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渔《风筝误》的喜剧性
《风筝误》鉴赏
《风筝误》鉴赏《风筝误》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
也是中国古代经典喜剧漫画本。
戏剧主要讲述书生韩世勋题诗风筝上,纨绔子弟戚施放风筝,风筝线断,飘落他处,被詹府才貌双全的二小姐淑娟拾到,重新题诗后再放,由此引出一连串误会与巧合,生出了韩世勋、戚施与詹府两位小姐两桩相互对比而又相互纠葛的婚事。
该剧脉络贯通,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风筝误》,传奇剧本,共三十出,宾白是我国古典戏曲的构成要素之一。
中国戏曲理论从来重曲轻白,这是和中国戏曲以唱为主的传统相一致的。
集戏曲创作、演出和研究于一身的清代文人——李渔却提出了宾白并重的崭新理论,把宾白的地位大大提高,并用自己的实际创作来实践之一理论。
《风筝误》就是其代表之一。
宾白,指的是通常戏曲所说的“唱念做打”的“念”,就是与曲文相对的说话的那部分。
关于“说”何以称“宾白”,历来都有不同的说法。
根据曹础基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观点,宾白指剧中人物的说白,由于以唱为主,以白为宾,故称宾白。
这种观点也出现于明代作家徐渭的《南词叙录》中,书中说:“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
”但差不多同时代的李翊却有不同的观点,他在《戒斋老人漫谈》里说道:“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且不论关于宾白一词的来历哪种看法是正确的,这种将唱白分主次的观点在李渔那里可能要受批判了,因为在他看来,“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于传注;就物理论之,则如栋梁之于榱桷;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非但不可相无,且觉稍有不称,即因此贱彼,竟作无用观者。
故知宾白一道,当与曲文等视”。
他不厌其烦地用好几个类比来说明曲和白的关系,可见李渔对宾白的重视。
这种重视,从他所创作的戏曲中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来。
与明代及明代以前的戏曲相比,李渔的戏曲的一大特点是宾白的大量运用,而由他改编的《琵琶记·寻夫》和原本相比,多了近三倍的宾白。
对于这点,李渔是有清楚的认识的,“传奇中宾白之繁,实自予始”。
从《风筝误》看李渔的戏剧观
从《风筝误》看李渔的戏剧观李渔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戏剧家,被誉为“明代戏剧之宗”。
他的戏剧观点以其代表作《风筝误》为例,展现了他在戏剧创作中独特的见解和独到的才华。
《风筝误》是李渔创作的一台四十出的杂剧,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与责任的故事。
这部作品中,李渔运用了喜剧和悲剧的元素,以及丰富的角色设置和巧妙的情节安排,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李渔的戏剧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观察。
首先,李渔强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深刻描绘了角色之间的心理变化和相互作用,展示了人物的喜怒哀乐、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
在《风筝误》中,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角色塑造都非常复杂,表现出了人性的多面性。
其次,李渔注重剧情的发展和节奏的掌控。
他善于运用剧情的起承转合,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和情节的交错,增加了戏剧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剧中爱情与责任的冲突和矛盾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李渔通过角色之间的行动和对话,展示了剧情的高潮和低谷,使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
再次,李渔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言辞之间的微妙差别,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在《风筝误》中,李渔塑造了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如忠诚的仆人、贪婪的商人和无畏的英雄等等,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此外,李渔还注重戏剧的教育功能。
他通过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引导观众思考人生和人性的问题。
在《风筝误》中,李渔以爱情与责任的冲突为主题,探讨了人们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综上所述,《风筝误》充分展示了李渔的戏剧观。
通过描绘人性的复杂性、掌握剧情的发展和节奏、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以及注重戏剧的教育功能,李渔成功地创作了一部情节曲折、唯美动人的戏剧作品。
