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消毒探讨研究

合集下载

次氯酸钠杀灭细菌的比例

次氯酸钠杀灭细菌的比例

次氯酸钠杀灭细菌的比例【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简述次氯酸钠的作用和用途2.次氯酸钠的杀菌原理3.次氯酸钠杀灭细菌的比例4.次氯酸钠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5.结论:总结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和应用前景正文1.引言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消毒、杀菌和漂白的化学物质。

在水处理、卫生防疫、家居清洁等领域都有其身影。

作为一种高效的杀菌剂,次氯酸钠以其独特的氧化性而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次氯酸钠杀灭细菌的比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2.次氯酸钠的杀菌原理次氯酸钠的杀菌原理主要基于其氧化性。

在遇到有机物时,次氯酸钠会释放出活性氯(ClO-),活性氯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够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和核酸,从而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失去活性。

3.次氯酸钠杀灭细菌的比例研究表明,次氯酸钠对多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在不同浓度下,次氯酸钠杀灭细菌的比例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当次氯酸钠浓度为500mg/L 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的杀灭率可达到 99% 以上;当浓度提高至 1000mg/L 时,几乎可以完全杀灭这些细菌。

4.次氯酸钠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次氯酸钠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其次,次氯酸钠的杀菌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杀菌效果。

此外,次氯酸钠还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刺激性,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5.结论综上所述,次氯酸钠作为一种高效的杀菌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1、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如何?次氯酸钠溶液为什么是消毒液?(即为什么有消毒灭菌的特性)?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74.44含量: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一般由电解冷的稀食盐溶液或由漂白粉与纯碱作用后小滤去碳酸钙而制得。

(1)理化性质纯品的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的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2)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

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

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

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R-NH-R+HC10-RNC+H2O(细菌蛋白质)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而次氯酸钠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NAC10+H2O-NAOH+HC10所以说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液。

(3)影响次氯酸钠杀菌作用的因素①、 PH: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影响最大。

PH值愈高,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愈弱,PH值降低,其杀菌作用增强。

②、浓度:在PH、温度、有机物等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此现象在浓度较低时较明显。

④、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有效氯,降低其杀菌效能。

⑤、水的硬度:水中的CA+、MG+等离子对次氯酸盐溶液的杀菌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⑥、氨和氨基化合物:在含有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水中,游离氯的杀菌作用大大降低。

⑦、碘或嗅:在氯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碘或臭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

⑧、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铁盐类可降低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次氯酸钠使用范围及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含氯消毒液推荐用量。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的研究与分析第一章: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人类对卫生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卫生消毒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是现代卫生消毒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本文旨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第二章:次氯酸钠消毒技术次氯酸钠消毒技术是一种在水处理和卫生消毒领域广泛使用的消毒方法。

通过加入次氯酸钠,迅速释放出次氯酸等氧化剂,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以及去除有害物质。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会像氯气消毒那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异味,在消毒过程中也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控制。

由于次氯酸钠消毒技术具有宽谱杀菌、环保节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卫生、医院消毒、餐厅卫生等领域。

其原理是通过次氯酸钠与水反应,形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离子,一定浓度的次氯酸可以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和一些有害物质。

第三章:次氯酸钠消毒技术的应用1. 医院消毒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各种病菌不断交替传播,卫生状况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次氯酸钠作为一种有效的消毒剂,在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它可以对设施、设备和药品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导致的医源性疾病。

2. 外科手术室消毒外科手术是一个体现了现代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

为确保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和手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外科手术室的卫生状况十分关键。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在外科手术室消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室的卫生水平。

3. 家庭卫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家庭消毒中,次氯酸钠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来消毒厕所、地板、桌子等家庭卫生物品,杀死细菌和病毒,确保家庭卫生。

第四章:次氯酸钠消毒技术的优缺点1. 优点(1)宽谱杀菌:次氯酸钠消毒技术可以杀死多种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其杀菌效果可达到99%以上。

(2)环保节能:次氯酸钠消毒技术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同时在分解后的物质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3)操作简单:相对于其他消毒剂,次氯酸钠的使用和控制操作非常简单,不需要其他特殊设备。

氯碱行业中次氯酸钠的生产与应用研究

氯碱行业中次氯酸钠的生产与应用研究

氯碱行业中次氯酸钠的生产与应用研究氯碱行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行业,主要生产氯气、纯碱和次氯酸钠等产品。

次氯酸钠是氯碱行业中的一种重要产品,广泛应用于消毒、漂白、水处理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次氯酸钠的生产主要是通过电解海水或盐湖矿石制取氯气,然后将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酸钠。

