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关于反复修辞手法的研究
反复辞格研究综述
反复辞格研究综述作者:邵明华马幸会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5期摘要:反复是汉语中最重要的辞格之一,对其研究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这篇文章试着对这些研究做一梳理,努力找出研究之轮廓,以明进一步努力之方向,期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反复辞格;综述反复是汉语中最重要的辞格之一,自《修辞学发凡》问世以来,学界对其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变化特点:对其性质定义的认识,由形式到意义的变化;组成,由词、词组、句子到词、词组、句子、段落的变化;类型,由概括到具体的细化;功能,由只关注表达效果到关注篇章结构;运用,由总体的泛泛而谈到每个语体的详细阐述,也注意到了反复辞格各类型的结合;产生基础,角度多样化。
一、组成上的变化为方便说明,现先列出几家有代表性的定义。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2008),“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复辞[1]。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1993),“为了表示迫切的要求愿望;表现强烈深厚缠绵的情感;强调某点的意义;标志内容的段落,音律的节奏,自然地重迭运用某词、语、句,形成的反复美,这叫做反复辞式[2]。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1983),“反复,就是反复使用同一词、句、段,这样可以强调和突出自己的意思,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3]”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2004),“说话或写文章时,经常会有意识地重复某一话语,有时是词语有时是句子,有时甚至是语段。
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
[4]”从以上各家定义,很容易看出对反复组成的认识经历了由词、词组、句子到词、词组、句子、语段的变化。
二、性质上的由形式到意义的认识对反复性质的认识,起初只关注到形式上的反复,如词、句子等的重复出现,而忽视了意义。
《修辞学发凡》(2008)对反复的定义是:“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复辞”,说的是语句的重复;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1993)里对反复的定义是,“……自然地重迭运用某词、语、句,形成反复美,这叫做反复辞式。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1.反复。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反复的种类有:(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遮天空。
”“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这三句分别连续使用“他刚离去”“中国男儿”“多谢”,用的都是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反复说某某东西来了,强调了“碎石、沙砾、泥土”所遭受的行为。
间隔反复有时和排比、反问等修辞结合在一起使用。
例如:“‘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在这个句子里,作者通过句式的反?秃团疟龋?从不同方面有力地强调了邓稼先的能力和胆识。
再如:“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照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反问,强调了秋季在果实成熟中的作用。
2.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回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设问的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收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设问的修辞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
3.反问。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或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或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且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中。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反问的修辞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反复的修辞手法赏析
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
其中,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达到强调、夸张或引发情感共鸣的效果。
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词语反复:即在一段文字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来强调这个词的重要性或特殊含义。
例如,“我们要争取的是自由,我们要争取的是平等,我们要争取的是人权。
”
短语反复:通过反复使用相同或类似的短语,来增加语言的韵律感或节奏感。
例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或者“欢天喜地,天高地迥”。
句子句型反复:借助相同的句型结构,来强调句子的内容或意义。
例如,“他看了一眼,看了两眼,看了三眼,还是没有看清楚。
”
句子结构反复: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句子结构,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信息或情感。
