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第1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测
与
评
价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题
检测与纠错
(四)......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解说:在灭秦战争中,X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某某时,已是姗姗来迟。
学习难点
项羽直率粗犷与X邦胸有成府对比
自
主
研
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探究阅读思考: 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X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未为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X增、项庄曰'君王',X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
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练习册第48页
第4题
总结与升华
课后反思:
解说:项羽直率粗犷与X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精讲与点拨
(三)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鸿门宴》导学案 (含答案)
鸿门宴》学案一、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历史之父。
2.《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体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时代到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记帝王)、三十(记诸侯)、七十(记重要人物、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等)。
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 ”。
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二十四史”均以编撰。
3.文化常识关中:关以西,文中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山东: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座次: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为尊。
皇帝座位。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 ”,称臣叫作“北面”。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是坐东向西。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季父:。
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为、、、。
河北:河以北。
河南:河以南。
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的人。
再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二、文章内容概括按照“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概括《鸿门宴》中的小事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可用两字或四字总结)。
宴前:无伤项羽范增项伯张良刘邦项伯项王宴中:刘邦项王范增项庄项伯樊哙宴后:沛公张良项王范增刘邦三、解释文中重要实词1.旦日飨士卒2.贪于财货,好美姬3.急击勿失4.素善留侯张良5.鲰生说我曰6.距关7.毋内诸侯8.秦地可尽王也9.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0.且为之奈何11.君安与项伯有故12.秦时与臣游13.故幸来告良14.吾得兄事之15.张良出,要项伯16.沛公奉卮酒为寿17.约为婚姻18.秋毫不敢有所近19.籍吏民,封府库20.妇女无所幸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4.不如因善遇之2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27.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8.令将军与臣有郤29.项王、项伯东向坐30.亚父南向坐31.范增数目项王3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3.若属皆且为所虏34.臣请入,与之同命35.卫士仆地36.哙遂入,披帷西向立,37.瞋目视项王38.目眦尽裂39.项王按剑而跽曰4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41.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预习先锋我先行(一)、请放声朗读2遍,读通读顺课文。
标注生字、难字字音。
1、完成语文必修一《同步解析测评》积累运用第2题。
(二)、自主尝试翻译理解课文:圈点勾画课文注释,自行理解疏通文句,标注疑难词句。
(三)、概括故事情节。
(围绕题目提问,结合语段概括分析,用简洁的短语即小标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文言知识自主发现与归纳:1、关于通假字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4、词类活用:①完成课后第三题5、特殊句式:(五)写下自己的发现与质疑。
(如关于《史记》与司马迁,字词知识如通假字的规律,情节内容如刘邦为什么能死里逃生,人物思想性格等等)二、自主探究我能行(一)探究人物形象1、项羽具有哪些思想性格?(依据)2、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依据)3、张良、樊哙、范增、项伯等人任选其一分析。
(二)探究文章写作1、课文选段是怎样表现项羽思想性格的?(塑造刻画人物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技巧)2、本文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三)开放自主探究:(课后第四题)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的。
你认为呢?探究支撑材料:1、项羽自己总结: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逐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刘邦的评价总结: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课题《鸿门宴》开课地点科学楼梯教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故事情节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材分析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
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可通过对《鸿门宴》情节的解读以及穿插诵读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教学难点1、探究中国座次礼仪文化2、探究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如何尽量规避人生的失败教学方法图示法、课本剧、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饭局”导入,穿插图片。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
"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俗话说“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吃饭事小,设局事大”,有这么一个饭局改变了历史――《鸿门宴》。
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饭局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二、作者简介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
三、文中主要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刘邦集团项羽集团沛公(刘邦)项羽(项王)曹无伤(沛公左司马)范增(项王军师,亚父)张良(沛公谋士)项伯(项羽季父)樊哙(沛公之参乘)项庄(项羽堂兄)注:亚父,亚,次也,对之尊敬仅次于父季父,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季父即最小的叔叔四、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上人物的活动,理清全文故事情节宴会前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定策―项王许诺宴会中刘邦谢罪―项王设宴―(一起)范增举。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课时)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1—2段,整理文言知识。
2.鉴赏语言描写,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1—2段,整理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鉴赏语言描写,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
【学法指导】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注意积累文言知识,并注重对文言现象的归纳和整理,学习结合语境正确翻译文章。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
初任郎中。
