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1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ppt

合集下载

2011届高中地理二轮专题课件1-2-1第1讲 大气运动规律

2011届高中地理二轮专题课件1-2-1第1讲 大气运动规律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 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 ( A.合肥小于南宁 .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 B.株洲大于石家庄 .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 (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 ) )
(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
解析: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沈阳以南,最大降温高度大致与纬度 题 读图可知,在沈阳以南, 呈正相关,比较选项中各地的纬度关系可知 项正确 项正确。 呈正相关,比较选项中各地的纬度关系可知C项正确。第(2)题,纬度 题 越低,受冬季风的影响越小,垂直方向上降温范围越小, 越低,受冬季风的影响越小,垂直方向上降温范围越小,因此最大降 温高度越低。 温高度越低。 答案: 答案:(1)C (2)B
1.热力环流 .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升降运动→水平气压差异 直接原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升降运动→水平气压差异(直接原 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 形成过程
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 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 晚相反 海陆风
常 见 的 热 力 环 流
二、大气运动规律
2.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下图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海风入侵 .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 时污染物输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 ~ 题 时污染物输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图示盛行风在一年中最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图示盛行风在一年中最强盛时, 当图示盛行风在一年中最强盛时 A.在汕头市,阳光可以直射井底 .在汕头市, B.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 C.宁夏平原到河套平原的黄河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 D.长江口正处于一年中盐度最低的时刻 . (2)当图示海风在一天中最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图示海风在一天中最强盛时, 当图示海风在一天中最强盛时 A.大气逆辐射最强 . B.一天中气温最低 . C.此时该地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值 . D.北美洲五大湖区旭日东升 .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与下垫面状
(等压线疏则小, 大,随纬度升高

况有关
密则大)
而增大
2.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 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气压场 的类型、风向和风力以及锋面气旋等是高考等压线图判读题 最主要的考查内容。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如下 图,单位:百帕):
A.N 地缺少含煤岩层⑤,说明该地古气候不适合森林的 生长
B.从构造上看,该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C.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老到新 D.N 地缺失③、⑤岩层,可能该沉积时代 N 地处于上升 过程
答案:D
解析:沉积地层一般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 此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新到老。油气往往储存于背斜 构造,而此地为断层,不可能有油气资源。煤层⑤及地层③ 在 N 地缺失,可能是相应地质历史时期 N 地处于上升阶段, 无法接受沉积造成的。
气压 特征
系统 高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高周低 低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低周高 高压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 脊 狭长区域
低压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槽 狭长区域
注意点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 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 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 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 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012·山东烟台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 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 (1)~(2)题。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所示)

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

等压线闭合,数值
低压中心
压中心的范围
中低周高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 高压 脊控制地区 与高
高压脊
狭长区域
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
低压槽
狭长区域
与低压中心一样以阴
雨天气为主
核心图表解读
第1讲
[方法技巧] 1.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1)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 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 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 “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核心图表解读
第1讲





气压系统
特征
注意点

等压线闭合,数值
高压中心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
中高周低
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
9.从热力环流原理看图示近地面( C )
A.①为海洋 ④为陆地 B.①为谷地 ④为山地 C.①为郊区 ④为城区 D.①为陆地 ④为海洋 10.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则 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飞行,飞行员感觉最颠簸
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沿甲图E-F,A-B所作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图分别为乙图和丙图, 回答11~12题。
第1讲
第 1 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 栏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开 关
二、热力环流
大气受热过程
低 D
高 G
A
冷却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问题 1.阅读以上实例,确定形成这些现象的气压带或风带。 提示:从纬度位置角度分析。
2.分析上述现象的成因。 提示: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产生的影响方面分析。 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地区都位于北纬30°附近,两地的自然景观是否 一样?为什么?
提示: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角度进行思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本节是对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等知识的应用,主要内容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形 成过程及其移动规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学习时需重点掌握以 下内容: 1.低、中、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过程;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季节移动;3. 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
3.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 ✕ )
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向不同,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盛 行西北风。
4.冬季亚欧大陆上出现的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 ✕ ) 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南移的副极地低压带。 5.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 √ ) 6.北半球所有气压带都呈块状分布。 ( ✕ ) 北半球的气压带并不都呈块状分布,在冬季成块状分布的是副极地低压带,而在 夏季呈块状分布的是副热带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 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亚洲高压)多生成于北半球秋分日至冬至日,冬季位于西伯利 亚、蒙古地区,是大范围的高压中心,也是典型的大陆气团。西伯利亚高压是北 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 区,使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加寒冷。 西伯利亚高压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入侵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 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我国南海地区;春季 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

