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微生物菌落的观察和细菌的运动性观察21页PPT
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确定水样中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以评估水质的卫生安全水平。
实验原理:微生物菌落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通过将待检测样品在适当培养基上培养,促使微生物菌落形成,然后用目镜进行观察计数。
细菌和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不同,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分别计数。
瓶子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是常用的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
实验步骤:1. 做好消毒准备,将取样瓶开盖,取适量水样。
2.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移取水样至含有不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3. 均匀涂抹样品,覆膜,进行培养。
4. 培养后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形成情况,用计数板进行计数。
5. 计算出每毫升水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数。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和计数,得出水样中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分别为XXX CFU/mL和XXX CFU/mL。
实验分析:通过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水质中微生物的富集情况,评估水样的卫生安全性。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水样是否存在污染,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水质。
结论: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水样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水质情况,保障人们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水质安全问题,做好水质检测和管理工作。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保持无菌环境,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 操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实验中发生意外伤害。
3. 实验后要及时处理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室整洁。
通过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水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保障人们的生活健康。
愿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都能享受清洁卫生的水资源,健康快乐地生活。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实验一 .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二 .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三 .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实验四 . 酵母菌的数量测定实验五 . 酵母菌的大小测定实验六 .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实验实验七 .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八 .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九 . 放线菌的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实验十 .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实验一 .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复习普通台式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 .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
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
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
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二方面的原因:1. 增加照明亮度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 100Χ,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
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
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相仿的油镜(通常用香柏游,其折射率 n=1.52)。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力 (resolution or 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
从物理学角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可表示为:(公式 P16 )式中λ= 光波波长;NA=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0.4--0.7μm),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n × sin α式中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2013实验四细菌鞭毛观察法及细菌运动性观察 (2)
四、操作步骤
1、鞭毛染色:
1)制片:在新制载玻片上抹一薄薄的水层,在菌 苔边缘取菌,轻轻在水层中轻轻点几下;待其自然 干燥; 2)A液染色:3--5分钟; 3)缓流水洗:让水流平缓流下,浸洗多次,将残 留的A液洗尽; 4)B液染色:30--60秒、微热 5)缓流水洗,自然干燥; 6)镜检(油镜):菌体深褐色,鞭毛淡褐色。
染色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它沉积在鞭毛上, 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用硝酸银染色,因而可以在显微镜下 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运动性,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 有鞭毛。常用压滴法和悬滴法。
三、实验材料及用品
1、菌种:苏云金芽孢杆菌(半固体培养基平 板)、白色葡萄球菌(斜面) 2、染色剂:A液(媒染剂)、 B液(硝酸银鞭毛染色液)。 3、其他: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 显微镜、双层瓶、镜头纸、接种环等。
2、运动性的观察 (1)、压滴法 a 、制片:滴无菌水,取菌,盖上盖玻片; b 、镜检(高倍) (2)、悬滴法 a 、加菌液于盖玻片,盖于凹玻片上; b 、镜检(高倍)
五、实验报告
1、结果:你所观察的2种细菌是否都具有鞭毛? 是否都能 运动?鞭毛----运动有无相关性?绘图 表示有鞭毛细菌的形态特征 2、思考题:用鞭毛染色法准确鉴定一株细菌是 否具有鞭毛, 要注意那些环节?
实验四、细菌鞭毛染色法 及运动性观察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初步掌握鞭毛染色法,观察 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 2、学习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细菌的 运动性。
二、基本原理
鞭毛毛 着生的位置和数目是细菌的一项重要的形态特征。细菌的鞭毛 直径通常为0.01-0.02微米,为超显微结构,不能用光学显微 镜直接观察,必须对鞭毛染色。
微生物学实验 PPT课件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实验二: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酵母水浸片的制备-细胞数及死亡率的测定 实验四:显微镜测微技术 实验五: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六: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实验七: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 实验八:淀粉酶产生菌的检出 实验九:大肠杆菌的主要生化特性 实验十: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实验十一:食品中杂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的检验
血球计数板刻有两方格网,每网分九大方格,中间 为计数室。计数室为25×16(16×25)小方格。 计数时常数五个中格的总数,换算出1ml中的总菌 数。
死亡率测定的原理为: 美兰溶液是对细胞无毒性的、弱氧化性 的染液,其氧化态无色,还原态兰紫色。 活细胞具有还原能力,能将美兰溶液还 原为无色,而死细胞不具还原能力。
物镜(接物镜)
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照明系统部分
光 源 : 内光源与外光源 反光镜 : 凹面镜与平面镜
聚光镜 :
升高与降低聚光镜
光 圈 : 放开与关闭光圈
如何调节观察视野的明暗度?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取镜
放镜
对光 放片
调焦(粗调焦和细调焦)
低倍镜的使用 高倍镜的使用
问题思考:对颜色深的标本与颜色浅的标本在观察过程中有何不同?
