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热-2

合集下载

3-2切削力

3-2切削力
这些作用在刀具上所有力的合力称为总切削力, 这些作用在刀具上所有力的合力称为总切削力,用F来表示。 总切削力 来表示
生产中,为了分析切削力对工件、 生产中,为了分析切削力对工件、刀具和机床的 影响,通常把总切削力 分解为三个分力。如图3-15 总切削力F分解为三个分力 影响,通常把总切削力 分解为三个分力。如图 所示。其中: 所示。其中: 也称主切削力, 切削力 ——也称主切削力,车外圆时,又称切向力。 也称主切削力 车外圆时,又称切向力。 它是总切削力在主运动方向的分力, 切削速度的方向 它是总切削力在主运动方向的分力,与切削速度的方向 主运动方向的分力 一致。消耗90﹪以上的切削功率,是计算刀具强度、 一致。消耗 ﹪以上的切削功率,是计算刀具强度、机 床功率的主要依据。 床功率的主要依据。
2.切削用量
(1)背吃刀量和进给量 )
ap
f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f加大,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 加大,均使切削力增大,但两 加大
者的影响程度不同。见表3-1。 者的影响程度不同。见表 。
f
ap
进给量不变背吃刀量增加一倍,切削力也增大一倍。 进给量不变背吃刀量增加一倍,切削力也增大一倍。
不变,进给量增大一倍时,切削力不成正比例增加, 不变,进给量增大一倍时,切削力不成正比例增加,增 大0.7~0.8倍。上述影响反映在切削力实验公式中指数, 倍
vc
vc
率,又使切削力减小。 又使切削力减小。
3.刀具几何参数 (1)前角 γ o ) γ 切削塑性材料时, 增大,变形减小, 切削塑性材料时, o 增大,变形减小,切削力
Fc、Fp、Ff降低。如图 、 、 降低 如图3-18所示。 降低。 所示。 所示 切削脆性材料时,由于变形小,摩擦小, 切削脆性材料时,由于变形小,摩擦小,前角对 切削力的影响不明显。 切削力的影响不明显。 负倒棱使切削刃变钝,切削力增加。 (2)负倒棱 负倒棱使切削刃变钝,切削力增加。 ) (3)主偏角 ) r 由图3-20可知,主偏角的变化,改变背向力和进给力的比 可知, 由图 可知 主偏角的变化, 主偏角增大,背向力减少, 例,主偏角增大,背向力减少,进给力增大。生产 车细长轴时 系统刚性差, 中,车细长轴时,系统刚性差,止工件在背向力 ° ° 甚至大于90°),以防止工件在背向力 腰鼓形工件 作用下变形而加工出腰鼓形工件。 作用下变形而加工出腰鼓形工件。

刀片角度关系

刀片角度关系

vc=(π×D1× n)÷ 1000=(3.14 =137.4(m/m in) 切削速度为 137.4m/min
每刃进给 量 (fz) / 工作台进
fz (mm/tooth) : 每刃进给量 vf (mm/min) : 每分钟工作 台进给速度 n (min-1) : 主轴转速 (每转进给量 f=zxfz) z
: 刃数 请选择要计 算的项目, 在3个空格内 vf(mm/min)
z
n(min-1)
fz(mm/tooth )
(例题) 主轴转速 500min-1、 铣刀刃数10 (答) 由公式、 fz=Vf÷(z× n)=500÷(10 × 求出每齿进 给量为 0.1mm/齿。
(例题) 每刃进给量 0.1mm/齿, 铣刀刃数10 (答)
vf(mm/min)
Tc(min)

(例题) 铸铁 (FC200)平 板宽100mm 切削速度 125m/min、 每齿进给量 求所需加工 时间(主轴转 速200min-1) (答) 首先求出工 作台每分钟 进给速度、 vf=0.25×16 × 200=800m 再求出工作 台总进给长 度 L=300+200 =500mm 代入公式、 Tc=500÷ 800=0.625( min) 0.625×60= 约37.5秒
前角
前角对切削 力、切屑排 出、切削热
前角的影响
1. 正前角 大,切削刃 锋利。 2. 前角每增 加1°,切削 功率减少1% 3. 正前角 大,刀刃强 度下降;负 大负前角用

切削硬材料
需切削刃强 度大,以适 应断续切削 大正前角用

切削软质材 料
易切削材料
被加工材料 及机床刚性
差时
TOP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二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二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拟定答案)2-2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三个变形区的特点:第一变形区为塑性变形区,或称基本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面流出时必然有很大摩擦,因而使切屑底层又产生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发生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与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关联: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集中且复杂;它们实质上都是因为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第一变形区主要由挤压沿剪切线产生剪切变形,第二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切屑的变形,第三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加工表面变形.2—3 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答: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在切削速度不高又能形成连续切削的情况下,加工塑性材料时,刀面和切屑表面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得接触表面成为新鲜表面,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形成加工硬化和瘤核.瘤核逐渐长大形成积屑瘤。

