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_基于房价收入比指标的测算

合集下载

最新北京市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最新北京市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北京市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一〕北京市住房保障制度开展情况在市委、市人大的指导下,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事业,紧紧围绕“住有所居〞目的,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24号文件精神,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总体思路,探究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积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住房保障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开展,为改善民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安康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市的根本住房保障立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1、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根本建立,为住房保立法奠定坚实根底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究,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构建起符合本市实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为住房保障事业标准有序推进提供了制度根据。

〔1〕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一是完善廉租住房管理政策,重新明确了廉租住房保障家庭收入、住房、资产准入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租赁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进步了廉租家庭的租房才能。

二是逐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2021年1月和2021年8月分别将廉租住房准入标准从人均月收入580元调整至697元、960元。

三是加大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力度,扩大实物配租范围,并实现“暗补〞变“明补〞,按照廉租住房本钱并结合市场租金程度确定廉租住房租金标准,根据廉租家庭收入程度计发租房补贴。

〔2〕改良和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严格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一是将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对象调整明确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资格审核中严格执行住房、收入、资产标准,加强准入管理。

二是合理确定建立标准,严格控制户型面积在60平方米左右。

三是明确了再上市交易年限,并采取进步补交土地收益比例、政府优先回购等政策措施,根本抑制了投机行为。

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本市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标准,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真正落实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在当前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住房保障政策成为了许多城市管理者关注的问题。

政策的实施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政策实施的角度,分析住房保障政策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问题所在,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政策实施背景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和城市建设不断扩大,住房问题成为了广大城市居民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住房问题对于许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物质问题,更是涉及到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多维度的综合性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实,政府开始加强对住房问题的监管,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二、政策效果评估1.保障性住房建设效果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住房保障政策的核心,其目的是为那些无力购房或无处居住的居民提供临时或永久居所。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北京为例,据市政府网站资料显示,自2006年以来,北京市共计建成了60万套保障性住房。

这些住房主要分布在市区和远郊区县。

这些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中居民的住房问题。

不过,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住房数量不够,住房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

这也需要政府进一步考虑。

2.租赁市场规范化效果最近几年来,政府开展了租赁市场的规范工作,国务院也颁布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住房租赁市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这些政策对于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海为例,2018年开始出台的一系列住房租赁制度标准,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

这也为租赁住房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而在租赁市场规范化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违约问题和价格走势等。

3.房价政策效果针对当前房价普遍较高,政府开展了多项措施,包括限购、限贷、调控等等,目的是调控房价并稳定住房市场。

这些措施对于控制房价有一定的效果。

以深圳为例,自2016年以来,深圳市采取了多项房地产政策,如首付比例提高、宅地供应释放缓慢、限价销售等,控制了房价上涨速度。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迁研究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迁研究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迁研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以来都是全国住房问题的焦点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和大量人口的流入,北京市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市政府不断推出住房保障政策,并逐步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措施。

本文将对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的变迁进行研究和分析。

1、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期:住房市场化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维持了计划经济的体制,住房配给制度是住房保障的主要方式。

然而,到了80年代初期,住房供给严重不足,配给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住房需求。

因此,政府逐步放开了住房市场。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住房的买卖、租赁等交易逐渐成为了家庭获取住房的主要方式。

2、2000年至2010年:全民住房保障计划为了解决居民购房难和租房贵的问题,2000年,北京市政府开始推出全民住房保障计划。

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政府补贴、住房公积金等方式,为社会各类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以此解决住房问题。

在该计划的推动下,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不断增加,建设了许多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同时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对住房市场的调控。

2005年,北京市政府推出的《北京市限价商品房办法》规定,所有限价房的销售价格最高不能超过同地段同星级的商品房销售价格的70%。

此举旨在解决住房市场炒作和价格上涨的问题。

3、2010年至今:限购政策及长租公寓2010年至今,北京市政府继续强化住房市场调控,并先后推出了“限购政策”和“长租公寓”等政策措施。

限购政策旨在控制外地购房者的投资需求,减少房价上涨的压力。

2011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商品房销售行为的通知》,规定除本市户籍居民外,一家核准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仅限购一套商品住房。

在某些区域和项目,限购政策更加严格,需要检查购房人是否满足本市购房条件和名额限制等。

长租公寓则是北京市政府近年来推出的住房保障新方式之一,旨在逐步缓解居民的租房压力,提高租房者的保障性住房水平。

长租公寓通常是政府或房地产企业投资兴建的公寓,出租期限较长(至少一年),租金相对稳定,并且享有一定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住房保障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分析

住房保障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分析

住房保障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住房问题一直是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保障政策。