次氯酸钠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根据此反应方程,可以看出次氯酸钠的生成是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副产物。

因此,在氯碱行业中生产次氯酸钠,不仅可以满足氯气和纯碱的生产需求,还可以利用副产物生成次氯酸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次氯酸钠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消毒能力。

它能迅速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有效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因此,次氯酸钠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医疗卫生、日常消毒等领域。

在水处理方面,次氯酸钠常用于消毒、除臭和污水处理。

它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卫生安全性。

此外,次氯酸钠在污水处理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直接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并氧化分解有机物质,降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食品加工中,次氯酸钠常用于食品消毒和保鲜。

它可以杀灭食品中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此外,次氯酸钠还可以用于果蔬的漂白和处理,去除果蔬表面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性。

在医疗卫生领域,次氯酸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消毒和清洁。

它可以迅速杀灭医疗器械表面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并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次氯酸钠还可以用于病室和公共场所的消毒和清洁,保护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次氯酸钠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在洗衣服时可以添加次氯酸钠,具有去污、消毒和漂白的效果;在清洁厨房和卫生间时,可以使用次氯酸钠清洁剂,有效杀灭细菌和除臭。

总之,次氯酸钠是氯碱行业中的一种重要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可以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医疗卫生和日常消毒等方面,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卫生安全性,保护人们的健康安全。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1、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如何次氯酸钠溶液为什么是消毒液(即为什么有消毒灭菌的特性)?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含量: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左右。

一般由电解冷的稀食盐溶液或由漂白粉与纯碱作用后小滤去碳酸钙而制得。

(1)理化性质纯品的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的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2)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

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

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

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R-NH-R+HC10-RNC+H2O(细菌蛋白质)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而次氯酸钠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NAC10+H2O-NAOH+HC10所以说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液。

(3)影响次氯酸钠杀菌作用的因素①、PH: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影响最大。

PH值愈高,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愈弱,PH值降低,其杀菌作用增强。

②、浓度:在PH、温度、有机物等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此现象在浓度较低时较明显。

④、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有效氯,降低其杀菌效能。

⑤、水的硬度:水中的CA+、MG+等离子对次氯酸盐溶液的杀菌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⑥、氨和氨基化合物:在含有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水中,游离氯的杀菌作用大大降低。

⑦、碘或嗅:在氯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碘或臭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

⑧、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铁盐类可降低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次氯酸钠使用范围及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含氯消毒液推荐用量。

次氯酸钠消毒探讨研究——以南京桥北污水处理厂为例

次氯酸钠消毒探讨研究——以南京桥北污水处理厂为例

试验
桥北污水处理厂针对次氯酸钠(含量10%)消毒加入量于消毒效果之间的关系,消毒时间的要求,对出水COD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次氯酸钠的精确投加量,确保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及水环境的持续发展。

2.1试验1:出水粪大肠菌群数与次氯酸钠投加量之间的
(1)试验目的
通过本次次氯酸钠投加试验,确定实际生产过程中,次氯酸钠投加量的最佳区间,在保证出水粪大肠菌群数达标的同时,降低额外运行成本的增加量、避免余氯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2)试验步骤
1)化验室小试阶段
通过化验室小试,加入不同剂量次氯酸钠,充分搅拌均匀并接触30分钟后,测定粪大肠菌群数。

2)现场试验阶段
利用化验室小试得出的次氯酸钠投加量值,在现场进行投加试验,加入不同剂量次氯酸钠,测定出水粪大肠菌群数,得出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次氯酸钠投加量。

(3)试验结果
1)化验室小试
投加量出水粪大肠菌群数
0mg/L5mg/L10mg/L15mg/L20mg/L25mg/L 46000(个/L)20(个/L)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
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4月中 
通过本次试验得出,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在紫外杀菌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次氯酸钠投加量建议为10~15mg/L;如生产中紫外杀菌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启,建议次氯酸钠投加量
:加入硫代硫酸钠之后对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的
通过本次试验,确定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情况下,在出水中加入硫代硫酸钠之后,对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2)试验步骤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当10%次氯酸钠投加量为
20mg/L、30mg/L时,加入次氯酸钠后,接触时间
时,测定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的变化趋势。

(3)试验结果。

次氯酸钠灭菌消毒性能

次氯酸钠灭菌消毒性能

~~次氯酸钠灭菌消毒性能~~
次氯酸钠消毒剂可以灭杀一切微生物,
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胞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肝炎病毒、各种传染病毒菌等。

其对微生物的杀菌机理为:次氯酸钠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力,可有效地使氧化细胞内含琉基的酶,
快速的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次氯酸钠的消毒能力和氧化能力远远超过氯气,不会像氯气那样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卤化物和三卤甲烷(致癌物质)。

