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奋”跟“发愤”有何不同

合集下载

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辨析1、关于、对于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2、通过、经过通过是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经过是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

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3、尽管、不管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4、不免、难免“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5、从而、进而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

例: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6、继而、既而继而是状态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紧紧相接。

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

7、不只、不止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如: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他不止十六岁。

8、曾经、已经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例:我曾经去过北京。

已经强调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可能还在延续。

例:他已经来了。

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天了。

9、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如:原来是你啊!10、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

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

如:“究竟哪个拉得对,哪个拉得不对,我不知道。

”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

如:同学们都想知道个究竟。

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发奋图强什么意思啊

发奋图强什么意思啊

发奋图强什么意思啊
【解释】: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近义词:奋发图强、发奋图强【反义词】胸无大志、无所作为、妄自菲薄【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发奋图强【解释】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发愤指决心努力。

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

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

范围有别。

“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

“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只指个人。

功能有别。

“发奋”可以说“奋发”。

如:“发奋努力”可以说“奋发努力”,“发奋图强”可以说“奋发图强”。

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区分两个成语的意义:发奋图强和发愤图强,两个都有“谋求自强”之义。

前一个指振作精神,奋力自强;后一个指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一个侧重于“振作精神”,一个侧重于“下定决心”,侧重点有所不同。

【语文帮】46组小学易混词语辨析,替孩子收藏!

【语文帮】46组小学易混词语辨析,替孩子收藏!

【语文帮】46组小学易混词语辨析,替孩子收藏!语文讲究的是每一个字词的运用,只有学好最基础的字和词,才能更好地表达。

以下最容易混淆的常用词,搞不清楚用法可能会在考试中吃亏!01必需与必须必需:必不可少的。

例:生活必需。

必须:一定要那样做。

例:必须照办。

02暴发与爆发暴发:①忽然发作。

②突然发财。

例:山洪暴发/暴发户。

爆发:①岩浆迸出。

②突然发生。

例:火山爆发/爆发战争03长年与常年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例:长年在野外工作。

常年:①终年,长期。

②平常的年份。

例:常年产量不超过200斤。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二者在“终年、整年”这一义项上相通,但在“常年累月”这一搭配中,推荐写作“长年累月”。

04成规与陈规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

例:墨守成规。

陈规:不适用的旧规章。

例:陈规陋习。

05篡改与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例:篡改历史。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例:窜改原文。