然而,执行效果如何,是否真正满足了市民的需求,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分析。

一、政策背景及出台目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改善住房条件,保障市民基本居住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政府通过提供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方式,帮助中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就业的稳定发展。

二、政策执行情况分析1. 廉租房供给不足问题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市场需求巨大,廉租房供给存在一定的问题。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加强规划和建设,保障廉租房的供给量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改善廉租房的质量,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2. 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公正性问题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一些地区存在着权力寻租、关系优先的现象,导致一些有需要的人未能获得公共租赁住房。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确保公共租赁住房的公平公正分配,真正让有需要的人受益。

3.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和维护问题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和维护是政策执行的重要环节。

政府需要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的监管力度,加强日常的维护和修缮工作,确保住房的安全和环境的卫生。

4. 住房供应结构问题政府应当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对于年轻人和新毕业生来说,应该提供适宜的租赁型住房;对于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群体,则可以加大购房政策的支持力度。

只有确保供应与需求相匹配,才能真正解决住房问题。

三、政策执行效果评估1. 改善住房条件通过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

他们能够以较低的租金或者房价在安全、舒适的条件下居住,这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2. 稳定社会和就业住房保障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就业的稳定发展。

如果没有住房问题的解决,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无法找到适宜的住房而选择离开当前的城市,这对于城市的稳定和就业的稳定将带来负面影响。

对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基于房价收入比指标的测算

对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基于房价收入比指标的测算
租 ,实物 房 源不 足 时 ,可采 取 租 房 补贴 方 式 过渡 。
问时指 出:我们 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 关注穷人 ,关注弱势群体 ,因为他们在社会中是多 数 。而对这大多数在城市买不起房子的穷人来说 , 解 决居 住 的最好 办法无 疑是 租房 。虽 不能保 证 “ 人 人有房产” ,但要保障 “ 人人有房住” 。美国长期以 来的房屋 自有率也不过7 %左右 ,因此对最低收入 0 户 、低收入户及中等偏下收人户的住房保障之道还 应是大力发展租赁型保障房 ,把这三类群体都归人 租赁型保障房范围之内。廉租房对财政支持的需求 力度过大,不适宜广泛普及 ,本文建议大力发展公 共租赁房 ,根据家庭收入状况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 来定价 ,这样既能保证收回建设及管理成本 ,又能 对买不起房的家庭提供租房福利。由于房屋的特殊 性 ,不能将 其 简单地 归 于商 品 ,而应 当实 行必要 的 政府干预及保障。无论是像美国那样给租房人提供 补贴 ,还是像我 国这样提供房补或给限价房、经济 适用房开发商提供优惠,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政府干 预 ,既然干预,何不直接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 ,把 令 “ 居者有其屋”视作政府的法定责任,允许地方 政府建造或购买社会出租房。把廉租房 、公租房等 均归入公共租赁体系 ,实行 由政府 、社会和企业多
以20 年底北京 市非农业3 3 万户 、各收入户数 备支付能力的中低收入户已被排除在外 ,而完全不 08 6. 9 约占总户数比例均为2 % 0 计算 ,北京市各收入户数 具备购房能力的低收人户却被包含在内。北京市规 约为7 . 2 万户 。假使考虑 到灰 色收入等 因素 的存 划在20 年~ 00 8 08 2 1年建设经济适用房4 0 8万平方米 , 在 ,略微调高国际公认标准上限到7 O . ,则可勉强 以经济适用房成套建筑面积约为6 平方米 ( 5 0 北京市 把所有高收入户算在商品房承受范围内,此外还有 四类居民户需要政府提供住房保障。 就限价房而言 ,20 年北京市限价房房价也高 08 达50 元~ 6 0 平方米不等 ,若 以北京市20 年 90 60 元/ 08 规定经济适用房成套使用面积限定在4 ~ 0 0 8平方米

住房保障政策与实施效果的评估

住房保障政策与实施效果的评估

住房保障政策与实施效果的评估住房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了解该政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和改善程度。

一、政策背景和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问题逐渐突显。

面对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与有限的资源,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

这些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人民群众的住房权益,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并促进住房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二、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住房保障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贷款、租金补贴和住房供应调控等。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加大住房保障工作的力度。

一方面,加大了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分配力度,通过补贴和优惠政策,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居住权益;另一方面,通过贷款补贴和租金调控等方式,降低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负担。

三、实施效果评估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程度不仅体现在政策的广度,也反映在政策的深度上。

在政策的广度方面,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住房保障工作,并逐步扩大保障范围。

这使得更多的人群能够享受到政策的惠及,提高了整体居民的住房保障水平。

在政策的深度方面,政府着力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

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租金补贴等措施,大幅度降低了低收入家庭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居住条件。