能有效的破坏酚、硫化物、氰化物等有害物质。

次氯酸钠消毒剂具有无毒、无害、消毒后的水果、蔬菜不用清洗便可直接食用的众多优点。

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对饮用水处理的评估研究

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对饮用水处理的评估研究

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对饮用水处理的评估研究摘要:以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是未来饮用水消毒的重要发展方向。

研究发现,在生产应用上,次氯酸钠消毒不仅在制取工艺、投药准确性、安全性及成本方面比液氯消毒有一定优势,在饮用水水质处理效果上,两者的微生物消毒效果基本相同,但次氯酸钠消毒出水中的CODMn含量更低;在供水管网中pH更高,有利于阻止颗粒铝的析出,从而避免铝超标现象的发生。

因此,采用次氯酸钠替代液氯消毒,能取得更好的出水水质,综合其它方面,在水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液氯;次氯酸钠;水质处理1 引言一般水厂的常用净水工艺分别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其中消毒工艺在整个净水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9世纪90年代,氯消毒剂首次应用在英国的水设施,它能够杀灭饮用水中的病原体,消除异味和色度,氧化铁和锰离子,强化混凝沉淀和过滤作用,防止混凝池和沉淀池中藻类的生长,并且防止管网中病原体的再生。

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公共安全措施”[1]。

目前氯消毒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水厂,大大降低了人们因饮水而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机率。

液氯消毒成本较低,消毒能力强且作用持久,是经济有效的消毒技术,但由于液氯本身的毒性及其在运输、存储、使用方面的不安全性,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有危害,自来水厂纷纷寻求更安全的消毒方式来替代液氯消毒。

次氯酸钠是一种广谱杀菌灭藻的强氧化剂[2],杀菌效率同氯相当;它与水的亲和性很好,能与水任意比互溶,避免了像氯、臭氧、二氧化氯等药剂可能发生的跑、泄、漏、毒等安全隐患;并且易于储存、使用,没有残留,对人体无毒无害,是安全理想的化学消毒方法。

近年我国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要求,更加重视对水处理过程的安全生产,公安机关监管液氯使用非常严格,已有许多家大中型水厂在有关安全部门的要求下将液氯消毒系统改造为次氯酸钠消毒系统,次氯酸钠消毒技术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制取工艺、投药准确性、安全性及成本等方面综合比较两种消毒剂性能,并着重分析两者在水质处理效果方面的差异,分析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的优越性。

自来水厂中次氯酸钠消毒的应用分析

自来水厂中次氯酸钠消毒的应用分析

自来水厂中次氯酸钠消毒的应用分析摘要:迄今为止,传统供水系统多采用氯气进行消毒,然而氯气在使用、储存、运输及生产等环节都存在着泄露的风险,这也是现当下各地区供水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历年来在国内,液体氯化物运输泄露经常性会致使大量生命财产损失。

而次氯酸钠因其可减少整个消毒过程的风险,且其投加设备较为简单,可持续杀菌,正在逐步取代液氯灭菌而被广泛地使用。

关键词:分析;消毒;自来水厂;应用;次氯酸钠引言在各地区自来水厂当中,消毒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水质中的微生物以确保出水符合饮用水的要求。

现在常用的消毒方法是液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等方式,因为次氯酸钠的安全性较好,可以在出水消毒效果优良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出水pH值,所以其应用前景很好,现撰写如下。

1、自来水厂中应用次氯酸钠消毒的重要性1.1次氯酸钠消毒原理次氯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从而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在自来水厂中,次氯酸钠通过与水中有机物互相作用生成次氯酸,而次氯酸能透过细胞壁渗入到菌体内产生氧化菌体化合物,该化合物增殖于水体细菌、真菌表层久而久之使菌体死亡,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1.2次氯酸钠消毒在自来水厂中的应用(1)预处理:在自来水厂中,原水通常会含有部分有机物和杂质,这些物质会对后续处理过程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入正式处理流程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

次氯酸钠消毒可以作为一种预处理方法,可以氧化有机物和杂质,减少真菌、细菌对后续处理过程的影响。

(2)常规处理:在自来水厂中,常规处理包括沉淀、过滤、加药等步骤。

次氯酸钠消毒可以作为一种加药方式加入到水中,通过氧化作用杀灭水中的微生物,进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3)深度处理:在自来水厂中,深度处理通常包括活性炭处理、超滤、反渗透等步骤。

在这些处理步骤中,水中的微生物可能无法被完全杀灭,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消毒。

