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与地貌5
第2章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雪冻风化
大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 小
风化作用
平原的高度分类
海拔高度(m) >600
600~200
200~0 海平面以下
名 称 例子
地质作用特征
高 原 云贵高原、伊朗高原、蒙 剥蚀、侵蚀、谷地
古高原
重力作用
高平原 中法兰西平原、巴西中部 平原
低平原 华北平原、杭嘉沪平原 洼 地 吐鲁番低地、死海低地
外力堆积、洪泛、 河岸侵蚀、海蚀和 海积。
基本形态—— 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 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形态组合—— 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 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 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3.地貌形态测量指标
①高度: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 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
②坡度: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
一般的划分等级为: 陡 坡:坡角>50° 中等坡:坡角25~50° 缓 坡:坡角<25°
Ⅱ.大型地貌
-山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山地高度分类见 表。成因上可以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 丘陵:海小于500m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 的地貌组合。成因上与山地有密切联系。 平原:地势平坦、高差小,或略有起伏的 大面积地貌组合。高度分类见表。成因分类 包括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堆积平原。
山地的高度分类
3.50
全球气候
出现黄土
变干冷 真马出现 堆积 青藏高原周边出现大量砾石沉积
全球气候 变干冷 构造活动加剧 冰川发育 北大西洋出现冰屑沉积
地质 Ma B.P. 华 北地 区
时代
松
河湖 沉积
黄土
早 更
山泥
午
(新 1
河
城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中型地貌:河谷及河谷之间的分水岭、山间盆地等。由
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
小型地貌:残丘、谷坡、沙丘、小的侵蚀沟。由外力地
质20作20/4/用12 造成。
13
三、第四纪地貌
(2)地貌的形态分类
2020/4/12
14
三、第四纪地貌
(3)地貌的成因分类
内力地貌:构造地貌 火山地貌 外力地貌:风化地貌、重力地貌、水成地貌、冰川地 貌、冻土地貌、风成地貌、岩溶地貌和黄土地貌等。
作为建筑地基时,要注意尖灭 和透镜体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及 泉水出露形成的沼泽
2020/4/12
6
4.冲积物
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根据形成条件和环境分为:河床冲 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河口三角洲冲积物。
1.碎屑物质磨圆度和分选性都较好
2.具有清楚的层理构造,
3.具有良好的韵律性,表现在剖面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沉积物 交替、重复出现
可作为良好的建筑场地
2020/4/12
11
8.风积物
干旱地区,地面无植被保护,岩石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扬,在风 力减弱时发生沉积形成风积物。最常见的是风成砂及风成黄土 。 1.风成砂,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具有层理和大型交错层理 2.风成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均匀互层理,孔隙大,具有湿陷性
2020/4/12
作为建筑地基时,要注意不均 匀沉降和土坡稳定性问题
2020/4/12
3
2.坡积物
雨水或雪水将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洗刷而向下搬运,或由于本 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平缓的斜坡或坡角处,成为坡积物。
1.坡积物的成分与高处的岩石性质往往有关 2.坡积物一般不具层理,有时局部可有层理 3.碎屑物因搬运距离可以具有磨圆性和分选性 4.坡积物厚度因坡形变化较大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的概念是研究在第四季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科学。
地貌学概念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是记录发生在第四纪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良好载体,含有丰富的地址信息。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
研究任务:1.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提取各种信息,重建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探究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变化。
2.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减灾防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研究内容:1.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及工作方法的研究。
2.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的研究。
3.第四纪生物界的构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研究。
4.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的研究。
5.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
6.第四纪构造运动的研究。
7.应用第四纪地质的研究。
第四纪下限的依据1.冰川活动由于气候的变冷在中低纬度的山岳地区发生了冰川活动,出现了与上新世完全不同的环境特征。
气候变冷在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是频繁交替的,至少有几十次气候变冷事件。