同时,住房贷款政策的实施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购房渠道和便利条件。

这些措施共同推动了住房市场的稳定发展,提高了居民的住房安全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尽管政府加大了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但供需仍然存在一定的失衡。

部分地区的公共租赁住房供不应求,难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另一方面,住房贷款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些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方面存在不合规行为,导致了一些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与效果评估案例研究

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与效果评估案例研究

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与效果评估案例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难题,不少国家制定了各种住房保障政策,并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来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

然而,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与效果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

本文将通过对某国家住房保障政策的案例研究,探讨其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案例研究所涉及的国家是XX国,该国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低收入人群住房困境。

为了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XX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

首先,XX国政府设立了住房保障专项基金,用于提供贷款和补贴等形式的资金支持。

这一基金的设立,使得低收入人群可以通过贷款购买或租赁适合自身条件的住房,同时还可以享受一定的补贴,减轻经济压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住房保障项目,通过与开发商合作等方式增加住房供应。

其次,在住房建设方面,XX国政府加大了对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和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入。

政府不仅提供土地资源支持,并且为开发商提供相应补贴激励,以降低房屋建设成本,从而降低住房价格。

这些保障性住房项目主要面向低收入人群,通过租金补贴和价格优惠等方式,为他们提供了相对稳定和经济实惠的住房选择。

此外,XX国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居民的住房保障力度。

针对农村住房困难,政府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计划,改善了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

通过改造旧房或提供补贴用于建设新房,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整体而言,XX国的住房保障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政策实施后,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购买力大幅提高,租金负担得到缓解,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政策还有效促进了住房市场的发展,增加了住房供给,有效缓解了城市住房紧张现象。

然而,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政策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以满足住房需求的激增,导致部分低收入人群仍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与效果评估案例研究

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与效果评估案例研究

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与效果评估案例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问题成为了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人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各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

本文将以中国的住房保障政策为例,对其落地情况以及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一、住房保障政策的背景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住房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后,许多城市出现了住房供给不足、价格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旨在通过调整住房供需关系,解决住房问题。

二、住房保障政策的内容中国的住房保障政策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适用房政策:针对收入较低的家庭,政府通过补贴或优惠方式,帮助他们购买适用房,以解决住房问题。

2.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为租房人群提供价格较为合理的租赁住房,以缓解租房市场的压力。

3. 农村住房改善政策:通过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增加农民的住房舒适度。

以上政策只是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冰山一角,政府还通过土地供应、贷款优惠等方式,促进住房供应和改善。

三、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情况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地情况总体上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

政府通过购地、建设等方式,积极增加了住房供应量。

以经济适用房政策为例,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同时,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也在许多城市得到了贯彻实施,为租房人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住房保障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执行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政策的落地时间较长。

其次,政策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漏洞,部分人群仍然无法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带来的福利。

此外,由于城市住房价格涨幅较大,导致在一些热点城市,住房保障措施的效果相对较弱。

四、住房保障政策的效果评估针对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效果,研究表明,政策整体上确实提高了住房保障水平。

新建的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解决了一部分人的住房需求,有效缓解了住房问题。

北京市保障房发展现状与有效供给的政策思考

北京市保障房发展现状与有效供给的政策思考

北京市保障房发展现状与有效供给的政策思考作者:王敏来源:《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7年第10期摘要:北京市作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排头兵和风向标,现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多层次、分梯度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基于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演进,梳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基本情况,从住房保障政策逻辑、保障性住房供应思路和结构变化、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等方面总结出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特点。

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都是在充当房地产短期调控的工具,受住房市场波动及商品住房政策影响较大,既不是由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求量决定,也缺乏稳定的供应机制。

对此提出,将住房保障制度嵌入到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构建中,改变“相机抉择”的随意性和不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北京,住房保障,保障性住房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138-(2017)10-0048-58 收稿日期:2017-08-30北京作为首都,是国内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完善的城市功能、集聚的公共资源以及充分的就业机会,使北京成为常住人口增速最快的城市。

2016年末北京常住人口达2172.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11.7万人。

人口的快速膨胀、稀缺的建设用地等因素,不断推高北京的住房价格。

从1998年全国房改启动以来,北京住房价格的波动也呈现出与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相一致的趋势,表现为“上涨-调控-平稳调整-新一轮的上涨-新一轮的调控”的循环。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稳增长”和“去库存”的政策诉求下,中央采取了宽货币、降首付和财税支持,地方采取了财政补贴、农民工市民化、公积金政策调整、棚改货币化安置等一系列措施。

然而,2016年政策执行反馈出总量库存压力大、区域住房价格分化等信号,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恶化,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艰难,呈现出中国住房市场高空置率与不可负担共生的结构性矛盾。

