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建国后
改革前
改革后
自主就业、持证上岗、 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 没有竞争、少了压力 有竞争,增加就业压力
统包统配、铁饭碗
评
价
产生“等、靠、要”的 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 惰性思想,安于现状。 人们提高自己的素质 企业不能择才而用 企业能择才而用 个人择业不能扬长 利于自主择业,发挥自己 避短,不易人尽其才 的才干,先富起来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改革开放前 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
油票
粮票
豆腐票和粉票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米票(可以买大米)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后 1987年发动了“菜篮子工程”
改革开放后
食物琳琅满目, 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 食品,健康饮食。
促进人才的流动,促进 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社会发展、优胜劣汰的需要
思考:
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打破“铁饭碗”时应该怎样帮助那些 改 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
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
改革开放以来
我 国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的 完 善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 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 材料一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 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 不足的补充; 粮食定量不足! 材料二:近几年,吃野菜成为时髦。很多天然的 野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不仅风味独特, 而且常有药用功效。……
行
就业 制度 社会 保障
交通条件有了 要不要打破“铁饭碗”? 明显的改善 交通条件较差 统包统配,“铁饭碗”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新人教版)PPT课件
全国粮票
转移粮食关系证明
三、居住条件
茅草屋 土坯房
砖瓦房
筒子楼
住宅小区
四、就业和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前: 分配工作,“铁饭碗”,大锅饭,公费医疗。
改革开放后:
返回主界面
课堂小结
衣食住行的变化
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变化 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 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国 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 作得到加强,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 伐。
粮票又称为“第二货币”。粮票的面额一般 是1市斤、3市斤、5市斤、10市斤、1市两和2市 两。在餐馆里吃一碗米粉是一角二分钱,二两粮 票;一根油条是七分钱,一两粮票,少了哪一样 都不行。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米票(可以买大米)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如果你要出差去外地,不仅需要准备 钱,更重要的是准备粮票。由于全国各省 的粮票都不相同,并且不能流通,所以去 外地时,必须用本地粮票兑换“全国通用 粮票”。这种“全国通用粮票”,简直就 是“硬通货”和“外汇”,仅用本地粗粮 票是不能换到的,需要搭配米票、面票和 油票,才能换到,而且还需要单位开证明。
一、从服饰看现代社会的变迁
20世纪70年代的穿着
1954年上海布票
二、粮票的历史
粮票是按照年龄,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 数量。当时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一般的定量是 每月不到二十市斤(十公斤)。其中有三分之二 是粗粮(即玉米面),三分之一是细粮(即大米、 白面),因此就需要用“粗粮票”“面票”和 “米票”来区分。
返回主界面
课堂演练
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服饰:
• 衣着丰富多彩,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时装表演成为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们显示风度、 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油票
改革开放前
粮票
食物匮乏、单调 人们营养严重不足
票证年代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 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一个 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司令级 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月4斤猪肉,4斤 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 里吵着要吃的”。 ——《建国初期上将们的生活——高薪却刚好温饱》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 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 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不足!
水煮鱼片
烤鸭
重庆火锅
肯德基 Kentucky Fried Chicken 世界最大炸鸡连锁餐厅
麦当劳 McDonald's 全球最大连锁快餐企业
改革开放前
住
简陋的平房大杂院
乡土民房住宅
改革开放后
公寓
社区住宅楼
别墅
农家乐
华西村农民住房
改革开放前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改革开放后
• 随即带来的情况是——
改革 开放
变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生 活质量提高,人才竞争更激烈,国家的保障体系更完善了。
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50年代的四大件: “三转一响”——缝纫机、自 行车、手表、收音机
90年代的四大件:彩电、冰 箱、洗衣机、空调
改革开放后:新新四大件
电脑
汽车
住房
手机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初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率先进入 小康社会
城镇居民住房 宽敞明亮,装饰 讲究。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初
改革开放后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该 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 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 轻轨等硬件设施
首辆BRT样车昨抵乌 (2011年6月7日) 价值200多万设有50余个座位,可同时装载200多人。 本报讯(记者庞贝贝)昨日,位于六道湾的公交集团经营二 部停车场内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辆长18米、橘黄和白 色相间的公交车。 “它就是BRT。”从郑州将这辆车开到乌鲁木齐的司机付国 伟说,这是首府BRT快速公交的样车,重20吨,价值200多万。
整个车辆分为2段,远看就像是由2辆普通车连接起来。走 进车厢,仿佛置身于一个空旷的走廊。车厢内部座位超过50 个,座椅均是软座,还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座椅,据介绍, 车里一般可同时装载200多人。 在车辆一侧有3个车门,乘客可从3个门同进同出。每个车 门口均配置有踏板,可倾斜到地面,方便轮椅进出。
材料一、二中的“吃野菜”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 食不足的补充;材料二是因为生活水平提 高,开始重视营养全面和均衡。
“新旧四大件”指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响”)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
课件4: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旧“四大件”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前所 未有的变化。
服 装 店
餐 厅
住 房
1、衣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服装
1、衣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
2、食的方面的变化
过去吃的野菜
现代的饮食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1998年,我国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发展
1、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购物票证才能买到东西?而现在为 什么又不用了呢?