06遏止与遏制遏止:用力阻止。

例:革命洪流不可遏止。

遏制:控制,制止。

例:遏制激动的感情。

07发愤与发奋发愤:决心努力。

例:发愤用功。

发奋:振作起来。

例:发奋有为。

08妨碍与妨害妨碍:阻碍。

例:妨碍交通。

妨害:有害于...例:妨害健康。

09分辨与分辩分辨:辨别,分析区别。

例:分辨真假。

分辩:辩白,解释争论。

例:当场进行分辩。

10扶养与抚养扶养:扶助,供养。

例:由他扶养长大。

抚养:爱护,教养。

例:抚养子女。

11贯串与贯穿贯串:头尾连接而相通。

例:这一思想贯串全书。

贯穿:穿过,连涌。

例:这条路贯穿了5个省。

12灌注与贯注灌注:浇进,注入。

例:把铁水灌注到模型里。

贯注:①连贯,通连。

②(精神、精力)集中。

例:全神贯注。

13涣然与焕然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全消除。

例:涣然冰释。

焕然:形容有光彩。

例:焕然一新。

14急流与激流急流:湍急的水流。

例:急流险滩。

激流:湍急的水流,受阻而涌起。

例:激流勇进。

15简洁与简捷简洁: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发奋与发愤的区别

发奋与发愤的区别

“发愤”与“发愤”的区别
相同点就不用说了,关键在于它们的内涵意义。

词性上:
【奋】有奋斗,振翅高飞的意思。

“发奋”有从普通沉沦懈怠开始醒悟,积蓄力量,铆足劲头,从消极状态振奋精神。

词性上始终是褒义的。

【愤】有愤怒,怨恨记恨的意思。

“发愤”有内心愤懑之情,充满怨气,需要释放,是受到打击后,咬牙坚持,意图日后报复今日之耻。

词性上可贬义,可褒义。

比如:发愤图强,雪今日之耻,可能会采取比较阴暗的手段。

结构上:
“发奋”是联合词,可以写作“发奋”或者“奋发”;
“发愤”是偏正结构,顺序不可以调换,偏重于“愤”。

“发愤”与“发奋”的历时与共时探

“发愤”与“发奋”的历时与共时探

146《名家名作》·杂谈[摘 要] “发愤”不完全等同于“发奋”。

历时来看,“发愤”的意义更为丰富,除了“决心努力”的意义外,还有“发泄愤懑”“激于义愤”“含恨”等意义。

共时层面,两者的语义侧重点不同,可适用的主体对象、某些使用习惯不同。

“发愤”侧重于内在情绪,愤而向上;“发奋”则侧重于外在精神,奋而振作。

成语“发愤图强”产生于清朝末期,远远早于“发奋图强”,反映了人们期望国家发达强盛的迫切心理。

[关 键 词] 发愤;发奋;历时;共时“发愤”与“发奋”的历时与共时探究牛 利 李 月中小学生在学习成语“发愤图强”时,经常会把它和“发奋图强”进行比较。

有教师在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后发现,词典中并没有收录“发奋图强”,就认为这个成语是错误的。

这引发了我们对“发愤”与“发奋”以及两个成语之间异同的好奇心。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给两个词的释义为:【发愤】[动]决心努力:~忘食|~图强。

也作发奋。

【发奋】[动]振作起来;奋发:~努力|~有为。

同“发愤”。

可见,“发愤”也作“发奋”,两者可以等同。

那么,它们的意义、用法没有任何区别吗?鉴于此,我们尝试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首先追根溯源,从历时视角了解“发愤”和“发奋”意义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从共时视角探讨它们在现代汉语中不同的用法。

最后分析成语“发愤图强”和“发奋图强”来源的时代背景和用法,以期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本文语料源主要来自BCC 语料库、CCL 语料库和汉籍全文数据检索语料库。

一、“发愤”与“发奋”的历时考察(一)发愤“愤”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房吻切,心部,从心賁声,懑也[1]。

可见,“愤”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其意义与人的心情有关,描述人较为郁闷的心情。

“发愤”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较多,“发愤”有“下定决心,努力学习”的意义,较早可见于《论语》:(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此例中“发愤忘食”可解释为“勤奋学习以致忘了吃饭”。

易混词辨析改

易混词辨析改

语文复习总结知识点1·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黯淡·暗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

"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如“色彩暗淡”。

4·翱翔·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邀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5·报怨·抱怨二者都与"怨"有关。

不同点是: "报怨"指报复怨恨,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如"这都应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6·包藏·饱藏"包藏"-指包含,隐藏,如"包藏祸心";"饱藏"指深深地隐藏着,如"他那双贼圆的弹子里饱藏着杀机"。

7·包含·饱含·包涵三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浓度或对象不同。

"包含"仅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综合的和应用的学科。

它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为任务,以求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

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有助于实现“汉语走强”的战略。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的知识,欢迎阅读。

词语辨析答题思路一、词的概念意义(理性意义)词义概括反映的侧面和表现重点不同;词义范围,词所联系的事物概括范围不同;词义程度,语意强度不同。

二、词的语法功能(语法特点)词性不同;充当的句子成分;搭配的词语(搭配对象)不同;形成的句法结构;要求的时体特征。

三、词的附加色彩意义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义);形象色彩(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时代色彩(如古语词);行业语色彩;地域方言色彩;外来色彩;禁忌语;委婉语等。

(其差别主要源于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和交际场合不同)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分析词义、辨析词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对比,结合例句加以分析、简单明了。

近义词辨析130例1、关于、对于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2、通过、经过通过是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经过是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

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3、尽管、不管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4、不免、难免“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500个词组辨析,看后做言语理解如吃豆腐

