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

合集下载

中日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

中日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
• 中国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次向琉球王国派遣册封使,留下 大量《使琉球录》,较为详尽地记载了钓鱼岛地形地貌, 并界定了赤尾屿以东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线。1534年(明 嘉靖十三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是现存最 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明确记载了 “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 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意即琉球 人乘船过了赤屿(即今赤尾屿),看到古米山(即今久米岛) 后便认为到达琉球。这表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而非 琉球国土。
一、中日两国关系发展概说
• 一、西汉时,中日就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 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 印。
• 二、隋时,日本遣使来中国。唐时更加频繁,日本 到唐留学的学生,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来 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响是鉴真和尚。日本受唐朝 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当时留学人员无不为长安的庞大和繁荣而惊叹,当时 的唐长安城面积约有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面积 的9.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更 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伴随着对文明的惊叹和
• (三)中外地图证明钓鱼岛历史上属于中国
• 1579年(明万历七年)中国册封使萧崇业所著《使 琉球录》中的“琉球过海图”、1863年(清同治 二年)的“大清壹统舆图”等,都明确载有钓鱼 屿、黄尾屿、赤尾屿。
• 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当属日本仙台学者林子平于 1785年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琉球三省并三十 六岛之图”,图中标绘了钓鱼岛等岛屿,并将其与 中国大陆绘成一色,意指钓鱼岛为中国一部分。 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 1873年日本出版的《琉球新志》所附《琉球诸岛全 图》、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 1877年出版的《冲绳志》中有关冲绳的地图等,均 不含钓鱼岛。

钓鱼岛解决方案

钓鱼岛解决方案

钓鱼岛解决方案背景钓鱼岛,位于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然而日本对钓鱼岛也存在主权主张。

钓鱼岛问题一直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争议性问题,对两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钓鱼岛问题,双方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现状当前,钓鱼岛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中日两国对领土主权的争议。

双方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控制权上存在分歧。

在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受到了影响。

解决钓鱼岛问题对于缓解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至关重要。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钓鱼岛问题,需要通过政治、外交等渠道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下面提出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1. 双边对话中日两国可以通过双边对话的方式,就钓鱼岛问题进行协商。

双方可以派出代表团进行谈判,就岛屿归属、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双方可以达成一致意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2. 第三方调解中日两国可以寻求第三方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调解。

这可以让双方冲突中立的调解方进行斡旋,推动双方就钓鱼岛问题进行谈判和妥协。

第三方调解可以提供客观、公正的观点,帮助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

3. 国际法解决双方可以通过国际法手段解决钓鱼岛问题。

中日两国可以将争议提交给国际法庭或仲裁机构,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定进行裁决。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解决方案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时也有利于双方保持关系稳定。

4. 以经济合作为契机中日两国可以以经济合作为契机,推动钓鱼岛问题的解决。

双方可以共同开发岛屿周边的海洋资源,建立共同管理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经济合作,可以增进互信,推动问题圆满解决。

预期效果通过采取以上解决方案,可以带来以下预期效果:•解决钓鱼岛问题,消除中日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缓解中日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改善双方关系;•促进地区稳定和发展,为亚洲和平作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增进中日两国的合作。

结论为了解决钓鱼岛问题,中日两国需要通过政治、外交等渠道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浅谈中日关系及钓鱼岛问题

浅谈中日关系及钓鱼岛问题

浅谈中日关系及钓鱼岛问题近几年来,中日关系一直是扰乱我国人民的群众的一个心病。

中日关系能否和解,更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热点。

近日的钓鱼岛事件又一次引发了中国人民对中日关系的高度关注,最近日本政府公然搞钓鱼岛“国有化”,给本就因为参拜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纠纷等问题而趋冷的日中两国关系再次坡上一瓢冷水,使中日关系日趋紧张。

自90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两国的正常竞争关系,使日本开始另眼看待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东亚秩序的影响。

日本主流意识认定中国“崛起”必将改变东亚秩序,从而对未来日中关系抱悲观态度。

因此,意图在中国的综合国力尚未超过日本之时,抢先占领战略制高点。

将钓鱼岛收归日本政府管理,其意义不仅是在领土上,也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

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中日分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互补性不言而喻。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将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十五”期间我国中西部开发将正式启动;而日本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萧条终于走出谷底,正在努力走上自律性经济复苏轨道,因而也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

这一切使中日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走向新高度、跨上新台阶成为可能,人们期待着两国关系尽快得到实质性发展。

较之中日经济合作的光明前景,两国政治关系面临着如何增加相互信任、寻求共同战略利益等一系列课题。

面对中国在经济上迅速崛起,日本既希望看到中国的稳定,同时也担心中国压倒自己取得“地区的主导权”。

甚至有极少数抱着冷战思维、坚持以邻为壑的日本政治势力公开把中国视为日本的对手,蓄意制造子虚乌有的“来自中国的威胁”,别有用心地丑化中国,明里暗里为台独势力打气,企图以此削弱中国。

少数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活动,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警惕。

