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 古诗鉴赏及题目 高中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什么?A. 举头望明月B. 低头思故乡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月落乌啼霜满天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前两句。

答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 请填写《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两句。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江雪》中柳宗元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江雪》中,柳宗元通过描绘一幅万籁俱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将进酒》的内容,分析李白的豪放情怀。

答案:《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豪迈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豁达态度。

同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词句,更是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热爱自由的个性。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题,创作一首四行诗。

答案示例:春归何处寻,绿意满枝头。

花开不待时,燕舞新枝柔。

结束语: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鉴赏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哲理。

希望本次试题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是谁的作品?答案:李白2.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哪位诗人?答案:王之涣3. 题目:请回答《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冬季4.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属于元代文学家郑樵的作品?答案:《劝学》5. 题目:请回答《离骚》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屈原6. 题目:请回答《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缀夜山明》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春季7. 题目:请回答《游子吟》是谁的作品?答案:孟郊8. 题目:请回答《七步诗》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曹操9. 题目:请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10.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共有几个字?答案:10个字11. 题目:请回答《夜泊牛渚怀古》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杨万里12.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是王勃的作品?答案:《滕王阁序》13. 题目:请回答《望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杜甫14. 题目:请回答《行路难》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李白15.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的作者是哪位古代文学家?答案:李白16. 题目:请回答《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17.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词是苏轼的作品?答案:《水调歌头》18. 题目:请回答《终南山》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王之涣19. 题目:请回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20. 题目:请回答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是《长恨歌》?答案:白居易... (以下省略)这是一份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计50题。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A、B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什么?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答案:A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三、简答题5.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李白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和霜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抬头和低头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赏析题6. 阅读《登鹳雀楼》并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宏伟景象时的豪迈情怀。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和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积极向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知识,还对古诗文的赏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唐诗宋词鉴赏大全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

下面是唐诗宋词鉴赏大全,请参考!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整体赏析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

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豪迈情怀。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昨日”和接踵而至“今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政治现实感受。

他“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一个艺术概括。

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愈趋困窘。

理想与现实尖锐矛盾所引起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发端,重叠复沓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豪情逸兴。

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李白的作品?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将进酒,杯莫停。

答案:C2. 以下诗句中,描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B二、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深切忧虑。

2.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无限向往。

答案:1. 国家兴亡2. 理想生活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辽阔天地的无限感慨。

四、论述题1. 分析《静夜思》中李白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思乡之情。

答案:李白在《静夜思》中,仅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便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诗中“明月”和“霜”的比喻,既形象又贴切,增强了思乡之情的表达。

而“举头”和“低头”的动作,更是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探出头,花儿含笑。

阳光洒满大地,温暖如初,春风拂过,带走了冬日的寒。

结束语:诗歌鉴赏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更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第一部分《唐诗鉴赏部分》1、感遇十二首之一五言古诗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wei1)蕤(rui2):草木枝叶茂盛下垂下的样子。

2.自尔:自然。

3.“闻风”句:闻到了风吹送过来兰桂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进士后,曾任过左拾贵,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

有《曲江集》。

后人评他的诗“首创清淡之派”,《感遇》诗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感遇十二首之二五言古诗张九龄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注解】:1.“滞虑”一句:心中没有困惑才显得孤独清高。

滞虑,困惑。

2.飞:比喻身在朝廷。

3.沉:比喻闲散在野。

4.理自隔:朝野相去甚远,情势隔断不通。

【赏析】: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颖。

3、感遇十二首之三五言古诗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解】:1.岂伊:岂唯。

【整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共50题

【整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共50题

【整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共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齐安郡晚秋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柳岸风来、影树稀疏的村野风光,展现了一种闲静安居的生活情调,呼应了主题。

B.杜牧自称自己的家就像村夫居所,“野人”一词带有强烈的不平之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C.云容水态、啸志歌怀的自如与雨暗残灯、酒醒孤枕的孤独略显矛盾,说明诗人心底尚存对英雄事业的向往。

D.整首诗围绕“晚秋”精心串起,渲染自然秋意,在传统的悲秋调子里又逸出一些俊爽之气。

2.与作者的《赤壁》一诗相比,这首诗里写到的赤壁之战在思想感情表达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答案】1.B2.《赤壁》通过赤壁之战的史实和对周瑜的评论寄寓吊古之意,表达作者对历史命运及人生偶然性的洞察或识见,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沉思与慨叹。

本诗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典故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垂钓进行对比,借典故表达诗人获得超脱世事的觉醒心态、观照人生的审美眼光。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野人’一词带有强烈的不平之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错误,因为在这里诗人是写居住的寂静,苍茫。