二、实验用品
菌种:大肠杆菌斜面菌种; 八叠球菌斜面菌种 试剂:结晶紫染液;蕃红染液; 碘液;95%乙醇 其它: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 香柏油;酒精灯;擦镜纸
三、 基本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hristain Gran 创立的。 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 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 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 革兰氏阴性菌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 脂质含量高。
实验四 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菌落计数及菌种保藏(张理珉)
浊度与微生物生物量测定
原理:
①细胞的存在会 造成光的散射, 降低光线的透过;
②在一定范围内 细胞浓度与吸光 度成正比
二、平板菌落计数的优缺点
优点:反映的是微生物活菌数量,可获 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 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 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 污染程度的检测。 缺点:操作较繁,所需时间较长,测定 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菌体浊度的测定(只针对单细胞微 生物); 利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测定吸光度 值。 (4)细胞干重和湿重的测定(有时湿重 以体积计量); (5)各种细胞物质含量的测定(蛋白质、 核酸、 ATP、磷、叶绿素等定量测 定)——建立了多种快速检测方法; 说明:后两种对丝状菌比较有意义。
2、常见微生物检测项目
10-3
3 平均 1 2
10-4
3 平均
霉 菌
cfu数/平板 每毫升中的cfu数
实验内容四
——介绍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一、菌种保藏的重要性
微生物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微生 物个体微小、代谢活跃、生长繁殖 快、易变异、易污染。 研究工作的连续性需要。 工业及科研菌种要注意菌种的衰退 和复壮。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 300,则应按稀释度(倍数)最高的平均菌落数 乘以稀释倍数(见下表,例4)。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则应按稀释度(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 稀释倍数(见下表,例5)。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 30~300之间,则以最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 数乘以稀释倍数(见下表,例6)。
计算公式说明:
①如样品来源为液体其表示为CFU/ml;
②所加样品量为每个平板所加入的相应稀释液的体积(ml)。
实验四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培训课件
23
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
实验四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
24
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
说明:
▪ 注意试管斜面的拿法(手掌向上,斜面 向上),与接种工具的配合使用;
▪ 记号笔标记时,过火烤一下,字不容易 掉;
▪ 挑取单菌落于相应斜面,管口标记学号 ,橡皮筋捆扎(三支);
▪ 三支斜面的接种情况作为一次考核,记
入平时成绩。
比
-
菌落总数 (个/mL)
1.64×104
2760
295
46
1.6
3.78 ×104
2890
无法计 数
27
无法计 数
271 1650
11 305
60
2.2
2.71 ×104
513
-
5.13 ×105
5
-
2.70 ×102
实1验2四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3平.板05 ×104
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
备注
一般采用科学 计数法;取两 位小数 ;“无 法计数”和 “0”在这里是 两个概念—— 前者是指因稀 释倍数掌握不 好或其它原因 造成不能计数, 后者指平板上 无微生物菌落 生长。 41
实验四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
4
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
一、微生物的形态和菌落特征的比较表
细菌
单细胞微生物 酵母菌
菌丝状微生物 放线菌
霉菌
菌 主落 要 特 征细
胞
含水状态 外观形态 相互关系 形态特征
很湿或较湿
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单个分散或有一定排列
方式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
较湿 大而突起 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大而分化
▪ 因为微生物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 ▪ 菌落的来源也并非完全为单个细胞; ▪ 因此其测定结果比实际菌数偏低; ▪ 引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来表示
微生物细菌课件
4.芽孢萌发
一个芽孢如没有被活化,在营养丰富的基质中也不会发芽。
萌发分3 个阶段: 活化; 出芽; 生长
活化:可由热刺激引起,开始发芽,芽孢休眠期破坏, 芽孢膨胀、芽孢衣破裂和溶解,芽孢内容物释放出来,代 谢活动增强,芽孢的耐热和其他抗性消失,折光缺失。
工业中常见的微生物
细菌的定义:单细胞不分支原核微生物,微 小而透明,可以适当的染色后再观察。
一、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二、细菌的繁殖 三、细菌的群体形态 四、食品发酵工业、医药上常用的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排列方式和大小
(一)个体形态和排列
球状
基 本
杆状
形
态
螺旋状
一、细菌的形态、排列方式和大小
鞭毛的着生方式
一端单毛菌 一端丛毛菌 两端单毛菌 两端丛毛菌 周生鞭毛菌 侧生鞭毛菌
单端鞭毛 端生丛毛
两 端 生 鞭 毛 周生鞭毛
鞭毛的有无和着生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运动机制 鞭毛的运动机制是通过“栓菌”试验验证的。
鞭毛逆时针旋转推动细菌向前运动; 鞭毛顺时针旋转,菌体停止并翻滚(周