次氯酸钠消毒作为一种深度处理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证水质的安全性,如下述图1示。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NaCLO,分子量74.44)1、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如何?次氯酸钠溶液为什么是消毒液?(即为什么有消毒灭菌的特性)?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74.44含量: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一般由电解冷的稀食盐溶液或由漂白粉与纯碱作用后小滤去碳酸钙而制得。

(1)理化性质纯品的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的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2)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

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

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

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R-NH-R+HC10-RNC+H2O(细菌蛋白质)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而次氯酸钠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NAC10+H2O-NAOH+HC10所以说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液。

(3)影响次氯酸钠杀菌作用的因素①、 PH: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影响最大。

PH值愈高,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愈弱,PH 值降低,其杀菌作用增强。

②、浓度:在PH、温度、有机物等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此现象在浓度较低时较明显。

④、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有效氯,降低其杀菌效能。

⑤、水的硬度:水中的CA+、MG+等离子对次氯酸盐溶液的杀菌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⑥、氨和氨基化合物:在含有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水中,游离氯的杀菌作用大大降低。

⑦、碘或嗅:在氯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碘或臭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

⑧、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铁盐类可降低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次氯酸钠使用范围及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含氯消毒液推荐用量。

次氯酸钠消毒原理

次氯酸钠消毒原理

次氯酸钠说明
1、含量: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1)理化性质
纯品的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的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2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
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

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

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

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而次氯酸钠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
所以说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液。

(3)影响次氯酸钠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影响最大。

PH值愈高,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愈弱,PH值降低,其杀菌作用增强。

②、浓度:在PH、温度、有机物等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此现
象在浓度较低时较明显。

④、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有效氯,降低其杀菌效能。

⑤、水的硬度:水中的CA+、MG+等离子对次氯酸盐溶液的杀菌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⑥、氨和氨基化合物:在含有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水中,游离氯的杀菌作用大大降低。

⑦、碘或嗅:在氯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碘或臭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

⑧、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铁盐类可降低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次氯酸钠替代液氯消毒的论证

次氯酸钠替代液氯消毒的论证

关于将消毒剂液氯改为次氯酸钠的可行性论证集团各水厂现使用的消毒剂为液氯,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广谱杀菌灭藻剂,集团经营管理部了解到上海15座水厂消毒剂全部使用了次氯酸钠充分说明次氯酸钠消毒已逐渐替代了现有的液氯消毒技术。

一、液氯改为次钠的必要性1.消毒现状液氯是各生产中一直使用的消毒剂,氯气作为一种成熟的消毒剂在长期应用中,液氯以其消毒效果好、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技术工艺成熟等优势在长春市各水厂的水处理消毒工艺中一直在应用。

2.液氯消毒存在的弊端(1)氯气本身属于剧毒危险品,易产生消毒副产物(2)运输、存储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3)运行管理过程中,经常进行漏氯演练(4)液氯属于危化品,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需安全审批,满足环保等行政部门监管要求。

3.次钠消毒具有的显著优点(1)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高,消毒效果好,有持续消毒功能(2)次钠消毒液在水中不产生游离氯,一般难以形成因存在游离氯而生成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致癌物质(3)液态低浓度投加,安全性好,可准确控制加氯量(4)最为安全的化学消毒方法,对环境无毒害(5)次氯酸钠消毒的管网余氯衰减要比氯气消毒游离余氯衰减略慢主要是次氯酸钠在水中的水解要比氯气慢,且呈碱性,更具有持续消毒能力(6)次氯酸钠安全风险较低不存在泄漏危害人体生命安全等问题,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有研究表明,次氯酸钠消毒时出厂水中二氯乙酸低于液氯消毒,而三氯乙酸二者基本相当。

次氯酸钠消毒时出厂水中三卤甲烷低于液氯,四氯化碳二者基本相当。

总体,次氯酸钠消毒副产物量低于液氯。

(7)对管道腐蚀性低次氯酸钠不会像氯气同水反应会最后形成盐酸那样,对金属管道构成严重腐蚀。

同时便于运输,原料易得。

从长远考虑,将原液氯消毒系统改造为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具有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实施方案1.选择次钠的获得方式1.1商品次氯酸钠的缺点:(1)商品次钠,一般采购液体原料有效浓度为10%,自身消耗比较厉害。

(2)高浓度10%的次氯酸钠溶液含氯酸盐副产物太高,次氯酸钠投加稍大就会造成氯酸钠、溴酸钠超标。

次氯酸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次氯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公共卫生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次氯酸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物质的特性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引言】随着人们对卫生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消毒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次氯酸钠作为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次氯酸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次氯酸钠的性质和特点【性质描述】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

