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长孙无忌是怎样辅佐唐高宗的 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大唐第一权臣长孙无忌的下场
大唐第一权臣长孙无忌的下场唐朝是我国非常鼎盛的一个王朝,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国力到达到了鼎盛,能有这么高的成就不可能是李世民自己的功劳,在李世民的身边有许多的能人异士,长孙无忌就是这样一位功臣,李世民可以有这么高的成就少不了长孙无忌的帮助,长孙无忌不仅仅是唐朝的功臣,又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所以李世民在位的时候长孙无忌权势滔天,为何最后长孙无忌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呢?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
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
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
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去世前,唯恐体弱的李治难保大唐盛世江山,特留下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三位辅政大臣。
这其中,尤以太尉长孙无忌为首。
长孙无忌除却是开国元勋、一朝首席宰相外,还是当朝皇帝高宗的亲舅舅。
在诸多光环的加持下,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治做皇帝后,想废了王皇后,王皇后是太原王氏出身,背后势力太大了,但李治担心废了王皇后,大臣们不同意,就想先让百官之长长孙无忌同意。
于是带着武则天去长孙无忌府上贿赂他,嗯,真的是贿赂他,送他十车财宝,并提拔他的三个庶出的儿子做五品朝散大夫,聊着聊着,看时机成熟了,就对长孙无忌说想废了王皇后,但长孙无忌就是不接话,李治于是带着武则天悻悻而归。
长孙无忌不仅不支持武则天,还处处与之为敌,引得武则天大为不满。
武则天是何许人也?那是李治最爱的女人,长孙无忌胆敢阻碍武则天,就等同于跟李治为敌。
一直以来,武则天对长孙无忌都非常仇恨,终于,在经过一系列较量之后,许敬宗给长孙无忌扣上了"谋反"的罪名。
历史趣谈长孙无忌的妻子和儿子是谁?长孙无忌的下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长孙无忌的妻子和儿子是谁?长孙无忌的下场
导语:长孙无忌资料简介:中文名:长孙无忌别名:长孙辅机朝代: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日期:597年逝世日期:659年职业:顾
长孙无忌资料简介:
中文名:长孙无忌
别名:长孙辅机
朝代: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597年
逝世日期:659年
职业:顾命大臣、太尉、扬州都督
主要成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代表作品:《贞观律》《律疏(唐律疏议)》
永徽六年冬十月,皇上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
并立武昭仪为皇后。
自此,高宗与长孙无忌的舅甥之情全然消解,一丝全无,而且心中十分怨恨这位老舅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
武皇后对长孙无忌更是恨之入骨,只是刚刚当上皇后,摸不准长孙家族的势力和底细,暂时也没有动他。
长孙无忌从此在朝中也处于半退隐状态,重大朝议再也插不上手。
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一直对长孙无忌怀恨在心的许敬宗借一起朋党案件,把长孙无忌牵扯进去,诬称他构陷忠臣,伺机谋反。
高宗起初闻言还真吃了一惊,说:“果真如此吗!朕舅为小人挑拨,不至于谋反吧?”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宰相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宰相长孙无忌生平简介导语: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谋臣,还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后因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害死。
本文为大家揭秘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谋臣,还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后因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害死。
本文为大家揭秘长孙无忌简介。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长孙无忌祖父长孙兕,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县侯。
父长孙晟,隋右骁卫将军。
长孙氏先世是鲜卑拔拔氏,北魏帝室十姓之一,孝文帝汉化时改为长孙氏,世为魏室重臣。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长孙氏是是李渊家族夺取天下的重要支持者。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太宗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太宗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的亲舅。
长孙无忌博学多才,又有谋略,少年时即与李世民交好。
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在长春宫进见,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征讨。