北京在这一轮房价上涨的过程中,居民有效支付能力进一步恶化,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全国30省房价收入比排行榜》,2015年北京房价收入比14.5,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中房智库发布的40个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显示,2016年北京房价收入比为19.32。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应加大力度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应加大力度

中国房地信息3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应加大力度日前,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新建住房1.23亿平方米。

其中规划安排经济适用住房1500万平方米(含廉租住房150万平方米)、“两限房”1500万平方米,共计3000万平方米,占住房总量的24.4%。

近期公布的“北京市2008年住房建设计划”中明确承若要建50万平方米廉租房、3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450平方米两限房。

在此之前经济适用房虽说是建给中低收入者的,在实施中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中高收入者手中,并成为最“适用”的投资工具。

今年住房建设计划的公布和新的管理办法的出台,给高房价重压下的老百姓带来了改善住房的希望和憧憬。

政府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者和负责人,目前重要的任务是年度计划的落实和低收入百姓住房条件的切实改善,同时要考虑政策措施和制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延续性。

在新的制度框架下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却不能不让人思考。

第一是保障性住房的选址问题。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配建方式,即在商品房地块上配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一种是集中建设方式,即由区县政文/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邢亚平高欣欣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的前提就是准确判定中低收入者,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北京市可借鉴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个人信用体制,建立全市的个人信用体系。

0府选择独立地块集中建设。

集中建设地块的选址对区位、交通、配套设施等都有一定要求,离城太近了拆不起,太远了住不起。

虽说北京市制定了保障性住房的用地规划,但具体实施起来操作难度很大。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建设区域是近郊区,但是近郊区可利用的国有土地很少,目前北京市列入保障性住房重点建设项目的原土地——国有企业多半属于倒闭或是濒临倒闭的企业,占有面积小、债务负担重、退休职工多等的特点,作为保障性用地的难度极大。

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分析近年来,住房问题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解决住房问题,各地区纷纷推出住房保障政策,旨在提供可负担的住房,并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然而,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聚焦于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住房保障政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提供可负担的住房,政府可以刺激住房市场的需求,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同时,住房保障政策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的增加,增加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此外,住房保障政策还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福利,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住房保障政策有助于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缩小贫富差距。

通过提供可负担的住房,政府可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基本的居住条件,使社会各阶层的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住房权益。

住房保障政策还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对于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单身父母和残障人士等,住房保障政策可以提供额外的关怀和支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后,从环境角度来看,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住房保障政策可以鼓励低能耗、低排放的建筑设计和使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住房保障政策可以推动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通过提供可负担的住房和改善居住环境,住房保障政策还可以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绿色发展行动。

综上所述,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要实现住房保障政策的最佳效果,还需充分考虑政府的筹资能力、市场的反应和居民的需求等因素,并采取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措施。

只有通过持续的改进和调整,住房保障政策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住房保障政策落实效果评估

住房保障政策落实效果评估

住房保障政策落实效果评估近年来,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保障政策。

本文将对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住房保障政策的背景和实施情况住房保障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提供安全、适宜的居住环境。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公租房保障、廉租房建设、住房补贴等。

在住房保障政策的推行下,我国住房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公租房保障政策为无房或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可负担的居住条件。

其次,廉租房建设为一些中等收入家庭提供了较为便宜的住房选择。

此外,住房补贴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家庭的压力。

然而,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公租房资源不足,需求远大于供给。

其次,一些住房保障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理想,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再次,住房购买力不断下降,让一些家庭难以负担购房成本。

二、住房保障政策的评估1. 公租房保障政策的评估公租房保障政策旨在解决无房或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

但现实中,公租房资源严重不足,需求远大于供给。

因此,公租房保障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公租房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一些人通过关系和金钱等手段获取公租房的机会,导致有需要的人无法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另一方面,公租房小区的建设和管理存在问题,一些小区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因此,改善公租房的分配机制和提高小区建设质量成为了当务之急。

2. 廉租房政策的评估廉租房政策是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可负担的住房选择。

然而,廉租房的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廉租房项目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廉租房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导致一些住户不满意。

因此,加大对廉租房项目的建设力度、改善管理和维护机制是必要的。

3. 住房补贴政策的评估住房补贴政策在缓解一些家庭的压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该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住房补贴标准不尽合理,不能真正满足受助家庭的需求。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迁研究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迁研究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迁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住房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居民的热点问题。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住房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北京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并在不断变迁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本文将对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的变迁进行研究,探讨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

一、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北京市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这一阶段的政策主要以保障城市职工的住房权益为主,政府通过租赁、贷款以及商品房等方式,向城市职工提供住房保障。

然而在这一阶段,政府的住房保障政策主要还是依托于国有经济体制,政府出面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分配和计划经济手段。