例如,“不是因为富有才快乐,而是因为快乐才富有。
”或者“不是因为坚强而不流泪,而是因为流泪才坚强。
”
反复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和修辞辞典中都有广泛运用。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直观,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平时的口语和写作中,适当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具说服力,让读者或听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传达的信息。
但是,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否则可能会导致重复和枯燥的感觉。
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分析
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分析成语是汉语中的重要语言现象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是成语独特的魅力之一,通过对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成语的内在美和独特魅力。
一、反复叠用反复叠用是指在成语中出现的同义或近义词反复叠用的修辞现象。
古代汉语中常常通过反复叠用来强调语气和情感,体现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如成语“日月如梭”,“雨过天晴”等,反复叠用的词语增加了成语的鲜明性和艺术感。
二、对偶对仗对偶对仗是指成语中的词语通过意义对称或相对谐音来构成对仗的修辞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成语往往通过对偶对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成语“杞人忧天”、“椎心泣血”等,对偶对仗的结构使得成语更加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和感染力。
三、比兴比喻比兴比喻是指通过成语中的比喻手法来传达丰富多彩的意境和情感。
在古代汉语中,成语经常利用比兴比喻来描绘生活中的事物,赋予成语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如成语“一箭双雕”、“一丝不苟”等,通过比兴比喻的手法,使成语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和形象。
四、借代蕴涵借代蕴涵是指成语中的词语通过借代和蕴涵来蕴含更多的含义和情感。
在古代汉语中,成语经常通过借代蕴涵的手法来表达深远的意境和情感。
比如成语“卧薪尝胆”、“杀鸡取卵”等,通过借代蕴涵的方式,成语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
五、拟声象形拟声象形是指成语中的词语通过拟声和象形的手法来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形象,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古代汉语中的成语常常通过拟声象形的修辞手法来赋予成语更加鲜明的形象感和情感表达。
如成语“虎头蛇尾”、“叶落归根”等,通过拟声象形的手法,成语更加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成语中古代汉语修辞现象的分析能够增加人们对成语的理解和欣赏,通过对成语中的反复叠用、对偶对仗、比兴比喻、借代蕴涵、拟声象形等古代汉语修辞现象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成语的美和魅力,感受到古代汉语的深厚韵味和文化内涵。
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
反复修辞手法的实践建议
2. 学习经典作品
学习经典作品是提高修辞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学习到大师们如 何运用反复修辞手法,从而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反复修辞手法的实践建议
3. 与他人交流和讨论
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是提高修辞水平的重要环 节。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发现自 己的不足之处,吸收他人的优点和经验,从 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修辞手法
2. 强调情感
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者 的情感得到更好的表达和传递,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 情感
例如:"我孤独地走在漫长的旅 途上,只有星光陪伴着我。"这 个句子被重复使用多次,强调了 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使读者更 加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 界
反复修辞手法的功能
3.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
总之,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文学创作中的 一种重要技巧。通过合理运用反复修辞手法 ,可以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 深刻的印象。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祝 大家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感谢倾听
4. 戏剧
在戏剧中,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戏剧性。通过重复某些台词或场景,可以 突出主题,强调情感,使作品更加引人注目
5 反复修辞手法 的实践建议
反复修辞手法的实践建议
1. 不断尝试和实践
要想熟练掌握反复修辞手法,需要不断地尝 试和实践。作者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运 用反复修辞手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高自 己的修辞水平
