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说文解字》“心”部字
浅析《说文解字》“心”部字释义方式
浅析《说文解字》“心”部字释义方式作者:凌芝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4期提要:《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字书,其灵活规范的释义方式对后代字书及辞书的编撰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结合训诂学有关理论,以《说文解字·心部》字为研究对象,对其释义方式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说文解字》;“心”部;释义方式作者简介:凌芝(1994-),女,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一、引言关于许慎《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已有很多学者作过全面而深入的考察。
但相对而言,单篇研究的论文较少,如陈琪宏(1995)、罗会同(2000)等,虽对《说文》的释义方式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但对其中某些单个的部首字的释义却并不十分明晰。
因此,本文将以《说文·心部》字为例,并结合训诂学相关理论,对其释义方式进行更为细致的考察与分类,从而更好地认识《说文》中的释义方式。
二、《说文》“心”部字释义方式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学术界关于《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也各有分类。
综合各家的观点之后,本文将主要从声训、直训、义界、旁征博引等角度对《说文·心部》字作深入分析。
(一)声训声训是《说文》的一种重要的训释方法,黄侃先生(2006)曾说,《说文》中义训的训释方式只占总体训释方式的两成左右,而声训则占到七八成。
所谓的“声训”即用同音或近音的字来训释被释词。
如:“恔,憭也。
”、“愴,傷也。
”、“憼,敬也。
”、“愐,勉也。
”此外,还有一类特别的声训,即声训的互训,在《说文·心部》字的释文中也有所体现,如:“志,意也。
意,志也。
”、“愁,憂也。
憂,愁也。
”(二)直训所谓“直训”即直接释义,是直接用一个或几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训释被释词的一种释义方式。
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浅议中医药之“心”
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浅议中医药之“心”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医作为有别于西医的医学理论体系,有着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医对“心”的认识自然有了独特性-----心藏象理论。
所谓藏象理论,就是对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改变和相互关联进行研究的一种学说。
心藏象理论,则是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研究心藏象之心,认为至少有三个内涵,即“三心”说:一是“主血脉”之心,即有形之心:“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论人之藏象)。
二是“主神志”之心,即无形之心;“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三是“心学”之心,即道德之心。
如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
中医认为“心”在人体中地位很高,称“心”为“君主之官”,“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膳正要·序》)。
研究、探讨中医之“心”,对心藏象理论的丰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主血脉”之心,有形之心古人对心脏的实际观察,是心字的产生根源。
“心”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心”形象人或鸟兽的心脏,本意即心脏。
从“主血脉”的角度看,此心脏与西医的“heart”相当,为有形之心。
古代解剖学明确认为“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
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
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说文》。
1.1生理功能(1)“心”的主血之功: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
(2)“心”的主脉之功:脉,即血脉,又可称经脉,为血之府。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故《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中医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称之为“脉诊”。
以《说文解字注.心部》为例谈词义引申规律
以《说文解字注.心部》为例谈词义引申规律清人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对汉语词义的研究成就了不世之功,本文以《说文解字注·心部》为例主要讨论《说文解字注》中的词义引申规律及段氏在此方面的贡献。
标签:《说文解字注·心部》词义引申贡献词义是词的内容,词义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引申。
引申作为一种有规律的词义运动,词义从一点(本义)出发,沿着它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按照各民族的习惯,不断产生新义或派生新词,从而构成有系统的义列,这就是词义引申的基本表现。
一、词义引申的特点与规律传统训诂学研究引申的第一项工作是探求本义,因为本义的特点决定了引申的方向。
第二项工作是沿着引申的一个或数个方向,整理引申的系列(简称义列)。
在引申系列中,应当包括两种引申的结果:其一,依托于同词形的多义词的各个义项。
其二,同根的派生词。
陆宗达、王宁在《训诂方法论》中归纳了古代书面汉语词义引申的规律——第一种类型:理性的引申。
包括:因果的引申、时空的引申、动静的引申、施受的引申、反正的引申、实虚的引申。
第二种类型:状所的引申。
包括:同状的引申、同所的引申、通感的引申。
第三种类型:礼俗的引申。