其溶于水后能形成次氯酸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和消毒能力。

【杀菌原理】次氯酸钠能与微生物细胞膜上的脂类反应,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目的。

【稳定性】次氯酸钠在常温下相对较稳定,但会受光、热和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降低其稳定性和消毒效果。

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其稳定性。

【安全性】次氯酸钠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时需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应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避免产生有害气体。

第二部分:次氯酸钠的使用方法【浓度选择】次氯酸钠的消毒效果与使用浓度直接相关。

不同情况下可选择适当的浓度,一般建议在1000~5000mg/L之间。

【使用对象】次氯酸钠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所和物体的消毒,如食品加工厂、医院、学校、家庭等。

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对象。

【使用方法】1. 准备次氯酸钠溶液:按照所需浓度将适量次氯酸钠溶解于水中,充分搅拌至溶液均匀。

2. 清洁表面:在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之前,应先用清水和洗涤剂清洁表面,确保无杂质和脏污。

3. 消毒处理:使用喷雾器、拖把或浸泡等方式,将次氯酸钠溶液均匀地喷洒、涂抹或浸泡在待消毒的表面上。

4. 处理时间: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处理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之间,确保消毒效果。

5. 清洗残留物:消毒结束后,用水充分冲洗表面,确保次氯酸钠残留物被彻底清除。

次氯酸钠 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

次氯酸钠 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

次氯酸钠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如题,本文将围绕“次氯酸钠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深入分析其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概念。

一、次氯酸钠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化学式为NaClO,是一种淡黄色带有漂白气味的液体。

它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有效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游泳池消毒、医疗机构卫生以及农业生产等领域。

2. 次氯酸钠的制备方法次氯酸钠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电解法和氯气法两种。

其中,电解法是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次氯酸钠溶液,而氯气法则是通过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次氯酸钠。

3. 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漂白、杀菌和消毒作用。

它能与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次氯酸,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二、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的重要性1. 农产品消毒的意义农产品消毒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中对农产品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病菌对人体的损害。

农产品消毒不仅能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和货架期,还能保障食品安全,减少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2. 次氯酸钠在农产品消毒中的应用次氯酸钠作为一种强效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消毒处理。

它可以有效杀灭农产品表面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的制定意义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农产品的消毒处理工作,确保农产品消毒效果达标。

合理的消毒浓度标准可以有效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三、次氯酸钠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1. 国家食品安全法规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农产品的消毒处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的制定有关部门在制定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时,一般会参考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国家实际情况,结合次氯酸钠的性质和农产品的特点,科学制定合理的农产品消毒浓度标准。

次氯酸钠去除核酸原理

次氯酸钠去除核酸原理

次氯酸钠去除核酸原理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可用于许多领域,包括水处理、消毒和清洁。

它也被广泛应用于核酸的去除过程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次氯酸钠去除核酸的原理,并讨论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了解核酸是什么。

核酸是生物体中的一种重要分子,它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

DNA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而RNA则在转录和翻译中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在某些应用中,比如在实验室和医疗领域中,我们可能需要去除核酸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或减少干扰。

次氯酸钠可以被用作去除核酸的有效工具,因为它具有强氧化性。

当次氯酸钠与核酸接触时,次氯酸(ClO^-)离子会氧化核酸分子中的碱基(包括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尿嘧啶等)。

这个氧化过程将导致核酸分子的断裂,使其失去功能。

次氯酸钠去除核酸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步骤:1. 次氯酸生成:当次氯酸钠溶液与水接触时,次氯酸(HClO)会形成。

次氯酸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化合物,容易分解为次氯酸根(ClO^-)和盐酸(HCl)。

2. 核酸氧化:次氯酸根离子(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核酸分子中的碱基进行反应。

碱基中的双键和环结构容易被次氯酸根离子攻击,导致碱基的氧化和分解。

3. 核酸断裂:碱基的氧化和分解会导致核酸链的断裂。

DNA和RNA分子都由一个个核苷酸组成,而每个核苷酸又由一个糖分子、一个碱基和一个磷酸基团组成。

当碱基被氧化后,整个核苷酸分子会变得不稳定,导致核酸链的断裂。

4. 核酸失去功能:由于核酸链的断裂,核酸分子失去了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这使得核酸无法发挥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也使得它们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次氯酸钠去除核酸的原理是一个相对简单但有效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直接将次氯酸钠溶液添加到含有核酸的样品中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次氯酸根离子会与核酸分子中的碱基反应,导致核酸链的断裂和分解。

