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盘点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一单元知识清单答案

九年级化学一单元知识清单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二、化学发展史1.中国古代:发明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2.近代:(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的生成。

(2)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3.物质的用途都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1.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2.点燃蜡烛,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二、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第一步,准备空气两瓶和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两瓶。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答案)

第一章重要知识点汇总铵3二、几个重要的填空:1.使用铁锅烧菜好的原因: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2.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碳酸氢铵受热生成了气体。

碳酸氢铵保存的方法:密封,并防于阴凉处。

碳酸氢铵化肥施用建议:早晨或傍晚施,施后可覆土或浇水3.用右图装置实验,比课本上的实验优越,课本实验的缺陷是:无法判断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不环保实验结束,先将导管撤离液面,目的是防止液体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4.课本铁生锈实验的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水柱上升。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铁生锈消耗瓶内的氧气,瓶内压强变小。

用红色水是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的共同作用。

食盐可以加速铁的锈蚀。

5.硫燃烧能够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SO2)具有刺激性气味,能引起酸雨环境问题。

用含硫火柴做对比实验6.二氧化碳过多引起温室效应,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

7.氟里昂——臭氧层空洞弗莱明——青霉素纳米材料——21世纪材料之星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中国——结晶牛胰岛素8.蜡烛燃烧时,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方,有黑色物质,即炭黑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即石蜡蒸气凝华成的固体小颗粒检验蜡烛燃烧产物:用冷而干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有水珠,则有水生成,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变浑浊,则有CO生成29.金刚石与石墨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结构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0.植物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呼吸作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镁带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干电池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1.镁带银白色碳酸氢铵白色铜片红色氧化铜黑色碱式碳酸铜绿色硫黄色氧化镁白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盐酸无色三、关于实验仪器和操作重要的填空:1.若无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 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表现:形状的改变,物质状态的改变(三态变化),物质的溶解等。

常见的物理变化:汽油挥发、玻璃破碎、干冰升华、石蜡融化、灯泡发光等。

▲古代工艺:印刷术、地动仪等。

成语:聚沙成塔、铁杵成针、滴水成冰、木已成舟等。

诗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千锤万凿出深山。

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表现:伴随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沉淀,发光发热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蜡烛燃烧、铁生锈,牛奶变酸、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古代工艺:烧制陶瓷、造纸、火药、冶金。

成语:百炼成钢。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爆竹声中一岁除;烈火焚烧若等闲等。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性质: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能、不能、难、易、会、不会、可以等)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4、性质和变化的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科学实验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搜集证据→现象→得出结论→交流讨论→拓展反思。

注意: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1、检验生成物中有水生成: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2、检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3、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我们将主要观察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习题和答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习题和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木炭燃烧、铁生锈等。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等,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延展性、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知识点二:观察实验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变化前:物质的颜色、气味、形状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先说现象后得结论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蜡烛燃烧前:侧重观察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溶解性、密度等(2)点燃蜡烛:燃烧过程外焰:温度最高①火焰内焰:温度较高焰心:温度最低熔化燃烧的现象②蜡烛的外观变短倒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杯内壁有水珠生成③生成物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火焰(3)熄灭蜡烛白烟→能否点燃蜡烛外观知识点三:药品取用使用化学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实验用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1)固体药品的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或密度大地金属颗粒可用镊子夹取。

“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向指定容器中滴入时,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注意:胶头滴管不能倒放、乱放、平放,应放在指定位置;滴加时,不要伸入仪器内,一般要做到悬空垂直四不要②从细口瓶倒取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以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同时使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带答案最终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带答案最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

(核反应属于物理范畴)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化学研究最终目的是:制造分子)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化学起源于使用火种(如: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等都属于化学应用)近代化学的四大里程碑:1、1661年英国的波义耳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近代化学诞生。

2、1771年法国的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是近代化学取得革命性进展。

3、1803年英国的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我国的两个世界第一1、1965年,人工全合成的牛胰岛素。