上述引申规律在《说文解字注·心部》中有如下体现:1.“息,人之氣急曰喘,舒曰息,引伸爲休息之偁,又引伸爲生長之偁。
引伸之義行而鼻息之義廢矣。
”休息时人或动物的呼吸状态一定是舒缓的,这可看成是由果溯因方向的引申,即因果的引申;呼吸舒缓时必然是尝而平稳之态,“生长”义中包含平稳变长的特征,所以这属于同态引申。
2.“應,当也。
当,田相值也。
引申为凡相对之称。
”由土地等值进一步虚化并引申为表两事物相比较,这是实虚的引申。
3.“戁,敬也。
戁、恐、竦,惧也。
敬则比恐惧,故传说其引申之义。
”这是因果的引申。
4.“恔,憭也。
恔,快也。
快即憭义之引申。
”“凡明憭者,心快于心也。
”这是因果的引申。
5.“廣,阔也。
广大也。
此廣之本义。
毛云:远行也。
说文解字摘抄及感悟《说文解字》读后感范文
说文解字摘抄及感悟《说文解字》读后感范文“说文解字” 是中国古代汉字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由东汉时期的许慎所撰写,是对当时汉字的字形、字义、音韵等方面的系统总结和阐述。
在读完这部著作后,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说文解字摘抄及感悟的相关内容。
首先得说道说道“经学”。
究其原始涵义,“经”指的就是书籍。
许慎自己在《说文》里面将其训为“织”,段玉裁注为“纵线”,即古时穿订书册的线。
这个时期涵义不仅仅局限在儒家一派,诸子百家学说都可以算得上,就是南齐刘勰的《文心雕龙》也承认说,“三极彝训,其书曰经。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丘》。
岁历绵暧,条流纷糅”。
在这个意义层面上,“经学”还不是一门专业学问,只是简单的书籍集合。
但是啊,始皇帝焚书坑儒之后,儒家学者们因为没书,都是凭借记忆力、口耳相传,学习经典。
这样教育了几代学者之后,孔子旧宅壁中书被人发现了,此后历代均发现了所谓的“二酉藏书”(即所谓的“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和汲冢古书。
学者们研究发现,这些古书的经义和口耳相传、用时行隶书书写的****,在顺序甚至思想上有很大不同。
说句难听的,做学问总得先搞清祖师爷讲什么吧,因此汉儒们围绕“今古文经”问题展开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秀丽的二酉山,今日已经开发成了旅游区而许慎呢,就是这样一位研究经学的经学家。
他是一个坚定的古文学家,《说文解字》说的、解的就是与孔子壁中书一样的古文字,—小篆(当然也有一些金文)。
与隶书相比,小篆笔画更显曲折、圆融许慎大概是想通过《说文》,来正字正义,从文字的角度给古文经站台,这和班固记录的《白虎通》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统一学术思想。
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可见一斑!《说文解字》是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算得上是最早的字典之一、本书收字9353个,考虑到《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个常用字,以及词义演变情况,许慎的著作可谓惊世。
从心部字看部件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心部字看对外汉语部件教学摘要:在“汉语热”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发展。
对外汉字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对传统意义上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以笔画和偏旁入手,对于汉字采用部件教学给教学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试以心部字含义和结构的分析来论述这种教学方法。
据此对汉字教学提出一些设想和方法。
关键字:心部;含义;结构;部件教学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信息的承载工具,是汉民族文化的反映。
部件是生成汉字的基础,是汉字结构的重要一级单位。
汉字中有许多部件是人体器官的汉字如耳、目、口、鼻等。
其中,心部是这类字中构字能力最强的一个。
这些字的出现体现着古人在造字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哲学认知思想,同时也是汉民族对整个世界认知思维特殊性的体现。
在对外汉字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形旁心部或其变体的字,留学生很多时候因为不了解心旁的变体及形声字的关系而将变体“忄”错写作“扌”、“木”或“氵”,将变体“”错写作“小”、“氺”等。
下面我们对心部字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心”的含义和心部字的结构我国自古以来就认为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同样人也有五脏六腑同其对应,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1在人的五脏六腑中,心脏是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器官,推动着全身血液的循环流动,维持人生命的正常运转。
所以心部的第一层含义就是直接表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心脏。
由心组成表示身体器官心脏的词有:心脏心目心头心血心眼心中心里人心内心可以看出“心”与其他身体器官可以组成很多词,如“目,头,眼”等。
在这些词里面,它的意思基本保留在表示身体器官心脏这一层面上。
此外,与位置有关的词组和也可算在这一层的含义里,如“心中、心里、心内”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天人合一思想,汉民族自古还有崇尚中心的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中国是整个天下的中心,四周海洋环绕,因此也存在“中邦”、“中华”、“中夏”等关于中国称谓,泛指华夏族活动的区域。
1这些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我为天下中正”的心态。
浅析《说文解字》中“心”部字的文化意蕴
浅析《说文解字》中“心”部字的文化意蕴作者:胡志天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4期摘要:《说文解字》由东汉许慎所著,是首开部首检字先河的一部字典。
许慎在书中共收录了540个部首,共計9353字,而“心”部字则是收录汉字较多的部首之一,有263个字。
