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意伤害罪的认定

合集下载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解析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解析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解析故意伤害罪属于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主要是指故意实施暴力或采取其他危害手段,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者身体损害的行为,并对其负有刑事责任。

本文将就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从构成要件、行为方式、刑罚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构成要件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主体、客体和行为。

(一)主体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满足法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和精神能力等条件。

例如,未满14周岁的人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不可追究其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二)客体故意伤害罪的客体主要是指他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和自由。

(三)行为故意伤害罪的行为包括实施暴力、采取其他危害手段和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者身体损害。

实施暴力指以打、拧、摔、踢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暴力行为,而其他危害手段则是指使用刀具、凶器等危险工具或通过其他恶劣手段对他人进行危害。

二、行为方式故意伤害罪的行为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故意伤重和故意轻伤。

(一)故意伤重故意伤重是指主体具有明确的故意目的,通过实施暴力或采取其他危害手段将他人致死或导致其伤残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对于故意伤重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一般会处以较为严厉的刑罚。

(二)故意轻伤故意轻伤是指主体通过实施暴力或采取其他危害手段对他人造成轻微身体伤害的行为。

与故意伤重相比,故意轻伤的刑罚相对较轻,但仍然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刑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刑罚主要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具体的刑罚细则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

(一)有期徒刑犯罪行为严重程度较轻或情节较为轻微的故意伤害罪,一般会被判处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的刑期由数月至数年不等。

(二)无期徒刑犯罪行为严重程度较重或者情节特别恶劣的故意伤害罪,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为无固定出狱时间的刑罚,受刑人需在特定执行期限后经法定程序逐步减刑,直至社会适应。

(三)死刑在极端情况下,如犯罪行为导致他人死亡且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故意伤害罪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在法律上属于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实施行为。

本文将从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构成要件、量刑等方面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该罪名的相关信息。

首先,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是指犯罪人通过故意行为,导致他人身体受伤或死亡的行为构成的犯罪。

这种故意行为可以是直接的攻击,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手段间接导致他人受伤或死亡。

无论是故意伤害罪的直接行为还是间接行为,只要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都应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其次,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犯罪人的故意和实施行为的结果。

故意是指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有明确的预期,即明知会给他人身体造成伤害或死亡,并且故意去实施这一行为。

实施行为的结果是指他人身体受伤或死亡。

因此,要认定故意伤害罪,需要证明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有明确的预期,并且这一行为导致他人身体受伤或死亡。

针对故意伤害罪的量刑问题,刑法中规定了相应的刑期限制。

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和行为的恶劣性质,法院将做出相应的刑罚决定。

如果故意伤害导致他人轻伤,刑期一般在三年以下;如果导致他人重伤,刑期一般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如果导致他人死亡,刑期一般在十年以上。

当然,具体的刑期限制还会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考虑,例如犯罪人的前科情况、自首情节等。

此外,对于故意伤害罪的辩护和处罚也是刑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作为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应当充分了解故意伤害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具体案情进行辩护。

在刑法实施过程中,法官也应当严格依法处理故意伤害罪的案件,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涉及到对他人身体安全和生命的极大危害。

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准确理解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并依法对相关案件进行量刑和辩护。

只有通过加强对故意伤害罪的认知,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

故意伤害罪解读

故意伤害罪解读

故意伤害罪解读故意伤害罪是刑法中的一种重要罪名,它指的是主观上明知会造成他人身体或者健康损害,却故意实施行为,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者健康受到损害的犯罪行为。

本文将对故意伤害罪进行解读,介绍相关法律规定和应用。

一、故意伤害罪的法律定义故意伤害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侵害人身权益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具备以下两个要素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1. 主观故意要素:犯罪嫌疑人必须具有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或健康损害的故意。

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明确意识到可能会伤害他人,并有目的地进行行动。

2. 客观结果要素: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必须导致他人身体或健康受到损害。

这包括各种方式和程度的伤害,比如轻伤、重伤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

故意伤害罪定罪标准主要依据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定,严重程度越高,刑罚越重。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刑期可轻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重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伤害罪的适用范围故意伤害罪遵循法律平等原则,适用于所有的公民和从事刑事活动的人。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在故意伤害他人时都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故意伤害罪也适用于各个环节和场合。

无论是家庭暴力、校园欺凌、公共场所纠纷还是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故意伤害行为,只要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都将根据法律进行处理。