1990年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淡化,北京市的住房保障政策也出现了转型。

在这一阶段,政府逐渐意识到市场机制在住房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政府开始推出了一系列住房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住房建设,同时开始尝试引入住房金融和住房市场。

1998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住房市场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鼓励多主体参与住房供应、推行住房按揭贷款和修订住房赠送政策等一系列市场化举措。

这一阶段的政策转型,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问题,也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住房保障政策奠定了基础。

2000年代初至2010年代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住房市场的快速发展,北京市的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

在这一阶段,政府开始加大力度,在住房保障政策上进行多方面调整和完善。

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就陆续出台了多项住房保障政策,包括推行住房限购政策、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等,目的在于调控住房市场,遏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

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与评估

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与评估

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与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不断膨胀,住房问题已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

本文将探讨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与评估,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一、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住房保障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上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这些政策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租金补贴:租金补贴是一种常见的住房保障政策,通过给予低收入人群一定金额的租金补贴来减轻其负担。

该政策旨在确保低收入人群能够支付得起合理的租金,改善其居住条件。

2. 低价住房供应:政府通过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方式,提供价格较低的住房供给。

这些住房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负责管理,面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租赁或购买机会。

3. 住房贷款补贴:为了解决中等收入群体购房困难的问题,政府可以设立购房贷款补贴政策,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提供帮助。

4. 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是一种由雇主和员工共同缴纳的一种住房储蓄制度。

员工在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同时,可以享受利息回报,并在需要购房时借助公积金贷款。

二、住房保障政策的评估实施住房保障政策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住房保障政策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保障对象的覆盖情况:评估住房保障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政策的受益人群。

通过对政策受益人的调查和统计,可以了解政策覆盖范围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2. 资金使用情况:评估住房保障政策是否得以有效实施,需要对政府投入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检查。

包括政府投入的规模、渠道、使用效果等方面的评估。

3. 住房质量与居住环境:住房保障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住房质量和改善居住环境。

评估应该侧重于住房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以及住房区域的安全、便利性等因素。

9258 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效果评估研究

9258 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效果评估研究

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效果评估研究引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其房地产市场更是牵动着大家的心。

为遏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那么这些政策真的有效吗?本文就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调控政策的出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也因此开启。

北京市政府也开始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包括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四项措施。

这些措施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上涨,让市场保持稳定。

限购政策限购政策是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

2010年,限购政策开始受到持续性的重视。

截至2021年6月,北京限购政策已经执行了整整11年了。

经过十一年的时间,限购政策是否真的有效了呢?首先,从总量上看,限购政策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限购政策规定了购房者的家庭和个人购房次数和购房面积的限制,有效地减少了购房需求。

从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数据来看,北京限购政策使得房屋销售量呈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也直接导致了房价的下跌。

但在实践中,限购政策并不是万能的,其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

限购导致的购房困难也让远离北京的外在用户更加难以解决。

同时,限购还会导致部分购房者出现虚假离婚、买房人假离婚等恶劣现象。

同时,当市场行情逆转,限购政策的效果就不再明显了。

限购的长期执行,也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转移了,由住房居住向了投资方向,从而形成了房地产的板块效应。

限制房贷政策除了限购之外,北京还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房贷政策。

首先,房贷利率的调节。

2017年8月,北京市将首套房贷款利率下调5%。

另外在机构购房方面,从2018年1月18日,全面停发全款个人购房资金,在2018年12月30日,给予部分机构购房资金并做出奔赴各地的限制。

这些限制房贷政策的出台可以有效控制房价上涨的现象。

同时,对于投资者或投机者,限制房贷也会带来较大的压力和限制,不宜轻易购买房产。

北京市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限购政策绩效评估

北京市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限购政策绩效评估

北京市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限购政策绩效评估韦靓【摘要】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city housing prices have also shown a sharp rise in the trend from the normal track of the price fluctuations,greatly increasing the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cost ofliving.Taking the capital city Beijing as an example,the housing prices have increased far more than expected.According to economic theory,using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statistics in the recent years to establish the regression model can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housing prices in Beijing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purchase policy carried out by Beijing government in February,201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房价也呈现出急剧攀升的态势,脱离了正常的价格波动轨道,大大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

以首都北京为例,房价的上升幅度远远超过预期。

在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近几年北京房地产行业的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可以对影响北京房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对北京市政府2011年2月出台的“京八条”限购政策进行绩效评估。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2(000)024【总页数】4页(P140-143)【关键词】北京;房价;影响因素;限购;绩效评估【作者】韦靓【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35虽然距离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开始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但是金融泡沫依然没有完全消除,世界金融市场仍处在波动中。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革及其评价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革及其评价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革及其评价摘要简要回顾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的历史沿革和实施情况,分析了新出台政策的主要变化,并对其做了评价,认为保障性住房在具体管理办法上取得诸多进步,包括细化准入标准、完善审核程序、规范建设方式和严格运行管理等。