这注定“心”部字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主要从其内心本能、外部情感、哲学范畴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说文解字;“心”部字;内心本能;外部情感;哲学范畴作者简介:胡志天(1991.5-),男,汉族,安徽蚌埠人,硕士学历,兰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本文选择《说文》“心”部字进行研究的原因是从文化的角度解释汉字在初始状态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先民的心理现象。
汉字的出现是先民在语言上的进化,为了记录已经表述的言语和表达更多的思想,先民随即创造出了汉字。
先民所创造的汉字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也为我们从侧面进一步了解其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提供了帮助。
一、《说文》“心”部字概况本文主要从《说文》中选择一个部字,即“心”部字,来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
《说文》中,以心为部首的字共收有263个,重文22个,新附字13个。
依据六书理论,“心”部字有象形字1个,会意字10个,会意兼形声字6个,形声字260个。
心的本义指心脏,古文字的心字即像一个心脏器官的形状,比如甲骨文、金文、篆文。
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因此心又是思想、感情的通称,所有从心以及它的偏旁(忄,)的字,基本都与人的思想、感情有关系,比如情、愁、恐、快、怡、恭等。
二、《说文》中“心”部字的文化意蕴“心”为何物?念头即心。
《楞严经》中提到的“七处征心”指的是人的原始本体,也就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这种心理机能是宇宙的基本存在,是一切物体的最高表现,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心理机能结合世俗的产物,是人们关于生生死死的低级想法。
《说文解字》部首字释义类型浅析
6)赤 南方色也 。从 大 ,从 火 。凡 赤之属 皆从 赤。 昌石切 。 7)风 八 风 也 。东 方 日明庶 风 ,东南 日清 明风 ,南 方 日景 风 ,西南 日凉风 ,西方 日间 阖风 ,西北 日不周 风 ,北方 日广莫 风 ,东北 日融 风 ,风 动虫生 ,故虫八 日而化 ,从 虫 ,凡 声 。凡风 之属 皆从 风 。方戎 切 。 8)玉 石 之美 。有五德 :润泽 以温 ,仁之方 也 ;鳃 理 自外 ,可 以知 中 ,义 之 方也 ;其 声 舒扬 ,尊 以远 闻 ,智 之 方也 ;不桡 而折 ,勇之 方也 ;锐 廉 而不 技 ,絮 之方 也 。象 三 玉之 连 。 l,其 贯 也 。凡 玉 之 属 皆从 玉 。 (李 阳 冰 日 :“三 画正均如 贯玉也 。”)鱼 欲切 。按 :这是对 玉 的性 质 的认 识 ,并 以之来类 比人 的 品质 。
许 慎根 据 对 9 353个篆 字形 体 的分 析 ,创 立 了 540部 首 ,将 9 353个 篆 字 分 别 归入 540部 首 。分 析探 讨 《说 文 》对部 首 字 的解释 类 型和 方法 ,对 我们 今 天 的 辞 书撰 写 有 一 定 的启 发 和 借 鉴作 用 。这 就 是 :对 一个 词 概 念 ,既可 以从 内涵 方 面 ,也 可 以从 外部 特征 方 面进 行 界说 。总之 ,界 说一 定 要 是 这个 词 概 念所 特 有 的最 主 要 的 区别 于其他 概 念 的本 质 属 性 或 特 征 。 经 初 步 分 析 研 究 ,《说 文 》对 部 首 字 的 解 释 可 归 纳 为 以 下 几 种 类 型 。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作者:娄超迪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11期摘要:中“心”部字不占少数,将部首进行深究,发现其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通过统计《说文解字》“心”部字、“心”部字的形声字、“心”部字形体分类以及其文化内涵,可以了解到其偏旁的意义与重要性,启发人们深度了解其丰富的人文价值与思想内涵。
关键词:《说文解字》;“心”部字;文化内涵一、《说文解字》中有关“心”字部首简介众所周知,《说文解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许慎在书中分析与考究了汉字字形以及字源,共有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
从“一”部开始到“亥”字结尾。
其中“心”部字收文二百六十三,重文二十三。
其中“示”部字,讓我们理解了有关祭祀神灵的意义,“玉”部字,为我们呈现了古代的玉石特征及内涵,“女”部字,让我们了解古代的婚姻方面的文化。
“酉”部字,“米”部字,“食”部字,具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特征,对于“心”字部,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看出和身体、思想、情感方面有关,让我们可以看到“心”部字在人们生理或心理上的独特地位,对于进行研究“心”部字具有非凡的意义,也将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说文解字》中部首的排列顺序蕴藏着极其完善的体例规范,是有规律可循的,将部首笔画进行统计是研究的新方向,而且是具有重要史学意义的。
研究发现,文中意义大致相近的字也可能会放在一起,这样编排的目的在于可以方便查阅浏览以及记忆。
当然“心”部字也具有丰富的意义,通过在《说文解字》中研究“心”部字,将“心”部字的笔画进行汇总,这样可以系统了解“心”部字在《说文解字》中的重要性,并不是稀有的部首,有利于更加清楚的了解其内涵。
同时也将会具有意义非凡的文学与史学方面的价值与重要意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发人深省。
在《说文解字》9353个正文中,除了其他部首的字,只研究“心”部字,经研究发现,其中部首为“心”的汉字大概300字,首先需要找出这部分字,然后进行分析是否是“心”部字,不容忽视的有,除了“心”字旁还有“心”字底。
从“心”部字看汉字与人思维的关系
从“心”部字看汉字与人思维的关系作者:韩杨来源:《黑河教育》2018年第06期[摘要]在造字过程中,人们将独特的思维意志注入汉字,使汉字得以反映人思维方式的具象、整体以及辩证等特性。
汉字的认知过程又是对大脑思维的训练,使分析综合、类比推理等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因此,通过研究“心”部字可以探寻汉字与人思维的关系,即思维方式能够影响汉字,汉字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心”部字;思维;关系文字的出现,开启了以思维为特征的新时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在世界各国古文字中,唯汉字自商朝至今经历五千年的朝代更迭,亘古流传。