他的戏剧观对于今天的戏剧创作者和观众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浅谈李渔《风筝误》的喜剧性
浅谈李渔《风筝误》的喜剧性作者:王思锦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5期【摘要】李渔是我国戏曲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他的《笠翁十种曲》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风筝误》。
《风筝误》历来被视为喜剧中的经典,无论是戏剧结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的勾勒,还是语言技巧的使用,无不彰显喜剧特性。
李渔极具喜剧性的戏剧观,创作了无数享誉中外的佳作。
【关键词】李渔;《风筝误》;喜剧性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22-02作为明末清初富有盛名的戏曲家李渔,其创作的剧本有前后八种和内外八种之多,现留存并仍活跃于戏剧舞台上的作品多属喜剧。
李渔的喜剧作品属《风筝误》最脍炙人口,如今,该剧仍在昆曲、京剧等地方戏舞台上搬演。
对于《风筝误》的影响力,李渔在《答陈蕊仙》中提及:“此曲浪播人间几二十载,其刻本无地无知。
”①由此可见,当时该剧广受人们追捧,热度极高。
李渔的喜剧大都具有情节离奇、结构紧凑、排场热闹、曲文浅显易懂的特征,在其结构、情节、语言方面都尽显喜剧特色。
在《风筝误》的终场诗中,李渔这样写道:“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
”②观众的热爱和喜剧效果是作者的追求。
此剧也因此收录于《中国十大喜剧集》中。
一、缜密的结构是营造喜剧性之基《风筝误》以其关目设置新奇缜密著称,巧妙的结构编排中也充分体现了李渔《闲情偶寄》中“结构第一”的主张,针线细密而新奇巧妙。
全剧以风筝为线索,一个“误”字引出两条情节线,一条写由风筝引发的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另一条则写詹烈侯为国平乱、沙场点兵的场面。
两条线交替发展,一个个戏剧冲突将人物性格层层拨开,将情节不断推向高潮。
【颠末】用两曲交代了全剧内容,【贺岁】立马交代人物,明确戏剧主题。
他曾在《闲情偶寄》中指出,“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
”③全剧以韩琦仲贯穿始终。
【闺哄】和【郊践】皆是作者的刻意安排,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论李渔《风筝误》的戏曲艺术
古代文学论李渔《风筝误》的戏曲艺术傅佩佩渤海大学摘要: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剧作家以及戏曲理论家,《风筝误》是李渔所作《笠翁十种曲》中最脍炙人口的同时也是他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一部作品。
《风筝误》体现了李渔在他的戏曲理论专著《闲情寄偶》中所提出的“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等理论,《风筝误》中“风筝”独特的叙事功能、“科浑”艺术所营造出的喜剧效果以及“宾白”的大量运用把它推上了古代喜剧艺术的高峰。
关键词:《风筝误》;李渔;风筝的叙事功能;科诨艺术;宾白运用李渔(1611~1680),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和戏曲理论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更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生于江苏如皋,祖籍浙江兰溪。
他曾在明末参加乡试,不料名落孙山,明清易代,时局动荡,又因家道中落,便无意仕进。
他把自己一生都贡献给了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
他的戏曲小说因故事新颖,结构巧妙,且通俗易懂,一经刊行热销于市场,时常被抢购一空,以此受到了一些达官名仕的青睐、赞助。
李渔有才而自负,是个热爱生活同时懂得生活的人,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时代下,一方面受到晚明士人懂得自适遗风的影响,不避讳享乐和饮食男女;另一方面他又是极懂得察言观色的文人,在他的好友张缙彦因发思古之论遭小人诬陷被参劾后,他便有意有意避开与政治社会有关的深层问题。
他用自己满腹的才学和异于常人的人生体验创造出众多优秀的戏曲与小说,从而混迹于社会名流和达官贵人之间,赢得封建官僚们的施与而又保留了一部分的尊严,他所创作的戏曲小说不是要宣扬古圣贤之道而是作为娱乐之用,他曾说:“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
”[1](《风筝误》末出)他还表示说:“不肖砚田餬抠。
原非发愤著书;笔蕊生心,匪托微言以讽世。
”[2](《曲部誓词》)他所作的戏曲小说践行了自己的理论主张。
一、世俗化与娱乐性:李渔的戏曲创作特点李渔在科举失利后毅然放弃走科举荣身的道路,选择“笔耕为业,拟购佳砚代南亩”李渔于是把精力放在了戏曲创作上。
试论李渔戏曲_风筝误_中的科诨艺术