2.3.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高一地理教学优质课件(中图版2019)

2.3.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高一地理教学优质课件(中图版2019)

(2)地转偏向力
F1
思考:地转偏向力是 怎样影响风的?
北半球右偏
偏转规律: 赤道无偏向
南半球左偏
水平气压梯度力 (hPa)

1010
方向:与风向垂直 性质:
大小: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1020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F2
1030
对风的 只改变风向, 影响 不影响风速
(3)摩擦力
思考:摩擦力是怎 样影响风的?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西__北__ 风,乙地 的风向是_东__南__ 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大__ ,原 因是_等__压__线__密__集__,__风_ .力大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 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丙__ , 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丁_____ .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 D
图中A、B、C、D四地中风向表示正
确的是 C
B
A
北半球 找出右图中高低气压中心,高压脊 和低压槽、A、B处风力大小。
图中甲、乙两地的风 向分别是
甲:西北风 乙:东南风
北半球
3.风力大小判断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近地面风
高空风
课堂练习
读“北半球某地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
据此完成4~5题。
4. 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A. a B. b C. c D. d
D
5. b点的风向为 A
A.北风 B.西风 C.南风 D.西南风
读北半球近地读面北等半压球线近示地意面图等,压完线成示下意列图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大气运动规律说课

大气运动规律说课

剖面 图
锋面 系统 图
团移动方向大致相同,冷气团 一侧常形成一个小环流;坡度 较大的(如图1)为冷锋,较小的 (如图2)为暖锋;雨区主要在锋 后的(如图1)为冷锋,在锋前的 (如图2)为暖锋
二、方法技巧
1.判读气压场及天气状况 (1)低气压中心 (2)高气压中心 (3)低压槽 (4)高压脊
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多阴 雨天气 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多晴 朗天气
过境前
冷锋过境后, 江苏受冷气 团控制,气 温降低,气 压升高
探究二:
(2013·北京文综)下图(a) 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 图(单位:百帕),图(b)显 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图(a)中( ) 空间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4.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 分,多阴雨天气 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 分,多晴朗天气
2.判断风向及风力大小
(1)风向判断 先确定高低压位置,根据“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 向低压”的原则,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根据南北 半球确定是左偏,还是右偏
(2)风力大小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判断风力大小。在同一等压线图上, 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等压线 稀疏处风力小
大气运动规律
------常见的天气系统
导航
1 2 3 4
考纲解读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5
6
一、考纲解读
考纲: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大气层(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大气层(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和烧杯中的水一样流动起来?

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 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的
烟 会形成对流 。
新课讲授
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__上__升___,冷的 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__下__沉___。
新课讲授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新课讲授
对流层
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对流层中天气复杂多变了吗?
(1)对流层对流运动强烈 (2)对流层聚集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运输,上升遇冷形成云和雨等天 气变化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探空气球可以从地面上升到约30千米的高空,气球D 在上升过
程中--路遇到的情况是(C )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新课讲授
思考
冰箱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面?
冷空气下沉,易形成对流,到达制冷效果
新课讲授
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
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新课讲授
对流层
1.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 2.对流层聚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 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4.各种天气现象都产生在对流层。 5.对流层与人类最密切。
0 ~ 8/17千米 (赤道厚两极薄) 17 ~ 55千米
55 ~ 85千米
85 ~ 500千米
500 ~ 1000千米
温度散布特点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新课讲授

大气运动的规律(知识讲解)

大气运动的规律(知识讲解)

大气运动的规律(知识讲解)大气运动的规律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大气的水平运动。

复习建议气压的分布规律;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及特点。

知识清单一、热力环流1.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的________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________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________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________的力,其垂直于________。

2.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中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________,只影响________不改变气压与温度: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引起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一般规律是:地面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地面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

因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

【典型例题】读下图,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气压值高低的比较,弯曲的等压面是2019米高空气压值的分布情况,我们知道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1>3,,4>2,根据等压面判断判断,3的气压高于4点的气压,因此得出结论1>3>4>2。