1、1981年,人工全合成的核糖核酸。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眼看、鼻嗅、耳听、手触摸)、实验法、比较法(研究特性)、分类法(研究通性)【金属钠】1、物性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沸点低,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因此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硬度较小(可用小刀切割)2、化性(很活泼,自然界中只存在化合态)(1)与水方程式:2Na+2H2O=2NaOH+H2↑(实质上是与其水中氢离子反应)现象:“浮”金属钠浮在水面原因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原因反应剧烈放热而且钠的熔点较低“游”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原因反应剧烈且生成气体“响”并发出“嘶嘶”的响声原因反应剧烈且生成气体“红”滴加酚酞变红原因溶液呈碱性/生成碱性物质(2)与酸(HCl\H2SO4)先酸后水实质上也是与酸中的氢离子反应,且比水中更剧烈与HCl 方程式:2Na+2HCl=2NaCl+H2↑与H2SO4 方程式:2Na+H2SO4=Na2SO4+H2↑(3)与盐溶液先水后盐(因此金属钠和盐溶液不会发生置换反应)与FeCl3溶液第一步方程式:2Na+2H2O=2NaOH+H2↑第二部方程式:3NaOH+FeCl3=Fe(OH)3↓+3NaCl总反应方程式: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现象:生成无色气体和红褐色沉淀与CuSO4溶液第一步方程式:2Na+2H2O=2NaOH+H2↑第二部方程式:2NaOH+CuSO4=Na2SO4+Cu(OH)2↓总反应方程式: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现象:生成无色气体和蓝色絮状沉淀与NaCl溶液总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现象:生成无色气体(4)与氧气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不同,体现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性放置片刻方程式:4Na+O2=2Na2O(产物为白色)加热方程式:2Na+O2=加热=Na2O2(产物为淡黄色)久置Na O2 Na2O H2O NaOH CO2Na2CO3H2O Na2CO3. 10H2O去H2O Na2CO3(产物为白色)变暗变潮白固结晶风化(5)与非金属(Cl2\S)与Cl2 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与S 方程式:2Na+S=研磨=Na2S(6)钠的氧化物(Na2O\Na2O2)物质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化学式Na2O Na2O2氧的化合价-2 -1生成条件和方程式4Na+O2=2Na2O 2Na+O2=加热=Na2O2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与H2O反应方程式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方程式2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与HCl反应方程式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稳定性(与O2的反应)2Na2O+O2=加热=2Na2O2———————————相互转化的方程式2Na2O+O2=加热=2Na2O2用途————————————作漂白剂、强氧化剂、供氧剂3、用途(1)钠、钾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2)高压钠灯,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3)贵重金属冶炼二、研究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与观察解释及结论【氯气】1、物性黄绿色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沸点较高,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溶于水(1:2),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取一瓶气体,稍稍打开玻璃片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2、化性(活泼,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1)与金属(遇变价金属,生成高价价氯化物)与Fe 反应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现象:产生红棕色的烟,将其溶于水,溶液呈黄色与Cu 反应方程式:Cu+Cl2=点燃=CuCl2现象:产生黄棕色的烟,将其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与Na 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现象:产生白烟,火焰呈黄色(2)与非金属与H2 反应方程式:H2+Cl2=点燃=2HCl现象:安静的燃烧,苍白色火焰,并产生白雾(属于特征现象)【拓展】H2与Cl2光照条件反应,会发生爆炸(3)与H2O反应方程式:Cl2+H2O=HCl+HClO新制氯水中有“三分子、四离子”:三分子:Cl2、HClO、H2O 四离子:H+、Cl-、ClO-、OH-新制氯水中各种成分的检验Cl2检验:氯水呈浅黄绿色\湿润的淀粉KI试纸(2KI+Cl2=2KCl+I2生成的I2遇淀粉变蓝)Cl-检验: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H+检验: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Na2CO3溶液,有气泡冒出HClO检验: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4)与碱与NaOH 反应方程式:2NaOH+Cl2=NaCl+NaClO+H2O(用于氯气的尾气处理)(5)新制氯水、久置氯水和液氯的区别新制氯水久置氯水液氯颜色浅黄绿色无色---------------------------所含微粒三分子:Cl2、HClO、H2O 四离子:H2O、H+、Cl-、OH-Cl2H+、Cl-、ClO-、OH-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强氧化性、漂白性酸性、挥发性氯气的化学性质保存棕色试剂瓶,放于阴暗处---------------------- 绿色钢瓶中类别混合物混合物纯净物(6)含氯化合物①次氯酸(三性:酸性、强氧化性、漂白性)见光易分解反应方程式:2HClO=光照=2HCl+O2↑②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84的制备反应方程式:2NaOH+Cl2=NaCl+NaClO+H2O84发挥作用反应方程式:NaClO+CO2+H2O=NaHCO3+HClO84失效反应方程式:NaClO+CO2+H2O=NaHCO3+HClO、2HClO=光照=2HCl+O2↑③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2、Ca(ClO)2,有效成分Ca(ClO)2 )漂白粉的制备反应方程式:2Ca(OH)2+Cl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发挥作用反应方程式: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粉失效反应方程式: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光照=2HCl+O2↑④二氧化氯ClO2【拓展】实验室制取氯气原理:MnO2+4HCl(浓) ═加热= MnCl2+2H2O+C12↑(注意:本实验必须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必须加热才反应)装置:发生装置除杂装置(除HCl)除杂装置(除H2O)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吸收Cl2)饱和NaCl溶液浓H2SO4 也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NaOH溶液3、假说法和模型法第一章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定义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符号为n(物质的量只表示微观粒子,不表示宏观物质,使用时要指明具体微粒)2、单位摩尔,简称摩,物质的量单位的符号为mol;每摩尔所含微粒数与0.012kg/12g 12C所含碳原子数相等3、作用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4、阿伏伽德罗常数(N A)0.012kg/12g 12C所含碳原子数又叫阿伏伽德罗常数,N A数值近似等于6.02*1023mol-15、n与N的关系n =N/N A二、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1、摩尔质量M(1)定义: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所具有的质量(2)单位g/mol或kg/mol(3)规定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在以g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4)M与n的关系n =m/M2、气体摩尔体积V m影响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①固体或液体微粒大小、微粒个数②气体微粒个数和微粒间距(主要是T、P影响微粒间距)(1)定义气体摩尔体积:一定T和P下,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2)单位L/mol(3)规定标况下(0o C,101kPa),任何气体的V m约等于22.4L/mol)(4)V m与n的关系n =V/V m(该公式只适用于气体,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均可)3、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只适用于气体)阿伏伽德罗定律:同T同P下,气体体积与微粒个数成正比,即V1/V2=N1/N2推论一:同T同P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即V1/V2=n1/n2推论二:同T同V下,气体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即P1/P2=n1/n2推论三:同T同P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即ρ1/ρ2=M1/M2推论四:同T同P同m,气体的体积和摩尔质量成反比,即V1/V2=M2/M1【拓展】理想气体方程:PV=nRT三、物质的量浓度C B1、定义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2、单位mol/L或mol/m33、C B与n的关系C B=n B/V【拓展】(1)浓溶液的稀释或稀溶液的浓缩:C1V1=C2V2(2)物质的量溶度与质量分数( w )或溶解度( S )的关系C=1000ρw/M=1000ρS/M(100+S)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480ml、0.5mol/LNaOH溶液为例)(1)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细口试剂瓶、标签纸(2)步骤使用前先检验漏容量瓶是否漏水,其操作为:往容量瓶中装入适量的水,塞好瓶塞,用左手食指顶住瓶塞,用右手五指托住瓶底,将瓶倒立,如不漏水,将其正立,把瓶塞旋转180o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若不漏水,才能使用①计算: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10.0g(注意小数点位数)(注意该计算要用0.5L*0.5mol/L而不能用0.48L*0.5mol/L)②称量③溶解:在烧杯中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加速溶解④移液:其中玻璃棒作用为引流⑤洗涤:用适量体积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防止溶质损失⑥定容:在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使溶液凹液面和刻度相切⑦摇匀:来回反复倒转摇匀⑧装瓶:将溶液转移至细口瓶中,并贴上标签(3)误差分析(考虑溶质质量和溶液体积对浓度的影响)操作浓度变化天平砝码粘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偏大使用前未调零,指针“左”偏偏小砝码缺损偏小药品、砝码左右位置放颠倒(且使用了游码)偏小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偏小称好后药品放入烧杯后,少量洒在烧杯外偏小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偏小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偏小未冷却至室温就定容偏大向容量瓶移液时少量液体流出偏小定容时加水多了用胶头滴管吸出偏小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偏大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偏小如果是浓溶液的稀释,量取浓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偏小如果是浓溶液的稀释,量取浓溶液时仰视刻度线偏大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1、化学反应方程式系数比=物质的量之比=气体体积之比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上下单位要统一,左右单位可不一致【典例2】化学实验中残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以防污染空气,若有3.20 g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试求:(1)生成的NaCl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知识梳理1、化学变化: 。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变化: 。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性质: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炭化;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产物 H 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测体积的仪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______。

