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辨析论述材料题汇总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题目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分析。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史观为核心,融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辩证法认为世界各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发展之中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法还强调全面性和多样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和全面的研究。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历史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而不同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不同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结构。

因此,阶级斗争将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与其他哲学流派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以下特点:1. 与传统唯心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相反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2. 与庸俗唯物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问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3. 与形而上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整体和过程的研究,不仅关注事物的静态特点,更关注事物的动态变化。

题目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分析。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原则,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外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事物是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统一体,相互关系复杂,发展也是多方面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指导,使得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述题材料题及答案精编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述题材料题及答案精编

三、辨析题1、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应用,剩余价值是由机器创造的。

2、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3、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的。

4、事物的发展过程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这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四、论述题(每题13 分,共26 分)1、请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失误和不足。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五、材料分析题(共15 分)材料1: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是用观念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

例如,斯宾诺莎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

材料2: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就是真理,而与感觉背离的认识则不是真理。

材料3:波格丹洛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

(1)材料1、2、3 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2)材料3 的观点与材料1 和2 的观点有没有根本区别?(3)在真理标准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什么?1、错(1 分)。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本质上还是物化劳动和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也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它们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现在工人中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加,使得资本家获得了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

(3 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 分)2、错(1 分)。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的价格(3 分)。

但表面现象时,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 分)。

3、正确(1 分)。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 分)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的,而社会规律要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并通过人自己的活动而得到实现。

马哲论述题超精华归纳

马哲论述题超精华归纳

1.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辫证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3)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丈明成果,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辫证统一的关系(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

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岐途。

3.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燥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马哲 辨析题(重点)

马哲 辨析题(重点)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2、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3、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世界统一于存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5、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这一观点不准确。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马克思辨析题或者简答题

马克思辨析题或者简答题

复习题一、辨析题或者简答题1、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但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

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二者是有区别。

2、“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错的。

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是基础的。

但有了一定物质文明并不意味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3、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不准确。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5、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有着本质区别,不能将二者相提并论,不应该得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的意识的结论。

首先,人工智能是通过物理的、生物的手段对思维的模拟,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和超过人的思维,但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仍是思维和实践的产物,模拟者不能替代被模拟者,对人类思维活动一般过程和共性的模拟并不能代替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特殊性。

马哲辨析题及论述题

马哲辨析题及论述题

辨析题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意识相对的。

(2)从认识论大范围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又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和物质互相联系。

2.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2)在实践中,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和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这事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所以,实践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象性活动。

3.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在建筑楼房之前所设计图纸,决不是人脑自生的。

它是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在对客观世界的合乎规律的把握基础上所产生的认识结果。

这正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表现;(3)题中观点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夸大为决定物质的东西,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是对立的发展观。

她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大战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5.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马哲辨析论述材料题汇总

马哲辨析论述材料题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简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4、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5、如何正确认识科学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系?(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三)辨析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错误。

①这一论断是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定,而不是对所有哲学的规定。

②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哪一个学派都不能成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答案要点:错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

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

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

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

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3、答案要点:错误。

①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两大派别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它们不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这个命题掩盖了唯物主义何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从而也掩盖了二元论的不彻底性的唯心主义实质。

因而,该命题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①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③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又不同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它是经过理论论证的、具有严密的逻辑,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F)答题要点:1)不完全正确。

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准确的。

2)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3)从后一句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说,后一句不准确。

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但富裕,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的特征,如资本主义的特征。

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作了很好的回答。

他在1988年5月25日《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一文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这里旗帜鲜明地指出:贫穷决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定应该是富裕的社会!但最关键的是后面那句话: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富裕,并不仅仅是国家富强,不仅仅是产生众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而是要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T)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第一,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落后的状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二,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辨析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具有革命性质的批判性哲学。

它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理论基础,对于理解和改变现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展开辨析,并通过举例加以说明和论证。

首先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我们可以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和观点。

首先是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基本观点。

通过唯物主义,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而人的意识和思维只是物质的产物。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而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只是这种经济关系的反映。