但尚有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住房保障;政策;变化;评价住房问题是北京市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是将公共资源公平、合理、高效地配置给低收入群体、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关键。

一、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沿革1998年,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开始经济适用房建设,政府提供减免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的优惠政策,限定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2000年,《北京市城镇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出台,规定本市城近郊区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含)以下的,并且是无房户或现住房面积未达到本市规定的住房补贴面积标准的未达标户,可购房。

2004年《关于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住满5年的,补交综合地价款后可以按市场价格出售。

2005年,因奥运、古都风貌保护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城市拆迁户大量增加,房源不足,北京经济适用房定向安置拆迁户,不再面向普通市民销售,普通市民可以购买二手经济适用房。

截至2007年2月底,全市批准集中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52个,总规模约2600多万平方米,累计开工219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解决了约19万户家庭的住房问题。

廉租房政策的实施起始于2001年,8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具有本市户籍,人均住房面积低于7.5平方米的最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请廉租房解决住房困难。

廉租房以租金补贴为主,即发放现金补贴由最低收入家庭自行到市场租房。

房价收入比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和全国整体数据的分析

房价收入比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和全国整体数据的分析

房价收入比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和全国整体数据的分析谭峻;赵妍【摘要】研究目的:探讨房价在怎样一个区间内表示市场是健康的。

研究方法:金融部门对个人还款比例的限额与购房模型。

研究结果:适合中国城镇普通居民家庭的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为2.9—7.6。

研究结论:全国整体的房价收入比并未明显攀高,但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超越了警戒区域。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fine an interval of housing price in which the market could be considered as healthy. The method used is the housing-price-to-income ratio(HPIR)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asonable HPIR interval is between 2.9 and 7.6 in Chin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ational HPIR basically was within the reasonable interval in the last several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cities, such as Beijing, the HPIR is beyond the reasonable interval.【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年(卷),期】2012(026)009【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不动产经济;房价收入比;住房价格;收入水平;合理区间【作者】谭峻;赵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北京10087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1001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1 前言房价收入比是衡量居民住房价格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

谈理性看待当前北京市房价收入比偏高现象

谈理性看待当前北京市房价收入比偏高现象

谈理性看待当前北京市房价收入比偏高现象摘要:房价收入比是目前国际上通常用来衡量城市房价水平、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综合指标。

文章通过计算房价收入比,对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水平进行理性判断,着重剖析住宅价格过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缓解途径。

关键词:房价收入比;住宅价格;保障性住房20XX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房改以来方向最明确、力度最大、手段最丰富的一轮政策调控。

虽然在“限购令”和限贷政策出台之始,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曾一度被抑制,但政策效果很快被逐步消化,住宅市场价格再度走高,全年价格同比涨幅高达40%。

价格的持续快速攀升,政策效果的不尽人意,引发社会各界对北京市住宅市场健康发展的担忧,住宅市场价格泡沫有多严重、房价涨幅是否超越了城镇居民购房承受能力等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房价收入比作为国际通用的衡量房价合理性和城镇居民购房能力的指标,对分析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制定相关政策建议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北京市房价收入比分析(一)国际上房价收入比情况介绍房价收入比是反映某国或某座城市居民购买商品住房的能力及其住宅市场供求关系的一个指标。

联合国人类住区(生境)中心所发布的《城市指标指南》中将房价收入比定义为:“居住单元的中等自由市场价格与中等家庭年收入之比”。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Andrew Hemer提出发展中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应该在3倍-6倍之间。

从国际经验看:发展中国家的房价收入比普遍较高。

根据1998年世界银行对96个国家房价收入比的统计,家庭收入在4000美元以下的国家,房价收入比基本上高于9,家庭收入在4000美元以上的国家房价收入比基本在6倍以下。

发达国家特大型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较高,其房价收入比均值都在10倍左右。

住房自有率较高的地区房价收入比普遍较高,一些西欧、北欧国家(如匈牙利、保加利亚),其住房自有化率只在30%左右,房价收入比在2倍-3倍,而部分东欧国家,其住房自有化率却高达90%以上,房价收入比普遍较高,个别地区甚至达到25倍-3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宅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它是考察城市居民购房能力的一个通用指标。

此数值高,意味着城市居民购房能力强;此数值低,意味着城市居民购房能力弱。

在现今商品房价格逐年攀升,远远超过普通民众购房能力的时候,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住房保障政策,从而确保“人人有房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反映各收入阶层购房能力的房价收入比指标的测算来检验北京市现有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期对住房保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依据。