收稿日期:2002-09-29作者简介:王建科(1962-),男,陕西洋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2003年3月第25卷 第2期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 orges University (Humanities &S ocial Sciences )Mar.2003Vol 125 No.2试论李渔戏曲《风筝误》中的科诨艺术王建科(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科诨是我国古典戏曲构建喜剧性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
李渔在戏曲中以令人发笑的科诨来构建他的戏曲中的喜剧性情境,形成李渔戏曲独特的喜剧性品味。
李渔戏曲《风筝误》中科诨的主要特点是:人物上场时自述式的滑稽语言和动作,属于与故事情节关系不大的科诨,往往采用外交流系统与观众直接对话;每出之中的人物之间的科诨,大多与故事情节结合紧密,构成喜剧性情境,属于内交流系统;李渔以谐音、谚语、熟语等方式构成科诨之“诨”。
关键词:李渔; 科诨; 《笠翁十种曲》; 《风筝误》中图分类号:I 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69(2003)02-0064-04 科诨,即插科打诨的略称,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喜剧手法。
科多指动作,诨多指语言,是戏曲中各种使观众发笑的穿插。
齐森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曲学大辞典》“科诨”条曰:“诨指滑稽性的语言。
科与诨连用,。
”[1](P820)上海艺术研究所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科诨”条曰:“插科打诨的略称。
戏曲里各种使观众发笑的穿插。
科多指动作,诨多指语言。
”[2](P33)笔者认为,科诨是滑稽性的动作和语言的合称。
它是戏曲创作、演出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诨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诙谐、滑稽的风格基调。
在轻巧、幽默中透出一种洒脱,一种超然,呈出一种对世事人情的洞达,成为我国古典戏曲构建喜剧性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
李渔一生创作的《十种曲》可以说都是喜剧性的。
浅析李渔《风筝误》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浅析李渔《风筝误》王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李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喜剧理论家,但对于他所创作的作品价值却褒贬不一。
《风筝误》是李渔所创作的作品中流传广泛的一部喜剧戏曲,塑造了生动形象的喜剧人物,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在喜剧的外表下也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在作品中也便鞭挞了剥削阶级派生的道德状况。
关键词:帮闲文人;《风筝误》;冒牌货作者简介:王妍(1995.9-),汉,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169-01一黄天骥先生曾借用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李渔:“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惟一 的环境里。
”李渔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
他生在浙江兰溪,明末时期,江浙一带商业繁荣,兰溪也有许多人经商。
他从小就接受了市民思想的熏陶。
在早年,他的生活是优越的,但后来家道中落,又屡试不第,经济颇感拮据。
迫于生计,使他开始走上了帮闲的生涯。
“帮闲文人”,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财富的集中,使得地主阶级有可能会豢养一些人消闲解闷。
李渔作官僚豪绅的帮闲,替富人们设计及时行乐的方法。
不过李渔的“帮闲”生涯时间比较短暂,他很快便自组戏班,开始游遍大江南北,他的戏班属于家庭戏班,有较浓厚的商业性质。
清初,李渔为“士林所不齿”,索性将自己居住的屋子题名“贱者居”。
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无法脱离这样的环境,只能生活其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所创作的作品,免不了带有市民的气息。
二《风筝误》以一只“作孽的风筝”为线索,组织全剧的矛盾冲突。
剧中有四位主要人物:韩世勋、戚友先、詹爱娟、詹淑娟。
詹烈候生有二女,小女淑娟美艳贤惠,是柳氏所生;大女叫爱娟,为梅氏所生。
浅析李渔小说的喜剧特点
胜, 极富戏剧性。如《 老星家戏改八字 , 穷皂隶陡 发 万金 》皂 隶蒋 成 因老 实本 分 , , 仁慈善 良 , 肯 滥 不 施刑 罚而 落得 二 十余年 衣不 遮 身 、 食不 充饥 , 还遭
的华 阳 山人 在 他 的八 字 上 看 出其 命 、 、 运 星都 不
[ 收稿 日 】20 —0 — 0 期 02 3 2 【 作者 简介]王正兵(9卜 1 6 )男 . 苏盐城^ . , 江 盐城师范学 院中文 系讲师 . 文学硕士 . 主要从事 四j文学研究 。 i ! f
第
丝
_
9O 2 O
年 5月
盐城 师 范学 院学 挝
Ju l fYac e g T a h s C le o ma o n h n e c er alg e
奄m会 版acc ( 社i ie ae S les l nz o n) - l& cS lt i 文 科 u
M2o aN ..2 20 y0 2 2.
