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既要讲格律
诗词格律简明教程
诗词格律简明教程谈诗词格律,就必须先提四个概念:平仄、韵、对仗、五音清浊。
汉语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就是所谓四声。
平仄就是四声的简单化归类: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所谓韵,大致等于拼音中不同声调的韵母。
近体诗是以切韵(广韵)音系为标准的。
广韵把相同声调的字分为一卷(共有五卷:上平、下平、上、去、入;平声分两卷仅仅是因为平声字太多的缘故,不是后来的阴平阳平)。
同一声调内的同韵字归为一个韵目,各以一个代表字加序号命名,比如上平一东、入声一屋等等。
近体诗押韵遵守《平水韵》,平水韵是对广韵的简单归并,比如广韵二冬三钟合并为平水韵二冬。
近体诗押韵要求一韵到底,不能中途换韵。
近体诗还要求对仗,指的是两句相对。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仗的一般要求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实词又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中名词还细分为若干类。
对仗按其工拙分为四类:同一门类的字对仗(比如颜色对颜色,天文对天文)叫做工对,相邻门类的对仗(比如天文对地理)叫邻对,只满足实对实、虚对虚的,叫宽对,对仗用字不在同一位臵的,叫错综对。
注重声律的诗家还有五音清浊的讲究,一般是从声母的发声部位角度考虑的,也就是“喉牙舌齿唇”,正如从韵母的声调角度划分可以把字分为平声字和仄声字,同样,从声母的角度,可以把字分为“清音字”和“浊音字”。
声母也用一个代表字表示:“影晓匣喻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帮滂并明非敷奉微来日”,这就是所谓的三十六字母(不过中古音实际声母并不完全是这三十六母,中古音中“照穿床审禅喻”实际上都分两个声母,而“非敷奉微”是集韵时代才从“帮滂并明”里分离出来)。
其中,“影晓匣喻”是喉音,“见溪群疑”是牙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来”是舌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是齿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是唇音,这就是所谓的五音。
“非敷奉微”属于轻唇音,“帮滂并明”属于重唇音,这就是所谓的“轻重”。
声母又分清浊,包括: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包括“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次清包括“滂敷透彻清穿溪”;全浊包括“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次浊包括“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谈谈格律诗的格律
谈谈格律诗的格律我国的古诗大体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休诗两大类,这是从唐以来就是这样说的。
唐朝人认为,从《诗经》到汉魏南北朝的诗都是古体诗(又叫古风),到唐朝产生的格律诗叫近体诗。
近体诗有一定的格律,故称格律诗。
从具体形式看,五、七言格律诗最具代表性,它有五个基本要素:即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
格律诗的五个基本要素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显著的特点。
下面逐点加以解释说明。
(一)、篇有定句。
即每首诗有固定的句数,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
(二)、句有定字。
即诗篇中每一句都有固定的字数,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每句五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每句七字。
(三)、字有定声。
即句中每一个字位的声调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是说格律诗句中平仄有规律,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下面分六点说明:1、怎样划分诗句的节奏点?汉字读起来是一个字一个音节,古诗以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为一个节奏点。
如果是五言诗,每句五个字,其节奏就是221;如果是七言诗,每句七个字,其节奏是2221,句末虽只有一个字,也是一个节奏点。
如自居易《钱塘湖春行》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它的节奏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节奏不一定和词语意义单位的划分或语法结构相统一,如上述这首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其词语意义单位应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但它的节奏仍然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其意义单位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而其节奏仍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怎样辨别汉字四声和平仄?四声,古代格律诗中所用的四声,是指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古代四声的调值,现在已不能确知,唐代处忠和尚在《元和韵谱》曾加发描述:平声哀而安,如:刀、逃、东。