三、故意伤害罪的证据和量刑因素在故意伤害罪案件中,证据是关键。

法庭将根据相关证据,如现场勘查报告、医学鉴定结果、证人证言等进行判断。

重要的证据有利于确立被告人的故意和伤害后果,直接影响案件的审理和量刑结果。

除了证据,法庭还会考虑其他量刑因素,如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教育程度、社会背景、是否有悔罪表现等。

这些因素将综合考虑,从而决定罪犯应该受到的刑罚力度。

四、故意伤害罪的法律意义和社会影响故意伤害罪的存在和适用,不仅是为了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和维护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权益。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解析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解析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解析在刑法领域中,伤害罪是一种涉及人身权益保护的犯罪行为,其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便是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以明知不法后果将伤害行为作为目的,通过非法手段对他人实施暴力、侵害其身体或健康的行为。

本文将深入探讨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其构成要件、处罚标准以及相关刑事责任。

一、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故意伤害罪主要有两个构成要件,即行为要件和心理要件。

行为要件:行为要件是指必须存在具体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以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

行为方式通常包括殴打、踢打、捅刺、砍伤等,而行为结果则是被害人身体或健康的受损。

心理要件:心理要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必须具备故意或有预谋进行伤害行为的主观意图。

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伤害,并且将此作为其行为目的。

在心理要件中,明知和主观意图是故意伤害罪构成的关键要素。

二、不同程度故意伤害罪的处罚标准根据法律规定,故意伤害罪可分为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危害后果较重和故意伤害罪危害后果较轻。

不同程度的故意伤害罪将根据伤害程度的轻重而决定不同的刑事责任和处罚标准。

对于故意伤害罪,如果导致被害人重伤或者导致被害人死亡,根据法律规定将依法从重处罚,可能面临长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刑事处罚。

而如果伤害后果较轻,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可能面临短期监禁、缓刑、拘役以及罚款等刑事处罚。

三、相关刑事责任除了刑罚之外,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还需要承担其他刑事责任。

赔偿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在被定罪后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赔偿被害人因伤害行为所遭受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等。

这也是法律对被害人权益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

社会责任:故意伤害罪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包括在服刑期间接受法律教育、进行改造和重新融入社会等。

四、相关判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故意伤害罪的具体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

故意伤害罪的定义

故意伤害罪的定义

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体的⾏为。

故意伤害严重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权利中最常见的⼀种犯罪。

构成故意伤害罪,某⼈必须实施了伤害⾏为,所谓伤害是指损害他⼈⾝体健康的⾏为。

通常表现为破坏⼈体组织的完整如断⼿指、挖眼睛等和破坏⼈体器官的正常机能如使⼈失去听觉、视觉、神经机能失常等。

但这些伤害⾏为必须是⾮法的,如果是因正当防卫等合法⾏为⽽伤害他⼈⾝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是什么?店铺⼩编为您整理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故意伤害罪是怎么定义的故意伤害罪,指侵犯的客体是他⼈的⾝体健康权,所谓⾝体权是指⾃然⼈以保持其肢体、故意伤害罪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格权。

应注意的是,本罪侵害的是他⼈的⾝体权,因此,故意伤害⾃⼰的⾝体,⼀般不认为是犯罪。

只有当⾃伤⾏为是为了损害社会利益⽽触犯有关刑法规范时,才构成犯罪。

例如,军⼈战时⾃伤,以逃避履⾏军事义务的,应按本法第434条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1.对故意伤害他⼈⾝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对故意伤害他⼈致⼈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所说的“重伤”,依照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是指有下列情形之⼀的:(1)使⼈肢体残废或者毁⼈容貌的;(2)使⼈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3)其他对于⼈⾝健康有重⼤伤害的。

其中“其他对于⼈⾝健康有重⼤伤害的”,主要是指上述⼏种重伤之外的在受伤当时危及⽣命或者在损伤过程中能够引起威胁⽣命的并发症,以及其他严重影响⼈体健康的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盆部损伤、脊柱和脊髓损伤以及烧伤、烫伤、冻伤、电击损伤、物理、化学或者⽣物等致伤因素引起的损伤等。

1990年3⽉29⽇司法部、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了《⼈体重伤鉴定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鉴定重伤主要依据该《⼈体重伤鉴定标准》进⾏。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解读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解读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解读在刑法中,故意伤害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它指的是人们故意对他人进行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

本文将对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进行解读,从概念、构成要件、惩罚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概念与构成要件: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但仍然故意实施。

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动机、主观故意、行为和后果四个方面。

1. 动机:动机是指犯罪主体故意实施伤害行为的缘由。

动机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直接动机往往包括报复、争夺利益等个人原因;间接动机则是指通过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雇佣杀人。

