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教案名称:探索世界的海陆分布适用对象:初中地理七年级学生教材版本: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2.掌握世界大陆、大洋的分布特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2.难点:形成地球海陆分布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地理模型:地球仪和世界地图;3.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询问学生地球是由什么组成的。
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步骤二:讲授(15分钟)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大陆和大洋的分布,并让学生找出各大洲和世界上的大洋。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为什么世界上有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步骤三:合作探究(20分钟)1.给学生分组,每组一张世界地图,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地图上用彩色笔圈出世界上的大陆和大洋。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普遍分布在地球的哪一边,为什么?步骤四:巩固训练(20分钟)1.给学生播放一段录音,录音中有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仔细听录音,然后回答问题。
2.问题示例:a.世界大陆的总面积是多少?b.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什么?c.为什么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d.世界上的大洋普遍分布在地球的哪一边?步骤五:拓展延伸(15分钟)学生自由阅读有关地球的海陆分布的文章,并在小组内讨论a.世界上的大洋有哪些?b.世界上的大陆有哪些?c.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球的自转、公转有什么关系?五、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并能够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通过录音问题和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布置拓展延伸任务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参考材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案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办法认识七大洲轮廓及大洲与大洋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讨论、互助、交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感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出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领会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过知识体系强调本节课的重点,认识它们的内在联系。
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大洲轮廓图)
请同学分辨它们大洲名称。
出示课件(东、西半球图)
请同学们帮着小动物找出大洲的地理位置。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它主要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内容,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的起点,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了解世界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世界海洋与陆地的比例,海洋和陆的分布特点。
(过渡)
解释名词:海、洋、海峡
从直观的角度了解海、洋、海峡之间的差异。
三、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北冰洋
出示课件(东、西半球图)
出示课件(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学生分析地图)1.读图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分布。
2.读图找出四大洋周围的大洲。
3.读图找出四大洋面积,并排列出它们的大小循序。
让学生通过查找四大洋的过程中,了解它们的分布。
(过渡)
解释名词:大陆,岛屿,大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形地貌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还相对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能够阅读和理解世界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地理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
2.难点: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2.演示法: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地图和相关资料,以便进行演示和讲解。
2.准备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地图和资料。
3.准备学习资料,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地图,讲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1.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
其中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课设计的所有问题、活动、练习几乎都是围绕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来展开。
2.学习过程中老师注重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新问题、发现新现象、得出新结论,一切都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中水到渠成,既要张扬学生个性,又不要生硬的去教,不强迫学生用老师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思考问题。
3.本节是在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不久后学习的,学生对一切新知识还很新鲜,学习积极性还很高,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通过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学、合作,最后得出结论,与老师交流。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己有的知识和方法,学习新知识、探究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了新知识,新方法,又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说出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操作能力和填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填图、拼图和绘图,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辨认七大洲的轮廓,辨别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热爱世界的情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有一个,而且我们生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海陆分布情况。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1.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世界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全球观念。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与陆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洲际分界线。
四大洋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大小。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表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对海洋和陆地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事物。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模型等教学手段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记忆。
理解洲际分界线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理解洲际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海陆分布1
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复习课周明艾 4.8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状况。
2、在世界地图上能准确地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并能说出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2、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海陆所占面积、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相对位置。
2、教学难点: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一、先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二、以地图形式呈现地理知识。
1、七大洲和四大洋先让学生看“七大洲与四大洋”图,然后在老师出示的空白地图中能准确填写上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或能准确说出(同时要指到相应地方)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
对于图中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位置老师要做再次强调。
2、七大洲与四大洋面积通过图能直观的看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同时还要强调学生要能准确记住各个大洲的轮廓形状。
通过记忆再让学生迅速的拿出草纸在草纸上画出各个大洲的轮廓形状。
3、七大洲分界线老师展示没有大洲分界线名称的世界大洲地图,让学生能在地图中正确填写出各大洲分界线的名称及画出分界线的大致位置。
老师要强调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这一点学生容易出错。
三、巩固测验(以小组或是不同学生自由组合为单位,开展快速竞争答题,课堂上及时完成检测复习效果)复习知识要点:大洲和大洋1、海洋与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澳大利亚是唯一拥有整个大陆(大洋洲)的国脚。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3、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4、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非洲、欧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大洲分界线: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2、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一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名称】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学生能够学会识别和描述世界主要的海洋和陆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爱,增强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特征。
2.世界主要的海洋和陆地的名称及其位置。
【教学难点】1.海洋与陆地的相对比例及其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PPT课件,包含海陆分布的图片和数据。