其次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演变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例如,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崩溃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将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到来。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通过组织、斗争和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人的活动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实践是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也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哲论述题及答案

马哲论述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 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一、论述题(共40分)1.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20分)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同时,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

2. 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探讨这一理论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应用。

(20分)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因为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追求使得劳动者被异化为机器的附属品,无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智力和道德发展。

其次,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再次,通过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马哲考试辨析题及论述题

马哲考试辨析题及论述题

第一部份辩证的唯物论一、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错误。

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

(1)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一应俱全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归纳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

(3)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式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

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份的关系。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阻碍哲学的发展。

二、哲学的大体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

因为哲学的大体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大体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0、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就是说,任何思想、意识都无例外地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增进作用。

答:错误。

(1)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增进作用。

而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只会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因此,咱们必需坚持正确的意识,同错误的意识作斗争。

四、论述题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如何的?答:二者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围是对世界上的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一路本质(客观实在性)的科学归纳和抽象。

它不仅适用于人们已经熟悉到的物质形态,而且适用于人们尚未熟悉而此后将被发现的物质形态;不仅适用于自然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

因此它是共性,具有绝对性。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指物体、物质结构及其具体属性,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和深化;它只适用于解释自然界,不适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因此它是个性,具有相对性。

马哲材料辨析题

马哲材料辨析题

马哲材料辨析题马哲材料辨析题六、材料题(8分)山东潍坊以风筝的制作而闻名。

但以前潍坊人只是用风筝娱乐或作为展品供人欣赏。

改革开放使潍坊人的商品意识增强了,昔日“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风筝走进了市场。

潍坊的风筝古朴、典雅,传统风筝制作精巧,他们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不断开发新品种,风筝不再仅仅是玩具,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独特的风筝文化。

潍坊人对风筝的认识是全面而又深刻的,他们举行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

风筝也吸引了许多外商,潍坊人借此办起了外资经济,形成了“风筝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

小小的风筝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使古老的风筝更加光彩夺目。

试用有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

根据普遍联系,辩证否定,认识的辩证过程等原理酌定。

原理4分,分析4分。

五、材料题(任选一题做答,两题都回答按第一题给分10分)1、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

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

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的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

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

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

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哲)常考论述题整理

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哲)常考论述题整理

1、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其普遍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其特殊性。

例如:(以下三个方面只选其一即可)经济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市场调节为主,同时加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创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吸引外资以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的特色。

政治上:“一国两制”,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民族自治”,少数民族的领导权在自己本民族人的手中。

经济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可以在对外贸易上获利。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就业问题非常重要。

文化上:对内继承和发扬自己本民族多样的文化。

对外宣传自己的文化,通过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等对所在国进行文化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见证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建设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5道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5道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5道辨析题1、阶级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充分发展的产物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阶级是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充分的产物。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哲论述题

马哲论述题

马哲论述题1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内容:商品的价值规律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紧紧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性波动。

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低于价值,时而高于价值,不停地紧紧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能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就是一致的。

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但是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自发性地提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可能将引致寡头垄断的产生,制约技术的进步。

3自发性地调节社会总收入的分配,但也可能将引发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问: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变现过程的统一。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所有。

2)价值增值的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所谓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的形成过程。

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个一定点,就变成了价值增值过程。

在价值变现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必要劳动,用作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就是剩余劳动,用作拨用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论述,材料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论述,材料题及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最后,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马哲100道材料分析题(完整版)

马哲100道材料分析题(完整版)

马原分析题综合例题解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中指出:“从前得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得唯物主义)得主要缺点就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就是从客体得或直观得形式去理解,而不就是把它们当作感性得人得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就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结果,“能动得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结合材料,从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缺陷方面阐述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地位。

参考答案: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对世界得理解与观察世界得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得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与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得解释,构筑了统一得、彻底得、科学得哲学体系。

实践范畴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得中心范畴,实践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得各个环节。

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许以哲学整个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她一切哲学得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得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解决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

1.材料1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她们只有不理睬哲学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解放出来。

