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省历史学科高考考试说明(选修)
(2022年高考真题)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卷 江苏卷(含答案)
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
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
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 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 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2.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
由此可知,汉初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 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3.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
这主要反映出,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
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
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
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
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 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 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5.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
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
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6.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
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考试大纲说明-政治科
2015年高考课标卷考试大纲说明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政治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的政治科部分。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历史教师个人总结(3篇)
高三历史教师个人总结忙忙碌碌的半学期过去了。
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指导今后的工作,现在对半年来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进行简要总结。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认真研究高考。
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方向和指导。
每年高考总会有一定的调整,所以只要高考还存在,研究高考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山东高考试卷,尤其是____、____高考试卷,今年高考虽然会有所调整,但肯定是稳中有变。
我们从前两年高考试卷中解读这几年高考试题的难度和能力要求、高考试题的出法问法和试题回答的要求,等等。
其次是研究去年和今年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识读考试说明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的变化,从能力、内容的变化中反映了怎样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
我们在新课和复习教学中以及练习中都要____这些思想。
2、仔细研究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最终高考的参加者,高考试卷的解答者。
不根据本校学生情况进行的教学肯定是空对空的教学,教学效果不会很理想。
经过接触,我们基本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正。
教学上我们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检查、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注意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和纪律观念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较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3、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和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个学年、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每一星期的教学都要有一个计划,都要事先有个统筹安排。
我们根据对高三教学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了系统、详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统筹安排整个一年的教学任务、内容。
当然计划制订以后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使之更完整,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调整。
4、本学期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单元复习,以时间为顺序,对同一时间段内横向知识,即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内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揭示其间的关系,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并进行理论的概括和解释。
2015年浙江省考试说明-9科18个自选模块
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理科)自选模块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自选模块试题既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要有必要的区分度,保持适当的难度。
自选模块考试内容,选自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ⅠB)的内容。
每个模块编制I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选6题作答,不得多选。
自选模块考试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相关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IB)的范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全卷满分为60分。
Ⅱ.考试能力要求、内容和题型语文部分一、考试能力要求考语文高考自选模块要求深入测试考生以下语文能力:(—)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二)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三)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这三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试内容与要求考语文高考自选模块的考试内容为“《论语》选读”和“外国小说欣赏”,它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选考科目的考生的文化素质、能力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考虑中学语文《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两个选修模块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分析综合I.传统文化经典(《论语》)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把握,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的分析2.外国小说结构的分析’主题的概括3.外国小说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二)鉴尊评价1.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外国小说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达艺术的品味2.外国小说形象的欣赏,内涵的赏析,艺术魅力的领悟3.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外国小说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三)探究'1.传统文化经典(《论语》)中疑点、难点的探究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外国小说意莩、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3.对外国小说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三、考试题型简答题、论述题等。