一、房价收入比的计算方法通常采取不同计算口径,能得出不同的房价收入比数据,这些数据之间是否可比,仍然存在不少争议。

如1992年《中国:城镇住房改革的问题与方案》中使用60平方米作为具有平均收入的家庭所分配的住房面积;而李晓林则使用50平方米作为户均住房建筑面积计算房价收入比。

国内许多学者在计算家庭收入时通常采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乘以家庭平均人数得到的平均家庭收入,这不同于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收入中位数或中等家庭收入。

有人提出,在贫富悬殊的国度,采用中位数不利于反映各收入阶层的购房能力;同时又有人置疑按照平均数计算的房价收入比,因为市场上很难找到仅供一人住的20平方米左右的可销售住房。

宫春子使用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数据,计算出了2007年京、沪、穗、深四地房价收入比均达到10以上,得到比国际标准高出了2倍多的结论。

面对如此高的房价,使用更有说服力的计算方法,合理确定各收入阶层的房价承受能力,并根据不同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成为化解住房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之选。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针对房价和收入计算口径中存在的问题,使用住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新房房价收入比。

引入家庭人口数作为中间变量,虽不进入最终计算,但却能与城镇人均建筑面积一起构成家庭住宅总建筑面积,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起构成城市居民家庭总收入,克服了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缺陷。

对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基于房价收入比指标的测算高峰图1北京城镇居民各收入阶层不同类型住房的房价收入比(2008年)本文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如下列公式所示:房价收入比=住宅价格家庭年收入=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家庭人口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人口数=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本文比较认同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房价收入比在4~6倍以内为合理标准,认为房价若超过了收入的6倍,即超过了老百姓的住房支付能力。

二、各阶层收入户的住房保障实施效果下面按照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4~6倍的标准检验北京城市居民各收入阶层的房价收入比现状,进而检验各梯度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

由图1可以看出,2008年北京市高收入户房价收入比已高达7.2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6倍的标准,考虑到《北京统计年鉴》对收入阶层划分没有天津等地详细的现状,也许仅有身处高收入户中的最高收入户才能负担得起如今的高房价。

也难怪许多人感叹:房价越涨越高,已与普通百姓无关。

若以2008年底北京市非农业363.9万户、各收入户数约占总户数比例均为20%计算,北京市各收入户数约为72.8万户。

假使考虑到灰色收入等因素的存在,略微调高国际公认标准上限到7.50,则可勉强把所有高收入户算在商品房承受范围内,此外还有四类居民户需要政府提供住房保障。

就限价房而言,2008年北京市限价房房价也高达5900元~6600元/平方米不等,若以北京市2008年开盘的万科红狮限价房房价为6200元/平方米代入重新计算,可知中高收入户房价收入比约为6.26,勉强位于标准范围之内;中等收入户房价收入比约为8.14,收入相对房价已远远落后,说明中等收入户已远远超出限价房可提供的保障范围,更不要说中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了。

2008年开始实施并延续至今的《北京市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规定:限价商品住房供应对象为本市中等收入住房困难的城镇居民家庭、征地拆迁过程中涉及的农民家庭及符合规定的其他家庭。

这就意味着勉强有限价房支付能力的中高收入户被排除在外,而不具购房能力的中等收入户却被包含在内。

假设符合收入限定标准的中等收入户确有购买需求,则全市共需限价房约72.8万套。

按照北京晚报2008年11月的报道,北京市2008年~2010年限价房规划总建设规模为1200万平方米,若以限价房成套建筑面积约为80平方米(北京市规定限价房成套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计算,可知近3年全市可开工建造限价房约15万套,仅占符合限定资格需求量的21%。

就经济适用房而言,以西红门经济适用房价格约4800元/平方米计算,这仅能为中高收入户(房价收入比约为4.85)及勉强为中等收入户(房价收入比约为6.30)提供保障。

但2008年开始实施并延续至今的《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指出: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这就意味着勉强有经济适用房支付能力的中等收入户和仍然不具备支付能力的中低收入户已被排除在外,而完全不具备购房能力的低收入户却被包含在内。

北京市规划在2008年~2010年建设经济适用房480万平方米,以经济适用房成套建筑面积约为60平方米(北京市规定经济适用房成套使用面积限定在40~80平方米以内)计算,可知近3年全市可开工建造经济适用房约8万套,仅占符合限定资格需求量的11%。

就廉租房而言,2008年实施并延续至今的《北京市城市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配租管理办法》规定:在户籍、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收入、家庭资产方面均符合规定的老人、严重残疾人员、患有大病人员和承租危房及面临拆迁的家庭可以申请实物配租,实物房源不足时,可采取租房补贴方式过渡。