反复修辞手法的适用范围
3. 小说
在小说明确提到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 作品更具艺术魅力。通过重复某些词语、句 子或段落,可以突出主题,强调情感,使作 品更加引人入胜
例如:在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中,主 人公觉新多次重复着"我们是青年,我们不 能等待",强调了青年人应该积极向上的主 题
探究反复修辞的多样化运用
获得文本 的要点 。
二 、破译反复修辞 ,培养逻辑 思维
反 复修 辞,就像 作者故 意洒 落在文 章里 的谜语 , 一 旦 破 解 就 能揭 示 前 后 文 内容 之 间 的 联 系 ,使 文 脉 贯 通 ,作者意 图显豁 。揣摩反复修辞 能够激 发学生深入 阅读 的兴趣 ,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
毛宗 岗在 评点 《三 国演义》时 曾写道 :“作文者 以 善避为 能,又 以善犯为能 ,不犯之 而求避 之 ,无所见其 避也 ,唯犯之而后 避之 ,乃见 其能避 也。”这里所 说 的 “犯 ”,就是叙事过程 中情节和场面 的反复 。“反复 ”修 辞为 表,思考 情节和 场景 的重 叠复现 的原 因,培 养 的 就是 内在 的思维活力 。
三、揣摩 反复侈辞 ,提升审美能力
美 国新批 评派学 者布拉 克墨尔在 《语言 即姿势》 中指出:“重 唱并非纯形式 问题 ……要是它不从语言
33
巩 代 学 2018/5A
教学研究 ·教法新探
思 维导 图在小 学 中低 年级 写作 中的应用
文/上海市普陀区联 建小学 杨 蓉
【摘 要 】二 、三年级是 小学阶段 字词 句段 的过 渡时期 ,不少学生面对命题作文感到 , - Z- ̄ 措 。思维导 图能激发 学生的联 想和想象,帮助学生拓 宽写作思路 ,丰富联想 ,增强写作 自信。
再如 在 《记 念 刘 和珍 君》中,“沉 默 呵,沉 默 呵 ! 不 在沉 默 中爆 发 ,就 在沉 默 中灭 亡 ”。鲁 迅先生 多次 使 用 “沉 默 ”一词 ,表达 自己对 段祺 瑞政府 的愤 怒和 对 民众 觉醒 的期 盼之情 。又如在 《哦 ,香 雪》中 ,“大 山原来 是这样 的 !月 亮原 来是这 样 的 !核桃树 原来 是这样 的 !香雪走着 ,就像 第一次认 出养 育她成人 的 山谷 ”。铁凝 连续三 次使用 “原来是这 样 的”,表 明 了 香 雪此 时的快 效果 。如果我 们重视作 者反 复 的语句 ,就能准 确拿捏 情感 的重 心所在 ,追 溯
初三语文中的反复修辞手法解析
初三语文中的反复修辞手法解析在初三语文的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反复修辞手法更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种。
反复,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强烈的表达效果,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反复,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
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多次的重复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加深读者的印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反复修辞手法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类型。
连续反复,就是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在朱自清的《春》这一经典散文中,开头连续使用“盼望着”,强烈地表达出了人们对于春天急切期盼的心情,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那种充满期待的氛围之中。
这种连续的反复,让情感的表达更加炽热、直接,犹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间隔反复,则是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重复的词句之间。
比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运用间隔反复,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在间隔之中,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其不平凡之处的思考,使得文章的节奏有张有弛,情感的抒发更加深沉、内敛。
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突出重点,强化主题。
当作者想要强调某个观点、某种情感或者某个形象时,反复无疑是一种有力的手段。
通过不断地重复相关的表述,让读者的注意力始终聚焦在关键之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比如,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里连续的“沉默呵,沉默呵!”突出了当时社会的压抑和民众的无奈,强烈地呼唤着人们的觉醒和抗争。
学习反复修辞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演讲和辩论
吸引听众注意
在演讲和辩论中,反复修辞手法可以用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 他们更容易记住演讲或辩论的内容。
强调观点
通过反复使用关键词或句子,可以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使听 众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意思。
应对反驳
反复修辞手法可以用来营造某种特定的氛围或 情境,使受众更容易接受广告或宣传的内容。
新闻报道和评论
突出重点
01
在新闻报道和评论中,反复修辞手法可以用来突出重点和中心
思想,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
引导舆论
02
通过反复使用某种修辞手法,可以引导读者采取某种立场或态
度,如支持或反对某个事件或人物。
增强说服力
反复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学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文学 表现手法。
反复修辞手法的类型
词语反复
短语反复
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来增强表达效果, 如“春天,春天,你在哪里?”