答案:1>3>4>2等压线图的判读1、根据气压高低状况(1)判断气温:相邻地区,尤其是同纬度地区,气压高的地方一般气温低,气压低的地方一般气温高。

(2)判断气流垂直运动:一般情况下,气压高的地方气流下沉,气压低的地方气流上升。

2、根据气压分布状况(1)判断天气:低压区或低压槽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区或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2)判断海陆分布:夏季,副热带地区,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冬季,副极地地区,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
气压带 分布(纬度位置) 气流(上升/下沉)
赤道低 压带
赤道附近
④_上__升_
副热带高 南北纬30°附近 压带
副极地低 南北纬60°附近 压带
极地高 压带
极地附近
⑥_下__沉___ ⑧__上__升__ 下沉
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降水) ⑤_高__温__多__雨__ ⑦___炎__热__干__燥___ ⑨_温__和__湿__润__ 严寒干燥
2.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 太__阳__辐__射_、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 洋__流___等
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4 | 气候与自然景观
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 气候 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 气候类型 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 同的影响。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都表现出气候湿润特征。 ( ✕ ) 若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位于背风坡处,则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 2.中亚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受高压带控制。 ( ✕ ) 中亚地区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气候干旱。 3.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实际上降水稀少。 ( √ ) 4.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 ✕ )
部分地区处于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信风控制下,也是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 气候,比如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 8.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一样,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 )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
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每年6—9月,东非塞伦盖蒂草原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获 取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 000多千米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 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 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由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 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草原。

大气流体力学第3章

大气流体力学第3章
3
大气运动的主要特点
2、 大气的运动具有准水平的特征 由于重力场的作用,使得大气质量向地表面集中。由此造 成了气压在铅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描述这种分布的就是 众所周知的静力方程。
此外,密度和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也不均匀,这种介质 的物理性质的不均匀分布,使大气具有层结的分布。
但是,就大范围而言,层结具有稳定的特点,这就使垂 直方向的扰动受到了抑制,再加上地球旋转的效应,因此, 运动就具有准水平的特征。
以 3.10式 得 :
(3.5)与 3.4*
代入
将3.4*式右端展开后,因
为常数,可得: 3.5*
上式表示绝对坐标系中的加速度与相对坐标系中的加速度之间的 21 关系
22
我们知道,惯性流体动力学方程或N-S方程为:
3.6* 不考虑黏性力,将3.5*代入上式,即得
3.7*
根据达朗贝尔(D’Alembert)原理,3.7*式可以移到右边作 为惯性力来考虑,这样,3.5*中的3项加速度都可以看作是惯性 力. 但是为了明确起见,我们以后只把 称为惯性力,而把 性离心力 称为科里奥利力(科氏力), 称为惯
2
大气运动的主要特点
1、 大气运动与一般流体运动区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气象上的运 动具有大尺度的特征
气象上运动一般水平尺度是数百公里到数千公里的范围,有时候 还几乎等于地球半径。因此,这类运动中就必须考虑地球自转的作 用,也正是这一点,在大气中存在一种准地转关系。
例如在给定压力分布情况下,一般流体均是沿着压力梯度方向 运动的,即“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但是,由于地球的旋转效 应,将会改变“水往低处流”,而是出现流体沿着等压线(即与压 力梯度相垂直)流动的趋势和现象,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地转风 ;而且旋转的越厉害,这种趋势和现象越明显。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超级实用)教学精品PPT课件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复习(超级实用)教学精品PPT课件

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a.日照时数与昼夜长短有关。以北半球夏半年为例,北半球
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日照时数就越多。
b.日照时数与天气状况有关。晴天,大气中水汽少、云量少
,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光照多,故各种沙漠性气候及
大陆内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都有很好的光照条件。我国东部湿润
和半湿润地区,由于云雨多,光照较差。而我国的四川盆地,由
裸地;河湖水田周围也因为水的调节作用,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
;而洋流的影响则是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c.大气本身条件,如大气组成,大气运动影响大气对太阳辐
射削弱和保温作用的大小。在对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
递减,即与大气组成有关。如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少而气温低;至于大气运动,任何地方受到
地区,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方,因此,拉萨有“
日光城”之称。
12
(2)从热量角度来讲,衡量大气热状况的是气温,而影响气
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a.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取决于
太阳高度角,由于地球是倾斜状态,即黄赤交角
冷气团影响就降温,受到暖气团影响就升温。
13
(3)热量与光照虽有区别,但是也是有联系的。 光照强的地方,气温会短时升高,因此大陆性气候在夏季时
最高温度比海洋性的高,晴天最高温度比阴天的高。在我国东北地 区的鸡西七、八月份也可以达到30多摄氏度,是因为虽处较高纬度 而太阳高度小,但白天可长达14个小时左右。
3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命题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
①大气暖大地 ②大地暖大气 ③大气还大地
【考点透析】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太阳辐射经大气 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 增温,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大气吸收的大部分热量以大气 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保温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 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 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大气的运动规律