如果不能及时匡正被别有用心的日本右派歪曲了的中国形象,敌视中国的思潮的蔓延终将妨碍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因此,中国领导人与日本朝野政治家及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将有助于切实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了解,为两国关系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前提下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走向

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走向

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走向B会计101蔡锦盛事件回顾:2010年9月7日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闽晋渔5179号”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与那国”号赶到钓鱼岛海域久场岛西北12公里处现场,试图“驱逐”中国渔船,并冲撞“闽晋渔5179号”。

10时15分左右,“与那国”号巡逻船船尾附近部位与“闽晋渔5179号”船头附近部位发生碰撞。

巡逻艇的栏杆支柱断裂。

日本方面随后派出两艘巡逻艇对中国渔船进行追踪并在一次与中国渔船发生碰撞,随后日本方面强行登上中国渔船进行进行搜查,此后日本单方面扣留了中国渔船并于8月1日下达逮捕令,将中国渔船船长逮捕。

事件经过: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中日一度形成僵局,最终以日本在扣压中国船长17天后放人告一段落。

但这一事件并没有完结——中国要求日本道歉赔偿;日本要求中国付修船费;钓鱼岛的归属没有形成一致意见,中日之间的关系被戏称为一觉回到解放前。

最后这场风波以日方的退让而告一段落,虽然这起撞船事件结束了,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中日之间的一些微妙关系。

曾几何时,日本曾经是中国的小学生,但曾经沧海难为水,但是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开展,日本国力迅速上升,并在甲午海战中将曾经的老师一举击败,坐上了亚洲第一的位子。

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曾经的敬重到妄图吞并。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历时8年,最终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告终。

至此中日关系进入历史最低点。

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国力再一次迅速上升。

而此时的中国也经历了蜕变,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事件缘由:这一次中日意外的摊牌式对决,表面上是偶然,其实是两国各种矛盾的一个总爆发,是两国实力和决心的第一次彻底检验。

这可以视为崛起后的中国力图重塑东亚格局的尝试,是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认知,是对日本彻底认清之后的清醒出击。

而对于日方实际是日本国内对中国不满情绪的一次爆发。

中日之间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一是历史恩仇;二是领土之争;三是地缘战略上的争斗;四是经济上的同构竞争(都是出口大国、资源贫国,在产业链上位置虽有不同,但中国正在逐步使其趋同)。

中日关系离不开钓鱼岛和台湾的原因

中日关系离不开钓鱼岛和台湾的原因

中日关系离不开钓鱼岛和台湾的原因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严峻的,对我国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关于钓鱼岛问题,因为钓鱼岛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列岛的主岛,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

钓鱼岛面积约3.91平方千米,周围海域面积约17.4万平方公里。

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而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的领土。

因此才有了钓鱼岛之争。

现在,钓鱼岛及其领海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日本实际非法管辖该岛。

2010年9月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冲撞中国渔船事件之后,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纠纷日益紧张,中日关系也因钓鱼岛主权问题愈演愈劣。

目前在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中,钓鱼岛显然已成为最大的障碍。

而且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日本在心理存在很大的失落感,而感到恐惧。

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加强了对中国防范和遏制的力度。

加之中日之间历史上的夙愿使日本更加担心中国的快速崛起。

日本为遏制中国的发展,甚至愿意付出一些成本,所以对于钓鱼岛的问题,中日一直僵持不下。

日本积极寻求美国介入,要求美国宣布《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日本之所以寻求美国介入,就是想要减小为钓鱼岛冲突付出的代价。

因而美国的介入将使日本对冲突持有更乐观的预期,增加发起进攻的可能。

那么在台湾问题上,日本又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我国又是怎样应对?我们都知道,1894年日本蓄意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此时台湾才会回到祖国。

但从光复以来,台独势力一直在不断膨胀,如今谈起中日关系,也不得不从台湾说起。

台湾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二战时期,日本也在台湾进行了有关农业、工业方面的建设,对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台湾无疑是它们想要争夺的一块宝地。

因此,台湾问题也就成了中日关系中的一个焦点。

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台湾与日本就有些密切的关系,据说当年中日战争,日本战败后台湾人民还送日本士兵回日本。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作者:刘亚洲来源:《当代世界》2015年第10期中日关系,既是周边问题,又是大国关系。

把钓鱼岛问题当成当前中日关系的重点和焦点问题,是战略误判。

认为非重点问题就不会影响国家安全和改革开放进程,同样也是战略误判。

大势不能孤立地看待钓鱼岛问题,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中日交恶问题,要把这一切放在国际格局的大视野中去看。

一全世界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国崛起,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快速崛起不适应、不包容,甚至不接受。

新世纪以来,美国已视中国为其全球霸权的主要挑战者。

日本向来自诩为“亚洲领头雁”,但GDP现已被中国超越。

这一变化使日本备感失落,受到刺激。

所以它一改在国际问题上不事张扬的套路,一反常态地跳出来,挑战中国。

二中国面对的一切国际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根据丛林法则,“老大”是不允许“老二”好好过日子的,因为,“老大”一直十分担心“老二”时刻可能取代自己的地位。