重复使用相同的短语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意义 ,如“风儿吹,花儿笑,小鸟唱歌。”
句子反复
段落反复
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子来突出某种情感或 意义,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
突出情感变化
通过反复使用同一句式或词语,可以突出情感的变化和转折,使读者更关注 情感的变化过程。
03 反复修辞手法的 运用场合
文学作品
抒情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反复修辞手法 常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和感情 ,如悲伤、欢乐、愤怒等。
强调主题
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 子,可以强调作品的主题和中
心思想。
渲染气氛
注意语境和场合的适宜性
初一语文学习使用反复手法强化表达
初一语文学习使用反复手法强化表达在初一语文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表达手法,其中反复手法是一种能够极大增强表达效果的方式。
反复,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多次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来强调、突出某种情感、思想或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复手法在诗歌中运用得尤为广泛。
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通过“问女”“女亦”的反复,生动地展现了木兰面对征兵时内心的纠结与思索。
还有《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一词的反复使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也让雎鸠鸟的叫声仿佛在耳边回响,烘托出一种优美而和谐的氛围。
在散文中,反复手法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对“我”的叮嘱反复出现,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不舍,那份深沉的父爱在这简单的反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在我们初一的语文学习中,如何运用反复手法来强化表达呢?首先,要明确表达的重点。
反复不是随意的重复,而是为了突出我们想要强调的内容。
比如,在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时,如果想要突出母亲的勤劳,就可以反复描述母亲做家务的场景或动作,“母亲早早地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母亲在午后的阳光下,弯腰洗衣服;母亲在夜晚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补衣物。
”通过这样的反复,母亲勤劳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其次,要注意反复的节奏和韵律。
反复的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让读者感到厌烦。
同时,在重复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变换词语或句式,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例如,“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春天来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鸟儿叫了。
”这样的反复既有节奏,又不显得单调。
再者,要结合其他的表达手法。
反复手法可以和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相结合,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
散文中的反复手法有何用意
散文中的反复手法有何用意在散文的世界里,反复手法如同一位常客,常常出现在作者的笔下。
它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着深刻的用意和独特的魅力。
反复,简单来说,就是对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的多次重复使用。
这种看似简单的表达方式,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表现力。
首先,反复手法能够强化情感。
当作者想要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时,反复就成为了他们手中有力的武器。
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这里对父亲话语的反复,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父爱。
又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反复提及母亲的艰难与付出,“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通过这种反复,作者内心对母亲的愧疚、感激和怀念之情如潮水般汹涌而出,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其次,反复有助于突出主题。
散文往往有一个核心的主题或思想,而反复能够让这个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文中对“真的猛士”的反复强调,让读者深刻认识到作者所倡导的勇敢面对现实、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再者,反复能够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
语言是有节奏和韵律的,而反复恰能巧妙地利用这一点。
它就像音乐中的重复旋律,给读者带来一种听觉上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比如,在泰戈尔的散文中,“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
句子使用重复技巧分析