【 关键 词】牵 渔 ; ; 小说 喜剧特点
【 中图分类号】1 74 2 1 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67 ((20 —02 03 8 320 )2 00—0 ] 4
佳. 便戏 改 八字 , 没想 到产生 奇迹 . 此否 极 泰来 。 从 此等 情 节 荒 诞 离 奇 , 又 颇 合 宿 命 因 果 , 人 人 却 引
画 中儿 爱 宠 , 传 奇 野 史 中两 个 绝 好 题 目。 作 画 此
中爱 宠 者 , 止 十部 传 奇 , 回野 史 , 来 遂 成 恶 不 百 迩 套 , 者厌 之。独 有影 儿 里情 郎 , 观 自关汉 卿 出题之 后 , 五百 年并 无 一 人 交卷 , 期 今 日始 凄异 书 , 几 不 但恨 出题 者 不得 一 见 。若 得 一 见 , 于《 厢 》 必 西 之 外, 又增 一 部填词 。不 但相 思 害得 稀奇 . 团圆做 得 热 闹, 即捏 臂 之 关 目, 比传 奇 递柬 者 更 好 看 十 倍 也 。 【 [ )好 看十倍 ” ”3 P “ J' 正是 其情节 的魅力 李 渔 还调动 其他 艺术 手段 , 富其情 节 艺术 , 丰 如运用 巧 合 、 会 , 置悬 念 等 。《 官 不受 扒 灰 误 设 清
阮大铖与李渔喜剧艺术之比较——以《春灯谜》和《风筝误》为例
无 论 古 今 中 外 ,悲 剧 的 地 位 似 乎 总 是 髙 于 喜 剧 。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悲剧更具有一种崇髙的力量,而中 国戏曲史的研究也吸收了这样一种评价标准和方向, 例 如 元 杂 剧 《窦 娥 冤 》《赵 氏 孤 儿 》等 被 推 崇 到 至 髙 的 地 位 。而喜剧往往不被主流研究所重视,甚至五四以 来 鲁迅、胡适等人还对中国喜剧大团圆结局的模式提 出了批评。事 实 上 ,喜剧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来说也是 有 意 义 重 大 的 ,甚 至 对 于 后 世 戏 曲 戏 剧 的 创 作 也 有 重 要 的 影 响 。例 如 喜 剧 创 作 的 代 表 作 家 阮 大 铖 和 李 渔 就 对中国戏曲和喜剧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虽 然 都 是 错 误 ,但 仔 细 体 会 还 是 大 有 不 同 。《春灯 谜 》事 事 皆 错 ,而 且 这 些 错 误 之 间 并 没 有 必 然 联 系 ,更 多 倾 向于巧合。而《风筝误》的纠纷则全部出自一件 事 ,即风筝飞错了方向,且由此产生的误会的各个方 面 ,都是用来说明单一问题的不同侧面,两对人物的 理 想 的 对 立 ,其 容 貌 及 举 止 风 度 所 表 现 的 怪 诞 。《春灯 谜 》的 巧 合 ,可 以 说 是 一 种 不 可 抗 的 外 部 力 量 的 推 动 , 是带有机械性的;而李渔善于让剧中人在自觉认识错 误的过程中又不断自己酿造新的误会,并误得合情合 理 ,更 带 有 人 物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和 生 活 真 实 感 。《风筝 误 》中的误会显然没有《春灯谜》那 么 多 ,但每一处都 做 了 精 心 的 铺 垫 ,不 至 于 落 人 套 路 和 显 得 突 兀 。《春灯 谜 》虽然竭力追求曲折离奇,但频繁使用改名换姓的 手 法 ,有些游离生活逻辑,过犹不及。如张岱所评院野生 甫 登 场 ,即思易姓;旦方出色,便 要 改 装 。兼以非想非 因 ,无头无绪;只求热闹,不论根由;但要出奇,不顾文 理 。冶[1]例如宇文彦在《春灯谜》这一出戏中就有四个名 字 ,观众不免对这种套路出现审美疲劳。
浅析李渔《风筝误》
浅析李渔《风筝误》作者:王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3期摘要:李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喜剧理论家,但对于他所创作的作品价值却褒贬不一。
《风筝误》是李渔所创作的作品中流传广泛的一部喜剧戏曲,塑造了生动形象的喜剧人物,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在喜剧的外表下也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在作品中也便鞭挞了剥削阶级派生的道德状况。
关键词:帮闲文人;《风筝误》;冒牌货作者简介:王妍(1995.9-),汉,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一黄天骥先生曾借用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李渔:“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惟一的环境里。
”李渔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
