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3

合集下载

2025版高考语文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篇梳理1~3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025版高考语文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篇梳理1~3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阳货》)
大学之道 (第1段)大学之道①( 根本原则 ),在明明德②( 美好的德行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③( 志向坚定不移 ),定而后能静④( 心不妄 动 ),静而后能安⑤( 性情安和 ),安而后能虑⑥( 思虑精详 ),虑而后能 得⑦( 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2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①( 获 )其知②( 知识 )。致知在格物③( 推究事物 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④( 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⑤( 一律 )皆以修身为本。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 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 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 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记忆导图
1.通假字
重点梳理
例句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②若火之始然
成语
释义
① 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③文质彬彬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④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⑤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⑥未成一篑 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八佾》) (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第4章)子曰:“君子喻( 知晓,明白 )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译文【为政篇引语】《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论语》1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论语》1

❖欲知天下事, ❖需读古今书。 ❖自小多才学, ❖生平志气高。
2021/1/9
人 统教 编部 版编 三版 年三 级年 上级 册上 语册 文语 :《文论课语件》:《1 论语》 (共20张PPT)[1]
——《论语》
人 统教 编部 版编 三版 年三 级年 上级 册上 语册 文语 :《文论课语件》:《1 论语》 (共20张PPT)[1]
人 统教 编部 版编 三版 年三 级年 上级 册上 语册 文语 :《文论课语件》:《1 论语》 (共20张PPT)[1] 人 统教 编部 版编 三版 年三 级年 上级 册上 语册 文语 :《文论课语件》:《1 论语》 (共20张PPT)[1]
人 统教 编部 版编 三版 年三 级年 上级 册上 语册 文语 :《文论课语件》:《1 论语》 (共20张PPT)[1] 人 统教 编部 版编 三版 年三 级年 上级 册上 语册 文语 :《文论课语件》:《1 论语》 (共20张PPT)[1]
人 统教 编部 版编 三版 年三 级年 上级 册上 语册 文语 :《文论课语件》:《1 论语》 (共20张PPT)[1]
你能想到哪些关于孝顺的名言?
2021/1/9
名著导读《论语》
7
人 统教 编部 版编 三版 年三 级年 上级 册上 语册 文语 :《文论课语件》:《1 论语》 (共20张PPT)[1]
心灵课堂
2021/1/9
1
请大家轻声起立 端身正意,束整衣冠 让我们以一颗恭敬感恩之心 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行鞠躬礼 拱手,高揖
为天地立心,拜,欣 为生民立命,拜,欣 为往圣继绝学,拜, 为万世开太平,拜,欣
2021/1/9
名著导读《论语》
2
向老师行鞠躬礼 拱手,平揖
向家长行鞠躬礼 拱手,平揖

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第三章《八佾》篇包括26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译:孔子谈到季氏时说:“用天子的礼乐(八佾舞)在他家的庭院中祭祀祖先(越礼),对于季氏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容忍,还哪些事情不可以容忍呢?”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翻译: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卿大夫,祭祀祖先时,按照天子的礼制唱着《雍》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诗经》上说,‘天子祭祀宗庙,天下各路诸侯都来助祭,天子庄重肃穆地主祭。

’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祀的庙堂之上,天下哪一个诸侯会来陪祭呢?”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翻译:林放向孔子请教礼的根本道理。

孔子说:“你提的真是大问题啊!一般的礼与其辅张奢侈,宁可简约朴素;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翻译:孔子说:“夷狄(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君主,不像诸夏(中原各国)这些国家没有君主(因为时代很乱,弑父弑君的事情时常发生)。

”不如:不像。

6、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翻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违背了礼)。

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当时冉有为季氏家臣)。

”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或:难道说泰山之神能够接受季氏这种不合礼的祭祀吗?)”7、子曰:“君子无所争。

论语原文选段之三 和为贵

论语原文选段之三 和为贵

【论语原文选段之三】和为贵有子1 曰:“礼之用 2 ,和为贵3 。

先王之道4 ,斯为美5 ,小大由之6 。

有所不行7 ,知和而和8 ,不以礼节之9 ,亦不可行也10 。

”【概述】这是《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第十二篇。

讲礼仪与和谐的关系。

“和为贵”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处理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非常宝贵的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的最早倡导者就是孔子。

礼的初义是求神赐福的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规模越来越大,祭祀方式越来越复杂,这种典礼成了古代氏族生活习俗的规范。

再后来,礼便成了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礼”规定了上下、尊卑、亲疏、长幼的等级秩序。

“礼”体现了群体意志,“按礼行事”就是遵守社会道德的规范,就是“仁”的表现。

此篇中,翻译的难点是如何理解四个“之”,两个“为”,以及“礼”、“和”、“贵”、“斯”、“美”、“有所不行”等关键词。

本段今译: 有子说:“礼的实行,以达到人们和谐相处为可贵。

过去圣王治国之道的好处就在这里,无论大事小事都以和谐为准。

但是也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道要和谐,而一味地追求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翻译要点评析】1.“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人尊称为有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中国译者都译为Youzi 或You Zi, 而外国译者都译出有子的身份The Philosopher You 或Master Yu 。

