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漏报调查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桔园镇中心卫生院2016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
一、填空(每空6分,共42分)
1、《死亡医学证明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以及相关慢性病病史的一系列情况。
2、死亡登记报告的对象是()。
3、根本死因的定义是指()或者(。
)
二、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1部分要求:把()记入第一行,把()记入最后一行。
A、直接致死原因B最严重的疾病C导致引起一系列疾病而死亡的原因
2、根据疾控中心规定,《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自死亡至填报卡片时间不超过()
A1天B2天C7天D1天
三、简答题(38分)
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包含哪些内容?。
关于开展2011年死因监测和肿瘤报告漏报调查工作通知
关于开展2011年死因监测和肿瘤报告漏报调查工作通知各县(市)、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市直相关医疗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居民死`0 亡原因填报、统计工作,提高本市死亡原因报告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签发单位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同时,落实城市肿瘤报告工作。
我局决定开展全市生命统计和肿瘤报告工作质量督导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调查目的1、死因资料是公共卫生最基础的信息,是计算人群疾病负担、确定疾病重点、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的基础数据,对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恶性肿瘤肿瘤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当地某些人群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因此,加强新发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的监测工作,对于掌握我市的恶性肿瘤发病的动态趋势,为政府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对象㈠生命统计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市中心医院等70家《死亡医学证明书》签发单位。
㈡城市肿瘤执行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的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产儿童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瑞济医院、新东风医院、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造纸厂医院、老年关怀医院、新兴医院等10家医院。
三、调查内容和重点㈠生命统计1、综合管理检查管理部门设置与运行情况,管理制度;《死亡医学证明书》发放和登记情况;死亡病例登记情况;原始报告的存档情况。
2、报告质量核查《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是否完整、准确;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与网上录入报告卡内容是否一致;死亡疾病ICD-10编码是否正确。
㈡城市肿瘤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做好城市肿瘤病例报告工作的通知》(营卫函字〔2008〕330号)、《营口市恶性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管理办法(试行)》(营卫发字〔2009〕109号)要求,对医疗机构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城市肿瘤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见附表)四、调查方法㈠生命统计1、资料调查⑴查看死亡病例登记急诊科登记:检查急诊科是否建立急诊病例登记薄。
2008_2017年中国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专率趋势性分析_任永成
通过对死亡监测数据的分析,卫生工作者在探索人群健康状况变化规律的同时,不仅能实时确定和调整卫生工作重点,获得疾病预防控制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对实现全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增加所带来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1]。
提高死因数据分析质量,对改善发展中国家卫生干预重点、减少可预防的死亡至关重要。
1987 年,中国卫生部建立了生命登记制度,对死亡发生和原因进行记录,到2005 年该系统已经覆盖了41 个城市站点和85 个农村站点,覆盖30 000 ~70 000 的人口; 2006 ~2012 年国家设立包含161 个监测点的死因监测系统,至2013 年该系统已扩充到605 个检监测点[2]。
目前中国死因数据的覆盖面和可信度已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研究以卫生部提供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分析2008 ~2017 年中国前五位死因的长期趋势,以期找到干预重点,为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数据来源及研究内容死因及死亡专率数据来自于2009 ~2018《中国统计年鉴》,由中国卫生部提供,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
原始数据来源为逢“0”年份的全国人口普查和逢“5”年份的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 其余年份为基于全国人口的抽样调查,抽样样本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
人口抽样调查以省级为单位,包括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包括港澳台) 的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具体抽样方法参见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口部分的“资料来源”简介。
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地区、受教育程度、疾病谱、死因等。
疾病定义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
基于《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城市和农村死因数据,按性别和城乡地区分层分析影响中国居民死亡的前五位死因顺位及趋势。
1.2 统计学处理死亡数据的整理采用Excel 365。