上声厉而举,如:岛、稻、董。
格律诗词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对仗要求
格律诗词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对仗要求学格律诗三十八句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前面讲过了写绝句与律诗共十六种句式,大家记起来及参照写诗很杂乱。
本人整理了如下句式就全部包括了。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
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
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十分钟搞定诗词的格律,让你成为写诗的高手
十分钟搞定诗词的格律,让你成为写诗的高手诗词,很多人都喜欢写上几笔,博客上、微博上就有不少。
然后,真正懂得诗词格律的人却很少,多数人只是字数对了,其他的,如平仄押韵等,一概不对。
很多人也不愿看书,或者看了半天也不明所以,觉得书上讲得太复杂。
那么,这里是一个以前的讲座,现稍加整理重发,目的在于针对零起点人群,以最简明的方法,教会大家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律。
诗词的格律看似很难,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坚持把这篇文章看完,不出十分钟你就能搞定它,哪怕你以前没有任何基础。
一平仄:从成语开始什么是平仄?我们都学过汉语拼音,这个貌似小学一年级就学的。
汉语拼音有四声: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那么,粗略地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
也就是说,将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
为什么说这只是个粗略地划分呢,后面我们会说到,实际上诗词里每个字的平仄,不是按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来划分平仄的,而是按一种特殊的韵书叫平水韵的来划分四声,划分的方法与现代汉语有一些区别。
这个我们可以先不管它,我们现在先按现代的四声来吧。
现在我们先来看成语。
曾经在某大学的一次讲座中,要求在场的学生随口说出一个四个字的成语,也就是最先想到哪个成语就说哪个。
学生说了很多,比如虎背熊腰、赤胆忠心、一马平川、疾风劲草、井井有条、峰回路转等等。
这些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它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就会发现,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是相反的:虎背(仄)熊腰(平)、赤胆(仄)忠心(平)、一马(仄)平川(平)、疾风(平)劲草(仄)、井井(仄)有条(平)、峰回(平)路转(仄)。
当时学生报上来20多个成语,除了两个不符合这个规律之外,其他的都符合。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大多数成语符合这么一条规律:二四分明,也就是第二和第四字的平仄是相反的。
我们如果翻开一本成语词典,就会发现,大多数成语符合“二四分明”这一规律,比例有多高我未做过统计,但凭感觉来说,应该有70%到80%,而那天学生报出来的比例要更高些,当时有20多个学生报了成语,只有两个人的不符合这一规律,符合的比例在90%以上。
诗词格律入门(一)
诗词格律入门(一)(2013-07-11 08:22:06)转载▼不用任何说明,我们立即开始。
喜欢格律诗词的朋友,请跟我来。
我尽可能通俗易懂,让你在随意的浏览中掌握格律的基本要领。
喜欢诗词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年轻人居然不少,这跟年轻人热衷玄幻穿越的小说和古装电视剧有关。
中国文艺美学特征,极大范围表现在三块:诗词,书画,工艺。
中国诗词魅人无穷的秘密,在于她的音韵,意境,以极少的字词组合,弥漫出无限的韵致。
学会格律,或者懂得一些格律,你更能陶醉其间,若你也在从文,于你的文字极有裨益。
先从汉字说起。
从理论上讲,每个汉字都可发出四个声调,依次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再简化一下,就依次叫做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前两声(阴平,阳平)就是平声;后两声,就是仄声。
合起来,统称平仄。
诗词格律,基本就是平仄两种声调的参差协调的规律。
汉字的运用习惯,通常以两个字为一组,有对称性。
先不说诗词,我们来数一些最常见的词组,比如地名。
以下地名都是什么声调——兰州,西安,成都,昆明,天津,杭州,长沙,南昌,长春,南宁……对了,她们全是由一二声组成,都是平声。
再来看这一组地名:自贡,广汉,武汉,上海,日照,驻马店,海口……对了,她们都由三四声组成,都是仄声。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组合——成都自贡,上海长春。
这样,你就得到一组平仄相对的词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就这么简单吗?是的,基本原理就这么简单。
可是你别忙着高兴,下面要考你了——重庆,北京,乐山,绍兴,太原,沈阳,郑州,厦门,三亚,韶山,广元……你一想,这不是又有平又有仄吗?对,重庆是平仄,北京是仄平……在诗词格律里,我们要把不同平仄的两个字只算为一个声调,非平既仄,不能一字一调。
单独的字另说。
怎么把有平有仄的词组算为一个调呢?每两个字中,决定作用在后一个字,它是什么声调,前一个字就跟着算什么声调。
比如,重庆是平仄,但庆字是仄声,那么重庆二字都算仄声。
仄仄。
依次类推,北京就是平声,平平……有点奇怪吧?为什么会这样?当初古人制定格律规范时考虑到,如果每一个字都必须安置声调,那就太过束缚人了,太死板。