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贞观元年,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历任太子左庶子、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仆射、司空,功勋卓著,又是外戚,是太宗最信赖倚重的大臣。
生活常识分享。
长孙无忌作文
长孙无忌作文长孙无忌:一位智慧尊贤的人(一)源自一个伟大的家族出身长孙无忌,全名长孙无忌君,是一位杰出的魏国大将军,改隆中兴酉,字子丰,出生于隋朝天和四年(公元585年),为南朝长沙大夫长孙连云之子。
家族源远流长,祖辈便是秦朝时著名的谏议大夫长孙谞。
长孙无忌的出身优越,自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众多同时代的人中,他也受到许多敬重和崇尚。
(二)智慧兼具谋略以及将领之术长孙无忌一生行事胸怀大志,不惜投身变幻多端的军事斗争中,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江,都表现出勇猛、奋勇抗敌的进取精神。
他深得诸葛亮、司马懿等大谋略家的信赖,智慧兼具,娴熟将领之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极受部下爱戴,神速又能果断,被人称为“飞将军”。
(三)追随故主忠心不二时为宋朝,魏国狼子野心,祸及吴汉,司马懿的再临大兴正示警诸侯。
令长孙无忌一生难忘的历史时刻,就是他在赤壁大捷,于桂陵山下铸就新传奇,无可置疑是他诚心效忠于故主,在炎黄子孙中彰显出其忠贞派的历史高度。
(四)智勇双全,尊贤礼士人们常说“智勇双全,尊贤礼士”,而其中“尊贤”的体现,一直是长孙无忌令人敬仰的地方。
他尊重勤劳苦干的老百姓,慈祥而韬略,有诛贼之勇,护民之义。
不足之处,也仅仅局限于故意作威作福、贿赂密友,若能稍加改进,他必继续向上,力抗大乱之势,罔无芥蒂,定久垂拱乎千秋。
(五)经典著作与一生心得长孙无忌一生虽然大多投身战场,但他却有很多著作,最著名的是《易林》、《世表》以及《昭武令》,他的一生心得更值得我们学习:要把实际的行动结合理性,追寻伟大的多元文明,宽宏大量,行善以平息百姓心头之恨,可以把一切困难简单化,真正做到“王要有臣起,臣要有君威”。
(六)功成名就,令史书上千古流传长孙无忌一生洒落众多英侠,令书中爱恨情仇都变成了经久不衰的传说。
他坚守自己的道义,奋勇建功立业,令史书上千古流传。
他一去不复返,不过,他把他一切所获藏在心中,在他走过的每一段路上,都留下了智慧与勇敢,永久流传。
唐初功臣长孙无忌传
唐初功臣长孙无忌传戚里右族,秦王腹心长孙无忌(?—659),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先世出自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
祖父长孙兕仕北周,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平原公。
父长孙晟,为隋朝右骁卫将军。
长孙无忌从小爱好读书,因而“该博文史”①,通达颖悟,富有谋略。
其妹十三岁“嫔于太宗”,即唐太宗文德皇后。
隋义宁元年(617)七月,李渊起兵太原,向长安进发。
九月,渡过黄河,进入朝邑(今陕西大荔东)长春宫,长孙无忌即前来进见。
李渊见他有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
从此,长孙无忌常随从李世民征战,成为他的心腹人物。
后因功擢任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
秦王李世民在平定天下时屡建大功,位望隆重,从而威胁着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于是他们兄弟之间围绕着储位暗中角逐,并逐渐表面化了。
武德九年(626),太子建成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欲乘机调出秦王府精兵猛将,并与齐王元吉谋杀秦王。
长孙无忌见形势十分危急,极力劝说秦王先下手为强,杀掉太子。
他说:“今大王临机不断,坐受屠戮,于义何哉?若不见听,无忌等将窜身于草泽,不得居王左右。
”①六月三日,秦王命长孙无忌等将房玄龄、杜如晦召入王府,共商对策。
经过筹划后,决定先发制人。
六月四日凌晨,长孙无忌等随秦王伏兵于玄武门。
当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早朝路经此门时,发动了突然袭击,成功地杀死了太子与齐王。
事变后,秦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无忌任太子左庶子。
贞观佐命元勋唐太宗即位后,无忌迁升左武侯大将军。
贞观元年(627),再迁任吏部尚书。
唐太宗论定佐命功臣,以无忌为第一等大功,又进封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
无忌身为佐命元勋,又为皇后兄长,受到唐太宗的特殊礼遇,并得以经常出入太宗卧室。
很快又升为尚书左仆射,开始执掌朝政。
这一年,东突厥内乱,不少大臣上言欲乘机攻灭突厥。
唐太宗感到:突厥君臣昏乱,不出兵则坐失了良机;出兵又违背了同盟之义。
他犹豫不定,一时难以决断,便召问宰相。
萧瑀以为“兼弱攻昧,击之为善”。
历史趣谈唐朝第一政治大案 长孙无忌除掉了多少皇亲国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第一政治大案长孙无忌除掉了多少皇亲国戚导语:长孙无忌所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进一步剪除魏王李泰的党羽。
岑文本、刘洎、马周虽然已经去世,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绍的儿子柴令武等李泰长孙无忌所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进一步剪除魏王李泰的党羽。
岑文本、刘洎、马周虽然已经去世,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绍的儿子柴令武等李泰的支持者还在。
长孙无忌最想害死的是李泰(此时李承乾已死)。
但高宗素来友爱,不仅死活不肯答应,反而对这个落魄的哥哥极为照应。
