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4章--5章----课标)期末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第四章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期末复习提纲1.我国古代的学习观学------获得知识和技能习------形成能力和德行2.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它是通过刺激—反应来实现的,即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
3.什么是小学数学学习?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于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
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形成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个性品质的过程。
4.儿童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儿童数学学习的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儿童的数学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化特征;⏹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
5.小学数学学习的分类一、按学习的深度划分,可以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二、按学习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三、按学习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技能学习和数学问题解决学习6.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四个阶段是什么?⏹感知阶段--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知觉选择)。
⏹领会阶段--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比、推理等(理解、领会内涵)。
⏹习得阶段--梳理提炼、辨析、尝试运用等(最终掌握知识)。
⏹巩固阶段--交流分享、自主作业、反思评价等(巩固演绎知识获得问题解决)。
7.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三个阶段是什么?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8.小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按认知学派的观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
即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9. 什么是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着自己的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义务训练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学习笔记(一)义务训练数学课程的总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阅历。
2、体会数学学问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索,增加发觉和提出问题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上述三点分别简要地概括为:获得"四基',增加力量,培育科学态度。
1、获得"四基'①获得数学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②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数学思想时常通过数学方法去体现;数学方法又时常反映了某种数学思想。
③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阅历数学基本活动阅历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受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共性特征的阅历。
好的数学活动阅历应当有以下几个特征:主体性、实践性、可进展性和多样性。
基本的数学活动阅历可以细化为下面四种:直接的活动阅历、间接的活动阅历、设计的活动阅历和思索的活动阅历。
2、增加力量①在普遍联系中学习数学主要体会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学问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索③增加发觉和提出问题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3、培育科学态度①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二)义务训练数学课程的详细目标详细目标的四个方面:1、学问技能方面《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这里分以下4点表述:●经受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把握数与代数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
●经受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把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一、总目标 (6)二、学段目标 (7)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1)第一学段(1~3年级) (11)一、数与代数 (11)二、图形与几何 (12)三、统计与概率 (13)四、综合与实践 (13)第二学段(4~6年级) (13)一、数与代数 (13)二、图形与几何 (14)三、统计与概率 (16)四、综合与实践 (16)第三学段(7~9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9)三、统计与概率 (24)四、综合与实践 (24)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5)一、教学建议 (25)二、评价建议 (30)三、教材编写建议 (34)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设附录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42)附录2 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案例 (43)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 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一)课程性质在2017 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 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1). 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篇: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切实化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主动去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
一、计算题的教学生活化计算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整个小学阶段都贯穿有计算题的教学。
但是,由于计算题的计算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等原因,使学生见而生“厌”,久而久之还会对数学失去兴趣。
为此,教学时必须把计算与生活无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计算题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趣、算得开心,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出示了一道尝试题:“143-98”,通过自学课本,学生会正确计算“14398=143-100+2”,但对于减去100后为什么要加上2,一时难以理解。
这种情况在我意料之中。
因此,我就设计了模拟生活中购物的情境:把教台当成了柜台,上面摆有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体育用品,再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一个顾客带了143元钱来到柜台边准备购物,里面是一张百元大钞和四十三元零钞。
只见顾客挑了一个标价98元的篮球,他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售货员,这时他还剩下43元,即应把143-100=43(元),只见售货员接过钱后,找回2元,这时顾客的手里有45元,即43+2=45(元),也就是说多减去的2元应该再加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一、主要变化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围绕“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调整。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的些微变化2022版课标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概况为三方面(“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由2011版课标中的十个关键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发展为2022版的十一个方面: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增加了量感,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这一改变能更强烈的感觉到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更偏具体,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和意识的培养。
2.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还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进行,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
综合与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方式,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
(1)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里面,把负数、方程和反比例移到了初中,把常见的量的学习移动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
把百分数相关知识移动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
内容的调整,势必会引起教学重点的变化。