无论是直接动机还是间接动机,只要存在明显的主观意图,即可构成故意伤害罪。

2. 主观故意: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伤害,但仍然故意实施。

在故意伤害罪中,主观故意是最为关键的构成要件之一。

只有在明确意图伤害他人的情况下,才能认定犯罪主体具有主观故意。

3. 行为:行为是指犯罪主体通过某种方式实施对他人的伤害。

行为可以是直接的身体暴力行为,比如殴打、杀人等;也可以是间接的方法,比如下毒、放火等。

无论是直接行为还是间接行为,只要在主观上符合故意伤害他人的要求,都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

4. 后果:后果是指犯罪主体的行为导致了他人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

后果可以是临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

无论后果的轻重,只要主观上存在对他人的伤害故意,并且实际上导致了伤害后果,都可以认定犯罪主体犯下了故意伤害罪。

二、惩罚措施与法律适用: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故意伤害罪犯,国家将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并对犯罪分子进行警示和教育。

1. 刑罚种类:故意伤害罪的刑罚种类较为丰富,主要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

具体的刑罚种类和刑期长度,将根据不同的情节、后果严重程度和犯罪主体的犯罪记录等因素来确定。

2. 刑罚幅度:故意伤害罪的刑罚幅度在法律上也有一定的规定。

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

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

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故意伤害罪的形态故意轻微伤害的,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即⾏为⼈主观上只想造成轻微伤结果,⽽实际上未造成或造成轻微伤结果的,不以犯罪论处。

伤害意图⾮常明显,且已经着⼿实⾏伤害⾏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应按故意伤害(未遂)论处。

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为⼈,在伤害故意⽀配下实施了伤害⾏为,造成他⼈⾝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故意伤害造成重伤的,包含两种情况:⼀是⾏为⼈明显只具有轻伤的故意,但过失造成重伤;⼆是⾏为⼈明显具有重伤的故意,客观上也造成了重伤。

故意伤害致⼈死亡的,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

故意伤害没有致⼈死亡的,不得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的未遂犯。

(⼆)基于他⼈承诺伤害他⼈⾝体的⾏为这是较为棘⼿的问题。

许多国家的刑法只是明⽂规定处罚基于承诺的杀⼈,并且其法定刑轻于普通故意杀⼈罪的法定刑,但没有对基于承诺的伤害做出规定。

于是有⼈认为,既然刑法只规定了基于承诺的杀⼈罪,⽽没有规定基于承诺的伤害罪,就表明基于被害者承诺的伤害⼀概⽆罪。

(三)伤害胎⼉⾝体的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伤害胎⼉⾝体的,⼀般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但倘若⾏为⼈故意使⽤药物或者其他器具伤害胎⼉,旨在使该胎⼉出⽣后成为严重精神病患者或者造成缺乏四肢等严重残疾,事实上也造成这种伤害的(以下简称胎⼉伤害),应当如何处理由于故意伤害罪的对象是他“⼈”的⾝体,⽽胎⼉不是⼈,伤害胎⼉的⾏为不符合伤害“他⼈”的要件,故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还存在障碍。

然⽽,如果对这种⾏为不认定为犯罪,也有悖于刑法保护法益的⽬的。

(四)关于同时伤害的问题所谓同时伤害,是指⼆⼈以上没有意思联络⽽同时伤害他⼈的情形。

中国刑法没有将同时伤害特别规定为共同伤害,所以,对同时伤害不能认定为共同伤害,⽽应按照以下原则处理:⑴同时伤害⾏为没有造成伤害结果的,都不承担刑事责任。

⑵同时伤害⾏为造成了轻伤结果,但证据表明该轻伤由⼀⼈⾏为所致,却不能辨认该轻伤为何⼈造成时,也不能追究任何⼈的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

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

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故意伤害罪是我国刑法中比较常见的罪名之一。

它主要指的是人们出于故意而对他人身体实施暴力行为,造成对方伤痛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伤害罪的认定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有明确的犯罪目的和主观上的故意。

例如,有人对某个人不满,故意用拳头打了对方的脸,那么这个行为就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其次,需要考虑行为人的直接犯罪行为。

直接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亲自实施犯罪行为,直接导致了对方身体受伤。

例如,有人用刀子割伤他人的手臂,那么这个行为就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最后,还需要考虑行为的结果。

结果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导致了对方身体的实际受伤。

通过对被害人伤情的评估以及医学鉴定,可以确定伤害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犯罪的量刑。