视线与量筒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选取量筒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_______。

) 注意点:(1)先____________(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___________。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_____ ___),放在__________(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配套练习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配套练习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配套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包括哪些内容?化学实验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保证实验安全的内容: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例如:1) 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 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 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 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 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 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1.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1) 一贴、二低、三靠。

2) 玻璃棒起到的作用。

2.蒸发——适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1) 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液体温度局部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 加热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3) 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水引起蒸发皿破裂。

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上石棉网上。

3.蒸馏——利用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加热使其某一组分变成蒸汽,经过冷凝后再变成液体,从而跟其他组分分开,目的是将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除去。

实验仪器: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加热前需垫石棉网。

4.萃取——利用某种物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及习题及答案

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及习题及答案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 Ba2+= 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汇总笔记(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汇总笔记(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aNO3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出NO3-和Na+B.稀硝酸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主要有H+、NO3-和HNO3C.Na2SO4溶于水后,主要以Na+和SO42-形式存在D.BaSO4难溶于水,不属于电解质答案:CA.电离不需要通电,NaNO3在熔融状态或者水溶液的条件下电离出NO3-和Na+,A选项错误;B.稀硝酸是强电解质,其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H+、NO3-,不存在HNO3分子,B选项错误;C.Na2SO4为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完全电离,主要以Na+和SO42-形式存在,C选项正确;D.BaSO4难溶于水,但其微弱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D选项错误;答案选C。

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答案:CA. 氢氧化镁为不溶性弱碱,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则不能用H++OH-=H2O来表示,A错误;B. 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2H++2OH-=BaSO4↓+2H2O,不能用H++OH-=H2O来表示,B错误;C. 澄清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和水,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C正确;D.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不能用H++OH-=H2O来表示,D错误;所以答案是:C。

3、H2S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2、CuCl2、FeCl3的混合溶液,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只有氢、氯、铜B.过程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2−=CuS↓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O2>S>Fe3+D.转化过程中参加循环反应的离子只有Fe2+、Fe3+答案:AA.根据图中信息,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只有氢、氯、铜,故A正确;B.过程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故B错误;C.根据反应III得到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Fe3+>S,根据反应I得到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O2>Fe3+,故C错误;D.转化过程中参加循环反应的离子有Cu2+、Fe2+、Fe3+,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带答案全部重要知识点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带答案全部重要知识点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带答案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按照物质的交叉分类方法判断,HNO 3属于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挥发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 .②④⑤⑥⑦⑧B .①④⑥⑦⑧C .①③⑤⑨D .①④⑤⑦⑧ 2、火法炼铜的原理Cu 2S+O 2高温__2Cu+S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的Cu 被O 2还原成了Cu 单质B .0 .5 mol O 2得到的电子,可氧化得到SO 2 11 .2 LC .每生成64 g Cu 电子转移的总数约为3×6 .02×1023D .为了提高铜矿的利用率,O 2应过量3、在反应5SO 2+2MnO 4-+2H 2O=2Mn 2++4H ++5SO 42-中,还原剂为 A .SO 2B .MnO 4-C .Mn 2+D .SO 42-4、在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H +、Ba 2+、Cl -、NO 3-B .K +、S 2-、Cl -、SO 42- C .Ca 2+、Mg 2+、NO3-、CO 32-D .Na +、Cl -、CO 32-、Fe 3+5、下列各项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a 2+、Na +、CO 32-、OH -B .Mg 2+、Ba 2+、OH -、NO 3-C .H +、K +、CO32-、SO42-D .Al 3+、Fe 3+、SO 42-、Cl - 6、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硝酸钙溶液中B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C .醋酸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混合D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7、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I中物质都由分子构成B.图II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反应①和②可能是同一反应D.图中涉及物质的类别不包含酸8、砒霜的成分是As2O3,剧毒。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配套练习和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配套练习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都包括哪些内容?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1.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二低,。