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五)(后附标准答案解析)
(最新)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历史05一、选择题1.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下列考古重大发现中最能够帮助我们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遗址是A.河南安阳殷墟王陵B.浙江杭州良渚古城C.山西临汾晋侯墓地D.陕西西安唐长安城2.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
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这一成语最早可能出现在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展示的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①促进文化交流交融②强化君主专制③推动经济发展④增强民族凝聚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如表所示的内容显示了东汉中后期部分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皇帝和帝殇帝顺帝冲帝质帝继位年龄1011128卒年2723039A.“七国之乱”的爆发B.“焚书坑儒”的结局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D.“中朝”制度的出现5.孝文帝下诏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这项政策的作用不包括()A.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B.保持鲜卑族的民族传统C.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D.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6.唐人刘禹锡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时描写当地的耕作情景:“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烧荒种田)。
”这反映出唐代()A.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B.均田制在重庆推行C.保存有原始耕作习俗D.自然经济发展成熟7.“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将相权分化,政令从起草、审核到执行均有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处理。
部门之间分工合作的同时还相互牵制,大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材料中的“它”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内外朝制度8.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下列赋税制度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A.什一税B.初税亩C.两税法D.租庸调制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新课标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封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学.科.网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学科.网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理论前沿2014年第10期纵观近五年来的江苏历史高考卷,不难发现试卷始终能够做到试题活,立意新,能力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一次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试卷在坚持思维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加大了合理的难度,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素质和潜能,能够较好地甄剐考生学科素质的差异㊂一㊁试卷总体特点近五年的历史试题总体上比较平稳,难度适中,极少偏题㊁难题㊁怪题,追踪热点及重点问题㊂背景材料朴实,设问角度新颖,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弘扬素质教育,杜绝死记硬背,具有很高的信度㊁效度和区分度㊂(一)源于教材㊁高于教材,难度适中,体现新课程理念㊂纵观近年来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历史卷不难看出,江苏卷始终贴合课本知识,秉承了 新情境㊁新材料 的一贯命题理念,从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去命题,合理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㊂有相当多的题目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而非与教材知识点简单对接㊂例如,徐珂‘清稗类钞“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㊂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援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援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援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援婚姻仪式简约文明此题考查了必修2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相关内容,但提供的背景信息和情景是课本之外的,考查了学生获取材料信息,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也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重对课本学习的基本史实,概念的理解㊂虽然试卷题目所选的材料㊁营造的情境非常新颖,但考察的仍然是主干知识与基本线索㊂例如13年考卷选择题方面考查了古代中国农具㊁文字㊁三省六部㊁军机处,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㊁民族资本主义,70年代外交;世界史的雅典民主制度㊁工业革命㊁启蒙运动㊁十月革命㊁两德分裂和现代美术作品等㊂非选择题方面考查了儒家伦理㊁国共合作㊁罗斯福新政㊁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㊁克伦威尔及拿破仑等㊂所有这些都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和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㊂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以往出过的知识点在第二年仍有出现,例如孔子 仁 的主张㊁罗斯福新政等内容都有重复出现,说明命题者并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㊂这使得江苏卷基本保持这清新㊁稳健的状态,且无死记硬背之嫌㊂(二)材料为先,创造新情境,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㊂新课程背景下,新材料㊁新情景题在江苏卷中一年比一年凸显㊂由知识考查为主转向能力考查为主,分别通过文字史料㊁图片和图表等形式呈现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相关内容,加大了材料阅读和解析的比重㊂更加强调独立运用判断㊁归纳㊁比较㊁概括等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和阐述问题的能力㊂例如(2010卷1),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㊂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援秦朝B援西汉C援南北朝D援唐朝本题考查了对郡县制优点的评价和认识,但通过柳宗元‘封建论“中的史料来考查,创设了一种新情境,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㊂显而易见,新材料㊁新情景试题类型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大方向,也是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历史学科得以落实的着力点㊂但我们细细品味每一道试题,耐心阅读每一个材料后,又觉得它们都没有超出我们的 视野 ,没有超出学生可以达到的 思路 ㊂无论试题材料史实,还是选项答案史论,都特别注重现有的教材知识㊂材料情境的使用也都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学科能力的考查更注意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以考生较为普遍的学业水平为起点,基于在设定的材料新情境下,考查积极调动㊁迁移并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解读的能力㊂要运用数据分析和统计的方法研究 