2. “礼之用”,礼:指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规范调节作用。

可译为the proprieties; the rites; the ritual; rules of propriety 。

“之”:本段中有四个“之”,第一、二个“之”是虚词——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第三、四个“之”是实词,指“和” harmony 。

“用”:运用,实施, practise ;the usages of; conduct; apply 均可。

儿童启蒙 拼音版本 论语1-6

儿童启蒙 拼音版本 论语1-6

论语(带拼音版)_完整版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yì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 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 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yǔ péng yǒu jiāo 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 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 mín yǐ shí使民以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论语三则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论语三则教案
3.跟老师一起板书
1.PPT出示孔子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他的了解。
2.介绍《论语》这本书的内容。
3.今天我们就学习22《论语》三则,师板书。
版块二:诵读古文,读出韵味
目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1.自读第一则古文,把字音读准,读通顺。
2.教师范读古文。
3.学生再读第一则论语,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注意节奏和韵味。




共有三则论语,第一则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二三则出自《论语·为政》,是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记录。
本篇课文的三则论语,阐述了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观点,告诉人们学习要具有谦虚和事实就是的态度,还要讲究学习的方法,要善于独立思考。
本篇课文的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一两句话里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
13.学习小结
《论语》这本书里记载了古人很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语言。我觉得我们特别幸运,可以听到古代圣贤的教导,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用它来指导我们自己的言行,这样就能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对吧?
1.1号声音自读论语,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字词意思。
3.3号声音读译文,解决不懂的地方。说说“不耻下问”可以向谁问?
知 识 分 析
课题 :《论语》三则
共( 2 )课时
知识
课题
文体
内容
写作意图(主题)
结构、表达方法与效果
阅读知识、技能与策略的掌握(概括、理解、推断、朗读、提取信息、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实践运用、问题意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阅读习惯等)
基本理解
(文本的阅读价值,理解作者对人物、事件 、或者作者的态度、情感作出意义上的阐释和判断;文化、审美等)

《论语》十则全文解析

《论语》十则全文解析

《论语》十则学习纲要单元回顾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侧重于理想和信念。

选文同样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

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相比,不但侧重点不同,而且理性的成分更多一些,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与上一单元有延续性。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论语〉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课文感悟《〈论语〉十则》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写作特点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不提论据,而且立意非常深刻。

如第三则谈“学”和“思”的关系,两句话,表明孔子主张“学”和“思”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

这一则不仅说明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

2.篇幅简短,语言精练。

《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

课文中所选的十则,第三则只有12个字,第一则稍长,也只有30个字。

字数虽少,但格言式的语句,表达了精辟的认识和深刻的哲理。

其中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一直流传,很多成语至今仍很有生命力,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迪作用,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背景知识作者简介孔子(前559—前479),名丘,字仲尼。

大学语文第三版论语选读原文

大学语文第三版论语选读原文

大学语文第三版论语选读原文
1、子曰:“弟(通“悌”)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学而》)
孔子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

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学而》)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饮食(可以)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与有道的人
接近,(不断)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4、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1.子z ǐ 曰yu ē :“为w éi 政zh èng 以y ǐ 德d é (1),譬p ì 如r ú 北b ěi 辰ch én(2),居j ū 其q í 所su ǒ (3)而ér 众zh òng 星x īng 共g òng (4)之zh ī。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z ǐ 曰yu ē :“诗sh ī 三s ān 百b ǎi(1),一y ī 言y án 以y ǐ 蔽b ì (2)之zh ī,曰yu ē:“思s ī 无w ú 邪xi é (3)。

”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3. 子z ǐ 曰yu ē :“道d ào (1)之zh ī 以y ǐ 政zh èng ,齐q í (2)之zh ī 以y ǐ 刑x íng,民m ín 免mi ǎn (3)而ér 无w ú 耻ch ǐ (4),道d ào 之zh ī 以y ǐ德d é ,齐q í 之zh ī 以y ǐ 礼l ǐ ,有y ǒu 耻ch ǐ 且qi ě 格g é(5)。

”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论语》大字版1-4章幼儿适用

《论语》大字版1-4章幼儿适用

论语12学而第一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 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⑤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⑦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⑧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⑨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⑩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⑪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 ⑫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⑬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⑮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6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⑯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7 为政第二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④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第三章原文和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第三章原文和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第三章原文和翻译【--经典手机短信】《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那么,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论语第三章原文和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语第三章原文和翻译: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谈到季氏时说:“用天子的礼乐(八佾舞)在他家的庭院中祭祀祖先(越礼),对于季氏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容忍,还哪些事情不可以容忍呢?”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卿大夫,祭祀祖先时,按照天子的礼制唱着《雍》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诗经》上说,‘天子祭祀宗庙,天下各路诸侯都来助祭,天子庄重肃穆地主祭。

’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祀的庙堂之上,天下哪一个诸侯会来陪祭呢?”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向孔子请教礼的根本道理。