2、你家的住房条件怎样?为什么现在人口比 以前多, 而人均住房面积反而比以前大了 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2、食的方面的变化
绿 色 蔬 菜
3、住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住房
现在的住房
4、行的方面的变化
4、行的方面的变化
铁路
高速公路
飞机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
人才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 招聘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共15张PPT)
衣食 住行 的变 迁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尚未解决最基本
食
温饱问题。 的_____
改革开放后,不仅能“吃饱” ,还要“吃好” ,讲 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 行
改革开放前,交通工具和交通条件较差。
行
改革开放后,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
私人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航线增长很快,开_________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二、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 2.社会保障
目的: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
社 会 保 障
社会主义市场 _____________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_____________制度。
内 容
医疗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_____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布票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_____,
衣
服饰 成为显示风度、 改革开放后, 衣着丰富多彩, _____
展示个性的方式。
衣食 住行 的变 迁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尚未解决最基本
食
温饱问题。 的_____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二、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
就 业 和 社 会 保 障
铁饭碗 “ _______”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 就 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业 持证上岗 _________、 就业培训、 公开招聘等新鲜事 制 物层出不穷。 度 社会保障
八下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参加社区活动,增强社区归属 感
参与志愿活动,提升社会责任 感
参加行业交流,拓展人际关系
参与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如何引导人05们健康地生
活
加强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 活动,提高人 们的健康意识
普及健康知识, 帮助人们了解 健康生活方式 的重要性
鼓励人们定期 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 疾病
加强学校健康 教育,从小培 养健康的生活 习惯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宣传教育:通过 各种渠道宣传健 康生活方式的重 要性,提高人们 的健康意识。
提供支持:政府 和社会组织提供 相关服务和支持, 如健身设施、健 康食品等。
制定政策:制定 相关政策鼓励健 康生活方式,如 税收优惠、奖励 措施等。
示范作用:公众 人物和社区领袖 通过示范作用, 引导人们养成健 康的生活习惯。
社会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
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对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传统也在发生变化。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有所 不同。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饮食: 合理搭配营养, 多吃蔬菜水果, 减少油腻和高
热量食物
坚持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 150分钟中等 强度的有氧运 动,如快走、 骑车、游泳等
保证充足睡眠: 每晚7-8小时 的高质量睡眠 有助于提高身 体免疫力
培养良好的心 态:保持乐观 积极的态度, 学会调节情绪,
减轻压力
智能家居:提高了生活便 利性和舒适度
课件3: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
恩格尔 = 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
消费支出总额
100﹪
自学展示 就业制度
变化表现
“铁饭碗”被打破, 就业渠道拓宽, 自主择业
思考:
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应该怎样帮助那些改革过程中 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当时为什么以这些为主食?
现在日常饮食是哪些?原因是什么?
3. 你认为在现在,食品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人们住房方面发生的变化》问卷
要求:
1.合作进行。
2.请将你们小组采访、调查、总结整理出的内容填写出来
1.你家的住房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填出6个人的)
你小组同学中住房面积最大的是少平方米?
你小组同学中住房面积最小的是多少平方米?