美国人很有战略眼光,不仅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布局了日本这个战略棋子,而且,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我们周边晃悠,尤其是最近。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处于历史最低点,这当然是日本造成的。

与东盟关系因为南海纠纷和美国使用其影响力分化东盟而造成紧张;中美关系日趋转向一种战略性对抗关系。

三中日对立,绝非只因历史旧怨。

当今世界,各种争斗,争的是国家、民族、政权的生存权。

美国跟我们争的,是这个;日本跟我们争的,也是这个。

只不过日本的诉求、格局比美国小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中日两国迟早要发生一场对抗和危机,即使不在钓鱼岛,也会在其他方面。

四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两国基本是“强弱型”关系,从古代到近代是中国强日本弱,日本学习中国。

1868年日本走上明治维新道路后,日本强中国弱,日本反过来侵略中国。

而随着中国崛起的步伐加快,中日将第一次面临“强强型”关系。

如何处理好这一全新的关系,两国都不适应。

过去二十年是日本衰落的二十年,却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二十年,日本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成为日本右翼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土壤。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

第三阶段:温家宝总理的明确表态
9月23日,温家宝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 利用和当地华人华侨见面讲话的机会,敦 促日本政府无条件释放被扣押的中国渔船 船长,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题为“认 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在发言中, 温家宝明确表示在涉及主权、领土完整等 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
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第三阶段:温家宝总理的明确表态
第一阶段:中国政府的反复的严正交涉
在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方人员第一时间登 上中国渔船,检查之后并非法扣押了包括 船长在内的15名中国船员,中方此后多次 与日方交涉,反复抗议,不同层级多次约 见日方大使,但日方不为所动,在放还我 14明船员后坚持扣押我船长,致使中日关 系出现危机。
推进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根 本办法就是进一步推进和扩大 两国“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 好合作”这符合两国人民要求 发展的愿望;而通过友好合作 给双方带来的利益越大,主张 相互合作的力量就越能得到国 民的支持,“一小撮不甘心中 日友好的人”就越难以得逞 。
新世纪,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地区部 位稳定因素加重,恐怖主义泛滥等问 题成为全球发展的桎梏,在此背景下 中日之间更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 上谋求新的发展,日本应在深刻反省 侵略历史,放弃冷战思维,杜绝与台 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承认钓鱼岛属 中国领土等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对华政 策,遏制右翼势力的膨胀。中日关系 发展的时间表掌握在日本政府高层领 导手中。我们希望中日关系能早日解 冻,迎来春天。
中日关系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的概况
钓鱼岛事件始末 中日关系总结
钓鱼岛的概况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 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 等岛屿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北大约92海里,距日本琉球群岛约 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1000至2000米的海沟,该海沟成为中 国和琉球群岛之间的天然分界线。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4.3 平方公里)、黄尾屿(1.08 平方公里)、赤尾屿(0.154 平方 公里)、南小岛(0.463 平方公里)、北小岛(0.302 平方公 里)和3 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组成,总 面积约6.344 平方公里。这些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 彭佳屿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 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从地理上看,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海域以及中国的浅海海 域都是经历悠久年代的中国大陆的延伸;而琉球群岛则是千岛 群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等等构成的 “花旗列岛”的一 环,在地理上与钓鱼岛群岛无关。

钓鱼岛问题之中日关系

钓鱼岛问题之中日关系

钓鱼岛问题之中日关系摘要2010年9月10日,日方拘留中国渔船船长,这件事使中日两国正面交锋。

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中日一直没有就此达成共识。

中日关系也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面临着困境,但是中日两国也没有放弃推进两国关系的努力。

钓鱼岛问题能够折射出中日关系,也能从中观望出中日关系的一些未来走向。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随后奉命约见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拦截行动。

当晚,日本海上保安厅以嫌疑妨碍公务逮捕这艘中国渔船的船长,同时以涉嫌违反《渔业法》对该船展开调查。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9日抗议日方荒唐、非法和无效的扣押行为。

直至13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才释放了7日非法抓扣的14名中国船员,9月25日凌晨,被日方非法抓扣的渔船船长詹其雄返回福州。

日方究竟缘何扣押一名船长不放呢?其实这和钓鱼岛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钓鱼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日双方主权争议的主要战场。

我们且可通过钓鱼岛问题一窥中日关系的变迁和发展。

关键词:中日关系,钓鱼岛问题,矛盾,发展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1.历史原因钓鱼岛问题其实是历史问题的现实延伸。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早在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这比日本声称的琉球人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的钓鱼岛要早400多年,但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

虽然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将台湾及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

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僵持着,我国政府也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国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干扰当时两国关系大局。

关于钓鱼岛问题

关于钓鱼岛问题

关于钓鱼岛问题钓鱼岛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为涉及到我国主权问题,所以它很有重量。