影响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变化的两个因素 ㊂在 罗斯福新政的机遇与挑战 这道历史论证题中,更是明确提出要 多角度地研究 ,以 便于立体地认识历史 和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㊁认识历史 ,进一步强化了拓宽史学研究视野的重要意义㊂(三)关注热点,密切联系现实,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在命题过程中,始终联系当前的社会,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㊂这种命题方法避免了命题问题的老套,同时又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丰富的时代气息㊂如近代化㊁民族振兴㊁和谐社会等内容在试题中都有体现㊂这样做既顺应了时代潮流,又凸显了史学的教化功能㊂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㊂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㊂该题追踪时政热点的同时又紧扣书本知识,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㊂历史研究和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垂训作用,例如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1题提供了三个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材料,这道题目不但要求学生回答关于这些选官制度的问题,还要求学生说明科举制度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也就是从历史事件中总结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㊂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让学生以识到学习历史是有价值的㊂二㊁应对高考,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目前中国的高考对于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着高考进行㊂对于新课程而言,高考指挥棒作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即可通过高考命题变化来引导和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㊁新要求,推进课程改革;也可能因为高考的应试效应,误导中学教学,出现急功近利,只顾成绩,缺乏真正的能力培养的现象㊂(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史料教学虽然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但仍存在一些表现较严重的问题㊂例如教师们知道一些新课改的理念,知道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却依旧继续着千篇一律的教学工作,并没有把史料教学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或者仅仅把史料教学当成公开课时的作秀㊂另有一些教师认为史料教学就是为高考服务的,为了迎合高考的史料解析题而设置的,于是把史料教学演变为讲授史料题㊂史料教学真正的价值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㊂坚持以往 授人以鱼 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更不能适应这一背景下的新高考㊂(二)除了在史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高中历史图表教学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㊂由于以往的历史考试都注重文字信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分析及教学启示叶倩辉(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自全国实行分省命题以来,江苏获得自主命题权已经有十一年㊂本文通过对2010年至2014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进行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江苏高考改革的背景,重点分析近五年来江苏历史高考试卷的变化,探求江苏历史高考试卷的特点㊁发展趋势,并从试题分析中获得正确的备考策略㊂希望本文可以为中学一线的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启示㊂[关键词]历史高考;试卷特点;教学启示ʌ中图分类号ɔG633.51ʌ文献标识码ɔAʌ文章编号ɔ1007-4244(2014)10-232-22322014年第10期息的表达而忽视图表,从而造成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于教材文字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教材插图和表格的应用,我们甚至会认为这些图表只是一种点缀㊂有一部分教师在分析高考试题后意识到了图表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目前的历史考试的图表题大多来自课外,这也就造成了教师容易忽视课内的这些图表,觉得高考用不上,所以看不看讲不讲无所谓㊂其实如果我们老师能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图表,加强对图表的认识㊁方法讲解㊁注重图表与教材文字信息的结合,这对于我们学生看图读图用图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㊂这些教学中的误区是我们所容易忽视的,但其实这些又是新课程特别强调和重视的,高考试题的考核就是命题人有意识的想强化和突出这种思想㊂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转变认识,更新思路和方法㊂三㊁教学启示与建议根据上面对近五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的分析,反思中学教学,有如下几点启发:(一)重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㊂从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来看,没有出现严重脱离书本的试题,无论试题如何命制,都是以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能力为主㊂历年的试卷中都会出现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点,难度不大,但如果平时疏忽,没有准确的记忆,这些题反倒成了难题㊂所以,做好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取得有良心成绩的关键㊂高中历史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教师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志判断知识点孰轻孰重㊂要根据课程标准㊁教学要求㊁考试说明,准确设定三维目标,梳理好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把每一个目标都落到实处,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㊂(二)加强对学生分析与比较能力的培养㊂近年来,江苏高考历史卷的题目设计越来越灵活,考察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㊂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图片㊁表格等资料,同时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的历史材料㊂提升学生对图片㊁文字资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弄清重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将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挖掘其中的联系和区别㊂从而提高学生对史料分析利用的能力㊂(三)关注热点问题,重视信息收集㊂当今高考,试题的实践性㊁灵活性强,往往是通过热点问题进行命题的,具有强烈现实意义与时代特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命运㊂历史试题虽不会像政治学科那样,直接考查社会热点,但它会以新问题㊁新情境为载体,隐性考查相关知识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要将几年来发生的重要事实进行汇总㊁分析,并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去解答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㊂参考文献:[1]陈龙,金国华.扎实稳健,有效推进高三历史复习---2013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特点与2014届高三复习建议[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4).[2]潘燕.2011年江苏历史高考命题趋势探讨及教学对策[J].文理导航,2011(07).[3]潘志平.