本文对“心”部字进行归纳分析,在“心”部字的演变和分类中进行对人思维特征的探寻,并着重研究以“心”部字为代表的汉字与人思维的关系。
一、“心”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的“心”字形体,在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表意文字,最具抽象性与概括性。
甲骨文的“心”,字形模拟动物心脏。
金文的“心”字形体,在甲骨字形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模拟了血液在人体循环的图像。
小篆的“心”字形体承续晚期金文字形,中间像心脏,外部类似包络。
隶书的“心”,以棱角分明、顿挫有力著称,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形特别接近。
楷书的“心”字形体,将泵血器官简化成为一笔,以疏布的三点为意象,表示与血液流动有关。
随着中西文化的大融合,人们对文字处理速度有所要求,为了适应社会节奏和人的心理需求,前人提出了整理汉字的办法:“限定通俗用字在2000汉字左右;减少笔画,第一步采用已有社会基础的简体字,第二步把其它笔画多的字也加以简化。
”文字作为一种工具由笔画复杂、写起来费时间的,逐步完善成了笔画简易、省时适用的,在变化和发展中被中国人沿用至今。
二、“心”部字按内在意义分类由于汉字的简化,现只选取《现代汉语大字典》中常用的包括独体心字在内的259个心部字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部分简化字“能指”与“所指”的分离,还有的汉字义符不具备典型性,例如“忽”“怪”等,暂不算在分类之内。
《说文解字·心部》重文分析
”由义符
”将声符替换为“寒”
省声。衍,余母元部;寒,匣母元部;声母相似,韵母
相同,
可以替换使用。
[6]222
:
“惕,敬也,从心易声。”
正篆“ ”由义符
16
“心”和声符“易”构成,或体“
”将声符替换为
“狄”。易,余母锡部;狄,定母锡部;声母相似,韵母
相同,
可以换用。
[6]222
或从布声。”
:
“ 悑,惶也,从心甫声。
声符表音不仅弥补了表意文字难识读的缺点,还进
一步完善了汉字的造字法。为了保证重文的读音相
同或相近,多选择声母和韵母相近或相同的声符进
二、
《说文解字·心部》重文产生的方式
换有 (態)、(憜)、(悳)、 (
”由义符“言”和声符
“侃”构成。衍,余母元部;侃,溪母元部;声母相近,
[9]121
“
15
刘思维:
《说文解字·心部》重文分析
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文字学。
第3期
“
,满也。 籀文省”
“愆,过也。
也。
[6]220
:
“愆,过也,从心衍声。”
正篆“ ”由义符
籀文”
“悁,忿
“心”和声符“衍”构成,籀文“
籀文”
。
或体是指与《说文》正篆同时存在的一种重文,
即相同字的不同形体,是重要的重文形式。清代王
筠曾在《说文释例》中提出:
外得于人,
内得于己也。从心,
从直。
”
正篆
“ ”
由义符
“心”
和
“直”
构成。正篆
“ ”
和古文
“ ”
说文解字读后感
《说文解字》读后感《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它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义关系,揭示了汉字的构造原理和演变规律,对于我们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这句话解释了“文”和“字”的含义。
“文”是事物形象的根源,“字”则是在“文”的基础上逐渐滋生繁多的。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句话提出了汉字的六种构造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六种方法概括了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演变过程。
“凡说文字者,贵在知其义意,不贵说其形似”。
这句话指出,解释汉字应该注重其意义和内涵,而不仅仅是分析其字形。
这是因为汉字的字形只是表达意义的一种方式,真正的意义和内涵才是汉字的核心。
“字从某,某亦声”。
这句话揭示了形声字的一种构成方式,即“从某,某亦声”。
形声字是一种半表意半表音的汉字,其中一个部分表示意义,另一个部分表示读音。
这种构成方式使得汉字的音义关系更加复杂和丰富。
“部首者,字之部类,同其义者,类聚为部”。
这句话解释了部首的概念。
部首是汉字的一种分类方式,同一部首的汉字在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通过对汉字进行部首分类,可以更好地总结和归纳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这些经典语句不仅是对《说文解字》的深入阐述,更是对汉字构造、演变和使用规律的总结和提炼。
通过品读这些经典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领悟汉字的智慧和魅力。
同时,这些语句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汉字知识和学习经验,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完《说文解字》,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汉字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独特的构造和含义,它们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
通过学习《说文解字》,我不仅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更深入地理解了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
《说文解字》也为我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它启示我们要注重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说文解字》心部字的文化阐释
第23卷第l期(2007)河西学院学报V01.23No.1(2007)《说文解字》“心”部字的文化I淘释季钰(扬州大学文学院,扛苏扬州225002)摘要:《说文解字》的。
心”部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通过对“心”与思维、情感的关系以及古代哲学对。
心”认识的阐释,我们可以管窥中华思想的独特性与传承性.关键词:《说文解字》;。
心”部字;文化阐释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20(2007)01一0096—04汉语是汉民族文化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汉民族一起,这也可以说是尚中观念的产物。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文化在语言世界的反映。