以下是三个故意伤害罪司法认定的案例:案例一:2019年某市张某因与邻居发生口角,将邻居李某打伤。

经过法医鉴定,李某的左脸部有轻微软组织损伤,已治愈。

根据法律规定,张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案例二:2020年某县刘某为寻求报复心态,用刀刺伤了张某的背部,致使其左侧背部的皮肤裂开,伤势较重。

鉴定结果显示,张某的伤势需要3周的时间治愈。

刘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案例三:2018年某市王某因家庭纠纷,趁着对方熟睡,用锤子将对方头部打伤。

经过鉴定,受害人头部骨折、时间需要较长恢复。

王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综上所述,故意伤害罪是一种常见的刑事犯罪,对于司法认定主要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直接犯罪行为以及结果。

在司法实践中,一旦认定故意伤害罪,将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

因此,我们应该坚决抵制暴力、保障他人身体安全和尊严。

同时,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的认定并不仅仅只是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

还需要考虑情节的严重性、有无前科、是否自动投案等因素。

如果加重了犯罪嫌疑人的罪责,就必须对其作出相应的惩罚。

可以发现,在多个案例中,故意伤害罪都是因为人的情感和冷静思考的缺失时而产生的。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判定标准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判定标准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判定标准刑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是研究犯罪行为及其社会危害的规范。

在刑法中,故意伤害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其判定标准是法律界和学术界长期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对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判定标准进行讨论,以期加深对相关法律概念的理解。

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主体具有明知或应知的主观故意,通过使用暴力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的一种犯罪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规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伤害。

一、主观方面的故意:要判定故意伤害罪,首先需要考察犯罪主体是否具有主观故意。

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具有明知或应知的意识状态。

明知是指犯罪主体明明知道其行为将会造成危害后果,但仍然决定实施该行为;应知是指犯罪主体应当明知其行为将会造成危害后果,但因过失或其他原因而造成明知意识的缺失。

衡量主观故意的标准是根据犯罪主体是否有意图伤害他人或者明知其行为将会造成伤害后果。

二、客观方面的伤害:除了主观故意外,故意伤害罪还要求在行为上实际对他人人身施加了暴力或者使用其他方式对他人身体造成了伤害。

所谓暴力是指对他人人身实施的有意违背其意志的外力;其他方式是指通过其他非暴力手段对他人人身造成伤害,例如使用毒物、药品等。

客观伤害的判定主要依据是是否对他人身体产生了明显的身体伤害。

三、判定标准的影响因素:1.主观因素:故意伤害罪的判定标准受到犯罪主体的主观意愿的影响。

如果犯罪主体没有主观故意或具有轻微的过失,法院将可能判定为过失伤害罪或者其他相应的刑事责任。

2.客观因素:故意伤害罪的判定标准还与实际伤害情况有关。

如果对他人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或者导致了严重后果,法院将倾向于判定为加重的故意伤害罪,刑罚将更重。

综上所述,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主观故意和客观伤害两个方面。

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主体具有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行为将会造成伤害后果的故意;客观伤害是指实际对他人身体造成了明显的伤害。

故意伤害的认定标准

故意伤害的认定标准

故意伤害的认定标准
故意伤害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仍然故意实施的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故意伤害的认定标准是非常严格和明确的。

下面将从行为的主观和客观方面,以及结果的严重程度等方面来详细阐述故意伤害的认定标准。

首先,从行为的主观方面来看,故意伤害的认定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

行为人必须是以明知故意的态度实施行为,即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并且是有意地实施这一行为。

这一点是故意伤害认定的重要前提,也是区分故意伤害和过失伤害的关键。

其次,从行为的客观方面来看,故意伤害的认定还需要考虑行为人的实际行为。

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直接的、积极的,而不是间接的或消极的。

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直接对他人进行了攻击或伤害,而非通过其他手段或放任不管导致他人受伤。

除了行为人的主观和客观行为外,故意伤害的认定还需要考虑伤害结果的严重
程度。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造成轻伤、重伤甚至死亡的不同情形,故意伤害的认定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在认定故意伤害时,法院将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客观行为和伤害结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

总的来说,故意伤害的认定标准是非常严格和明确的。

在认定故意伤害时,需
要全面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客观行为和伤害结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

只有当这些因素都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时,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对故意伤害罪是怎么规定的

刑法对故意伤害罪是怎么规定的

刑法对故意伤害罪是怎么规定的一、故意伤害刑法第几条中规定的?一、故意伤害刑法第几条中规定的《刑法》第234条是故意伤害罪,导致一般的伤害的话,就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导致他人重伤的话是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当然对故意伤害罪进行一个具体的认定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须要具有故意的主观意图。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故意伤害罪是如何进行认定的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