还有一个领海争议,与钓鱼岛有联系,就是对东海海域的划分问题。

一.(历史上)之所以有这个问题,原因很多,也都知道的差不多。

但是这个问题真正成为问题也就是最近这40年左右。

(1)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在20世纪前期有国外专家根据地质构造预测中国东海大陆架附近蕴含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对能源渴望的日本就按捺不住了。

(2)中国的国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大,美国军事力量撤出台湾,并撤走一部分驻日的军事力量,这时日本预见到了来自中国的军事压力。

由于日本的国土面积小,其防御纵深可以忽略不计。

他需要在发生战争时尽量让战争远离本土,钓鱼岛就成了日本的军事防御前沿理想选择。

(3)再者,琉球群岛的归属还是一个隐形的问题。

据《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琉球群岛应归还中国。

日本越过琉球,直接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就使中国只在钓鱼岛归属上与日本起争端,从而无暇它顾。

即使日本得不到钓鱼岛,最少琉球也收入囊中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琉球已经在1971年的《美日旧金山合约》中,美国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不在的情况下将其交由日本管理。

日本就没有琉球的后顾之忧了,现在全力争取钓鱼岛。

二.(从中国方面来说)毛泽东执政时期苦于国力有限和国际反华势力猖獗,对钓鱼岛和琉球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邓小平时期,内外部环境都有所好转,但还是远未到强大的地步。

改革开放初期需要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再者此时的中日还没有领土争端。

中国要走出去和引进来,所以中国不能以一个好战国家面貌示人,所以对外韬光养晦。

江泽民的“稳定压倒一切”是韬光养晦的继续。

最近的渔船被扣事件凸显出中国人的底气。

温家宝总理说:中国领土寸土不让。

中国现在的确是强大了些,有底气、有勇气、有能力,说的出做的到。

所以在国内,钓鱼岛问题的第一等的问题。

三.(从美国方面来说)钓鱼岛位于美国封堵中、俄的第一岛链的关键位置。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分析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分析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分析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邻国,拥有着复杂而特殊的历史关系。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一些遗留问题,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日关系中的一些重要历史遗留问题,并探讨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首先,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

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进行了广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这导致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深刻矛盾和不信任。

虽然战后日本政府多次就此向中国表示道歉,但这一历史问题仍然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发展。

其次,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历史遗留问题。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然而日本却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声称拥有这一岛屿。

这引发了中日两国之间的争端,导致两国关系紧张。

尽管这个问题在国际法上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即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但至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外,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对二战期间侵略行为的描述也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

许多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对日本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进行了淡化或否认,这对中国和其他亚洲邻国造成了深刻的伤害。

这种历史扭曲加剧了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问题导致了两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

历史伤痛使得两国政府和民众对彼此的不信任加深,阻碍了两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其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

由于历史问题的存在,两国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受到了限制,阻碍了两国之间的互利合作。

为了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中日两国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首先,日本应该真诚面对历史,承认并反省其侵略行为,向中国和其他受害国家表示真诚的道歉。

其次,两国政府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特别是钓鱼岛问题。

最后,两国应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间友好,以缓解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的负面影响。

总之,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坚定意愿。

如何看待中日钓鱼岛问题及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

如何看待中日钓鱼岛问题及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

如何看待中日钓鱼岛问题及钓鱼岛冲突与中日关系浅析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我国对其拥有不容推卸的主权。

钓鱼岛问题也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

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

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

在日本1871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

而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都迟约500年。

钓鱼岛主权终归何处,还是疑问吗?在经历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统治后期,在经历了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在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直至东北的沦陷、全民族的危机······正是由于上述日军占领中国的历史原因,造成中国地图中关于钓鱼岛记述有不尽相同之处,才有日本的可乘之机,为其非法窃取钓鱼岛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些只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历史的遗痕,而绝不能证明日本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主权。

79年前,日本制造了一个让中国人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九月十八日。

79年后,日本又制造了一个激怒中国人的日子:九月七日。

这一天,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为由非法抓扣在钓鱼岛附近水域捕鱼的中国渔船与渔民,并对41岁的中国渔船男性船长实施了逮捕。

这次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对我渔船的截停、登船检查和对中方船长的逮捕,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日方尽快的释放我方的船长。

否则,一旦按照日方的法律程序,中方船长遭到起诉的话,就会形成非常坏的先例。

日本的反应有两个特点:强调事件的“偶发性”、强调“依法办事”。

“在日本这个岛国,有谁需要一片充满敌意的海洋呢?”日本青年学者加藤嘉一以这个提问反驳钓鱼岛撞船事件“日方主导”的观点。

依此逻辑,我们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面临社会转型艰巨挑战的中国,有谁会需要一个时不时制造麻烦的邻居呢?中日两国最近就钓鱼岛问题再次发生冲突,中国再一次成为中外媒体的焦点。