最终,核酸失去其功能,从而实现了去除核酸的目的。

污水处理中次氯酸钠的应用与水体环境相互影响的探讨

污水处理中次氯酸钠的应用与水体环境相互影响的探讨

污水处理中次氯酸钠的应用与水体环境相互影响的探讨污水处理中次氯酸钠的应用与水体环境相互影响的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污水处理成为当务之急。

而次氯酸钠作为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中。

然而,其使用也引发了对水体环境的关注和质疑。

本文将探讨次氯酸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其与水体环境的相互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次氯酸钠在污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污水处理过程中,次氯酸钠主要用于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减少对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次氯酸钠能够迅速氧化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和蛋白质,破坏其生物活性,达到消毒的效果。

同时,次氯酸钠消毒还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臭味和异味,提高水质品质。

然而,次氯酸钠的应用也引发了一些环境问题。

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次氯酸钠会和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一些副产物。

例如,次氯酸钠和含有氨基化合物的废水反应,会产生有毒的三氯甲烷和氨类化合物。

这些副产物对水体的污染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对水体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大量的次氯酸钠释放到水体中,可能会对水中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次氯酸钠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抑制作用,对水体生态系统形成潜在的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寻找解决方案。

首先,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次氯酸钠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对环境的影响过大。

同时,对于副产物的处理也十分关键。

可以通过筛选合适的净化材料或者其他化学方法,将副产物进行有效去除或转化。

此外,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次氯酸钠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情况,为污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除次氯酸钠外,还有其他的污水处理消毒剂可以选择。

例如,紫外线消毒技术可以通过照射水中的微生物,破坏其细胞结构,实现消毒效果。

该技术无需添加化学消毒剂,对环境影响较小。

此外,也可以采用臭氧等其他消毒剂,以取得更好的消毒效果,并且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关于食品级次氯酸钠用于食品企业生产消毒的思考

关于食品级次氯酸钠用于食品企业生产消毒的思考

本人在食品加工厂工作,主要负责供应商考评和培训,公司采购的原料中鸡肉占比非常大,在对鸡肉供应商审核的过程中发现在预冷池中加入次氯酸钠进行消毒的情况比较普遍,同样也会用于人手、工器具等消毒,鉴于次氯酸钠溶液用量大、范围广和生产厂家多等方面的特点,个人认为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控。

1使用依据的探讨1、NY/T 1174-2006《肉鸡屠宰质量管理规范》NY/T 1174-2006《肉鸡屠宰质量管理规范》6.6.2.5中提到“合理控制消毒液用量,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时,预冷水中消毒液浓度宜保持在50 mg/kg~100 mg/kg”。

在查看该标准的规范引用文件时,发现了NY/T 330-1997《肉用仔鸡加工技术规程》,该标准4.2.8.5中提到“冷却槽内加消毒液50×10-6 mg/kg~100 ×10-6 mg/kg,单设鸡体消毒池”。

鸡肉供应商中也有个别不使用次氯酸钠消毒的,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出口欧盟,但是没有找到相关的官方文件。

2、次氯酸钠标准问题次氯酸钠一般由氢氧化钠经氯化而制得,主要以液体形式存在。

2.1、GB 19106-2013《次氯酸钠》2013年11月27日,国家发布了GB19106-2013《次氯酸钠》标准,该标准于201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GB19106-2013标准中,A型适用于消毒、杀菌和水处理;B型仅适用于一般工业用。

其技术要求如下:从上述技术要求中可以得知:A型和B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重金属(以Pb计)和砷(As)2项指标的控制要求不同。

2.2、GB 2557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2010年12月21日,国家发布了GB 2557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标准,该标准于2011年2月21日开始实施。

该标准适用于由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

GB 25574-2010标准的理化指标为:上述指标中,除了游离碱指标与GB 19106-2013中A型Ⅲ指标略有差异外,其他指标基本相同。

水厂次氯酸钠消毒原理

水厂次氯酸钠消毒原理

水厂次氯酸钠消毒原理介绍水厂是向居民供应清洁、安全饮用水的重要设施。

为了确保供水的卫生安全性,水厂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厂消毒过程中使用次氯酸钠的原理及其优势。

什么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强氧化剂,常见的消毒剂之一。

次氯酸钠可以迅速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从而保证水的安全。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次氯酸钠消毒的过程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游离氯的产生次氯酸钠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游离氯(活性氯)。

这是因为次氯酸钠分解为次氯酸和氯化钠的离子,其中次氯酸是一种弱酸,会快速解离产生游离氯。

2. 游离氯的杀菌作用游离氯的杀菌作用主要通过氧化作用实现。

游离氯可以快速进入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壁,破坏其结构并破坏重要的生物分子。

这样,细菌和病毒的代谢过程被阻断,从而导致其死亡。

3. 游离氯的持久性次氯酸钠产生的游离氯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这是因为游离氯可以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比游离氯更稳定的氯胺。

