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第五六章补充练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部分课后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部分课后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部分课后习题含答案1. 课后习题一答案:a) 网络边缘即指连接着终端设备的那一层网络,它是网络的边界部分,负责处理终端设备与网络的通信。

b) 网络核心即指网络中承载着传输数据的主干部分,它是网络的中间部分,负责路由数据、转发数据以及进行网络调度。

2. 课后习题二答案:a) 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范围内,由某个组织或机构所拥有和控制的一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它通过局限范围内的高速物理介质连接,并保证了较低的传输延迟和更高的带宽。

b) 广域网(WAN)是指覆盖较大地理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它通过公共或专用的通信链路来连接不同地域的网络。

WAN通常由多个LAN组成,并使用路由器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3. 课后习题三答案:a) Huffman编码是一种变长编码方法,它根据信源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布来构造编码表,使得出现概率较高的符号获得较短的编码。

这样可以有效地压缩数据,减小数据传输的带宽。

b) 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方法,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一位校验位来判断数据中的错误。

奇偶校验位的值取决于数据中1的个数,使得数据的总位数为奇数或偶数。

接收方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和校验位的奇偶性来判断数据是否出现错误。

4. 课后习题四答案:a) 延迟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传输延迟(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传播延迟(数据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和处理延迟(数据在网络设备中处理所需的时间)。

b) 吞吐量是指网络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它可以用字节/秒或位/秒来表示。

吞吐量取决于网络的带宽和网络的利用率。

5. 课后习题五答案:a) 虚拟专用网络(VPN)是利用公共网络(如互联网)来构建的一种安全的私有网络。

它通过加密和隧道技术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使得用户在公共网络上可以安全地访问私有网络资源。

b)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多个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它能够根据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来选择合适的路径,并进行数据转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谢希仁教授的《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经典教材,第七版课后题目是巩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下面是对《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的整理和完整版分享。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1.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因特网的发展历史和组成部分。

2.计算机网络由多个网络节点和连接在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组成。

根据不同的尺寸和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3.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由众多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

4.因特网的组成部分包括主机(Host)、路由器(Router)和通信链路。

主机用于用户进行网络通信,路由器用于转发数据包,通信链路分为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

5.因特网的发展历史经历了ARPANET、Internet和Web三个阶段。

ARPANET是美国军方研究机构ARPA建立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Internet是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Web是基于超文本的信息浏览和检索系统。

1.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物理层的传输媒介、信号调制和调制解调技术。

2.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在传输媒介上传输比特流。

传输媒介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信道。

3.信号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调制解调器(Modem)是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的设备。

4.常见的调制技术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5.物理层还包括码式转换和时钟同步等技术,以及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帧的结构和流量控制技术。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网络层传递的数据分组封装成帧,并在物理链路上可靠地传输。

3.帧由首部、数据区和尾部组成。

首部包括帧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和校验序列。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第五六章补充练习题(带标准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第五六章补充练习题(带标准答案)

第五章1.常说的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精确地说是指()。

A.两个用户在通信B.两台主机的CPU在通信C.两台主机的网络层在通信D.两台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中互相通信2.下列对于传输层端口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传输层端口的概念与交换机或路由器硬件端口的概念一样B.端口是用来标识不同的服务的,不同的服务使用不同的端口C.TCP/IP的传输层使用一个16位的端口号来标识一个端口,因此端口的范围是0~65535D.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的范围是0~10233.在TCP数据段的布局格式中,头开始的固定格式长度是()。

A.20B B.24B C.32B D.36B4.以下TCP熟知端口号错误的是()。

A.TElNET:23 B.SMTP:25C.HTTP:80 D.BGP:1615.TCP/IP的传输层协议使用()形式将数据传送给上层应用程序。

A.IP地址B.MAC地址 C.端口号D.套接字地址6.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TCP和UDP均是面向连接的B.TCP和UDP均是无连接的C.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D.UDP是面向连接的,TCP是无连接的7.UDP报文中,伪首部的作用是()。