对加工的影响: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角度增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得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表面精度并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生产中控制积屑瘤的手段:在粗加工中,可以采用中低速切削加以利用,保护刀具。

在精加工中应避免采用中低速从而控制积屑瘤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或采用好的切削液。

2-7 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来分析?试说明这三个分力的作用?答:分解成三个互相垂直力的原因:切削合力的方向在空间中是不固定的,与切削运动中的三个运动方向均不重合,而切削力又是设计和性能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

为了便于分析和实际应用,将切削力沿车削时的三个运动方向分解成三个力.三个切削运动分别为:主运动(切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

机械制造工程学(卓越)第二章 金属切削切削过程及切削参数优化

机械制造工程学(卓越)第二章 金属切削切削过程及切削参数优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数控技术实验室
切削速度不同,积屑瘤所能达到的最大尺寸也是不同的。切削 速度与积屑瘤高度的关系如示意图2-14所示。
根据积屑瘤有无以及积屑瘤高度的增长情况,可以把切削速度划分 为四个区域。在Ⅰ区里形成粒状切屑或节状切屑,这时没有积屑瘤 出现;在Ⅱ区里形成带状切屑,有积屑瘤生成;积屑瘤的高度随看 切削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当切削速度增大到Ⅱ区的右边界时,积屑 瘤的高度达到最大值。在Ⅲ区里,积屑瘤的高度随着切削速度的提 高而减小。当Vc增大到Ⅲ区右边界之值时,积屑瘤便消失。在Ⅳ区 里积屑瘤不再生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数控技术实验室
2.1 .3金属切削过程中的三个变形区
图2-1第一变形区金属的滑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数控技术实验室
从OA线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到0M线金属晶粒的剪切滑移基本完成, 这一区域(I)称为第一变形区。 第一变形区的主要特征:沿滑移线的剪切变形和加工硬化现象 ,在 一般切削速度下OA与OM非常接近,所以通常用一个平面来表示这 个变形区,该平面称为剪切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数控技术实验室
2.2 .3切屑的形状及卷屑、断屑机理 切屑的形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数控技术实验室
图2-5切屑的形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数控技术实验室
高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如不采取适当的断屑措施,易形成带状屑。 带状屑连绵不断,经常会缠绕在工件或刀具上,拉伤工件表面或打坏 切削刃,甚至会伤人,所以通常情况下都希望尽量避免形成带状屑。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在立式镗床上膛盲孔时,为了使切屑能顺 利地排出孔外甩断,一般都要求形成带状屑成长螺卷屑。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6章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6章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2--6章课后答案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 答: 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

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 2.5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 2.5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机械制造技术——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5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 切削液的影响 ● 作用 冷却、润滑、清洗、防锈。 ● 种类 水基切削液、乳化液、油类切削液 从导热性来看,水基切削液最好,乳化液次之,油类切削液最差。 ● 影响 粗加工——主要要求冷却,一般选水或低浓度的乳化液; 一般钢材——选乳化液或硫化切削油; 有色金属——不宜采用含硫化油的切削液,以免腐蚀; 脆性材料(铸铁、青铜、黄铜)——不用切削液; 低速精加工——采用煤油;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5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4. 切削温度对工件、刀具及切削过程的影响 ■ 对工件材料强度和切削力的影响 ● 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 ● 加热切削(500~800℃)——可降低切削力,是切削难加工材料的途径之一 ■ 对刀具材料的影响 ● 适当提高切削温度有利于提高硬质合金的韧性,从而提高了抗冲击强度而不 易崩刀,但磨损强度降低 ● 各类刀具材料在切削各种材料时都有最佳切削温度范围 ■ 对工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 直径的热胀冷缩 ● 刀杆(刀架)的热变形 ● 工件受热因约束而弯曲变形
1—GH131 2—1Cr18Ni9Ti 3—45钢(正火) 4—HT200 刀具材料:YT15;YG8 刀具几何参数: o=15 , o=6~8 , r=75 , 1= -10 , s=0,b=0.1mm,r=0.2mm 切削用量:ap=3mm,f=0.1mm/r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5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 红外测温 利用红外辐射原理, 借助热敏感元件,测量切 削区温度。可测量切削区 侧面温度场。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5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第五章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第五章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不同的切削加工方法,切削热由切削、刀具、工件和 周围介质传导出去的比例也不同。例如,车削加工时,切 削带走的切削热约为50%-80%,40%-10%传入车刀, 9%-3%传 入工件,1%传入周围介质(如空气)。切削速度越高,进 给量(切削厚度)越大,由切屑带走的热量就越多。 钻削加工时,约有28%的切削热由切削带走,15%传入 钻头,52%传入工件,5%传入周围介质。
5.2
切削温度及其测量方法
切削温度一般是指刀具与工件接触区域的平均温度。 切削温度的测量是实验研究的重要技术,是研究各 种因素对切削温度影响大小的依据。此外,切削温度理 论计算的准确性也需要通过实测数据来校验。 切削温度的测量方法很多,可归纳为以下情况:
单车刀法 自然热电偶法 双车刀法 热电偶法 插入刀具法