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奋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记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年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资料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
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
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
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
6.《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积累文中活用、省略等文学现象。
第一课时导入(2分钟)一、楚汉相争背景二、本课学习内容:文常、第一二段。
自学(15分钟)一、司马迁《史记》约前145年至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阳夏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迁十岁能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得罪了皇帝,被判死刑,无钱赎身,只好接受宫刑出狱,忍受耻辱,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史记》体例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谱列。
书;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叙述诸侯国的兴衰、杰出人物的业绩。
列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学习文课文第一、二段1.翻译原文,不懂的看《学习辞典》,同时完成《阅·思·练》上第一、二段的挖洞练习。
2.一个组的同学笔译一句下面的句子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②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③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第一、二段中的事件,并思考一二段的作用。
事件:①(故事的开端)②(矛盾激化)③(矛盾出现转机)④作用:4、思考古人心目中的“义”(亡去不义,有功击之不义)的含义。
举文中的例说明。
互学(5分钟)对上面4道题存在问题的小组讨论解决。
生讲师讲(8分钟)评析(3分种)第二课时导入学习内容:第三段、第四段自学(20分钟)1.翻译原文,不懂的看《学习辞典》,同时完成《阅·思·练》上第三、四段的挖洞练习。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精品】
【目标择定】1. 掌握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的句式。
2. 分析人物性格,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习惯。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性格决定命运。
成功与失败,绝非偶然。
鸿门宴上,刘项两大集团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刀光剑影里,唇枪舌剑中,斗智斗勇下,未来的命运,其实已可窥一斑。
从课文中,你可品味出他们各自的性格吗?1.你所了解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吗?请具体谈谈。
2.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3.事在人谋,谋事在人。
谋士范增与张良各自有怎样的性格?4.不怕狼一样狡猾的敌人,就怕猪一样愚蠢的队友。
从项庄与樊哙、项伯与曹无伤各自的言行中,你看到了他们各自什么样的性格?5.决定成败的,决定荣辱的真的不仅仅是能力!项羽和刘邦,就是活教材。
从他们的言行中,你看到了他们各自什么样的性格?6.辩论:项羽放走刘邦,纵虎归山,是项羽的“妇人之仁”,还是他的“君人之度”?【再问再新】【助学资料】《鸿门宴》(电影)下载:/sc/ _doc/344 .htm第二部分必修①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填空《史记》全书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部,2.解释(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2).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听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且为之奈何?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6).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珍宝尽有之。
(7).去相去四十里。
脱身独去。
( ).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子臣。
复得见将军子此。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实词的用法,归纳文中词类活用的句子。
2找出并学习文中的判断句和宾语前置等句式。
3梳理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二、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三、学习难点: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及细节描写,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
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
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阳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
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
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
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公元前90年,司马迁逝世,终年56岁。
对于司马迁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课题《鸿门宴》开课地点科学楼梯教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故事情节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材分析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_年,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可通过对《鸿门宴》情节的解读以及穿插诵读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教学难点1.探究中国座次礼仪文化2.探究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如何尽量规避人生的失败教学方法图示法.课本剧.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饭局〞导入,穿插图片.”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俗话说〝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吃饭事小,设局事大〞,有这么一个饭局改变了历史--《鸿门宴》.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饭局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二.作者简介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三.文中主要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刘邦集团项羽集团沛公(刘邦)项羽(项王)曹无伤(沛公左司马)范增(项王军师,亚父)张良(沛公谋士)项伯(项羽季父)樊哙(沛公之参乘)项庄(项羽堂兄)注:亚父,亚,次也,对之尊敬仅次于父季父,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季父即最小的叔叔四.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上人物的活动,理清全文故事情节宴会前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定策-项王许诺宴会中刘邦谢罪-项王设宴-(一起)范增举玦-(一落)项王不应-(二起)项庄舞剑-(二落)项伯翼蔽-(三起)樊哙闯帐-(三落)王赐酒肉宴会后沛公逃离-张良留谢-亚父破斗-诛杀无伤五.合作探究探究一.《鸿门宴》之座次文化礼仪鸿门宴上,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这一描述看似寻常之笔,实则大有深意,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作用.举行宴会当是在室内,而不能在堂上.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刘邦的参乘樊哙得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于是冲入营帐,〝披帷西向立〞.樊哙地位比张良又下一等,此时他虽然〝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却仍然不忘规矩,不仅站立,而且〝西向〞.樊哙的〝西向立〞,正表明〝西向〞是最卑的位次.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藐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由此细节,可见项羽骄矜专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也可见刘邦忍辱屈从.顾全大局的雄心那么现代宴席座次又是如何安排的呢?桌次排列其一,居中为上.即各桌围在一起时,居于正中央的邢张餐桌应为主桌.其二,以右为上.即面朝正门,主桌右边的桌次高于主桌左边的桌次.