江苏高考历史学科命题趋势及复习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12(08).[4]王洪海.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史料教学有效性-2012年江苏历史高考启示[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5]陈凯.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6]沈建利.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命题特点对高三复习的启示[J],2011(04).[7]沙耿云.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05).[8]孙迎春.新课程背景下江苏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J].考试周刊,2012(Z1).作者简介:叶倩辉(1990-),女,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㊂座谈㊂组织廉政教育的演讲比赛㊁征文比赛等,不仅要鼓励学生踊跃报名,还要动员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让大家在竞技中接受廉政教育㊂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廉政教育题材的录像㊁电影㊁图片等㊂最后,学校要加强廉政教育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如在教学楼㊁图书馆等地设置廉政格言,名人警句等,让全校师生随时接受廉政教育文化的熏陶㊂(四)内容创新:突出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特色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要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把握规律性㊁体现时代性㊁注重实效性,因此廉洁教育的内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党风党纪㊁法规法纪㊁廉洁从政,还应包括应包括:诚信教育㊁感恩教育㊁法纪法规教育㊁职业道德教育㊁廉洁教育㊁理想信念教育和节俭教育等㊂诚信教育,即诚实守信教育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石㊂大学必须把诚信教育放在廉政教育的首位,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的社会观念,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㊂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要坚持 因材施教㊁分级施教 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纪,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大学生群体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认识能力,政治素养等差异,要有选择地规划教育内容,如,对于党员㊁学生干部等骨干学生,廉政教育侧重于政治素质教育,对于普通学生,则侧重于规章制度教育;对于高年级学生,要侧重于反面警示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㊂四㊁结束语大学生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㊁系统的育人工程㊂因此,高校应深入研究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新问题㊁新思路,不断丰富廉政教育的内涵,积极探索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新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廉政意识,为祖国现代化现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㊂参考文献:[1]建立健全教育㊁制度㊁监督并重的政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S/OL].(2007-12-06)[2010-09-10].http://www/ 200902/20090217160119535.doc.[2]吴光.廉政的内涵与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J].浙江社会科学,2006(3):101-105.[3]唐自政,何抒然.对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现状和路径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21-24.[4]陈国铁.本科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探讨[J].高教研究.2005,(1):38-40.作者简介:王瑞生(1969-),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纪委副书记㊁监察处处长㊂(上接219页)基础教育233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分析及教学启示作者:叶倩辉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刊名:现代妇女(理论版)英文刊名:Modern Women年,卷(期):2014(10)引用本文格式:叶倩辉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分析及教学启示[期刊论文]-现代妇女(理论版) 2014(10)。
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三)(后附标准答案解析)
(最新)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03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总计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它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及其边缘地区,距今约7000至5000年,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和土地轮休的耕作方式,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它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材料中的“它”是指()A.红山文化B.仰韶文化C.良渚文化D.河姆渡文化2.《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这表明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B.古人对丧葬的轻视C.丧葬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3.下面所示是秦统一全国后的地方官职简表。
从表中内容能得出的结论是()秦统一全国后的地方官职简表A.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郡国并行制在全国推行C.官员都能世袭统治权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於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据此可见,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初衷是()A.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打击大商人B.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的发展5.这是分崩动乱的近四个世纪——皇权衰弱,门阀世家在朝野扩张;政权分裂,中国的地理疆域被重新划分的时期。
同时,上百万胡族人涌入中原,无数北方人口南渡。
在追溯何为民族,何为国家的时候,这些历史,将会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于“民族”和“国家”的理解。
这一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6.“两税法:(一)化繁为简,(二)引偏于均,(三)防杜逃户,(四)征及行商,从经济政策观之,总比租庸调为更进一步。
所惜当日定制未尽周密,估资产后,既以钱、物定税,而临时又折征杂物,色目颇殊,是则更启吏胥高下其手之弊矣。
江苏高考历史科说明(原稿)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历史科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符合考试目标,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其中,历史(I、历史(Ⅱ和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
200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的改革尝试
市, 江苏省似乎是第一个自己编制《 考试说明》 这对高考 的。
改革意义重大, 也会积累经验。本文结合 20 年江苏高考 06 历史科《 考试说明》探讨其命题改革的尝试。 ,
稳 中求 “ ”推进命题 的创新性 变 ,
20 年,江苏历史卷即将遇到新老教材衔接的问题, 07 今年的命题工作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命题要努 力保持平稳过渡, 并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在这两者之间寻