应注意的是,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因此,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一般只有当自伤行为是为了损害社会利益而触犯有关刑法规范时,才构成犯罪。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1)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的方式,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亦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2)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须是非法进行的如果某种致伤行为为法律所允许,就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3)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须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只是一般性的拳打脚踢、推拉撕扯,不会造成伤害结果的,则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伤害结果其表现可多种多样,有的是破坏了他人组织的完整性,如咬去鼻子、砍断手脚;有的是损害了他人器官的正常功能,如听觉、视觉、味觉丧失,精神失常等。

但就结果的严重程度而言,则有3种形态,即轻伤、重伤或死亡。

如果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如没有达到伤害等级或虽达到等级却属轻微伤,则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3、主体要件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致人轻伤的,则须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是什么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是什么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是什么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所制定的法律,是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个人安全的有力工具。

而在刑法中,故意伤害罪是一类常见且重要的罪名。

本文将探讨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处罚以及相关案例分析等内容。

一、定义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主体以非法侵害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施用暴力或其他危害生命、健康的方法,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危险的犯罪行为。

二、构成要件1. 故意犯罪: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犯罪的主观故意,即明知故犯,有意实施犯罪行为。

无论其动机如何,只要主观上具备了故意,就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

2. 伤害行为:犯罪主体以非法侵害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通过行为方式造成他人身体损害。

这种行为可以是直接的暴力行为,如殴打、刺伤等,也可以是间接的手段,如故意投毒。

3. 结果发生:伤害行为造成了他人的身体伤害或危险。

三、处罚根据伤害的严重程度、危害后果等因素,故意伤害罪可分为多个不同的刑事数罪,并对应不同的处罚措施。

一般情况下,故意伤害罪的最低刑罚为拘役,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一:张某殴打他人致重伤2019年某日,张某因与他人发生纠纷,在公共场所对该人进行殴打,导致其重伤住院治疗。

经司法鉴定,受害人的伤势为重伤。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张某的行为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法院最终判处张某有期徒刑。

2. 案例二:李某故意投毒致人死亡2020年某日,李某因与另一位陌生人发生口角,出于报复心理,李某购买剧毒物品并将其投入陌生人的饮料中。

陌生人饮用后中毒身亡。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李某的行为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并由于其行为致人死亡,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刑罚。

综上所述,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是一类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犯罪行为。

只有当犯罪主体以非法侵害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通过施用暴力或其他危害生命、健康的方法,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危险,且具备主观上的故意时,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对于该罪行,法律规定了不同的刑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判。

刑法条文解读故意伤害罪和过失伤害罪的区别

刑法条文解读故意伤害罪和过失伤害罪的区别

刑法条文解读故意伤害罪和过失伤害罪的区别在刑法中,故意伤害罪和过失伤害罪是两个常见的犯罪类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下面将对故意伤害罪和过失伤害罪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故意伤害罪是指主观上有明确的故意要求且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健康损害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构成要件:1. 犯罪主体必须具备故意行为。

即犯罪人对实施伤害行为有明确的意图,并以此为目的进行行为。

2. 必须给他人身体造成伤害或健康损害后果。

即通过犯罪人的故意行为导致他人身体的损伤或健康状况的恶化。

3. 必须有因果关系。

即犯罪人的故意行为必须与他人的身体伤害或健康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过失伤害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过失伤害罪是指由于犯罪人过失而导致他人身体伤害或健康损害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构成过失伤害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构成要件:1. 犯罪主体必须具备过失行为。

即犯罪人由于疏忽、粗心或者违反管理规定等过失行为,未能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

2. 必须给他人身体造成伤害或健康损害的后果。

即由于犯罪人的过失行为,导致他人身体受伤或健康受损。

3. 必须有因果关系。

即犯罪人的过失行为必须与他人的身体伤害或健康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故意伤害罪与过失伤害罪的区别1. 主观方面的区别:故意伤害罪是犯罪主体明确有故意要求,主动对他人身体健康实施伤害行为;而过失伤害罪是犯罪主体由于过失行为而导致他人身体受伤。

2. 行为结果的区别:故意伤害罪的行为结果是犯罪人有预谋地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而过失伤害罪的行为结果是犯罪人由于过失行为导致他人身体伤害。

3. 犯罪心态的区别: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心态是明确的故意要求;而过失伤害罪的犯罪心态是疏忽、粗心或者违反管理规定所导致的过失行为。