诗词格律十讲 格律诗词写作精讲零基础学起
诗词格律十讲格律诗词写作精讲零基础学起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格律十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格律诗词写作精讲零基础学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诗词格律十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云资源《诗词格律十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云资源《诗词格律十讲》(王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密码:bcr1书名:诗词格律十讲作者:王力豆瓣评分:8.4出版社: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19-6页数:136内容简介:语言泰斗王力经典普及诗词格律初学必备手册内容丰富易懂开本小巧便携作者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
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
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专著,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作,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等三十余部作品。
试从用韵、平仄、对仗、句式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登高诗的格律特点试从用韵、平仄、对仗、句式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登高诗的格律特点一、韵:作为表现手法之一的节奏,在七言律诗中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四三”式、“五二”式、“一六”式、“二五”式等等,不一而足。
二、平仄:它们主要出现在第一联(首联)和第三联(颈联),第一联中不一致的是“风”、“猿”、“渚”、“沙”,第三联不一致的是“百”和“多”。
第四联(尾联只有一个字与标准格式不同,即“潦”字。
第二联(颔联)则与标准格式完全一致。
三、对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写景和抒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个转变,而第三联就处在这个转变的交点上,这一联同时又处在“起、承、转、合”的“转”上,为了体现这个转变,这联的平仄格式与标准格式有一点出入也就十分自然了。
10分钟学会格律诗词
10分钟学会格律诗词摘要:一、引言:诗词的魅力与普及二、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平仄、押韵、词牌三、创作技巧:构思、表达、修辞手法四、实例分析:名篇佳作的学习与借鉴五、结尾:创作实践与建议正文:【引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诗词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历经千年而不衰。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格律诗词的创作技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10分钟学会格律诗词。
【基本知识】1.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基础,主要包括平音和仄音。
平音即第一声和第二声,仄音即第三声和第四声。
平仄的搭配规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韵:押韵是诗词的灵魂,能使诗词更具音韵美。
押韵的原则是押韵字的韵部要相同,如“山”“寒”等字都属于寒韵。
3.词牌:词牌是词的一种体裁,相当于诗的格律。
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平仄、押韵规律,如《青玉案·元夕》的词牌是“青玉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是“水调歌头”。
【创作技巧】1.构思:创作诗词首先要确定主题,如抒发山水之情、描绘节庆景象等。
构思时要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独特性,避免题材过于雷同。
2.表达:在表达方面,要遵循平仄、押韵等格律要求,同时注意词语的选用,力求简洁、生动、富有意象。
3.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提升诗词艺术价值的关键。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比喻、拟人、夸张等,运用得当能使诗词更具魅力。
【实例分析】学习诗词创作,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经典名篇,学习前人的经验。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黄河、白日等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结尾】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后,不妨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诗词。
记住,创作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同时遵循格律要求。