2.动物化石主要是哺乳动物化石,因为无脊椎动物在第四纪时期演化的阶段性不明显。
3.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人类出现和演化是第四纪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
4.沉积-构造事件第四纪的陆相沉积地层非常发育,这与老地层有显著的不同。
由于第四纪相对上新世有显著的环境变化,那么在陆相沉积中也有反映。
第四纪下限的方案2.50 Ma B.P. 主要依据:全球发生了大幅度的降温;北极冰盖发生了明显的扩张;北大西洋沉积物中的冰筏屑数量明显增多;欧亚地区植被发生明显的变化;在非洲出现石器;青藏高原隆升加速;第四纪分期更新世Qp、全新世Qh。
更新世又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
气候旋回一次冰期与一次间冰期组成一个气候旋回。
冰期是第四季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主要特征:1.冰川扩展在冰期时,高纬度的冰川向低纬度推进,高山的冰川向低海拔扩展,陆地上的冰量可以温暖时期大几倍。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
一、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1、在普查勘探砂矿中,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占有很大的地位。
在普查勘探砂矿时,就需要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砂矿形成的条件,含砂层的岩性、成因及其地貌特征,砂矿富集与区域第四纪、地貌发展的关系,从而正确评价砂矿,并阐述其与原生矿的联系。
在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中,地质,第四纪地质工作同样也起到一定作用。
此外,区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资料是为多种实践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基本资料之一。
2、地貌、第四纪地质工作,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之一。
大量地下水赋予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之中,许多大型工程建立在第四纪沉积物和一定地貌形态之上。
第四纪沉积物的年代分布、岩性、厚度和成因,对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水质、水量和运动规律有直接影响;与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也有很大关系。
总之,在进行水文、工程地质工作时,要求首先研究第四纪地质、地貌条件。
另外,农业、环境保护等等也需要有一定的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
3、其他方面农业、环境保护、地震研究、测量、军事、航片和卫片解释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
二、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的定义和含义是什么?地貌学就是研究地表地貌的科学,地貌学主要是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和分布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
第四纪地质学是在以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配合着研究发生于第四纪时期内的各种事件,对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第四纪有机界的发展,第四纪矿产,和第四纪地质年表拟定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次恢复第四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和构造运动,从而阐明第四纪时期地壳发展规律。
三、风化作用对地貌的主要影响在于——,风化壳和古土壤的意义是什么?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揭开了外力作用的序幕,为其他外力地质作用的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加速了大陆地形的改造和各种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熔岩地貌
岩溶的地貌形态
岩溶地貌的发育因受到地表的和地下的岩溶作
用支配,因此也造成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
两大类。两类地貌虽然各自发展,但又相互影响。 一方面是地表地貌的高度降低,类型减少,趋向消 亡。而另一方面是地下地貌不断暴露并转成为地表 地貌,如果地壳发生升降运动,那么这种变化就会
变得更加复杂。
冰斗
角峰
角峰
刃脊
冻土地貌
在高纬地区及中纬度高山地区,如果处于较 强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温常处于0℃以下, 降水少,大部又渗入土层中,不能积水成冰,而 土层的上部常发生周期性的冻融,在冰劈、冻胀、 融陷、融冻泥流(统称冻融作用)的作用下而产 生的特殊地貌,称冻土地貌。
热融滑塌
边案热融滑塌
河口(海口)三角洲相冲积土:
通常是淤泥质土 或典型淤泥。面积宽 广而厚度极大。不宜 作为建筑物的天然地 基。但表层硬壳层, 有时可用作低层建筑 物的地基。
河口三角洲相冲积物
46/78
工程特征:古河床相土压缩性低,强度较高,而现 代河床堆积物的密实度较差,透水性强;河漫滩相 冲积物具有双层结构,强度较好,但应注意其中的 软弱土层夹层;牛轭湖相冲积土压缩性很高、承载 力很低,不宜作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三角洲沉积 物常常是饱和的软粘土,承载力低,压缩性高,但 三角洲冲积物的最上层常形成硬壳层,可作低层或 多层建筑物的地基。
图 5-7 各种形态的山坡
• 按山坡的纵向坡度分类:
1. 2. 3. 4. 微坡<150 缓坡160~300 陡坡310~700 垂直坡>700
63/20
重力地貌
黄土滑坡
冰川地貌
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蚀作用 冰川对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蚀破坏能力。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概论一、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基本概念1. 第四纪的定义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时期,开始于大约258万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时期以全球性的气候波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哺乳动物的快速演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文明的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第四纪时期地质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冰川作用、海平面变化、沉积物特征、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