贞观二十三年(649)十二月,他下诏为濮王李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珍膳,特加优异”。
但李泰心情抑郁,于永徽三年(652)十一月病死了。
李泰一死,迫不及待的长孙无忌立即就对房遗爱等人下手了。
房遗爱等人虽是李泰的支持者,但是高宗即位后,他们并无不轨的意图。
因此,长孙无忌很久都没有抓到把柄。
但就在李泰去世的当月,一件突发的小事引起了长孙无忌的注意。
房遗爱的官职是散骑常侍,此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太宗的十七驸马。
房玄龄是重臣,因此太宗将自己的十七女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为妻。
这位高阳公主是李唐宗室女眷中出了名的泼辣放荡货。
她是公主,懦弱的房遗爱对她只能是惟命是从。
房玄龄去世后,高阳公主挑唆丈夫与其兄房遗直分家。
因为对分家(分财)结果不满,不久后她又向太宗诬告房遗直。
房遗直如实向太宗禀明。
太宗听了非常生气,严厉地斥责了高阳公主,从此对她不再宠爱。
高阳由此“怏怏不悦”不久后,唐宫内的一件宝贝——金宝神枕被盗。
御史经过调查,发现此事与唐玄奘的高徒辩机有关,并在辩机的住所找到了金宝神枕。
这位辩机不仅才华超众,而且容貌俊秀英飒,气宇不凡。
高阳公主初见他便淫心荡漾,不久便与辩机私通。
她送给辩机的钱财数以亿计,生活常识分享。
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
长孙无忌,法学家走不出历史怪圈冤案主角: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他辅佐李世民创建唐朝,制定唐律,对唐朝的繁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唐太宗死后,长孙无忌继续辅佐唐高宗李治。
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他被诬陷谋反、免除官爵而流放黔州,最终被逼迫自缢。
冤案特点:长孙无忌为唐朝的繁荣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但是,他为了争夺权力,弃自己倡议的法律思想于不顾,网络罪状陷害了很多不同派系的大臣。
最终,因得罪武则天,他反噬苦果,被人陷害而死。
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的父亲去世较早,他与妹妹一同在舅父高士廉处长大,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高士廉很有慧眼,早在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之前,他就发现李世民是个非常之人,并把长孙无忌的妹妹嫁与李世民。
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册封长孙氏为皇后。
长孙无忌的年龄与李世民相仿,二人从小相识,结了姻亲后二人关系更加亲密。
从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反隋到建立唐朝,长孙无忌一直追随李世民。
唐朝建立后,李渊集团发生分裂,最突出的矛盾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皇位继承权争夺。
李世民的才能、威望和军功引起太子李建成的忌妒和不安,他与齐王李元吉采取各种手段迫害李世民,包括重金收买或铲除李世民的部将。
在此期间,长孙无忌始终跟随在李世民身边,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日夜规劝李世民诛杀太子与齐王,最终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共同帮助李世民谋划玄武门兵变,成功伏杀了李建成、李元吉。
公元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庙号太宗。
唐太宗即位后,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
但长孙皇后一再劝阻他吸取汉朝吕氏、窦氏等外戚专权的教训,长孙无忌自己也一再请辞。
太宗不听,执意拜长孙无忌为宰相,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
长孙无忌为人谨慎小心,不像历史上许多外戚依恃女儿或姐妹“椒房之宠”,肆无忌惮地攫取权力。
他以盈满为戒,反复恳请太宗批准他辞去宰相要职。
太宗不得已,让他辞去了尚书右仆射,而拜开府仪同三司。
联盟贞观后期,唐太宗心骄志满,魏征多次提出批评劝告,唐太宗口头接受,行动难改。
历史趣谈:宰相长孙无忌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长孙无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宰相长孙无忌是怎么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长孙无忌
导语: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
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
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
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上元年间平反。
历史如何评价长孙无忌
总评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
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
历代评价
李世民:①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
②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
朕自居藩邸,公为腹心,遂得廓清宇内,君临天下。
③司空、齐国公无忌等,并策
生活常识分享。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历史人物长孙无忌