年度死因监测漏报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死因监测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政策制定以及疾病负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死因监测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年度死因监测漏报情况,本文对2023年度死因监测漏报调查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调查背景1. 死因监测漏报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死因监测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监测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死因监测漏报现象普遍存在,如信息收集不全、报告流程不规范、基层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够等。
2. 漏报现象对公共卫生工作的影响死因监测漏报现象不仅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无法准确评估疾病负担,影响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2)无法准确掌握人群健康水平,影响健康政策制定;(3)无法准确评价卫生资源配置,影响卫生事业发展。
3. 开展死因监测漏报调查的必要性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死因监测漏报情况,提高监测数据质量,有必要开展年度死因监测漏报调查。
三、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
2. 调查内容(1)死因监测漏报情况;(2)死因监测漏报原因分析;(3)死因监测漏报对公共卫生工作的影响;(4)改进措施及建议。
3. 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死因监测漏报研究现状;(2)问卷调查法:针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开展死因监测漏报情况调查;(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分析死因监测漏报原因及影响;(4)访谈法:邀请相关专家、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死因监测漏报现状及改进措施。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死因监测漏报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度全国死因监测漏报率为3.5%,其中城市漏报率为2.8%,农村漏报率为4.2%。
2. 死因监测漏报原因分析(1)信息收集不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死亡病例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漏报;(2)报告流程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报告流程不规范,导致死亡病例未及时上报;(3)基层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死因监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漏报;(4)数据录入错误:部分医疗机构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漏报。
某市死因监测漏报的调查报告
1调寰对象的确定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 的原则在全市2 1 个 乡镇随机抽取3 个乡 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 个行政村 ,抽中行政村的所有家庭均为调查 家庭 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家庭的所有成员。
单进行核对 、剔 重、补漏 ,最终确定各村 的摸底死亡名单 。
3 . 2录 入死亡 名单 :摸 底死亡 名单确 定后 ,逐个录入 到漏 报调查 系统
2调童的覆藏时间 人群和内容
2 . 1调查的覆盖时间和人群 l本次调查覆盖对象为2 0 1 2 年1 月1 日至
2 0 1 4 年1 2  ̄ 1 3 1 日期间发生 的所有 常住人 1 3的死亡信息 。 2 . 2 调查 内容
中,系统依据死者 姓名 、性 别、身份证 号 、死亡 时间等变量 ,对录入 的死 亡名单与死 因监测系统 报告的死亡 名单进行 比对 ,通过 系统 自动 比对和 人工 核对 后完 全 匹配的标 记 为末 漏报 ,未 匹配 上的 个案 为漏 报 ,形成人 户调查名单 。 3 . 3入户调 查 :调 查员根 据人户调 查表格 进行入 户调查 ,人户 的 凋查 表 格新 增 了婚姻 状 况 、文化程 度 、职 业 、死亡地 点 、生前 最高 诊 断 单位和 诊 断依据 、调 查结 局等 信息 。在现 场调查 过程 中,对 之前 填
死亡个 案的漏报调查 工作 ,以获得我市准确 的人群 死亡水平 。
死 亡地 点、死亡时 间、根 本死亡原因等 。 3 调 查方 法与步 骤 3 . 1以村 为单位 收集死 亡名单 ;由各村 民小组 负责人根 据户 主信息对
本小组每 户的死亡情 况进行逐一 回忆 ,填 报死亡名单表 格。我们 将村 级报上来 的死亡名单 和从殡葬 ,公安 、计 生等部 门收 集上来 的死 名
XX区死因漏报调查报告
XX区死因漏报调
查报告
(原创,可修改)
20XX年度
XX区死因漏报调查报告
为了解XX 区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XX 区采取医疗机构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于2012年10月开展了现场漏报调查。
结果显示,调查死亡漏报68人,死亡漏报率2.69%;其中婴儿死亡漏报2人,婴儿死亡漏报率6.45%,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漏报率为0.37%。
经校正,全人群粗死亡率为601.55/10万,婴儿死亡率为7.11‰。
调查发现,院外死亡漏报严重。
建议当地卫生局将死因监测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死因监测专业人员的培训,督促其按照《XX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减少死亡漏报病例,提高死亡报告质量;加强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基层工作人员和居民正确认识,减少漏报病例,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居民死亡信息是加强人口管理、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常规的死亡登记报告是获取死亡信息的重要来源。
在很多地区的常规登记报告中,漏报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为了解XX 区死因监测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XX 区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我区开展了2012年死因漏报调查。
现将调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的
了解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人群死亡率以及婴。
死因漏报调查实施方案
XXXX区居民死因漏报调查实施方案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充分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极其重要,现制定人群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指导开展漏报调查,以完善死因监测报告工作。