孔子说:“你提的真是大问题啊!一般的礼与其辅张奢侈,宁可简约朴素;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君主,不像诸夏(中原各国)这些国家没有君主(因为时代很乱,弑父弑君的事情时常发生)。

”不如:不像。

6、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译文:季氏要去祭祀泰山(违背了礼)。

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当时冉有为季氏家臣)。

”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或:难道说泰山之神能够接受季氏这种不合礼的祭祀吗?)”7、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

六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 第1课 《论语》

六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  第1课 《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课题:
年级

学科
传统文化
教师
张兆蘅
总序号
1
单元课第
第一单元第1课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难点
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论语1到3章原文

论语1到3章原文

《论语》前三章1.学而篇第一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字词详解:•“子” 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在这里特指孔子。

“学” 是学习的意思,包括学习知识、技能、道德等诸多方面。

“时”是按时、时常的意思。

“习” 有温习、实习、练习的含义。

“说”(yuè)是通假字,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朋”在古代指志同道合的人。

“愠”(yùn)是生气、怨恨的意思。

“君子” 指道德高尚的人。

•全句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吗?”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解释•字词详解:•“有子” 是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孝弟(tì)” 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鲜(xiǎn)” 是少的意思。

“务” 是致力于、专心从事的意思。

“本” 是根本、基础。

“道”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为人处世的道理、道德准则等诸多含义。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包括仁爱、仁德等诸多内容。

•全句翻译: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的人,是从来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道德准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解释•字词详解:•“巧言” 指花言巧语。

“令色” 指满脸堆笑、讨好谄媚的样子。

•全句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真正的仁德。

”2.为政篇第二原文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释•字词详解:•“为政” 指治理国家、处理政务。

三年级下册论语

三年级下册论语

三年级下册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记录和编撰而成。

文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三年级下册的《论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篇:
1.《学而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教育人们要虚心、有责任
心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素质。

2.《为政篇》:讨论了治理国家的道德和方法,强调国家的长
治久安需要有良好的领导者及其助手。

3.《公冶长篇》:讨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强调个人品质对
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子张篇》:强调礼仪的重要性,教育人们要懂得恰当地行
为和言语,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5.《子曰篇》:记录了孔子的一些名言,内容涉及到人际关系、修养、人生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和价值观,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准则,成为有品德的人。

同时,《论语》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洞察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论语中和举一反三类似的句子

论语中和举一反三类似的句子

论语中和举一反三类似的句子论语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不仅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影响深远,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其中“和举一反三”是其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精髓。

以下是几个与“和举一反三”类似的句子: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此句体现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即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和求索,不停地进步和提高。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体现了学习的多方位和全面性,强调了接受思想上、技术上和道德上的各方面的指导,从而增长知识和提高思维准确性。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谦虚和尊重。

人要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待人诚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人类共性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言将学习、好奇和热爱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鼓舞人们积极地学习,不大小知识的区别,只要有热爱和动力,就能眼界开阔,进步不断。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不能忘记自己的出发点,要时常温故知新。

既要有针对性的巩固所学的旧知识,也要及时接受新的信息和思想,方能在学术、工作、社交等方面成为他人的指路明灯。

以上就是几个与“和举一反三”类似的句子,这些智慧的思想在今天依然非常有启示作用,可以引导我们走出谷底,用自己的理智去寻求答案。

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智慧的思想,实现自我提升,成为人群中的领军人物。

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篇梳理1~3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篇梳理1~3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质”“施”“齐”“贼”“举”“治”“明”“攻”“与”“独”等重要实词。

2.背诵《〈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第24、33章和《五石之瓠》《礼运(节选)》,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状语后置的特点。

单篇梳理1~3《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论语》十二章(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2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4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5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第6章)子曰:“质胜文.①()则野.②(),文胜质则史.③()。

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雍也》)(第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②(),不亦远乎?”(《泰伯》)(第8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第9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第10章)颜渊问仁。

子曰:“克.①()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②()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④(),请事.⑤()斯语矣。

”(《颜渊》)(第11章)子贡问曰:“有一言..①()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②()‘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12章)子曰:“小子..①()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②(),可以观.③(),可以群.④(),可以怨.⑤()。

迩.⑥()之事.⑦()父,远之事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 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 既 替 余 以 蕙 纟 襄 兮 , ① 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事预则立,③________________。 (《礼记·中庸》)
人 教 版 语 文
(苏轼《赤壁赋》)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解析】
每答对一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如果两题都对,则按第(1)题评分。其中“揽茝”、“善”、 “预”、“萋萋”、“嬉”、“随”等字易写错。 【答案】 ③不预则废 未尝往也 (1)①又申之以揽茝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 ③毁于随 ④而 ④白云千载空悠悠 ⑤而卒莫消长也 ⑤芳草萋萋鹦鹉洲
人 教 版 语 文
(2)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荒于嬉
人 教 版 语 文
黄鹤一去不复返,④________________。晴川历历汉
阳树,⑤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2) 子 曰 : “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①
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业 精 于 勤 , ② ________________ ; 行 成 于 思 , ③ ________________。 (韩愈《进学解》)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④________________; 盈虚者如彼,⑤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