[键入文字]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历史人物长孙无忌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历史人物长孙无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历史人物长孙无忌长孙无忌(594 年-659 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
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
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
显庆四年(659 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上元年间平反。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历史人物长孙无忌参与兵变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
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
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
”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
”于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1。
历史趣谈:长孙无忌如何坐上凌烟阁功臣第一位的位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长孙无忌如何坐上凌烟阁功臣第一位的位置
导语: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
长孙无忌的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长孙氏。
长孙氏是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
长孙无忌的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长孙氏。
长孙氏是北魏以来的士族高门,属于军事贵族,但长孙无忌本人,在军事方面虽有一定谋略,但并不善于统兵打仗,这种情况与他早年经历有关。
长孙无忌的父亲去世较早,他与妹妹一同在舅父高士廉家中长大,高士廉本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很有才华和名望,在这样一个文化素养高的家庭中,长孙氏兄妹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
长孙无忌“好学,该博文史”,妹妹也是“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
高士廉识人很有慧眼,早在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之前,就发现李世民是个非常之人,把长孙无忌的妹妹聘与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做皇帝,册封长孙氏为皇后。
长孙无忌的年龄与李世民相仿,二人从小交往友善,妹妹嫁给李世民后,两人关系更加亲密。
从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叛隋,到建立唐朝,再到统一天下,长孙无忌一直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但却没有什么显赫之功。
他在政治舞台上显露头角,是在玄武门事变中。
唐朝建立后,李渊集团发生分裂,最突出的矛盾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争夺皇位继承权。
李世民的才能、威望和接踵而至的显赫军功,不仅使其本人产生了觊觎皇位的野心,也引起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忌妒和不安。
于是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用重金收买李世民部将尉迟敬德,遭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长孙无忌的下场 长孙无忌是受谁逼迫自缢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长孙无忌的下场长孙无忌是受谁逼迫自缢的
导语: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
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
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
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
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
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
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旦祸患爆发,不仅亲王府成为牺牲品,连国家存亡都会成为问题。
倒不如进劝秦王行周公之举,顺应民心,安定邦国。
”长孙无忌深思道:“所言与在下不谋而合。
”于是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推波助澜下,震惊历史的玄武门之变顺势待发。
长孙无忌的封号
长孙无忌名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自李渊开国起,历仕三朝生活常识分享。
权力的逻辑:揭开武则天击败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之谜
权力的逻辑:揭开武则天击败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之谜长孙无忌之死带来的疑团公元659年4月,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太尉长孙无忌,突然因卷入一桩“谋反案”而被削去官职,发配到黔州(今重庆市黔江一带)。