一、研究目的1、了解全区死因登记工作漏报情况;2、查找我区居民死因登记工作漏报原因,以改进、完善死因登记工作;3、评价我区居民死因登记工作质量。
二、研究设计(一)覆盖时段此次漏报调查的覆盖时段为1年,即在2010年1月1日-2010 年12 月31 日期间(包括1 月1 日和12 月31 日)死亡的所有个案。
(二)被调查对象的确定1、本次调查涉及XXX)区所有具有本市户口的常住居民。
2、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三)漏报调查信息:漏报调查的内容包括(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地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2、死亡信息:出生日期、死亡地点、死亡时间、导致死亡的疾病或事件、诊断单位及依据等。
3、漏报信息:漏报原因调查。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一)死亡名单摸底1、常规死亡登记资料的收集(1)利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库及全区死因登记资料,筛选出2010全区死亡人员。
(2)与公安分局、街派出所相互配合,获取公安部门2010 年死亡信息,按照死亡登记簿的要求尽可能收集相关信息并汇总;(3)与民政部门(包括殡仪馆)配合,收集调查全区2010 年死亡人员名单,收集相关信息并汇总;(4)与医院、社区居委会配合,核对社区登记死亡名单;2.死亡信息的清理及漏报确认对以上各种途径收集到的项目社区死亡名单与户籍名单核对、确认、整理、排重,并且与死亡登记报告系统地名单进行核对,整理出全区2010 年死亡漏报摸底库,确定漏报调查名单。
3.入户调查(1)入户调查对象死亡漏报摸底库中的所有个案(2)入户调查内容对所有漏报个案,入户核实基本信息、死亡信息、漏报信息,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4. 死亡名单摸底及漏报名单确认的技术路线四、质量控制为确保此次调查的质量,应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进行现场组织,通过 加强部门协调、现场督导等方法确保调查质量。
20__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20__死因监测培训试题20__死因监测培训试题郑州市棉纺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培训试题姓名科室分数一、选择题:1《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报卡范围包括(ABC)A所有在院内死亡的病例B所有在本院开具死亡证的C所有需要入户调查的2下列死亡原因中,可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有(BD)A高血压病B原发性恶性肿瘤C继发性恶性肿瘤D冠心病3依据我中心(医院)规定《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自死亡至填报卡片时间不超过(B)A1天B3天C7天D1个月二、填空题:1、《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填写时应使用黑色或蓝黑色书写,字迹清楚,不得使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填写。
2、《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字和医院公章。
3、对于死亡原因Ⅰ的填写应按照(a)由(b)引起,(b)由(c)引起,(c)由(d)引起,并每行只填写1个疾病。
4、死亡原因Ⅰ填写时无行数限制,可根据情况增加。
5、死亡原因Ⅱ填写时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无数目限制。
6、对于过敏性休克死亡的,要写明用药名称;因意外死亡的,要写明意外发生的地点;因手术及手术后28天死亡的,要写清手术名称、过程。
三、简答题:1、简述死亡原因填写的主要原则。
答:1、有明确的死因链应按顺序报告;2、没有明确死因链按严重程度报告;3、应尽可能报告特异性的诊断;4、对肿瘤致死者应明确报告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形态学情况;5、对后遗症情况致死者应明确报告时间间隔;6、对先天异常致死者,应优先报告严重的先天异常;7、对围生儿死亡,应优先报告围生儿本身严重的疾病;8、对损伤/中毒致死者,应同时报告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外部原因。
2、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内容有哪些?答:1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原因、急缓,病程,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转归,以及临死前的表现等;2治疗史:死者生前在医院所做的常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效应、药物使用等;3发病时间;4诊断单位;5诊断依据;6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
郑州720事故调查报告全文
郑州720事故调查报告全文郑州720事故调查报告全文2023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了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
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70毫升;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460毫升。
这次暴雨带来的灾害使50人溺水;7人触电身亡;房屋倒塌3人致死;泥石流死亡4人这次北京受灾面积达1.6万平方千米,受灾民众约190万人;造成近百亿的经济损失。
此时的大自然就像一只发怒的豹子,对人们的生命虎视眈眈!这场暴雨扼杀了190万条生命;毁掉了无数村庄;淹没了北京的大部,实是引人深思。
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有暴雨引发泥石流,洪水使人们遇难。
我们为了避免这类惨剧的再次发生,我们不得不深入调查研究一下自然灾害为何会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来看看这次暴雨是怎样形成的: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
而像北京这次降雨,特点是雨量大时间长。
城区的受害不是太严重,而灾区主要是在门头沟区,那边属于北京的西面山区,属于太行山山脉,山体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再加上村子离山很近,大雨之后首当其冲的受到危害。
而且北京的排水系统大都老化,排水不利才构成灾害。
所以说北京这次暴雨灾害不仅有自然方面的因素,还有构成灾害的人为因素。
人们随意用垃圾堵塞河道,肆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排放工业废气污染大气才使城市一遇到自然灾害就整个崩溃。
郑州720事故调查报告全文2023年8月2日,国务院宣布成立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
特大暴雨灾害仅仅10天后就宣布成立国务院级别的调查组,中央可谓重视。
要知道,郑州暴雨之后新乡也是一片泽国,基本上河南这次特大暴雨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央就成立了调查组。
那就意味着,中央绝不认为这次特大暴雨灾害仅仅是天灾,而没有人祸。
死因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15