3. 第四纪地貌学第四纪地貌学关注的是第四纪期间地表形态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以及这些形态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
二、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意义1. 环境演变研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环境在过去数百万年中的演变过程,这对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资源开发第四纪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地下水、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等。
研究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3. 人类活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为人类活动提供了背景信息,包括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农业布局、历史考古等。
三、地貌学的基本知识1. 地貌形态- 侵蚀地貌:由水流、风力、冰川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峡谷、峭壁、峰林。
- 堆积地貌:由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沙丘、三角洲、冲积扇。
- 构造地貌: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如褶皱山脉、断层崖。
- 火山地貌: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如火山锥、火山口。
- 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川槽谷、冰斗、角峰。
2. 地貌成因与发展-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地球内部力量导致的地貌变化。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地球外部力量作用下的地貌形成。
-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如植物根系侵蚀、动物挖掘等。
3. 地貌发育的地带性- 山地地貌: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缘,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2.剥蚀平原: 地壳上升微弱、地表高差不大
的条件下,经外力的长期剥夷平成形成。特 点是地形面与岩层面不一致,堆积物很多薄 (但洼地不同)。
3.堆积平原: 地壳缓慢而稳定下来的条件下,
经各种外力作用的堆积填平成形成。特点是
地形开阔,起伏不大,堆积物厚度较大。
1) 平顶山 2) 单面山 3) 褶皱山 4) 断块山 5) 褶皱断块山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8
4.2.2山地地貌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4.2.2.2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 1)锥状火山 2)盾状火山
锥状火山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夏威夷盾状火山
9
4.2.2.3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
角峰
峰林
4.2.2山地地貌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河流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湖积平原、风积平原和冰碛平原
14
不同地貌的工程地质问题
: 1. 山地 以基岩为主,常有褶皱、断层和节理,地下水埋藏 较深,各种地质灾害现象常会出现.
2. 平原: 以土层为主,土层结构复杂,地下水埋藏浅,地基承
载力低.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15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本章知识点
【知识点】各种地貌形态的特征和成因;第四纪分期、 第四纪堆积物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重点】各类地貌及堆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 【难点】地貌及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分析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1
•地貌: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壳表面形成各
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地形: 专指地表既成形态的外部特征。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
• 层状地貌的研究如夷平面、剥夷面、阶地及层状溶洞 的研究在区域地层对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5)气候地层学方法
• 冷暖交替是第四纪气候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 可将第四纪地层划分成一系列的暖期地层单位和冷期 地层单位,这在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中非常实用。
1.1.2第四纪的下限问题
地貌学
• 地球岩石圈又叫构造圈,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岩 石圈发生变形和岩浆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起 伏不平,形成明显的地势差。外动力地质作用 在地球表面削高填低,河流中上游区域以侵蚀 为主,塑造千姿百态的侵蚀地形。下游区域以 堆积为主,形成各种堆积地形。本世纪对大洋 的深入研究表明,洋底地形同样丰富多彩,既 有绵延数万千米的洋中脊系,又有延伸数百千 米、海拔数千米的岛链和深达数千米到万余米 的深海沟系。
• 第四纪生物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含有现代生物种属, 尽管有许多第四纪生物属种发生了明显的演化,但由 于第四纪时限短,通常是根据生物共生组合如大熊猫 ―剑齿象动物群来划分第四纪地层。