3.学生活动卡片,用于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初步认识。
2.观看视频:播放地球从太空的视角逐渐放大到地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讲解海陆分布:使用PPT展示世界地图,讲解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
2.认识七大洲:逐一介绍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3.认识四大洋:介绍四大洋的名称和它们的位置及特点。
三、学生活动(10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活动卡片,卡片上有不同海洋和陆地的图片和名称,让学生匹配并讨论。
2.地图实践:指导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四、巩固提升(10分钟)1.问题探讨:提出问题,如“海陆分布对气候有何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地区由于海陆位置不同而导致的气候差异案例。
五、总结反馈(5分钟)1.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2.学生反馈:询问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1.绘制一张简单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并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2.检查学生的地图绘制作业,评估他们对海陆分布的理解。
【教学反思】1.课后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及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认识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海洋和陆地的认知较为直观,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认识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2.教学难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激发学生对海陆分布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3.课堂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认识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的海陆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的认识。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和地图表示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
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思考。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海洋和陆地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可以指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洋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球表面。
-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和海洋的分布。
2. 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包括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陆地的分布特点等。
-教师可以介绍地球的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0%,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
-教师可以指出陆地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陆地较多,有的地区则相对较少。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地图册或互联网查找该国家或地区的海陆分布情况,并用地图表示出来。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1世界的海陆分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一课时)【课标分析】本节教材安排了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3部分内容。
“海洋与陆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在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本条标准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图或地球仪描述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就要有描述方法,海陆分布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几点描述:第一,海陆所占比例;第二,海洋和陆地的完整性;第三,从不同角度看,海洋和陆地相对集中在什么部位。
“七大洲”和“四大洋”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正确理解大洲和大洋,就要涉及大陆、岛屿、半岛、海、海峡等名称,这些概念只需简单了解,重在读图识别。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通过绘制、拼接大洲的简单几何图形,了解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相互位置关系。
4.利用地图,学会用大洲位置来描述大洋的位置。
5.在地图上能够辨别大陆、岛屿、大洲、半岛、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难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讲授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宽广的胸怀,可你知道天空有多大?海洋有多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借助地图和数据,用自己的话准确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通过借助地图,能熟练辨别大陆、岛屿、大洲、半岛等地理事物。
3.通过运用世界地图,准确说出世界七大洲的分布特点、相对位置。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开始学习。
拿出学案,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读课本28—29页图文资料,在课本上划出并记住以下问题的答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活动设计(湘教版)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内在动机。李吉林先生
说:
“渲染一种优美的、智慧的、让儿童感到特别亲切、
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知识镶嵌在情境中,让知识与
品德教育。例如,新课以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庆祝活
动导入,通过展示新中国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国家
认同感和责任感;活动关注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帮
习。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设
计了一个外星人造访地球的故事作为课堂活动的情
境,以“遥望地球—着陆地球—畅游地球—挥别地球”
等情节为主线,将学习任务和问题连缀在故事脉络之
上,
吸引学生积极、
主动、
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图 1)。
所涉及的概念、地名较多,内容芜杂零散、头绪繁多,
知识点间逻辑联系松散,因此,许多学生学习时感到
地球-着陆地球-畅游地球-挥别地球”的参访轨迹作为课堂活动主线,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是外星人的“导游”还是
帮他认识地球的“小老师”。任务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自主地分析
和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关键词:
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动机激发
一、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
“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
读图、读书自学,内部交流、讨论。②各小组推选代
表到黑板前面指图讲解。
【情境与任务 3】寻找着陆地——亚洲。
艾地尔在听了大家的讲解后,还是有点疑惑:
“谢
谢介绍,虽然你们的描述使我对地球的海陆分布有所
图3
【活动过程】学生带着任务自学课文、组内讨论:
①为什么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蓝色的?②如果它是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点..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能力目标:培养学会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读图..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播放旋转的地球;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师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那为什么我们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生答: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3、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4、在东西半球图上;南北半球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5、找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交流展示、归纳小结1、教师出示课本P22图2-17;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得出陆地占29%;海洋占71%..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可以得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但不管那个半球;还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4、出示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看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看图识记;然后出示空白图;让学生指着空白图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然后再出示南北半球空白图;让学生看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看图识记;然后出示空白图;让学生指着空白图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5、总结: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帮助学生编个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6、看课本P24的图;说出洲的分界线..课堂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题训练..板书设计: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1)
读图2-35了解四大洋的面积和轮廓。
学生讨论:各大洋的特征
板书设计
四、板书设计
一、海洋与陆地
1.地球或水球
2.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海峡、大洲、海、洋
二、七大洲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作业:
绘制一幅海陆轮廓略图
步骤:第一步: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各大洲的形状具有什么特征。
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题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习惯上将我们的星球,称作地球。但是,加加林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确是蔚蓝色的球体。引导学生看图,通过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让我们了解到地球真实的模样,了解陆地和海洋。
(一)海洋与陆地
1.直观看图2-26、2-27,从南、北半球看,哪个半球海洋面积大呢?