2. 主偏角
主偏角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如 图5.11所示。随主偏角的增 大,切削温度升高。这是因 为主偏角增大,一方面使切 削刃工作长度缩短,切削热 相对集中,同时刀尖角减小 ,散热条件变差,因此切削 温度升高。

3. 负倒棱
及刀尖圆弧半径
负倒棱 在(0-2)f范围内变化、刀尖圆弧半径 在0-1.5mm范围内变化时,基本不影响切削温度。因为负倒 棱宽度及刀尖圆弧半径的增大,一方面使塑性变形增大, 切削热随之增加;另一方面这两者都能使刀具的散热条件 有所改善,传出的热量也有所增加,两者趋于平衡,所以 对切削温度的影响不大。
刀具材料的导热系数大时,切削区的热量容易从刀具方 面传导出去,也能降低切削区的温度。例如,YG类硬质合金 的导热系数普遍大于YT类硬质合金的导热系数,且抗弯强度 较高,所以在切削导热系数小、热强性好的不锈钢和高温合 金时,在缺少新型高性能硬质合金的情况下,多采用YG6X、 YG6A等牌号的YG类硬质合金。 采用冷却性能较好的切削液也能有效的降低切削温度。 采用喷雾冷却法使切削液雾化后汽化,将能吸收更多的切削 热而使切削温度降低。此外,切削与刀具的接触时间也影响 切削温度。例如,外圆车削时,切削形成后迅速脱离车刀而 落入机床的容屑盘中,传给刀具的切削热就减少了;但在进 行半封闭式容屑的钻削加工时,切屑形成后仍较长时间与道 具接触,由切屑所带走的切削热再次传给刀具,使得切削温 度升高。

机械制造技术PPT课件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原理

机械制造技术PPT课件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原理
工艺系统刚性差—大主偏角
合理副偏角值的选择
添加标题
一般较小
添加标题
—5°~10°
添加标题
精加工
添加标题
—小,0°
添加标题
加工高强高硬材料或断续切削
添加标题
—小,4°~6°
添加标题
切断刀、锯片、槽铣刀
添加标题
—小,1°~2°
过渡刃的型式
①直线刃
—粗车、强力车 κrε=κr/2
②圆弧刃
—粗糙度值小
冷却作用 清洗与防锈作用
常用切削液及其选用 =乳化油+水 切削油 = 矿物油、+动植物油 极压切削油 =切削油+硫、氯和磷极压添加剂 难加工材料的精加工
=水+防锈剂、清洗剂、油性添加剂 磨削、粗加工
①水溶液
01
车削、钻削、攻螺纹 滚齿、插齿、车螺纹、一般精加工
②乳化液
02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4
磨屑形态
带状切屑
直线刃、折线刃、圆弧刃、波形刃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化学成分、制造方法、热处理状态 性能,表层情况等
①工件材料

—化学成分、性能,刀具结构形式
②刀具材料及结构
—机床、夹具,系统刚性,功率 切削用量和切削液
③加工条件


各参数间的联系 —综合考虑相互作用与影响
刀具角度的选择
大后角→减小摩擦、提高寿命、改善表面质量 强度降低、散热差、磨损加快
后角的选择原则
工艺系统刚性 刚性差—振动 → 小后角 精度要求高 —重磨 → 小后角
切削层厚度hD小 → 大后角 切削层厚度hD大 → 小后角
强度、硬度高 → 小后角 塑性大 → 大后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第2章制造工艺装备复习题1。

单项选择1-1 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

①同一台机床②同一套夹具③同一把刀具④同一个加工表面1-2 目前机械零件的主要制造方法是().①材料成形法②材料去除法③材料累加法④材料复合法1—3 工件的定位就是使( )①不同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同一位置。

②同一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同一位置。

③不同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不同位置。

④同一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不同位置。

1—4 在数控铣床上用球头立铣刀铣削一凹球面型腔,属于()。

①轨迹法②成型法③相切法④范成法1-5 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①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②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③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④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1—6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①砂轮的回转运动②工件的回转运动③砂轮的直线运动④工件的直线运动1-7 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①均由工件来完成②均由刀具来完成③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④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1-8 目前使用的复杂刀具的材料通常为().①硬质合金②金刚石③立方氮化硼④高速钢1—9 在背吃刀量p a和进给量f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①刀具前角②刀具后角③刀具主偏角④刀具副偏角1—10 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

①切削层深度②切削层长度③切削层厚度④切削层宽度1—11 大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1-12 小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1—13 在球体上铣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 (习图2—1-13),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1-14 在球体上铣平面,若采用习图2—1-14所示方法定位, 则实际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1—15 过正方体工件中心垂直于某一表面打一通孔,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① 2 ② 3 ③ 4 ④ 51-16 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

铣工试题库(完整答案)a

铣工试题库(完整答案)a

铣工考试试题(含答案)( B ) 。

A.前角 B.后角 C.刃倾角 D.副前角2.抗弯强度最好的刀具材料是( C ) 。

A.硬质合金 B.合金工具钢 C.高速钢 D.人造金刚石3.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 B )。