其三,以远为上.即距离宴会厅正门远的桌次高于距正门近的桌次.其四,临合为上.即临近舞台的桌次高于距离舞台远的桌次.位次排列其一,面门为主.指在每张餐桌上,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居中位置为主位,主位右侧为主宾位.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安排主宾坐在主位,而请主人坐在主宾位.其二,右高左低.指在每张餐桌上,除主位之外,其余座位位次的高低应以该桌主人.其三,高近低远.指在每张餐桌上,距离该桌主人近的位次高,远的位次低.其四,各桌同向.指在举行大型宴会时,其他各桌的主位均应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探究二.有人说《鸿门宴》预示着刘项双方将来的成败,对此你怎么看?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多次拒绝范增诛杀刘邦的计谋)寡谋轻信,失判断能力;(被刘邦三言两语就忽悠过去)自矜功伐,有妇人之仁;(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听信刘邦,不应范增,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养奸贻患,胸无城府.(轻信项伯和刘邦之言)刘邦从善如流,知人善用(以商量的语气和张良对话,听从张良计策;听从樊哙计策逃离)能言善变,能屈能伸(对项伯像兄长一样对待,对于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不以为意) 机警圆滑,虚伪狡诈(对项伯和项王的一番话以及和项伯约为儿女亲家)见机能断,有奸必肃(出了宴会立即逃离,回去诛杀曹无伤)看一看,以下这些性格中你是否位列其中?脾气暴躁焦虑紧张忍耐忧郁钻牛角尖多疑嫉妒拖拉散漫这些在常人看似不好的性格是否就一定都会导致失败呢?性格没有绝对好坏之分,要善于发挥性格的长处,扬长避短,使身心愉悦,方能迈向成功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2.结合课下注解,翻译1.2段。
《鸿门宴》导学案1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鸿门宴》1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3、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学习重点难点:1、完成古汉语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句子成分省略等语法知识的积累。
教学手段: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者 (约前145—约前90),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背景介绍“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巨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下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1)教案
按剑而跽jì 参乘shèng 彘zhì肩
阅读与思 找考出文中含有成语的句子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找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 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成语探究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 今一者线。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项也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
诺
项
伯
项 羽
项
项
羽
伯
庄项 意项 在庄 沛舞 公剑
良张 樊 哙
张良于军门向樊哙告急
沛
沛
公
公
令
哙樊
张
张 良
良 留
谢
,
脱
身
独
去
曹 无 伤
沛公诛杀曹无伤
思考 :
一、理清结构层次,围绕 “鸿门宴”课文如何划分?
二、在故事中,刘、项阵营 分别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 是什么关系?
无伤告密
范增定计
宴
会 项伯夜访
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 说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 如功劳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人? 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
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通假 1字.距关,毋内诸侯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令将军与臣有卻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要项伯 6.因击沛公于坐
古今异 (古)崤山以东 (今)山东省
(古)不同寻常, 指意外的变故。
义1.沛公居山东时
(今)表程度副词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
(古)黄河以南 (今)河南省
《鸿门宴》导学案一等奖(一)(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添加标题
注重评价与反馈: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该注重评价学生的学 习成果,及时给予反 馈和指导,帮助学生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并加以改进。
导学案的评价方式与标准
评价标准: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内容:学习态度、学习 策略、学习效果等
导学案的目标与意义
● 目标: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 意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背景与目标
● 导学案背景与目标
● 背景: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鸿门宴》是经典的历史故事,对于学生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目标: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鸿门宴》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历史背景等知识,提高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技术融合:将导学案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 的学习体验。
跨学科整合:导学案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评价体系完善:建立更加完善的导学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 科学的评价。
导学案的未来发展策略与建议
强化导学案的个性化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设计更具针对性 的导学案,提高教学效果。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 安排、教学方法等, 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
利进行。
添加标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应该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通过问题 引导、资料查询等方 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
添加标题
加强课堂互动:在课 堂上,教师应该加强 与学生的互动,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并根据学生的 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第一课时)导学案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鸿门宴》(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③被动句珍宝尽有之(无被动标志)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皆为所虏矣④省略句为击(省介词宾语“之”) 破沛公军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⑤固定结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6、文中出现的成(熟)语:①鸿门宴:比喻暗藏杀机或另有阴谋的宴会。