调整后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就彻底被划分成了“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2)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变化不大,但是侧重点有所调整。
2022版课标中更强调几何直观,增加了尺规作图相关内容,加强了动手操作。
(3)统计与概率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把百分数放到了统计与概率里,放到该领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提纲
数学课程标准复习提纲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 C )的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要学会什么?(1)、教教材(2)用教材教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3、新课程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4、根据课标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贯穿整个教学,(应用题)不再单独出现。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多样评价)?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学)11、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12、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3、算法多样化不要求学生群体掌握。
14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
15、在学生理解并正确停用后法则,公式计算的同时应鼓励学生()16、新课标通过考虑了九年义务教育(三个阶段)17、说法不正确的是------18、课表的基本理念有很大的修改。
19、数学文化作为( )应渗透在整套教学中。
20、旧标准理念中为了()新课标则强调()21、四基是指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经验。
22、课标强调从二能到四能,四能是指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选题1、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48
30
0
8
9
10
七、教学进度安排表(教研组讨论制定)
单元
课次
课题
授课节数
何周授完
备注
一、 四则运算
1
四则运算
6
2
二、位置与方向
1
位置与方向
4
3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
加法运算定律
3
4
2
乘法运算定律
3
4
3
简便计算
4
5
4
营养午餐
1
6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3
6
2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及内容标准)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进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究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本项目能够选定教研组集体研究制定的项目或课题,也能够选定自行制定的项目或课题。两者只选定一个。打算按选定的类项)
课题选定(或填“集体课题”或者“自定课题”)
集体课题
教改项目或教研课题
“注重个性促进学生进展”评价研究
研
讨
措
施
讲明:“集体课题”下面各栏目能够相同。“自定课题”按照自己思路填写。措施包括:1、阅读有关的文章,可先选定篇目,也能够边选边读边填写;2、试验教学的课题,可选定2至3课,至少2课。事先写出打算。“集体课题”所选定的试验教学课题相同,也可不同;3其它有效措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的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的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中国教育部近期公布的最新课程标准,它对小
学、初中、高中各个年级的数学课程实行了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新改革。
其中,课程目
标也提出了比原来更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将为今后全国各地数学
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
首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让学生“通过学习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应
用能力,掌握数学知识,构建系统的数学经验,提升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作为课程目标,这种目标是科学性、实用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而不是仅仅灌输知
识。
其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学生提供一个遵循“以数字、表达式、图表、语言和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数学学习”的新平台,这一点也是对以往数学课设置的
一个重大改革。
此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同时将新兴的知识领域,如大数据、机器
学习、量子宇宙科学等等,编入作为关键词,培养学生正确、全面、系统地理解和使用我
国新一轮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科技概念,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精神与创造性思维定力的学生全
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这次变化,无疑将我国数学教育提升到一个新
的高度,不仅更符合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好有效的铺垫,还将为
学生培养更全面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提供机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出的变化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进步,它给我们带来的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次革新,
将会给当代的学生带来更多的有用知识和丰富的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大纲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大纲导言:数学作为一门普遍被广泛认可和重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兴趣。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旨在进一步巩固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数的扩展与运算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运算2. 分数的扩展与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小数的扩展与运算,包括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4. 整数与分数、小数的关系与转化二、数的应用问题1. 带有小数、分数的应用问题,包括金钱计算、比例关系等2. 实际问题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与应用3. 比较大小问题,带有不同单位的数据比较与换算4. 带有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包括速度、时间、距离等三、图形与几何1. 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分类,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2. 空间图形的性质与分类,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3. 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4. 作图与测量,包括直尺、圆规、角度的测量等四、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 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2.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包括频数统计、制作表格等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包括柱状图、折线图的分析与应用五、应用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计划、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的推理与论证能力,包括列式推理、数学证明等3. 培养学生的估算和检验能力,包括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判断、结果的检验等结语: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大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各个数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兴趣,旨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美妙与实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及持续学习的动力。
(完整)教材教法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1.联想主义学习观和认知论学习观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格式塔﹑托儿曼﹑布鲁纳2。
中学数学教育中通常所说的“双基"﹑“三大能力”是指: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3。
新授课的基本结构包括:复习﹑讲授﹑巩固﹑小结﹑布置作业4.练习课的基本结构包括:复习﹑典型问题分析﹑示范﹑练习﹑小结﹑布置作业5。
数学语言的基本功包括:语言要有目的性;语言要有科学性;要有直观性;要有启发性6。
教学板书的基本功包括:板书要有计划性;板书要有直观性;板书要有示范性;板书要有启发性7.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习新知识;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布置﹑检查﹑指导学生作业8。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吸引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词分别是:定向﹑架桥﹑置疑﹑揭晓;联系﹑挑战﹑变化和魅力9.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几个关键词是:设计﹑含蓄﹑等待和开明10.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的几个关键词是:策划﹑调控﹑慎惩﹑公平11.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儒雅型教学风格;新奇型教学风格;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型教学风格12。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大致要经历模仿学习→独立探索→创造超越→发展成型13。
