在主义的社会经济思想 “经济人” 区别于自亚当・斯密以来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范式, 即从 的抽象概念出发, 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理性选择过程和逻辑推理基础,波兰尼倡导实在主义的社会经济学分析框 架。在波兰尼看来,经济通常以两种方式解读,一种是建立在目的与手段逻辑关联分析基础上的形式主义 “经 , -./012 03145467 8 范畴, 另一种是建立在人类生存环境基础上的实在主义 , 79:7;14;5<3 0314546 8 范畴 $’= & 。 济的实在的含义基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其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它是指人与其自然环境 惟有在实在主义经济 和社会环境的互换关系, 在此意义上提供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方法与手段 $ ’’ & *"% 。” 学的研究范式中, 才会更加重视对历史进程的分析, 更加重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制 度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 波兰尼的实在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将引领经济学的新转型! )+ 波兰尼关于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思想 波兰尼长期研究人类学的学术背景,使他极为关注文化特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波兰尼认 为, 经济发展不可能在社会空谷中运行, 而是在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运行。 社会安排与文化特性在经济 这是贯穿 发展、 制度形式、 行为方式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 对于经济的制度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 *"’。 波兰尼思想始终的一条重要主线, 从文明、 文化变迁及文化比较中透视经济社会的制度化轨迹。在波兰 《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 尼的经典论文 中, 深刻分析了德国法西斯主义出现的宗教文化根源, 透彻地分析 了基督教、 新教论理、 个人主义文化传统与法西斯主义出现的内在联系 $ ’> & >)# ! >#" 。对宗教文化因素的重 《大转型》 视, 成为贯穿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宗教文化的分析, 已初步形成了 的主 《大转型》 要观点。而通过 的系统深入地分析, 人们可以清晰地获得这样一个信息, 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 更主要地表现在道德危机与文化危机层面,这在 *= 世纪 >= 年代法西斯主义盛行与二战的灾难性后果 ! "# !
大转型 卡尔波兰尼
大转型卡尔波兰尼读书笔记《大转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一贯的“整体性”的观察方法,即将经济看做是镶嵌于社会之中的一个部门,经济秩序只不过是社会秩序的一种功能,前者寓于后者之中。
而现代市场经济正是试图使经济成为独立的部门,让经济制度为整个社会制订运转法则。
在这个意义上,波兰尼不但拒斥了经济自由主义者将交换(经济动机)定义为人类行为动机基础的一系列观念,同时对庸俗马克思主义者简单的“经济决定论”进行了反驳,因为这二者虽然壁垒分明,但实际上共享了一个前提:经济是一个独立的部门。
在波兰尼的眼里,将经济目的作为人、社会奋斗的目标本身,事实上构成了“异化”。
这种“异化”正是市场经济模式的最大特点,市场经济不被当作通往更为基本的目的——比如人类幸福——的手段,其本身倒成目的。
在波兰尼的观点中,前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之间是存在着很大的断裂的,这样的断裂也就是所谓的“大转型”,即经济从“镶嵌”在社会之中的一个部门“脱嵌”出来。
但波兰尼接着论证到这种“脱嵌”是不可能成功的。
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是市场经济体系得以形成的三个关键性要素,如果不将这三个要素组织进行自由市场“交换”中,市场经济秩序就不可能形成。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最终形成了“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货币市场”,但“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显然都不是商品;这样一个基本假定,即任何在市场上买卖的东西都必须是为了出售而生产出来的,对他们而言是不成立的。
换言之,根据商品的经验定义,它们不是商品。
”因此,波兰尼称这三种所谓的商品为“虚构商品”。
问题是,如果要将这些“虚构商品”真正放置在市场上,令其处于“待购”状态的话,事实上等于把人类所处的环境和人类自身推向市场,人类社会成经济体系的附属品。
这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也理应置于正义人类的批判之下。
在市场经济力图扩张并将越来越多的要素囊括进市场体系的同时,人类社会兴起了“社会保护运动”。
矛盾的是,惟有通过通过一系列国家制度的强制手段,自由市场才得以形成,且自由市场状态的维持也需要更多的管制和疏导;但社会保护运动却完全是自发的,只要市场的扩张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这股运动就会自发地迸发出来。
《巨变(大转型)》读书报告