• (3)年代地层学方法
• 岩石地层学及生物地层学方法一般是区域性的,要建 立洲际性的对比必须运用年代地层学方法。年代地层 单位是指在一定地质时间内形成的所有地层。由于它 不涉及具体的岩性,有利于洲际间的地层对比,由于 这种资料依赖于测年资料,测年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对 比的精度。近年来,国际上测年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见附录2),使测年的精度和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 (3)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的关系特别 密切,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 (4)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而且其 地质过程仍在继续进行,研究这些现象 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 的地质历史,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 的意义。
《地质学》课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一、地貌分级 巨型地貌:大陆与海洋、大的内海及大的山系; 大型地貌:山脉、高原、大型盆地及海底山脉与平原; 中型地貌:分水岭、山间盆地; 小型地貌:残丘、谷坡、沙丘、小的侵蚀沟。
(2)经过多次洪水而形成的洪积扇常呈较不规则的斜交层理, 有时还夹有透镜体和条带状的细粒碎屑和粘土混合物等。
(3)洪积土中的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在顶部埋藏较深;在边 缘地带,地下水埋藏浅;局部低洼地段,地下水可能溢出 地表;
(4)洪积扇的厚度一般是随离沟口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返回
5 水成地貌
⑤ 坡积物在气候湿润的山区较为常见,尤其在上坡植被稀少易受 冲刷和下坡地势较平缓的山地最为常见。
坡积土
返回
一、坡积土(Qdl)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3.坡积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1)坡积物常常很疏松,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尤其是新近
堆积的坡积物)。 (2)坡积物厚度变化很大,作为的地基会存在不均匀沉降
2. 地貌学——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 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3.13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1 概述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3 山岭地貌 4 风化地貌 5 水成地貌
1 概述
一、地形与地貌 地形 :专指地表既有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如
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用地形等 高线表达。 地貌 :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部特征,还 要分析和研究这些形态的成因和发展 ,用地貌 图表达。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地表流水有片流、洪流和河流3种方式。 (1)在地面汇合成网状薄水层顺自然坡均匀流动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概述1. 第四纪的概念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纪,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定义,始于约258万年前,即上新世/更新世界限(Pliocene/Pleistocene boundary),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时期以频繁的气候波动、大陆冰川的周期性进退、海平面的升降以及生物特别是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成因分析;- 第四纪环境演变,包括气候变迁、海平面变化、生物地理分布等;-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第四纪地质事件,如火山活动、地震、滑坡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地表形态的分类和描述;- 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地貌与气候、地质构造、生物活动等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3.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意义- 提供地球表层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帮助理解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 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二、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地层对比的标志和手段;- 地层序列的建立和区域对比。
(2)第四纪气候变迁- 第四纪气候变迁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 气候变迁的驱动机制和全球气候模型;- 气候变迁的地质证据和生物证据。
(3)第四纪生物群及其演化- 第四纪生物群的组成和特征;- 生物群演化与气候变迁的关系;-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地质背景。
(4)第四纪地质作用与地貌类型- 第四纪地质作用的类型和特点;- 地貌类型的分类和成因分析;- 地质作用与地貌演化的相互关系。
(5)各类地貌的发育过程与影响因素- 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发育特征;- 地貌形成的外部因素和内部过程;- 地貌演化的动力机制。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2009-07-18 08:25:36)分类:地质学一、名词解释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质现象以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学科。
2、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地形的形态特征、成因和发展的科学。