中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输出阶段14.中学数学学习的类型按照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按学习心理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15。
所谓重点就是一般地,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局,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16.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17。
所谓关键就是指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就容易掌握,或者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18。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标阐释(一)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标阐释(一)《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标阐释一、掌握数量性质1、理解和使用数量概念,意识到数量的本质特性和形式特性2、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百分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了解正实数及正实数的小数和分数两种表示形式的互换4、理解和掌握正序数的概念,了解正序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二、掌握运算方法1、理解自然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自然数的几何性质2、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推导数列的特征4、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和四则混合运算5、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它表示形式的互转6、能够轻松推导并求解正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三、熟悉方程式与函数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求解3、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的知识概念4、熟悉与函数相关的基本性质和操作方法四、深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熟练掌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熟悉不同表示形式(一般、特殊、极值)的一元一次方程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个数及其比较4、深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域及其属性五、探究多项式的基本性质1、理解多项式的概念,熟悉多项式的性质及多项式的表示2、深入理解多项式的基本类型以及同类多项式的加减法3、掌握乘除运算,深入学习和熟练运用乘幂运算4、了解抽象解法及多项式方程的求解六、探究根式的用法1、理解根式的概念,掌握其表达式及计算方法2、探究三次方根式的求解3、理解根式的基本性质,并将其用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4、探究多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解法七、关于数的等值判定1、理解范围及判定数据的大小关系2、能够借助数表进行范围的确定3、能够从图表中确定数据的大小4、能够根据定义推断出相应的等值关系5、能够因素分解和比较判断多个数据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数学
课程标准数学首先,课程标准数学包括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起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数、量、形、结构、变化等。
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而数学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了数的认识与应用、算术运算、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方程、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数学的技能基础。
而数学的基本方法则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需要运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比如数学建模、数学推理、数学论证等。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课程标准数学还包括了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精神。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精神。
其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了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应用性等。
而数学的学科精神则包括了求真务实、创新探索、合作共赢等。
了解和理解这些学科特点和学科精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和内涵,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课程标准数学还对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未来,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数学与现代科技的交叉应用、数学与跨学科的融合等。
而数学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涉及到经济、金融、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等各个领域。
因此,学生要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前景,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程标准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课程标准数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精神,展望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希望学生能够重视课程标准数学的学习,努力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题一、填空: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
3、解决问题的起点是(现实生活情境),(问题)由自己提出,(方法)由自己选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的是(生活的经验)、(与人相处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
4、(数学活动)是支撑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最佳支点。
5、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6、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7、《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8、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9、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10、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11、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本信息来自12、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数与代数)的有关内容等。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课程性质”复习题题(含答案)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课程性质”复习题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2.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4.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5.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7.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
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8.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9.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复习提纲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第一学段指1~3年级,该学段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有: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5、第一学段中的数学思考目标有: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6、第一学段中的问题解决目标有: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7、第一学段中的情感态度目标有: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8、第二学段指4~6年级,该学段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有: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9、第二学段中的数学思考目标有: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10、第二学段中的问题解决目标有: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11、第二学段中的情感态度目标有: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