他生在浙江兰溪,明末时期,江浙一带商业繁荣,兰溪也有许多人经商。
他从小就接受了市民思想的熏陶。
在早年,他的生活是优越的,但后来家道中落,又屡试不第,经济颇感拮据。
迫于生计,使他开始走上了帮闲的生涯。
“帮闲文人”,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财富的集中,使得地主阶级有可能会豢养一些人消闲解闷。
李渔作官僚豪绅的帮闲,替富人们设计及时行乐的方法。
不过李渔的“帮闲”生涯时间比较短暂,他很快便自组戏班,开始游遍大江南北,他的戏班属于家庭戏班,有较浓厚的商业性质。
清初,李渔为“士林所不齿”,索性将自己居住的屋子题名“贱者居”。
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无法脱离这样的环境,只能生活其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所创作的作品,免不了带有市民的气息。
二《风筝误》以一只“作孽的风筝”为线索,组织全剧的矛盾冲突。
剧中有四位主要人物:韩世勋、戚友先、詹爱娟、詹淑娟。
詹烈候生有二女,小女淑娟美艳贤惠,是柳氏所生;大女叫爱娟,为梅氏所生。
李渔《风筝误》语言动作的喜剧性
李渔《风筝误》语言动作的喜剧性作者:刘巍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21期【摘要】动作是戏剧的灵魂,戏剧是动作的艺术。
《风筝误》的动作性特征尤为突出,其语言动作增强了“误”的喜剧效果。
本文主要从误会动作、偷摸动作和争执动作以及人物的不协调动作等三方面来阐述其喜剧效果。
【关键词】李渔;戏剧;语言动作;喜剧性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35-01李渔的风情喜剧被郭英德称为“幽默喜剧”,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情调和喜剧气氛,起到了开心解颐的效果。
《风筝误》就是在充满喜剧的情境中演绎“误”的。
在引人发笑的喜剧艺术中,冲突是产生喜剧效果的主要契机,而语言动作则是表现冲突的主要媒介。
《风筝误》的冲突集中体现在“误”上,语言动作增强了“误”的喜剧效果。
一、误会动作的喜剧性在喜剧作品中,最常见的滑稽动作就是误会动作,即由误会产生的一系列错误的动作,也可以说是生活现象与生活本质的冲突导致的动作。
在这种误会动作中,剧中人物被蒙在鼓里,他们不知道自己在错误的情境中做着错误的动作。
然而,在剧中人物惊疑的时候,读者观众却是全知全能的。
这样,观众和读者就会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愉悦感,从而发出笑声,达到了娱乐的目的。
比如,在《风筝误·诧美》中,韩琦仲误以为与他结婚的是之前相见过的丑妇爱娟,所以,他一直都是做“闷坐不开口”“叹介”“背介”等消极被动的动作,最后干脆“拿灯去睡”。
然而,当柳夫人让他在灯下细认淑娟时,他则做惊疑的动作,又因为看到的是绝世佳人,所以“把双眼重揉”“近身细认”。
当他确定新娘是美丽贤淑的淑娟时,他又“急闭门,向旦温存”,甚至“长揖”,甚至“下全礼”……从韩琦仲消极的动作到后来惊疑的动作,再到最后慌乱认罪的一系列动作,构成了一个诙谐滑稽的喜剧情境。
在这一情境中,韩琦仲由于误会做出了错误的动作,他前后鲜明的冲突动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展示了戏剧的冲突,起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风筝误》
《风筝误》风筝误,难道是一个风筝引发的误会。
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是这样一个意思。
当我们听过这首歌之后,细细品味,只觉得词曲美轮美奂,绕梁三日,耳畔始终回响着他似乎不似凡间的节奏。
却仍然还是不知道风筝误,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
只是想起了自己童年里各种各样的风筝。
《风筝误》,原来是清代李渔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三十出,完成于顺治十年(1653年)。
但是刘珂矣的风筝误是说得这个戏剧故事吗?这,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知道的就是,这首歌曲的创作,肯定是受了这个戏剧的启发,两个故事总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至于讲的是不是一个故事,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戏剧《风筝误》,讲的是少男少女通过放风筝交流对诗,其中虽然误会重重,却最终促成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我把这首歌听了上百遍以后,有时候会突然觉得这首歌词似乎写的就是这部戏剧里的故事,有时候也会觉得这首歌,讲得就是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至于喜剧悲剧,因听曲人而异了。