A.数据对齐B.计算校验和C.数据加密D.数据填充8.一条TCP连接的建立过程包括()个步骤。

A.2 B.3 C.4 D.59.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

A.(SYN=0,ACK=0,seq=11221,ack=11221)B.(SYN=1,ACK=1,seq=11220,ack=11220)C.(SYN=1,ACK=1,seq=11221,ack=11221)D.(SYN=0,ACK=0,seq=11220,ack=11220)10.主机甲和主机乙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1、( 09-33 )在 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2、(10-3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A. 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 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3、( 10-34 )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 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 H1 向主机 H2 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 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 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80ms B : 80.08ms C:80.16ms D:80.24ms4、(11-33 ) 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5、(12-33 )在 TCP/IP 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A. PPPB. IPC. UDPD. TCP6、(13-33 )在 OSI 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A. 对话管理B. 数据格式转换C. 路由选择D. 可靠数据传输7.(13-35 )主机甲通过 1 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 的分6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 1 个大小为 8Mb( 1M=10)的报文。

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A.800ms、1600msB.801ms、1600msC.1600ms、800ms、D、1600ms、801ms8.(14-33 )在 OSI 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络层参考答案:12345678B C C A B B D C第二章1. (09-34 )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 4 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 4 种振幅的 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ps B.24kbps C.48kbps D.96kbps注:1924 年奈奎斯特 (Nyquist)就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的公式 :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 C=2W.log2N ( 其中 W是想低通信道的带宽 ,N 是电平强度 ) 。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第五六章补充练习题带答案定稿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第五六章补充练习题带答案定稿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第五六章补充练习题带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五章1.常说的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精确地说是指()。

A.两个用户在通信B.两台主机的CPU在通信C.两台主机的网络层在通信D.两台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中互相通信2.下列对于传输层端口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传输层端口的概念与交换机或路由器硬件端口的概念一样B.端口是用来标识不同的服务的,不同的服务使用不同的端口C.TCP/IP的传输层使用一个16位的端口号来标识一个端口,因此端口的范围是0~65535D.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的范围是0~10233.在TCP数据段的布局格式中,头开始的固定格式长度是()。

A.20BB.24BC.32BD.36B4.以下TCP熟知端口号错误的是()。

A.TElNET:23B.SMTP:25C.HTTP:80D.BGP:1615.TCP/IP的传输层协议使用()形式将数据传送给上层应用程序。

A.IP地址B.MAC地址C.端口号D.套接字地址6.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TCP和UDP均是面向连接的B.TCP和UDP均是无连接的C.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D.UDP是面向连接的,TCP是无连接的7.UDP报文中,伪首部的作用是()。

A.数据对齐B.计算校验和C.数据加密D.数据填充8.一条TCP连接的建立过程包括()个步骤。

A.2B.3C.4D.59.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A.(SYN=0,ACK=0,seq=11221,ack=11221)B.(SYN=1,ACK=1,seq=11220,ack=11220)C.(SYN=1,ACK=1,seq=11221,ack=11221)D.(SYN=0,ACK=0,seq=11220,ack=11220)10.主机甲和主机乙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时,谢希仁教授所著的第七版教材是众多学子的重要参考资料。

而课后答案则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下将为您呈现一份完整的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等。

课后习题中,对于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的理解,答案强调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其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和负载均衡等。

第二章探讨了物理层的相关知识。

对于信号的传输方式,答案解释了基带传输、宽带传输以及频带传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涉及到信道复用技术的问题时,答案详细阐述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第三章聚焦于数据链路层。

关于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答案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和示例。

在滑动窗口协议方面,详细分析了停止等待协议、后退 N 帧协议和选择重传协议的工作流程和性能特点。

第四章讲述了网络层。

对于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即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答案对比了它们的差异和适用情况。

在路由算法的问题上,分别介绍了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

关于 IP 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使用,答案通过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第五章涉及运输层。

在运输层的端口号相关问题上,答案解释了端口号的作用和分类,并说明了如何通过端口号来识别不同的应用进程。

对于 TCP 和 UDP 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答案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在 TCP 的拥塞控制算法方面,详细阐述了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等算法的工作机制。

第六章阐述了应用层。

对于 DNS 系统的工作原理,答案说明了域名解析的过程以及各级域名服务器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 向互联网发展; TCP/IP 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Internet ;ISP 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 :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 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五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五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章:运输层1、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的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1)首先,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并为高层用户屏蔽了下层通信通信子网的细节。