数月后,在专案组官员亲赴黔州,进一步审理案件时,作为天下最重量级大臣的长孙无忌竟然选择了自缢而亡,从而悲剧性的结束了其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不少人倾向于把这一幕视为历史上的“拐点级事件”:它不仅意味着长孙无忌超强影响力的终结,也昭示着曾叱咤风云百余年的关陇贵族集团就此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长孙无忌之死也为世人留下诸多疑团:•曾大力扶持唐高宗李治上位的长孙无忌,是否真的参与了旨在推翻李治的“谋反案”?•当大臣密报“谋反案”内幕时,为何李治一方面痛哭流涕说不忍心杀死舅舅;另一方面却又不做任何当面对质,便匆忙做出了处罚决定?其中究竟有何隐情?•号称“天下第一大权臣”,曾为李治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策划过玄武门政变的长孙无忌,在面对专案组质询时,为何没能策划一起拯救自己的政变?其自缢选择是出于“愚忠”,还是别有玄机?要澄清笼罩在历史上的层层迷雾,我们需要将时光倒退十余年,从一位宰相的被杀开始说起。
李世民处死大唐宰相的“神逻辑”公元645年2月,已进入政治生涯末期的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
当大军行至河北定州时,他委派宰相刘洎辅佐皇太子李治留守于此,并嘱咐刘洎,我在辽东期间,定州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刘洎慨然答道,皇上无需担心,如有大臣敢乱来,我就先杀了再说。
《新唐书刘洎传》洎曰:“愿无忧!即大臣有罪,臣谨按法诛之。
”此言让李世民大为诧异。
贞观时期,朝廷对死刑的判定有一套严密程序。
在行刑当日,官员还要三次向皇帝请示。
李世民当天也不进酒肉,只吃素食,以体现对生命的敬畏。
而刘洎张口便彪悍地说出“谁乱来就杀谁”,俨然以“手持尚方宝剑,拥有生杀大权”的顾命大臣自居。
面对手下“明显超出授权范围”的“拍胸脯”,哭笑不得的李世民警告道,你这人性格粗疏,反应还贼快,如再不小心谨慎,恐怕会招致大祸。
历史趣谈:长孙无忌简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长孙无忌简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生平导语: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省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省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
从小“该博文史”。
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李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
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历任尚书仆射、司空。
为人谨慎,改任司徒。
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
643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
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
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自缢而死。
有诗三首。
长孙无忌奉唐太宗李世民诏,与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等十九人,先后两次重修《唐律》,以省烦去蠢,变重为轻的原则进行修订,《唐律》由于贯彻“先存百性”的指导思想及‘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立法宽平,顺乎历史潮流,因而促进了唐初封建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安定繁荣的新局面。
长孙无忌由于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限制,不可能认识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本质。
他在《律疏义序》一文中写道:“夫三才肇位。
万象斯分。
禀气含灵、人为称首,莫不凭黎元而树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其有情恣庸愚.识沈愆戾,大则乱其区宇,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长孙无忌 为何享誉大唐开国第一功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长孙无忌为何享誉大唐开国第一功臣
导语:唐朝名臣济济,仅唐太宗在凌烟阁挂像旌表的功勋卓著者就有24位,而长孙无忌被列在首位。
就才能而论,他在谋臣猛将、良宰贤相中可能算不上最
唐朝名臣济济,仅唐太宗在凌烟阁挂像旌表的功勋卓著者就有24位,而长孙无忌被列在首位。
就才能而论,他在谋臣猛将、良宰贤相中可能算不上最突出,但却是太宗的
心腹。
由于受到唐太宗特殊信赖,长孙无忌不但在贞观朝发挥了特殊作用,且受托辅佐高宗,成为唐初政治史上的特殊人物。
与其他功臣相比,长孙无忌既是一个忠心谋国者,也是一个潜心谋身者,唐太宗曾评价他“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
但恰恰是这样一个以韬晦见长的人,既尽忠于君又有功于国,且深明全身之道,最后竟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而被流放和赐死,不能不令人深长思之。
善谋全局肯背黑锅
长孙无忌的年龄与李世民相仿,二人从小交往友善,妹妹嫁给李世民后,两人关系更加亲密。
李世民青年时南征北战,屡次陷于危难也是长孙无忌所救。
而且,太宗终其一生,对长孙皇后都怀有十分感激的心情。