说的是日子还过得去。

没有写到自己的愤懑之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赤壁》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所以通过表达作者对历史命运及人生偶然性的洞察或识见,从而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沉思与慨叹。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唐朝诗歌鉴赏题目

唐朝诗歌鉴赏题目

唐朝诗歌鉴赏题目题目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请分析此诗首联写景的作用。

解析:首联写登高之所见闻。

风急天高,猿猴哀啸,清渚白沙,飞鸟回翔。

这是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

作用有:一是为全诗定下了萧瑟凄凉的感情基调;二是通过描写高猿长啸、飞鸟盘旋等景象,营造出一种空旷、高远、寂寥的氛围;三是寓情于景,诗人的羁旅愁思、孤独之感与眼前的秋景相融合,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题目2:请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联的妙处。

解析:从意境上看,“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而又萧瑟、凄凉的意境。

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叠词,“萧萧”摹落叶之声,“滚滚”状长江之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从情感表达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命运与落木、长江联系在一起,借景抒情,表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同时,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艺术技巧。

题目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解析:“庄生晓梦迷蝴蝶”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庄周在梦中化为蝴蝶,醒来后不知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这个典故表现了人生的虚幻和迷惘。

“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了望帝化为杜鹃啼血的典故,望帝把自己的哀怨和思念寄托于杜鹃的啼叫,表达了一种哀怨、惆怅的情感。

作用:一是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二是通过典故的运用,诗人把自己对往昔美好爱情的追思、对身世的感伤等复杂情感委婉地表达出来,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题目4:如何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诗?解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唐诗宋词及解析

唐诗宋词及解析

唐诗宋词及解析一、唐诗部分-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析:- 这是一首极为著名的思乡诗。

开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在异乡的夜晚,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的白霜。

这种错觉的描写,一方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另一方面也烘托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头仰望明月,明月是古今共有的,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这就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低头这个动作,则表现出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情绪之中。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用最平常的事物——明月,表达出了人类共有的思乡之情。

- 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解析:-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日景象。

风急天高,猿猴哀啸,水清沙白的江渚上鸟儿盘旋。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千古名句。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流。

诗人通过描写落叶和长江,营造出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远离故乡,常年漂泊,年老多病,独自登高,把个人的悲苦境遇与秋景相结合。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一生艰难困苦,如今两鬓斑白,穷困潦倒,连借酒消愁都不能,更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悲哀。

这首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 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解析:- 诗的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时间(傍晚)、地点(空山)和季节(秋季),一个“空”字,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氛围。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诗中的经典之笔。

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清辉,清泉在山石上缓缓流淌,动静结合,画面感极强。

《唐诗宋词选读》鉴赏训练题

《唐诗宋词选读》鉴赏训练题

《唐诗宋词选读》鉴赏训练题(初唐、盛唐、李白诗)“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颔联中的“琴瑟”在这里指什么?“别路绕山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2、试以颈联为例说说这首诗所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情感。

答: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3、有人说,首联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谈谈你的理解。

答:4、分析颈联对表现作者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

答: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这两句是怎样写出战斗场面的?答:6、这首诗结尾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答: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7、一、二两句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8、“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中“空”字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春江花月夜(节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9、诗的开篇,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中的“生”能否换成“升”,谈谈你的看法。

答:10、诗人是如何展现出春江月夜中奇异之“花”的?请结合第五、六两句加以赏析。

答: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11、本诗通篇浸透出寒意。

对此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12、使用叠字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

试举例评析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古诗文鉴赏专题训练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案】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3.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参考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①刘长卿②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③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

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

②刘长卿(约7②-约786 ),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 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

唐诗宋词高考试题及答案

唐诗宋词高考试题及答案

唐诗宋词高考试题及答案一、唐诗篇1. 【题目】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属于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A. 杜甫B. 王之涣C. 白居易D. 李白【答案】B. 王之涣2. 【题目】以下哪首古文化诗人是唐朝状元?A. 白居易B. 杜牧C. 李白D.贺知章【答案】C. 李白3. 【题目】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属于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王昌龄B. 孟郊C. 杜牧D. 杜甫【答案】D. 杜甫4. 【题目】以下哪位是唐代女诗人?A. 王昌龄B. 孟郊C. 李白D. 杨玉环【答案】D. 杨玉环5. 【题目】请补全以下唐代诗人的作品名:“静夜思”()?A. 杜甫B. 王之涣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C. 李白二、宋词篇1. 【题目】请根据以下句子选择正确的宋词词人。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A. 杨万里B. 蘇轼C. 辛弃疾D. 苏洵【答案】C. 辛弃疾2. 【题目】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属于宋代哪位词人的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茅檐古道边,千斛万斛只鸭蛋。