本课难点是对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制度的把握。
(三)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主要采用了: 1、兴趣活动策略:采用问题探究、团队合作、讨论、思考评价等多种 活动方式,利用教学图片、视频影像、制作课件等来展开课堂教学。 2、多采用材料分析法、情境创设法,与实际教学法交相使用。 3、注重评价方式和鼓励措施。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流程 四、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 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的巨大 的变化,从中理解到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 利;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 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进步的需要,是人才竟争的需要。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授课教师:黄媛媛指导教师:张伍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利用电脑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安排学生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组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查找相关书籍,摘取资料,进行整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图片、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制成多媒体课件,演示改革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设置问题,合作交流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附:板书设计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衣: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丰富多彩食:匮乏、单调、营养不足—从“吃饱”到“吃好”住:居住条件差—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行:交通条件差—有了明显的改善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七、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3: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112页—115页,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方式的改变,以及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这一课和前面所学的改革开放的内容紧密相连,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前面所学的内容。
作为本册书的最后一课,其内容也是对中国建国以来建设成就的一个总结,具有总结全书的作用,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八年级学生理性思维初步发展,感性思维强的特点,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衣食住行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用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我国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医疗保险为例)在改革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历史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课前收集文字、图片、实物等历史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运用概括、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达成目标。
③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从中体会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之处,理解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②认识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改革深入的一种表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认识到是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依据:历史课标《内容标准》: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快乐猜猜猜
新旧“四大件〞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 的变化?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缝纫机 手表
自行车
收音机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电视机 洗衣机
冰பைடு நூலகம்箱
空调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2、食的方面的变化
过 去 吃 的 野 菜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2、食的方面的变化
现代的饮食
绿 色 蔬 菜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改革开放后
食物琳琅满目, 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 食品,健康饮食 。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3、住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住房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3、住的方面的变化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率先进入
小康社会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失业
系 的
生育
完
工伤
善
1亿多人 7920万人 1亿多人 3400万人 4200万人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人招才聘市 场会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城市改革为什么要打破“铁饭碗〞?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九分。
人教版历史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03
人才交流会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农民工们开开心心地排队上火车
读歌谣看医疗
某君来看病,挥手点药名: “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 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
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 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 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 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 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你认为改革前的医疗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油)
肯德基
麦当劳
饮食变化 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
来好像味道不错,为什么说过去生活不好?
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 不足,甚至很多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饱问题基本 上得到了解决,人们越来越注意营养均衡 和选择绿色食品。
合作探究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上海女青年的盛装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衣服的总体风 格是简单、朴素和廉价、耐穿,款式一 般说也比较简单。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
80年代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代平楼楼房房
公寓
社区住宅楼
别墅
农家乐
华西村农民住房
改革开放前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改革开放后
出谋划策
从三幅图片中,你发 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 决,请你出个主意?
就业制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招聘会
原创2: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 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认识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认识社会发展变化对我们青少年提出的要求。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从 “衣、食、住、行”四个 方面,来说说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课前小测
1.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文学艺术提出什么方针?“文革”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作品先后反映了什么主题?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艺术发展如何? 3.我国是怎样由“东亚病夫”变成体育强国的?
快乐猜猜猜
“旧四大件”? (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自行车) 改革开放
“新四大件”?
(彩电、冰箱、 洗衣机、空调)
A.解放战争时期 B.改革开放前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同步训练
3.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的变化 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 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B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前: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服饰: 衣着丰富多彩,更具个性,追求美,已成时尚
改革开放前:“吃饱肚子成奢望”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 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司令级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 一个月4斤猪肉,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 常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同步训练
1.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这
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4、行的方面的变化
高速公路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该如何解决?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
人 招才聘 市会 场
城市改革为什么要打破“铁饭碗”?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 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2、食的方面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2、食的方面的变化
绿 色 蔬 菜
现代的饮食
改革开放后
食物琳琅满目, 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 食品,健康饮食。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3、住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住房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3、住的方面的变化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率先进入 小康社会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
食
改革开放前
食物匮乏、单调
油票
粮票
食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
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饮食。
食
材料一: 材料一20是世为纪了60生年存代不,得每不月吃只野有菜3两,的作油为和粮肉食, 当不时足一的些补机充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 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 粮食定量不足! 材料二: 材料二近是几因年为,生吃活野水菜平成提为高时,髦开。始很重多视天营然养的 野全菜面具和有均极衡高。的营养价值,不仅风味独特, 而且常有药用功效…… 材料一、二中的“吃野菜”有什么不同?