多阅读、多实践,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诗词创作者。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第一,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1、五大要素:“五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
2、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普通话里,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中华新韵】在中古汉语里,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平水韵】【词林正韵】规律:在同句中是相间的,在对句中是相对的。
3、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韵”的重要性:韵是格律诗的根基,绝对不容许错。
如果“韵”错了,诗就立不起来了。
规律:①在律诗(正格)中,除起句外,所有的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才押韵。
②在同一首诗中,不能串韵,只能押同一种韵;同时,新韵、古韵也不能互押。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律诗的四大忌讳:一忌“失粘”“失对”,二忌“孤平”“拗句”,三忌“三平(仄)脚”,四忌方言混用。
第二,格律诗的“诗谱”1、诗谱的符号及其意义:不同的书籍其符号都不相同。
必须先阅读其符号说明。
在本稿的诗谱里,“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平”表示是平声韵;红色则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应平可仄,“仄”表示应仄可平。
2、四种格式的诗谱【正格】本稿中的这四种格式是基本格式(正格),是最权威可靠的,因为他综合考虑了格律诗的所有要素和禁忌。
只要严格依谱作诗,就不会出格。
七律诗谱【正格】1、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破题,首联,第一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第二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讲义
格律讲义主讲:donia一、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古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四声的演化:(1)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举例:月、绝为入声,发ue音的多半都是入声。
其实入声是和平、上、去不一样的,平、上、去是按声调的不同来分类,入声只是发音的不同,不管声调是平是升还是降。
现在也可以用今音来分平仄,第一、二声为平,第三、四声为仄,用今音来写诗作谜也是可以的,但不能混用。
对于不通古音的人来说,入声字是最难辨认的,如果有兴趣,可以多查查平水韵,平时多看看诗词,这样也能多认识一些入声字。
二、律诗的句式以七言为例,五言可以类推。
诗句以两字为一个音节,其中第二个字比较重要,古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法则并不完全正确,二四六基本上是要分明的,一三五则不能完全不论,位于一三五的字的平仄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放宽,但在某些时候则必须严格按标准句式的平仄。
诗句两字为一个音节,一般就是平平(称为平音节)然后仄仄(仄音节),再平平,最后一字为半节,如此构成律诗最基本的句式。
律句的四个标准句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时作诗制谜,最好能完全按这四个标准句式,但通常不容易做到,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第一、三、五字可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放宽。
★律句需遵守的三个法则:1、三相(相间、相对、相粘)(1)相间,即每句平仄相间:几乎每句格律诗的单句中,仄音节和平音节都是相间的,即第一个音节是平音节的话,第二个音节就是仄音节,这个规律称之为“平仄相间”。
就是说,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相间的,第二字是平,那第四字是仄,第六字是平。
(2)相对,即对句平仄相反:格律诗往往以两句为一个单位成为一组(在律诗中专门称为一联),也叫做对句。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诗词格律讲座
诗词格律讲座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这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啊,就像是一
个神奇的魔法盒子,一旦你打开它,就会发现里面有无尽的奇妙之处。
比如说,那平平仄仄的音韵变化,不就像是音乐里的音符跳动嘛!“床前明月光”,平平平仄平,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感受到那月光
洒在床前的静谧。
格律中的对仗,那也是相当有意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多工整呀!就好像是一场精彩的
对对子游戏。
你们想想,要是没有格律,诗词不就乱了套啦?那读起来还会有美
感吗?肯定不会呀!
再说说押韵,一首诗要是押韵押得好,那读起来可带劲了。
“锄禾
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午和土押韵,读起来特别顺口。
在诗词的世界里,格律就是那指引方向的明灯。
它让我们的诗词变