但就是,因为她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规定,而这些范畴就是她们从所谓有教养者得那种受制于早已过时得哲学残渣得一般意识中盲目地取来得,或者就是从大学必修得哲学课中听到得一点儿东西中取来得,或者从各种各样得哲学著作中缺乏批判得与杂乱无章得读物中取来得,——正因为这样,她们同样做了哲学得奴隶”。

材料2ﻫ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与最广泛得形式中对知识得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就是全部科学之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简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4、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5、如何正确认识科学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系?(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三)辨析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错误。

①这一论断是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定,而不是对所有哲学的规定。

②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哪一个学派都不能成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答案要点:错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

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

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

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

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3、答案要点:错误。

①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两大派别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它们不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这个命题掩盖了唯物主义何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从而也掩盖了二元论的不彻底性的唯心主义实质。

因而,该命题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①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③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又不同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它是经过理论论证的、具有严密的逻辑,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2、答案要点:①世界观是理论,方法论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最一般、最根本的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没有同世界观相脱离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世界观;②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个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有了科学世界观才有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是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答案要点: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表达为精神和物质的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第二方面是,思维是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哲学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4、答案要点: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地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贯彻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科学思想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

②它的创立,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的统一,为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为分析和考察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及揭示其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社会和和改造社会的指南。

5、答案要点: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在不少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②重视和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哲学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基础上,并由此决定哲学的内容和形式。

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哲学课题需要研究和回答。

认真研究和概括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就是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面。

(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是以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局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特殊规律。

所以,它们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在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不断概括、总结出最一般规律: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不能互相割裂,也不能互相代替。

主张具体科学可以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的“取消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取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都是错误的。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世界统一于存在。

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3、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4、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起楼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5、“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6、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

(四)简答题1、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3、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4、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1、如何正确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它有什么现实意义?2、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

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请回答:(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2)材料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3)材料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三)辨析题1、答案要点:错误。

(1)这是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折衷主义观点,它抹杀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掩盖了在这个问题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2)存在只是世界统一性的前提,物质和精神都是存在;但精神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世界的统一性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

(3)这一命题也是同语反复,没有揭示出不同存在的共同本质。

2、答案要点:错误。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2)从认识论大范围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又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和物质互相联系。

3、答案要点:正确。

(1)实践活动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

人通过实践可以创造出按照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的事物;(2)在实践中,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所用,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这是其他动物多不及的,是人所特有的。

(3)所以,实践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象性活动。

4、答案要点:错误。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在建筑楼房之前的设计图纸,决不是人脑自生的。

它是根据以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制定出的合乎规律的设计图纸。

这正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表现;(3)题中观点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夸大为决定物质的东西,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答案要点:正确。

(1)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正确论断。

(2)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3)观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形式是主观的,而不是原原本本客观物质,是经过人闹改造的客观物质。

6、答案要点:错误。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上何者为第一性为标准的。

坚持物质第一性为唯物主义,坚持意识第一性的为唯心主义。

(2)而一元论和二元论则是以世界有几个本原为区分标准的,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的为二元论。

(3)唯物主义和彻底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只不过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彻底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唯一本原是精神。

(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1)列宁的物质定义科学地阐述了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这一科学定义具有重要意义:①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坚持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的物质观,划清了与形而上学物质观的界限。

2、答案要点:(1)物质是无限的,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也必然是无限的。

但是,每一个具体事物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又都是有限的。

物质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2)其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正是无数有限时空的总和构成整个物质世界的无限的时空;另一方面,有限包含着无限。

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限的,但事物具有运动、转化的本性,必然要突破自己的界限,使有限的时空趋于无限。

3、答案要点:(1)运动是标志着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及其过程的变化。

静止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稳定,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3)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我们既要坚持运动的绝对性,又要坚持静止的相对性。

4、答案要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从意识的源泉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意识就其反映形式来看,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1)所谓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所谓主观能动性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2)辩证唯物主义处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出发的。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3)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性和人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它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有指导意义。

一方面,它要求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又要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