梨花树下卷丝轮随风纷纷谁裁木鹊一缕魂落别村风影无心惊扰了对棋人幔里和诗怕春雨成盆梨花春天开放,春天总是一个万物萌芽的的季节,而感情也不例外,在春天里,我们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悸动,也容易悸动。
周身雪白的梨花,也代表着纯真的美好,美好的季节,纯真的梨花。
为这个故事美好奠定了基调。
春天来了,梨花随风飞舞,不知道是哪个可爱的人儿,不小心丢掉了木鹊的一缕幽魂,使得风筝落下,风影本无心,人也是并无意,却还是打扰了弈棋之人。
由此开启了幔里和诗,却也担忧着春天的过去。
寥寥几句,描写了一段美好的偶然邂逅,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这样的邂逅,这样的纯真。
玉指揽风风不住茜纱窗昏舟上摇波波不停渡影重温错认庭前过马人醉几分一抹笙香吹梦成真两个可爱的人儿啊,可能已经见过,可是最终又因为一些事情,各奔东西,唯留相思常在。
日落黄昏时,轻抚微风,风依旧,人却已经不在,在舟山划桨,波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重温着共乘龙舟的时光。
庭前过马人,总是错认成你,可能相思使人醉吧。
浅谈李渔《风筝误》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渔《风筝误》的艺术特色发表时间:2018-03-30T11:16:28.6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作者:郑星[导读] 以“风筝”创造了机缘巧合与种种误会,并以“风筝”为全剧的线索,贯穿始终。
本文除了研究李渔对于“风筝”的独特创建外,尝试探析《风筝误》作品中内容布局和结构布局上的艺术特色。
郑星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风筝误》是明末清初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的代表作品。
在此剧中,李渔对“风筝”一物的刻画不落俗套,突破并创新了之前的诗词戏曲中风筝的寓意。
以“风筝”创造了机缘巧合与种种误会,并以“风筝”为全剧的线索,贯穿始终。
本文除了研究李渔对于“风筝”的独特创建外,尝试探析《风筝误》作品中内容布局和结构布局上的艺术特色。
关键字:风筝、李渔、结构布局、艺术特色(一)李渔对于“风筝”的独特创建风筝一物以及其出现在作品中追根溯源可到两千多年前。
当时的风筝被称为“木鸢”。
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从一种武器转为娱乐的玩具。
很多古诗词中出现风筝,如杜甫的《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中有:“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
”李白的《登瓦官阁》诗有:“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等。
其中,有些古诗词中所提及到的风筝,是我们当今所说的风筝的含义,有些却不是。
基本上从宋代开始,风筝与现代的含义几乎没有差别。
除了古诗句,在元明时期的一些的小说、戏曲中同样的经常出现风筝这一物象的刻画,以及在明代苏复之的传奇作品《金印记》卷二第十二出,明阮大铖的戏曲《春灯谜》第十二出中都有写道风筝。
在但是像李渔这样,将风筝刻画的如此新颖,这个头绪刻画成为整部剧的核心与线索,牵系着整部剧中的各个人物与环节,是实属第一回。
之前的大多数,都是将风筝表达对已逝去事物的怀念等情愫,较为老陈,没有赋予风筝更新的寓意。
而在《风筝误》中,将风筝的情节刻画的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
剧中每一次的高潮,都皆因风筝而起,由都因风筝而继续情节的推动和发展。
浅析李渔小说的喜剧特点
浅析李渔小说的喜剧特点
王正兵
【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2)002
【摘要】李渔是个喜剧型作家,其喜剧手段主要有戏剧化情节和喜剧型人物、"团圆之趣"和转悲为"喜",以及"俗中求雅"的语言风格;其小说虽云"无声戏",实可看作"无声的喜剧".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王正兵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盐城,22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李渔喜剧性小说中的情感宣泄 [J], 卢旭