有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

有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


其中,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
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这也就为《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回归中国的内容打下基础。钓鱼
岛适用于《开罗宣言》,应早就归还回来。
• 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当时琉球已被美国攻占,又因日本在侵占台 湾后,将钓鱼列岛划归琉球,所以日本在台湾的官员移交过来的图册中竟然 没有钓鱼列岛在内。之后,因钓鱼列岛虽然被美国认为是琉球的一部分—— —在其“托管”下,但中国台湾省渔民到钓鱼列岛海域捕鱼从未受到过任何 干涉。 • 1951年,美、日等国背着中国,非法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同意美国 托管琉球,根据日本行政区域,美国同时将中国领土钓鱼列屿一并列入占领 范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发表严正声明,坚决不予承认,并 指出:中国人民准备随时给予妄图侵犯中国领土的人以严重打击。 • 1971年6月,美、日两国正式签署了《归还冲绳协定》。一旦归还,日本即 恢复其主权,也包括中国的钓鱼列岛在内。美国无视中国的主权,无视钓鱼 列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史实,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公然侵犯。
由于东海最大宽度 只有330海里,而联合 国海洋法规定的每个 国家可以最大享有的 专属经济区(EEZ)可 以达200海里,为此日 本主张两国平分东海 资源,提出“中间线” 方案。
日本军事观察 家认为,钓鱼岛对中 国的军事价值,一旦 中国以军事力量全面 控制钓鱼岛,即可获 得东海南部的信息情 报优势和制海制夺权, 进而以之为跳板,能 够有力配合从福建省 出发渡海直取台湾西 海岸的主攻部队。
1、秦朝:徐福东渡
特点:友好交往
2、汉朝:东汉与日本30多个国家有来往。 汉委奴国王金印 3、隋唐:公元630年至公元894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 ,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遣唐使全面学习唐朝 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建筑、文学艺术、服饰等等 。——日本被纳入中华文化圈之内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然而,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痛。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两国政府的不断努力,中日关系取得了回复发展。

但到了新世纪,中日关系又再次因为钓鱼岛问题二绷紧了弦,安倍政府的一再挑衅和叫嚣使中日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钓鱼岛历史演变及现今成因简析从有记载的历史开始,1372年中国就将钓鱼岛作为抵抗倭寇的军事前沿并进行行政管辖,设置行政区划。

在古代直至中国近代早期,钓鱼岛一直为我国实质所有。

但是自《马关条约》签订始,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开始陷入争端。

加之美帝国主义从中搅局,虽然二战失败后日本永久性失去了对钓鱼岛的主权,但是美苏争霸再次造成了这一问题的反复,然而在71年《日美协定》的签署并不具有完全足够的合法性。

同时也成为造成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直接原因。

因而,钓鱼岛主权在中日两国之间变成了关系缓和的绊脚石。

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部分日本人不再希望局限于二战结束后被迫修订的宪法,同时借助美日军事同盟的部分日本右翼力量大有抬头趋势。

在这一方面,2010年九月七日日本海上保安亭绑架中国船长的钓鱼岛事件成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而后中日双方在官方、民间展开博弈,日本方面甚至令人惊讶的上演一出“购岛闹剧”。

这次事件,真正把悬而未决的钓鱼岛争端推上风口浪尖。

2.钓鱼岛(岛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及钓鱼岛的美国因素钓鱼岛地处东海中央,在不论从历史角度还是地理角度都应当是中国领土。

从其领海战略角度来说,日本曾近将一块未露出海面的珊瑚礁天平,就是为了几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

不论岛屿主权归哪一方,对另一方的领海占有都是非常大的损失。

另外,钓鱼岛面积较大,并且处于中国东海中央,并可建设必要的大型军事设施,西可攻中国大陆,南可侵宝岛台湾。

因此其处于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不论中日哪一方实质占有,对另一方都是极大的军事威胁。

其次,古往今来,钓鱼岛皆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处于大陆架重要部位同时使其具有极高的油气勘探价值。

中日关系之钓鱼岛问题

中日关系之钓鱼岛问题

维护主权,和平发展——就“钓鱼岛”事件浅谈中日关系“钓鱼岛事件”又一次引发了中国人民对中日关系的高度关注。

日本政府公然将钓鱼岛“国有化”,参拜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纠纷等问题而趋冷的日中两国关系再次泼上冷水,使中日关系日趋紧张。

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的归属纷争由来已久。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早在1945年,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所以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国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但是日本一直声称钓鱼岛归他们所有。

历史上,钓鱼岛因为其面积太小,曾完全被中日两国遗忘。

钓鱼岛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是在1960年代末,因为根据“埃默里报告”,钓鱼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

由此,日本便一直觊觎着中国的这片海域,设法获得这丰富的海油气资源。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

日本政府也表示其既不参与,更不支持右翼团体的行为。

但是,从2005年日本政府公然宣布钓鱼岛上的灯塔是国家财产,到今年扣押中国渔民及渔船,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中日之间的关系。

中日关系在经历了从1949到1972的二十多年的敌对之后,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而得到改善。

因此,从一开始,中日关系的改善就不是完全自发和独立的,不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试图借助日本来遏制苏联的扩张,注重的是政治,是所谓的“战略”。