3、新构造运动:发生于新第三纪-第四纪的构造运动4、岩石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改变岩石物理和化学状态而不一定侵蚀或搬运其产物的一些过程5、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称为残积物6、风化壳:由残积物所组成的覆于地壳表面的外壳。
厚度一般为数厘米至数十米。
7、地滑作用:斜坡上的岩石或松散沉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
叫做地滑作用8、河流阶地:位于一般洪水位以上,古河谷所构成的沿河平台。
阶地一般多保存在河流的凸岸(凹岸主要是侵蚀作用,凸岸接受沉积作用)9、岩溶: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一种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剥蚀为辅的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各种现象的总称。
地下水在形成岩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要。
10、海岸带:浪基面以上,海洋与陆地两类营力共同作用的地形,因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带。
11、海滨带:由现代海岸带、上升海岸带和下降海岸带所组成的一个古代的和现代的波浪作用地带12、冰川:陆地表面大规模缓慢运动的冰体。
13、冰碛物: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体后,随着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碎屑物称为冰碛物。
14、季候泥:在冰川前缘洼地由冰水注入湖泊所形成的纹层状沉积叫季候泥,也叫纹泥。
15、风力地貌:由风的侵蚀和堆积形成的地貌。
风力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风积物:砂、粉砂、黄土16、风砂流:由于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因而出现气压差和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而产生风。
风将地表砂粒吹离地面,随气流运动形成风砂流17、风砂作用:风砂流对地表物质所产生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18、构造运动地形:能够反映新构造运动的地形。
由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地形:可以看出新地质构造形态和构造变形面;受新构造运动控制的地形:看不出明显的新地质构造形态和构造变形面19、地形的倒置:正向地质构造表现为相对低的地形,而负向地质构造却形成相对高地形的现象。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第一章绪论一、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由来1. 第四纪地质学()定义:研究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特点:(1)人类出现(2)大规模的冰川作用(3)活跃的地壳运动2. 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二、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1)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第四纪距今只2-3,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人类出现与发展、冰期出现、全球气候的冷暖交替、频繁强烈的地壳运动、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等等。
上述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发展与演化,因此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第四纪地质学19世纪从地质学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之间的关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它们阐述地球最近代的历史。
地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剥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地层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区域调查、沉积物岩性、岩相分析、动力分析、地球物理方法、同位素测年、遥感遥测等新技术等,都是两者共同的研究方法。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现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是记录发生在第四纪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良好载体,是第四纪研究天然的实验室,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地形即地表的高低起伏坡度切割程度等方面的特征。
研究任务:1)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提取各种信息,重建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探究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变化。
2)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减灾防灾,改善生活环境。
研究内容:1)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及工作方法。
2)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
3)第四纪生物界的构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研究。
4)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
5)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演化。
6)第四纪构造运动。
7)应用第四纪地质的研究。
第四纪下限就是指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1)冰川运动2)气候变冷3)动物化石4)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气候旋回:与新近纪相比,第四纪气候不仅有明显的降温,而且干湿或冷暖交替,并有一定的周期变化。