《巨变》读书报告《巨变》是一部公认的伟大著作,又译为《大转型》,该书的副标题译为“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
一、作者生平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是匈牙利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
当法西斯主义兴起时,他离开了出生的匈牙利,成为英国公民。
著有《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巨变》和《达荷美和奴隶贸易》等。
1924-1933年,在维也纳期间,受马赫思想的影响并作为马赫研究协会的一员,波兰尼撰写了大量关于科学、医学、人类疾苦及共产主义道德的手稿。
1941年至1943年,波兰尼在美国完成本书,并于1944年出版。
波兰尼晚年致力于创办经济学和政治学比较研究的《共生》杂志,深入研究文化差异,寻求改善人类生活状况并实现世界和平的途径。
1964年4月23日《共生》第一期出版之夜,卡尔·波兰尼与世长辞。
其重要贡献是——对经济史做了精到而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
— 1 —二、本书的基本思想在本书中,波兰尼主要关注的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
波兰尼通过对社会“双重运动”的探究式解说,考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是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也就是从这个过程冲突的角度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
三、本书的内容概要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国际体系、二是市场经济的兴衰、三是进行中的转变。
第一部分可谓是写作背景,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大陆经历了“百年和平”却突然崩溃衰败、落入世界大战和经济萧条的深渊。
第二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又分为市场经济的“兴”和“衰”两个层次,也即自由经济制度和社会的自我保护的“双重运动”,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政府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所采取的种种政策,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种“双重运动”的痕迹,波兰尼正是从这种“双重运动”来借以解释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
2 卡尔 波兰尼 《大转型》
• 根据商品的定义,即任何在市场上买卖的东西都必须是为 了出售而生产出的。劳动力是人类活动的另外一个名称, 土地是自然的一个名称,而非人类创造,货币是购买力的 象征。它们都不是为了出售而生产出来,因此,这三种要 素不是商品。 • 这三种要素的商品形象是虚构的,是虚拟商品。那虚拟商 品是如何 • 实现的? 卡尔· 波兰尼认为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干预, 才能实现劳动力、土地和货币的虚拟化。当国家由自由意 识形态主导,并强力提升市场在社会中的地位,将劳动力、 土地和货币合法地推入市场,使它们能被自由买卖并受到 市场的支配,这就形成了市场社会。 • 市场社会拒绝原有体系中社会对人的保护,迫使人们出卖 劳动,减少对土地买卖与货币使用的管制。
• 是什么因素造就了19世纪的“和平百年”?又是 什么因素在20世纪一开始就摧毁了西方世界的和 平?与卡尔同时代的理论家,大多从那些有损于 “和平百年”之制度基础的种种潜在因素中去寻 找答案。 • 卡尔则完全相反,他坚信“和平”与“战争”有 着必然的历史联系。在他看来,“百年和平”并 不是因为19世纪不存在冲突的原因,而是因为19 世纪的西方文明出现了一种对和平的热切兴趣: 贸易在这个世纪里史无前例地与和平连接在一起。
大转型的问题意识
• 《大转型》是针对将西方文明缺陷表现得淋漓尽 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写的。战争期间,盟国的 喉舌将所有祸根归咎于“专制国家”和“军国主 义”,流行于民间的理论更是局限于就祸端谈祸 端。 • 犹太人卡尔也是纳粹的受害者。然而,在理论思 考中,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超然和冷峻气质。
• 对于卡尔来说,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 与19世纪西方文明的“百年和平”构成鲜明的反 差。19世纪出现西方文明编年史中没有先例的现 象,这就是1815年至1914年之间的“百年和平”。
波兰尼大转型读书笔记
读书随笔—波兰尼的《大转型》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奥匈帝国。
他终其一生致力于寻找一种人道主义的新社会:一个欣欣向荣、但经济标准和价值并非至高无上的社会,一个公有共享且不是马克思集体主义的社会。
波兰尼努力破译他所处时代问题的答案,首先因为他是一个艰难时世的见证者。
他目睹了金本位制的崩溃、充分就业的瓦解、法西斯独裁的崛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惨剧、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五年计划,以及自由放任主义的损害和凯恩斯预算干涉主义的胜利。
经历了众多的灾难,热情而富于使命感的波拉尼转向历史和比较的证据以确认社会脱节的经济原因。
波兰尼揭示了市场资本主义并非仅凭演化力量就可以实现。