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兄妹感情又很深厚,太宗爱屋及乌,当然也就格外信任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充分发挥了太宗对他的信任和作为内戚的身份之便,对太宗提了一些别人所不能提的建议。
加上他本身的聪明才智,这些建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他成为贞观朝的第一功臣。
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由于谋反被诛杀。
太宗为此痛苦不堪,甚至几度“自投于床”、“又抽佩刀欲自刺”。
在另定太子的“家事”中,作为亲
生活常识分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生平简介长孙无忌,字辅机,唐初的宰相与外戚。
李渊起兵后,长孙无忌便去投奔,跟随李世民征战,是李世民的心腹谋臣,亦参与了玄武门事变,对李世民登基有着非常贡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
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
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
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
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
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旦祸患爆发,不仅亲王府成为牺牲品,连国家存亡都会成为问题。
倒不如进劝秦王行周公之举,顺应民心,安定邦国。
”长孙无忌深思道:“所言与在下不谋而合。
”于是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推波助澜下,震惊历史的玄武门之变顺势待发。
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长孙无忌一生对待朝廷忠恳,但是他最后是自杀而死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655年的时候唐高宗不顾大臣的进谏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了,而立武则天为皇后,因为反对这件事很多人都被贬,褚遂良就被贬到了蛮荒,当时武则天最恨的人就是长孙无忌,但是比起褚遂良,长孙无忌要难对付的多,因为他不但是一个佐命元勋,还是李世民的郎舅,所以想把他搞垮需要时机。
在武则天的授意下长孙无忌被编进了朋党案里,被人恶毒地陷害了,当唐高宗得知长孙无忌要伺机谋反很惊讶,并且不相信,但是后来他收到了长孙无忌谋反的供词,十分很伤心。
武则天如何扳倒权臣长孙无忌
武则天如何扳倒权臣长孙无忌武则天如何扳倒权臣长孙无忌原文地址:武则天如何扳倒权臣长孙无忌作者:杜文子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长孙皇后的哥哥。
贞观一朝,功臣济济,仅仅唐太宗所建凌烟阁里上榜的有特殊贡献的功臣,就有24位之多,长孙无忌更是被列为首功。
在李世民酝酿夺取皇位继承权的玄武门兵变时,长孙无忌态度坚决,竭诚辅助;准备政变时,他日夜奔波,内外联络;政变之时,他不惧危难,亲自到玄武门内。
所以唐太宗至死都不忘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临死前仍对大臣说:“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功。
”唐太宗晚年,最烦心的是太子问题。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被废。
之后,最有资格被立为太子的,是长孙皇后的另外两个儿子: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
两人相比,李泰的条件更为优越,首先他是长孙皇后的次子,比李治年长九岁,唐太宗对他恩宠有加,令其在王府中置办文学馆,听任其招揽贤人学士,赏赐甚至超过太子,还不时在言谈中暗示要立李泰为太子,待李承乾被废之后,又“阴许李泰”。
李治是长孙皇后的三子,唐太宗的九子,不论从年龄还是父子感情看,均处于劣势,但得到舅父长孙无忌的大力支持。
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唐太宗最后改变了主意——立李治为太子,临终前还将辅佐李治的重任托付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长孙无忌以回天之力促成李治继立,是为唐高宗。
高总即位后,立即拜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
长孙无忌辞去了知尚书省事,仍任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高宗即位初年,实际执政的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忠实执行唐太宗的遗训,继续推行贞观政治:贯彻均田令,社会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贯彻以诗赋取士,增加进士科人选,扩大统治基础;平定了西突厥的叛乱,有力维护王朝的统一……高宗统治初期,唐朝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比贞观时期有所发展,被称为“永徽之治”,常与“贞观之治”相提并论。
高宗朝最大的政治事件,当属废立皇后之争。
永徽元年,唐高宗立妃王氏为皇后,但王皇后因无子而不受宠,萧淑妃不但生有一子,而且天资聪慧,深得高宗喜欢。
大唐英杰谱:聪明鉴悟,凌烟阁首——赵国公长孙无忌
大唐英杰谱:聪明鉴悟,凌烟阁首——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
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
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唐高祖渡河时,长孙无忌便到长春宫谒见,拜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
