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1、在普查勘探砂矿中,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占有很大的地位。在普查勘探砂矿时,就需要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砂矿形成的条件,含砂层的岩性、成因及其地貌特征,砂矿富集与区域第四纪、地貌发展的关系,从而正确评价砂矿,并阐述其与原生矿的联系。在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中,地质,第四纪地质工作同样也起到一定作用。此外,区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资料是为多种实践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基本资料之一。

2、地貌、第四纪地质工作,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之一。大量地下水赋予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之中,许多大型工程建立在第四纪沉积物和一定地貌形态之上。第四纪沉积物的年代分布、岩性、厚度和成因,对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水质、水量和运动规律有直接影响;与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也有很大关系。总之,在进行水文、工程地质工作时,要求首先研究第四纪地质、地貌条件。另外,农业、环境保护等等也需要有一定的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

3、其他方面农业、环境保护、地震研究、测量、军事、航片和卫片解释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

二、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的定义和含义是什么?

地貌学就是研究地表地貌的科学,地貌学主要是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和分布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第四纪地质学是在以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配合着研究发生于第四纪时期内的各种事件,对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第四纪有机界的发展,第四纪矿产,和第四纪地质年表拟定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次恢复第四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和构造运动,从而阐明第四纪时期地壳发展规律。

三、风化作用对地貌的主要影响在于——,风化壳和古土壤的意义是什么?

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揭开了外力作用的序幕,为其他外力地质作用的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加速了大陆地形的改造和各种沉积物的形成过程。物理、化学、生物三种风化作用同时或交替进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对地貌产生影响。以温度变化为主要影响的机械破坏作用称物理风化作用;岩石、矿物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组分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因而改变了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叫化学风化作用;生存在地表及岩石中的生物,由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有机质,以及在生长和活动过程中,使岩石遭受机械破坏和化学变化的作用叫生物风化作用。

在地壳表层不同深度由于风化作用的因素方式和强度不同,致使在垂直剖面上形成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由这些残积物所构成的复杂剖面称为风化壳。

研究风化壳有助于了解某一地质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特征。风化壳还可以作为判断古地形的依据,这是由于地形是影响风化壳发育的重要因素。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土壤称为古土壤。古土壤是研究古气候和古地形的重要标志,是划分、对比第四纪地层的重要依据。

四、了解和熟悉岩溶地貌、滨海及其湖沼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点。

可溶性岩层在岩溶作用下,形成一系列的独特地貌,根据它们的出露情况,分为地表岩溶地貌及地下岩溶地貌两大类。

1、岩溶地貌的特点:

(1)溶沟、石芽

溶沟是灰岩表面上的一些沟槽状凹地,是由地表水流顺坡地沿节理裂隙长期进行溶蚀

作用的结果。溶沟与石芽可形成于岩貌发展的各个阶段。一般分布在岩溶地形的边坡上。(2)岩溶漏斗

岩溶漏斗是在岩溶强烈发育区,地表经常出现的一种漏斗状凹地,岩溶漏斗的形成过程,是地表水流沿垂直裂隙向下渗漏时使裂隙不断扩大,先在地面较浅处形成隐状孔洞,最后陷落成漏斗。

(3)落水洞

落水洞与漏斗表面形态相似,是地表及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其表面很少有碎屑堆积。

(4)干谷、半干谷及盲谷

干谷为岩溶区的特有景观,有些半干谷在暴雨季节尚可以排泄部分洪水,称为半干谷。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河流常发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转为地下伏流的现象,这种河谷在石灰岩壁而突然截断,当这种河谷成为干谷时,就称盲谷。

(5)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

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又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

(6)溶蚀洼地及坡立谷

溶蚀洼地及坡立谷是岩溶地区的负坡地,岩溶洼地与峰林地形同步形成,开始在峰丛之间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最后形成不同标高的溶蚀洼地。坡立谷又称溶蚀平原,它由溶蚀洼地进一步发育而成。

(7)溶洞

溶洞为地下岩溶地貌的主要形态,是地下水流沿可溶性岩层的各种构造面进行溶蚀及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下洞穴。

(8)伏流、暗河和岩溶泉

地面河潜入地下之后称伏流。暗河是由地下水汇集而成的地下河道,它具有一定范围的地下汇水流域,因此,暗河虽有出口却无入口。

(9)岩溶湖

岩溶湖分地表岩溶湖及地下岩溶湖两种。地表岩溶湖又有长期性湖泊及暂时性湖泊两种。

(10)溶隙、溶孔

溶隙及溶孔主要发育在虹吸管式循环亚带及深循环带,形态呈细缝状及蜂窝状。

2、岩溶地貌的堆积物

岩溶堆积物有化学堆积也有机械堆积,包括洞穴沉积和泉华沉积两个组。

(1)溶蚀残余堆积物

在岩溶作用下,碳酸盐类岩石被水溶解后所残留下来的红色粘土物质。溶蚀残积物常覆盖于溶蚀洼地、坡立谷及溶洞的底部,或充填于岩溶裂隙及通道之中。

(2)洞穴堆积物

洞穴是岩溶地区的重要堆积场所。包括石钟乳等化学沉积、重力沉积、地下湖沉积及生物和文化堆积。

①化学沉积

岩溶区含有重碳酸钙的地下水,从岩壁中渗出后,由于压力、温度等变化,遂发生碳酸钙的沉淀。

②重力堆积物

重力堆积物是洞穴堆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洞顶及洞壁崩塌下来的灰岩岩块及石钟乳的碎块,胶结而成的角砾岩。

③地下河、湖沉积物

由于地下河湖是借溶洞管道发育的,因此洞穴中常有由水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