其实,市场资本主义的起源是由于国家权力的占有者一方出于有意的努力和战略利益的考虑,创造出了最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各种制度及管理上的安排,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劳动力的市场化。
因而,资本主义以及作为其必要条件的劳动力的商品化都是一种政治上的建构。
在波兰尼眼中,“市场是政府一方有意的、并且常常是暴力介入的结果。
这个政府出于非经济的目的把市场组织强加于社会之上。
”波兰尼根据人类学研究成果指出,市场虽然是调节经济生活的一个非常古老的制度,但是在现代社会之前,从未成为社会经济组织的中心,甚至很少成为重要的制度。
19世纪之前的人类经济活动史表明,除了体现市场功能的交换之外,人类经济活动方式还有互惠、再分配以及家庭,后三者甚至是主导性的。
在此,波兰尼的矛头直指亚当·斯密开启的古典经济学。
正是亚当·斯密这样的思想家提出,社会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的存在,或者,像他所说的那样,社会劳动分工依赖于人类“以此物换彼物的倾向”。
这句话后来产生了经济人的概念。
而实际上,亚当·斯密关于早期人类之经济心理的见解,与卢梭关于原始人之政治心理的观点一样,都是错误的。
劳动分工,作为一个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现象,源自于性别、地理和个人禀赋这些事实上的固有差异;而所谓的人类天生倾向于交换的说法,几乎完全是虚假之言。
从波兰尼与马克思主义不断变化的关系维度解读《大转型》
从波兰尼与马克思主义不断变化的关系维度解读《大转型》作者:王华凤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24期摘要在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阅读一部旨在反省19世纪西方文明的“大转型”给20世纪埋下的战争祸端的著作,不免使人怀疑这中间包含的“怀旧心态”是否必要。
然而,《大转型》给我的印象却真的很亲切。
卡尔·波兰尼通过与马克思传统思想的结合与反思在诠释一个逝去的年代留给人类的教诲时,没有落入俗套,没有因此简单化地将“黄金时代”的失落归咎于阴谋家。
为了解释导致和平向战争的演变,他具有反思性地考察了推动近代西方文明发展的因素,力求用一种令人乐观的过去揭示出其内在矛盾与限度。
他那对“自我调节市场”意识形态的批判,以及由此延伸出来“还市场于社会”的号召,对于我们思考今天的经济生活并没有失去其意义。
他是如何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我们可以从他与马克思传统不断变化的关系中解读这本历史名作。
关键词波兰尼思想马克思传统思想变化关系影响作者简介:王华凤,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问题与地方治理。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08.351一、波兰尼与马克思传统不断变化的关系(一)初期——反对上世纪 30年代后期,波兰尼还在英格兰的时候,就为这本书制定了大纲。
在英国的这段时间,波兰尼第二次接触马克思主义,他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黑格尔马克思主义立场,这种立场与卢卡奇在历史和意识课堂上提出的论点有明显的共性。
然而,随着波兰尼1941年开始在美国写这本书,他的理论框架发生了转变。
但是,因为波兰尼在他的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创作了手稿,所以产生的手稿留下了一些矛盾和欺骗。
国内对卡尔·波兰尼《大转型》的研究综述
国内对卡尔波兰尼《大转型》的研究综述张江峰;李治兵;毕思能【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卡尔·波兰尼于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重新进入人们视野.文章对\"嵌入\"\"脱嵌\"\"双重运动\"等主要观点进行了分析,从《大转型》理论现实意义的探索、对中国的实证研究以及对其理论的反思三方面梳理了国内学者近年来对《大转型》的研究现状.提出国内学者应综合运用系统研究法、注重学科知识交叉,从社会转型的宏观视角来深入分析\"大转型\"思想内涵,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伴生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总结经验,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期刊名称】《攀枝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6)001【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卡尔·波兰尼;大转型;研究综述【作者】张江峰;李治兵;毕思能【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汶川623002;曲靖市公安局,云南曲靖6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31.6卡尔·波兰尼出版于1944年的《大转型》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史和社会理论著作。
波兰尼通过分析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文明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巨大转型,对完全自我调节的自由市场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由于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转型与彼时的欧洲文明转型存在相似之处,所以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波兰尼在上个世纪中叶提出的问题和独到的视野依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让我们觉得他是直接针对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所出现的问题而发问。