【 收稿 日期】0 6 0 — 6 2 0 — 3 2
48
维普资讯
第一,考试说明》 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 《 的“ 对《 列出的 四项十条 “ 能力要求” 作了进一步的解读, 并以近年来的高 考试题为例, 就其内容和考查方式, 透彻分析。 “ 如: 再认、 再
促进中学教学。 有鉴于此, 江苏省编制的《 考试说明》首先 ,
注重了对教育部 《 考试大纲》和过去几年命题经验的继承,
以 求稳定。“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稳” 第一,考试说明》 《 的框架结构与《 考试大纲》 基本相同, 主要从“ 能力要求” “ 、考试内容” “ 、试卷结构” 基本题型 和“ 示例” 等四大方面作了一定的说明和规定, 以进一步规范命
20 年至今, 04 江苏省高考历史科独立命题已进入第三
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证地看, 江苏试题不乏成功之处, 如注重考查基本史实
似标准一致, 但对于不平衡的教育资源, 又是不合理的。自
主命题也是国家考试, 但可以做到更有利于选拔, 更有利于
和历史阐释能力, 把握了高考“ 稳中求变” 的思路, 贯彻了《 考 试大纲》 的要求, 试题设计平实无华, 设问指向明确, 体现了 以 知识为载体, 将理论观点和思维素质、 文化科学素质的 考
浙江高考历史考纲要求
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历史)文科综合 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三、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工、Ⅱ两卷。
第1卷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IA)模块的试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IA)模块的试题组成。
题型为综合题,共计160分。
四、分值比例试卷满分为300分。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五、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历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所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实,做出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考试范围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英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三)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马克思 2.巴黎公社(五)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辛亥革命3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思想解放的潮流1.“睁眼看世界”和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体系 3.国际联盟、《非战公约》(三)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四)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年至l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八) 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九)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4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2.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2015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注重考查“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突出“维护国家主权”、“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等观照现实的历史价值观引领,凸显历史学科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深化课改的目标要求。
2015年高三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2015级历史高考备考方略一、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分析近三年《历史考试说明》明确表示,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由此命题专家进一步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是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远离教材,是命题改革的重要趋势。
高考历史复习,一是明确复习目标,构建通史体系,更新史学观念,注重史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二是优化复习内容,突出复习重点,更新课本知识,侧重解读阐释,强调论从史出;三是创新复习方法,材料导学,真题引领,专项训练,讲评矫正。
下面对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做一简要分析。
1.立足基础知识,突出学科特色。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赋分情况看,60%以上的试题考查的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试题选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反映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图片等作为命题素材,紧扣教材知识点,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
2.重视能力考查,体现“能力性”。
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之相伴随的是试卷难度骤然增大,单纯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
从主观题来看,传统的问答题已经彻底淡出,材料分析题成为唯一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
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3.突出热点问题,增强学科的时代感。
近年来高考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
高考历史对热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折射出现实社会;二是将现实社会问题放在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凸显开放特色。
近三年的历史新课标高考都延续了开放式探究的特点。
要求考生予以独立思考和评论,通过知识的调动、能力的运用去判断、阐释、论证、探讨历史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六篇)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本届专业班人数多,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
针对以上状况,____届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____执行校园和级组关于____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状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资料和潜力要求。
____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潜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资料;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资料在持续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能够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资料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
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构成时期的世界。
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构成、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潜力。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坚持史论结合。
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好处,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
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资料重新组题,以到达做一道选取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