A.越差 B.越好 C.不变 D.都不对4.主切削刃是起始于切削刃上主偏角为零的点,并至少有一段切削刃拟用来在工件上切出( B )的那个整段切削刃。

A.待加工表面 B.过渡表面 C.已加工表面 D.切屑5.刀具不能因切削条件有所变化而出现故障,必须具有较高的( C ) 要求。

A.刚性 B.互换性 C.可靠性 D.精度6.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按照定位原则最多限制( B )自由度。

A.五个 B.六个 C.七个 D.八个7.在变形铝合金中应用最广的是( B )。

A.防锈铝合金 B.硬铝合金 C.超硬铝合金 D.锻铝合金8.一般,下例材料中切削加工性最好的是( D ) 。

A.铸铁 B.低碳钢 C.中碳钢 D.有色金属9.计算机热启动是指( D ) 。

A.室温条件下启动 B.高温条件下启动C.通电状态下启动 D.断电状态下启动10.对于容量小的电动机和照明支线,应选用的熔断器为( D )。

A. RT0 B. RL1 C. RM10 D. RQA11.功能字有参数直接表示法和代码表示法两种,下列( C )属于代码表示法的功能字。

A.S B.X C.M D.N12.房间温湿度的自动调整是低压电器的( C ) 。

A.控制作用 B.保护作用 C.调节作用 D.指示作用13.不产生任何冲击的从动件运动规律是( D ) 。

A.等速运动规律 B.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C.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D.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14.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可分离性意指( B )。

A.中心距发生变化,齿轮的瞬时传动比仍恒定不变B.中心距略有变化,齿轮的瞬时传动比仍恒定不变C.齿数比发生变化,齿轮的瞬时传动比仍恒定不变D.齿数比略有变化,齿轮的瞬时传动比仍恒定不变15.将可燃物从着火区搬走是( A ) 。

第2章 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

第2章 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

2.2.2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和积屑瘤
1.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 切屑与前刀面间的这种 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 间的摩擦不同。切屑与 前刀面接触区分为粘结 区和滑动区两部分。
外摩擦
图2-5切屑与前刀面摩擦特性
内摩擦

刀—屑接触区的摩擦特点
切屑沿前面流出 → 切屑与前刀面间压力 大(2~3Gpa)、温度高(400~1000℃),切 屑底部严重塑性变形且与前刀面发生粘结 → 刀-屑间的摩擦不再是外摩擦,而是粘结层与 金属层的内摩擦 → 刀-屑接触区内摩擦力占 85%,整个接触区正应力σ以刀尖处最大 → 刀 -屑接触区实际上存在两个分区: 滑动区、粘 结区
切屑
节状切屑
粒状切屑
崩碎切屑
2) 节状切屑 又称挤裂切屑,外形和带状切屑不同之处在 于外表面呈锯齿形,有明显裂痕,内表面有时有裂纹,并未断 开,如图所示。 产生条件:这种切屑是在加工中等塑性金属材料时,切削 速度较低,切削厚度较大,并在较小的刀具前角的情况下产生。 影响:它的切削力波动较大,已加工表面粗糙度高。
2.切削用量
•ap和f的大小决定切削面积的大小。因此,ap和f的增加
均会使Fc增大,但两者的影响程度不同。ap增大,Fc成
正比线性增大。f增大,Fc成正比非线性增大。 这是由于,ap增大1倍,切削宽度aw增大1倍,故Fc 也增大1倍。f增大1倍时,切削厚度ac也增大1倍,Fc应随 之增大1倍。但是ac的增加将使变形系数下降,导致Fc 也有所下降,综合考虑,Fc的增长要慢于f的增长。 另:从切削力的指数公式中的系数大小也可看出切削 用量的影响程度的区别。
重要结论: 当切削面积相同时,采用较大的进给量f 及较小的背吃刀量ap可使切削力小一些→故从 刀具负荷和能量消耗方面来考虑,用大的进给 量f比用大的背吃刀量ap更有利。