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希望通过宽容和友好,能触动日本人的良知,认清睦邻关系的重要。

过去,主导日本政坛的是经历过战争的人,共同的战争记忆,使他们很难昧着良心说话。

但是,这种求之于一代人的思想的外交战略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外交战略和现实的外交利益不只是一代人的问题。

正如一句常说的话,人是会变的。

一.在领土争端这一问题上,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能源争夺。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浅析钓鱼岛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浅析钓鱼岛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浅析钓鱼岛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日关系面临的困境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在近期,钓鱼岛问题持续升温,造成中日关系严重恶化,从“购岛事件”开始,到现在安倍晋三的上台,对未来中日关系的不确定性添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如何处理中日之间因领土纠纷而引起的问题,将是未来中日两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两国各持立场,各有主张,互不退让,这样使得解决这一问题更加棘手。

一边是日本方面一厢情愿地把钓鱼岛“收归国有”,一边是中国方面公布钓鱼岛的领海基线。

日方上演“购岛”闹剧,不仅出于其国内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更蕴含着中日国力此消彼长、日本对二战清算不力等深层次原因。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表面上看是政府出钱购买私人土地,以维持钓鱼岛现状,实际上是企图通过显示其对钓鱼岛的所谓“有效控制”,达到向国际社会“宣示主权”的目的。

“窃岛后,日本可能进而要求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并以钓鱼岛为基础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企图进一步攫取相应油气资源。

”“野田政权出于挽救民主党颓势地位的考虑,欲借购岛之举在未来的大选中获得中间选民和右翼势力的支持,并试图将日本民众对经济下滑的不满情绪外引。

在日方挑起“购岛”闹剧后,中国政府随即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

1992年中国就公布了领海法,但一直没有公布钓鱼岛的领海基线。

“遗憾的是,中方的克制并未换来日方的尊重,相反,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挑战中国主权。

”钓鱼岛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

随着中日外交关系陷入僵局,中日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将受到影响。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而日本仅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日本对华贸易长期顺差;如果中日经贸关系遇冷,日本经济受到的影响比中国更大。

”日本的一意孤行,再加上国内民众对日本的厌恶程度加剧,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执政者为了缓解民众的气氛而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给中日关系的带来严重的后果。

中日双边关系修好不容易,变坏很简单。

目前我国出动海监船、渔政船的频率高了,这种和平执法方式显示了大国风范。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问题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问题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问题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问题。

近年来,日本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以显示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

2004年3月24日,日本冲绳县海上保安厅竟然对7 名登上钓鱼岛的中国民间保钓人员进行非法扣押,导致一次严重外交风波。

虽然在中国的严正交涉下,7名保钓人员安全获释,但日本随即采取措施加强对钓鱼岛的警戒和控制。

事实证明,钓鱼岛问题仍然是中日之间随时可能发生摩擦的不稳定因素。

本文将在回顾钓鱼岛问题历史由来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钓鱼岛问题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以及如何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

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一般所说的钓鱼岛是指钓鱼列岛。

钓鱼列岛是我国东海大陆架东部边缘的一组岛群,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 92 海里处,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5个岛屿和大南小岛、大北小岛、飞獭岛 3个岩礁组成,总面积约 63平方公里,其中以钓鱼岛为最大,其面积43 平方公里。

钓鱼岛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从海底地形和地质构造看,它同台湾诸岛一样属于大陆型岛屿,与日本琉球群岛的海洋型岛屿性质不一样。

钓鱼岛周围海域水深平均在100-150米,与琉球群岛虽然相距只有73 海里,但中间相隔着一条深达 2000多米的冲绳海槽,而这条海槽构成中日海域的天然分界线。

(一)钓鱼岛问题首先起源于近代以来日本实行的海上扩张政策和对我国领土的非法吞并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是由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开发利用和最早将其列入海防范围的。

明朝永乐元年即1403年中国的一部记载航海经验的书籍《顺风相送》中就有钓鱼屿即钓鱼岛的明确记载。

1562年明朝政府为打击倭寇、保卫海防,将钓鱼岛划入浙江提督胡宗宪所辖的7省防区。

清代慈禧太后为嘉奖大臣盛宣怀,于1893年颁布诏书将钓鱼岛赐予盛宣怀作为采药用地。

1895年钓鱼岛被日本非法窃占,导致钓鱼岛问题的出现。

钓鱼岛事件

钓鱼岛事件

钓鱼岛事件背景介绍钓鱼岛位于东海,是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争议领土。

该岛屿群由钓鱼岛、南小岛、北小岛和黄尾屿四个岛屿组成。

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是渔业和油气开发的重要区域。

中国和日本对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存在长期争议。

双方的立场都坚定不移,使得钓鱼岛成为中日关系紧张的焦点之一。

钓鱼岛事件源于两国在领土归属上的分歧,并通过一系列事件和行动不断升级。

事件经过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之前19世纪末,日本开始对钓鱼岛进行了探险和测绘,宣布其为日本的领土。