大气的运动规律
力风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受力 地转偏 分析 向力
摩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 低压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 方向与风向相反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
高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

半球左偏。在高空,摩擦力可以
(2)注意问题说明
①上图中的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同 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②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相反,近 地面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③若低空低压,则高空高压;若低空高压,则高空 低压。 ④若等压面凸向高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平面 气压高;相反,若等压面凸向低空,则该区域比四 周同一水平面气压低。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终年高 温多雨
全年高 温、有 干湿两

终年炎 热少雨
夏季热 干、冬 季温湿
终年温 和湿润
季 夏季风 风 环 流 冬季风
温带季风气 温湿 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干冷 热带季风气 候
冬干冷、 夏湿热
冬干湿、 夏湿热 冬干暖、 夏湿热
特别说明 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季节 位移,进而造成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 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 南半球夏季南移。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 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 候状况。 4.季风环流 (1)季风的形成 受大气活动中心影响,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季 风气候,其风向分别为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冬 季,1月)和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夏季,7月)。 如下图:
知识点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 1.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北半球)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三、产生逆温的原因与分类: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 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 ,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 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 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 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 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读“日光城”拉萨年平均逐月日照时数变化图回答:
1.拉萨太阳辐射一年内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 ) A.太阳高度角 B. B.夏季 C.秋季 D.
C
)
2.造成拉萨日照时数年季节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C
C.大气削弱作用
D.地形因素
二、大气运动规律 1.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大气升降运动→水平
3.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 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 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 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 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 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 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
4. 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 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 斜的过渡区即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 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如下图
高空
近地面
图示
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下图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海风入 侵时污染物输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图示盛行风在一年中最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在汕头市,阳光可以直射井底 B.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C.宁夏平原到河套平原的黄河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D.长江口正处于一年中盐度最低的时刻 (2)当图示海风在一天中最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大气逆辐射最强 B.一天中气温最低 C.此时该地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值 D.北美洲五大湖区旭日东升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运动规律
答案:AC
4.灰霾频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导致水果蔬菜晚熟 B.影响草莓等草果的质量 C.运输方式中,铁路受影响最大 D.网购货物送达时间缩短
解析:灰霾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使光合作用减弱,可能 导致水果蔬菜晚熟,还会影响草莓等草果的质量;而对铁路运输 影响不大,对公路和航空运输有较大影响,会使网购货物送达时 间延长。故选 AB。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
无论 7 月还是 1 月,
等温线大致
太阳辐射(纬
气温都是从低纬向
与纬线平行
度因素)
两极递减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1 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 在同一纬度上,冬

海陆分布
向南(低纬)凸出;海洋 季大陆比海洋冷,

海陆热力性质
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 夏季大陆比海洋
(2014·四川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 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234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答案:D
2.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Hale Waihona Puke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与气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相关,①对。与地形起伏相关,②对。没有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③错。海陆位置决定了在迎风坡或背 风坡,④对。所以 A 对。B、C、D 错。

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PPT-1.3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PPT-1.3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3.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一、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思考 某医院治疗一种疾病的治愈率为10%,那么,前9个人都没有治愈,第10个 人就一定能治愈吗? 提示:如果把治疗一个病人作为一次实验,治愈率是10%,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即 治疗的病人数的增加,大约有10%的人能够治愈,对于一次实验来说,其结果是随 机的,因此,前9个病人没有治愈是可能的,对第10个人来说,其结果仍然是随机的, 既有可能治愈,也可能没有治愈,治愈率仍是10%。
【规律方法】气体分子运动的三个特点 (1)自由性:可以认为分子不受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因而气体能充满它能达到 的整个空间。 (2)无序性:分子的运动杂乱无章,在某一时刻,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分子 都有,而且向着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3)规律性: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当 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一 气体分子运动的规律 1.大量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1)个别事物的出现具有偶然因素,但大量事物的出现,却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2)从微观角度看,由于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并没有统一的运 动步调,单独来看,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但从总体来看, 大量分子的运动却有一定的规律。
【补偿训练】
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f(v)表示v处
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百分率,所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Ⅰ、TⅡ、TⅢ,则TⅠ、 TⅡ、TⅢ的大小关系为 ( ) A.TⅠ>TⅡ>TⅢ B.TⅢ>TⅡ>TⅠ C.TⅡ>TⅠ,TⅡ>TⅢ D.TⅠ=TⅡ=TⅢ
【解析】选B。气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增大, 且分子速率分布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特点。温度高时速率大的分子所 占据的比例越大,题图中图线越宽、越平缓,显然从图中可看出TⅢ>TⅡ>TⅠ,B正 确。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14 热力环流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14 热力环流

