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初中物理八下《7第1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 (2)

合集下载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观点:运动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
推理而抽象
)物体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现象。

.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
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例3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合力:一个力(和
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我们为什么可以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重力?在测量中注意些什么?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

在测量中必须让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第一课时。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力与运动第1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力与运动第1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

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二)、自主预习案1。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2。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5。

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认为: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

都有其理由。

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_教案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_教案

教案:沪科版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 实验探究:验证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掌握其基本概念;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实验验证;2.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木板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电梯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让学生明确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滑倒、刹车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牛顿第一定律;2. 板书内容:定义和表述,实验验证,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乘坐电梯时,为何感觉身体会前倾?(2)在平直的马路上,为何车辆难以刹车?2. 答案:(1)乘坐电梯时,由于电梯的突然停止,身体原本的运动状态受到突然改变,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身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感觉前倾。

(2)在平直的马路上,车辆原本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刹车时,车辆受到外力作用,但由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作用,车辆的运动状态难以突然改变,因此难以刹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通过练习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教案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教案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教案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了解物理学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2.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3.经历实验过程,学会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会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表述。

4.在生活中认识惯性,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危害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

2.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探究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2.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课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斜面、木板、玻璃、毛巾、小车、刻度尺、长方体窄木块、玻璃杯、惯性演示仪等。

教学过程: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新课讲授1.激发矛盾:课本图7-1、7-2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书本感受:推书本,书本就运动,撤去推力,书本停止运动。

老师推小车,小车运动,撤去外力,小车逐渐停下来。

师: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启发学生比较上述事例的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撤去物体受的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

投影亚里士多德观点:要维持物体做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

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没有的。

师:上述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何其相似!可是,几百年前,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却曾通过假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投影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示意图,教师对照示意图复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和结论。

师:伽利略的推理,也是建立在分析大量事实基础上的,孰对孰错,还是让我们一起动手探究论证吧?2.实验探究:利用课件引导提示学生明确整个实验探究内容(1)提出问题: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如果物体不受摩擦阻力会怎么样?(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如何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设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记住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能说出什么是惯性,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会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的惯性。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的惯性。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前准备】木板、小车、布、毛巾、斜面、刻度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观察并思考过下列现象吗?对静止的木箱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推力,木箱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木箱子停了下来.用铁锤敲击铁钉,铁钉向下运动陷入木板;停止敲击,铁钉就不再下陷.从我们身边的许多类似事例中似乎可以这样总结:要让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如果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则似乎必须不停地对物体施加作用力,即: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认识正确吗?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一定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一)、历史回顾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他认为:地面上物体的“自然本性”是静止的,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能够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伽利略认为如果各种阻力都小到可以忽略,在理想情况下小球将会沿右侧斜面上升到与左侧下落点等高的地方,而且右侧斜面的坡度越小,小球要上升到相同高度所用的运动时间就越长;如果右侧成了水平面,那么,小球将因为永远无法达到那个高度而一直沿直线运动下去。