从东、西半球看,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更集中呢?
通过探究活动,从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友谊。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学习。
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索地球名字的由来?
读图看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观察、讨论、总结
指导学生多媒体上看图片,教师讲解,让学生直观去了解不同的陆地和海洋。
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交流讨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各有哪些大洲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湘教版《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海洋与陆地】教学导入:方案①:人们很早就发明了较为快速的马车,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没有利用马车做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球状的呢?这是因为陆地被海洋分隔成不相连的几块。
全球的陆地和海洋是怎样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情况。
方案②:苏联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叹说人类把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实际情况。
方案③: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宽阔的胸怀,可你知道天空有多大?海洋有多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教师主要指导学生从统计图、世界地图、地球仪上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归纳特征,发表看法。
1.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大致分布状况:方案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方案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旋转的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方案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卫星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主要颜色,然后回答:“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归纳: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大得多。
过渡: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占多少比例呢?2.了解海洋与陆地的比例引导学生读“图2-25 世界海陆面积比较”,了解海洋和陆地面积大致比重。
教师强调:本节教材中首次出现了“饼状统计图”,这类图以饼块的大小表示数量,饼状结构体现了有关地理事物数量的比例,既形象又直观。
除饼状统计图外,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接触到柱状统计图、曲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归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课堂活动:教材P.28活动第①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从语言上进行适当引导和鼓励。
过渡: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特点呢?3.海陆分布的特点——不均衡性课堂活动:方案1:利用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南半球(南极点面对学生)和北半球(北极点面对学生)、东半球(东半球面对学生)和西半球(西半球面对学生)的海陆分布,并进行对比:哪一个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洋和陆地是否彼此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导入:
方案①:人们很早就发明了较为快速的马车,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没有利用马车做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球状的呢?这是因为陆地被海洋分隔成不相连的几块。
全球的陆地和海洋是怎样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情况。
方案②:苏联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叹说人类把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实际情况。
方案③: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宽阔的胸怀,可你知道天空有多大?海洋有多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从统计图、世界地图、地球仪上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归纳特征,发表看法。
1.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大致分布状况:
方案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
方案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旋转的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
方案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卫星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主要颜色,然后回答:“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
归纳: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大得多。
过渡: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占多少比例呢?
2.了解海洋与陆地的比例
引导学生读“图2-26 世界海陆面积比较”,了解海洋和陆地面积大致比重。
教师强调:本节教材中首次出现了“饼状统计图”,这类图以饼块的大小表示数量,饼状结构体现了有关地理事物数量的比例,既形象又直观。
除饼状统计图外,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接触到柱状统计图、曲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归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课堂活动:
教材P.28活动第①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从语言上进行适当引导和鼓励。
过渡: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特点呢?
3.海陆分布的特点——不均衡性
课堂活动:
方案1:利用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南半球(南极点面对学生)和北半球(北极点面对学生)、东半球(东半球面对学生)和西半球(西半球面对学生)的海陆分布,并进行对比:哪一个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洋和陆地是否彼此相连?。
方案2:引导学生读教材图2-27、2-28,思考回答教材“活动”第②题。
归纳: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东半球的陆地面积比西半球大。
思考:读图回答,北半球和东半球是以陆地为主吗?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引导。
结论:海洋彼此相连,面积在各半球均占优势。
如果可能,老师可考虑展示介绍陆半球和水半球。
内容可在参考资料中选择。
【七大洲】
教学导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地球上以海洋为主,陆地面积小,分布不均衡。
我们又把陆地分成七个部分,称为七大洲,我们一起来学习七大洲相关的知识。
教学过程:
1.大陆、岛屿和大洲的概念
过渡:为了更好理解七大洲的划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引导学生阅读P.29第一自然段正文,请几位学生回答“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然后强调: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为了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开展以下活动。
课堂活动:
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陆,有哪些大洲,找出几个比较大的岛屿,并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大洲。
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找得又快又准。
(提醒学生,地球上大陆只有六个,但大洲有七个,其中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作亚欧大陆)
最后,学生通过阅读正文和读图填写下表:
概念世界之最
面积广大
亚欧大陆
大陆
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
的陆地
格陵兰岛
大洲大陆和它
附近的岛
屿
亚洲
活动设计意图:使概念的理解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
有条件的学生还可让他们创造一幅多种海陆分布形式的平面图,以激发其创新思维。
2.七大洲的位置和特征
过渡:从前面找图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地球上有七个大洲,它们有何特征,是如何分布的?