其次,运输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复用和分用功能。

第三,运输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了差错检测机制。

第四,根据应用的不同,运输层还采用不同的运输层协议提供不同的服务。

(2)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如下图所示:(3)虽然无连接的运输服务和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十分相似,但是运输层依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事实上,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假设网络服务质量不可靠,频繁地丢失分组,网络层系统崩溃或不停的发出网络重置,这将发生什么情况呢?因为用户不能对通信子网加以控制,所以无法采用更好的通信处理机来解决网络层服务质量低劣的问题,更不可能通过改进数据链路层纠错能力来改善低层的条件。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网络层的上面增加一层,即运输层。

运输层的存在使得运输服务比网络服务更可靠,分组的丢失、残缺,甚至网络重置都可以被运输层检测到,并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而且由于运输服务独立于网络服务,故可以采用一个标准的原语集提供运输服务。

2、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如果下层的网络十分可靠,例如提供虚电路服务,那么用于完成数据传输的运输层协议就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

当网络层仅使用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时,运输层就需要使用一些复杂的协议,以便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连接的?答:在网络层IP提供的是无连接的服务,但是在运输层TCP提供的服务是面向连接的。

但是最终,该应用程序使用的还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

4、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作业:第一章:2,3,8,12,13,14,21,22,24第二章:1,2,4,5,6,10,13,16第三章:3,4,6,7,8,10,13,15,18,20,27,28,30,31第四章:1,2,4,5,7,9,10,11,15,17,21,24,29,32,35,37,39,(44,45)第五章:1,3,9,10,17,21,24,30,34,45,46第六章:2,3,6,7,8,13,14,19,20,22,23,(24,31,32)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word 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word 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第一章概述1-0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连通性和共享1-0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 向互联网发展; TCP/IP 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Internet ;ISP 首次出现。

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 :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 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

第一章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80msB:80.08msC:80.16msD:80.24ms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A.PPPB.IPC.UDPD.TCP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A.对话管理B.数据格式转换C.路由选择D.可靠数据传输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

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A.800ms、1600msB.801ms、1600msC.1600ms、800ms、D、1600ms、801ms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A.应用层B表示层C传输层D网络层参考答案:12345678BCCABBDC第二章9.(09-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psB.24kbpsC.48kbpsD.96kbps注: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的公式: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C=2W.log2N(其中W是想低通信道的带宽,N是电平强度)。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 向互联网发展; TCP/IP 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Internet ;ISP 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 :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 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图文稿精选全文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图文稿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第一章 概述习题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 (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解:采用电路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xs t c ++= 采用分组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xb p k t p ++-=)1(,这里假定p x >>,即不考虑报文分割成分组后的零头。

欲使c p t t <,必须满足s bpk <-)1( 习题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 ),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 (bit/s ),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答:分组个数x/p ,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p=√hx/(k-1)习题1-20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s m /1028⨯。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的传播时延:(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

计算机网络_谢希仁_7版_1-6章计算题及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_谢希仁_7版_1-6章计算题及简答题

第一章(P39)概述1-15,假定网络的利用率达到了90%。

试估算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解:可以理解D0默认为100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D0/(1-90%)=D0/0.1=10D0利用率:D=D0/(1-U) D:当前网络延迟 D0:空闲时延迟 U:网络利用率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 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 × 10^8 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 kbit/s。

2)数据长度为10^3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 Gbit/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解:发送时延Ts = 数据帧长度(bit)/ 发送速率(bit/s)传播时延Tp = 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m/s)1) Ts = 10^7 bit / 100 kbit/s = 100 s,Tp = 10^6 m / (2 × 10^8) m/s = 0.005 s 2) Ts = 10^3 bit / 1 Gbit/s = 1 μs,Tp = 10^6 m / (2 × 10^8) m/s = 0.005 s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1-19(1)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

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

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

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2)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解:.本层的传输效率=上层传送下来的数据/本层向下层传送的数据1)100 / (100+20+20+18) = 63.3%2)1000 / (1000+20+20+18) = 94.5%1-29,有一个点对点链路,长度为50 k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1.常说的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精确地说是指()。

A.两个用户在通信
B.两台主机的CPU在通信
C.两台主机的网络层在通信
D.两台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中互相通信
2.下列对于传输层端口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传输层端口的概念与交换机或路由器硬件端口的概念一样
B.端口是用来标识不同的服务的,不同的服务使用不同的端口
C.TCP/IP的传输层使用一个16位的端口号来标识一个端口,因此端口的范围是0~65535
D.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的范围是0~1023
3.在TCP数据段的布局格式中,头开始的固定格式长度是()。