句子使用重复技巧分析重复技巧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在句子或段落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以达到强调、加强语气或增强句子的节奏感和吸引力的效果。
下面将对句子中使用重复技巧的相关分析进行700字的解读。
在文学作品中,重复技巧被广泛运用,常出现在描述环境或人物描写中,可以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一句经典的文学名句“我爱你,爱你如初,如日方升。
”中使用了反复的“爱你”,通过重复来表达出说话人深深的情感和执着。
在句子中使用重复技巧可以使表达更加鲜明、有力。
比如,“他哭着哭着,越哭越伤心,伤心得不能自已。
”这句话中,重复的“哭着”和“伤心”一遍遍地出现,使得描述的场景更加逼真,读者能够体会到人物内心的痛苦。
此外,重复技巧还可以用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态度。
例如,“他勇敢地站起来,站起来,挺直了腰杆。
”这句话中,重复的“站起来”表达了主人公的坚毅和勇气,强调了他的决心和毅力。
有时候,句子中的重复技巧还可以起到节奏感的作用,使阅读更加流畅和有韵律感。
比如,“月亮,明亮的月亮,照亮了整个夜空。
”这个句子中,反复出现的“月亮”让读者产生了视觉上的联想,同时也让句子的节奏更加和谐。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重复技巧时,要适度使用,过多的重复可能会造成语言的呆板和单调。
因此,使用重复技巧要取决于具体的写作目的和效果,合理运用才能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综上所述,句子中的重复技巧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可以强调和突出某种情感、加强表达的力度、增强语气、提升节奏感,并增加句子的吸引力。
然而,合理运用重复技巧是前提,过度使用会使句子变得呆板和单调。
因此,在写作中要根据需要合理地运用重复技巧,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如何正确运用反复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在写作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其中之一便是反复手法。
反复手法指的是在文章中多次强调同一个观点或者事实,以此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接受这个观点或者事实。
正确地运用反复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具说服力,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地运用反复手法。
正确地运用反复手法需要注意观点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所强调的观点或者事实是真实、准确的,并且对文章的主题和论点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时,我们才能够使用反复手法。
反复强调一些无关紧要的观点或者事实会让读者感到无聊和疲惫,从而降低文章的说服力。
正确地运用反复手法需要注意方式和频率。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反复强调观点或者事实,比如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使用类比、举例等等。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方式的多样性,避免过于单调和枯燥。
我们也需要注意反复的频率,过于频繁的反复会让读者感到烦躁和厌烦,从而降低文章的说服力。
正确地运用反复手法需要注意受众的接受能力。
我们需要根据受众的接受能力来决定反复的程度和方式。
如果受众的接受能力较弱,我们可以适当减少反复的程度和频率,避免让受众感到疲惫和无聊。
如果受众的接受能力较强,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反复的程度和频率,让受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或者事实。
正确地运用反复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我们需要注意观点的准确性和重要性,注意方式和频率,以及受众的接受能力。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得好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运用反复手法,让文章更加有力地说服读者。
正确地运用反复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具说服力,需要注意观点的准确性和重要性,注意方式和频率,以及受众的接受能力。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得好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运用反复手法,让文章更加有力地说服读者。
反复、拟人、夸张比喻的作用
反复、拟人、夸张比喻的作用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语文里那些超有趣的修辞手法,什么反复、拟人、夸张、比喻呀,那可都是文字世界里的魔法棒呢!先说说反复吧。
反复就像是一个复读机,但这个复读机可有大用处。
比如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连续的“盼望着”就像小鼓槌,一下下敲在你的心上,把那种急切盼望春天的心情无限放大,就好像你站在沙漠里盼着甘霖,那渴望的劲儿被反复这么一强调,立马就生动起来啦。
这反复就像你吃薯片,一片不过瘾,再来一片,越嚼越有味儿。
拟人呢,那简直是给事物开了个“智慧挂”。
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变得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情感。
“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都羞红了脸。
”哈哈,果子怎么会害羞呢?可这么一说,果子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多可爱呀。
这就好比你把家里的扫帚想象成一个小士兵,正站在墙角守卫着你的家,瞬间这个扫帚就不再是个普通的清扫工具了,它仿佛有了灵魂。