②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⑤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训练案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C.沛公起如厕(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2、对下面加点人称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若入前为寿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公为我献之④吾属今为之虏矣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会其怒,不敢献A.②④/①③/⑤⑥B.④/①②/③⑤⑥C.④/①②③/⑤⑥D.③④/①②/⑤⑥3、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若入前为寿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4、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⑩常以身翼蔽沛公○11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2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1414此其志不在小A.①⑦○12/②⑤○14/③⑧/④⑥⑨⑩○11○13B.①⑦/②⑤○14/③⑧○12/④⑥⑨⑩○13/○11C.①⑦○12/②⑤/③⑧/④⑥⑨⑩○13○14/○11D.①⑦/②⑤/③⑧○12/④⑥⑨⑩○11○13/○145、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此天子气也B.吾属今为之虏矣C.亚父者,范增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1)目似瞑,意(神情)暇甚(2)项王受璧,置(摆设)之坐上(3)卮酒安足辞(推辞)(4)此亡秦之续(连续)而(5)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6)大礼不辞小让(谦让)(7)沛公起如(往)厕(8)沛公则置(安置)车骑A、(1)(3)(5)(7)B、(2)(3)(6)(8)C、(2)(4)(6)(7)D、(1)(4)(5)(8)7、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A、(1)因沛公于坐(2)不如因善遇之B、(1)故遣将守关者(2)君安于项伯有故C、(1)范增数目项王(2)瞋目视项王D、(1)沛公军霸上(2)度我至军中8、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同现代汉语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约为婚姻(2)沛公居山东时(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5)将军战河北(6)而听细说(7)张良入谢(8)再拜献大王足下(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A、(2)(5)不同,其余相同B、(3)(6)(7)不同,其余相同C、(4)相同,其余都不同D、全都不相同。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
6 鸿门宴本课话题——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
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
这就是团队不合作的结果。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歌德与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位伟大的诗人,也是同时代旗鼓相当的两位竞争对手。
在争霸诗坛的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朋友。
歌德在谈到他们的友谊时说:“像席勒和我这样的两个朋友,多年结合在一起,兴趣相投,朝夕晤谈,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两人如同一人,所以关于某些个别思想,很难说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
有许多两行诗是我们俩一起合作的,有时意思是我指出的,而诗是他写的,有时情况正好相反,有时他作头一句,我作第二句……”合作与竞争并不矛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正是两个人的友好竞争和团结合作,使两人同时成为了最伟大的诗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单调难成曲,群柱可擎天。
——徐特立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
——泰戈尔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要是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
——爱因斯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飨.士卒( ) 美姬.( ) 左尹.( )鲰.生( ) 卮.酒( ) 按剑而跽.( ) 玉玦.( ) 参乘.( ) 樊哙.( ) 目眦.( ) 刀俎.( ) 杯杓.( ) 【答案】 xi ǎn ɡ j ī y ǐn z ōu zh ī j ì ju é sh èn ɡ ku ài z ì z ǔ sh áo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答案】 1.“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2.“要”通“邀”,邀请 3.“倍”通“背” 4.“蚤”通“早” 5.“郤”通“隙”,隔阂,嫌怨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因⎩⎪⎨⎪⎧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2.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孙叔敖举.于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谢⎩⎪⎨⎪⎧ 哙拜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令张良留谢.4.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5.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使子婴为.相窃为.大王不取也军中无以为.乐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6.辞⎩⎪⎨⎪⎧卮酒安足辞. 未辞.也 大礼不辞.小让 7.故⎩⎪⎨⎪⎧故.听之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遣将守关者 8.幸⎩⎪⎨⎪⎧ 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9.胜⎩⎪⎨⎪⎧ 沛公不胜.杯杓刑人如恐不胜. 【答案】 1.连词,于是 介词,趁机 2.动词,举起 形容词,全,尽 动词,被推举 动词,发动 动词,攻占,占领 3.动词,感谢 动词,道歉 动词,兼道歉和辞别之意 4.动词,料想 名词,意图 名词,神情 5.动词,是 动词,做,担当 动词,认为 动词,作为 介词,替,给;动词,出,制定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6.动词,推辞 动词,告辞 动词,计较,讲究 7.连词,因此,所以 名词,交情 副词,特意 8.动词,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副词,表示敬意,对方所做的事情使自己感到幸运9.动词,承受得住 形容词,尽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________________ _____2.吾得兄.事之( )________________ _____3.常以身翼.蔽沛公( )________________ _____4.头发上.指( )________________ _____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________________ _____6.间.至军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7.沛公军.霸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8.沛公欲王.关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9.不可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10.籍.吏民( )________________ _____11.范增数目.项王( )________________ _____12.道.芷阳间行( )________________ _____1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________________ _____14.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 _____1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________________ _____1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________________ _____17.此其志不在小.( )________________ _____18.素善.留侯张良( )________________ _____19.秋毫不敢有所近.( )________________ _____20.拔剑撞而破.之( )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 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3.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4.名词作状语向上5.名词作状语像虎狼一样6.名词作状语从小路7.名词作动词驻军8.名词作动词为王,称王9.名词作动词告诉10.名词作动词登记11.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2.名词作动词取道13.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1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制止;使……进入,接纳17.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18.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19.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撞破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
高中语文 第六课 鸿门宴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六课鸿门宴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名词作状崐语和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2)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3)了解X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1)重点: “项庄舞剑”“樊哙入帐”两段。
(2)难点: 古汉语词类活用、名作状、句子成分省略等语法知识。