得有规矩,有秩序,就如同在混乱中找到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咱就拿李白的诗来说吧,他的诗为啥那么受欢迎?不就是因为既符
合格律,又充满了豪情壮志嘛!
诗词格律可不是死板的规矩,而是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的工具。
我们可以在格律的框架内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妙诗篇。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诗词格律,它可是诗词的灵魂所在!好好去研究它,感受它的魅力吧!。
格律诗的基本常识及平仄声调规律
格律诗的基本常识及平仄声调规律格律诗其实並不复杂,只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和规律,就能做出一般的格律诗。
有些介绍格律诗的书本知识虽然很详尽,但初学者很难适应,主要是无规律可寻,愈看愈糊涂,难以理解领会。
何为格律诗?简单来说,就是有国定的格式和韵律。
它有下面三个特点:一,有固定结构。
七言律诗每首有4联,每联两句,共8句(第一、第二句叫首联;第三、第四句叫颔联;第五、第六句叫颈联;第七、第八句叫尾联)。
每句有7个字,共有56个字。
七言绝句每首有4句,每句7个字,共28个字。
五言律诗每首也有4联,每联叫法同七律一样,也是8句,每句5个字,共40个字;五言绝句每首也是4句,每句5个字,共20个字。
二,讲究平仄声调和押韵(1)、格律诗讲究平仄声调,如果不讲究就不是格律诗,即使每首字数、句数与格律诗一样,也只能算作一般的七言诗或五言诗。
这是格律诗区别一般七言、五言诗的重要特点。
格律诗每句的平仄声调是有规律可寻的。
首先必须背熟两句平仄调,然后才可以按规律操作。
这两句平仄调是:第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声开始,两平,两仄,又两平,一仄收尾);第二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声开始,两仄,三平,两仄收尾)。
每句格律诗、绝句的平仄调,都是从这两句平仄调中分解出来的。
每联的上句都必须使用这两句平仄调中的任一句作为开始,並且按一定的规则进行。
以七律诗为例,如果首联上句用了第一句平仄调,那么颔联的上句就必须用第二句平仄调。
颈联上句又用回第一句平仄调,尾联上句再用第二句平仄调。
反过来,如果首联上句用了第二句平仄调,颔联上句就用第一句平仄调。
两句平仄调轮换使用。
每联下句的平仄调就是上句对应的相反平仄调,所以下句平仄调不必牢记,背熟上联就知道下联。
例如,上联用第一句平仄调: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理,上联用第二句平仄调:仄仄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同理。
以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为例:首联上句:红军不怕远征难,平平仄仄仄平平(属第一句平仄声调,但第五个字和第七个字的平仄声交换了位置,下面说原因)首联下句:万水千山只等闲。
格律诗的格律模式、原则及拗救
格律诗的格律模式、原则及拗救格律诗若按每句诗字数的多少,可分为五言格律诗、七言格律诗;若按体裁的不同,可分为律句、绝句。
律句有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只有两联:首联和尾联。
由此可知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
一、格律诗的标准格律(一)五言仄起首句不入韵(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五言仄起首句入韵(七言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五言平起首句不入韵(七言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五言平起首句入韵(七言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格律与七言格律都有上述四种形式,五绝只取五律的首联和尾联,平仄与之相同。
而七律的格律只要在五律前加上相应的平仄就行,即:平平前加仄仄,仄仄前加平平。
这样,五律的平起变成了七律仄起,五律的仄起变成了七律平起。
如同五律变成五绝一样,七绝也只取七律的首联和尾联,平仄与之相同。
这里不再列出。
请注意:在五言仄起式中(一、二),除首句的格律不同外,其余各句是相同的。
在五言平起式中(三、四),除首句的格律不同外,其余各句是相同的。
七言格律亦同。
此外,在律句中,若按1至8将各句编号,则:除第1句与第5句的格律不相同外,第2句与第6句、第3句与第7句、第4句与第8句的格律是完全相同的。
10分钟学会格律诗词
10分钟学会格律诗词摘要:一、格律诗词的概念与历史1.诗词的定义与分类2.我国格律诗词的历史与发展二、格律诗词的基本要素1.韵律2.平仄3.声调4.字数与句式三、格律诗词的创作技巧1.选择合适的韵脚2.掌握平仄搭配规律3.注意声调的运用4.学会创造优美的意境四、格律诗词的鉴赏方法1.从韵律入手2.分析平仄与声调的搭配3.理解诗词的意境与内涵4.联系作者与创作背景正文:格律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
诗词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优美的文字表达作者的情感、观点和意境。
格律诗词则在此基础上,遵循一定的韵律、平仄、声调等规律,使得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一、格律诗词的概念与历史诗词的定义并不单一,广义上可以涵盖所有具有韵律的文学作品。
然而,在我们国家,诗词通常分为诗与词两大类。
诗主要包括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形式;词则有单调、双调等多种形式。
从先秦诗经到唐宋诗词的繁荣,再到元明清的继承与发展,格律诗词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
二、格律诗词的基本要素要了解格律诗词,首先要掌握其基本要素。