生鞭毛菌)或改变运动方向(极生鞭毛 菌,拉细胞代替了推细胞),然后回到 逆时针旋转推动细菌向前运动。
②渗透屏障,维持பைடு நூலகம்胞内正常的渗透压;
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 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
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 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⑤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二、细菌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三)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 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含水 量约80%。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1 熟悉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主要特征2 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依据和要点,并应用于识别未知菌落内容:1 观察已知的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2 辨认未知的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实验原理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要点对于从事菌种的筛选、杂菌的识别和菌种鉴定等项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菌落是由某一微生物的少数细胞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后所形成的子细胞群体,因此,菌落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细胞形态和结构在宏观上的反映。
由于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细胞形态,因而其菌落形态特征也各异。
在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中,细菌和酵母菌的形态较接近,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较相似。
菌和酵母菌的异同细菌和多数酵母菌都是单细胞微生物。
菌落中各细胞间都充满毛细管水、养料和某些代谢产物,因此,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具有尖似的特征,如湿润、较光滑、较透明、易挑起、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且菌落质地较均匀等。
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细菌:由于细胞小,故形成的菌落也较小,较薄、较透明且有“细腻”感。
不同的细菌会产生不同的色素,因此常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菌落。
此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因此,在菌落形态上也有所反映,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外形较圆而凸起;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往往大而扁平,周缘不整齐,而运动能力特强的细菌则出现更大、更扁平的菌落,其边缘从不规则、缺刻状直至出现迁居性的菌落,例如变形杆菌属和菌种。
具有荚膜的细菌其菌落更粘稠、光滑、透明。
荚膜较厚的细菌其菌落甚至呈透明的水珠状。
有芽孢的细菌常因其折光率和其他原因而使菌落呈粗糙、不透明、多皱褶等特征。
细菌还常因分解含氮有机物而产生臭味,这也有助于菌落的识别。
酵母菌:由于细胞较大(直径约比细菌大10倍)且不能运动,故其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厚而且透明度较差。
酵母菌产生色素较为单一,通常呈矿蜡色,少数为橙红色,个别是黑色。
实验四细菌的鞭毛染色及运动性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鞭⽑染⾊及运动性观察实验四细菌的鞭⽑染⾊及运动性观察⽣命科学学院林剑锋(200900140065)摘要为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鞭⽑,我们⾸先采⽤媒染剂染细菌,使沉积在鞭⽑上,导致细菌鞭⽑直径加粗,再⽤染⾊剂染⾊。
媒染剂与染⾊剂反应,我们就能够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细菌的“放⼤”的鞭⽑了。
然后,可以⽤压滴法观察细菌运动,简易地判断细菌是否被有鞭⽑。
关键词鞭⽑染⾊法(Flagella stain)周⽣鞭⽑端⽣鞭⽑压滴法细菌的鞭⽑极细,直径⼀般为10—20nm,只有⽤电⼦显微镜才能观察。
但是由于设备限制,我们希望能够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就能够看见细菌鞭⽑。
于是,便产⽣了鞭⽑染⾊法。
1958年Rhodes根据Fontana的螺旋体改良镀银染⾊法,建⽴了⼀种细菌鞭⽑镀银染⾊法。
试剂分为媒染剂和银染剂。
但是试剂的稳定性低,容易变质。
2002年⾕海瀛发明了⼀种新的细菌鞭⽑镀银染⾊法。
该法将媒染剂分为A、B两种。
A液为酸化FeCl3溶液,B液为15%单宁酸,含甲醛1 ml,⽤时A、B液等量混合,轻微加热,染⽚40s,再⽤银染液涂⽚加热⾄微冒蒸汽,染⾊10 s。
这种⽅法不仅染⾊效果好,⽽且解决了试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此种试剂常温下⾄少可保存1年。
通过鞭⽑染⾊,可以观察到鞭⽑形态、数量和鞭⽑在菌体分布的位置,鞭⽑数量和在菌体上的分布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根据鞭⽑的这些特征,可将有动⼒细菌分为单端极鞭⽑菌、单端丛鞭⽑菌、周鞭⽑菌、侧鞭⽑菌。
有了这种简易的鞭⽑染⾊⽅法,对于我们的细菌研究来说就更加⽅便容易了。
1实验原理1.1染⾊原理鞭⽑染⾊⽅法很多,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即采⽤不稳定的胶体溶液做媒染剂,并使其沉淀于鞭⽑上⽽使“鞭⽑肿胀(tar and feather)”,鞭⽑直径加粗,进⼀步染⾊后即可在油镜下观察。
常⽤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铁或钾明矾等配制⽽成。
1.2运动机理鞭⽑的功能相当于船的螺浆,在⽔中可以⾼速旋转从⽽推动菌体前⾏,因此⽔体环境才是鞭⽑细菌⾃由驰骋的天地。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全