汉字作为承载文化信息的工具,之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土是五行中最重要的它的作用更是如此。
汉语中有很多表示身体器官的汉字,一行。
而对于人体自身来说,心的主宰地位也是无庸置疑如耳、目、心、I C::I、手、足等,‘说文解字》(以下简称的,所以对它的崇尚之情也是十分自然的。
“土藏”之说‘说文》)_中就收有不少以这些器官名称作为部首的字,是被赋予了“中心”义的说法,是五行与五方的具体结这不仅反映了人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方法,合。
说“心”为“火藏”也不难理解,因为无论是从心的而且反映了汉民族认知世界的特殊性。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外观颜色还是从血液流动的气势来看,心都和火有着密切天人共源、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们认为天有六气,地有五的联系。
传统的中医学还有。
心在地为之火”之说,行,人有五脏六腑,它们相应而生.心在身体各个器官中“火”即指人体的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人心是人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等,而现在的“火”多用来指内心的激动或忿怨等情绪。
官,心管血液的循环流动维持着人类的基本生命活动。
对‘说文》心部字的阐释,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111饵2’进行:‘苟子·天论》=“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浅析《说文解字》的释义方法
浅析《说文解字》的释义方法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也是中华文字文化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深远。
从该书看,字的释义方法很多,其中一些是常用的,比如形声法、假借法、象形法、组合法等。
1、形声法:又称“形分法”,这是《说文解字》释义方法中最为经典的一种。
根据汉字的形、声相互联系,形声法把汉字的形作为释义的依据,从而引出字的词义。
2、假借法:这是一种常见的释义方式,一般是根据特定的环境来解释某个字的含义。
《说文解字》中,通过把两个意义近似、但形貌不同的字,以一种象形又有代指作用的方式建立起联系,以达到象征性的效果。
3、象形法:这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与图像思维为基础的释义方式。
《说文解字》中,的的释义方式以图像为主,用图形及意象表示字意。
4、组合法:这是一种把两个或多个字组合起来形成新字词的方式,以及根据这种结合方式解释字词意义的过程。
《说文解字》中将组合法作为释义方式,以求使分解字词两两相联系,而深入意义。
总之,《说文解字》是中国经典词典,其释义方法是多样的,有形声法、假借法、象形法、组合法等。
而这些方法影响着中华文字文化的发展,值得细细学习和体会。
讲给孩子的《说文解字》:心和思是什么意思?
讲给孩子的《说文解字》:心和思是什么意思?14:43第18讲心、思:与思考密不可分一、回顾与人形相关的字之前我们讲了一系列和人体密不可分的汉字,和侧面站立的人形有关的字。
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个人都朝左边,前面一个人后面一个人,是“从”。
两个人都朝向右边,表示这两个人挨得很近,是“比”。
三个人叠加在一起,表示众多,是“众”。
一个人站立着,脚踮起来,好像远看一样,是“企”。
一个人站着,前面一竖后面一竖,前后加了两片铠甲,是我们上一讲的“介”,铠甲、甲胄,所以就引申出坚硬的意思。
我们再看正面站立的人形。
一个最标准的正面站立的人形是什么?是“大”,大下面加一横,正面站立的大人,挺拔地、傲然地站立在下面的“一”,站立在大地之上,是“立”。
在大的上面再加一横,表示和古代的冠礼有关,是“夫”,表示成年男子。
两个“大”并排站立,就是并排的“并”。
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胸口画花纹,这就是“文”,最一开始指画的花纹。
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它的腋下多了两点,这是一个指事字,最开始是腋窝的“腋”的本字,后来被假借,表示虚词“也是如此的“亦”。
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下面不是两点,而是两个小人,这是什么?就是“夹”,把两个人夹起来。
除了用“大”表示正面的人形之外,还有一个表示的方法,用一竖来表示我们的躯干,两边两只手叉腰,表示我们要努力站直让身体伸展开来,这就是“申”。
我们再看,一个人胳膊甩起来,就像摆臂一样,这个字是什么?就是“夭”。
我们说“夭”是一种活动的、舒展的一种运动状态。
“桃之夭夭”,桃花刚刚盛开的时候有着这种同样的生命力。
再看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把两只脚左右交叉,这就是“交”,表示交并。
一个人两只手插在自己的腰部,也就是“要”,这是“腰”的本字。
二、心:象形字,身体中央的部分接下来我们给大家讲两个字,这个字也取像于我们的人体,但取的不是我们的整体,而是身体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小朋友们你想想,你的身体什么部分最重要?当然了,你可以说我身体哪个部分都重要,我什么都不想缺。
楚系简帛_心部字族_与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_雷黎明 (1)
2
56
添加“心”
符字形 郭店·性自 上三·亙先 包山·文书 郭店·六德 上六·平王
46
3
173
16
2
(2)用“心”符取代其他形符。 “义近形旁通用”是古 文字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古体形声字中,如 果两种形旁意义相近,即可互相代用,并不因更换形旁 而改变本字的意义”[4]129。 而在楚系简帛文字系统中,尽 管有些形符与“心”符意义并无联系,但也常见用“心” 符取代其他形符的现象, 使得其他字所表示的意义也 具有了一定的主观色彩。据笔者统计,在所考察的楚系 简帛文献中,此类字共 8 个。 如下表二所列:
1.2 字量方面 字形方面“心”符的刻意存现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楚 系简帛“心部字族”队伍的庞大。 经过统计,我们考察的 楚系简帛文献共有以 “心” 为形符的不重复单字 154 个。 这个数量与战国之前甲骨文、金文中以“心”为形符 的字和秦“书同文”政策之后小篆中“心部字”的数量相 比如何呢? 根据罗志翔先生统计,以“心”为偏旁的甲骨文共 21 个[1]44。 经过逐一考察,在这 21 个字中,有些并不以 “心”为形符,只是以“心”为偏旁;有些在甲骨文中并不 从“心”。 甲骨文中真正以“心”为形符的字只有 16 个, 可见甲骨文中以“心”为形符的字很少。 罗志翔先生还统计出金文中的 “心部字” 共 60 个 。 [1]37 经过分析考察,这 60 个“心部字”有相当一部分 或不从“心”,或属于战国文字系统,而真正属于战国之 前金文系统的“心部字”只有 25 个。 可见,战国前金文 中“心部字”的数量依然较少。 在《说文》小篆中,“心部字”共有 263 个。 综上,楚系简帛中以“心”为形符的字虽不及《说 文》小篆中“心部字”的数量,但远多于战国前甲骨文、 金文中以“心”为形符的字的数量。 “心部字族”在战国 楚系简帛文献中呈现出迅速膨胀的态势。
以心为意符的形声字
以心为意符的形声字引言在汉字中,形声字是一种特殊的构字方式,它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
其中,心旁作为形旁出现在很多形声字中,意味着与内心、情感相关。
本文将探讨以心为意符的形声字,通过分析这些字的构造和意义,揭示汉字的深刻内涵。
心、意符与形声字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其中形旁表达字的意思,声旁则表示读音。
而心旁作为形旁,赋予了形声字内心、情感相关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心旁是意符的一种表现形式。
心旁源自人类对内心和情感的理解与刻画。
人类内心是情感和思维的根源,心旁在形象上象征内心的轮廓。
通过与声旁的组合,表达出不同字的意义。
心作为意符,不仅仅蕴含了个体内心的情感和意义,同时也代表着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
以心为意符的形声字的构造以下是几个以心为意符的形声字及其构造的分析:忧(yōu)•形旁:心•声旁:尤「忧」字是由心旁和「尤」声旁组合而成的。
心旁代表了各种复杂的内心情感,而「尤」声旁则代表了那些特殊、与众不同的情感。
两者的组合形成了「忧」字,表达了内心深处特殊的痛苦、忧虑的感受。
忍(rěn)•形旁:心•声旁:刃「忍」字的构造更加有趣。
心旁代表了内心,而「刃」声旁代表了刀剑的形状。
将刀剑与内心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忍」字的意义。
这个字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坚韧与忍耐,就像是内心中的刀剑一样。
情(qíng)•形旁:心•声旁:青「情」字是由心旁和「青」声旁组合而成的。
这个字表达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心旁代表了内心的情感,而「青」声旁则表示青春、活力。
这个字所表达的意思是内心情感与外部表现之间的紧密联系。
感(gǎn)•形旁:心•声旁:咸「感」字由心旁和「咸」声旁组合而成。
心旁代表了内心感受,而「咸」声旁表示咸涩、苦涩之情。
这个字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以及这些感受所带来的苦涩。
以心为意符的形声字的深刻意义以心为意符的形声字所表达的意义深远而丰富。
这些字不仅仅是汉字的字形,更是汉字所表达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论”心“字的产生与发展
论“心”字的产生与发展摘要:“心”字,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字,也是一个具有非常多的文化因素的汉字。
从它产生至今,“心”字,已经经过了几千的发展,在这漫长的演变历史中,“心”字的形体有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字义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本文主要试图从“心”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心”字的产生和变化,以求得对于“心”字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心”;字形;字音;字义;演变毫无疑问,“心”是人身上最重要的一个器官。
通过它的不停息的跳动,体内的血液循环才能持续地进行,而一旦它的跳动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走向了终点。
“心”字的出现很早,之后,通过不断的发展,它在汉字中所占到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通过对《汉语大字典》的统计,以“心”(含“忄”)为偏旁的汉字高达1174个。
可见,“心”字,在汉字中的独到地位[1]。
同时,“心”也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自古一来,大家对于“人心”和“民心”的认识,就极为深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
这样的古训,流传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自身修为上,我国的儒家主张“修心养性”,道家则主张“清心寡欲”,佛家主张“识心见性” [3]。
可见,心灵的力量,历来,是受到人们所推崇的。
“心”字,从上古产生,发展至今,它的字音基本没有多少变化,但它的形体有了很大的改变,它的字义,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一、“心”字字形及其演变(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小篆)→(楷书)。
从甲骨文的“心”字,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
甲骨文的“”,其形体,像是人或者动物的心脏器官的形状,“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蕊”,上面的左右两处短斜,表现的是心脏器官上的主动脉和主静脉两条大血管的入口管道。
到金文的“”,字形有一定的变化,大体上还是心脏的形状,值得一提的是,金文在“心”字的中心加上的一点,表示血液的存在,小篆的“”,已经开始不太像心脏的原本形状了,到了秦代,经过隶变之后,“心”字的形体,就基本是现在的写法了。
一天一个汉字——心xīn,过去人们认为心才是思维和感情的主宰,现在才知道是脑。
一天一个汉字——心xīn,过去人们认为心才是思维和感情的主宰,现在才知道是脑。
今天我们来认识【心xīn】这个字。
【字形演变】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
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
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