(一次冰期与一次间冰期组成一个气候旋回)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冰期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冰川扩展2)生物迁移3)全球降温4)降雨的变化5)气候带移动6)海平面下降7)冰阶与间冰阶的旋回间冰期是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期。
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变3)岩性岩相多变4)厚度差异大5)含有化石及古代遗迹6)形成多种地貌形态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分类:根据沉积物形成环境:陆相沉积、海相沉积、海陆过度相沉积。
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
地貌形态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知识点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学的概念: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的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的概念: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的概念:是指约2.4百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1.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塑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外力成因地貌。
4.顺地质构造地貌与逆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岩体等)与高地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反之称逆地质构造地貌。
夷平面: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的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减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地形。
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风化壳: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和残积物同义。
5.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
形成条件:陡坡岩体由于近临空面释重应力产生与边坡平行的张性垂直裂隙,地下水侵入裂隙,使隙内风化加深,削弱岩体与边坡联结力,长期风化使裂隙的宽和深与日俱增,终使岩体突然发生崩塌。
6.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是经过对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第四纪)的沉积、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举行研究进而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科学。
特点:1、人类的闪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闪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主要研究内容1、第四纪气候;2、第四纪生物界;3、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4、第四纪构造运动;5、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照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地表形态。
研究内容:1、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几何特征和组合规律);2、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3、研究地貌的组成物质,非常是堆积物质的组成物质;4、研究地貌的形成年代;5、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6、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4、火山活动;5、地震;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研究想法:1、定性法:1)地质法2)地貌法3)历史考古法;2、定量法:仪器法。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阶段(第四纪)和历史阶段有过活动,现代正活动或未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和新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1、时光上:第四纪研究260万年以来的现象;地貌的基本形态奠基于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光,新近纪——第四纪。
2、空间上:第四纪堆积物都分布于地表或地下不深处;地貌是地表形态;构造运动控制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分布。
3、成因上: 地貌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研究想法: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
5、实践应用: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
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作用、组成物质、形成年代,发生的阶段与规律、应用研究、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
3、第四纪底限:2.588Ma B.P.4、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地貌标准、沉积物标志、火山活动、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新构造运动的意义: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蕴藏的自然资源的产出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关系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
5、地球的三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更新世冰期6、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