夸张那可就是文字界的“吹牛大王”,不过这个“吹牛”吹得恰到好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啊,银河都落下来了,这瀑布得多壮观。
就像你说你饿的时候能吃下一头牛,虽然不可能真吃那么多,但把那种饥饿的程度极度地放大,让人一听就知道你是饿得前胸贴后背啦。
再看比喻,它就像一个超级红娘,把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拉到一起。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月光和流水,本来八竿子打不着,可这么一比喻,月光就像灵动的流水一样有了质感,在叶子和花上流淌着。
这就好比把你的朋友比喻成小太阳,那他肯定是充满活力、能给人温暖的存在。
你看,这些修辞手法就像厨师手里的调料,缺了哪个,这道文字大餐就会少了些味道。
反复让情感浓郁得像化不开的巧克力;拟人让万物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灵动;夸张像个超级放大镜,把事物的某个特点放大到极致;比喻就像桥梁,连接起各种奇妙的想象。
要是把它们都放在一起用,那简直就是文字的狂欢派对,能让我们的表达变得超级有趣、超级生动。
浅议英语反复修辞格
Vo l.32No .2Feb.2011第32卷第2期2011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Repetition 汉译为“反复”或“重复”,也是英语重要的常用修辞格之一。
韦伯斯特英语字典给予了明确的解释“In rhetoric,the iteration or repeating of the same words,or of the meaning in differdnt words,for the purpose of making a deeper impression on the audience.”意思是说,反复修辞格就是同一词语的反复使用,或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含义。
其目的是加强语气,阐明所要表达的观点,揭示深刻的道理。
反复修辞格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
例如:Yesterday,theJapanesegovernmentalso launchedan attack against st night Japanese forces attacked st night Japanese forces attacked stnightJapaneseforcesattackedthe PhilippineIslands.Last night Japanese forces attacked Wake Islands.And this morning the Japanese attacked Midway Islands.(F.D.Roosevelt)昨天,日本政府还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进攻。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香港。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关岛。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人袭击了中途岛。
这是美国总统的演讲词“Ask for a Declaration of War Against Japan ”中的一段话。
浅谈《祝福》中“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
浅谈《祝福》中“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鲁迅先生的文章以语言精辟凝炼著称,但在小说《祝福》中却又不吝笔墨,多次使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巧妙地寓思想情感于语言之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若善于以此为话题引领学生思考,则无疑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课堂乐学氛围。
现例析如下:小说第一处使用反复修辞是在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在交待我回到鲁镇,叙述所见所闻时,两次写到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此处作者巧妙借用反复,强调了四叔及鲁镇人们生活的未改变,间接透露出鲁镇的封建思想和礼教观念依旧,点出社会环境。
起到侧面渲染、言简意赅的效果。
小说第二处反复是在第二自然段和第十八自然段交待完我回家见闻后都补充了一句相同的内心感受: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相同的语言,两处使用,不同的背景,言同意不同。
前面使用这句话是由于笼罩鲁镇的依然是浓厚的封建礼教思想,因而我倍感失望。
而在后文再次使用这句话,则表现出我虽同情弱者,为祥林嫂悲惨境遇担忧,但又无力改变鲁镇社会的黑暗,因而潜意识里有想逃避现实的想法。
作者在此处运用反复的手法,点出我的内心想法,严厉地剖析了我的不足,反映出我的灵魂深处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内心有软弱的一面。
小说第三处使用反复是在我打听祥林嫂死的消息时,小说第二十六段和三十段两次着重提到了短工的反应:没有抬头,作者通过这一细节的反复,集中展现出鲁镇人们对于祥林嫂之死的漠然和他们精神上的麻木。
小说第四处依然是细节上的反复,集中在鲁四老爷身上,具体为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的三次皱眉,尽管鲁四老爷三次皱眉时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这一细节却敏锐地反映出鲁四老爷每时每刻都不忘用封建正统道德观在考量着祥林嫂。
鲁四老爷是小说中一个重要人物,是祥林嫂悲剧的直接制造者,作者在文中没有明文批判,但这些细节上的反复却精炼传神地表明了题旨。
小说最后一处反复表现在祥林嫂对阿毛之死的`哭诉上,阿毛之死是祥林嫂命运的转折点。
其一,母子连心,作为母亲,祥林嫂对阿毛之死有强烈的自责心理。
语文修辞反复_对当前语文科修辞教学的方向分析论文
语文修辞反复_对当前语文科修辞教学的方向分析论文在很多教师看来,修辞就是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其实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修辞所包含的要广泛得多。
“修辞”作为一个术语运用最早出现在《易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不过这里的“修辞”和现在的含义不同,它指的是“修理文教”。