切削热及切削温度

切削热及切削温度

2、切削温度影响因素
(1)切削用量
的影响:通常在 车床上利用测温 装置求出切削用 量对切削温度的 影响关系,并可 整理成下列一般 公式:
2、切削温度影响因素
由上可知: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随切 削速度的进步,切削温度迅速上升。进给量对切 削温度影响次之,而背吃刀量ap变化时,散热面 积和产生的热量亦作相应变化,故ap对切削温度 的影响很小。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是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又一 重要物理现象。切削时做的功,可转化为等量的 热。功削热除少量散逸在四周介质中外,其余均 传进刀具、切屑和工件中,并使它们温度升高, 引起工件变形、加速刀具磨损。因此,研究切削 热与切削温度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一、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导
1、切削热的产生 切削热是由切削功转变而来的。如
力是影响切削温度的重要因素,而工件材料的强度(包括硬度)直接决定了单位切 削力,所以工件材料强度(包括硬度)增大时,产生的切削热增多,切削温度升高。 工件材料的导热系数则直接影响切削热的导出。 4、刀具磨损的影响
在后刀面的磨损值达到一定数值后,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增大;切削速度愈高,影 响就愈明显。合金钢的强度大,导热系数小,所以切削合金钢时刀具磨损对切削温 度的影响,就比切碳素钢时大。 5、切削液的影响
2、切削热的传导
Q传出=Q切屑+Q工件+Q刀具+Q介质 切削热产生以后,由切屑、工件、刀具及周期介质(如空气)传出。
各部分传出的比例取决于工件材料、切削速度、刀具材料及几何角度 等。车削时的切削热主要是由切屑传出的。用高速钢切削钢材时,约 有50%~80%的切削热由切屑带走,10%~40%的热传入工件, 3%~9%的热传给刀具,传给介质的热仅有1%左右。传入刀具的热最 虽不是很多,但由于刀具切削部分体积很小,因此,引起刀具温度升 高较快(高速切削时,刀头温度可达1000℃以上),从而加速刀具的磨 损。 传入工件的热量可使工件的温度升高,引起工件材料膨胀变 形,从而产生形状和尺寸误差,降低加工精度。传入切屑和介质的热 量越多,对加工越有利,因此,在切削加工中应设法减小切削热,改 善散热条件,以减小高温对刀具和工件的不良影响。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⑶周围介质 采用冷却性能好的切削液及采 用高效冷却方式能传导出较多的切削热, 切削区温度就较低。采用喷雾冷却法使切 削液雾化后汽化,将能吸收更多的切削热, 使切削温度降低。 ⑷切屑与刀具的接触时间 外圆车削时,切 屑形成后迅速脱离车刀而落入机床的容屑 盘中,切屑传给刀具的热量相对较少;钻 削或其它半封闭式容屑的加工,切屑形成 后仍与刀具相接触,传导给刀具的热相对 较多。
砂轮切割机在切钢材,火星四射
车间里加工零件产生的铁屑的颜色
精工实习的锤子及其使用的割 据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1:什么是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2: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出 3:切削温度的测量和分布 4:影响切热: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被切削材 料层的变形、分离及刀具和被切削材料间 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切削温度:切削过程中切削区域的温度(一 般指前刀面与切屑接触区域的平均温度)。 尽管切削热是切削温度上升的根源,但直 接影响切削过程的却是切削温度。
2:切削用量 (1).切削速度 提高切削速度,切削温度将显著上升。
• 原因一:切削速度提高,单位时间 的金属切除率成正比增多,消耗的 功增大,切削热也会增大,由切屑,
工件与刀具间发生强烈摩擦而产生大量切削热;
故使切削温度上升。 • 原因二:由于切削速度很高,在很短的时间内切屑底层的热来不及向 切屑内部传导,而大量积聚在切屑底层,使切削温度显著升高。 • 注意: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到一定程度,切屑流加快,切削产生的热 量来不及传到刀具和工件上就被切屑带走,另外,随着切削速度提高, 切屑变形程度也相应减小,因此切削温度不会随切削速度成倍增长, 从实验结果来看,切削温度大约增加20%—30%
切削热的计算
如果忽略进给运动所消耗的功,并假定主运动所消耗的功全 部转化为热能,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切削热能,则单位时 间内产生的切削热可由下式计算

《机械加工技术》(侯志敏)815-6课件 第二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

《机械加工技术》(侯志敏)815-6课件 第二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
(1)刀杆:刀杆用于夹持刀具, 又称夹持部分。 (2)刀体:刀体用于切削, 又称切削部分。
① 前面Aγ : 又称前刀面。 ② 后面Aα : 又称后刀面。 ③ 副后面A′α ④ 主切削刃S ⑤ 副切削刃S′ ⑥ 刀尖
二、 刀具的标注角度参考系
l 在刀具设计、 制造、 刃磨、 测量时用于定义刀具几何参数的参考系, 称为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或静止参考系。 刀具静止参考系中常用的正交平面参考系,如下图所示:
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进给运动是刀具与
工件之间产生附加的 相对运动,即连续地 切除切屑,获得具有 几何特征的已加工表 面,用υf 表示。
车外圆时的切削运动
主运动是刀具和工
件之间产生的主要相 对运动,用υc 表示。 是切下切屑所需要的 最基本的运动,是切 削加工中速度最高、
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
基面Pr 切削平面Ps 正交平面Po 副切削平面P′s
通过切削刃上的选定点,垂直于该点 切削速度方向的平面。
通过切削刃上的选定点,与该切削 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同时垂直于 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
通过副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副切 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三、 刀具的标注角度
二、切削过程的工件表面
在切削过程中,工件上有以下3个不断变化着的表面,如下图所示。
工件上即将被切除 的表面。
加工时主切削刃正 在切削的表面,它 处于已加工表面和 待加工表面之间。
工件上经刀具切去 材料后形成的新的 工件表面。
车外圆时的加工表面
三、切削要素
1. 切削用量
l 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υc、进给量f(或进给速度υf)和背吃刀量ap 。 (1)切削速度(vc) l 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速度称为切削速度,其单位是