4. 犯罪责任的区别:故意伤害罪是直接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犯罪人的犯罪责任较重;而过失伤害罪是间接过失伤害他人的行为,犯罪人的犯罪责任相对较轻。

故意伤害罪认定标准

故意伤害罪认定标准

故意伤害罪认定标准
故意伤害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常见犯罪行为,其认定标准是指在刑事审判中
确定被告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依据和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两个方面。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看,故意伤害罪的认定主要考察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

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实施伤害行为时,必须是有意识地、故意地造成他人身体损害的。

这就要求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要充分调查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作案手段和作案过程,以确定其是否存在明显的故意行为。

其次,从客观方面来看,故意伤害罪的认定还需要考察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和造
成的后果。

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必须是直接导致他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并且造成了一定的身体损伤后果。

在认定故意伤害罪时,司法机关需要充分考虑被害人的伤情、伤害程度和医学鉴定结果,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

除了以上主观和客观方面的认定标准外,我国刑法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形下的
故意伤害罪认定标准。

比如,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伤害行为、对于未成年人的伤害行为、对于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伤害行为等,司法机关在认定故意伤害罪时需要特别注意相关的特殊情形和认定标准,以确保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工作能够做到公正、合理。

总的来说,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主客观因素的过程,需要在
审理案件时充分调查取证,确保定罪量刑工作能够符合法律规定和司法正义的要求。

希望相关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处理故意伤害案件时,能够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工作能够做到公正、合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

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

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
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故意实施行为,造成被害人身体损害或健
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形。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是非常明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有明确的故意。

故意伤害罪是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主观意图为
定罪标准的。

也就是说,法院在审理故意伤害案件时,需要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是有明确的故意,即有意识地要造成被害人身体损害或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要求有明显的行为。

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还包括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的行为必须是明显的,即有明确的行为表现,例如打人、刺伤等。

只有有明显的行为表现,法院才能依法认定其构成故意伤害罪。

另外,要求有实际的损害结果。

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还包括犯罪嫌疑人或被
告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了实际的身体损害或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结果。

也就是说,只有有实际的损害结果,法院才能依法认定其构成故意伤害罪。

最后,要求有法定的情节。

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还包括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的行为必须符合刑法规定的故意伤害罪的法定情节。

刑法规定了故意伤害罪的数种法定情节,例如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

只有符合刑法规定的法定情节,法院才能依法认定其构成故意伤害罪。

综上所述,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是非常明确的,主要包括有明确的故意、有
明显的行为、有实际的损害结果和有法定的情节。

只有同时符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法院才能依法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构成故意伤害罪,对其进行定罪处罚。

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

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

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故意伤害是指主观上有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故意伤害行为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同时也有一定的立案标准。

下面将就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包括两个方面,即行为和后果。

行为方面,是指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必须是故意的。

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必须是主观上有意伤害他人,而非出于过失或者其他非故意的行为。

后果方面,是指被害人必须有一定的身体损害,包括轻伤、重伤甚至死亡。

只有行为和后果两方面都符合立案标准,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其次,对于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还包括了一定的证据要求。

在立案过程中,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故意的,以及被害人的身体损害程度。

这些证据可以包括现场勘查记录、伤情鉴定书、证人证言等。

只有有力的证据支持下,才能确保故意伤害案件的立案和侦查工作顺利进行。

再次,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还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有关。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性,比如采取残忍手段、多次实施伤害等,那么案件的立案和定性将更加明确。

同时,对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也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证实,以便更好地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对于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还需要考虑社会危害性和社会危害程度。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比如引发了公共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等,那么案件的立案和处理将更加严厉。

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案件的社会危害程度进行合理的定性和定罪,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是一个相对严格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行为、后果、证据、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符合一定的要求下,才能确保案件的立案和侦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更好地维护被害人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刑法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义与刑罚

刑法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义与刑罚

刑法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义与刑罚故意伤害罪是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它对于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和伤害。

在刑法的规定下,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和刑罚是非常明确而严厉的。

本文将就刑法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和刑罚进行详细论述。

一、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对他人的身体造成伤害或者健康损害,致使被害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行为。

故意伤害罪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故意犯罪的心理状态,即明知故犯,并以实施暴力或其他方法为手段。

同时,对于被害人身体的伤害或健康损害程度,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轻伤、重伤和死亡进行具体判断。

二、故意伤害罪的刑罚故意伤害罪作为一种损害他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犯罪行为,其刑罚力度是非常严厉的。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刑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轻伤罪:对于故意造成他人轻伤的情况,刑法规定可以处以拘役、管制、有期徒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