第四纪沉积物代号:1、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2、主要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典型代表(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地貌、剥露构造平原。
地貌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PPT演示课件
25
26
直形坡
凹形坡 阶状坡
27
5.3 平原地貌
1、构造平原 2、剥蚀平原 3、堆积平原
28
黄土高原
4.3 平原地貌
1、构造平原
2、剥蚀平原
青藏高原
3、堆积平原
29
30
熔岩平原 海成平原
冲积平原
喀斯特平原
31
5.4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5.4.1 成因分类 1、重力堆积(崩、滑、坠积物) 2、大陆流水堆积(坡、洪、冲、河-湖、湖、沼泽) 3、海水堆积(滨海、浅海、深海、河-海) 4、地下水堆积(泉水、洞穴) 5、冰川堆积(冰碛物、冰水堆积物、冰碛湖堆积) 6、风力堆积(风积物、风-水)
44
5.4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5.4.2 常见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Qel 残积土 Qdl 坡积土 Qpl 洪积土 Qal 冲击土 Qml 人工填土 Qcol 崩积土 Qdel 滑坡堆积土
45
5.4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5.4.2 常见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Qel 残积土 Qdl 坡积土 Qpl 洪积土 Qal 冲击土 Qml 人工填土 Qcol 崩积土 Qdel 滑坡堆积土
42
4.4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4.4.2 常见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Qel 残积土 Qdl 坡积土 Qpl 洪积土 Qal 冲击土 Qml 人工填土 Qcol 崩积土 Qdel 滑坡堆积土
43
5.4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5.4.2 常见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Qel 残积土 Qdl 坡积土 Qpl 洪积土 Qal 冲击土 Qml 人工填土 Qcol 崩积土 Qdel 滑坡堆积土
盐渍土:盐胀性,湿陷性 一般含盐大于2% 碳酸盐大于0.5%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地貌学: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2、内力,外力内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包括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力。
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3、地貌学研究内容(6个)填空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
4、第四纪特点(5点)(1) 经历时间短暂(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同时也存在冷暖、干湿的波动),多次出现冰川活动。
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
(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纪”。
(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
由于它形成时间短,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
另外,这些沉积物与现代地形关系十分密切。
(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
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5、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第四纪的构造运动(2)第四纪古气候(3)第四纪生物界(4) 第四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成因类型(5)第四纪海平面变化6、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第三纪以来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新构造。
7、地貌学的基本问题(7个),地貌形态测量的3个指标(高度,坡度,地面切割程度)填空8、地貌成因(必考)3个方面,顺构造,逆构造地形,地壳运动分垂直运动,水平运动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2.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外力地质作用是基本动力)3.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9、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气候,新构造运动,植被,土壤,人工活动)填空10、地貌分带性(垂直分带,纬度分带)填空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降低,也随着绝对高度而递减。
前叫气候纬度(水平)分带,后叫气候高度分带(垂直分带)。
11、地貌年代分(地貌相对年代,地貌地质年代)填空12、地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继承性)填空13、滑坡,滑坡要素,滑坡形态特征(会填图)14、滑坡影响因素(7个)(一)岩性:软弱层、松散堆积,泥、页、板岩,煤层、粘土、黄土(二)构造构造面(层面、断层面、节理面、不整合面)(三)地貌:山间谷坡,河、湖、海岸坡(四)气侯:暴雨、长期降雨、融雪(增重、润滑)(五)地下水(增重、润滑、浮托)(六)地震:诱发作用(七)人类活动:破坏天然平衡15滑坡治理}这个10分(排、挡、减、固)夯填、排水、护坡、减重、支挡等许多整治滑坡的有效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单面山
猪背脊
• 4.2.3.3 褶皱山 • 褶皱山是指由褶皱构成的山地,既有背斜山,也 有向斜山,并以后者最为常见
• 4.2.3.4 断块山 • 断块山是由断裂构造组成的山地。其中,有的一 侧有断层,而有的两侧都有断层,或者由若干条 断层组成。由于断裂构造往往与褶皱构造伴生, 因此单纯的断块山是比较少的
浙江台州温岭市方山
湖南张家界的峰林
广东仁化丹霞山
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广东大峡谷,位于广东省乳源县大布镇