500个词组辨析,看后做言语理解如吃豆腐

(一)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发愤的同义词_近义词_反义词_字词解析

发愤的同义词_近义词_反义词_字词解析

发愤的同义词_近义词_反义词_字词解析发愤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努力、勤劳、勤奋、勤恳、立志同义词:辛勤、勤苦、奋发、发奋、勤勉反义词:消沉、振奋、气馁发愤在汉语词典的解释:1. 勤奋;决心努力。

●《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乃发愤着论,杜门绝交,斯诚感激有为而然。

」●《宋史•文苑传五·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徐翁》:「督尚书兄弟发愤为学,相继登第。

」●丁玲《过年》:「小菡要发愤读书,要争气。

」参见「发愤忘食」。

2. 发奋振作。

●汉班固《东都赋》:「于是圣皇乃握干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

」●《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汉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于夷狄以要功名,多矣。

」●《南史•文学传·祖皓》:「逆竖滔天,王室如毁,正是义夫发愤之秋,志士忘躯之日。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摺:「有等人精神发愤,都待要习文演武立功勋。

」●《明史•欧阳一敬传》:「自严嵩败,言官争发愤论事,一敬尤敢言。

」3. 发泄愤懑。

●《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原兹文之设,迺发愤以表志。

」●唐成玄英《<庄子>序》:「﹝庄周﹞当战国之初,降衰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着斯论。

」●明何景明《述归赋》:「左氏着《国语》,马迁抽《史记》,荀卿董子之流,皆有论撰,大抵困屈穷阨,发愤述作。

」4. 激起愤慨;激于义愤。

●《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后汉书•袁术传》:「董卓无道,陵虐王室……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桀发愤,沛然俱起。

发愤图强还是发奋图强

发愤图强还是发奋图强

这个问题我研究过,写了一篇文章,发在《语文学习报/小学教师版》上。

文章内容如下:有“发奋图强”这个成语吗?作者汤仲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练习5”第5条“熟记成语”中收录了“成语”“发奋图强”。

学生在预习时查《汉语成语词典》没能够查到这条成语。

学生将信息反馈给我,我翻阅了学生们通用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的确没有发现“发奋图强”的影子。

在这本词典中,我发现有两个词条值得我们关注:【发愤图强】发愤:下定决心努力;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奋发图强】图:谋求。

鼓起劲来,力争上游。

我想,是不是编者将“发愤图强”和“奋发图强”给搞混了,从而创造了个新的“发奋图强”?就此,我又专门查阅了《新编小学生字典(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这本字典中含有“发愤”和“奋发图强”的词条照录如下:【发愤】决心努力: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力求进步、强大。

接着,我又在《学生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中有了发现:【奋发图强】振奋精神,努力谋求强盛。

同“发愤图强”。

手头的工具书比较多,下定决心继续查下去。

其中,《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仅收录“发愤”这个词条:【发愤】因愤激而决心努力。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上收录了“发愤”和“奋发”,择要述如下:【发愤】下定决心努力。

《宋史•苏洵传》:“〔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奋发】激励振作。

《论衡•初禀》:“勇气奋发。

”《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既然书上以成语形式出现了“发奋图强”,我就将重点放在后两个字是“图强”的成语上。

《新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南方出版社出版)中相关内容如下:【发愤图强】决心努力奋斗,谋求富足强盛。

发愤:决心努力。

【奋发图强】激励振作,以求强盛。

近义词辨析归类(57个)

近义词辨析归类(57个)

近义词辨析归类(57个)1、抱负报复注意"抱"和"报"的区别,一指远大志向,一指对别人的反击。

2、暴发爆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

"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

3、变换变幻如果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用后者,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等,不能写成"换"。

4、窜改篡改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

5、处世处事(附世故事故)前者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处理事务。

世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

6、扶养抚养都有供养的意思。

但晚辈对长辈,或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只能用"扶养"。

"抚养"除"养活"的意思外还包括教养、爱护的意思。

7、度过渡过过度过渡前者用于指时间,如"度过假期";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

"过度"和"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过渡句"决不能用"度"字。

8、灌注贯注灌注本指液体浇灌。

贯注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9、国事国是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

