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树》教学设计

渔亭初中:倪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一、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的《那树》。读解一篇文章,从题目入手是一个很重要很有用的方法。一看到《那树》这个题目,同学们的脑海里会产生怎样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将学生的发言归结为三个问题:1、那是一棵怎样的树?2、那树的命运如何?3、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

二、资料助读

关于作者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

多媒体显示;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 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dī)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二、初读课文,感受“那树”的形象。

主问题一:那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那树”形象或特点的句子。

例如:古老——三句“它就立在那里了”组成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老的气势。

坚固、神奇——任你台风肆虐,我自岿然不动。多么坚固呀,坚固得就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无私奉献——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善良——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物尚如此,人何以堪哪?

茂盛,旺盛的生命力——抓住了树的本质。……

三、再读课文,把握“那树”的命运。

主问题二:那树的命运如何?

1.中国人是很信“命”的,很多事情都说是命中注定,而命是由上帝决定的。如果真的有命运,那么“那树”的命运上帝是怎样定的?

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2.请再读课文,看看“那树”的一生是否如上帝所言?

“那树”的一生确实“绿着生,绿着死”,从生到死,它总是不失它那固有的绿,绿是它的本性,它至死也不失它的本性。文中反复出现对绿的描写“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它依然绿着。”“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的很。”“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早上,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树生的时候绿,死的时候依然绿。

然而“死复绿”呢?文章最后一句说:“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3.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情怎样呢?作者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写“那树”的命运的?请同学们品读课文最后三段,咀嚼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梯度引领:点评示范

“割下……的大头颅”“做……陷阱”“切断……动脉静脉”,把树当人来写,三个残忍的动词,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的迫害之深,迫害之彻底,刻画了一种刽子手的形象,同时也突出了大树命运的悲惨,表达了作者愤恨、悲哀的心情。

师总结:冷峻的语言,犀利的笔调,刻画出了残害大树的刽子手形象,描绘了大树多舛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深重情感和它最终被伐的深切痛惜。

四、合作探究,理解“那树”的寓意。

主问题三: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

文章所叙写的不就是因为市政施工而要伐倒一棵树么?为何要写得如此煞有介事,充满悲情?确实,作者想告诉我们的绝不是伐树的故事,请大家想想作者到底为什么要写那树?

2、读完这个故事,你的感受如何?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明确主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希望人们的觉醒,不能因为自己的的利益而伤害自然。

四、写法赏析

你喜欢本文吗?它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讨论,然后小结:

1、托物寓意,言近旨远。作者借写老树有益于人类却被人类伐倒的遭遇,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2、拟人修辞的运用。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从生动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拟。最后赋予“那树”以真实的性灵,让真实的性灵敲击读者的良知。在作者笔下,活着的树赋予人生存,更赋予人美好;被杀戮的树显出几许哀叹、无奈而又悲壮。如果造化有知。那树将会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3、情节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物犹如此。人作何感?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竟如此无情,值得我们深思。

4、语言特点,是生动、老练、简洁。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成为文中的“亮点”,如写大树的形态,“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非常奇特,形象感、动感都很强;又如写入夜后的大树,“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完全是诗化的语言,“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可谓神来之笔,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再如讲述树的命运,“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用简省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含蓄的思想感情。

5、对比描写,突出主旨。(结合课后第一题分析)

那树具有高尚的品格,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价值,可遭遇悲惨的命运;

作者对那树怀有深情,认定大树的价值和品格,可是交通专家却认为有害无益。还有一些语句,如树的缓慢延伸与人类的迅速发展的对比等。

五、问题探讨

1.传说往往并不真实,而本文却多次引用一些神奇的传说,说说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据说,当这一带还没建造新公寓之前……”

“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

清道妇“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这几处引用的话的内容,它们都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事情不确定,也许确是作者道听途说的;二是事情奇特,直述怕读者难以相信,如“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怎么可能?三是利用引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自由地写来,尽情地抒发感想,如对清道妇的传言,作者就抒发了很多很深刻的感想。这些引用的传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