一、主要观点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初冷战以来,市场自由主义在撒切尔主义、里根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标签下开始支配全球政治。
波兰尼大转型读后感
波兰尼大转型读后感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想着这会不会是那种让人看了就犯困的学术大作。
可真正读进去,发现波兰尼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老爷爷,虽然讲的是严肃的经济社会转型,但总能让我在字里行间找到不少惊喜。
波兰尼首先给我最大的冲击就是他对市场的看法。
咱们平常老觉得市场就像一个万能的魔法盒子,只要把东西放进去,啥资源分配啊、社会发展啊都能自动搞定。
但波兰尼可不这么认为,他直接给我来了个灵魂撞击,告诉我市场其实是嵌入在社会里的,就像蛋糕里的葡萄干,不是独立存在的。
市场的发展得依赖社会的各种规则、文化和人际关系啥的。
这就好比说,市场是个演员,社会就是舞台和整个剧组,没有这个大环境,市场这个演员根本演不起来。
我以前可从来没这么想过,老是盲目地觉得市场自己就能主宰一切呢。
书里讲到工业革命那一段的时候,我感觉就像看一部超级大片。
波兰尼描绘了当时社会被市场拖着走的那种狼狈样子。
工业化像一头横冲直撞的怪兽,把传统的社会秩序搅得乱七八糟。
以前那种温情脉脉的乡村生活、小手工业者的小确幸,一下子被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浪潮打得七零八落。
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得按照市场的节奏生活,啥都要被定价,连劳动力都成了商品。
这让我不禁想到,现在我们有时候也会被经济的浪潮裹挟,比如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感觉自己就像一颗螺丝钉,被市场这个大机器驱使着,好像都快忘了生活本身还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东西。
还有那个“脱嵌”的概念,真的是很新奇。
波兰尼说市场从社会中脱嵌,这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想要挣脱家庭的束缚,自己出去闯荡江湖。
但这孩子不知道的是,没有家庭的支持,他在外面肯定会碰得鼻青脸肿。
市场脱嵌后带来了一堆问题,贫富差距拉大啦,社会矛盾激化啦,就像电影里反派登场后的那种混乱局面。
波兰尼也不是个只抱怨问题的人,他在书里也给我们传递了一种希望,那就是社会的自我保护机制。
这就好比身体受到病菌侵害的时候,免疫系统会启动一样。
社会在面临市场过度扩张带来的危机时,也会有各种力量站出来保护自己,比如工人运动啊,社会福利政策的出现啊。
卡尔·波兰尼的市场经济思想及其政治价值
卡尔波兰尼的市场经济思想及其政治价值张亚甫;钟文圣【摘要】卡尔·波兰尼批判自我调节的市场理念是乌托邦,自由市场和社会自我保护的“双重运动”使得自我调节的市场不可能实现,并由此构成社会的大转型.自由市场催生的社会自我保护运动本质上与人类的根本境况相关,人之境况是社会与政治的源泉,政治行动在维护社会与市场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政治价值规导下的互惠经济能够与社会友好合作,具有互惠性与公共性内涵,启示我们对市场的干预必须坚持公平的政治价值和回归公共性.【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0)006【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市场;社会运动;政治行动【作者】张亚甫;钟文圣【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215123;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91.3卡尔·波兰尼(1886—1964)是20世纪一位杰出的经济史学家,他成长于匈牙利,颠沛流离于英国和美国等地,耳濡目染社会变动,切身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带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与责任意识。
自由主义法哲学和政治哲学家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原理》等著作中表达了崇敬和捍卫自由市场的立场。
相比于经济自由主义者对自由市场的极力赞美,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中提出了对自由主义市场崇拜的著名批判,该书隽携丰厚的原创思想,散发着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魅力,融入了他对市场经济、社会政治及其背后制度的长久持续关注,在对市场经济的争论依然存在的今天,重读波兰尼,对于认识当下的市场经济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巅峰背后的危机波兰尼在开篇即介绍了他所处时代的政治和经济起源,及其引发的大转变。
他指出,19世纪的文明立足于四个奠基性制度之上,第一,用于防止大国之间发生任何持久的和破坏性的战争的实力均衡体系;第二,象征的世界经济组织的国际金本位制;第三,造就空前物质财富的自我调节的市场;第四,自由主义国家。
社会与市场——重读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
作者: 黄春春[1]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社会学学院,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241-24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8期