将“修辞”二字连用,其含义基本和现在所讲相同的是南朝梁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里讲“建言修辞,鲜克宗经”,“及乎春秋大夫,则修辞聘会”。
①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是指“调整或适用”语辞、文辞②。
语辞即口头言语,文辞即书面言语,“修辞”也就是调整、修饰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
当代学者吴礼权认为:“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③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当前中小学的修辞教学存在一些偏向,这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必要加以调整。
一、重视积极修辞而轻视消极修辞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是陈望道提出的一对概念,后来得到修辞学界的认可。
消极修辞“注意在消极方面,是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含糊,没有丝毫的歧解”④,是“专注于在语法、逻辑上努力的一种语言活动”⑤。
它适用于所有的言语,是一种基本的修辞法。
积极修辞“注意在积极的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⑥,“实际上是一种调动一切积极手法力图提高表达效果为终极目标的语言活动”⑦。
消极修辞的基本要求是明白通顺,符合逻辑事理,积极修辞则力求生动感人,往往使用修辞格。
消极修辞一般用于客观地记述,积极修辞常用于表现感受性、体验性的内容。
对于语言运用来说,消极修辞是基础,积极修辞是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适当运用积极修辞,但首先要确保语言的通顺、明白。
现在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就是重视积极修辞而轻视消极修辞。
很多教师在分析文章和指导写作时,特别重视对修辞方法的分析和指导,而忽视了对词语选用、句段调整等消极修辞手法的指导。
什么是反复修辞手法
什么是反复修辞手法什么是反复修辞手法[定义]为突出某个思想、强调某种感情或增强语言节奏感而有意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式。
又称重复、复叠。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把“反复”列为积极修辞的丁类,即“章句上的辞格”,给出的定义是:“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复辞。
”而把词的反复列入复叠。
重复使用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词语、句子甚至是句群或段落。
首次出现的语言单位称为“本体”,后面重复出现的相同语言单位叫做“复体”(见姚锡远、陈功焕《反复》,载武占坤《常用辞格通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例释]根据语言单位重复使用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1)连续反复:连续使用同一语言单位,中间没有其他语言单位间隔。
又称“连接的反复”(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叠用重言”(郑远汉《现代汉语修辞知识》)。
例1:矿主们早把矿工们的生命和安全抛到脑后,在他们眼里只有钱,钱,钱。
例2:如果有人问我愿不愿为她献出自己的一切,我的回答是: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例1中连续地重复使用同一个词“钱”,是词的连续反复,突出了矿主们的贪婪和说话者对矿主的憎恶。
例2中连续重复使用同一个句子“我愿意”,表达出“我”对她的爱之深。
(2)间隔反复:重复使用同一语言单位,中间有其他语言单位间隔开。
又称“隔离的反复”(陈望道《修辞学发凡》)、“隔离重言”(郑远汉《现代汉语修辞知识》)。
例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戴望舒《雨巷》)例4:房地产商们串联护市,继续拼命抬高房价,我不生气。
电力行业的管理者站出来对全国人民说,他们的高收入是合理合法的,我不生气。
有人倒卖青藏铁路火车票牟取暴利,让那些急着要去游览世界屋脊景色的人无法如愿,我不生气。
可是,当听到报道说福建漳州竟然规定老板的孩子中考可以直接加20分,我怒不可遏!例3诗人重复使用了词语“丁香一样”,分别修饰“颜色”、“芬芳”和“忧愁”,描绘出雨巷中“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一具有象征意蕴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从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浓重的迷惘感伤、惆怅彷徨而又心怀期待、追求理想的情思。
修辞手法反复的定义
修辞手法反复的定义《修辞手法反复的定义》嘿,你知道什么是修辞手法反复吗?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东西呢!我先给你讲个小故事吧。
我有个好朋友叫小明,他特别喜欢看超级英雄的电影。
有一次,我们一起看一部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电影,电影里超级英雄在面对大反派的时候,他大喊着:“我不会放弃,我不会放弃,我不会放弃!”你看,这就是反复啦。
就像一个小锤子,不停地敲打着你的心,让你深刻地感受到超级英雄那种坚定的决心。
那从定义上来说呢,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者句子。
这就好比你有一颗特别特别闪亮的星星,你想让所有人都看到它的光芒,于是你就一次又一次地把它拿出来展示。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哦。
我们在学校参加拔河比赛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们一起喊着:“加油,加油,加油!”这简单的“加油”两个字不断地重复,就像给我们全班同学注入了一股超级强大的力量。
这时候的反复,就像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号角,让我们大家都热血沸腾起来。
再比如说,在我看过的一篇童话故事里,善良的小精灵对着被黑暗魔法困住的森林喊着:“光明会回来,光明会回来,光明会回来的!”这里的“光明会回来”一直重复,就好像是小精灵在用自己的信念,一点一点地驱散黑暗,让我们这些读者也跟着相信,光明终究会战胜黑暗。