3
死因监测相关指标计算
16
死亡率统计指标
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 CDR)
反映当地人口的实际死亡水平,但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较大。
年龄别死亡率(Age-Specific Death Rate, ASDR)
期望寿命的计算
基础数据: • 人口数(nPx) • 死亡数(nDx)-经过漏报调整 • 通过包括年龄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概率、尚存人 数、死亡人数、生存人年数、生存总人年数等一系
列指标的计算构建寿命表,最终计算期望寿命。
32
期望寿命的指标计算
年龄别死亡率(nMx): nMx= nDx/nPx 年龄别死亡概率(nqx):表示X岁的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死亡的 可能性
婴儿死亡率 同年不满 1岁婴儿死亡数 1000 ‰ 某年活产总数
新生儿死亡率(NMR)
新生儿死亡率 同年28天以内的死亡数 1000 ‰ 某年活产总数
20
死亡率统计指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衡量儿童的健康水平和变化。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同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1000 ‰ 某年活产总数
迟审率 = 网络报告后7日内未审核个案数 / 报告个案总
数 × 100% 注:一审未通过者,不计入迟审
7
质量评价——编码准确情况
各类常见死因编码不准确的比例 = 已审核个案中各类常见死因编码 不准确的个案数 / 已审核个案总数 × 100%。
• 死因不明:根本死因编码以“R”开头(R95除外); • 伤害无外部原因或意图不明:根本死因编码为Y10-Y34、Y87.2以及S和T 类;
居民死亡原因统计调查及质量分析
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
卫生部和科技部早自2006年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
巨鹿县为贯彻十八大精神,能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分别于2013年、2014年对县域内居民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基本摸清了县域内居民死亡率水平及主要死亡原因,确定了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但在统计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涉及调查方法、资料收集上报误差、漏报等内容。
1统计基本数据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由巨鹿县卫生局主办,县医院承办,调查对象为巨鹿县辖区内的所有在调查时间范围内死亡的居民,基础数据由乡村医生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搜集,乡卫生院填报并上交至县卫生局进行整理分析,调查时间为2013、2014自然年。
根据两年的死亡原因调查数据得出,居民平均寿命2013年、2014年分别为71.21岁、71.40岁,均低于2010年全国及河北省居民平均寿命(全国平均寿命74.83岁,河北省平均寿命74.97岁),说明居民健康水平仍较低;从居民死亡原因看,2013年男性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意外死亡,女性为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2014年男性为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女性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从病种平均寿命来看,2013年脑血管病平均寿命74.09岁、心血管病75.05岁、意外死亡平均寿命47.10岁(人数男性占82%),2014年脑血管病平均寿命72.8岁、心血管病73.2岁、意外死亡平均寿命46.5岁(人数男性占69.6%)。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县域内居民健康水平仍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健康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慢性病及癌症仍未得到应有的控制,仍然是威胁城乡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况且经过我国多年卫生工作实践表明绝大多数的慢性病及癌症是可防可控的,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各项有关健康教育的工作。
死因监测情况汇报
死因监测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家、省、市各位领导、专家多年来给我区死因监测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区死因监测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全区共辖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XX个自然村,XX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XX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XX 人,总面积XX平方公里。
如今,XX已成为XX南部贯穿南北、东西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XX委、市政府搬迁XX,作为市级政府的政治、文化中心,XX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
辖区现有区直医疗机构XX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XX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XX家。
有镇卫生院6处、社区服务中心XX处、服务站XX处。
标准化村卫生室XX处、乡医XX人;所有镇街卫生院全部成立了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现有镇街公共卫生人员XX人,村级公共卫生协理员XX人。
二、近年来死因监测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全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区于2006年被定为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开展辖区全人群死因调查工作,并参加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1日起开展全死因网络报告。
死因监测工作覆盖全区XX个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监测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
按照省、市卫生厅、局的统一部署,XX卫生局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接受任务后及时向区政府作了专题汇报,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计生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通知》(XX字[2005]64号),成立了XX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了由区直有关部门、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启动会议,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区卫生局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考核内容。