主题词: 大转型;社会;市场
摘要:卡尔·波兰尼和布罗代尔被公认为杰出的经济史家,他们开创的历史视野为弗兰克(AndreGunderFrank)、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布洛克(FredBlock)、贝罗奇(PaulBairoch)、阿尔利吉(JiovanniArrighi)等人所发展。
这些学者对于历史资本主义的研究采用了一种历史的、尤其是经济史的方式,从而很少有人将他们视为经济学家。
时至今日,阅读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TheGreatTransformation—ThePoliticalandEconomicOri—ginsofOurTimes,以下简称《大转型》)仍然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并在《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与现时意义之下去思考今天中国社会。
保护社会:市场开放下的中国方案——基于《大转型》的读书思考
保护社会:市场开放下的中国方案——基于《大转型》的读书思考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变,预言了自由市场经济自身逻辑的悲剧性,强调保护社会的逻辑,全球化的扩张转向保护社会的双向运动。
而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则强调应通过市场进行开放。
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可谓是现代经济学的永恒主题。
作为当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制度转型则为这个话题提供了绝妙的题材,面对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两条道路,是应该继续扩大开放市场还是保护底层社会防止撕裂分化呢?如何构建中国本土独特的道路模式和话语体系呢?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回顾卡尔·波兰尼的巨著《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旋转与轮回中,结合当下中国的制度背景与现状进行分析,对当代中国的未来走向提出思考。
一、本书介绍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是经济史学家、经济社会学家。
在这部关于经济史和社会理论的经典巨著中,他通过“现象到本质”纵向思路与“国家到全球”的横向链条对百年和平与人类浩劫展开反思。
本书是充满情怀的写作风格,渴望安全与保障,而非放任自由的市场;崇尚道德与价值,而非纯粹的经济利益;强调管理和干预,而非市场主宰。
他的中心思想是前进的道路只有通过基于道德原则至上的人类有意识的行动才得以实现。
二、论述框架与逻辑波兰尼指出,前现代社会中的市场本身是“嵌入”于社会之中的,是为社会需要而服务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形成以后,市场从社会中“脱嵌”而出,并要求社会关系从属于市场,这便造成市场与社会两股力量之间的对抗。
与此同时,社会整体为应对市场无节制扩张所造成的危害,自发形成了一种“保护运动”。
在这之下,市场的“脱嵌”运动与社会的“保护”运动之间的冲突,波兰尼把这种冲突视为法西斯主义兴起和二战爆发的历史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学家哈耶克的“市场是自发而且不能进行干预” 观点不同的是。波兰尼认为市场秩序是不自然的,也 不是自发的;同时,对自由市场的适度和有效干预是 正常和自然的。如果人们任由市场经济“自我调 节”的发展。人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巨大的经济和 社会灾难。前文已述,波兰尼指出,仅仅依靠自我调
但国家因其在市场经济产生和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
重要作用同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大转型”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市场经济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也
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经济 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波兰尼提出的许多观点对于 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78年以来,我国的劳动力、资本和货币市场
和地域差距、推行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养老 保险、加强和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等都是 具体表现。在市场经济中,变“市场社会”为“社会 市场”,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关 键的作用。
五、波兰尼“大转型”思想的价值及启示
和剧烈的社会动荡。这也是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给
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注释: ①“卡尔・波兰尼政治经济研究所”网站,http://8n一