• 4.2.3.2 单面山 • 单面山是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地,一坡与岩层层面一致,另一坡 与岩层倾向相反,坡度较陡,并具有明显的山脊线。顺层面的坡 称为构造坡,或称为后坡;相反的一坡称为剥蚀坡,或称为前坡。 二者坡角度之和约等于90°,构造坡的坡度一般不超过30°,如 果岩层产状大于30°,致使构造线与剥蚀坡的坡度大体相等,这 种山体称为猪背脊 • 单面山的产生,除主要受构造控制以外,同时也与岩性有关。只 有在岩性坚硬的单斜岩层区,在地貌上才会有显示单面山的形态。 因为当这里的地面遭受侵蚀时,由于坚硬的岩层的抗风化剥蚀能 力比较强,部分坡面的剥蚀作用就会暂时停滞在坚硬岩层的顶部, 这时山体的一坡将与岩层层面完全一致,并且比较平缓,而与岩 层倾向相反的一坡却变得非常陡峭。如果组成山体的岩层的岩性 均一、松软,那么即使是单斜产状,也不会产生单面山地形 • 单面山多见于由砂岩、页岩组山
• 4.2.2 成因分类 • 目前一般把山地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即构造作用形成的山地、 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和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在此基础上,有些 又将构造山地划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断块褶皱山 • 4.2.3 构造分类 • 根据组成山地的构造形态,将山地划分为方山、单面山、褶皱山 和断块山等各种类型 • 4.2.3.1 方山 • 方山是由水平岩层组成的山地,其山顶平整,由坚硬的岩层组成, 四周边坡常成阶地状,单个山体的形态如方桌一样,故称方山。 这种地貌特征显然与构造有关。由于岩层的产状是水平的,所以 当其中的坚硬岩层进剥蚀裸露地面时,岩层面就变成山顶面,致 使山顶非常平整。其山顶部分在坚硬岩层出形成陡岩,在软弱岩 层出形成缓坡,因而具有台阶状的特点。方山经过长期剥蚀,当 构成山顶的坚硬岩层被破坏后,将会变成馒头状的峰峦。尔后, 若又露出坚硬岩层,则将形成方山地形 • 方山常见于舒缓褶皱区的背斜或向斜的核部,在四川盆地,方山 地形较为常见
地貌旋回
• 地貌旋回是美国人戴维斯(W.M.Davis)1899年提出的 一种地貌发展的理论模式。一个平坦地区由于地壳运动 而被抬升,其后在长期地壳稳定条件下,地貌受长期侵 蚀作用,经历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地貌发育阶段, 称为一个侵蚀旋回。再一次的地壳运动后,准平原再度 被抬升,地貌又进入一个新的侵蚀旋回,称侵蚀回春。 后来戴维斯又考虑到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划分了冰蚀 旋回、干燥旋回、海蚀旋回等。这一学说,从发展的观 点提出了地貌发展的阶段性,对地貌学的发展有着深刻 的影响,但他所假设的构造运动条件过于简单、机械, 对侵蚀旋回发育阶段仅用演绎的方法,是比较片面的
• • • • • • •
4.2.1 高度分类(中科院地理所的分类方案) 极高山:海拔>5000 m 高山:3500~5000 m 中山:1000~3500 m 低山:500~1000 m 丘陵:相对高度<100 m 这一分类方案是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其中,极 高山的界限(5000 m)大致与现代冰川和雪线的分布高 度相符合。在这里的外营力主要是冰川和寒冻风化作用。 高山与中山的界限(3500 m)是主要考虑到剥蚀作用产 生性质上的差别,在此线以上寒冻风化作用特别强烈, 常形成陡峭的山坡及粗大的堆积物。此外,在我国西北 地区,此线也是森林的上限,在森林线以上,植被覆盖 度较低,侵蚀剥蚀作用比较强烈。关于中山和低山的界 限(1000 m),主要参考我国东部的山地,大部分海拔 约1000 m,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侵蚀作用和化学风 化特别强烈。对于低山和丘陵,则主要根据相对高度和 形态特征加以区别
• 侵蚀作用:是指外营力对地表冲蚀、磨蚀、溶蚀等作用 的总称。狭义的侵蚀作用是指流水、波浪、潮流、海流、 风、冰川等外营力的侵蚀作用;广义的侵蚀作用除以上 外营力的侵蚀作用外,还包括在坡地重力作用下岩石、 土体下移的块体运动所产生的磨蚀作用 • 剥蚀作用:广义的剥蚀作用包括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产 生碎屑的作用,以及坡地重力下岩石、土体下移的块体 运动所产生的作用;狭义的剥蚀作用仅指风化与坡地重 力的作用。还有人认为剥蚀作用即侵蚀作用 • 侵蚀作用的类型: • 根据外营力作用类型的不同,可作如下划分: • 重力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冰 川的刨蚀与磨蚀作用、冻融作用、风沙流的风蚀作用、 波浪、潮汐、海流对海岸、海底的海蚀作用
4.3 平原的类型
• • • • • • • 4.3.1 形态分类 高原 高平原 低平原 4.3.2 成因分类 剥蚀平原 堆积平原
4.4 夷平面
• 山地与平原是在不同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两种形态 对立的地貌类型。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随着内外营力性 质和强度的不断变化,山地和平原也会互相转化。也就 是说,不仅山地可以转化为平原,而且平原也会转变为 山地 • 一般认为,在山地形成之后,若地壳运动处于相对稳定 的时期,外力作用的广泛剥蚀将使山地变成比较平坦的 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称为准平原 • 在此以后,如果地壳运动又趋剧烈,则平原地形又会受 到侵蚀破坏,转变为山地,但在山顶部分还残留着古平 原面,这种地形就称为夷平面
•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貌演化的影响 • 内力作用:通过岩浆活动推动板块运动造成地面 起伏(地震、火山、褶皱和断层),形成山地和 高原 • 外力作用:由太阳辐射作用下的风、霜、雨、雪 对地表的外动力过程(侵蚀、搬运和堆积),其 结果是削高填低,使地表准平面化
4.2 山地的类型
• 对于山地来说,通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 • 以内力地质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有构造地貌 • 以外力地质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有侵蚀地貌、堆 积地貌等; • 根据动力作用的性质又有河流地貌、冰川地貌、 岩溶地貌等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系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授课教师:邱世藩
2013年上学期
4. 山地与平原
• 4.1 山地与平原的基本概念 • 山地与平原是大陆表面最基本的两种地貌形态 • 山是指由顶峰、山坡和山麓三部分组成的高地,其高度一般高出 当地平原500 m以上,一般比高(相对高度)大于300 m • 对于一个山体来说,可包括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组成部分。山 的最高处称为山顶。山的最下部,即与平原交界处,一般称为山 麓。自山顶到山麓的倾斜地面称为山坡 • 山地是山分布 的地区,按山的展布形态、走向、及组合形式可 以区分出山岭、山带、山脉和山系等 • 平原:是指地面起伏微弱的广阔平地。对于具有大片平坦地面的 高地则称为高原。一般把高原也划归为平原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