三靠,。

(2)玻璃棒起到的作用。

2.蒸发——适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1)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液体温度局部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加热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3)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水引起蒸发皿破裂。

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上石棉网上。

3.蒸馏——利用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加热使其某一组分变成蒸汽,经过冷凝后再变成液体,从而跟其他组分分开,目的是将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除去。

实验仪器:,。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加热前需垫石棉网。

4.萃取——利用某种物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①,②,③,④,注意事项:(1)分液漏斗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选择题1.有下列现象:①火药爆炸;②木棍折断;③蜡烛熔化;④燃放礼花;⑤牛奶变酸;⑥塑料受热变软;⑦碘受热升华,⑧铁丝生锈。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④⑤⑧D.②③⑥⑦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夜幕降临,城市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B.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C.“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3.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A.A B.B C.C D.D4.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

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铁、铝制作炊具B.氢气用作填充气球C.酒精作燃料D.用铜制作导线6.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C.在实验室中,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D.用图4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1气体7.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制取氢氧化铜Cu(OH)2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把NaCl 和NaOH分开C.清洗试管中附着的铜:向试管中注入稀硫酸,振荡D.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两种氮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蒸发食盐水B.称量固体C.滴加液体D.过滤9.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草霉榨汁C.钢铁熔化D.食物腐烂10.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A B C D大图A.A B.B C.C D.D2.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瓷器破碎 C.铁锅生锈 D.积雪融化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D.移走蒸发皿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炼钢B.铜制作导线C.硫酸除铁锈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5.下列实验操作中,操作完全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DA.干燥氨气B.测定某溶液的pH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称取氢氧化钠固体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类别用途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化学性质制作叶脉书签B液氮汽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作保护气C生石灰遇水放热物理性质用作干燥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A.A B.B C.C D.D7.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味B.倾倒液体C.取粉末D.过滤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9.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10.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读出液体体积B.稀释浓硫酸C.点燃酒精灯D.检查装置气密性11.下列我国古老工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酒的酿造 B.石膏的雕刻 C.陶瓷的烧制 D.钢铁的冶炼12.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1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向量筒中倾倒溶液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粉末状药品14.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15.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1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章 单元知识清单 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章  单元知识清单 含答案

单元知识清单01 知识框架步入化学殿堂⎩⎪⎪⎪⎪⎪⎪⎪⎪⎪⎨⎪⎪⎪⎪⎪⎪⎪⎪⎪⎧化学真奇妙⎩⎪⎨⎪⎧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应用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根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体验化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订方案进展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物质的性质观察物质的变化观察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重要实验——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根本技能训练〔一〕⎩⎪⎨⎪⎧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法、滴加法固体药品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立一斜、二送、三直立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两查、两禁,一不可给物质加热的方法02 知识纵横物理变化、化学变化03 实验再现 1.观察蜡烛燃烧(1)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

(2)2.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1)实验装置:(2)实验过程:①从蜡烛上切下一块固体石蜡,放在蒸发皿里,尝试用火柴点燃。

②点燃一支蜡烛,待烛心周围有较多的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立即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

③用坩埚钳夹持一根短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

(3)实验现象:固体石蜡和石蜡油都________被点燃,而尖嘴玻璃管处的气体________被点燃。

(4)实验结论:石蜡是先熔化成________再变成________才燃烧的。

参考答案单元知识清单实验再现1.(2)外焰内焰焰心水二氧化碳 2.(3)不能能(4)液态气态。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答案)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道尔顿和阿佛家的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熟记)(1)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变化反映性质,性质决定变化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5.实验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6.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7.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熟记)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8.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下列关于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B.原子弹是根据可以控制的核聚变工作的C.为了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应禁止使用化石能源D.能量的转化、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需要节约能源答案:DA.太阳能、地热能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核能使用后短时间内不能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原子弹是根据可以控制的核裂变工作的,故B错误;C.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控制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不能禁止,故C错误;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具有不可逆性,并不是所有的能量都可以被利用,所以我们需要节约能源,故D正确。