第二章切削原理

第二章切削原理

第二章切削原理、第三章刀具练习题一、填空题1、铣刀旋转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同,称顺铣方式。

2、切削层面积平面与切削用量的关系是:切削层面积平面仅与背吃刀量a p和进给量f有关,f增加,切削厚度增加。

a p增加,切削层宽度增加。

3、刀具前角越_大_,切削刃越锋利,使剪切角增大,变形系数减小,因此,切削变形减小。

7、在刀具材料中,_硬质合金用于切削速度很高、难加工材料的场合,制造形状较简单的刀具。

12、切削用量的顺序是先选背吃刀量,后选进给量,最后选切削速度。

13、切削用量的三要素是切削速度v、进给量f、切削深度a p。

19、刀具材料分为工具钢、硬质合金、陶瓷刀具、超硬刀具四大类。

21、粗加工时选择较小前角,精加工时选择较大前角。

28、铣削过程中所选用的切削用量称为铣削用量,铣削用量包括铣削宽度、铣削深度、铣削速度、进给量。

33、在切削过程中,工件上形成三个表面:①已加工表面;②待加工表面;③加工表面。

36、一个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

37、切削运动由主运动、进给运动及辅助运动组成。

39、切削合力可分解为_主切削力、_进给力和_背向力三个分力。

二、解释下列术语1.积屑瘤:以中速或较低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在刀具前面粘结一些工件材料,形成一个硬度很高的楔块,称为积屑瘤。

2.顺铣法:铣刀的旋转切入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的铣削方式称顺铣法。

3.加工硬化:已加工表面经过严重塑性变形而使表面硬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4、刀具耐用度:刀具刃磨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的总切削时间。

5、机夹车刀:采用普通刀片,用机械夹固的方法将刀片夹持在刀杆上使用的车刀。

6、逆铣法:铣刀的旋转切入方向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的铣削方式称逆铣法。

三、判断题1.(×)高速钢是一种含合金元素较多的工具钢,由硬度和熔点很高的碳化物和金属粘结剂组成。

2.(√)刀具切削部位材料的硬度必须大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工件产生锥度,大小头现象的原因

工件产生锥度,大小头现象的原因

工件产生锥度,大小头现象的原因一、工件产生锥度、大小头现象的原因。

(一)机床方面。

1. 导轨磨损。

- 机床导轨在长期使用后,由于磨损不均匀,可能会导致工件产生锥度或大小头现象。

例如,车床的床身导轨,如果纵向导轨的一侧磨损较另一侧严重,在车削工件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轨迹就会发生偏差。

当刀具从床头箱向尾座方向移动时,由于导轨磨损的差异,刀具在垂直于导轨方向上的位置会逐渐变化,从而使车削出的工件直径发生改变,产生锥度或者大小头。

这种磨损可能是由于机床长期承受较大的切削力,以及导轨润滑不良等原因造成的。

2. 主轴轴线与导轨不平行。

- 如果车床的主轴轴线与导轨不平行,在加工工件时,工件的回转中心与刀具的进给方向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假设主轴轴线相对于导轨在垂直平面内有一个角度偏差,当工件旋转时,刀具在工件轴向方向上不同位置切削的深度就会不同。

靠近床头箱一端和靠近尾座一端切削深度不一样,就会导致加工出的工件出现大小头现象。

造成主轴轴线与导轨不平行的原因可能是机床的安装不准确,或者机床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使机床的结构发生变形。

3. 尾座偏移。

- 在车床加工中,尾座的位置不准确也会引起工件的锥度和大小头问题。

尾座顶尖如果与主轴顶尖不同轴,当使用两顶尖装夹工件时,工件在旋转过程中就会产生摆动。

这种摆动会使刀具在切削工件时,切削力不均匀,从而导致工件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不一致。

尾座偏移可能是由于尾座在机床床身上的安装位置不准确,或者尾座的导轨磨损、调整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二)刀具方面。

1. 刀具磨损。

- 刀具在切削过程中,随着切削时间的增加,刀具的切削刃会逐渐磨损。

当刀具的主切削刃磨损不均匀时,例如刀具的一侧刃口磨损比另一侧严重,在切削工件时,刀具的切削力就会发生变化。

磨损严重的一侧切削力会增大,导致工件在该侧的切削量减小,而另一侧切削量相对较大,从而使工件产生锥度。

对于钻头等刀具,钻头的两个切削刃磨损不一致时,钻出的孔就会出现大小头现象。

切削力计算经验公式

切削力计算经验公式

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出各种影响因素变化时的切削力数据,加以处理得到的反映各因素与切削力关系的表达式,称为切削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在实际中使用切削力的经验公式有两种:一是指数公式,二是单位切削力。