然而,中国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将钓鱼岛归还给中国,并被列为领土的一部分。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放弃了对钓鱼岛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钓鱼岛重新引发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

1971年,联合国决议中将钓鱼岛和西南诸岛归还给中国,但日本当局却不承认这一决议。

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并同意将有关争议搁置不谈。

然而,1996年日本财务省将钓鱼岛的开发权转让给一家日本国内的私人公司。

这一行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政府也派遣了海警船前往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

随着两国间的严重紧张局势,钓鱼岛问题再度成为热点争议。

21世纪以来21世纪以来,钓鱼岛问题的紧张局势愈发升级。

中国和日本的海上巡航和宣示主权行动不断增加,双方在钓鱼岛周围海域频繁发生摩擦和冲突。

此外,媒体的报道和网络上的言论也推动了钓鱼岛问题不断升温。

中国和日本的民众在互相抵制商品、抵制旅游等方面表达了对对方国家的不满和抵制。

影响和后续发展钓鱼岛问题对中日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受到了严重破坏,双方对彼此的戒备心态加剧。

外交对话的停滞和军事力量的增强使得地区安全形势更为复杂和不稳定。

此外,钓鱼岛事件还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的关注。

美国等国也表示愿意发挥调解作用,以降低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

但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争议依然没有解决,钓鱼岛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话题。

钓鱼岛与中日关系

钓鱼岛与中日关系

钓鱼岛与中日关系根据《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一书的介绍,钓鱼列岛位于台湾的东北与日本冲绳的西南部之间的海域,其中钓鱼岛最大,为4.5平方千米,有淡水。

岛上生长着一种叫海芙蓉的植物,是珍贵的中药用植物。

钓鱼岛上还栖息着大批海鸟。

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一个大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长期以来就是我国渔民捕鱼作业、避风过夜之地。

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每年来此捕鱼,年收益超过2亿美元。

从经济方面来看,钓鱼岛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更主要的在于那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钓鱼岛等岛屿的海底是新三纪的沉积盆地,是生成和蕴藏大量石油的一块宝地。

1969年5月,联合国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的“埃默里报告”认为,“台湾东北20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北部钓鱼诸岛附近为大油田所在地。

”估计蕴藏量为1兆美元。

我国科学家估计,钓鱼岛等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在737至1574亿桶之间。

在石油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这些石油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日本政府心急如焚,借冲绳岛回归日本之际,宣布对钓鱼岛“重新”拥有主权。

事实上,美国对日本“移交”的也就是所谓“管辖权”,而且这种移交是非法的。

直到1996年9月,美国政府发言人仍表示:“美国既不承认也不支持任何国家对钓鱼列岛的主权主张。

”但是对于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资源简直就是一块大肥肉。

从战略角度分析,它不仅涉及20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和一半以上东海海底资源的归属,而且将可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海上经济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学者显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1997年底,日本的《军事家》杂志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日本自卫队尖阁群岛计划》。

文章作者,前日本自卫队教官、研究员高井三郎对钓鱼岛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据他的文章透露,现在日均仅在琉球群岛所属宫古岛上设有雷达,“其监视范围达不到大陆沿岸。

”如果在钓鱼岛上设置雷达的话,日军就可以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目标如福州、温州、宁波等地进行监视,并对台湾本岛及海峡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
作者:樊畅
来源:《时代报告》2013年第11期
钓鱼岛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安倍政府上台后,钓鱼岛问题一再升温,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今后将如何发展,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大问题。

一、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
钓鱼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而且牵涉到两国的国民情绪、民族感情,因此,钓鱼岛问题不仅具有超出一般领土主权争议的内涵和意义,而且对整个中日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中日两国都高度关注钓鱼岛主权归属及其对国家利益带来的巨大影响。

日本在历史上就是热衷于岛屿扩张的国家,今天依然在走以岛屿为依托的海洋扩张道路,极力将钓鱼岛据为己有。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遭受海上侵略,至今海洋权益还受到严重侵犯,对中国来说,维护钓鱼岛的主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钓鱼岛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钓鱼岛海域不仅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且这里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鱼类年可捕量在 15万吨以上。

钓鱼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长期以来,日本将钓鱼岛作为控制台湾和实施南下扩张战略的前进基地,控制钓鱼岛还可以使日本的防御范围自琉球群岛向西推进300公里,大大扩展其防御纵深。

对中国来说,钓鱼岛是重要的海防前哨,是防御外敌入侵台湾的重要屏障,也是我国进出太平洋的海上门户,对维护中国海上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钓鱼岛问题还与两国国民情绪、民族感情有密切关联。

当前日本国内民族主义上升,钓鱼岛问题容易被一些人用来制造对中国的不满情绪,甚至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海洋扩张论”。

对中国来说,钓鱼岛问题是日本侵略、掠夺中国的产物,它与中日关系的历史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折射了中日历史上的不平等关系。

如果日本继续制造事端,必然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钓鱼岛行政权交给日本起,海内外华人就掀起了保钓运动。