课时14热力环流1.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基本规律(1)一个过程:用箭头在上图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并填写形成过程。

答案(2)两个方向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遇冷下沉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3)三个关系①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③等压面的凹凸关系a.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b.气温低的地方: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特别提醒气压高低的相对性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因而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气压值大于低压区的气压值;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3.常见形式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加剧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和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气流下沉距离以外。

2.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大小①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如图,P A>P C,P B>P D。

②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

如图,P C>P D,P B>P 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类型相反。

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C (2)B (3)B
考向三 天气图的判读 3.(2010·江苏地理)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
览会于 5 月 1 日正式开园。会期 184 天。 右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 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题。 据上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 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 月和 7 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 月和 10 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 月和 8 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 月和 10 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29°N 附近,最高月均温仅 15°C,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C 正确。
命题预测 大气环境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重要内
容之一,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着力点。从考核内容上看,一是侧 重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线图的判读,并以此解释相关的 自然现象;二是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全球气候的 影响;三是考查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季风气 候的形成;四是考查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 特点与判断;五是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特点 及成因等。从命题形式上,一般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某个问题 出现,主要通过区域地图或等温(压)线图或某一地区天气、气 候的异常变化等,考查对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与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1)C (2)B
考向二 气温的变化
2.(2010·大纲全国文综Ⅰ)自某城市市中心向
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
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 8 日(多云)9 时到
9 日(晴)18 时。监测结果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
A.4°C
B.12°C C.16°C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第(1)题,依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直接读出三地的多 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数值,进而可判断出 C 项正确。第(2) 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体温度越高,其辐射强度越大,因 而 B 项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B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C )
解析 3 月中旬该地区气温回升快,易形成气旋,而此时 降水较少,空气干燥,上升气流易扬起沙尘。另外,此时 冷空气势力仍较强,易南下形成冷锋,从而形成大风、沙 尘暴,故选 C。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 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B.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
解析 沙尘暴多发生于中纬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沙尘 暴多发生于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此纬度位置应属西风带,故 选 B。
水分布图”,可知
( C)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明显高于乙地,
A、B 错误;甲、乙两地均位于 29°N 附近,甲地最热月均
温高于 25°C,最冷月均温约为 8°C,4~10 月为当地雨
季,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 错误;乙地冬冷夏凉,地处
在复习备考时要重视对该部分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构建知 识框架与内容体系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也可以以某一地理问题 为中心逐步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的风、三圈环流、季 风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特别要注重随着近年 城市化发展和异常天气、气候的变化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分 析研究。
( A)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
解析 由图中云层和沙尘运动图可知此影像中部为沙尘
暴的中心区,沙尘被上升气流带到高空,故选 A。
考向五 气பைடு நூலகம்类型的判读
5.(2010·广东文综)我国甲、乙两地
均位于 29°N 附近。读“1971~
2000 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
D.18°C
(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8 日 15 时左右
B.8 日 22 时左右
C.9 日 15 时左右
D.9 日 18 时左右
解析 第(1)题,9 日 6 点左右市中心北部 6 千米附近温度最低 5~7°C,9 日 15 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 21~23°C,所以最 大温差取值为 14~18°C,故 C 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 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最高值多云天低于晴天,A 错;从正 午到午夜气温整体先升高后降低,C 错;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 剧烈,D 错;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B 正确。第(3)题, 热岛效应最强时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最大,四个选项中正确的 是 8 日 22 时左右市中心与北部郊区温差最大可达 6°C 左右。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7 月,冷锋已北撤,未影响上海, 故选项 A 错误;9 月以后冷锋南下,10 月影响上海,故选项 B 错误;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寒冷干燥气候,故 选项 D 错误。7 月、8 月锋面雨带位于东北、华北,上海受副 高控制,高温少雨,因而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考向四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2010·大纲全国文综Ⅱ))下图是 2010 年 3 月中旬发生在我国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 1 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
知识体系建构
真题回眸 考向一 太阳辐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1.(2009·广东文综)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
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