你可能会想,这反复和重复说废话有啥区别呢?哎呀,这可大不一样呢!就像你吃饭的时候,你把好吃的菜多吃几口,那是因为你觉得这个菜特别美味,你想好好享受这个味道。
反复就是这样,它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让你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情感或者重要的意义。
而说废话呢,就像是你一直嚼着没有味道的东西,没有啥意义。
我还想到了我爷爷给我讲的故事。
以前有个勇敢的渔夫,他在大海上遇到了超级大的风暴。
他对着汹涌的大海喊着:“我不怕你,我不怕你,我不怕你!”这渔夫的话里的反复,就像是他给自己竖起的一道坚固的城墙,在那狂风巨浪面前,他用这种方式告诉大海,也告诉自己,他有着无比坚强的意志。
在诗歌里呀,反复也特别常见。
鲁迅作品中反复的运用及效果
鲁迅作品中反复的运用及效果内容提要本文以鲁迅作品中反复的运用及其效果为研究的突破口,对鲁迅先生作品中修辞的运用及艺术特色进以浅要分析,重点从鲁迅作品中反复运用的类型及其产生的效果两方面着手,从而把握鲁迅作品修辞艺术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鲁迅作品反复运用效果一般来说,简洁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不必说两句。
换句话说,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最好不要有意思重复的段落,在一段文字里最好不要有意思重复的句子。
能够做到以上要求,文章就达到了简洁的要求。
但有时候为了达到修辞的特殊目的,很多作者往往有意识地运用反复的手法,使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反复出现,这样不但不会使文章因此而显得罗嗦,相反会大大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句子的震撼力,从而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鲁迅先生在作品中频繁使用这一方法,也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一、鲁迅作品反复的运用类型从反复在鲁迅作品中的运用类型看,主要分为三种情况:1、重复句子里的某些词语。
①中国的人民,在.内战,在.外侮,在.水灾,在.榨取的大网之下,排着长串而进向死亡去。
(鲁迅:《我们不再受骗了》)②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纪念刘..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和珍君》)2、重复全句。
①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②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土滚滚,一辆摩托车驶过;少顷,又是一辆;少顷,...........又是一辆.........……(鲁迅:《马上日记》)....;又是一辆;又是一辆3、重复整个段落。
①“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
“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来。
我一大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在门槛上剥豆去。
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
我就在门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煮豆。
我叫阿毛,没反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题报告
——反复修辞手法的研究
修辞,是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现象。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
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而反复的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复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我们小组发现许多诗词中常用到反复的修辞手法。
例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的“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下面我们将用一首著名的诗《木兰辞》作为例子来分析反复这一修辞手法。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抒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关于反复手法的分析: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和行军的神速。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间隔反复,紧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内心世界。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前后四句之间,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表现出木兰行军途中的情景。
这八句诗,形象地描写出木兰行军途中的豪迈气概,细腻地透露出她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
自此,我们更深一层了解反复的作用。
从而更能方便的读懂诗词所表达的意思。
作为学生,我们需要更熟练掌握这种手法用于作文中。
作文技巧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学涵养及文化底蕴。
我们认为研究这一课题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
我们想让同学们对于语文产生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好分数。
而作为写作这个学语文的一大难题也可通过这一研究迎刃而解,并懂得鉴赏诗词。
这也是我们小组研究此课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