A. 李清照B. 秦观C. 杨万里D. 方千里【答案】B. 秦观3. 【题目】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属于宋代哪位词人的作品?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A. 李清照B. 蘇轼C. 辛弃疾D. 苏洵【答案】B. 蘇轼4. 【题目】以下哪位是宋代女词人?A. 杨万里B. 蘇轼C. 李清照D. 方千里【答案】C. 李清照5. 【题目】请补全以下宋代词人的作品名:“如梦令”()?A. 李清照B. 蘇轼C. 辛弃疾D. 苏洵【答案】B. 蘇轼以上是唐诗宋词高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学业进步!。

诗词鉴赏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诗词鉴赏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诗词鉴赏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A.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二、填空题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答案:李白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

答案:张若虚三、简答题5. 请简述《登鹳雀楼》一诗的意境和主题。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诗中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表达了诗人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志向。

四、论述题6. 论述《将进酒》中李白如何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

答案:《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李白以饮酒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对比黄河的奔流和人生的易逝,强调了把握当下的重要性。

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享乐主义思想,认为人生应当尽情享受,不应让美好的时光白白流逝。

结束语:通过本次诗词鉴赏考试,我们不仅复习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更深入理解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热爱诗词,从中汲取精神的滋养,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高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解析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古诗,其主题是思乡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床前明月光和低头思故乡的描写,表达了在他远离家乡的时候,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运用了简洁而形象的词句,如“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将情感表达得非常直接明了。

通过诗人的思乡之情,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寂寥、孤独的情绪。

2. 《登黄鹤楼》- 崔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解析这首诗是崔颢在登上著名的黄鹤楼时的感受和思考。

诗人通过描写黄河入海流和白日依山尽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世界的向往。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是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手法。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暗示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3. 《鹿柴》- 王之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答案解析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寂静而美丽的山林景象。

诗人通过描写空山不见人,但能听见人语响,以及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和美丽。

诗人运用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词句,刻画出了一种宁静、幽静的景象。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中的寂静和人类活动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寂静美的追求。

4.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江雪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宁静的向往和对孤独独立生活的选择。

诗人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描写,展现了一种人迹罕至的场景,凸显了大自然冬季的寂静和人类离世喧嚣的对比。

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描绘了一个老人独自在江雪中垂钓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而独立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5.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清晨景象,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词解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诗词解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诗词解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以上都是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杜甫B. 王维C. 孟浩然D. 李清照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哪位词人的作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二、填空题1. “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

2. “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

3. “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的意境。

2. 请分析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情感表达。

四、诗词鉴赏题1. 阅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A二、填空题1. 问渠那得清如许2. 秦时明月汉时关3. 月落乌啼霜满天三、简答题1. 《登鹳雀楼》一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不断追求的精神。

2. 《如梦令》中,李清照运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绘了词人醉酒后的孤独和无助,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则反映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四、诗词鉴赏题《春望》这首诗通过描绘国破家亡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城春草木深”则描绘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荒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痛和对亲人的思念。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有答案)doc

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有答案)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1)A(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分析】(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

故选A。

(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

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 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 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C(2)①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

②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

③“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

④“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

【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

(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

)】【解析】【分析】(1)C项,“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错,诗句“邪佞每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句并非“借酒浇愁”,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

“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

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

“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

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三、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赏析颔联和颈联。

颔联“牙璋”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信符,“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诗人用这两个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铁骑”句写唐军已经神速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绕”形象写出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颈联两句写战斗,用景物描写烘托。

“雪暗”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风多”句从人的听觉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象征军队的“旗”“鼓”,表现出征将士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奋勇杀敌的悲壮激励场面。

2 “照”“自”“绕”在诗歌中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的猛烈,战火的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3、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现了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4、全诗采用的表现手法,首联采用的写法,先交代,中间两联采用的写法,描写,尾联采用的写法,表达。

全诗富有主义色彩虚实结合,;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想象中军威雄壮、战况激烈的情形;实写;投笔从戎,为国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四、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特点:高“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诗人描绘了一幅坐着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反衬了现实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颈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

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3、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颈联有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五、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简析“月”的作用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2、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

请说说你的理解。

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

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六、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七、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分析颔联所用的手法及作用颔联借景抒情。

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地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2、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中间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无限伤感,潸然泪下。

3、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谱出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顾,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八、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九、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

2 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偶,情景交融。

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尾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化用古典诗句,着一“班”字,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