故选D。

2、信息、能源、材料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必节约能源B.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来传递信息的C.“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D.若用超导材料制造输电线可以大大降低电能损耗答案:DA.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具有方向性的,所以需要节约能源,故A错误;B.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C.“北斗”导航系统是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C错误;D.因超导材料的电阻为零,故用超导材料制造输电线可以大大降低电能损耗,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材料、能量、信息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能和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利用半导体材料可制成二极管、三极管C.“5G”比“4G”传递信息更快,是因为它所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速更快D.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BA.风能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获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不能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获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二极管、三极管都是由半导体材料锗、硅等制作而成的,故B正确;C.5G和4G信号都是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所以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都是3×108m/s,故C错误;D.四冲程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
1
2.物质由__分子____和___原子___构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___元素___。

如水(H 2O )这种物质是由__水分子____构成,水是由__氢元素____和_氧元素_____组成。

3. 识记1-20元素名称和符号
H 氢 He 氦 Li 锂 Be 铍 B 硼 C 碳 N 氮 O 氧 F 氟 Ne 氖
Na 钠 Mg 镁 Al 铝 Si 硅 P 磷 S 硫 Cl 氯 Ar 氩 K 钾 Ca 钙
课题1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识记 水H 2O 、二氧化碳CO 2、氧气O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石蜡及其燃烧的探究
1石蜡是一种密度小于(填大于或小于)水,不溶于水的固体。

在空气中能燃烧,具有可燃性。

2石蜡燃烧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如何用实验的方法知道某一物质燃烧后一定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以蜡烛为例:点燃蜡烛(1)将一干冷的烧杯照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出现,证明生产水;(2)迅速将烧杯倒置,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产二氧化碳。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高,氧气含量低,水蒸气含量高。

2如何比较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观察现象,插入空气样品的中木条持续燃烧,插入呼出气体样品中的木条较快熄灭,说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

3如何比较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发生的现象。

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另一个无明显变化,说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

三.识记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K
钙Ca 钠Na 镁Mg 铝Al 锌Zn 铁Fe 锡Sn 铅Pb (氢 H ) 铜Cu 汞Hg 银Ag 铂Pt 金Au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 认识常用仪器:写出各仪器名称:
铁架台 试管 锥形瓶 烧杯 酒精灯 集气瓶 导气管
漏斗 蒸发皿 托盘天平 量筒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水槽 滴管
2.药品取用
盛放在 广口瓶中,未说明用量时,一般 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即可。

(1)固体药品 块状固体用 镊子 取用,粉末状固体用 药匙 取用。

操作方法是: 一横、二放(送)、三慢竖
盛放在 细口瓶中,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 1~2mL 。

(2)液体药品 取大量液体时直接倾倒:标签 向手心 ,瓶塞 倒放在桌面上 。

少量液体:用滴管吸取,滴加时注意滴管竖直悬空,不接触容器壁
无论取用哪种药品,多取的药品不能 放回原瓶 ,不能 随意丢弃,更不能 拿出实验室 应放入 指定容器内 。

3.物质的称量与量取
称量固体用托盘天平,能称准到0.1 克。

(1)物质称量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药品(如氢氧化钠)时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称量时左物右码,若用“左码右物”法称量食盐8.5g(游码0.5g)
其它操作无误,则所得食盐的实际质量是7.5 g。

量取液体用量筒和滴管,若量取45ml液体,选用50ml量筒。

(2)液体量取读数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仰视读数为10ml, 则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10ml. (大于、小于或等于)
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 ,也不能少于1/4。

4.酒精灯的使用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其理由是防止酒精挥发后灯芯残留太多水分,下次不易燃烧
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出着火,处理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锥形瓶烧杯平底烧瓶。

5.物质的加热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理由是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回流引起
试管炸裂。

加热时要先预热(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中下部加热。

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的方向是向上倾斜,且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

6.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如图连接装置,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
若观察到水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7.一套较为复杂的装置组装顺序为先从下到上,再从左到右。

能立提升
8.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
平,读数为19 mL。

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__大于________8 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9.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④①②⑥⑤③。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浮于水面上,不溶解
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
②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③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无色小液滴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蜡烛的组成为: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