具体的刑期和刑罚方式则要根据故意伤害的轻重程度、作案手段、动机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2. 重伤罪:对于故意造成他人重伤的情况,刑法规定可以处以有期徒刑,而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重伤罪是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对其进行严厉的刑罚制裁,以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尊严。

3. 致死罪:对于故意致人死亡的情况,刑法规定可以处以无期徒刑,而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判处死刑。

因为故意致人死亡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行为,剥夺了被害人的生命权,所以必须给予严厉的刑罚,以保护社会的安宁和公共秩序。

总之,根据刑法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和刑罚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这类严重犯罪行为持有零容忍和严厉打击的态度。

这种刑法规定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公正、保护人身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于法律法规的认知度,以减少故意伤害罪的发生,构建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故意伤害立案标准

故意伤害立案标准

故意伤害立案标准故意伤害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但仍然故意实施的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是非常明确的。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首先,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

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是有意识地、故意地实施了伤害行为,而非出于无心或者疏忽造成的伤害。

只有行为人具有了明显的主观故意,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的犯罪行为。

二、造成他人身体损害。

其次,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还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对他人身体造成了损害。

这种身体损害可以是轻伤、重伤甚至是致命的伤害,只要是对他人身体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就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的犯罪行为。

三、社会危害性。

除此之外,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还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也就是说,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的犯罪行为。

四、证据确凿。

最后,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还要求案件的证据必须是确凿的。

只有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了明显的主观故意,对他人造成了身体损害,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的犯罪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是非常严格的。

只有当案件符合了以上所有的标准,才能够立案并且进行相应的法律追究。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忌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他人,更不要以身试法,触犯法律红线。

总之,故意伤害的立案标准是非常严格的,要求行为人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对他人造成了身体损害,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同时案件的证据必须是确凿的。

只有当案件符合了以上所有的标准,才能够构成故意伤害的犯罪行为,才能够立案并且进行相应的法律追究。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法律红线,遵纪守法,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

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

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故意伤害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常见犯罪行为,其立案标准是指在何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可以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要求有明确的主观故意。

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必须是出于故意的目的,采取了明显的行为,导致了他人身体的损害。

这一点是故意伤害罪成立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主观故意,即使造成了他人身体损害,也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其次,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要求有明确的客观行为。

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必须是以实际行动对他人进行了攻击或施加了暴力,导致了他人身体的损害。

这一点是故意伤害罪成立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客观行为,即使有主观故意,也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再次,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要求有一定的损害后果。

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必须是导致了他人身体的损害,这种损害可以是轻伤、重伤甚至是致死。

这一点是故意伤害罪成立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损害后果,即使有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也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最后,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要求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秩序和他人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这一点是故意伤害罪成立的综合条件,如果犯罪行为只是轻微的纠纷或者是个人恩怨,而没有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也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综上所述,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是一个相对严格的标准,要求在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损害后果和社会危害性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条件。

只有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才能依法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罪定罪标准

故意伤害罪定罪标准

故意伤害罪定罪标准
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故意实施暴力行为,导致他人身体受伤或
死亡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那么,究竟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要构成故意伤害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是故
意的。

也就是说,其行为是有意识地实施的,目的是要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死亡。

这一点在定罪标准中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无法证明行为是故意的,就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其次,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还需要考虑行为的结果。

也就是说,犯罪嫌
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必须导致他人身体受伤或死亡,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伤害的程度和后果的认定往往是一个争议焦点,但总的来说,只要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导致了他人身体的损害,就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

此外,还需要考虑的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主观恶意。

也就是说,其行为必
须是出于恶意,而不是出于无心或者过失。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需要通过证据来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主观恶意,这也是定罪标准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主要包括行为的故意性、行为导致的结果以
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主观恶意。

只有当这些条件都得到充分证明时,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定罪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需要依据具体案件的情况,充分考虑上述因素,来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故意伤害罪的认定
作者:王慧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5期
【摘要】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被定为是故意伤害罪。

这种犯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故意伤害罪的行为具体体现在伤害某人的人身健康。

一般体现在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这些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如果是因正当防卫等合法行为而伤害他人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关键词】伤害;非法;故意
一、本罪与非罪的区别
(一)故意伤害和一般殴打行为
故意伤害和一般殴打行为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和非罪的划分,重要是区别故意伤害罪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

故意伤害体现在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通常表现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另外一种是损害人体器官的机能。

