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设计1 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敕勒歌2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敕勒歌2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敕勒歌2[传授目标]:1、能借助拼音识记“阴、笼、苍、茫”4个生字的字音;正确书写,在语言环境中明白生字并理解含义。

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娴熟地朗读民歌;做到不读错,不读漏,重点读出民歌的韵律和节拍。

背诵民歌。

3、在朗读中明白诗歌的大抵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敕勒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迷茫的景象。

尝试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酷爱之情,读出喜爱的语气。

传授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传授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风景和牧民的生活。

[传授历程]:一、新课引入1.师:本日,老师想领导大众去草原看看,欣赏下通常里在城市难得一见的北方风景。

(课件出示:配乐草原风景视频)2.师:同砚们边看边记载,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板书:牛羊草原蓝天)(说话训练:用我看到了_____,_____还有______.把回答补充完整。

)3.师: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山脉,牛羊成群,这是多美的画卷呀!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活在那里的人是怎样形容它、赞美它的呢?本来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古代,就有人用简略的27字概括了我们刚刚的感叹,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出示课题《敕勒歌》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什么是敕勒,北朝民歌又是什么意思?)(评释课题: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饲养牛羊为生,生活在草原上。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民歌:民族中人们用唱歌的方法来传播的歌曲。

内容大多与生活有关。

)所以《敕勒歌》是一首______民族用来描写与___________有关的诗歌。

(点名请学生完成填空)。

2.自学古诗要求:(1 )自由轻声读民歌。

读通,读顺句子。

(2)自学生字宝宝,用你最喜欢的要领来明白它们。

3. 查抄:(1)齐读诗歌,点名读,开火车朗读(注意:“笼”“见”的读音。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设计2 湘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设计2 湘教版

敕勒歌1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2重点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3学情分析本单元由于是对草原和田野的赞美和歌唱,大多是诗歌,所以重点应在于吟唱和理解,依据诗歌的蕴含和跳跃美的特征,应充分指导诗歌的朗诵和诗眼的把握。

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进行分类,好学生应重点指导他们的自学方法,对中间学生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差学生应做到指导到位,检查到位,尤其要做到课堂后练习巩固。

在学法指导中仍然强调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品味、评点《敕勒歌》及四首边塞诗中妙词佳句。

体味名篇诗文抒发的情感;体味寓于描写、议论等其它表达方式中的抒情。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一、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活动2【讲授】讲授二、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2湘教版

【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2湘教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公开课)
一、音乐欣赏,营造境界导入课题
欣赏《敕勒川》音乐,感受敕勒族的民歌旋律,想象敕勒川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快速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心身感受古诗之韵律。
师:同学们,刚欣赏的歌曲名叫什么呢?
生:《敕勒歌》
师:同学们能告诉我它是那个民族的歌曲,写的是什么内容啊?
师:目标的实现要靠大家先自学来完成,有信心吗?
思考:
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四、检测自学
指名学生回答上样的作用?
深入感知教师小结: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起到宣传
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
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
(3)绘制: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
六、课堂训练
1、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2、展品优秀作业。
(1)学生评析
互评:完成作业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A、渗透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关键字】语文
敕勒歌
教学
目标
1、识字学词,掌握书写生字笔顺;
多媒体运用
2、有感情的朗读,做到熟读成诵,能背诵;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字13个生字、会写7个字、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设计 湘教版

《敕勒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课文插图,想像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学习,从中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敕勒歌》中草原的富饶、广阔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

【教学难点】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老师声情并茂结合古诗内容简述图意。

2.有一首民歌描述了草原的这种景象。

板书课题——敕勒歌。

3.教师简介: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人们将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或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让学生初步融入到诗歌的画面中,为更好理解诗意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互评。

3.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4.检测自学情况。

出示课文生字:似、穹、野、苍、芒5、划分节奏。

6.理解诗意。

出示民歌(1)指名读这首诗。

(2)诗中描写大草原的哪些景物?你觉得这些景物怎么样?相机板书: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草原——美而广阔,草儿丰茂牛羊——肥壮,有风才能显现(3)用自己的话将诗歌中的景象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学字词,初读感知诗歌内容。

三、体悟诗情,背诵古诗。

1、思考:诗中描写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2、思考: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了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课件

12/9/2021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课后作业(zuòyè)
将诗歌(shīgē)中描写的草原样子画下来 ,再配上一段文字。
12/9/2021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单元 ·第5课。第二单元 ·第5课。《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敕 (chì)勒(lè)歌。天似穹(qiónɡ)庐,笼[lǒnɡ]盖四野。敕勒/川,阴山/下,。敕勒川,阴山下,。天空就像游牧民族居住的圆形帐篷,笼 罩着四周的原野。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草原——美而广阔,草儿丰茂。牛羊——肥壮,有风才能(cáinéng)显现。天空——像个巨大的 ()
风吹草低见牛羊。
同“现”,出现(chūxiàn)。
12/9/2021
第七页,共十六页。
理解诗意
敕勒川,阴山(yīn shān)下,
美丽的敕勒川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地理位置(dì lǐ wèi zhì)
12/9/2021
第八页,共十六页。
理解诗意
天似穹庐(qiónɡ lú),笼盖四野
天空