韵律是指诗词中字的音韵规律,通常分为平韵与仄韵。
平仄是指字音的高低起伏,二者相互搭配,形成了丰富的音韵美感。
声调则是汉语特有的音调,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它们在诗词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外,字数与句式也是格律诗词的重要特点,如五言、七言等。
三、格律诗词的创作技巧要想创作出优美的格律诗词,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韵脚,使之与诗词的主题相契合。
其次,熟练掌握平仄搭配规律,使作品音韵和谐。
同时,注意声调的运用,为诗词增色添彩。
最后,学会创造优美的意境,将情感、观点、景物等元素融为一体,展现作品的深度与广度。
四、格律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格律诗词时,可以从韵律、平仄、声调等方面入手,分析其艺术特点。
同时,要理解诗词的意境与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与观点。
此外,联系作者与创作背景,了解其时代特征与个人风格,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与理解格律诗词。
七律诗格律
七律诗格律
七律诗格律是一种文学形式,其特点是按照严格的音律规则进行创作,包括平仄、押韵、调式等。
这种格律感让七律诗在语言优美、韵律优美、思想深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七律诗的平仄规律是“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也就是说,每个句子中的平仄字眼应该是交替出现的,并且每个字眼的音调应该与前后两个音调相对应。
这种规律让七律诗在语言上具有流畅的感觉,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韵律之美。
七律诗的押韵规律是“押平仄押仄平平仄平”。
这种规律意味着,每个句子中的最后一个音应该是平仄韵,而每个句子中的第二个音应该是仄平韵。
这种规律让七律诗在音乐上具有节奏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音乐之美。
七律诗的调式规律是按照“囚徒调”“首章调”“孝子调”等不同的调式进行创作。
这种规律让七律诗在音乐上具有不同的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文化之美。
七律诗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
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语言之美,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韵律之美、文化之美。
格律诗基础讲座
格律诗基础讲座.txt永远像孩子一样好奇,像年轻人一样改变,像中年人一样耐心,像老年人一样睿智。
我的腰闪了,惹祸的不是青春,而是压力。
当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也就不再爱了。
格律诗基础讲座(手记稿)格律诗基础讲座格律诗,也称近体诗,也称今体诗。
其实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的,比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近体诗了,它属于近体诗中的“七绝”。
近体诗,是诗歌众多体裁中的一种,是自唐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
关于它的历史渊源和来历,今天不做深入探讨,我们今天重点是要认识和学习近体诗的一些主要特点,以期今后更好的欣赏它和写作它。
今天重点说两个方面,音韵,和格律格式。
用时大约一个小时多一点,请各位给予耐心和包容。
近体诗的几个特点:1,每一句的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2,四句一首的我们称为绝,八句一首的我们称为律。
比八句还多的叫长律,也叫排律。
3,一韵到底,且只能押平声韵。
所有的近体诗,第一句都是可押韵,可以不押韵的。
除了第一句,单数句不许押韵,只能在偶数句押韵。
4,在律当中,第一二句叫首联(也叫起联),第三四句叫颔联(承联),第五六句叫颈联(转联),第七八句叫尾联(结联)。
中间两联上下句(3句和4句,及5句和6句)要有对仗的关系,其他两联可以对仗可以不对仗。
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
关于近体诗的对仗,我们以后有专门课程讲授。
5,要合乎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学习近体诗,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工具,就是《平水韵》。
因为近体诗里的平仄认定是不以汉语拼音为准的,每个字的平仄认定,都是以旧韵为准。
《平水韵》就是这样一种旧韵的韵书。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知道它,而且学会通过它来查找确认哪个字是平声,哪个字是仄声。
不要求很快把它背下来,但是要求尽快熟悉它。
《平水韵》是配合古典诗词而产生的专用的韵书,学习古典诗词,一定要认识它,熟悉它,甚至记住它。
浅谈格律诗的最基本平仄规律
浅谈格律诗的最基本平仄规律格律诗里的平仄很多人搞不清楚,觉得很难。
其实我们只要掌握了基本的五言平仄句式,就能按着这基本的组合来写诗了。
只要掌握了五言的句式那七言就更加简单。
现在五言平仄基本句式无非四种:1、平平仄仄平2、平平平仄仄3、仄仄平平仄4、仄仄仄平平大部分五言诗都是按这四种格式按粘对原则来组合的。
这里先搞清最基本的句式,先不考虑拗救与可平仄的问题。
比如首句是:1.平平仄仄平我们想到第二句必须是仄起式。
仄起以平声落尾的是哪一种,我们看前面四种句式只有:仄仄仄平平这个那第二句必定是仄仄仄平平了。
我们看现在我们有二句诗的句式确定:1.平平仄仄平,2.仄仄仄平平。