沪科版八下物理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沪科版八下物理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本章首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接着安排了一节拓展内容——力的合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为受力分析、平衡力、力与运动关系打下基础,然后通过牛顿第一定律来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本章共分3节:1.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本节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引出问题“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并进行实验和推理: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最后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并介绍了惯性的利与弊.2.第二节“力的合成”,本节从数只蚂蚁挪动树叶、多个船帆驱动航船引出分力;从一只甲壳虫能挪动树叶、一台发动机可驱动航船引出合力,然后延伸至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通过实验介绍了求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两个力的合力和方向相反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3.第三节“力的平衡”,本节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不受力的物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合力为零时,即二力平衡时,物体运动规律也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得到的结果,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物体的惯性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分力、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知道二力平衡的定义和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能通过实验探究出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活动体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通过实验来认识求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学会分析物体平衡时的受力情况,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难点】利用惯性解释日常现象,二力平衡的分析与应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力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是否合理,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力.2.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理解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与社会生活、生产相联系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与讨论、分析与概括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教具准备】长木板、斜面、毛巾、棉布、小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公交车司机紧急刹车时乘客前倾和亚洲飞人驾车飞越黄河的两张图片,要想知道其中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堂导学】【指导预习】阅读课本P125-P128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一、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师1.分析教材图7-1、图7-2中木箱和铁钉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1.动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阻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师2.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谁的合理、科学?举例说明.生:2.伽利略的更合理科学,推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推力消失,铅球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就是使物体运动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说法是错误的.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课件出示问题:(1)如何控制才能使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的初速度相同呢?(2)滑块前进的距离除了受阻力的影响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怎样改变滑块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的大小?(4)在实验中如何体现阻力对滑块运动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准备的器材进行操作并讨论交流:滑块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越远,受到的阻力越小,反之,受到的阻力越大;滑块的质量越大,从斜面上滑下时,前进的距离越远;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时,滑块前进的距离也不同;斜面的坡度不同,滑块前进的距离也不同;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等物体,使水平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滑块前进的距离也不同.2.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同一滑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保证滑块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别改变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记录实验数据,填写表格,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变化规律.实验记录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大.2.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师1.操场上的篮球架相对于地面处于什么状态?那是为什么?生:1.总是静止的,因为没有受到推力或阻力.师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否用实验直接验证?为什么?生: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能,我们周围不能找到绝对不受力的物体,只能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是错误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时对应训练.1.在帮助学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并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推理,得出规律: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从而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2.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比较困难,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践,用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在理解中掌握知识,效果会更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2.探究式学习: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主动探索物理规律。例如,设计实验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辆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的图片,询问学生:“汽车为什么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运动状态的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3.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物体运动状态的奥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讲解惯性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惯性的含义,如运动员跳远前的助跑。
3.分析外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实验设想。
在案例中,我们将结合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他人交流分享。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初二) (7)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初二) (7)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初二) (7)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2)明白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方法(3)明白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了解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看和实验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2)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观看法的单独使用无法完成科学探究活动(3)通过学习活动,锤炼学生观看、分析与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态度,了解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2)通过大量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教学设计1.利用矛盾冲突通过学生体会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爱好,最终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要紧是通过实验活动1与实验活动2的不同结论产生不同结论形成冲突。

引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通过实验活动3引导学生观看,分析阻碍不同现象产生的要紧缘故,然后通过实验活动4学生填写课本P100中表格,引出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利用伽利略理想课件的演示提出理想化思想,引导学生利用理想化模型推断物体的运动,〔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在现在推出结论,即能够明白得这抽象概念〕然后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接下来是把一系列的活动思路进行小结,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是来自实验推理、合乎逻辑的定律,即使如此由推理得出的结论也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火箭上天是最好的讲明;强调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一切〞、〝不受外力〞和〝总保持〞的含义,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描述。

利用实验活动5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讲明:物体运动的改变必须有外力的作用,不然要么就不动〔静止〕要么就一直运动下去〔匀速直线运动〕从中引出惯性。

实验活动6惯性实验〔估量时刻不够〕用媒体演示有关惯性的现象,演示利用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核心素养1、领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逻辑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总结事实,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方面要注意强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关闭了发动机的火车,虽然继续运行,但是最后也将停下来。

火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假如没有摩擦力的作用,那火车的运动状态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二、情景引入观察滑板车怎样才能前进?人推箱子,箱子前进,不推会动么?你还能说出那些类似的例子?小朋友玩滑板车路上奔跑的汽车滑冰运动滑雪运动思考以上例子说明物体要怎样才能运动起来?这说明力和物体运动运动有什么关系?答:物体受力才会运动,不受力运动就会停止。

这是真的吗?物体运动真的要力来维持吗?列车进站后,关闭发动机后虽然继续前行,但然后会慢慢停下来,火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摩擦力致汽车停下来。

假如没有摩擦力,那又会如何呢?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精品】.doc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精品】.doc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目标: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发现法
教学用具: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滑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推箱子”
,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组的猜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最后师
- 1 -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报告
学习目标:通过实验、然后合理外推、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器材:
- 2 -
- 3 -。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七章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七章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课题: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授新课课时:约2课时一、教材分析1、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也是初中力学的一个开端。

本课教材的特点是既注重科学探究,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把物理这门基础自然科学与历史、生活、社会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一次良机,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2、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尤其是“理想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3、教材特点:①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②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的理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斜面实验、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及推理,关注实验、分析、推理、“理想实验”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纠正对惯性的一些错误认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前辈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懈的探究历程,领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魅力,感悟科学道路的艰辛曲折。