然而通常情况下的殴打行为只是造成人体暂时的伤痛或者是神经受到轻微的损伤,并不伤害人体的生命健康。

显然,殴打行为伤害人体的健康也是具有可能性的。

比如,用拳头打了人的脸,有可能造成脸部红肿:用手拍一下,也可能造成表皮损伤。

但是这样的行为并不能被认定为犯罪,不能按照故意伤害罪来判定,只是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行政处罚。

需要特别指出,有的时候殴打行为和伤害行为在表面形式或者是后果方面基本上没有区别。

(二)轻微伤害和轻伤害的区别
区别故意伤害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还应注意轻微伤害和轻伤害的不同。

故意伤害罪的表现,除了未遂之外,一切都体现为造成被害人受到伤害的前提。

本条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只有在第2款中明确规定了“重伤”的一种行为,然而第1款实际上表现为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行为,有些人以为,损伤程度没有到达本法第95条的规定的重伤的标准,就以为是轻伤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有伤害没有造成重伤的,就是造成轻伤的故意伤害罪,这种思想完全是错误的想法。

因为造成人体损伤除了常见的重伤害以外,还包含轻微伤害和轻伤两种情况。

故意伤害罪当中的伤害,并没有包含轻微伤害在内,通常情况之下,受害者被认为是轻伤还是轻微伤,决定当事人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是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所以,区别轻伤害和轻微伤害的范围是十分重要的。

区别轻伤害和轻微伤害应该根据下面的原则进行判断:一切表现为损伤或者是轻度器官功能障碍,受伤的时候或者是治疗当中对生命没有造成危险,或者是治疗以后只是劳动能力稍微有所下降,都被认定为轻伤;所有损伤只是表现在机体暂时和轻微的反应,基本上是不影响器官的功能,一般都能自行修复的伤害属于轻微伤害,轻微伤害和轻伤害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看身体机能是否能够自行修复。

一般情况下,轻微伤害通常情况下是不用进行专
门的手术治疗,人身体本身通过代偿功能就可以进行自动的恢复,或者仅仅依靠一些相对简单的治疗手段和护理就可以达到完全的康复。

但是如果是轻伤害就必须进行专门的治疗,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护理。

否则伤势就有可能严重、感染或者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或者是更为严重的后遗症。

二、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一般较易区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

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区别就比较困难:一是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既遂。

二者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且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二是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未遂。

二者在主观上也同属故意犯罪,但客观上都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看主观目的。

如果实施伤害行为的主观目的是杀死对方,剥夺对方的生命,就是故意杀人;如果实施伤害行为的主观目的仅仅是伤害对方,没有剥夺对方生命的意图,就是故意伤害。

其次犯罪工具或者打击部位上来分析。

有些学者认为,区别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应该根据案情的客观事实为基础,犯罪人否认杀人目的的时候,司法机关就不能够为之定罪,所以只有客观存在的案情事实才能够让犯罪人无法抵赖而承认事实。

比如用一些可以致人死亡的工具,打击人身体的致命部位,就能够认定为故意杀人。

该标准有悖犯罪构成原理,实践中可以致命的工具的范围很难绝对确定,例如刀、斧等可以说是致命工具,但也可以作为伤害的工具;“打击致命部位”如何认定缺乏标准。

目的说。

区分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在于犯罪目的的不同,所以必须根据犯罪人的犯罪目的来进行判定、认定有关案情的性质。

这种观点虽然舍弃了单纯的根据客观事实为基础而不问行为人主观特征的观点之错误,但是根据犯罪目的为基础不是非常准确的,故意杀人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没有杀人目的,只有杀人目的来区分,无法涵盖间接故意杀人的情形。

故意说。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故意内容的不同,只有根据犯罪故意的实际内容才能准确区分两罪。

三、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罪的界限
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均出于过失,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

过失致死时,犯罪行为人并没有主观上的意愿,同时也没有伤害的意向。

故意伤害致死已经具备了伤害的故意前提。

由于过失造成的死亡后果,被认定为更为严重的情节。

殴打并不等同与伤害,一般生活上的“故意”不等于刑法上的故意,倘若犯罪行为人只是进行一般性的殴打,因为某种原因造成了死亡的后果,这样就不能单纯的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具有过失,就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所以,要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就必须弄清“伤害”与“故意”在刑法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曾月英.故意伤害罪的犯罪类型初探[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8,(04).
[2]肖中华.伤害犯罪定罪量刑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82).
[3]张明凯主编.刑法学(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4]游伟主编.刑法改革与刑事司法新课题[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5]肖中华主编.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6][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1993:8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