那第三句怎么确认?第三句根据粘对原则,应与第二句一起是仄起式,且第三句是不要押韵的,应以仄声收尾,那符合这个条件的有哪些?仄仄平平仄,又是唯一性。
原来这么简单就确认了三句的平仄句式了。
现在这首诗的前三句平仄格式是:1.平平仄仄平,2.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仄,第四句按照对的原则,应与第三句起始平仄相反,那必是平平开始,第四又必须押韵那以平开头又以平结尾的是哪种呢?又只能有一种平平仄仄平。
四句的平仄关系就这样确定了。
1.平平仄仄平,2.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仄,4.平平仄仄平。
不要特别的死记平仄起式是什么,自然而然的从起句就能带出下面句式的平仄位置。
大家看一下一首诗中平声字与仄声字数量是否是一样的?我认为一首小小的诗中,就能体现古人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精神了。
如果弄懂了五言平仄关系,七言更是简单;七言的句式就是在五言前加相反二字即可;五言起式是平平的,加仄仄;是仄仄加平平;也就是七言的平仄句式了。
比如刚确定的诗为:1.平平仄仄平,2.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仄,4.平平仄仄平。
我们不管三七二一,起始反着加二字就行:1.(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4.(仄仄)平平仄仄平。
要不要这么简单粗暴?说好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不是应该很复杂很深奥吗?你不要被诗词的外表给骗了。
诗词格律第二讲
诗词格律第二讲格律是指诗词创作中的音律、律词、韵律等要素的规范。
它使得诗词创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美学价值。
在古代,格律是诗词创作不可或缺的要素。
但是在今天,格律的作用并不像古代那样重要了,不过在一些文化活动中,格律仍然得到了应用。
下面,我们将对诗词格律的内容和作用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格律的内容1.音律音律是指诗词的音节、声调、节奏、音质以及音调等方面的规范。
例如说:在填词时,要注意字句的音节要平稳、明朗,不要出现拗口的情况。
在说唱诗歌时,要控制好声调的转换,使之自然、和谐。
2.律词律词是指在汉民族传统文学中约定俗成的词语,这些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间距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固定的韵律格局,用于诗词的创作。
例如说:“拍案惊奇”就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律词,其中第一字、第二字、第四字押平声,第三字押上声。
这样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一种律词。
3.韵律韵律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的韵母的音韵形式。
例如说:七言乐府诗的韵律是“AABBCCDDEEFFGG”。
这里,每个字节韵母按照这个顺序一次称为“声韵”,但实际上也是按韵母的相同和相似程度组合的,这样的韵律就能够体现出硬朗、流畅、和谐的艺术效果来。
二、格律的作用1.丰富诗词的艺术效果格律的存在,使得诗词在音韵方面具有了艺术表现的手段,更加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流畅的语调、押韵的节奏,表现出了山川和大海的博大和深远,形成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加强文本的审美价值格律的存在,使得诗词标题、摘要、内容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形成更加完美的整体,加强了文本的审美价值。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抒情和描写两方面,都体现出了优秀的艺术水平,这当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首诗遵循了韵律、音律等方面的格律规则,使文本更加紧凑和成熟。
3.推动文学的发展格律的存在,使得古代汉语韵部、音韵体系、语言发展、民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得以传承和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要讲格律,又不可死守格律
滕万林
格律诗在20世纪初叶至70年代,曾受到几次严重的冲击,前景黯淡。
在改革开放和“百花齐放”东风的吹拂下,格律诗又获得了蓬勃的生机。
现在写格律诗的人日益增多,表明格律诗还是有生命力的。
但毋庸讳言,随着工业化、国际化和文化融通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原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格律诗的处境,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还有格律形式自身发展的趋势,也在考验着格律诗的前途和命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
王国维把“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的原因归之于“文体”本身的这个结论,是值得怀疑的。
不说王老夫子本人当时还热衷于旧体诗词的写作,就以后百多年来的格律诗写作情况来看,不是也产生了不少杰出的格律诗作者吗?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柳亚子.田汉.毛泽东.俞平伯.康白情.陈毅.赵朴初等人,不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格律诗写作的翘楚吗?