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国是"。

10、功夫工夫功效工效功夫指本领、造诣,如:这幅字功夫很深。

工夫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

"没闲工夫""我上学那工夫",都不能写成"功夫"。

功效指作用、效果或功能。

工效指工作的效率。

发愤说名词解释

发愤说名词解释

发愤说名词解释
发愤是指用心专注,努力奋发的状态。

无论是为了学习、工作、事业还是个人成长,发愤都是必不可少的。

发愤首先需要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规划。

明确目标是发愤的基础,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够找到前进的方向。

而规划则是将目标具体化、分解化,让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行动计划,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

发愤还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和毅力。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坚持不懈、不动摇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的能力,而毅力则是指一个人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下去的品质。

有了坚定的意志力和毅力,一个人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发愤的状态。

发愤还需要积极主动的行动。

只有将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果。

这需要一个人主动地寻找机会,主动地努力去争取,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将发愤变成具体的行动。

发愤还需要勇气和决心。

勇气是指一个人在面临困难和压力时能够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不退缩。

决心则是指一个人有坚定的意志,不被外界的影响所动摇。

只有有了勇气和决心,一个人才能够在困难面前毫不犹豫地向前进,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发愤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毅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持续不断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轻易放弃。

只有有了毅力,一个人才能够坚持下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动摇,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发愤是指用心专注、努力奋发的状态,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坚定的意志力和毅力,积极主动的行动,勇气和决心,持之以恒的毅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一个人才能够真正地发愤,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发愤词语的相关近义词

发愤词语的相关近义词

发愤词语的相关近义词发愤,读音为fā fèn ,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下决心;指用功努力读书的样子。

选自《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愤词语的相关近义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一、发愤词语的解释勤奋;决心努力。

《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絶交,斯诚感激有为而然。

”《宋史·文苑传五·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徐翁》:“督尚书兄弟发愤为学,相继登第。

” 丁玲《过年》:“ 小菡要发愤读书,要争气。

”参见“ 发愤忘食”。

发奋振作。

二、发愤词语的近义词勤勉[ qín miǎn ]勤恳[ qín kěn ]发奋[ fā fèn ]三、发愤词语的造句1、面对人生挫折,人们无不希望变挫折为坦途、赢得人生辉煌,但要战胜挫折,关键在于自身的发愤图强,努力奋斗。

2、时间如流水一般,想抓都抓不住,五年时光匆匆而过,有的人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有的人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有的人发愤图强勇往直前。

3、就在这一类隐隐约约的刺激下,我有时回到部中,坐在用公文纸裱糊的桌面上,发愤去写小楷字,一写便是半天。

4、勾践利用计谋卑怯称臣,实际上发愤图强,终于在十年后卷土重来,成了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5、麟书的父亲玉屏少时强悍放荡,不喜读书,三十岁后才走入正路,遂发愤让儿辈读书。

6、年届而立,才知道发愤,已经晚了。

7、一个机关术世家的九品家丁,因一杆机关枪而改变了原本平淡的一生,绝处逢生后的他发愤图强,为了自由的信仰而踏上了修炼之途。

8、但田永谦并未因此而变得消极,反而发愤读书。

9、有一部分文官,即以后被称为东林党的人,发愤要力挽狂澜。

10、直至今日,人人都知道他到二十七岁时,才发愤读书。

发愤的意思是什么

发愤的意思是什么

发愤的意思是什么发愤的意思: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突出了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

常用的意思一是指下决心、立志出自李白《白马篇》:“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一是指发泄愤懑,这一用法出自《楚辞·哀时命》:“独便悁而烦毒兮,焉发愤而抒情!”王逸注:“言己怀忠直之志,独悁悒烦毒,无所发我愤懑,泄己忠心也。

”英文解释make a firm resolution;make a determined effort ;[exert oneself;make a determined effort]∶决心努力[give free vent to one's grievance]∶发泄愤怒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详细解释勤奋;决心努力。

《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絶交,斯诚感激有为而然。

”《宋史·文苑传五·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徐翁》:“督尚书兄弟发愤为学,相继登第。