实验四显微测微技术与细菌运动性观察一、目的要求1.了解测微尺的构造和使用,学会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2.学习悬滴法观察细菌运动性技术二、实验原理(一)显微测微技术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其大小的测量需在显微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进行,但由于测量的是放大后的图像,故目镜测微尺在不同放大倍率下每格实际代表的长度也随之变化,因此,需用物镜测微尺来校正在不同放大倍率下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物镜测微尺是中央刻有精确刻度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 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0.01mm,即10 pm,它不直接用于测量细胞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个可放人接目镜的直径均为1.75 mm的圆形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50格和100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人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二)细菌运动性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运动性,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
通常使用压滴法或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观察时,要适当减弱光线,增加反差,如果光线很强,细菌和周围的液体就难以辨别。
三、实验器材1.活材料:培养12-16h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2.试剂: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等。
3.器材: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凹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接种环、滴管、擦镜纸、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显微测微技术1.装目镜测微尺:取出接目镜,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目镜镜筒的隔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人镜筒。
2.校正目镜测微尺(1) 将物镜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2) 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刻度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利用移动器移动物镜测微尺,使两尺的第一条刻度线相重合,再向右寻找另外两条重合的刻度线,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由下列公式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实验四微生物形态、菌落的观察(精)
实验四:微生物形态、菌落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习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个体形态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并熟练掌握其操作步二、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染色缸等3.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碘液,95%乙醇,0.5%沙黄染色液三、实验内容和方法1.涂片将培养14 —16小时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
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染色(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2)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3)脱色将载玻片上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30分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4)复染用番红液染1—2分钟,水洗。
(5)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
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6)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
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四、注意事项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因此必须严格把握脱色时间。
2.选用培养18—24小时菌龄的细菌为宜,若细菌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五、作业要求1.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2.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 ppt课件
提示:很重要的部分,要牢记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不同,表现在:
A. 原核细胞基因组的大小仅有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的一半 B.原核细胞具有单链的DNA分子 C.原核细胞中与DNA结合的蛋白质较少,而且没有核膜包裹 D.原核细胞具有RNA而不是DNA
原核生物
A.具有细胞器,但不具有细胞核 B.能产生ATP,能独立进行生命过程 C.细胞壁含几丁质 D.大多具有环状DNA E.都是厌氧生物
微生物分布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 海洋”中
✓ 细菌数亿/g土壤 ✓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cm2 ➢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 第一步:采用生黑葡萄糖杆菌或弱氧化醋杆菌,将D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
✓ 第二步:采用氧化葡萄糖杆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发酵, 将L-山梨糖转化为1-酮基-L-古龙酸,再经化学转化 为维生素C