区疾控中心全力组织实施,制定并下发了《XX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XX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了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全面研究部署全区死因监测报告工作。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2007-5-9中疾控卫发[2005]372号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统计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人、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的科学指标,为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居民死亡登记所签发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以下简称《死亡证》),为政府进行人口和户籍管理提供客观和科学的法律文书文件,是实现人口管理文明和法制化的重要内容。
为了加强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了及时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了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关于使用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承担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和监测点行政区内各级种类医疗机构。
1、死亡登记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一)不同情形死亡个案的登记1(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1)凡在各级医疗卫生气希望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断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当真填写《死亡证》。
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成效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证》第二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死因监测分析报告模板.doc
2010年死因监测分析报告开篇经济文化背景人口学特征死因监测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第一部分总死亡模式分析●粗死亡率2010年常住人口219658人,居民死亡1692人,年均死亡率为770.29/10万。
●分年龄性别2010年年均死亡率,男性为?/10万,女性为?/10万;0岁为1.82/10万,1~4岁为1.82/10万,5~9岁为0.91/10万,10~14岁为1.82/10万,15~64岁为239.46/10万,≥65岁为524.45/10万。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死亡情况见表。
年龄组男女例数构成% 死亡率例数构成% 死亡率0- 2 0.21 171.82 2 0.27 189.75 1- 1 0.11 20.23 3 0.40 66.64 5- 1 0.11 18.43 1 0.13 19.97 10- 4 0.43 82.03 0 0.00 0.00 15- 3 0.32 65.03 0 0.00 0.00 20- 5 0.53 78.49 4 0.53 60.30 25- 12 1.28 118.76 3 0.40 28.05 30- 7 0.75 88.27 1 0.13 12.90 35- 11 1.17 98.19 8 1.06 74.63 40- 29 3.09 278.52 6 0.80 58.87 45- 40 4.26 395.88 20 2.66 199.66 50- 74 7.88 748.61 32 4.25 323.72 55- 92 9.80 1138.05 48 6.37 598.65 60- 73 7.77 1396.33 58 7.70 1086.55 65- 96 10.22 2497.40 66 8.76 1669.20 70- 109 11.61 3544.72 81 10.76 2634.15 75- 147 15.65 8263.07 107 14.21 4870.28 80- 129 13.74 16308.47 127 16.87 9477.61 85- 104 11.08 42975.21 186 24.70 36831.68 合计939 100 853.09 753 100 687.13年龄性别死亡构成图第二部分慢性病成为主要死因死因顺位2010年主要死因的位次、死亡构成和死亡率见表。
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方案
****2015年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方案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全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强我区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3〕57号)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做好2014年慢性病防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川疾发〔2014〕16号)有关精神及要求,特制定今年工作技术方案。
一、监测目的居民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应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对象(一)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具有****户籍的居民、****常住居民(在辖区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居民为常住居民,包括港澳台居民及外国人、新生儿),均属登记报告、统计对象。
(二)非****户籍的流动人口(在本地居住不足半年),属登记报告对象,不属统计对象。
三、监测内容(一)以卫计委规定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2014年开始使用)作为统计凭证,按照《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此下简称《死亡证》)的格式和死因推断的有关规范,进行登记报告。
(二)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证件类型及号码、生前主要疾病诊断单位等多项信息(详见《死亡证》)。
(三)死亡信息:死亡地点、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无关的重要情况及不明死因),诊断级别,诊断医院等(详见《死亡证》)。
四、机构与职责分工(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专门岗位,落实死因监测工作。