” 丁玲《过年》:“ 小菡要发愤读书,要争气。

”参见“ 发愤忘食”。

发奋振作。

汉班固《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

”《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汉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

”《南史·文学传·祖皓》:“逆竖滔天,王室如燬,正是义夫发愤之秋,志士忘躯之日。

”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有等人精神发愤,都待要习文演武立功勋。

”《明史·欧阳一敬传》:“自严嵩败,言官争发愤论事,一敬尤敢言。

”发泄愤懑。

《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词语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发愤词语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发愤词语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发愤决心努力的意思。

关于发愤词语的近义词是什么呢?如何使用发愤造句呢?小编给大家收集了关于表达发愤词语近义词是什么,希望能帮助大家,欢迎大家学习参考!发愤词语基本解释[释义](动)决心努力。

[构成]动宾式:发|愤[例句]发愤努力。

(作状语)[同音]发奋近义词发奋、奋发、努力、勤勉、勤劳、勤恳、勤苦、辛勤、勤奋、立志反义词气馁、振奋、消沉英文翻译1.make a firm resolution; make a determined effort发愤造句1、下学上达,好古敏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下学上达,好古敏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从此发愤改过,不再横行乡里。

4、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从此发愤改过,不再横行乡里。

他教育孩子向赖宁学习,发愤读书,遵守纪律,不要惹是生非。

6、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发愤图强、宵衣旰食,卧薪尝胆。

7、哼,本来就穷,还不知道发愤图强,真是窝囊废。

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哼,本来就穷,还不知道发愤图强,真是窝囊废。

10、意气风发,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志存高远,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11、只有发愤图强好好学习,才会有更好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12、1118要要发,万万要意气风发,千万别发傻充愣,万万要发愤图强,千万别发怒冲冠。

万万要发家致富,千万别犯晕发傻。

祝你事业意气风发,工作发愤图强,发家致富路通畅。

13、莫聪本来还想发愤图强一下再多砍几根,莫笑却将他拦住。

14、转世之后,成为了掌上明珠,更要发愤图强,出人头地。

15、我们一定要发愤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1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发愤识遍天下学;立志读尽人间书。

17、意气风发,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志存高远,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苏东坡年少轻狂的读书故事

苏东坡年少轻狂的读书故事

苏东坡年少轻狂的读书故事
北宋⼤学⼠苏轼,少时在⽗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

因此有些飘飘然。

⼀⽇,年少⽓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的书房门⼝。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间书。

⽼⽗亲⼀⽇得闲,来到⼤⼉⼦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

⼉⼦如此不谦虚,他很⽣⽓。

于是,找来⼏本⽂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去。

苏轼看了⼀本⼜⼀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中⼗分惭愧。

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学习,⽇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成为唐宋⼋⼤家之⼀,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发愤”,和“⽴志”。

注:发愤,指因为不满意⽽感情激动,突出了精神受到刺激⽽产⽣向上的内动⼒。

“发奋”和“发愤” 意义有别。

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发奋有为等。

发愤指决⼼努⼒。

如:发愤忘⾷、发愤图强等。

发愤图强_发愤图强的意思_成语词典

发愤图强_发愤图强的意思_成语词典

发愤图强


fā fèn tú qiáng简拼fftq



奋发图强、发奋图强反义词胸无大志、无所作为、妄自菲薄




中性词成语结构连动式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

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语出处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彻底革命。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

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老舍《鼓书艺人》十七)




make a determined effort to do well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

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奋跟发愤都表示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鼓起精神、积极努力。

但是二者的意思有差别:
发奋着眼于精神状态。

奋有振作、鼓劲的意思,发奋指精神振作起来,鼓足干劲去做某件事情。

例如:
(1)年轻人要发奋向上,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2)青年时代应发奋读书,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

发愤则着眼于人的内心。

愤有憋闷郁闷的意思,常用来表示因不满而情绪激动。

发愤指抒发胸中愤懑,痛下决心去实现某种追求,有冲破某种压力或者摆脱某种困境的意味。

例如:
(4)虽然生活条件差、工作劳累,但他集中精力,发愤攻读,终于掌握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成功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