出版社,2006年,第33页,第30页。 @参见王绍光的<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 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l期)第129一148页。 ⑤林义、林熙:.(卡尔・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及其当 代价值>[J],<经济学家>2009年第6期,第50页。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2009 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拾华)
●政治法律
万方数据
色,直到近代以前,都是不重要的。”娜他认为。19世
纪的文明是建立在独特意义的经济之上的,即建立 在“获利”这一动机之上,这也成为人们行为和活动
带来的对人类稳定生活方式的破坏。他认为,在19 世纪之前的人类经济一直都是“嵌入”(Embedded)
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之中,经济一直是附属
律、法规和制度来对市场的扩张加以限制。保护性 立法与其他一些干预手段就成为这一“反向运动” 的重要表征。国家或政府通过这些相关手段来对 人、自然和资本等进行保护。据此可以得出,真正的 “市场社会”需要国家在管理市场方面扮演更加积 极和重要的角色。<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 济起源>一书中主要探讨市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动对于保护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但归根到底,它是与
市场的自我调节不相容的,因此,也是与市场体系本 身不相容的。”∞
在传统社会里,生产的组织与产品的分配是以 血缘、社会等级为基础的,所以传统经济完全掌控于 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之下。回波兰尼指出,市场与社 会之间关系的危机源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这场 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工具的奇迹般的改进”,及其所
哪!dscience.c∞c砌a.ca/polany∥ab伽∥
②③④⑤⑧⑨⑩⑩@@⑩卡尔・波兰尼(荚):<大转
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冯钢、刘阳译,杭州,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n
眙ph E.stigHtz)在为《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
淅江人民出版社,舢年,导言第10页,第3页。第38页,第
如果能证明这一“反向运动”是完全自发产生 的,就可以说明市场经济具有其内在的危害性,那么 这种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无疑是一种“诡论”。这种
55
新一社科论坛2011(3)
万方数据
“自我调节市场”的运动和扩展是与处于其对立面
且还在市场和社会的“双向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 角色。波兰尼认为,自我调节市场的不断扩展所能 够带来的好处并不能够抵消它对社会实际所产生的
场上买卖。后来的市场经济将土地、劳动力和货币 变成所谓的“虚拟商品”,它们开始被卷入到市场交 易的漩涡当中来。 与历史上将经济附属于社会的常规模式不同。
成了商品。它使社会从属于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转, 以维持生产的连续性。
波兰尼对“市场社会”的批判并不是因其建立
在经济之上,而是因其以“自利”为基础。他认为,
经济只有在市场社会中才能运转。”田 这种以“获利”为支配性动机的社会就是“市场 社会”。市场原本嵌入社会体系之中,市场原则也 只有在经济领域内才能发挥作用。如今,市场原则
却被运用于整个社会之中。除经济领域外,市场原
施——所造成的。旧吞噬着社会的这种自我调节市 场乃是工业革命以后的西方经济社会危机出现的根
节的市场是一种鸟托邦神话,并不存在一种真正自 由的自我调节市场存在的可能性。
波兰尼的思想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当前所处的经
济全球化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全球化过程也 可以理解为自我调节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的一种扩 张运动,它实际上是一种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 展的进程。土地、劳动力和货币也将在全球范围内
日益成为商品,如波兰尼所言的“双向运动”,在全 球经济的视野下也将会出现。的本性所在。 波兰尼进一步指出要创造一个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 经济就必须把人类与自然环境转变成纯粹的商品, 而这必然造成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毁灭。从经济角度
来看,抛弃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抛弃市场本身。关键
在于将土地、劳动力和货币的定价机制移出市场之
自发调节的市场体系要求社会从属于市场的逻辑。 如波兰尼所指出,“与一种自身特有的动机——交 换或交易的动机——相联系的市场模式,是能够创 生一种特定制度的,这种制度就是市场。从根本上 讲,这正是由市场控制经济体系会对整个社会组织 产生致命后果的原因所在:它意味着要让社会的运 转从属于市场。与经济嵌入社会关系相反,社会关 系被嵌入经济体系之中。经济因素对社会存续所具
tp://www.sociology01.org/yanji址哪!ku∥f毛111ei鲫oyin/shehui】【・
ue8}l∥2008—09—24/6172.hnnl.