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各学科教学建议
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各学科教学建议宿迁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室2014年8月22日语文一、指导思想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以江苏《考试说明》为指针,以近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为参照,认真研讨江苏高考的各种题型及应对策略。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积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语感,丰富语言,发展思维,规范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应考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建议高三语文教学,既要考虑必修内容,又要兼顾选修系列,还要顾及相关社会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要进行系统复习。
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这就要求我们对全年的教学有通盘的考虑和安排。
根据我市高中教学的现状以及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特点,提出如下建议:1.提高自主学习的认识性,打破传统观念,还课堂给学生教学要讲究实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不能做简单的传声筒,更不能鹦鹉学舌。
老师在课堂上不顾学情滔滔不绝的讲解,对学生掌握知识极其不利,更难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传统教学观念务必要打破,要还课堂给学生。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有些学生在短时间内还不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甚至持反感的态度,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相反,我们要作更多的研究,要授以科学的方法。
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情境,要组织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目标,主动探索新知,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要把教材只当作一个例子,一种媒介,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平时训练绝不能搞简单机械的重复或地毯式的密集轰炸,重在融会整合,总结规律,培养能力。
2.深入研究“两纲”,把握高考题型,加强复习的针对性要研究《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吃透江苏《考试说明》的精神。
2016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与变化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与2015年的比较解读注:蓝色字体是已删除的内容;粉色字体是表述变化的内容;红色字体是新增的内容。
【内容分析】2016年历史学测说明有较多的变化,反映的趋势是内容增多、难度加大。
1、删除部分主要是:始皇帝的来历、兴中会成立、希腊的城邦制度、德国的分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等。
2、增加部分主要是:明朝废丞相、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西征和北伐、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纺织成就、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中国近代前期在饮食方面的新现象、关贸总协定、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双百方针等,以上增加的内容均是“了解”要求。
3、测试内容的能力要求从“了解”上升为“理解”,主要有全民族团结抗战、土地革命、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等。
4、表述变化导致了测试范围实质的扩大,主要有五四运动、一届政协、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复习时要适当拓展,不仅是内容,还要关注背景、影响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命题指导思想主要变化是明确提出了“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这也在典型题示例中充分体现出来,改动的7道选择题和1道判断题中,第13、14、17题属于较难题,都是在提供新的文字情境材料,或是史实或是观点,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调动所学知识加以判断和认识,即使容易题第1题中的图片和第10题中的地图也都是换了一种形式在考查基本知识。
【复习建议】1、测试内容的能力要求从“了解”上升为“理解”的部分,要重点复习;2、“五四运动”等测试范围实质扩大的部分,复习时要适当拓展,不仅是内容,还要关注背景、影响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运用历史的特征非常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类似的训练,引导学生能迁移知识。
此外,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适当提供一些短小、典型、鲜活的历史资料,贯穿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一、命题指导思想历史(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为依据,坚持从江苏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考查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适度测试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其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与评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充分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科学评价引导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二) 试题评价标准
6、有较好的区分度
• 区分度指试题对不同水平考生的鉴别能力,对于 区分度的掌握,有从整体上看的,也有从局部上 看的,亦 有从一道试题上看的。从整体上看,全 卷的区分度应该在0.3以上,说明试卷整体的 鉴别能力较好。
(三) 评分评价标准
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 操作性 2、主观题评分既能有效地控制评分误差, 又能鼓励考生有创见地答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
·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 试题评价标准
(二) 试题评价标准
1、测试目标明确
任何题目的设计都要体现具体测试目标,这样才能够有 效地限制题目的随意性,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历 史学 科的测试目标大致可分为几类,一是对知识内容掌握的准 确程度;二是对知识内容掌握的深入程度;三是 对历史 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程度;四是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的水准, 五是历史意识。在这五类目标范围内又可以 分为许多小 的类目。在实际操作中,一道题目往往含有一个以上的测 试目标,但几个测试目标在题目中不能平分秋色,要有主 次之分。
历史学科高考考试目标与要求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 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 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 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 说 和可操作性
15年全国高考说明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生物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 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024年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模版(3篇)
2024年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模版研究高考及高考试题时,需高度重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并精心挑选习题以加强学习效果。
为实现有效知识落实,应确保课堂成为传授基础知识的主阵地,及时实施“章节总结”、“单元检测”及“月度清查”等教学环节。