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
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
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
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书法名家】【字词释义】〈名〉1.(象形。
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
本义:心脏)2.同本义心,人心也。
在身之中,象形。
——《说文》。
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
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
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
——《吕氏春秋》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方苞《狱中杂记》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3.内心日月阳止,女心伤止。
——《诗·小雅·杕杜》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4.心中。
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
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5.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心之官则思。
——《孟子》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6.思想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小雅·巧言》心忧炭贱。
——唐·白居易《卖炭翁》汝心之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说文解字》“心”部字张皓思2010111102000050【摘要】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说文》中“心”部字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以及中华思想的独特性与传承性。
【关键词】《说文解字》;“心”部字引言:汉语是汉民族文化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汉民族文化在语言世界的反映。
汉字作为承载文化信息的工具,它的作用更是如此。
汉民族自古就有崇尚中心的传统,并认为心在身体各个器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维持着人类的基本生命活动。
一、《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说文解字”就是说解文字的意思。
《说文解字》全书十五卷,今本每卷分上下卷,则共为三十卷。
共收字9353个,古籀异体重文为1163个。
许慎把九千多个字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找出其中的规律,按偏旁归纳为540个部首。
把文字按照部首归纳分类,是许慎的一大创举。
许慎按文字学原则,从意义出发来安排字的次序,后世则改变成部首检字法,按笔画的多少来安排次序。
现在我们字典上所使用的部首检字法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说文》部首的排列是从“一”部到“亥”部,即“始一终亥”,这是按照汉代阴阳五行中的“万物生于一,毕终于亥”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安排的。
部首的前后次序,大致是“据形系联”,就是把形体相近、相关的排在一起。
例如:“页、面、首”,“惟、怀、惀、想”等。
每部中再把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如“心”部中的:恫、悲、恻、惜、愍、殷等等。
虽然其中也有些字的排列,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寻。
但总的来说,540部的次序安排,许慎是思考研究过的。
他把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分540部为若干大类,这样就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意符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字义。
《说文》按文字学原则,即六书体系(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来分部,只有同一意符的字可以率属于同一部首。
每一部首内的字,基本上做到按类别来编排。
如木部的次序,大致是先列举木的名字,再列举树木各个部分的名字,如“木,柢,根,末,果,杈,枝”等,其次再列举木制品。
水部大致也是先列水名,然后再列与水有关的动词和形容词。
二、《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说文》释字体例先分析部首,说明凡是属于这个部首的字都从这个部首,也就是说它们在意义上是相互关联的。
再对每个字,先释字义,然后释字的形体结构,有时也指出字的读音。
《说文》对一个字的解释,一般只解释一个意义,就是这个字的本意。
下面我们来按“六书”对《说文》的释字体例做下简单的讲解: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日实也。
太阳之精不亏。
从囗、一。
象形。
凡日之属皆从日。
月阙也。
太阴之精,象形。
凡月之属皆从月。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丄高也。
此古文上,指事也。
凡丄之属皆从丄。
丅底也。
指事。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江水。
出蜀湔氐檄外崏山,入海。
从水,工声。
河水。
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从水,可声。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考老也。
从老省,丂声。
老考也。
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凡老之属皆从老。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令发号也,从亼、卪。
长久远也。
从兀从匕,亾声。
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匕。