氯胺可以长期存在于水中,并保持其杀菌活性。

4. 游离氯的浓度控制为了确保消毒效果,需要控制游离氯的浓度在适当的范围内。

通常,水厂会根据水质情况和消毒需求,调整次氯酸钠的投加量,以达到适宜的游离氯浓度。

次氯酸钠消毒的优势次氯酸钠消毒在水厂中有许多优势:1.快速有效:次氯酸钠可以迅速杀灭水中的微生物,确保水的安全。

2.广谱杀菌:次氯酸钠对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3.残留少:次氯酸钠消毒后,游离氯会逐渐转化为氯胺,残留量较少,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4.安全可靠:次氯酸钠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消毒剂,使用方便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5.抗菌性能持久:次氯酸钠产生的氯胺可以长期存在于水中,并保持其抗菌活性。

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厂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人们对水的安全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水厂消毒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改进,以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消毒方法。

次氯酸钠使用心得

次氯酸钠使用心得

次氯酸钠使用心得一、饮用水消毒背景为了有效去除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保证供水水质卫生指标安全,防止在输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二次污染,自来水厂均会对出厂供水进行消毒。

水厂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液氯、氯胺、二氧化氯、紫外线、臭氧等,各自具有不同特点。

液氯作为传统净水消毒药剂,因其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点,而仍被广泛使用,但因液氯是剧毒、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日常使用中存在诸多不便及安全隐患,其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都受到了严格的监管,一旦出现泄漏就会对相关人员和周边环境造成伤亡等损害,损失难以估量,因而水厂对液氯的管理是水厂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水厂安全管理,在即保证水厂水质消毒系统的消毒效果,又能消除对水厂周边环境造成的安全隐患,是各个水厂面临的新课题。

次氯酸钠与水的亲和性很好,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强力灭菌杀病毒药剂,在水中通过水解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与氯相似的消毒原理、效果,但其在实际运行上投加准确,操作性安全,使用方便,对周边环境危害较小。

虽然液氯的纯消毒成本低于次氯酸钠,但液氯的安全管理投入却远高于次氯酸钠,综合来说次氯酸钠的综合管理费用是低于液氯的,因此次氯酸钠替代液氯作为出厂水的消毒剂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次氯酸钠化学性质次氯酸钠是一种弱酸盐,其溶液在15℃以下时较为稳定,温度稍高即发生分解,当温度达到70℃以上时,分解猛烈,甚至可能发生爆炸。

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化钠共存)较为稳定。

成品10%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液体谈黄色,有少量刺激性气味,清澈透明,易溶于水,比重为1.18,呈强碱性,稳定性差于氯气,见光易分解。

三、使用心得次氯酸钠消毒目前常用的方法现制现用或购买饮用水使用级别的成品次氯酸钠,西安经发水务公司于2016年对原消毒系统改造,开始使用成品次氯酸钠对出厂水消毒,效果稳定,管理方便。

结合近几年在使用和维护过程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点滴见解与大家展开交流,为有改造意向的朋友们提供参考:1、防止气堵次氯酸钠在贮存过程中因光照等原因分解等原因,会产生气体,虽然在投加管道设计中考虑了排气问题,也安装了自动排气阀,但在实际运行中效果不十分好,运行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计量泵运行频率很高,吨水药剂投加量也较高,但出厂水的余氯值却明显表现出不稳定,产生较大的波动有时甚至出现不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氯酸钠消毒探讨研究作者:刘岩王杨张苏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11期
摘要桥北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出水采用紫外消毒,检测出水大肠杆菌数出现消毒不彻底、细菌复活等现象,厂里尝试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对次氯酸钠消毒加入量、消毒接触时间、出水COD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综合实践证明,次氯酸钠消毒具有快捷、有效、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是一种很好的消毒措施。

关键词次氯酸钠;消毒;粪大肠菌群数
概述
城市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后,细菌及病原菌大量减少,但出水中仍然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病原菌,为保障生态环境有效持续发展,排入水体前需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春夏流行病易发季节,连续消毒对环境影响非常重要。

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方式一般采用紫外消毒、臭氧消毒、液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等,近年来,加氯消毒越来越受到污水处理厂的青睐,氯消毒的目的是使致病的微生物失去活性
[1],液氯及臭氧消毒安全管理上要求比较高,前期投资大,比较适合大型污水厂,紫外消毒存在细菌“暗修复”情况,瞬时水量较大时,不能保证杀菌效果,综合以上比较,对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来说10%次氯酸钠消毒不仅操作简便,还具有价格低廉、管理便捷、持续杀菌、出水稳定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广泛应用。