A.20B
B.24B
C.32B
D.36B
4.以下TCP熟知端口号错误的是()。

A.TElNET:23
B.SMTP:25
C.HTTP:80
D.BGP:161
5.TCP/IP的传输层协议使用()形式将数据传送给上层应用程序。

A.IP地址
B.MAC地址
C.端口号
D.套接字地址6.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TCP和UDP均是面向连接的
B.TCP和UDP 均是无连接的
C.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D.UDP是面向
连接的,TCP是无连接的
7.UDP报文中,伪首部的作用是()。

A.数据对齐
B.计算校验和
C.数据加密
D.数据填充
8.一条TCP连接的建立过程包括()个步骤。

A.2
B.3
C.4
D.5
9.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A.(SYN=0,ACK=0,seq=11221,ack=11221) B.(SYN=1,ACK=1,seq=11220,ack=11220) C.(SYN=1,ACK=1,seq=11221,ack=11221) D.(SYN=0,ACK=0,seq=11220,ack=11220) 10.主机甲和主机乙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A.500 B.700 C.800 D.1000
11.以下关于TCP可靠传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TCP在传输用户数据之前必须进过传输连接建立、维护和释放的过程
B.TCP传输连接建立过程中需要协商双方的通信参数
C.通信参数主要是指带宽、延时以及延时抖动等
D.TCP协议在客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连接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
12.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4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

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A.300 B.500 C.1200 D.1400 13.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双方持续有数据传输,且数据无差错与丢失。

若甲收到1个来自乙的TCP段,该段的序号为1913、确认序号为2046、有效载荷为100字节,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 段的序号和确认序号分别是()。

A. 2046、2012
B. 2046、2013
C. 2047、2012
D. 2047、2013
14.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

当拥塞窗口为16KB 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 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
A.7KB B.8KB C.9KB D.16KB
15.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接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6.假设在没有发生拥塞的情况下,在一条往返时间RTT为10ms的线路上采用慢启动拥塞控制策略。

如果接受窗口的大小为24KB,最大报文段MSS为2KB,那么需要()才能发送第一个完全窗口。

A.30ms B.40ms C.50ms D.60ms
17.在五层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向()提供服务。

A.用户
B.应用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18.传输层的协议有()
A.TCP和UDP
B.ICMP
C.PPP
D.ARP
19.下列协议中未使用传输层TCP的应用层协议是()A.SMTP B HTTP C.FTP D.TFTP
20.下面关于UDP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UDP是无连接的
B.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
C.UDP是面向报文的
D.UDP需要拥塞控制
21.下面关于TCP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B.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
C.TCP提供可靠交付服务,并提供全双工通信
D.TCP是面向报文的
22.可靠传输协议中可靠的指的是()。

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
B.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
C.使用滑动窗口协议来维持可靠性
D.使用确认机制来保证传输的数据不丢失
23.TCP协议中发送窗口的大小应该是()。

A.通知窗口的大小
B.拥塞窗口的大小
C.通知窗口和拥塞窗口中较小的一个
D.通知窗口和拥塞窗口中较大的一个
24.流量控制是用来防止()
A.比特差错
B.发送缓冲区溢出
C.接收缓冲区溢出
D.发送器和接收器冲突
25.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了流量控制的是()。

A.一种管理有限带宽的方法
B.一种同步连接两台主机的方法
C.一种确保数据完整的方法 D.一种检查病毒的方法
二、应用题:
1.连接过程图(见图4-5-5)简述的是传输层TCP连接建立“三次握手”的过程,请完成图中括号内容,并结合该图详细TCP建立连接的过程,要求步骤清晰。

第六章
1、WWW是因特网上的一种()。

A.浏览器
B.协议
C.协议集
D.服务
2、互联网上的服务都是基于某种协议,WWW服务基于的协议是()。

A.SNMP
B.HTTP
C.SMTP
D.TELNET
3、HTTP协议定义的是()之间的通信。

A.邮件服务器
B.邮件客户和邮件服务器
C.Web客户和Web服务器
D.Web服务器
4、WWW上每一个网页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称为()。

A.IP地址B.域名地址C.统一资源定位地址D.WWW 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