仄者,倒亾也。
凡长之属皆从长。
三、《说文解字》心部字《说文》五百四十部,其中较大的部首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语义场,集中反映一个特定的文化内容,比如“示”部字反映了古代神灵祭祀的文化,“玉”部字反映了玉石文化,“女”部字反映了上古婚姻文化,“米”部、“食”部、“酉”部反映了饮食文化,而“心”部字则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说文》中以心为部首的字共收有263个,重文22个,新附字13个。
按照六书理论,心部字有象形字1个,会意字10个,会意兼形声字6个,形声字260个。
《说文》的排序体例隐含着一种规范和秩序,反映汉代人文主义的宇宙观,《说文》部内字也是按照语义标准分类排序,有章可寻的。
除前人已经指出的《说文》各部通用的排序体例:部首字列于首位;“与部首反对者,必在部末”;“叠部首为字者必在部末”;“先实后虚,先近后远”;“无虚实远近之可言,则以训义美者列于前,恶者列于后”;意义相近或事物相近的字放在一起,等等编排体例之外,心部字的排序还有自己的特点与文化寓意。
依照大徐本《说文》,心部字首列心、息、情、性、志、意、恉、德、应九字。
这九个字排在最前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意义非常重要,反映了中固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等这样一些重大的人生问题,其中心、情、性、志、德有着重要的哲学内涵,在我国古代经典中频繁出现,是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关键字。
在此重点解说一下心部字列于首位的“心”: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
象形。
博士说,以为火藏。
凡心之属皆从心。
“心”除了指我们身体中重要的器官——“心脏”外,更有两个颇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文化意义。
一是指五行中的火藏,“藏”通“脏”。
传统医学受道家文化影响,以五脏与五行相配:心为火脏,肝为木脏,脾为土脏,肺为金脏,肾为水脏。
二是指中国古人将思维情感、心理精神等诸多功能都赋予了心,因此中国传统哲学又有“心学”之称。
“心”字总领整个部首,是整个心部字最高一级的上位字,其意义兼具息、情、性、志、意、恉、德、应等字,整个心部字由此展开。
(一)心部字的意义体系《说文》心部字向我们清晰地展现出一部宏大而又细腻心灵世界。
我们可以将这个由两千年前的小篆文字所展现的心灵世界大致地分为心态、心情、心性、心智四类。
每一类又像中国的太极图一样分为黑白相对的两个部分。
由此,《说文》心部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光明与黑暗交织的人生画卷:(1)心态类正面心态表谨慎,如:慎、愿、恮等表恭敬,如:忠、悊、恭、憼等表诚信,如:悃、愊、忱、恂等表勉励,如:忞、慔、愐、懋、忍等负面心态表轻慢,如:怚、懱、慢、怠、懈、惰等表奸诈,如:憸、憰、恑、憿等表贪婪,如:忨、惏等表恣纵,如:恣、惕、怳等(2)心情类2.1 积极心情:表愉悦,如:快、惬、悰、怡、愃、愉等表仁爱,如:恕、慈、恩、慰等2.2 消极心情表忧愁、悲痛,如:恤、忧、恙、怏、恫、悲、恻等表恐惧,如:悸、恇、恐、惶等表愤怒、怨恨,如:慨、愤、闷、忿等表愧疚,如:恥、恧、怍等(3)心性类3.1 理想性格表敦厚,如:惇、恽、恢等表淡泊,如:憕、恬等3.2 缺陷性格表怯懦,如:懦、恁等(4)心智类4.1 有智慧表意志,如:志、意、恉等表聪明,如:慧、恔等4.2 无智慧表犯错,如:忒、恶等表愚蠢,如:愚、怋、惑、惛等(二)心部字的文化阐释(1)心与人的思维活动古人对心非常重视和崇拜,并认为它是思维的器官。
传统的中医也把“思维功能”交给“心”,而把脑则作为听觉、视觉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受这种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心部字里许多字的构造便容易理解。
比如“思”字。
思,睿也(容也)。
从心,囟声。
“囟”(脑)与“思”在上古音中分属“心声真韵”和“心声之韵”,它们是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读音相似的。
有脑有心才能够称得上“思”,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就是聪慧的。
“从心”就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体现,所以“思”字既可以认为是形声字,也可以认为是会意字,既要有脑又要有心才能够称得上“思”。
除此之外《说文》中还有很多表示“思”义的字,比如:念,常思也。
(即长久之思);想,冀思也。
(希冀所思之);怀,念思也。
(不忘之思也),等等。
(2)心与人的情感体验和性格性情心的表义范围由最初的表示思维活动扩大到了表示喜怒哀乐等情感活动。
感,《说文》中说:“动人心也。
从心,咸声。
”《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情,《说文》中说:“人之阴气有欲者。
”《札记·礼运》:“何为人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宋代的秦观说即心无物谓之性,即心有物谓之情。
正如上文所列出的,心部字绝大多数都反映了人们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字是用来表示人的性格、性情的,这就涉及到人的性命、本质这类问题,关于这一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传统汉文化认为人的秉性是人生而有之的特性,所以《说文》中这样解释:“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从心,生声。
”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性,就是人的本性,亦指天性。
结语: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人心的思维作用,这些表示人的思维、思念、思考的汉字,每一个都有着它深刻的心理内涵和心理意境。
它们的结构与意义中就包含着中华民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表达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1]侯玲文.“心”义文化探索[J].汉语学习,2001,(3)[2]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3]马叙伦.说文解字研究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4]扬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