可见,钓鱼岛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个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成为中日关系的一个很大的负面因素,从而长期困扰中日关系。

二、围绕钓鱼岛问题的较量已上升到战略层面
中日关系在21世纪之初,曾由于首相小泉公开参拜靖国神社而进入冷冻期。

随着小泉时代的终结,中日双方一度共同努力,关系迅速回暖,并在鸠山成为首相后达到高潮。

然而最终由于鸠山的下台、钓鱼岛事件的爆发,双方关系又回到原点。

我们知道,钓鱼岛事件并非一个简单的事件,而是中日的一次博弈,甚至是中国对日美的博弈。

可以说,中日关系是一直笼罩在美国阴影之下的,中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日关系的走向。

随着近些年中国的迅速崛起,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开始产生“中国威胁论”,而要“脱美入亚”的鸠山就此成为美国修理
的对象,美国重新加紧对日本的控制。

钓鱼岛是美国人一开始就在中日关系间埋下的一颗不定时炸弹,美国希望通过钓鱼岛进一步控制日本,也让日本对中国进行牵制。

这一点注定了中日关系想要彻底和解是不可能的。

而这也使得中国明白,即使对日再友善,也由于其无法主导自己的命运,照样无法达到中日友好的目的。

同时,日本政局在最近几年里一直处于乱局之中,首相频换,政党纷争不断,造成中日双方关系发展的极大不确定性,这也注定了中日双方关系不可能持续稳定地友好发展。

特别是日本右翼在近几年抬头,做出一系列篡改历史,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为。

钓鱼岛问题属于主权问题,这无疑是十分敏感的问题,无论如何中国政府也不可能在主权问题上让步。

对中国来说,捍卫钓鱼岛主权同样牵涉到对过往中国和亚洲历史的判断,是“二战”问题乃至近代中日角逐在当代的一个延伸,它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领土和海洋权利,还意味着对近代耻辱被殖民史的一个洗涤。

从日本的战略传统、民族性格等因素来看,未来中日关系改善的必要条件是:一是中国成为比日本更为强大的国家;二是中国能在东亚发挥更大作用;三是中国能够与美国在竞争中达成谅解。

而这将是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一个正在经历文明复兴、但其前进道路上仍充满荆棘的国家,中国在处理与东亚强大近邻的关系时,应格外慎重。

从更广一些的视角来看,伴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以大国身份参与国际政治,在亚太区域,中国不仅与日本实际上也与美国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更多战略磨擦。

钓鱼岛问题同样是这种国际博弈的有机构成,它并不简单地只是中日关系。

1972年美国将冲绳岛交还日本时,不顾中国反对顺手将钓鱼岛一同打包,为中日交恶埋下由头。

实际上应该认为这是美国自身战略传统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一种特意安排,使东亚世界两个最可能对美国形成战略挑战的国家,为钓鱼岛问题陷入彼此间争斗,美国则可从中坐收渔利。

三、立足中日关系大局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的两个经济大国,他们的关系对今后的国际和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叫避免的趋势。

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

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他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为此,在处理中日关系过程中双方都要从最大处着眼,最从小处入手。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从中国复兴的大战略着眼,不囿于眼前利益的得失,更不能囿于情绪的影响,要从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着手。

中国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中日关系作为基础,所以中国在处理两国关系时要以合作为主。

中日两国间有利益和认识的分歧点,但同时也会有利益和认识的契合点。

所以我们要通过扩大合作的广度、加深合作的深度来解决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自身的尊严和利益。

近几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右翼的不断挑衅。

日本一些领导人表面说着友好合作的甜言蜜语,实质不断向中国发难。

中国历来都是走和平外交的道路,所以不断地做出些适当的让步避免中日外交关系的扩大和激烈,可惜日本一再地咄咄逼人,因此中国有必要适时适度地展现强硬一面。

就钓鱼岛问题影响之下的中日外交关系而言,其走向当为两个方面:一是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

这样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中日外交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维护,才能最终互赢互利。

因此,中国必须坚持钓鱼岛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领土,领土不可割让,主权不可退让。

而日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必须承认钓鱼岛的主权和领土的归属,只有日本正视这个问题,才能用平稳的心态面对中国作出合理的外交政策。

同时,中国也应该加快发展的脚步,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另一个就是由钓鱼岛问题争端激化使中日关系走向激烈和极端化,这种结果对两国都是不利的。

近年来,在日本右翼分子影响下,中日外交关系磨擦不断。

特别是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歪曲和扭曲历史,导致中日外交关系愈来愈脆弱。

中国一再地忍让,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软弱和无能,只是不想将事态扩大化,但是忍耐是有限的,如果日本仍然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依然咄咄逼人,那么中国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对日本无理的行为作出回应。

这是一直走和平外交线路的中国最不想看到的状况,同时,如果发生这样的现象,对中日都是弊大于利的。

时至今日,钓鱼岛争端己经成为影响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处理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政府始终着眼于大局,一贯主张“和平协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一主张倘若也能得到日方的真正响应,必将有利于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