(2)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讨论,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3)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理第2课时惯性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理第2课时惯性教案(新版)沪科版
性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3. 简答题:要求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惯性相关的问题。
4. 实验设计题: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运用牛顿第一定理进行解释和分析。
请大家认真作答,检测结束后,我会对大家的试卷进行批改,并及时给出反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
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扩展每一部分的内容,确保它们与教材和课程目标紧密相关。
七、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互动式学习:我在课堂上引入了更多的互动环节,比如提问、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情境教学:我尝试将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让他们更加认识到物理学的实用价值。
当堂检测:
下面我将给大家发放一份当堂检测的试卷,这份试卷包含了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检验大家对于牛顿第一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希望大家能够认真作答,诚实对待每一次检测,因为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是对我们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
试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选择题:主要考察对于牛顿第一定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六、学生学习效果
```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描述牛顿第一定理的概念,包括惯性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发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运用科学方法来验证牛顿第一定理,并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惯性现象。
3. 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并解决与惯性相关的问题,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的第1节,主要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本节课还会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能够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以及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牛顿第一定律。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定律的内容。

3. 科学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4.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5.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牛顿第一定律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意义以及实验结果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根据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答案:1. 牛顿第一定律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要么保持静止状态,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下教案7.1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下教案7.1

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方法。

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了解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观察法的单独使用无法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态度,了解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2.通过大量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法: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

学生准备:学案、小车、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古代人劳动的漫画,边播放边说,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不是我说的。

是这样吗?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漫画,人推着车子,汗流浃背,推车的人放下车,一边擦汗,一边叹气。

通过看漫画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学生活动:利用桌子上的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做实验: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沪科版

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认识惯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2)通过小组实验及推理,培养实验、分析、推理的能力,了解“理想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2)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重点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及内容。

(2)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引入:组织竞赛师:同学们,我们组织一场小小的竞赛,大家请看,球的上面放一枚硬币,球的下面放一只盒子,规则是用后面的球撞击前面的球,如果硬币落入盒外,就取得胜利,如果硬币落入盒内,则挑战失败。

总共只有两次机会。

有请哪位同学上来挑战。

女生:挑战失败。

我再请一位力气大男生挑战一下。

男生:挑战失败,谢谢两位的配合。

有点遗憾,又有点疑惑,有什么疑惑呢?生甲:为什么硬币不随球一起飞出去呢?生乙:如果小球不受力,能不能保持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呢?师:历史上也曾有过这样的争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不能,伽利略的观点是能。

那我们要证明这个观点正确还是错误用什么方法呢?这个实验的条件是没有力,现有的器材能否实现这种没有力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我们看从这个现象中能不能得到些启发:小车从斜面滑下,停下。

小车停下的原因是什么(阻力)如果我们掌握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也许能从中找到些规律。

活动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讨论这样几个问题:老师了解情况。

(1)小车在平面上运动运动距离的远近和哪些因素有关呢?(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应控制哪几个因素相同呢?(3)如何使初速相同?(4)如何改变阻力呢?(5)毛巾、棉布、木板它们的阻力大小关系如何呢?学生实验,老师指导。

2020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0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2课时惯性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正确解释惯性现象;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教具准备硬币、硬纸板、水杯、多媒体课件、展示台、生熟鸡蛋各一枚、象棋子、钢尺等。

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教师设疑: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那么是什么维持了物体的运动呢?为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惯性》这个课题。

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惯性演示1:如图所示,迅速击打硬币下的硬纸板,上面的硬币会怎么样?演示2:如图所示,用尺子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会怎么样?教师提问:(1)弹飞纸片的时候,硬币为什么没有飞出,而是落进杯子?(2)为什么打出下面的棋子,其他的几个棋子能够保持原来的状态?以四人为小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演示现象,积极展开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析实验现象:演示1:因为硬币原来是静止在硬纸片上的,当纸片飞出去时,硬币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硬币最后没有随硬纸片飞出去,而是掉进玻璃杯里。

演示2: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就会落在正下方。

教师总结: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关于惯性的几点理解。

多媒体展示:对惯性的几点理解:(1)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