比喻 穹庐
广阔
蒙古包的圆顶
天空(tiānkōng)就像游牧民族居住的圆形帐篷, 笼罩着四周的原野。
12/9/2021
第九页,共十六页。
学生(xué sheng) 思考
诗中描写大草原的哪些(nǎxiē)景物?你觉得这 些景物怎么样?
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 草原——美而广阔,草儿丰茂
牛羊——肥壮,有风才能显现
思考:诗中描写了什么(shén me),各有什么(shén me)特点?
天空——像个巨大的( 蒙古)包 草原——( 动)( )静结合,美与广阔 牛羊——有风才能出现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3)修辞手法的掌握:学生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够熟练,写作时难以运用到实际中。
解决方法:教师可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能力。
(4)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了解不足,影响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解决方法:教师可在教学中穿插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增强文化认同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1)古诗韵律与节奏:学生在朗读时,往往难以把握古诗的韵律与节奏,导致朗读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教师可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模仿并练习,逐步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2)诗句意境的理解:学生对诗句的意境理解存在困难,难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解决方法:教师可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好。
3.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表达能力。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从古诗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及《敕勒歌》,熟练地背诵三篇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设计1 湘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设计1 湘教版

敕勒歌1教学目标1、会认“敕”、“勒”、“穹”、“笼”、“见”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2学情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

初读古诗时,学生自己能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教师播放大草原的风景课件,学生能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能感受到诗中所描写的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

3重点难点1、读通,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读懂,读准节奏,能够把握诗句的大概意思。

3、读会,读出感情,体会草原的富饶广阔美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生1:我去过汉口江滩,那儿的景色很美。

我还在那里放了风筝的。

生2:我到过张家界,那儿的山泉可以喝,喝起来很清凉。

生3:我到咸宁的星星竹海去玩过,那里的竹子很多就像一片竹子的大海,所以就叫星星竹海。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生(沉思一下,摇摇头小声):没去过。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敕勒歌(“敕”读成了平舌音)。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生:敕勒歌。

师(笑了):这次读准了!(又请几名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活动2【讲授】初读古诗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生迫不及待地自由读古诗,师巡视,指导读准字音)师(出示双横线里的生字):这些字谁会读?生(生举手,请一生读):“敕”“勒”“穹”“笼”“见”(把“见”成“jiàn”了)师(指着“见”):看看拼音,这个字在这儿读什么音?生:见(xiàn)师(笑着点点头):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敕勒歌-优秀奖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敕勒歌-优秀奖

敕勒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诗4个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创设的语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草原风光的壮美。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1.课件引领,以景促情。

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游一游。

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播放歌曲《天堂》。

师:看到这美丽的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快快来说一说!学生用最能抒发自己感受的词句自由回答:生:草原真辽阔!生:草原真美啊!生:一望无际。

师: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

从古至今,草原人民都在用满腔热情歌颂着自己的家乡。

2.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1600年以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

他们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敕勒歌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悠悠的乐曲声中,一幅幅壮美的草原风光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引领他们很快地走入诗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把握诗歌韵律。

1.播放录音,示范朗读。

要求:认真听读,听清字音及诗句的停顿。

2.学生自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仿效录音,把握诗歌的韵律。

3.读字词卡,纠正读音。

出示词语:笼——lǒng敕勒——chìlè见——xiàn穹庐——qióng lú4.学生跟读:放示范录音,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范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范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范本《敕勒歌》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意境开阔,感情真挚。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 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敕勒(chì lè) 穹庐(qióng) 见牛羊(xiàn)天似(sì) 笼盖(lǒng)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
1教学目标
1、会认“敕”、“勒”、“穹”、“笼”、“见”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2学情分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

初读古诗时,学生自己能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教师播放大草原的风景课件,学生能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能感受到诗中所描写的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

3重点难点
1、读通,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读懂,读准节奏,能够把握诗句的大概意思。

3、读会,读出感情,体会草原的富饶广阔美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生1:我去过汉口江滩,那儿的景色很美。

我还在那里放了风筝的。

生2:我到过张家界,那儿的山泉可以喝,喝起来很清凉。

生3:我到咸宁的星星竹海去玩过,那里的竹子很多就像一片竹子的大海,所以就叫星星竹海。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生(沉思一下,摇摇头小声):没去过。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敕勒歌(“敕”读成了平舌音)。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生:敕勒歌。

师(笑了):这次读准了!(又请几名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活动2【讲授】初读古诗
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生迫不及待地自由读古诗,师巡视,指导读准字音)
师(出示双横线里的生字):这些字谁会读?
生(生举手,请一生读):“敕”“勒”“穹”“笼”“见”(把“见”成“jiàn”了)师(指着“见”):看看拼音,这个字在这儿读什么音?
生:见(xiàn)
师(笑着点点头):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吧。

生齐读“见”。

师又请几名学生读生字后齐读生字。

师(除掉拼音):咱们“开火车”读吧!
(“开火车”读)
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读)
生: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谁来评一评?
生:他读得很流利,可是他把“似”和“四”读成翘舌音了。

师:你听得真仔细。

你能把这两个字音读准吗?(对刚才读古诗的学生说)
生(点点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没错!就这样读!
师:还有谁想读?
(生抢着要读,师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
师:咱们分组比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学生按四大组的顺序读古诗)
活动3【讲授】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草原,在远处有高高的青山,山下有很多的蒙古包。

生2: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草很茂盛,在那高高的山下,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

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生: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在图片旁出示这两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自由读这四行诗后想了一下举手,请一名学生回答。


生1:我想知道“敕勒川”是什么意思。

生2:我不明白“笼盖四野”的意思。

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个民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想读读这两行诗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还有谁像想读?
(再请一名学生读)
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

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师:是呀,草原可真大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还有谁想读?
(再请两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生非常兴奋!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你们都读得很不错!所以男女生都得第一!
(学生欢呼起来)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自由读读最后三行诗。

(学生自由读诗句,看课件。


生1:诗人还看到天空蓝蓝的,很辽阔,草原上的草长得绿油油的。

一阵风吹来,草被吹弯了,露出很多牛羊。

生2: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