2.浅析李渔小说中的女性情欲主体——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看李渔小说中的女性描写 [J], 陈超
3.试析李渔喜剧小说的悲剧色彩 [J], 季美含
4.论李渔喜剧性小说中的生命活力 [J], 卢旭
5.试析李渔喜剧小说的悲剧色彩 [J], 季美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夫不笑是吾忧——李渔短篇小说的喜剧性
作者: 萧小红
出版物刊名: 明清小说研究
页码: 156-165页
主题词: 喜剧性效果;李渔小说;小说集;喜剧创作;喜剧化;喜剧效果;闲情偶寄;审美意识;悲剧性;妒妇
摘要: <正> 作为一个喜欢思考又天性活泼的人,李渔的审美意识是以喜剧性为主脑:“惟我填诃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
”(《风筝误》尾声)的确,他未写过规范的悲剧,而他的喜剧创作总体说来是成功的。
《十种曲》在当时就深受社会欢迎:“每成一剧,才落毫端,即为坊人攫去,下半犹未脱稿,上半业已枣梨”(《闲情偶寄·文贵洁净》)。
这状况激励了他在喜剧创作路上勇往直前。
这种审美意向以及写作上的一致性,无疑使他的小说也表现出一种创作惯性,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十二楼》、《连城壁》(即《。
《风筝误》的喜剧艺术分析
《风筝误》的喜剧艺术分析前言喜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一直以来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创造了许多经典的喜剧作品。
本文将从电影《风筝误》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喜剧艺术特点和分析。
电影背景《风筝误》是一部扎眼的电影,于2019年上映。
它由威尔·史密斯和马丁·劳伦斯主演,由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制作。
电影讲述了两位老友的故事,在生活中的各种麻烦和意外中,交错出许多有趣的喜剧元素。
喜剧艺术特点分析情节搞笑电影中的情节是一大喜剧艺术特点。
一开始,老友麦克(威尔·史密斯饰)给自己的女儿过生日,却因为NBA决赛而与老友马克斯(马丁·劳伦斯饰)失去联系。
这个设定不仅搞笑,也是许多现代人面临的问题之一:当娱乐活动和朋友聚会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之后的情节中,两位老友不断地被各种事件和困难所困扰。
这种情节安排不仅令人捧腹大笑,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思考: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如何从这些经历中寻找搞笑和乐趣?口头幽默影片中的口头幽默也是一大喜剧艺术特点。
两位老友的不同性格和语言习惯产生了很多搞笑的效果。
例如,在一个派对上,马克斯一只手拿着酒杯,一只手拿着盘子夹食物,时而用牙齿拨动空气,想将脸上的食物卷进嘴里,令人捧腹。
在电影中,两位老友的用词和口音的差异也被巧妙地利用,增加了喜剧效果。
角色反差角色反差是电影中另一个喜剧艺术特点。
两位主角的性格和习惯差异很大,互相制衡、互相助益,同时也互相捉弄。
这种角色反差对喜剧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例如,在酒吧中,马克斯屡屡吐槽麦克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指责他不关心亲情和家庭。
麦克则一本正经反驳道:家庭要自由。
这样的对白令人捧腹,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家庭价值观和自由的不同理解。
总结综上所述,电影《风筝误》通过情节、口头幽默以及角色反差等喜剧艺术手法,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笑声,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面临的问题和内心的矛盾。
我们期待更多的优秀喜剧电影能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更多欢笑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践 】皆是 作 者 的 刻 意安 排 ,起 到 承 上启 下 的作 用 。第 五
《 戏剧 之家 》2 0 1 7年第 0 5 期
第2 4 5 期
浅谈李 渔 《 风 筝误 》的 喜剧 - ■ 七 目, ■ = ● J … , - _ - I ^ , 4 1 - 1 1 ■ I - 0 J
王 思锦
( 江 苏师 范大 学 文 学院 ,江 苏 徐 州 2 2 1 1 1 6 )