课堂活动:
活动1:读教材图2-29,了解七大洲的名称和大小顺序,让学生少许时间进行简单记忆,然后鼓励学生上台展示效果。
活动2:把图2-29中七大洲的轮廓简化成相对规则的图形。
(教师提示学生可参照P.32图2-38,先观察,然后动笔,只求大致“神”似,而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学生完成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向同学们展示和说明。
活动3:读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的分布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如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像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
学生基本熟悉七大洲的位置后,教师展示没有标明名称的世界地图课件,选五组代表,分别演示将课件中的大洲名字,用鼠标拖动到相应的位置上。
演示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鼓励和引导。
活动4:完成教材P.29“活动”第1题——读图2-27、图2-28,说一说,北美注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和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
3.洲际分界线
过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洲与大洲之间是相临或相连的,它们如何分界呢?
老师利用教材P.24的图片、地图资料或录像资料,让学生查找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课堂活动:
活动1:完成教材P.30“活动”第②题。
(1)读图2-32,说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2)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对照世界地形图(图2-52),想想,你的回答对大洲、南极洲也同样适用吗?
(3)完成下表。
(在教材表中增加土耳其海峡)
项目
两侧的大洲沟通的海洋界线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土耳其海峡
老师可启发学生对国界线的划分进行合理猜想,例如:以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特定的经度、纬度等划界。
设置悬念,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验证。
活动2:老师出示世界政区图,并分发几幅世界政区图到各组,讨论沿亚欧、亚非、南北美洲之间的洲界线,附近有哪些国家是地跨两大洲的。
【四大洋】
教学导入:
陆地被海洋分割成七大洲,同样,彼此相连的海洋也被大陆分割成几大部分,我们称它们为四大洋。
四大洋是哪四大洋?它们分布在什么位置?它们大小如何?下面让我们来简要了解四大洋。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七大洲”内容的学习方法,了解世界的四大洋。
1.海、大洋、海峡的概念
过渡:为了更好地理解四大洋的概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海、洋、海峡的概念。
引导学生阅读P.31正文第三自然段,请几位学生回答“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的概念,然后强调:洋是海洋的主要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深;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离开来。
教师补充半岛的含义。
不要求学生背这些概念,为了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开展以下活动。
课堂活动:
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洋,找出几个比较大的海,找出几个海峡,找出几个半岛。
也可以教师列出几个(如北冰洋、阿拉伯海、墨西哥湾、北海、南海、加勒比海、直布罗陀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等),要求学生迅速找到,看哪个找得又快又准,要求先找到的学生帮助没有找到的学生。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理解了这几个概念,同
时让学生养成看图的习惯,并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
2.四大洋的位置和特征
过渡:四大洋分布在什么地方?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课堂活动:
活动1:阅读教材图2-36,将教材P.25的四大洋面积比较图转换为扇形统计图结构(如下图),请学生在扇形图不同部位分别填写四大洋的名称。
并估算一下太平洋面积在世界大洋总面积中占多大比例,引导学生比较一下太平洋和亚洲的面积,感受海洋的广阔。
活动2:利用世界地形图或东西半球图分别找出四大洋及四大洋与周围大洲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学会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了解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总结:四大洋的四个特点——位置不同,面积不同,轮廓不同,深度不同。
课堂活动:
活动1:完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学习后,老师利用前一节教材学过的经纬网,让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回答问题——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哪一个?
活动2:学会绘制北美洲大陆海陆轮廓略图。
小结活动:教材P.32活动。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课前按“活动”提示做好全球海陆分布拼图板,组织学生进行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