1 .指数公式主切削力(2-4)背向力(2-5)进给力(2-6)式中F c————主切削力( N);F p————背向力( N);F f————进给力( N);C fc、 C fp、 C ff————系数,可查表 2-1;x、y fc、n fc、x fp、y fp、n fp、x ff、y ff、n ff ------ 指数,可查表 2-1。

fcK Fc、 K Fp、 K Ff ---- 修正系数,可查表 2-5,表 2-6。

2 .单位切削力单位切削力是指单位切削面积上的主切削力,用 kc表示,见表 2-2。

kc=Fc/A d=Fc/(a p·f)=F c/(b d·h d) (2-7)式中A D -------切削面积( mm 2);a p ------- 背吃刀量( mm);f - ------- 进给量( mm/r);h-------- 切削厚度( mm );db-------- 切削宽度( mm)。

d已知单位切削力 k c ,求主切削力 F cF c=k c·a p·f=k c·h d·b d (2-8)式 2-8中的 k c是指 f= 0.3mm/r 时的单位切削力,当实际进给量 f大于或小于0.3mm /r时,需乘以修正系数 K fkc,见表 2-3。

表 2-3 进给量?对单位切削力或单位切削功率的修正系数 K fkc, K fps切削力的来源、切削分力金属切削时,切削层及其加工表面上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同时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存在着摩擦力。