兵 的 场 面 。两 条 线交 替 发展 ,一个 个 戏 剧 冲 突将 人 物 性 生 见诗 后 惊 于 淑娟 的才华 并 询 其 相貌 ,对 她 心生 思 慕 , 格 层层拨 开 ,将 情节 不断 推 向高潮 。 于是 又 特 意 做一 风 筝 ,附求 婚 诗 于其 上 。然 而 这 次 风 筝
【 颠末 】 用 两 曲交 代 了全 剧 内容 , 【 贺岁 】 立 马 交 却误 人梅 氏 院 内,被貌 丑 的爱娟 捡 到 ,通过 乳母 的设 计 , 代 人物 ,明确戏剧 主题 。 他 曾在 《闲情偶 寄 》 中指 出 ,“ 一 爱娟 约韩 生夜 间密 会 , 韩 生误把 爱娟 当淑娟 , 喜 而赴 约 ,
缜 密的结构是 营造喜剧 性之基 淑娟同。 《 风 筝 误 》以其 关 目设 置 新 奇 缜密 著 称 ,巧妙 的结 爱娟 貌 丑 无 才 、言 谈举 止 粗 俗 ;淑娟 貌 美端 庄 ,举 止典 构 编排 中也 充分 体现 了李 渔 《 闲情偶 寄 》中 “ 结构 第一 ” 雅有 才 学 。戚 补 臣 儿子 戚 友 成 在 清 明时 节要 放 风 筝 ,托 的主 张 ,针 线 细 密而 新 奇 巧妙 。全 剧 以风 筝 为 线 索 ,一 韩琦 仲作 画 , 韩琦 仲偶 有诗 兴 , 便 题诗 风筝 上交 与友 成 。
随 即 又生 出一 个误 会 ,即 爱娟 误 把 韩 生 当戚 生 。戚
出之 前 都 是全 剧 的开端 部 分 。 【 习 战 】在 情 节 发展 中具 补 臣给詹 家下 聘礼 将爱 娟许 与 自己儿 子 , 淑娟许 与养 子 。 有 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而 后 围绕 风 筝 的故 事 才 刚 刚拉 开 序 两对 青 年 都 被 蒙在 鼓 里 ,洞 房 花烛 夜 戚 生 大 失所 望 ,而
【 关键 词 】 李渔 ; 《 风筝误 》;喜剧性
中图分 类号 : J 8 O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7 ) 0 5 - 0 0 2 2  ̄ 0 2
、 、
作 为 明末清 初 富 有 盛名 的戏 曲 家李 渔 ,其 创 作 的剧 象 】 则 尽 释 战场 上 的诙 谐 之 气 ,此 出也 预示 着 第 二 条线 本 有 前后 八 种 和 内P b e k 种 之 多 ,现 留存 并 仍 活跃 于 戏 剧 索 的终结 。 舞 台上 的 作 品多 属 喜剧 。李 渔 的喜 剧 作 品属 《 风 筝误 》 【 导淫 】 【 拒 奸 】通 过对 反 面 人 物 的刻 画 ,尽 显喜 最 脍 炙 人 口,如 今 ,该 剧仍 在 昆 曲 、京 剧 等地 方 戏 舞 台 剧效 果 。 【 逼 婚 】是促 进 大 团 圆 结局 的关 键 。 【 诧美 】 上 搬演 。对于 《 风 筝误 》的影 响力 ,李 渔在 《 答 陈 蕊仙 》 中提及 : “ 此 曲浪播 人 间几 二十 载 ,其刻 本无 地无 知 。”
一
、
个 “ 误 ” 字 引 出两 条 情 节线 ,一条 写 由风 筝 引发 的错 综 不料 风 筝 断 线落 于 柳 氏 院 内 ,柳 氏硬 要 女儿 附诗 一 首 , 复 杂 的 爱情 纠葛 ;另 一 条则 写 詹 烈 侯 为 国平 乱 、沙 场 点 借题 抒 怀 。戚 生 书 童 索 回风 筝 后 ,又 恰 巧交 给韩 生 ,韩
是 全 剧 的高 潮 ,误 会在 此 全 部 消 除 ,在场 面 的安 排 上也
极 具 喜剧效 果 。至 【 释 疑 】,一 切真 相大 白。 由此 可 见 , 当时该 剧 广 受人 们 追 捧 ,热 度 极 高 。李 渔 的 整部戏 的关 目编排 得十 分缜 密 , 环 环相 扣 。 一切 巧合 、 喜 剧 大都 具有 情 节离 奇 、结 构 紧凑 、排 场 热 闹 、曲文 浅 误 会 营造 出 的喜剧 效果 显得 合情 合理 。 显 易 懂 的 特征 ,在其 结 构 、情 节 、语 言 方 面都 尽 显 喜 剧 二 、错综复杂的喜剧情节 特 色 。在 《 风 筝误 》的 终 场 诗 中 ,李 渔这 样 写 道 : “ 惟 《 风 筝误 》通过 两 条线 索讲 述 了一个 “ 家 常”喜 剧 。 我 填词 不卖 愁 ,一夫 不笑 是吾 忧 。” 观众 的热爱 和喜 剧 詹 烈 侯 正 夫 人早 丧 ,二 夫 人 梅 氏 和j 三 夫 人柳 氏不 合 ,终 效 果是作 者 的追 求 。 此剧也 因此 收 录于《中国十 大喜剧 集 》 日争 吵 不休 。为 防 止她 们 继 续 争 吵 ,詹 烈 侯 在 起 官 上任 中。 之前 ,将 一 宅 分 为 两 院 。梅 氏 、柳 氏各有 一 女 ,爱娟 和
【 摘 要 】 李 渔是我 国戏 曲史上一位卓有 成就 的戏 曲理 论家和剧作 家,他 的 《 笠 翁十种 曲》中,最 脍炙人 口
的 当属 《 风 筝误 》。 《 风筝误 》历来 被视为喜 剧 中的经典 ,无论 是戏剧 结构 、情节设置 、人物形象 的勾勒 ,还是 语 言技巧的使 用 ,无不彰显喜剧特性。李渔极具喜剧性的戏剧观 ,创作 了无数 享誉 中外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