此举显著提升了学生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及及格率方面的表现。
针对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反思:一、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与具体性。
当前的教学计划仅停留在大致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层面,未能深入细化各阶段的教学与复习目标、策略及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导致教学与质量提升均呈现盲目状态。
二、教师对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的研究不足。
大纲与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了知识掌握程度及考核目标,但部分教师未能充分研读,仅凭主观臆断进行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
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模式及理念缺乏探索与实践,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佳。
四、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与高三特色。
高三复习课多停留于知识表面,缺乏深层分析与主干知识把握,导致学生知识体系零散无序,难以形成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
五、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理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考命题日益注重能力培养与学科思维,但部分教师仍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训练与思维引导。
六、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习惯于灌输知识而非传授方法,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成效难以提升。
七、习题筛选与高考试题研究不足。
学校提供的资料繁多,但缺乏针对性筛选,导致学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却收效甚微。
八、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联系不紧密。
教师仅讲授课本知识,缺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薄弱。
为改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措施:一、制定系统全面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确保教学有序进行。
二、采用三轮复习法,针对不同阶段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第一轮注重课本知识落实与理解;第二轮以主干知识为中心进行专题梳理与宏观把握;第三轮依据考纲进行查漏补缺与综合练习。
2015年高考时间
2015年高考时间重要说明:一般高考于6月7、8、9日举行,具体考试时间以官方公告为准。
一般情况,高考时间安排如下:1、"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即"3+X")其中,"3"—"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
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
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考试具体时间: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2、"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省级应用行政单位:浙江省。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9年起,浙江省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高考方案。
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自选模块60分,高考总分为810分。
考试具体时间:时间6月7日6月8日6月9日上午语文(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自选模块(09:00:00-10: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3、"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应用省级行政单位:山东省(2007年—2013年)。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7年起,山东省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高考方案。
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240分,基本能力60分,高考总分为750分。
2015年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摘要:2015年的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体现出覆盖性、规范性、基础性、创新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备考时需要注重立足学情,以标、纲为本,合理计划,主干知识与解题训练相结合,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备考策略;复习计划2015年辽宁省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具有较强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连续性。
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命题,发挥学业考试的导向性。
命题周密、严谨,体现了历史命题的科学性,试题做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体现了较强的连续性。
一、试题分析1.覆盖性。
从近四年试题的考点分布可以看出,考点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但又不回避重点知识的反复考查。
如区域经济一体化、罗斯福新政每年都考,毛泽东思想、新航路开辟、抗日战争考查3次。
重要知识点虽可重复出现,但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形式来命题。
2.规范性。
命题严格执行《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规定考试范围与考试内容为必修1、2、3三个模块的25个专题89个条目,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7∶2∶1,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复习时易做到有的放矢。
3.基础性。
与高考的选拔性考试不同,学考作为水平性考试主要考查主干知识、能力和素养,更简单、直接。
4.创新性。
破除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通过各种新型材料像图片、表格、漫画、诗歌、电影、网络等营造新情景,考查学生能力。
5.现实性。
题目会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如2014第1题,通过烧纸祭祖、植树祭祖和上网祭祖,这组祭祖方式的变化引出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的概念。
总的来说,学考试题既强调主干知识的考察,又与关照现实相得益彰,凸显出规范性、基础性、创新性和现实性的典型特点。
二、策略备考1.以标、纲为本。
不论是新课的学习还是已有知识点的复习,我们都应紧紧围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纲要》,对知识进行解读和学习。
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难度,都要力求和上述要求保持一致,重难点突出,有的放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对考试的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其中,历史(I)、历史(II)和历史(III)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为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在考试大纲以及本省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第 1 页 共 9 页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努力实现考试目标,使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以稳为主、稳中出新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
历史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新增),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