由此可见,廉租房的保障范围基本限定在了拆迁户和仅占低收入户中一小部分的最低收入户,就算完全无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户中的大部分也都被排除在外了。

而且北京市规划2008年~2010年廉租住房建设规模仅有120万平方米,若以一居室维持在35平方米以内计算,则需建造廉租住房3.4万套,仅占需廉租房保障的低收入户群体的4.7%。

可见,目前的高房价和现有的住房保障政策造就了北京市的如下几个阶层:一是勉强承受高商品房价的高收入户;二是没能力承受商品房价、有能力承受限价房但不允许购买限价房的中高收入户,形成“产权型保障房夹心层”;三是没能力承受限价房、有能力承受经济适用房但只允许购买限价房的中等收入户,形成得不到租房保障和买房能力缺失的“产权型兼租赁型保障房夹心层”;四是没能力承受限价房、经济适用房但被允许购买,不允许租赁廉租住房的中低收入户,形成“租赁型保障房夹心层”;五是完全不具备产权房购买能力、也不被廉租房保障的大部分低收入户和少部分廉租房保障户。

在目前这种状况下,“产权型保障房夹心层(中高收入户)”和“租赁型保障房夹心层(中低收入户)”及位于两者之间进退两难的中等收入户,便构成了规模庞大的夹心层。

三、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北京市各收入阶层房价收入比现状分析北京市现有住房保障政策,可知北京市目前的住房保障实施状况虽优先于全国大部分省市,但保障力度还远远不够,限价房及经济适用房只能对负担不起这类产权房的住户提供,同时也滋生了有能力购房者突破管理漏洞越权购买、管理者借机寻租的行为;廉租房仅对最低收入户有住房保障。

因住房保障政策不当,致使城市中形成了队伍庞大的夹心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增加租赁型保障房供应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社会中是多数。

而对这大多数在城市买不起房子的穷人来说,解决居住的最好办法无疑是租房。

虽不能保证“人人有房产”,但要保障“人人有房住”。

美国长期以来的房屋自有率也不过70%左右,因此对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及中等偏下收入户的住房保障之道还应是大力发展租赁型保障房,把这三类群体都归入租赁型保障房范围之内。

廉租房对财政支持的需求力度过大,不适宜广泛普及,本文建议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根据家庭收入状况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来定价,这样既能保证收回建设及管理成本,又能对买不起房的家庭提供租房福利。

由于房屋的特殊性,不能将其简单地归于商品,而应当实行必要的政府干预及保障。

无论是像美国那样给租房人提供补贴,还是像我国这样提供房补或给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开发商提供优惠,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政府干预,既然干预,何不直接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把令“居者有其屋”视作政府的法定责任,允许地方政府建造或购买社会出租房。

把廉租房、公租房等均归入公共租赁体系,实行由政府、社会和企业多方参与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和规范房地产租赁市场,保障公共租赁住房体系的健康性和延续性。

产权只是形式,居住才是根本。

只要能够通过租赁型保障房满足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和部分中等收入户的居住需求,也就有效解决了约50%人口的最基本需求,社会何愁不稳。

(二)建立对房屋空置的立法和征税机制通过立法规定房屋空置最长期限,对超过期限的征收房屋空置税,鼓励地方继续加大保障型住房的供应,这样既可以提高房屋使用率,又可以补充地方财政、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是一项既经济又节约的政策。

具体来说,通过对开发商和私人业主的长期空置房进行法定干预,学习法国实行累进税率,规定房屋最长空置期限,有效降低房屋空置率,提高房屋使用率;此外,对长期空置的住房征收惩罚性空置税,还能借以补充地方财政对住房保障的转移支付,从而保证地方政府有更多财力来建造和管理公共租赁房。

美国和欧盟的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屋空置的惩罚措施,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目前还是空白,这明显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过于悬殊的住房差异及开发商的捂盘行为等也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因此应当考虑征收房屋空置税,补充地方财政不足。

总之,空置税和公共租赁房政策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为了解决社会住房的不均衡配置,同时空置税还可进一步对地方政府建设保障型住房形成有效激励。

(三)简化现有住房保障体系本文建议简化住房保障体系,并非建议“一刀切”,而是强调大处简单、小处精细。

就限价房、经济适用房而言,此二者均属于可购买产权的产权型保障房,仅在限定条件和房价上略有差别,何不把两者合二为一,按照中等及中等以上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重新定价,从制度安排上逐步取消“产权型保障房夹心层”;就廉租房和有些市地推出的经济租赁房而言,此二者均属于租赁型保障房,仅是为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住需求,提供不同程度的租房福利而已,何不共同参考家庭收入及房产面积来确定租金,对同样面积的住房,收入低的租金自然低些、收入高的租金自然高些,从而把不同程度的福利都体现在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