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
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
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
”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
”于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向李渊进谗,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与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让他诛杀太子与齐王。
李世民仍犹豫不决。
这时,李建成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推荐李元吉督军北征,又抽调秦王府精兵猛将,并计划在饯行时伏杀李世民。
李世民得知,遂决定发动兵变,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同年六月,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
不久,唐高祖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
长孙无忌的功过
长孙无忌的功过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出生年份不详,卒于公元659年。
长孙无忌出身名门世家,父亲长孙晟为隋朝武臣,历任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
可怜的长孙无忌与母亲、妹妹一起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好在舅舅高士廉(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收留了他们,并厚待长孙无忌兄妹,因此兄妹俩仍然获得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虽然经历了人生三大悲之一,但长孙兄妹都生性聪慧,勤奋好学,非常的争气。
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随后攻入关中,并建立唐朝。
长孙无忌没有任何犹豫,即刻投奔唐军,加入秦王李世民麾下。
此后,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他和房玄龄、杜如晦长等人策划了一套详尽周密的兵变计划。
使玄武门兵变成功,李世民掌握了政权。
626年8月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即位,史称唐太宗,册封长孙氏为皇后(即历史上有名的贤皇后——文德皇后),以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武官正三品)。
公元627年,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封食邑一千三百户。
由于勋臣和大舅子的双重身份,深受唐太宗的礼遇,甚至能够出入唐太宗的卧室。
同年七月,唐太宗又拜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正式成为了宰相。
当时,有人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向唐太宗进密表劝谏。
唐太宗直接将密表出示给长孙无忌,以表明君臣无猜,又召集群臣,向群臣表明对无忌的信任。
此时的长孙无忌尚能有效克制权力之欲,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恳请辞去相位,长孙皇后也为之极力劝说。
毕竟,长孙家族势力已经非常庞大了,当时有皇后、宰相长孙无忌、高士廉(长孙兄妹的舅舅)、大将长孙顺德(长孙兄妹的族叔)、太子李承乾。
唐太宗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这是一个从一品的文官荣誉官职,通俗点讲就是不管事的清闲宰相。
必须承认,长孙无忌确实是个既有才华又有能力的绝代高人。
四年时间里,他先后主持修编了武德和贞观两朝国史共八十卷,梁、陈、北周、北齐、隋五代的志共三十卷以及《显庆新礼》一百三十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长孙无忌是怎样辅佐唐高宗的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导语: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无忌道:“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速赶回长安。
六月,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当时,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唐高宗都优先采纳,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永徽四年(653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吴王李恪名望素高,且与长孙无忌有旧怨,长孙无忌欲借机诛杀李恪,以绝众望,便诬称李恪也参与谋反,二月,房遗爱等人被处斩,李恪也被赐死,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
”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因与长孙无忌不和,也被流放岭南。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他担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无忌。
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无忌正色拒绝。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