如图 2-15所示,作用在刀具上的力有两部分组成:1. 作用在前、后刀面上的变形抗力 F nγ和 F nα ;2. 作用在前、后刀面上的摩擦力F fγ和 F f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3、建模过程: 3.1 热量产生 对于第一剪切区:
假设加工变形产生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每单 元变形产生的热量比率为: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对于第二变形区: 该区的塑性变形受切削速度的影响很大。 在低速切削时,第二变形区可以认为是摩擦表面 热源;在高速切削时,观察发现第二变形区更接近于 一个三角形区域。在切屑与刀具接触面上形成一个在 接触长度上的弹性压力。 第二变形区任意一单元的传热比率: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1.1 基础方程式——导热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导热是物体内部温度场不均匀分布的必然结果。 假设物体的温度分布式为 θ= f(x,y,z,t),那么t时刻
点(x,y,z)处的热流密度q(x,y,z,t)的表达式为:
对于各向同性体: 所以可得:
温度梯度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进行有限元仿真时的给定条件:
1、工件材料是各向同性的; 2、忽略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金相组织及其它的 化学变化; 3、工件相对于刀具运动; 4、刀具为刚性材料,工件材料为弹塑性材料。
3
获取切削温度的实验方法
三、获取切削温度的实验方法
用实验方法获取切削温度是切削实验研究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对于摩擦区的处理:
正确建立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关系是金属切削仿真是否成 功的关键技术之一。 大量实验证明,前刀面上的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可以分为 两个工作区:滑动区和粘结区。 在滑动区,由于正应力小所以摩擦较小,属于外摩擦。 在粘结区,由于刀具前刀面和切屑间的高温高压,使得前刀 面和切屑之间变为内摩擦。 内摩擦实际上就是金属内部的剪切滑移。
由θ=f(x,y,z,t),根据全微分的概念:
ωz
ωx
ωy
具有分速度的含义
流动物质温度随时间的总变化率:
D Dt t (W x x Wy y Wz z )
温度的局部 变化
由于位置迁移引起的 对流变化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如果物质密度为:ρ 物质平均每升高温度1℃的“蓄热能力”为:ρCp 温升为 d D d t
Dt
则可得热量收支平衡方程:
Cp
D Dt d td v ( q x x q y y q z z ) d vd t q v d vd t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是导热微分方程积分的“区 域条件”。 初始条件是时间意义上的区域条件,它描述的是 t=0时刻区域内的温度分布; 边界条件则是空间意义上的区域条件,它所描述 的是在区域边界上的温度或热流密度。 注意: 1、无论稳定或不稳定导热,都必须明确边界条件;
主要内容
1 2 3
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获取切削温度的实验方法
1
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切削温度的理论推算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分 一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2
3
4
导热微分方程 及 边界条件
切削温度的 近似解法: 热源法
剪切面温度 的计算
加工过程中 工件温升的 影响因素
最大压力比 率 切屑与刀具接 触面上的压力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3.2 热量传导
整个过程是稳定的
热传导模型 的建立原则
在二维情况下解决问题
热量在第一、二变形区上平均分布
对流损耗可以通过损耗系数来近似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传热过程的数学表达式为:
边界条件为: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3、实际举例:
山东大学的孟辉《高速切削温度动态有限元建模与数值模拟》 作者从金属切削原理入手,建立了金属切削加工的有限元模 型,对高速切削加工过程中温度场的产生与分布进行了研究。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切削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金属切削加工是一个典型地局部变形过程,属于高梯度问题, 在局部区域内材料产生高温和大变形。 作者采用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其特点是能够利用中间计算 结果自动计算所需网格自动判断在何处加密网格,提高了计算精 度。
e
4 at
P(x,y,z)
热源
Q(x’,y’,z’)
式中: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半无限体内尺寸为-L<x’<L和-m<y’<m,强度 为 q 的均匀热源对体内任意一点处的稳态温升方程为:
热源面上的平均表面温升可以从上式在热源区域
内进行积分后除以热源面积求得: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1.3 剪切面温度的计算 剪切面温度: 耗费在剪切面上的剪切能为:
(q为单位面积和时间内全部热量)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平面热源 —— 摩擦滑块 所谓摩擦滑块相当于一个强度为q的2L×2m的均 匀矩形热源,在半无限体表面上移动。除接触面外其 他各处绝热。 温度和输入能量之间的偏微分方程关系式:
x 2 y 2 c
2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2、基于大塑性变形的有限元模型: 随着有限元软件的发展,耦合场的问题得以解决。 基于切削过程的有限元模型被引入到切削温度场的研
究,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通过这种模型能够比较真实地仿真金属切削的过 程; 其不足之处在于:切削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具有大应变、高应变率和高梯度分布的温度场,在目 前还没有合适的本构方程来描述这种变形,这个模型 目前主要应用于二维直角切削。
也可负。
2
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有一下两种:
基于给定热源的有限元模型
基于大塑性变形的有限元模型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1、基于给定热源的有限元模型: 该模型是将已知线热源或面热源作为已知边界条 件加载,从而求出温度场的分布,其基础是基于能量
守恒原理的热平衡方程。 优点: 能够比较直观的反映出切削温度场的热传导过程; 不足: 采用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比较多的假设来简化边界 条件,有时候过多的假设会降低仿真的真实度。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1.4 加工过程中工件温升的影响因素 对于工件温升的度量采用: 工件剪切面的加工温升Δ θ1 这个加工温升取决于: 单位时间内流入工件的总热量、该时刻的瞬时速
度、工件的热物理性能温度的经典理论
详细分析(以车削一根棒料为例): 1、Δ θ1与单位体积剪切能增加成正比,而剪切能 大致与工件材料布氏硬度成正比,刀具磨损时会增加; 2、 Δ θ1与工件直径成反比; 3、 Δ θ1与工件材料导热系数成反比; 4、 Δ θ1随切削深度变化成线性变化; 5、 Δ θ1大致与进给量成0.8次方的关系; 6、冷却可以使Δ θ1下降; 7、切削速度的影响较复杂,影响也较小,且可正
Fs为沿着剪切方 向上的合力; Vs为切屑相对于 工件的速度
耗费在每单位剪切面上的能为:
变形前的 切屑厚度
切削 宽度
剪切角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根据假设:剪切过程中机械能均转化为热能。 可求得剪切区流出来的每单位面积和时间的热量:
式中: J为热功当量; Us为被切金属每单位体积上的剪切能; v是切削速度。
1
• 用来研究各 因素对切削 温度的影响
2
• 用来校核理 论计算的准 确性
3
• 把所测得的 切削温度做 为控制切削 过程的信号 源
三、获取切削温度的实验方法
3.1 自然热电偶法 从1925年起使用至今。自然热电偶法是利用刀具 和工件材料化学成分不同而组成热电偶的两极。
工件与刀具在接触区内因切削热的作用而使温度 升高,从而形成热电偶的热端;刀具的尾端和工件的 引出端保持室温形成热电偶的冷端。热端与冷端之间 有热电动势产生。 温度与输出电压的关系曲线应事先标定,根据测 得的热电动势,就可在标定的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温度 值。
2
2 q d 2 z c dt
一、计算切削温度的经典理论
当在无限体内点(x’,y,z’)处瞬时释放出热量Q时, 经过时间 t 以后在无限体内点(x,y,z)处的温度可按 下式求得:
( x, y, z, t)
Qa 8 ( at )
3 2 r
2
三、获取切削温度的实验方法
优点:简便可靠,可方便地研究切削条件(如切削速度、进 给量等)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缺点:只能测出切削区的平均温度,无法测得指定点的温度; 同时,当刀具材料或 工件材料变换后,切 削温度—毫伏值曲线 也必须重新标定。
三、获取切削温度的实验方法
采用自然热电偶法测温时的温度补偿问题: 由于温升的影响,导线引出点的温度已不是标定 时的室温,因此需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 采用方法一般有一下几种: (1)加大刀具或工件尺寸; (2)附加电势消除法; (3)等效热电偶法;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本文作者采用如下的模型
摩擦系数 正应力
摩擦应力
工件材料极限 剪切流动应力。
二、计算切削温度的有限元法
切屑的分离准则:
在金属切削的有限元仿真中采用何种分离准则是必须解决的 问题。合理的分离准则应真实地反映切削加工材料的力学和物理 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目前为止,切屑的分离准则可以分为两种: 几何方法:假定在预定义的加工路径上,刀尖与刀尖前单元 节点的距离变化来判断分离与否; 物理方法:制定的一些物理量是否达到临界值而进行判断, 这些物理量有应变、应力等。 本文选用的是基于物理方法的切屑分离准则,依照刀尖的有 限元节点是否达到设定值来判断该节点是否分开。
热源假设示意图:
(1)为剪切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