2019年,泉生热孢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微生物特点
个体微小
✓ 杆菌的平均长度:2 微米 ✓ 面积/体积比:人 = 1,大肠杆菌 = 30万 ✓ 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
病毒
亚病毒
拟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古细菌
(真)细菌
真菌
酵母菌
霉菌
蕈菌
藻类
原生动物
下列各项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
A、蓝藻,支原体 B、衣原体,噬菌体 C、衣藻,金鱼藻 D、放线菌,霉菌 真菌通常是指__。 A、所有的真核微生物 B、具有丝状体的微生物 C、霉菌、酵母菌和蕈菌 D、霉菌和酵母菌 下列物种之间相似程度最大的一组是__。 A、疟原虫,血吸虫,蚊子 B、痢疾杆菌,酵母菌,青霉菌 C、蓝藻,硝化细菌,硫细菌 D、水稻,水蛭,水绵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册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册专业学号姓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二O一五年月实验目录实验一霉菌水浸片标本片的制备与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实验四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及计数实验五固氮菌(细菌)划线分离技术实验六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实验七细菌, 真菌, 放线菌, 酵母菌菌落观察实验一霉菌水浸片标本片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手绘出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个体形态图(或拍照), 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实验二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 哪些步骤易造成误差?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1、阿斯毕培养基、NA培养基的配方2.实验器材一、实验步骤1.阿斯毕培养基、NA培养基的配置步骤2.高压灭菌锅的操作步骤四、注意事项五、思考题(1)培养微生物能否用同一种培养基?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培养基有何异同?(2)培养基为什么要调节pH值?所有微生物培养基最适pH值是否相同?(3)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 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 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 开盖取物?(4)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实验四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及计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计算七、思考题1.培养微生物时, 为什么要把已接种的培养皿倒置保温?2.分离微生物的目的是什么?用稀释分离法, 怎样保证准确并防止污染?实验五固氮菌(细菌)划线分离技术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思考题:为何每区划线后都要将接种环烧干净?为何第四区划线不能与第一和第二区重叠?实验六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七、思考题: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 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为什么?2.荚膜染色中, 1%结晶紫染色后为什么用20%硫酸铜冲洗, 而不能用水?实验七细菌, 真菌, 放线菌, 酵母菌菌落观察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
菌落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菌落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菌落形态,了解不同菌种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形态特征,从而对不同菌种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琼脂平板•不同菌种的培养物方法1.准备琼脂平板:将琼脂粉加入适量的培养基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加热至溶解,再将溶解液煮沸1-2分钟,待冷却到约55-60摄氏度时,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凝固。
2.实验前消毒:将培养皿连同琼脂平板一起加热高温箱中,加热30分钟以上,消除细菌和真菌。
3.菌种接种:取一根铂丝,消毒后在接种架火焰上烧红,然后粘取菌种,沿琼脂平板表面画∞形线,避免接种过多或过少。
4.培养:将接种好的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合菌种生长的温度。
5.观察和记录: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琼脂平板,观察并记录不同菌种的菌落生长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记录到了不同菌种的菌落形态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观察结果:1.菌落大小:不同菌种的菌落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有些菌落很小,直径只有几毫米,而其他菌落可能非常大,直径超过1厘米。
2.菌落形状:菌落形状也是区分不同菌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有些菌落呈圆形,有些呈不规则形状,还有些呈分支状或星状。
3.菌落边缘:菌落的边缘也可以提供一些有用信息。
有些菌落边缘光滑整齐,有些则呈现锯齿状或毛状边缘。
4.菌落颜色:菌落的颜色在不同菌种之间也有很大差异。
有些菌落呈白色、黄色、粉红色、绿色等等。
结论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不同菌种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形态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
然而,菌落形态观察只是鉴定菌种的一个步骤,更准确的鉴定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手段和技术。