但王国维从诗词形式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文体演变论,也不可一概抹煞。
它倒可以启发我们:格律诗的写作应在格律的变通中求得发展。
写格律诗,当然要讲格律,要发挥格律的音韵美,但也不可死守格律。
当格律与诗意发生抵触的时候,应向诗意让步。
意是诗文写作的灵魂,诗文写作皆重立意。
诗文有意则活,无意则死。
因之,诗界有“立意为第一”之说。
曹雪芹就是主张诗“立意为第一”的大作家。
他在《红楼梦》第48回中写香菱学诗,当香菱刚拜林黛玉为师时,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林黛玉的指教下,香菱进步很快。
后来当她悟到了好诗可以不要被格律规矩束缚的道理后,说出“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句话时,黛玉就说:“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推究起来,林黛玉这些学诗警句,实际上就是曹雪芹的主张。
曹雪芹的这个主张,难道是一时兴起的信口开河吗?当然不是的。
他是有充足的根据的。
下面的一些例子,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那首被诗论家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的崔颢的《黄鹤楼》,首联的第五.第六字同用“黄鹤”二字;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三平调煞尾;颔联是不对杖的,用的是古体诗的句法。
被学者胡应麟誉为“妙绝古今”的诗仙李白的五言绝句《静夜思》,也是不合律的。
还有大诗人王维的田园五绝组诗《辋川集》20首中,有好多首(如《孟城坳》.《鹿柴》.《山中》和《辛夷坞》等),也都是不合律的。
但经诗论家的首肯后,后人也就跟着信服了。
由此可见,
诗的好坏,不是单由声韵格律决定的,而是在“立意”上取胜的。
一首诗,要是只在声韵格律上用力,而‘立意‘不佳,那绝不可能是上乘之作。
同一题材的诗作,即使写得同样工巧,最后还是看“立意”而分高低。
言不及义,虚情假意的诗作,决不会是好作品
写格律诗要讲究格律声韵,其中争论的焦点是采用什么韵和如何处理入声字的问题。
对于用什么韵的问题,简言之,就是采用按“平水韵”分韵编次的《佩文诗韵》好呢?还是采用按现代汉语十八个韵部编写的《诗韵新编》好呢?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是相当激烈的。
记得有一次文士们聚会时,一位老先生甚至说,谁反对用平水韵,他就骂谁是王八蛋。
而一位坚持新诗韵的先生,则讥笑他是“冬烘先生”。
照直说,笔者的看法也是以采用《诗韵新编》为好。
理由很简单,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它既有承续性,也有变动性。
语言变动了,韵也有变动,用韵当随时代,这是时代的需要。
讨论问题应摆事实讲道理,意气用事是不解决问题的。
我们需要平心静气的探讨。
南宋山西平水人刘渊刊行的“平水韵”,它本身就是由发展而来的。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有韵206部。
到唐朝,《切韵》简化为193部。
南宋的刘渊根据当时的语言实际情况,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把同用的韵合并,成为107韵。
不久,平水官员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时,才定为106韵。
清朝的《佩文诗韵》就是依此而来的。
“平水韵”沿用至今已有700多年。
它和现代的语言实际情况已不相适应了。
比如,按“平水韵”上平声中的十三元,把“元”、
“袁”、“宛”和“魂”、“坤”、“痕”等归在同一个韵部,现在应用起来,就让人感到很别扭。
按《诗韵新编》的处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至于入声字的问题,也是古代遗留下来的。
哪些入声字可作平声,哪些不可作平声,现在好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看还是由作者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定夺为好。
他认为作平声处理合适,就作平声用;他认为作仄声处理合适,就作仄声处理。
不必在这上面互相找岔子,揪住不放。
如果把精力放在这上头争论不休,恐怕是“于事无补费精神”,是很不值得的。
时代在发展,格律诗为适应时代的需要,看来也应作相应的变革。
朝着严而不死,宽而有度,既讲格律,又不死格律的方向发展,可能会使格律诗显得更有生气,更受读者的欢迎。
以上看法,只是个人的一得之见,不知当否?请读者和专家们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