【学习内容】一导入请学生欣赏两首诗投影(一)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投影(二)大风歌(X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理解;提示:这首歌是X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X 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X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检查预习情况1 字词正音(1)飨xiǎng(犒劳) 鲰zōu(短小、浅陋) 卮zhī(酒器)戟jǐ(长柄兵器) 眦zì(上下眼睑的接合处)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彘zhì(猪) 俎zǔ(砧板)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2)本文的异读字: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欲间行(jiàn)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2 关于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高一语文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
富源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1 课题:鸿门宴学 习 内 容笔 记使用【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2、掌握善、故、幸、举、胜、如等实词的含义。
【学习难点】分析高潮部分的“三起三落”。
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1、作者与《史记》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
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
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
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最初称《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
记述了中国上自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50余万字。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2、了解背景公元前208年9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而刘邦统帅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刘邦“约法三章”,准备在关中称王,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无内诸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导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重难点)
【使用说明】
1基础案背景知识请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并在课上交流;升华案在预习基础上先总体把握课文内容,再重点研读一二自然段;巩固案要求当堂完成前5个小题,其余内容课外完成,并在下节课做交流。
2、建议一课时。
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预习交流3分钟)
背景知识链接:
司马迁《史记》楚汉之争
参考答案:
飨(xiǎng )姬(jī)卮(zhī)郤(xì)鲰(zōu)玦( jué)眦(zì)跽(jì)戮(lù)参乘(cān shèng)俎(zǔ)啖(dàn)3、整体把握全文(课堂交流2分钟)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自读文段2分钟,独立完成练习6分钟,展示点评
4分钟)
1、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
霸上
2、 (2)沛公欲王
.关中 (3)此其志不在小.
参考答案:(1)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
2)王:名词活
用为动词,称王,做王。
(3)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2、解释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使子婴为相 (2)为击破沛公军 (3)皆为龙虎 参考答案:(1)动词,做。
(2)介词,替。
(3)动词,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得.与项羽相见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
项羽曰(3)范增说.项羽曰 (4)财物无所.取 (5)沛公居山东..
时 参考答案:(1)得:能够。
(2)使:派,派遣;于,介词,对。
(3)说:读shu ì,劝
说。
(4)所: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构成名词性短语,
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5)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
地区,与现代汉语的“山东”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山东”指今山东省。
4、翻译下面句子。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大怒,说:(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5、文段分析思考
(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
答案:共记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
第二件事是
范增说羽。
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
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答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
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
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
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率真、火爆的汉子!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自读文段3分钟,独立完成练习8分钟,展示点评
4分钟)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距关,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参考答案:(1)具:通“俱” (2)距:通“拒”。
内:通“纳”。
(3)要:通“邀”
(4)倍:通“背” (5)蚤:通“早”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
驰之沛公军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4)秦地可尽王.
也 (5)君安与项伯有故. (6)项伯杀人,臣活.
之 (7)吾得兄.事之 (8)籍.
吏民,封府库 参考答案:(1)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友善。
(2)夜:名词活用作
状语,在夜里。
(3)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危急的事情;义: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于义。
(4)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统治。
(5)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
(6)活:
使动用法,使……活。
(7)兄: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8)籍:名词活
用为动词,登记,编造名册
3、 指出下面“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臣为韩王送沛公 (2)为之奈何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君为我呼入 (5)约为婚姻
参考答案:(1)介词,替。
(2)动词,处理,对付。
(3)前“为”,介词,替;后
“为”,动词,献出。
(4)介词,替。
(5)动词,结成。
4、 解释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为之奈何 (3)项伯杀人,臣
活之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参考答案:(1)动词,到,往。
(2)代词,这件事。
(3)代词,他,指项伯。
(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5、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 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
等待将军(的到来)。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变故。
6、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B 级)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是张良
献计。
这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被拉过去,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
公”张本,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
第三件事是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