实验结果对于细菌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王某某, 张某某.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 张某某, 李某某. 《细菌学实验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实验四 微生物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的原理和 用法 (二)细菌的形态观察 (三)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四)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微生物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的原理和用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内容步骤
实验四 微生物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二)细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步
祝
你
进
• 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的原理
分辨率=λ/2NA NA=n*sinθ
• 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用法 1.准备 2.显微观察 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油镜观察 3.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 特别注意的问题
放 线 菌
基内菌丝:伸展于培养基的表面和内部,菌丝色淡、较细。 气生菌丝:在基内菌丝上,伸展于空间,颜色较深,菌丝较粗。
•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黄曲霉的孢子囊
孢子丝:菌丝成熟时,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孢子丝形 态多样,由成串分生孢子组成
霉 菌
基内菌丝:伸展于培养基的表面和内部 气生菌丝:在基内菌丝上,伸展于空间 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放线菌的观察 倒平板
划线接种 培养5-7天 印片法 制玻片标本 切块 放置于载玻片 印片 热固定(可免) 石炭酸复红染色 观察
1、观察细菌基本形态染色装片(演示) 2、观察杆菌形态染色装片(演示) 3、用压滴法观察活菌 4、用悬滴法观察活菌 5、观察链霉菌形态染色装片(演示) 6、用印片法或玻璃纸法观察细黄链霉菌的形态 7、观察曲霉、面包霉、青霉、匍枝根霉形态染色 装片(演示)
8、用压片法或载片培养法观察黑曲霉的形态
• 复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 能和使用方法
油镜观察(普 通光镜)
《细菌四体》PPT课件_OK
• 培养特性
• 营养要求较高,常用BSK培养基,pH7.5;5~10% CO2; 32~34℃;2~3周。 12小时分裂1代。
• 两种菌落:一是细小圆形,边缘整齐(0.40~0.45mm);另一 种是较大深至0.6mm左右边缘不整齐, 呈扩散生长。
• 溶血素:破坏红细胞膜,致小羊贫血、出血、肝肿大、 黄疸和血尿,本质是鞘磷脂酶C
• 细胞毒因子:注入小鼠可致肌肉痉挛和呼吸困难 • 内毒素样的物质:结构、毒性类似于细菌内毒素,但毒性
较低,成分略有差异 • CPE物质:引起细胞退行性变化,可被灭活
9
所致疾病
钩体侵袭力极强,可突破完整的皮肤与粘膜
早期:3日左右出现中毒症侯群
• 加强疫水管理、粪便管理、修建厕所和改良猪圈、不让畜 粪、畜尿流进附近池溏、稻田和积水中
• 对污染的水源、积水可用漂白粉及其他有效药物进行喷洒 消毒
• 管理好饮食,防止带菌鼠的排泄物污染食品
17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个人防护
在流行区和流行季节,禁止在疫水中游泳、涉水或捕鱼 与疫水接触的工人、农民尽量穿长统靴和戴胶皮手套,并防止皮
• 对高危易感者如孕妇、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或实验室工作人员意 外接触钩体、疑似感染本病但无明显症状时,可每日肌注青霉素 80~120万单位,连续2~3天做为预防用药。
19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生物学性状
螺旋致密而规则,两端尖直,运动活泼。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菌体内有轴丝,为运动器官, 外膜和胞质膜之间有鞭毛样的结构。 外膜蛋白47kD、37kD抗原具有高度抗原性。 普通染料着色较难。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将梅 毒螺旋体染成棕褐色。 至今仍未培养成功:Nichols株与Reiter株 抵抗力极弱。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砷剂 敏感。4℃ 3天死亡,故血库冰箱中3天后则无传染性
细菌学检验ppt课件
·
8
二、染色标本
(一)常用染料 1.碱性染料:碱性复红、结晶紫、美蓝等 2.酸性染料:有伊红、刚果红等 3.复合染料(中性染料)及荧光染料:复合染料有
瑞氏染料(伊红美蓝)、姬姆萨染料(伊红天青) 等;荧光染料有荧光标记的抗体
11.12.2020
·
9
革兰染色(gram stain) 方法:
(二)常用的染色方法
1、结晶紫初染
1 min
2、卢戈氏碘液媒染 1 min
革兰阳性球菌
3、95%酒精脱色 30sec~1 min
4、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 1 min
原理:
G+等电点低,带正电荷的碱性燃 料作色牢固
G+细胞壁肽聚糖层多,G-细胞壁 脂质含量高
G+含有多量核糖核酸镁盐与结晶 紫、碘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
革兰阴性杆菌
11.12.2020
·
16
(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营养物质 蛋白胨、肉浸液、牛肉膏、糖类、醇类、血液、 无机盐类、鸡蛋和动物血清生长因子
2.凝固物质 琼脂、明胶、卵白
3.抑制剂和指示剂 胆盐、蔷薇酸等,酚红、中性红、溴甲酚紫等
11.12.2020
·
17
(二)培养基种类
1.基础培养基(based medium) 2.营养培养基(nutrient medium) 3.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4.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5.特殊培养基(special medium)
11.12.2020
·
18
1.基础培养基(based medium)
含有大所属细菌生长所需 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是 肉浸液,俗称肉汤(broth), 主要成分含牛肉浸液和蛋白胨。 用于培养一般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动性观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