从“吃饱”到“吃 好” 居住面积扩大、 环境改善 交通条件有了 明显的改善 自主就业、持证上岗
就业培训、公开招聘
社会 退休金制度、公费医疗 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养老、 医疗、失业保险等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革前后两个样,以前衣着蓝灰黄, 购物凭票限数量,三转一听是奢望, 食物匮乏缺营养,居住多为土墙房。 如今生活变了样,衣着多彩穿名装, 四电两机带冰箱,饮食搭配讲营养, 住进楼房讲宽敞,摩托 汽车跑四方, 提高生活讲质量,齐心跟党奔小康。
个人择业不能扬长 利于自主择业,发挥自己 避短,不易人尽其才 的才干,先富起来
促进人才的流动,促进
社会发展、优胜地劣区汰经济的、需文化要的交流
思考:
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打破“铁饭碗”时应该怎样帮助那些 改 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
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
改革开放以来
我2002年已达到国养老社1亿多人
会 保
医疗
7920万人
教学设计1: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程标准]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1)组织学生阅读112页“导入框”内容,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A. 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B. 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参保人数变化表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1999年 8000万
2002年 超过1亿 2010年 将近2亿 7920万 1.17亿
9852万
超过1亿 1.1645亿
请你来设想:一封来自2050届南京市九中 同学的Email,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相比将有 哪些变化呢?
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把握今天
小结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初 C 20世纪末 D20世纪70年代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目标
衣食住行的变迁
就业和社会保障 学习效果检测
学习目标:
1.掌握:在改革 开放前后,人们 在衣、食、住、 行方面的不同, 以及在就业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方 面的变化。
2.认识发生这 些变化的原因。 3.认识社会发 展变化对我们 青少年提出的 要求。
三转一响
首先从“新旧四大件”看 人们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1、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2、缓解城市交通堵塞,
你有何高招?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制度
你认为打破“铁饭碗”是好事还是坏事?
统包统配的“铁饭碗”
劳动者自主择业
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 自1998年底开始,我国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 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改革开放后 “绿色年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营养健康
与西餐零距离接触
1、早上醒来.应该喝一杯水?
2、饭后宜吃水果?
3、空腹时不宜喝牛奶 ?
4、炸薯条、炸鸡腿、巧克力好吃可多吃? 5、汽水、可乐类比白开水更营养?
6、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
7、每天应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8、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们生 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生活 质量提高,人才竞争更激烈, 国家的保障体系更完善了。
作业设计: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 A人口多耕地少 B 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 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 经济发展水平低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A 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 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 穿中山装千篇一律 D 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下列各项就业办法中属于“铁饭碗”的是: A 持证上岗 B 毕业分配 C 就业培训 D 公开招聘 4、我国人民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改革开放80年代
“毛泽东的孩子们 穿起了时装!”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90年代以来
绚丽多彩时尚 个性品牌、个 性、时尚、美
建国以来人民饮食结构 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一个 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司令级 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月4斤猪肉,4斤 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 里吵着要吃的”。 ——《建国初期上将们的生活——高薪却刚好温饱》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 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 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不足!
食
改革开放前
食物匮乏、单调
油票
粮票
票证年代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 等细粮而言的粮食。
主要包括: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梁、 大麦、燕麦、荞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 蚕豆、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 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 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 去的生活不好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子楼 平房 现代楼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率先进入 小康社会
上一页 下一页
城镇居民住房
宽敞明亮,装饰 讲究。
行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初
从“分配工作”到“竞聘上岗”,新 的就业制度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人才交流会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某君来看病,挥手点药名: “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 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 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 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 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 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 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新旧四大件”指什么? 自行车 改革开放前
缝纫机
旧四大件
手表
收音机
改革开放后 新四大件
电视机
冰箱
洗衣机
空调
20电脑 世纪 90 年代末 新新四大件 汽车
住房
手机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衣
衣
改革开放前
布票
图片展览
50年代
“革命”
中山装
列宁装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