为,为市场“去魅”,为干预“正名”——这就是波兰 尼“大转型”思想的关键之所在。如今,对市场进行
适度干预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界所不能忽略的事实
与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整个人类社会也就进入到 “市场社会”之中。波兰尼并不反对市场,他反对的 是把市场自我调节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希望看
到的是“社会市场”,而不是这种“市场社会”。波兰
发调节市场的努力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正是从这一 原则出发,波兰尼进一步探讨了市场经济下的市场 与社会的关系。
二、市场、社会及其“双向运动” 在波兰尼的经济思想当中,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尼认为,市场只是一种工具。如果它有利于社会就可 以发挥重要作用;反之,如果它不利于社会,社会当
然就要去制约它。 波兰尼指出,“十九世纪社会的先天缺陷不在 于它是工业性的,而在于它是一个市场社会。”四市
是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在于。前者被置于社会之下,而后者则要凌驾于社会 之上。从经济嵌入社会关系的“社会市场”转变为 社会被嵌入于经济体系的“市场社会”,这就是波兰
和医疗“新三座大山”)日益沉重且愈加难以负担。
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不满的声音,社会上群体性 抗争行动也日渐出现。这类“群体性事件”中的相 当部分,就源于“市场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
论坛20ll(3l
万方数据
会问题,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积累到一定程 度,将会使我国的社会秩序面临巨大的威胁和严峻 的挑战。
本原因。市场与组织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间的冲 突,为19世纪西方文明提供了动力,也导致诸多矛
则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也都毫无例外地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转变从根本上颠倒了市场
盾与压力的加剧,到20世纪终于摧毁了社会,使西 方文明的内部冲突发展到非以战争为结局不可的地
步。嘟这就在于这种经济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建立自
尼意义上的“大转型”。
场经济的确立,西方社会也开始经历长达百年的 “双向运动”(Double Movemem)。一方面是自由市 场的扩张,另一方面是社会上各种力量保护社会免
于市场侵害的“反向运动”。他同时指出,“就近百
年而言,现代社会由一种双向运动支配着:市场的不
断扩张以及它所遭遇的反向运动。虽然这种反向运
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实际验证了波兰尼对于人类社
会发展所作的观察。市场经济的扩张迟早会引发旨
在保护人、自然和生产组织的“社会保护运动”。对 这一问题,学者王绍光较早就已予以关注。在他看
来,在经历了“市场社会”的梦魇之后,中国已出现 了蓬勃的“反向运动”。并正在催生一个“社会市 场”。也就是说,要尽力对与人类生存权相关的领 域进行“去商品化”,让全体人民分享市场运作的成 果。让社会各阶层分担市场运作的成本,从而把市场
重新“嵌入”社会伦理关系之中。凹
在这一“社会市场”中,市场仍然要维持在资源
动”的“全球性保护运动”的出现也就自然不可避
免。已有学者指出,“如果民族国家缺乏强有力的 社会保护制度的构建蓝图和具体行动纲领,那么,社
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但政府要通过“再分配”的方 式,尽可能维持社会公平,避免经济侵入到社会领 域,保证社会伦理对市场力量的制衡作用。这其中, 保护性立法与其他干预手段是这种“反向运动”的
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共生共存的。随着自由主 义市场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就会愈加试图保护自己. 这种将市场重新置于社会控制之下的趋势就会越加 明显。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把土地、劳动力和货 币“虚拟化”为商品。而这种“反向运动”则反对这
破坏作用。也就是说,与市场相对应的并不是先前
提及的作为整体的社会,而是能对市场发挥牵制和
主要特征。尤其近年来,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 国家有关部门所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可以视为面对 市场泛滥而保护社会的某种持续性努力。缩小城乡
会稳定的预设条件将大打折扣,全球性社会风险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