(3)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

多媒体展示: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汽车转弯时,乘客倾斜;汽车急刹车,乘客向前倾倒。

学生分析:解释看到的现象。

(从“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变化情况”来分析)教师随时订正不准确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备课
时间
年月日
教学
目标
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论点,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本思路、主要推理过程和结论。

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3.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它的意义。

4.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

5.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理解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6.在探究中发展观察、分析、归纳、论证和表述信息的能力,推断结果的能力。

7.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影响,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教学重点
通过参与实验探究,提高分析与
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
惯性的理解。

理解惯性,用惯性解释
实例。

学习
难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纠正日常
生活中的错误概念,。

用惯性解释实例。

教学
准备
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任务一:
根据生活经验思考: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若不受
力,物体将怎样?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例举与亚里士多德观
点一致的生活经验:。

任务二:
自学教材第126页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伽利略的观点: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其运动
会是匀速的,而且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由伽利略的思想实验,你支持哪个观点?
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任务三:
设计实验:自学教材第126页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后,小组共同设计实验内容与步骤:
1、 2、 3、 进行实验: 1、根据你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任务四: 惯性及其理解 看书P128自助填写以下内容:
1、 惯性: 物体都有保持 或
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 。

2、 讨论:要想击中地上的目标,飞机应当飞到目标上空再投弹,
还是提前一段距离?为什么? 3、 理解:
(1)惯性是 物体固有的 ,惯性不是力。

(2)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是否受力,物体的状态,是运动或静止无关。

(3)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任务五:惯性现象及其解释
1、看书P129并自助迷你实验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2、 自助看书P129会解释图7—7、7—8、7—9。

3、 观看视频和图片讨论并回答下面问题: (1)、汽车启动时,人向什么方向倒,为什么? (2)、汽车刹车时,人向什么方向倒,为什么? (3)、汽车左转弯时,人向什么方向倒,为什么?
接触面
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大、较大、小)
滑块运动的距

s/m
粗糙的水平面 比较光滑的水平

很光滑的水平面
(4)、跑步时,被绊倒摔跤,为什么?
(5)、生活中,泼水、踢球。

任务六:惯性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1、观看图片“惯性造成的危害”(事故现场),对驾驶员和行人
提出友好的建议?
2、分析下列惯性现象的利弊:
(1)、拍打衣服除去灰尘。

(2)、跳高跳远要助跑。

(3)、洗手后用力甩去手上的水。

(4)、套紧锤头。

(5)、汽车安全带。

(6)、甩体温计。

(7)、汽车刹车后要滑行一段路程。

任务七: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与联系(选讲)
惯性:是指
惯性定律:是指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能保持两种状态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的缘故,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巩固练习P130作业1—4题。

板书设计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二、伽利略的观点:
三、牛顿第一定律
四、惯性及其理解
五、惯性现象及其解释
教学后记
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课型探究课
教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3)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教学重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本节主要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相对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因此,对于牛顿第一定律,我先引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让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正误,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解释,再通过演示实验一步不让同学们理解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并小组讨论分析理解惯性,然后在应用到实际生活实例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的结论是否正确?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演示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问题:推出的木块为什么会继续运动?从而引出本课
出示自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什么叫做惯性。

3、知道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清楚影响惯性的因素。

交流讨论
1、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认为:
2、根据图7-4实验过程思考
(1)整个实验过程应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2)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仔细观察演示实验1并思考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仔细观察演示实验2思考发现上述观点的错误
明确自学目标并根据自学目标掌握本节
(3))进一步进行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下车将会。

3、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_________。

4、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运动状态的原因。

5、看课文图7-7讨论交流:为什么锤头松了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
6、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重点点拨根据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对重难点点拨
畅谈收获引导鼓励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
当堂检测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D、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
是否受力无关
2、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止
B、改变运动方向
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D、做匀速直线运动
3、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分别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运动,小车最后都会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得到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由此可推理出: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

4、如图1(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l(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物体向运动
课后作业
同步探究----自我评价根据自学情况分小组交流讨论并完成相应题目
学生到黑板板书第(4)的完整过程,其他同学纠错或补充
学生总结本节的收获
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堂检测内容并上交批改
学生课下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3、推导实验 2、伽利略实验 4、惯性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