1 基本情况介绍
1.1 南京桥北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生活污水
一期设计规模10万吨/日,采用紫外消毒方式,出水执行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粪大肠菌群数
1.2 设计工艺
2 试验
桥北污水处理厂针对次氯酸钠(含量10%)消毒加入量于消毒效果之间的关系,消毒时间的要求,对出水COD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次氯酸钠的精确投加量,确保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及水环境的持续发展。

2.1 试验1:出水粪大肠菌群数与次氯酸钠投加量之间的关系
(1)试验目的
通过本次次氯酸钠投加试验,确定实际生产过程中,次氯酸钠投加量的最佳区间,在保证出水粪大肠菌群数达标的同时,降低额外运行成本的增加量、避免余氯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2)试验步骤
1)化验室小试阶段
通过化验室小试,加入不同剂量次氯酸钠,充分搅拌均匀并接触30分钟后,测定粪大肠菌群数。

2)现场试验阶段
利用化验室小试得出的次氯酸钠投加量值,在现场进行投加试验,加入不同剂量次氯酸钠,测定出水粪大肠菌群数,得出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次氯酸钠投加量。

(3)试验结果
1)化验室小试
2)现场试验
(4)试验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得出,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在紫外杀菌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次氯酸钠投加量建议为10~15mg/L;如生产中紫外杀菌系统故障,无法正常开启,建议次氯酸钠投加量设定为20mg/L。

2.2 试验2:加入硫代硫酸钠之后对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1)试验目的
通过本次试验,确定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情况下,在出水中加入硫代硫酸钠之后,对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2)试验步骤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当10%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0mg/L、20mg/L、30mg/L时,加入次氯酸钠后,接触时间30分钟左右时,测定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的变化趋势。

(3)试验结果
(4)试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在10%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0mg/L、20mg/L、30mg/L时,出水水样中加入硫代硫酸钠后,出水粪大肠菌群数均达标且数值较低,硫代硫酸钠加入后对桥北厂出水粪大肠菌群数影响较低。

2.3 试验3:次氯酸钠投加后对出水余氯的控制
(1)试验目的
通过本次试验,确定实际生产过程中,10%次氯酸钠投加后,出水余氯的变化趋势,避免余氯对自然水体的污染,通常情况下管道内水中余氯控制在0.8mg/L以下,桥北厂出水余氯控制在0.5mg/L以下。

(2)试验步骤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测定当10%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0mg/L、15mg/L、20mg/L、25mg/L、30mg/L时,水样余氯的变化趋势。

(3)试验结果
(4)试验结论
通过现场取样实验,得出在10%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0mg/L、15mg/L、20mg/L、25mg/L、30mg/L时,出水余氯值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合次氯酸钠投加量与出水粪大肠菌群數关系,得出当前桥北污水处理厂实际生产过程中,次氯酸钠投加量低于30mg/L时,既能保证出水粪大肠菌群数达标,且能保证出水余氯在0.5mg/L以下。

2.4 实验4、次氯酸钠投加对出水COD的影响
(1)试验目的
通过本次试验,确定实际生产过程中,次氯酸钠投加前后,出水COD的变化趋势。

(2)试验步骤
桥北污水处理厂实际生产条件下,测定当10%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0mg/L、20mg/L、
30mg/L时,投加前后水出水COD的变化趋势。

(3)试验结果
(4)试验结论
桥北污水处理厂通过现场试验得出,10%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0mg/L、20mg/L、30mg/L 时,次氯酸钠投加前后的COD值变化较小,因此得出结论:次氯酸钠投加对出水COD无影响。

3 结束语
(1)通过以上实验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得出结论,桥北厂次氯酸钠的投加量设定为
20mg/L,余氯控制在0.5mg/L以内。

(2)通过加入硫代硫酸钠对出水粪大肠菌群数跟踪分析,得出结论,次氯酸钠消毒接触时间需保持在30分钟以上,确保杀菌的效果。

(3)次氯酸钠投加后对出水COD没有明显影响,但需要考虑过量加入次氯酸钠产生的各种氯化物对生态环境的次生影响,所以不建议次氯酸钠的过量投加。

(4)选择任何一种消毒方式都需要根据厂里实际情况决定,一些偏远地区存在购买液体次氯酸钠不便捷的地方可以采取其他消毒方式,在次氯酸钠运输使用方便的城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人事教育司组织编写.污水处理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